篇章数

3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67

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2~2013)图书

china economic analysis & outlook(2012~2013)

SSAPID:101-7815-5736-55
ISBN:978-7-5097-4253-2
DOI:
ISSN: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3)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四套丛书之一智库报告中的一本,集合当前我国很多的知名经济学家的文章,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以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分析,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关信息

丛书名:CCIEE智库报告
作 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编 辑:吴敏;路杨;陈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2~2013)》编写组

 综合报告

  中国经济具备保持较快增长的潜力

   一 现阶段中国潜在经济增速在8%以上

    (一)国际经验比较分析法

    (二)从增长因素分析看潜在经济增长

     1.劳动投入的潜力

     2.资本投入的潜力

     3.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

    (三)从菲利普斯曲线看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二 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低于增长潜力

    (一)前三季度经济下行态势超出预期

     1.各类指标都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

     2.货币供应量和电力等指标说明经济形势更加严峻

     3.综合判断中国经济处于周期性谷底

    (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原因

     1.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对我国经济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2.前期紧缩政策对我国经济运行具有明显滞后影响

     3.财政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紧缩效应

    (三)得益于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第四季度经济出现反弹

   三 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回升到8%以上

    (一)我国经济增速有望实现反弹

     1.2013年我国出口增速可能小幅反弹

     2.我国经济增速小幅反弹态势至少延续到2013年第三季度

     3.我国价格上涨压力将有所增强

    (二)未来经济运行仍将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三)对明年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政策的建议

 专题1 宏观经济运行

  抓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一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二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三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四 加快“营改增”等税制改革,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谈战略机遇期新阶段内涵与条件的变化

   一

   二

   三

  充分挖掘中国劳动力增长的潜力

   一 引言

   二 中国劳动力供需总量的趋势预测

    (一)劳动力供给测算及趋势分析

     1.适龄劳动人口规模增加趋势放缓

     2.劳动参与率变动趋势及预测选择

     3.有效劳动力供给规模的预测

    (二)我国劳动力需求变化趋势预测

    (三)未来中国劳动力供需形势分析

   三 劳动生产率提升与劳动力投入潜力的挖掘

    1.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技术进步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2.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增加劳动力投入的潜力

   四 劳动投入数量的补充与劳动力投入潜力的挖掘

    1.继续推进城镇化进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2.鼓励已退休者重新回到劳动力市场

    3.逐渐引进国外劳动者进入我国劳动力市场

    4.综合调整并提升适龄劳动人口的参与率

   五 结语

  提高我国全要素生产率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

   二 从我国企业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看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在空间

   三 进一步提升我国TFP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为全面提升我国TFP水平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全面提升我国TFP水平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三)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强化教育和就业优先战略,为全面提升我国TFP水平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本支撑

   附录:Olley-Pakes方法

 专题2 扩大内需

  新时期扩大内需问题的若干思考

   一 内需与外需比例的决定具有客观必然性

   二 内需中的消费与投资是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的关系

   三 我国投资消费关系变化回顾

   四 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积极促进消费增长

    (一)积极引导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健康发展

     1.将制度建设与政策调整密切结合,引导买房需求平稳可持续增长

     2.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汽车进入家庭

    (二)加快解决城镇化瓶颈制约

    (三)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五 完善投融资体制,提高投资质量与效益

   六 加快出口竞争优势转变,积极把握机遇,争取在更深层次、更广阔范围加入全球分工体系

  我国公共消费增长的主要领域与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一 公共消费与公共服务的关系

