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96

变革演义三十年——广东民营家族企业组织变革历程图书

30 years of change-the process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of family businesses in guangdong

SSAPID:101-7808-1800-99
ISBN:978-7-5097-3774-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给出了中国企业组织变革的定义和内容维度,以此为基础解释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东民营家族企业变革演义的主要历程。接着,从宏观上描绘广东民营家族企业变革的总体概貌:循着时间顺序回顾了传统粤商曾经历过的组织变迁成长的历史,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展现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广东民营家族企业组织变革的历史阶段的特色以及不同家族企业形态的变革差异。同时,按照不同的变革维度和企业发展阶段分别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具有代表性的广东民营家族企业的变革起因、历程、趋势和启发,案例包括美的、李宁、创维集团、奥飞集团、德豪润达等十几家知名的民营家族上市公司,主要反映不同维度的变革与组织成长之间的关系。最后,试图揭示三十年变革演义背后的组织能力演变逻辑,为广东民营家族企业变革未来提供启示。

相关信息

丛书名:家族企业创业成长30年丛书
作 者: 储小平 谢俊
编 辑:吴敏;任文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家族企业创业成长30年丛书》编辑委员会

 总序

 文前辅文

 第一章 传统的粤商家族企业的组织变革历程

  一 粤商崛起的人文地理环境与社会背景

   1.粤商三大群体

   2.粤商崛起的人文地理环境与社会背景

   3.粤商文化精神

   4.传统粤商杰出代表:广州十三行

    (1)同文行*

    (2)怡和行

    (3)广利行

  二 传统粤商家族企业的变革与成长

   1.广府商人:简氏兄弟与南洋烟草

    (1)初创阶段(1905~1918年)

    (2)成熟阶段(1919~1930年)

    (3)衰退和变异(1931~1949年)

   2.潮汕商人:谢氏父子与正大卜蜂

    (1)坎坷创业

    (2)归国再创业

    (3)叔侄创立卜蜂集团

    (4)资本扩张与企业腾飞

   3.客家商人:张弼士与张裕葡萄酒

    (1)创立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2)提高产品质量,应对市场竞争

    (3)享誉国际

    (4)重获新生

  三 传统粤商组织变革成长的脉络与启示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民营家族企业的兴起、构成及其演变

  一 纵观变革——广东民营家族企业的变革历史阶段

   1.个体户的制度突围(1978~1981年)

   2.私营经济的蓄势待发(1982~1986年)

   3.民营经济的蹒跚前进(1987~1991年)

   4.广东民营家族企业在各地区的高歌猛进(1992~1997年)

   5.民营家族企业的步幅调整(1998~2002年)

   6.民营家族企业的国民待遇(2003~2008年)

   7.民营家族企业的转型升级(2009年至今)

  二 横看变革——广东民营家族企业的三态演义

   1.典型的家族式企业

    (1)家文化:家族式企业的重要支撑

    (2)家族关系的企业化及其治理

    (3)经理革命与信任秩序扩张

   2.泛家族的江湖式企业

    (1)聚义式结盟

    (2)排座次,分山头与土规则

    (3)利益冲突、理念矛盾及其解决

   3.新经济形态的互联网企业

    (1)核心团队组合与资源融合方式

    (2)从技术为王、控制失范到走向专业化治理

    (3)爆发式成长的背后

  三 广东民营家族企业组织变革面临的新挑战

   1.企业经营成本的快速上升

   2.汇率变化对利润的挤压

   3.国外经济形势的挑战

   4.转型升级本身的压力

   5.二代接班意愿的困境

   6.人力资源获取的障碍

   7.融资与流动资金的制约

   8.税费重担的挑战

   9.市场准入的显性和隐形门槛

   10.企业家本身动力和创新能力的“天花板”

 第三章 广东民营家族企业组织变革和组织能力的未来发展

  一 民营家族企业的社会化变革:企业上市与组织变革

   1.民营家族企业社会化变革的原因:“创业优势”与“守业困局”

   2.民营家族企业社会化变革的条件

    (1)企业融资的迫切需求

    (2)吸纳外部管理资源

    (3)改善内部治理结构

   3.国美之争的启示——“对创始人家族管理团队的保护和限制”

   4.从“封闭式”家族企业走向“开放式”家族企业

  二 代际传承与广东民营家族企业的组织演进

   1.“传诸葛亮还是传阿斗”:家族企业的传承模式

   2.“明君的儿子为什么难接班?”——创始人的心态调整

   3.“传位子还是传机制?”——传承过程中的组织演进

   4.家族传承的机制设计——“未雨绸缪的盘算智慧”

  三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迈向全球的广东民营家族企业

   1.广东民营家族企业“国际化”的缘起:外向型的制造加工企业

   2.广东家族企业“国际化”的中转站:“从香港到东南亚”

   3.广东民营家族企业“国际化”的差异:“你成为世界的工厂还是让世界成为你的工厂”

   4.迈向全球化的广东民营家族企业

    (1)文化鸿沟和体制差异——企业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2)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了解华为

    (3)品牌体系、管理体制、营销体系和人力资源的全球化

 第四章 美的集团:组织结构变革的曲折路径

  一 创业发展期,直线职能制结构初长成(1968~1991年)

   1.创业背景:公社里的企业家

   2.直线职能制下的创业起步过程

   3.创业期评估

  二 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下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1992~1995年)

   1.变革背景:严酷的行业竞争

   2.变革内容

    (1)股份制改革与上市

    (2)战略多元化变革

    (3)企业再造

    (4)关键人员更替

    (5)组织结构变革:公司治理框架下的新直线职能结构

   3.变革评估

  三 “天花板效应”中的事业部制改革(1996~2001年)

   1.变革背景

   2.变革内容

    (1)实施事业部变革

    (2)制定《分权手册》,落实分权机制

    (3)关键人员更替:劝退创业元老,组建职业经理人团队

    (4)股权改革——实施MBO

    (5)引入CI系统,集团员工持股

   3.变革评估

  四 分拆与合并,深耕事业部制(2002~2006年)

   1.变革背景

   2.分拆合并与高管人员更替

    (1)组织结构变革:“九头鸟”——六大事业部变身九大事业部

    (2)高管变革

   3.变革评估

  五 授权体系向纵深发展(2007~2010年)

   1.变革背景

   2.放权与收权平衡中的变革

    (1)实施股权激励

    (2)组织结构变革

    (3)职业经理人的“少壮派”高管登场,何享健退居幕后

   3.变革评估

  六 职业经理人领衔美的集团新发展(2011年至今)

   1.变革背景

   2.组织结构的精简合并与人事调整

    (1)组织结构变革

    (2)人事调整:“大裁员”

   3.变革评估

 第五章 李宁公司:高管变革与组织能力传承

  一 创立阶段:健力宝助跑下的李宁公司建立(1990~1992年)

   1.李宁创业:赛场失意,商场得意

   2.从健力宝运动服装到李宁公司建立

   3.体育赞助经营策略初获成功

   4.创业期评估

  二 产权变革后的职业经理人介入(1993~1995年)

   1.变革背景

   2.首次引入职业经理人担纲

    (1)李宁萌生变革的想法

    (2)聘任陈义红担当常务副总经理

   3.完成股份制改造

   4.李宁公司集团化合并重组

   5.变革评估

  三 “去家族化”变革走向纵深(1996~2002年)

   1.变革背景

   2.“去家族化”:不再分“李派”和“陈派”

   3.分拆组织结构,实现向零售型企业转变

   4.高管变革:把个人能力转变为组织能力

    (1)陈义红的角色转变与离开

    (2)张志勇出任总经理:提出要将个人能力转变为组织能力

    (3)郭建新担任首席运营官,强化组织流程与制度

   5.变革评估

  四 专业化战略调整与资本市场上市变革(2003~2007年)

   1.问计IBM咨询,进行专业化战略调整

   2.高管更替:为上市做好准备

    (1)陈伟成担任首席财务官,规范财务和库存体系

    (2)陈伟成带领团队辅助公司上市

    (3)乐淑钰担任品牌总经理,引发冲突与离职

   3.变革评估

  五 李宁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变阵与未来挑战(2008年至今)

   1.变革背景:李宁公司增长又现乏力

   2.品牌重塑

   3.新高管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布局

   4.矩阵式组织结构变局

   5.变革评估

 第六章 纸业三巨头:民营家族企业的传承演义

  一 玖龙纸业的传承计划:企业家精神的培养

   1.培养二代吃苦的精神

   2.充分沟通,建立与人合作的品质和能力

   3.塑造二代接班的兴趣、责任感,建立企业百年老店愿景

   4.及早地让二代参与企业管理工作积累经验

  二 中顺洁柔的传承:二代、经理人与制度“一个不能少”

   1.儿子接班的股权安排

   2.密切二代与基层接触,让儿子尝试接班

   3.股份传承机制设置

   4.高管变革:职业经理人接替儿子担任总经理

   5.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以及监督机制

  三 恒安国际变革的启示:建立良性的传承机制

   1.通过上市推动企业变革

   2.祸起萧墙与借势换血

   3.不惜血本请来“洋咨询”,流程控制系统变革起波澜

   4.交班传承,未来未定

    (1)许连捷的标准

    (2)许水深发力

    (3)许连捷的三个儿子的成长与分工

    (4)未来仍不可知与对民营家族企业的启示

  四 广东民营家族企业的传承变革未来:共性与特性

   1.三个案例的传承共性

   2.三个案例所启示的传承难点

   3.传承变革的未来

 第七章 地产双雄:民营家族企业的管理控制链裂变

  一 六年创业历程:乘风进军房地产(1992~1997年)

   1.创业背景

   2.创业历程

    (1)善于与政府规划结合的创业起步:朱孟依带领合生创展获得发展先机

    (2)碧桂园:起步坎坷,“学校救市”使得枯木逢春

   3.创业期评估

  二 管理控制链裂变十年(1998~2007年)