   二 近年来我国公共消费增长的主要领域

    (一)公共消费增长的主要民生领域

    (二)公共消费增长的主要社会事业领域

    (三)公共消费增长的主要公共服务领域

   三 公共消费重点领域的公共服务水平

   四 相关建议

    (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带动公共消费的普遍提高

    (二)增强公共财政的保障能力,提高公共消费水平

    (三)转变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四)进一步调整公共消费结构,促进社会公平

  我国未来投资增长的潜力与提高投资效益的方向*

   一 我国目前处于主要以投资增长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

    1.近十余年我国投资增长一直快速增长

    2.投资快速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

   二 我国投资还能快速发展多少年

    1.投资不可能永远持续快速增长

    2.投资在今后一个时期仍然会保持较快增长

    3.我国未来投资的主要方向

   三 提高效益是我国投资的首要问题

    (一)投资效益差的原因分析

     1.项目决策缺乏科学分析的原因

     2.投资项目产出投入比低的原因

     3.工程质量差的原因

    (二)提高投资建设效益的对策建议

     1.建立有效的信息导向制度

     2.建立并完善国有资产投资责任制

  我国消费投资比例关系变动趋势分析

   一 中国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变动特点

   二 当前我国消费率变动特点及现状

    (一)我国消费率的变化及特点

    (二)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状况

    (三)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状况

    (四)消费率低的主要原因

     1.投资比消费增长更快致使消费率降低

     2.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抑制了消费增长

   三 中国投资率的变动趋势

    (一)投资总量迅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高位态势

    (二)投资产业流向结构变化

    (三)不同投资主体投资比重变化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于平缓

   五 影响消费与投资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变化

    (二)高储蓄支撑高投资

    (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是消费率变化的基本动因

    (四)城市化加速期以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拉高投资率

   六 投资与消费发展展望

    (一)投资率偏高并仍将持续

    (二)未来消费格局

    (三)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潜力巨大

   七 消费与投资协调发展对策

    (一)拓宽消费领域,提高最终消费率

     1.提高居民消费率

     2.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提振消费

     3.推进社区服务发展

     4.拓展新型消费模式

    (二)引导投资方向和优化投资结构

    (三)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深化推进市场化改革

   一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与巨大潜力

   二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开发战略转型

    (一)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可以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

    (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可以推动城市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的转型

   三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政府相关职能存在利益冲突

    (二)改革投融资体制,建立轨道交通行业盈利模式

    (三)轨道交通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

    (四)轨道交通行业相关利益者的法律、政策、信息和监管等制度有待健全,有必要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国家标准

   四 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深化推进市场化改革

    (一)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决策管理职责,特别是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特许经营权制度

    (二)建立政府轨道交通专项采购制度,推进行业国家标准建设

    (三)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促进行业转型发展

 专题3 产业结构调整

  以自主创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一 从全球视野看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一)加大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

    (二)积极推进不同主体间联盟创新

   三 加强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

   四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

   五 探索形成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商业组织模式

   六 打造一支高素质多元化的技术和产业领军队伍

  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

   一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现状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内涵

    (二)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现状

   二 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1.外部需求的下滑

     2.劳动力成本上涨

   三 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

    (一)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吗

    (二)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应该是“更高、更强、更好”

     1.技术含量更高

     2.生产能力更强

     3.产品质量更好

   四 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重视创新和人力资本

    (二)提高产业生产率

    (三)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引导消费者购买高质量产品

  中国制造业能超越低成本优势成功转型吗?

   一 中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面临的新挑战

    (一)高涨的要素成本

    (二)突出的质量安全

    (三)消失的制度红利

    (四)低迷的外围需求

   二 中日韩制造业品质追赶与海外转移比较分析

    (一)日本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

    (二)韩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

    (三)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践态势

    (四)中日韩制造业转型升级之异同比较

   三 促进中国制造业超越低成本优势的政策选择

    (一)企业战略行动

    (二)政府有所作为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努力实现合理房价收入比

   一 房地产市场政策目标局部实现、整体未实现

    (一)全国房价局部平稳,总体上涨

    (二)土地成交量下降、地价继续上涨

    (三)地王楼王再次不断涌现

    (四)一线城市房租价格仍然快速上涨

   二 中国房价收入比畸高源自“四过高、三失衡”

    (一)三种衡量标准——拓宽视角看问题

     1.世界银行评价标准

     2.总理两项评价标准

     3.社会四项评价标准

    (二)城镇房价——统计数据高于实际情况

     1.中国四类实际住宅房价

     2.社会公开商品住宅房价

    (三)居民收入——公开数据高于真实数据

     1.居民收入的两个数据

     2.灰色收入和隐性收入

    (四)城镇房价收入比——中国远超国际合理水平

     1.房价收入比计算

     2.全国房价收入比过高

     3.北京房价收入比畸高

    (五)政府高地价——高房价的第一推手

     1.全国平均地价

     2.全国政府土地成交价款

     3.政府土地出售收益率

    (六)政府高税费——高房价的第二推手

     1.房地产税种数量多

     2.房地产税费总额大

     3.房地产业税收比重高

     4.房地产业税负总比重

    (七)开发商高利润——高房价的第三推手

     1.房地产利润率高

     2.房地产业与工业利润反差大

    (八)“房价收入比”过高——根源在“四过高、三失衡”

     1.从供给方面看,高房价源自“四过高”

     2.从需求方面看,高房价源自“三失衡”

   三 增强政策针对性与有效性、采取措施稳定楼市价格

    (一)供需并重,突出控制地价的基础作用

    (二)租售兼顾,将租赁市场纳入调控范围

    (三)收入替代,推房产税、减土地出让金

    (四)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提高普通居民有效购买力

    (五)强化监督,坚决严肃责任与严惩违规

    (六)搞准信息,改进政府与社会信息发布

 专题4 农业现代化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为跨入高收入国家创造条件

   一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辉煌挑战严峻

    (一)保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三)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不强

    (四)农业进入高成本阶段,比较效益低下

    (五)农业的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

    (六)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

   二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区域布局

    (二)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

    (三)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条件

    (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加强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六)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

    (七)完善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政策体系

   三 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为跨入高收入国家创造条件

    (一)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注重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二)要继续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进一步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三)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当前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几大有利条件

   一 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带来了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转变

   二 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

   三 各种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不断涌现

   四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 促进农业发展

   一 社会资金在我国农业总投入中的地位

    (一)财政资金发挥了支撑我国农业建设的基础性作用

    (二)农户和农村集体对农业发展的投入增长乏力

    (三)外资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投资呈现增长态势

    (四)信贷资金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二 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的困难和问题

    (一)土地流转趋于短期化,影响农业生产大户和企业长期投入

    (二)财政支农资金结构不合理,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的效率较低

    (三)农业保险的覆盖广度和强度偏低,制约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的积极性

    (四)农业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能力不足,为农业发展筹集社会资金较少

   三 促进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的国际经验

   四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的政策思路

    (一)以财政支农资金为杠杆,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

    (二)以稳定土地流转为核心,解除社会资金长期投入农业的后顾之忧

    (三)以综合运用财税政策为手段,鼓励信贷资金投入现代农业建设

    (四)以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为重点,分散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的风险

    (五)以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目标,扩大农业企业直接融资比重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一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现状

    (一)承包农户

    (二)专业大户

    (三)家庭农场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

    (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六)其他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二 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青壮年劳动力和高素质劳动者持续从农村第一产业向城市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素质不断降低,农民兼业化、农业副业化及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

    (二)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导致农业经营粗放、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难以获得必要的利润激励

    (三)农村合作社发展缓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弱,农业组织化程度明显偏低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缺乏有效的规范和引导,阻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

   三 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提升农业经营者总体素质和水平

    (二)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组织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专题5 区域经济