   1.变革背景

   2.股权变革与上市

    (1)合生创展的香港上市历程

    (2)碧桂园的股权控制方式变革

    (3)碧桂园上市:资产理清,股权激励与分封完成

   3.高管变革

    (1)碧桂园请来“镇长总裁”与二代接班

    (2)合生创展:发动第一轮高管变革

   4.组织结构变革

    (1)合生创展组织架构调整基本到位、效果尚需观察

    (2)碧桂园:资产和股权理清,控股集团组织架构初显

   5.变革评估

    (1)合生创展的快速成长

    (2)碧桂园的稳步发展

  三 双雄的管理控制链继续裂变的坎坷与障碍(2008年至今)

   1.变革背景

   2.战略变革

    (1)合生创展的战略业务北上与业务困境

    (2)碧桂园的多元化战略变身受挫

   3.高管变革

    (1)碧桂园:总裁更替,首席财务官换将,高管层换进新血液

    (2)合生创展:高管振荡

   4.组织结构变革

   5.变革评估

    (1)碧桂园——风雨后初见阳光,变革稳中有进

    (2)合生创展:高管变动频繁,喜忧参半

  四 民营家族企业管理控制链裂变的未来

   1.合生创展与碧桂园的相同点及分析

    (1)紧随宏观环境和政府政策而发展

    (2)纵向一体化实现成本控制

    (3)擅长并牢牢把握土地战略,通过大量拿地实现大盘操作

    (4)资本市场融资,最终都选择上市

    (5)家族色彩与职业化管理并存

    (6)实施多元化战略

   2.合生创展与碧桂园的不同点及分析

    (1)企业发展的市场“战线”不同

    (2)对家族和职业经理人的理念不同

    (3)在企业发展方面,碧桂园独自上阵,合生创展则“四剑合璧”

    (4)仍然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八章 创维集团:管理控制转变与企业成长

  一 为梦想弃高职下海,黄宏生经波折攫取“第一桶金”(1988~1993年)

   1.创业背景

   2.艰难创业、数次转型

   3.创业期评价

  二 转战内地,遭遇与职业经理人的纷争(1994~2000年)

   1.变革背景

   2.创维的战略变革:通过合资方式,转战内地市场

   3.创维的高管团队变革:职业经理人的引入与纷争

    (1)创业元老和家族成员参与管理

    (2)引入外部优秀职业经理人

    (3)企业主与经理人的纷争

   4.创维的产权变革

   5.变革评价

  三 “老板模式”转向“职业经理人模式”(2001~2004年)

   1.变革背景

   2.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

   3.调整组织架构,提升系统效率

   4.高管团队的调整

    (1)张学斌:彩电事业部总裁

    (2)创业元老主动离开管理层

    (3)杨东文:中国区域销售总经理

   5.建立期权和盈利分享制度

   6.变革评价

  四 职业经理人团队变“危”为“机”,实现企业平稳过渡(2005~2006年)

   1.变革背景

   2.高层人事变革

   3.变革组织结构,彻底解决家族企业的监管机制问题

   4.理顺资金链,争取银行、供货方和销售商的联合支持

   5.应对危机,职业经理人团队不懈努力

   6.变革评价

  五 职业经理团队再造创维(2007年至今)

   1.变革背景

   2.职业经理人团队全面接管企业

   3.调整组织结构,开展多元化经营

   4.职业经理团队再造创维

    (1)流程再造

    (2)公司营销模式的逐级改进

    (3)产品差异化创造高利润

    (4)供应链系统的持续优化和变革

   5.变革评价

  六 变革启示:控制链的“放弃”与“得着”

 第九章 德豪润达:用战略业务转变换明天

  一 王冬雷的面包机梦(1996~2003年)

   1.创业背景

   2.创业历程

   3.创业期评估

  二 德豪润达上市融资与并购变革(2004~2008年)

   1.中小板成功上市

   2.并购扩张

   3.高速扩张期评价

  三 背水一战,进入LED产业(2009年至今)

   1.转型背景

   2.战略转型实施

    (1)并购整合

    (2)增发募资

    (3)打造成本与研发优势

    (4)高管变革

   3.战略转型期评价

  四 变革启示:战略变革就是寻找新的蓝海

 第十章 奥飞动漫:产业链条延伸与战略转型

  一 800元创业和越挫越强的企业家精神(1986~1992年)

   1.创业背景

   2.创业历程

   3.创业期治理结构

   4.创业期评价

  二 创意营销引导下的生产制造(1993~2003年)

   1.转型背景

   2.产品质量和产品创新

   3.创意营销:从满足消费者需求到创造消费者需求

   4.“企业成长瓶颈”

   5.转型发展期评价

  三 产业链的“前向”拓展:进入动漫制作领域(2004~2008年)

   1.产业“前向”扩展的背景

   2.产业“前向”拓展策略

   3.奥飞动漫的动漫文化产业链条

   4.产业链“拓展”阶段评价

  四 搭建动漫产业平台:上市及产业平台的构建(2009年至今)

   1.上市的背景与目的

   2.上市后的产业布局

   3.搭建动漫传播产业平台

   4.搭建动漫产业链全产业平台

   5.大动漫娱乐产业布局未来的调整方向

 第十一章 综合案例:潮宏基的蝶变历程

  一 创业之初的差异化战略初探(1996~1999年)

   1.创业背景

   2.率先变革:统一品牌形象的标准化改造

   3.创业阶段评估

  二 架构建设与人才累积阶段(2000~2002年)

   1.变革背景

   2.潮宏基设计人才的缺口与融入

   3.潮宏基的高管变革:林军平的加入与职业经理团队的成型

   4.变革评估

  三 设计升级与管理模式革新(2003~2008年)

   1.变革背景

   2.设计升级的变革与传统文化维持的平衡

   3.监控制度变革与信任氛围的平衡

   4.控制系统变革:推式管理系统向拉式管理系统转变

   5.变革评估

  四 潮宏基的家族企业社会化与战略深耕(2009年至今)

   1.潮宏基的家族企业社会化

   2.战略市场深耕变革:向二、三线城市进军

   3.加大门店扩展速度与组织能力的构建

  五 变革未来:接班与多元化变革的筹划

   1.“品牌+设计+渠道”是珠宝首饰主业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

   2.珠宝企业家族接班计划宜尽早提到议事日程

   3.潮宏基的突破性增长的未来还有待于多元化的投入和变革

 第十二章 综合案例:立白的日化产业巨头成长之路

  一 “借鸡生蛋”创“品牌”(1991~1997年)

   1.创业背景

   2.创业特点:“销售网络+贴牌生产”的“借鸡生蛋”模式

   3.“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拓展路径

   4.具有浓厚家族和泛家族特点的“立白专销商”

   5.创业阶段评价

  二 稳健发展阶段:从广东走向全国(1998~2004年)

   1.稳健发展阶段背景

   2.独特的广告营销模式

   3.拓展“农村包围城市”的专销商网络,建立“立白商会”减少矛盾

   4.建立生产基地,拓展产品线

   5.稳定发展阶段评价

  三 “多品牌”构建“大日化”产业(2005年至今)

   1.多品牌战略阶段背景

   2.通过兼并收购,实施多品牌战略

   3.“高姿”成为二代接班人的“突破口”

   4.高层职业经理人引入和立白的组织变革

  四 变革未来:融合“家族管理团队”和“职业经理人”团队

 第十三章 综合案例:侨兴集团的谋变之路

  一 不屈不挠的吴瑞林:创业失败与二次创业(1982~1991年)

   1.创业失败与吴瑞林的不甘心

   2.家族生机之迫:转型与再创业

   3.创业初期评估

  二 高速发展与企业上市(1992~1999年)

   1.转战惠州走通信产品的专业化道路

   2.海外股权变革尝试——登陆纳斯达克

   3.变革评估

  三 侨兴多元化战略变革(2002年至今)

   1.收购中电通信

   2.多元化扩张

   3.多元化评估

  四 职业经理人的融入:请人来哭,没有眼泪?

   1.第一次借用外脑

   2.第二次借用外脑

   3.经理人的忠诚与能力

   4.侨兴的三大法宝

  五 变革启示:要把握“企业江湖”中的信任格局

 第十四章 综合案例:万和的革新过程

  一 创业依靠:兄弟亲,师徒情(1987~1993年)

   1.创业背景

   2.依靠才干和家族支持起步

   3.看准时机亮出万和金字招牌

   4.创业评价

  二 从家族企业到企业家族的战略变革与万和模式诞生(1994~2003年)

   1.战略转型背景

   2.第一次战略转型:从专业化到有限多元化发展

   3.从家族企业到“企业家族”:从有限多元化到资本多元化

   4.突破战略发展瓶颈,引进职业经理人

   5.“核心控股+外部持股”的万和模式出台

   6.变革评价

  三 聚焦战略回归与对经理人深度授权变革(2004年至今)

   1.变革背景

   2.从多元化回归聚焦战略

   3.交班给徒弟与经理人团队的深度授权变革

   4.家族企业资产重组

   5.变革评价

  四 变革评价:由家族式企业走向企业式家族

 第十五章 综合案例:齐心文具的基业变迁

  一 家族大哥独挑创业重担(1991~1995年)

   1.创业的原始积累

   2.齐心雏形初现

   3.创业阶段评价

  二 齐心家族群的建立(1996~1999年)

   1.变革背景

   2.品牌建设“大手笔”

   3.齐心家族企业“领地分封”完成*

   4.变革评价

  三 齐心家族的力量会聚变革(2000~2005年)

   1.变革背景

   2.家族帝国的统一*

   3.兄弟联控股:家族帝国内部的权力集中

   4.变革评价

  四 齐心家族帝国的战略转型与股权变革(2006~2008年)