  我国沿海区域以海洋产业升级促进经济转型的发展态势

   一 国家海洋发展的重大战略背景

    1.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

    2.国内海洋战略的基本形势

   二 北部湾区域及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态势

    1.广西北部湾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

    2.广西北部湾区域发展基本态势

    3.深圳和香港的都会合作的发展形势

   三 环渤海区域城市群发展态势

    1.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定位

    2.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定位

    3.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定位

   四 东海区域及长三角沿海区域城市群发展态势

    1.东海区域及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态势

    2.长三角沿海城市区域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4.舟山海洋发展定位

  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形成与展望

   一 城市群的概念

    1.以一个或几个特大城市为核心

    2.形成了空间结构比较合理的城镇体系

    3.城市群区域通达性强,交通网络化特征明显

    4.城乡关系出现了明显变化,城乡一体化的态势出现

   二 中部地区各城市群范围的界定

    1.城市群范围界定的原则

    2.中部地区各中心城市辐射范围

    3.中部地区各城市群基本概况

    (一)长江中游城市群

    (二)中原城市群

    (三)湘东城市群

    (四)江淮城市群

   三 四大城市群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城市化水平偏低

    (二)城镇体系不合理

    (三)内部经济联系不紧密

    (四)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

     1.网络化的运输结构尚未形成

     2.水运的优势还没有有效发挥

     3.航空运输相对滞后

    (五)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程度低

   四 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展望

   五 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实现西部发展新跨越

   一 西部开发和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三重地区内外差距呈扩大的“剪刀差”态势,东西部绝对差距仍然较大

    (二)开发思路和政策的主线仍是“扶持”和“输血”,自我发展“造血”机制尚未形成

     1.发展基础依然薄弱,仍高度依赖外部投资和政府转移支付

     2.贫困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3.地方财力不足,难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4.经济增速减缓,农民增收缓慢,“三农”问题仍是西部地区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

    (三)西部地区的战略定位为国家能源、原材料资源基地和国家生态屏障,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低端,西部发展愿望与全国产业布局存在一定矛盾

    (四)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政府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民间资本投资作用相对不强,单一政府“输血”式的投资结构在国际经济不景气形势下形成的“国进民退”趋势中更加强化

    (五)金融支持力度不足,信贷和民间资金大量流出

    (六)从经济结构来看,“三驾马车”中消费和出口引擎对西部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待提高

    (七)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发展与资源制约及环境保护的矛盾依然突出

    (八)社会建设任务仍然艰巨

    (九)人才队伍建设仍面临严峻挑战

   二 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明确西部大开发是国家长期国策

     1.国家应立法支持西部发展

     2.建立对西部地区开发资金投入的增长机制

     3.探索建立东西互动的横向转移支付支持机制

    (二)明晰西部未来大开发的战略思路、开发主线等

    (三)继续加强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实行生态补偿机制

    (四)着力建设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机制

    (五)大力提高西部地区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

  完善扶贫机制 为欠发达地区注入持续发展动力

   一 在改革发展中谋划扶贫战略

   二 在改善民生中筑牢扶贫基础

   三 在全方位参与中凝聚扶贫合力

   四 在提高发展能力中巩固扶贫成效

 专题6 财政金融研究

  适当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

   一 未来中国经济的上行动力和下行压力

    (一)上行动力

    (二)下行压力

   二 积极推进结构性减税

    (一)结构性减税的性质和目标

     1.结构性减税的性质

     2.结构性减税的目标是实现量能课税

    (二)结构性减税推进策略

   三 合理确定赤字规模

  稳健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与防范风险并重

   一 2012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一)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调整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二)两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灵活开展逆回购操作

    (三)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四)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大对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

   二 2012年货币政策效应

    (一)经济增长可以实现年初预定目标

    (二)物价压力减轻,房地产价格走出低谷

    (三)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人民币升值贬值预期交替出现

    (五)资产质量下降,银行盈利能力面临新挑战

    (六)资本市场低迷,保费收入低速增长

   三 2013年货币政策展望

    (一)预计2013年GDP增长7.8%,物价上涨3.1%左右

    (二)2013年坚持稳健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货币信贷增长

    (三)综合运用数量和价格工具,实现多重目标

    (四)关注资产价格波动,维护金融稳定

    (五)协调推进金融改革,实现金融业科学发展

  财税体制改革的障碍与突破方式

   一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主要障碍

   二 现阶段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三 财税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和突破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与融资平台问题研究