   1.变革背景

   2.从制造商向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型

    (1)高端制造与低端OEM并举

    (2)向系统设备供应商方向做战略升级

    (3)兄弟连聚集后的扁平化渠道改革

   3.股权变革:为家族企业资本社会化铺路

    (1)2007年第一次股份转让

    (2)2007年第二次股份转让

   4.变革评价

  五 齐心家族帝国的社会化改造(2009年至今)

   1.变革背景

   2.齐心家族帝国进入资本市场

   3.战略多元化变革:进驻学生市场与多元化产业发展

    (1)进驻学生市场

    (2)进入照明光电行业的变革探索

    (3)与战略相配合的组织结构

   4.人力资本社会化变革:陈氏与非陈“齐心”

   5.变革评价

  六 变革未来:有待观察的传承与模式升级

 第十六章 结语:广东民营家族企业的组织变革机制

  一 广东民营家族企业的组织能力

   1.战略转型能力

   2.组织规则能力

   3.关键管理能力

   4.控制能力

  二 组织变革、组织能力与企业成长的路径

   1.组织能力更新是组织变革的本质

   2.主导组织能力更新的是企业家(团队)的能力和意愿

   3.创业初期家族和泛家族团队对组织能力的供给

   4.组织变革阶段,组织能力的“吸收”、“融合”对家族企业成长的影响

 前言

本书首先从宏观上描绘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广东民营家族企业组织变革的总体概貌。其次按照不同的变革维度和企业发展阶段分别以案例的形式展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广东民营家族企业变革的起因、历程、趋势和启发,案例包括美的、李宁、创维、奥飞、德豪润达等知名的民营家族上市公司。最后,试图揭示三十年变革演义背后的组织能力演变逻辑,以期为民营家族企业组织变革提供启示。

安林:《吴瑞林的思维隐忧》,《英才》2004年第4期。

奥文:《推动中国玩具业发展风云人物:中国品牌玩具的青年领跑者——蔡东青携奥迪玩具创品牌之路》,《玩具世界》2006年第11期。

彼得·伯格:《世俗性西方与东方》,《中国论坛》1984年第222期。

采夫:《“奥飞动漫”蔡东青:23年财富暴增600万倍》,《名人传记(财富人物)》2010年第5期。

蔡静:《齐心惊天三剑,技压群雄》,《文体用品与科技》2010年第12期。

曾立平:《经理人》,《创维:效率至上》2009年第11期。

陈超、黄芳、薛成:《谁举报了黄宏生?——创维总裁香港被拘调查》,《IT时代周刊》2004年第12期。

陈春雷、叶文东:《美的变革的蝴蝶效应》,《新营销》2012年第4期。

陈戈、储小平:《差序制度结构与中国管理革命——以李宁公司的发展变革为例》,《广东省私营企业成长与制度创新》2008年第1期。

陈海超:《立白:百亿密码》,《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年第6期。

陈建光:《奥飞动漫:用创意链条加冕玩具》,《商界(评论)》2010年第5期。

陈凌、鲁莉劼:《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来自于浙江省制造业的经验证据》,《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陈祺:《立白集团10亿圈地进军房地产》,《新快报》2004年2月4日。

陈庆春:《万和:高增长背后的战略转变》,《IT经理人世界》2009年第2期。

陈庆春:《IT经理世界》,《改造创维》2009年第9期。

陈庆春:《IT经理世界》,《创维的新国王》2010年第8期。

陈庆春:《家电公敌美的》,《IT经理世界》2010年11月22日。

陈润:《生活可以更美的》,华文出版社,2010。

陈少斌:《陈凯旋:合纵连横创新大日化》,《民营经济报》2010年7月7日。

陈晓平:《许连捷和860亿的生意巾:恒安2015年销售欲达500亿》,《21世纪经济报》2012年2月14日。

陈煜棋:《天下一家齐心共赢——从齐心文具看中国办公用品行业的发展》,《航空港》2009年第9期。

程桔华:《陈钦鹏:品牌的三个关键词》,《竞争力》2009年第8期。

程李:《“热水器大王”掘金6亿秘诀》,《电器制造商》2003年第6期。

程伟:《廖创宾:以创新提升潮宏基品牌力》,天下潮商网,2010年4月25日。

程宇宏、黄鹏燕:《粤商文化研究述评》,《广东商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储小平、李怀祖:《家族企业变革剖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10期。

储小平、李怀祖:《家族企业成长与社会资本的融合》,《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6期。

储小平:《家族企业研究: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储小平、黄嘉欣、倪婧、盛琼芳:《三态演义——民营企业30年》,《北大商业评论》2008年第9期。

储小平、倪婧:《协调家族企业的“企业控制权争夺律”》,《经济学家茶座》2010年第49辑。

戴远程:《张河川辞去总裁职务,方洪波走马上任》,《南方日报》2005年8月3日。

道格拉斯·C.诺斯,罗伯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平、蔡磊译,华夏出版社,2009。

邓德海、子月、王淳丰:《格兰仕商道》,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

邓雪灵:《大日化战略初具规模,立白与外资争夺话语权》,《信息时报》2011年1月6日。

丁磊:《德豪润达“先全球后国内”》,《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10月19日。

丁青云:《德豪润达43亿增发注水疑点多,弃太平洋移情银河》,《理财周报》2011年5月30日。

丁伟:《侨兴——要做“人做的生意”》,《中国企业家》2003年第12期。

谷俊:《中国洗衣粉市场的渠道之争》,《日用化学品科学》2003年第4期。

方洪波:《权力“放—收”之道》,《21世纪商业评论》2007年第12期。

富强、康健:《中国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新世界出版社,2010。

高方:《李宁品牌再定位》,《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年第8期。

高家龙:《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商务印书馆,2001。

海娜:《大浪淘沙谁得金——万和成功之道的思考》,《广东大经贸》1999年第1期。

何春梅:《中国女首富——张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何斌:《中国企业家》,《创维自救》2005年第2期。

何雄飞:《杨国强:从包工头到中国首富》,《新周刊》2010年第10期。

贺小刚、李新春、方海鹰:《动态能力的测量与功效: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6年第3期。

贺小刚、李新春:《家族内部的权利偏离及其对治理效率的影响——对家族上市公司的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10期。

洪丽美:《组织变革认知、工作压力与组织承诺关系之研究》,台湾国立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4。

胡南山:《本土潮商上市公司盈利模式分析》,《潮商》2010年第2期。

胡廷:《碧桂园的非相关多元化之路》,《城市开发》2011年第16期。

胡文洲:《德豪润达(002005)打造一体化LED照明产业旗舰》,《中银国际研究报告》2011年11月21日。

胡笑红:《草根商业教父许连捷》,《京华时报》2010年10月25日。

胡玉慧:《德豪润达掌门人退居二线 前地方官员任总经理》,《每日经济新闻》2010年12月29日。

黄宏生:《智囊·财经报道》,《突破节点》2003年第8期。

黄杉、管琼:《四海潮人(中国商帮传奇:潮汕帮)》,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黄铁鹰、梁钧平、解浩然、王锦刚:《潮宏基的黄金管理法则》,《哈佛商业评论》2008年第4期。

黄宙辉:《珠三角上市家族企业进入接班季,富二代能否接好班?》,《羊城晚报》2012年3月19日。

黄卓:《房地产企业上市融资策略分析——以华远地产、碧桂园为例》,厦门大学学位论文,2008。

焦世东:《信息化建设为李宁公司加速》,《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6月26日。

金焕民:《销售与市场》,《创维:品类冠军的领先之道》2012年第2期。

静文:《齐心文具:高品质造就好品牌》,《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年第4期。

康迪、方世伟:《李宁 让改变发生》,《成功营销》2010年第8期。

郎朗:《21世纪商业评论》,《硬件之外的差异化》2008年第10期。

郎朗:《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创维:硬件之外的差异化》2009年第4期。

郎咸平:《中国企业没戏吗?——产业突围需要的新思维》,东方出版社,2010。

黎安雄:《灵活变通:广东人的商业精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李超、崔海燕:《华为国际化:从“红高粱”到“高科技”》,《IT时代周刊》,2009。

李波:《王者之道》,《粘接》2009年第9期。

李惠珍:《万和率先定位燃气具发展战略》,《中国五金与厨卫》2006年第10期。

李捷:《合生创展:被套牢的“地产航母”》,《中国建设报》2012年4月17日。

李军、罗莉红、宁文道:《吴瑞林:中国电话大王》,《今日名流》2000年第8期。

李军、罗莉红、史霖:《吴瑞林纳斯达克最受欢迎的中国人》,2000年9月1日《环球市场》。

李林:《可怕的何享健》,《商业故事》2009年第1期。

李琳:《宁波经济》,《“创维事件”启示录》2005年第1期。

李凌霞:《瑞金矿业赴港上市 侨兴掌门吴瑞林2年赚20倍》,《每日经济新闻》2009年2月5日。

李敏:《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组织变革》,《商业研究》2005年第21期。

李默风:《何剑锋拒当美的“二世主”何享健接班人不再家族化》,《IT时代周刊》2009年第18期。

李平、黎婧敏:《从106块金牌到16亿身价》,《职业技术》2006年第17期。

李琴:《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创维:离开黄宏生的日子》2007年第6期。

李润明:《美的集团悄然变阵少壮派高管登场》,《南方都市报》2007年8月20日。

李应文:《齐心文具:强势进驻学生用品市场》,《文体用品与科技》2010年第8期。

李宇:《碧桂园香港招股大受追捧,内地首富恐将易主》,《中国证券报》2007年4月4日。

李玉萍:《浅述CI设计与企业文化》,《商业经济》2007年第11期。

里风:《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记美的集团董事长何享健》,《经济视角》2008年第2期。

梁嘉彬:《广东十三行考》,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梁瑞丽:《李宁“换脸”背后》,《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第9期。