   一 引言

   二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来源分析

   三 地方债务问题凸显财政体制问题

   四 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公共管理体制的不足

   五 解决地方债务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财政体制改革和规范政府行为

    1.建立财权与事权相配合的财政体制

    2.建议应尽快解决地方的税收立法权和举债权的问题

    3.以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为依据规范政府行为

 专题7 对外经济

  中国的外贸形势及其对策

   一 回顾2012年的中国外贸

    1.中国外贸增速下滑

    2.一般贸易增长快于加工贸易

    3.出口市场多元化

    4.中西部外贸增速高于东部

    5.民营企业外贸比重增加

    6.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并重

   二 2012年中国外贸增速下滑的原因

    1.外需疲软

    2.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3.贸易保护盛行

    4.劳动力成本上涨

    5.国内需求乏力与大宗商品进口价格走低

   三 展望2013年的中国外贸

    1.对未来五年中国外贸形势的整体判断

    2.2013年的中国外贸形势

   四 中国的应对之策

    1.落实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

    2.开拓新兴市场

    3.稳定人民币汇率

    4.积极应对贸易保护

    5.优化贸易结构

  加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一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与原因

   二 加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人民币汇率变化趋势与分析

   一 201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

   二 2013年人民币汇率预测与分析

   三 影响与对策

  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一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一)经常项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取得较快发展

    (二)资本项目下,人民币业务不断拓展

    (三)与境外货币当局的合作不断加强

    (四)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

    (五)海外人民币市场的发展

    (六)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现状

    (七)人民币作为支付手段的现状

   二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困境和风险

    (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

   三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措施

    (一)积极推进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

    (二)加强区域货币金融合作

    (三)积极推动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

    (四)扩大人民币的资本和援助输出

    (五)推动大宗商品以人民币定价

    (六)进一步扩大人民币互换范围

    (七)支持IMF增资,逐步扩大新兴市场的话语权

 专题8 CCIEE指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数

   一 指标构成介绍

   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数计算方法

   三 全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数结果与分析

   四 省、市、自治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数结果

   五 重点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数结果

   六 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建议

    (一)创新保障房土地供给政策

    (二)差异化商品房市场调控政策

    (三)恢复高铁建设到历史最高水平

    (四)以流域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五)鼓励民间投资

    (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

    (七)降低中高档产品关税

    (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九)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出版说明

本书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研究人员、政府部门有关领导和国内著名智库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对现阶段中国经济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充分体现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创新、求实、睿智、兼容”的理念。本书围绕党的十八大关于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论断,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进行了测算,对战略机遇期新阶段的内涵与条件的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如何维护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出了相关建议。本书对2012~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对2013年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提出了建议。

[1]王金营、蔺丽莉:《中国人口劳动参与率与未来劳动力供给分析》,《人口学刊》2006年第4期。

[2]蒋茜、孙兵:《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趋势预测》,《经济纵横》2011年第5期。

[3]齐明珠:《我国2012~2050年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预测》,《人口研究》2010年第5期。

[4]刘钧、徐文娟:《2010~2030年我国劳动力供求的预测和管理》,《求是学刊》2011年第7期。

[5]高铁梅、范晓非:《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转型和供求拐点》,《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1期。

[6]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劳动力供给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路径转换》,《经济研究》2007年第10期。

[7]曾湘泉、卢亮:《我国劳动力供给变动预测分析与就业战略的选择》,《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期。

[8]易定红:《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制度安排与未来趋势》,汉堡国际会议“中国模式:是对欧洲资本主义的挑战吗?”中的会议论文,2012年12月。

[9]陆铭、向宽虎、陈钊:《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体系调整:基于文献的评论》,《世界经济》2011年第6期。

[10]杨立岩、王新丽:《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内生经济增长》,《经济学》2004年第7期。

[11]蔡昉:《如何进一步转移农村劳动力》,《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年第2期。

[12]王金营、顾瑶:《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形势及未来变化趋势研究——针对中国劳动市场刘易斯拐点的认识和判断》,《人口学刊》2011年第3期。

[13]OECD:《经合组织国家的城市化趋势与政策》,2010年3月。

[14]Barro & Lee,A New Data Set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the World,1950-2010,NBER Working Paper,2010.

[15]Gill,I.S.,Kharas,H.,An East Asian Renaissance:Ideas for Economic Growth,the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The Word Bank,2007.

[1]Hsieh,Chang Tai and Klenow,Peter J.,“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 in China and India”,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9,124(4).

[2]Olley,S.and A.Pakes,“The Dynamics of Productivity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Industry”,Econometrica,1996,64(6).