林枫:《对话蔡东青:奥飞上市,驱动产业文化进程》,《中外玩具制造》2009年第10期。

刘蓓蓓:《蔡东青:“驱动”中国动漫第一股》,《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10月22日。

刘波涛:《变革中的立白》,《企业家信息》2008年第2期。

刘建强:《背影李宁——一个明星创始人和公司、品牌及两任CEO的故事》,《中国企业家》2007年第18期。

刘建强:《中国企业家》,《谁救了创维?》2007年第1期。

刘世锦、杨建龙:《核心竞争力:企业重组中的一个新概念》,《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第2期。

刘涛:《何享健:资本解放美的》,《中国企业家》2007年第13期。

刘文栋:《华为的国际化》,深圳市海天出版社,2010。

刘正刚:《话说粤商》,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2008。

刘志明:《梁昭贤:格兰仕何时不再赌?》,《中关村》2007年第10期。

卢旭成:《潮宏基:珠宝生意“土”打法》,《创业家》2010年第10期。

鲁渝华:《日化巨头陈凯旋:让立白简单崛起》,《就业时报》2008年4月3日。

罗建法:《万和的“有限多元化”》,《经理人》2004年第5期。

罗力:《简氏公司与南洋公司》,《文史精华》2001年第4期。

罗珉:《论后现代组织的变革与发展》,《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6期。

吕方兴:《奥飞逆生长》,《21世纪商业评论》2011年6月5日。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张汇文等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梅迪:《美的集团的用人之道》,《现代企业文化》2008年第1期。

梅新育:《TCL在越南:一个相对成功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案例》,《中国市场》2011年第4期。

宁平、谷慧:《“世界品牌”蜕变:格兰仕的国际化之路》,《中国经营报》2008年10月27日。

欧人:《岭南文化与广东商人的商业精神》,《商业经济文荟》2000年第3期。

欧人:《粤商人性格特征》,《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欧志葵:《陈凯旋:低调、进取、感恩的新粤商》,《南方日报》2010年11月3日。

潘必胜:《中国的家族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1895~195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潘红敏、郭凡:《从用人之力到用人之智——美的集团启动责权配置体系》,《中国乡镇企业》1999年第4期。

彭雅青:《梁昭贤:价格屠夫领飞新的高度》,《商界名家》,2004。

齐树峰:《蔡东青:将借来的800元变成25亿》,《传承》2010年第5期。

邱捷:《近代广东商人与广东的早期现代化》,《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区乐廷:《人力资源》,《创维:逆风飞扬的奥秘》2008年第18期。

史川轩:《粤商“三重门”》,《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10月21日。

石才员:《美的组织发展三要素》,《现代家电》2011年3月2日。

宋振庆:《谭礼宁的“转会”清单》,《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3月16日。

苏丹丹、朱紫云:《美的何享健接班人路线图猜想:何享健仿制联想》,《21CN家电》2005年1月14日。

苏启林、万俊毅、欧晓明:《家族企业公开上市驱动力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6期。

孙红:《破解碧桂园高价IPO》,《新财富》2007年第7期。

孙燕飚:《侨兴万利达特灵通等手机企业纷纷涉足挖矿业》,《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2月9日。

谭建光:《粤商发展历史简论》,《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谭元亨:《客商》,人民出版社,2008。

谭元亨:《国门十三行:从开放到限关的逆转》,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唐凯林:《吴瑞林的管理模式“对职业经理人放心就完蛋”》,《英才》2004年第4期。

唐娜:《李宁品牌重塑:勇敢者的行动》,《市场观察》2010年第9期。

唐清泉:《家族企业持续成功经营的挑战与应对方案》,《管理世界》2002年第9期。

田炜华:《万和VS万家乐 打工者挑战东家》,《企业家》2000年第10期。

汪洋:《恒安未雨绸缪的变革历程》,《管理学家》2009年第9期。

王风光:《志存高远 坚定不移——记奥飞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蔡东青先生》,《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11月6日。

王峰:《亿元投入铺底立白“清洗”市场格局》,《中国企业报》2009年11月4日。

王福民:《万和整合万家乐 从终点到起点》,《新经济》2002年第1期。

王默然:《农民一跃成了“电话大王”》,《山东工商行政管理》2002年第3期。

王玮冰:《李宁:跨越2008》,《IT经理世界》2003年第16期。

王晓:《“美的”方略》,《品牌世家》2011年12月14日。

王宣喻、李新春、陈凌:《资本合作与信任扩展:一个跨越家族的创业故事——广东华帝集团案例》,《管理世界》2006年第8期。

王雪莉:《影响中国企业组织变革成功的因素研究》,清华大学博士论文,2003。

王雪梅:《李宁和他的管理者们》,《IT经理世界》2010年第14期。

王小瑛:《李宁:品牌重塑革命》,《商学院》2007年第5期。

王珍:《侨兴集团当家吴瑞林:我暂时不会轻易放手》,《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4月19日。

温冬梅、王小薇、赵萍:《国有美的集团企业管理层收购(MBO)问题研究》,《中国商贸》2009年第15期。

文馨:《立白:打进大日化帝国》,《大经贸》2008年第11期。

吴程涛、谷慧、安卓:《粤商式“奋斗”:“隐忍”中的勃发》,《中国经营报》2007年10月21日。

吴水金:《论明清粤商的商人精神》,《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9期。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中信出版社,2008。

吴晓波:《张茵家的男人们》,《福布斯》2012年第4期。

吴志菲:《李宁从“体操冠军”到“财富大鳄”》,《财经界》2010年第19期。

肖南方:《万和转轨》,《中国中小企业》2005年第4期。

吴丽:《李宁的双向选择》,《企业家天地》2010年第10期。

肖应云:《清十三行草根商总卢观恒商海沉浮初探》,《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591期。

萧曼平:《日化巨头,为何是陈凯旋?》,《民营经济报》2006年4月3日。

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重武译,商务印书馆,1987。

小真:《朱孟依:巨贾无言》,《中国房地产报》2002年12月16日。

晓辉、王志纲:《恩怨碧桂园》,《中国电子商务》2007年第12期。

谢景洪:《广州立白:赢在人才》,《人力资源》2008年第9期。

谢艳霞:《淡马锡和老虎基金入股合生,合计注资近10亿港元》,《南方都市报》2005年8月12日。

新文:《立白扩张路:先做市场后生产》,《消费日报》2005年12月29日。

徐兵、黄凡:《中顺洁柔逐渐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邓颖忠苦心操刀“传承大计”》,《中山商报》2012年3月20日。

徐春梅:《立白“农村”日化简单崛起》,《中国经营报》2009年2月16日。

徐明天:《企业管理》,《还原一个真实的创维》2006年第9期。

徐明天:《春天的故事:深圳创业史:1979~2009》,中信出版社,2008。

徐沛宇:《无视“投资过热”,德豪润达定增35亿投向LED》,《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8月29日。

徐崎:《燃气热水器步入万和时代?》,《中国中小企业》2003年第11期。

杨春:《玖龙张茵:企业家只为赚钱就白活了》,《南方日报》2012年3月7日。

杨继刚:《美的裁员背后:转型进行时》,商业评论网,2011年12月21日。

杨立:《从齐心文具的成功看齐心的发展模式》,《文体用品与科技》2010年第4期。

杨丽媪:《中国商人》,《创维自救6模式》2005年第8期。

杨萍:《陈钦鹏:营商有道》,《潮商》2011年第5期。

杨小华:《美的变革:“再造千亿”的危与机》,价值中国网,2011年12月14日。

叶青、肖素均:《中国新首富王传福》,华文出版社,2009。

乐天舒:《王者无敌》,《中国经济信息》2010年第2期。

伊格尔:《商业故事:黑白黄光裕》,《销售与管理》2010年第5期。

袁茵、李冰:《潮宏基:淘金新经》,《中国企业家》2009年第7期。

曾立平:《最佳实践:创维——效率至上》,《经理人》2009年2月29日。

詹姆斯·柯林斯、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真如译,中信出版社,2006。

詹姆斯·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俞利军译,中信出版社,2006。

张磊:《“顺商论道”走进万和纵论万和成长之道》,《家电科技》2008年第2期。

张启、贾肖明:《南风股份:从手敲锤打到核电风机业龙头》,《南方日报》2010年2月26日。

章文钦、管亚东:《一组近代广州的历史照片》,《羊城今古》2000年第3期。

张小平:《制造业巨鳄吴瑞林的四心人生》,《英才杂志》2004年第6期。

张小平:《性格企业家》,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张小云:《创新达人廖创宾,蝶变潮宏基》,《绿色中国》2011年第16期。

张学斌:《创维再造记》,《21世纪商业评论》2007年第6期。

朝阳:《何享健:成就“美的人生”》,《广东科技》2011年第17期。

志伟、焯斌:《邓颖忠:生活用纸变“银纸”》,《南方企业家》2004年第1期。

钟啸灵:《立白的“小卖部战役”》,《IT经理世界》2012年第8期。

周忠:《卢氏兄弟与万和事业》,《南风窗》1999年第1期。

朱国栋、雷中校:《背水一战:德豪润达(002005)董事长王冬雷》,《上海证券报》2009年12月15日。

朱国栋、雷中校:《德豪润达王冬雷:小家电起家,决胜LED》,《经理日报》2009年12月16日。

朱汐:《张志勇:告别李宁》,《中国企业家》2012年第14期。

朱熹妍:《德豪润达王冬雷解35亿增发 市场需求2年内爆发》,《经济观察报》2011年9月2日。

祝爱民、刘凯:《进军专业化领域——“李宁”后奥运时代的市场竞争战略》,《中国商界》2010年第5期。

左旭初:《我国第一个葡萄酒商标创立者张弼士与张裕葡萄酒》,《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年第8期。

Romanelli E.,Tushman M.L.,“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As Punctuated Equilibrium:An Empirical Test”,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