[3]Bartelsman,Eric J.,Haltiwanger,John C.and Scarpetta,Stefano.,“Cross-Country Differences in Productivity:The Role of Allocation and Selection”,NBER Working Paper,No.15490,2009.

[4]贺菊煌:《我国资产的估算》,《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年第8期。

[5]聂辉华、贾瑞雪:《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误置》,《世界经济》2011年第7期。

[1]陈锡文:《农业现代化要抓十项工作》,《农民日报》2001年11月3日。

[2]陈锡文:《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求是》2007年第22期。

[3]陈锡文、唐仁健:《解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实录》,《农村工作通讯》2012年第3期。

[4]陈锡文、赵阳等:《中国农村制度变迁60年》,人民出版社,2009。

[5]程漱兰:《中国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张晓山:《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认识》,《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1期。

[7]张晓山、李周主编《新中国农村60年的发展与变迁》,人民出版社,2009。

[8]赵经平:《农业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农民日报》2010年12月30日。

[1]刘福垣、周海春等:《中原城市群战略与规划》,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陈群元、喻定权:《中国城市群发展的阶段划分、特征与开发模式》,《现代城市研究》2009年第2期。

[3]姜博、赵婷等:《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动态分析》,《开发研究》2011年第2期。

[4]吴兵、王艳丽、董治、李林波:《高度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群交通特征研究》,《城市交通》2011年第2期。

[5]肖金成、袁朱等:《中国十大城市群》,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6]朱英明、于念文:《沪宁杭城市密集区域城市流研究》,《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第1期。

[7]李芃:《城市群,都市圈,还是城市带?》,新华网,2005年5月22日。

[8]高汝熹、罗明义:《城市圈域经济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

[9]汪阳红、袁朱、贾若祥:《2011年中国区域合作态势回顾与未来展望》,《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第3期。

[10]梁亚莉:《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分析报告》,http://www.cnhubei.com/xwzt/2007zt/18wuhan/18fz/18cstg/2007/12/t175296.shtml,2007年12月。

[11]藤田昌久、保罗·克鲁格曼、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2]朱英明、童毛弟:《中国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13]周阳、陈进:《中部城市群发展及其市场一体化研究》,http://www.china.com.cn/economic/txt/2009-09/18/content_18552702.htm,2009年9月18日。

[14]靳美娟、张志斌:《大都市圈功能特征及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1期。

[15]李廉水、Roger R.Stough:《都市圈发展——理论演化·国际经验·中国特色》,科学出版社,2006。

[16]中国市长协会:《2001~2002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西苑出版社,2003。

[1]谢旭人:《加快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求是》2012年第24期。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

[1]罗春梅:《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权:法律与体制障碍》,《大监督》2010年第2期。

[2]唐宋元:《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人大研究》2006年第9期。

[3]周长鲜:《人大财政预算绩效监督的全程模式初探》,《人大研究》2010年第7期。

[4]朱进:《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现状、问题与对策》,《长江论坛》2008年第6期。

[5]徐署娜:《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制度环境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12期。

[6]钟争光:《地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回顾与展望》,《地方财政研究》2010年第5期。

[7]王淑杰:《提升人大预算监督能力的研究》,《大监督》2010年第2期。

[8]审计署第35号公告,审计署网站,2011年6月27日。

[9]房俊涛:《中国投资拉动经济缺乏持续性》,卓创资讯网,2011年7月29日。

[10]白景明:《财政体制改革为何难以深入》,中国新闻网,2008年8月26日。

[11]莫兰琼、陶凌云:《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12年第8期。

[12]杨亮:《地方政府自主发债问题研究》,《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第9期。

[13]孙亦军:《论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14]中国生产力学会“金融危机”课题组:《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金融安全若干问题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第7期。

[1]宗良、李建军等:《人民币国际化理论与前景》,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2]车德宇:《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现状及发展》,《中国金融》2011年第23期。

[3]巴曙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挑战与路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背景报告,2012。

[4]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2。

[5]中国银行:《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月报》,2012年10月。

[6]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Hong Kong:The Premier Offshore Renminbi Business Centre,2012.

[7]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Half-year Monetary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