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文化论衡(2018年第1期总第5期)图书

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SSAPID:101-7785-3021-07
ISBN:978-7-5201-2523-9
DOI:
ISSN: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论衡》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旨在倾力打造中国文化研究高端学术品牌。主要刊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关的最新研究论文及其他文章,常设栏目有专辑、专题、理论探讨、书评、学术动态、专家访谈等。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涂可国
编 辑:韩莹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B2 中国哲学

 《中国文化论衡》学术委员会

 专访

  “后新儒学的思考”:从新外王到新内圣

 物道主义

  从“人道主义”到“物道主义”:哲学、科学、艺术与文明的革命性转向

   一 “人道主义”及其哲学、科学、艺术与文明

   二 “人道主义”是根本错误的哲学、科学、艺术和文明

   三 “人道主义”的生活道路是根本走不通的绝路或死路

   四 “物道主义”理念及其哲学、科学、艺术与文明之形态

   五 “物道主义”生活方式是唯一正确合理的人类生活道路

   六 “物道主义”生活形式是人与万物长久共存的生活道路

   七 从“人道主义”转向“物道主义”是人类生活必由之路

   八 从“人道主义”向“物道主义”转向的全面性与革命性

  论物道主义“物道观”对中国哲学“道器观”的辩证否定与发展

   一 中国哲学史上两种对立的“道器观”

   二 物道主义“物道观”对唯心论“道器观”的否定

   三 物道主义“物道观”对唯物论“道器观”的继承与发展

   结语

  物道主义“物道观”对庄子“物道观”的传承和发展

   一 物道主义“物道观”对庄子“物道观”的继承性层面

   二 物道主义“物道观”对庄子“物道观”的否定性层面

   三 物道主义“物道观”对庄子“物道观”的发展性层面

  物道主义与哲学范式的转变

   一 物道主义之“物”的新界定

   二 物道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三 由范式转变引发的对哲学“开端”的再思考

  试论“物道主义”的“生生之道”

   一 物道主义、物种文明的“生生之道”超越的是什么“主义”?

   二 物道主义、物种文明的“生生之道”的立论根基是什么?

   三 物道主义、物种文明的“生生之道”的理论资源是什么?

   四 物道主义、物种文明的“生生之道”的终极关怀是什么?

   余论

 儒家文化

  重建道统,传承文统

   一 道统

   二 文统

   三 道统与文统的关系

   结语

  《周易古经》与《论语》的思想渊源考察

   一 忠恕之道

   二 过犹不及

   三 损益之道

   四 居安思危

   五 结语

  “儒”名再探

   一 儒是术士之称

    (一)儒,柔也

    (二)儒,术士

   二 柔与礼乐童生

    (一)童乐生

    (二)儒与需

    (三)儒与偄

   三 儒与六艺之术

    (一)六艺六仪

    (二)礼乐儒术

   四 何谓“道术”

    (一)何谓“道”

    (二)何谓“术”

    (三)道术与德行

   五 儒家之技能

    (一)多才多艺

    (二)尤擅礼乐

    (三)重视礼乐

  孔子述而有作的文化智慧与古代中国的儒家文化认同

   一 “述”“作”之义与儒法创制

   二 以“文化认同”视角解读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

   三 “传统—现代”的纠结与文化认同及文化重建

  儒家文化依谁而在:“我”还是“我们”?

   一 传统儒家存在的主体基础是“我们”

   二 儒家存在的主体基础不能转换为“我”

   三 儒家拒斥个人主义的“我”

   四 儒家拒斥极端集体主义的“我们”

  尚德行与重学问

   一 修养德行、践行学问的行迹

   二 颜回之尚德行

   三 颜回之学问

   结语

  罗钦顺格物思想探微

   一 即分殊而见理一——格物工夫的基本宗旨

   二 内外兼格——格物工夫的推究范围

   三 交互推察——格物工夫的实下手处

   四 内外通彻——格物工夫的终极境界

  新民儒学论

   一 儒家传统中的新民思想

   二 严复、梁启超一代的新民思想

   三 近现代“新民”实践

   四 新民儒学倡导

 中国文化发展

  近代北方女性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 近代北方女性与婚姻习俗的变革

    (一)近代北方女性与婚姻方式的转变

    (二)近代北方女性与婚姻礼俗的改良

   二 近代北方女性与民俗工艺的发展

    (一)近代北方女性与刺绣工艺的传承

    (二)近代北方女性与剪纸工艺的流传

   三 近代北方女性与娱乐习俗的变迁

    (一)清代至民国时期北方女性“秋千之戏”的习俗

    (二)清末民初山东男女青年共同参与“转秋千”的习俗

  文人礼书“以礼化俗”的基本类型

   一 注释类礼书与《家礼》祭礼的民俗应用

    (一)丘濬的“实践性”家礼思想

    (二)《文公家礼仪节》文本书写体例与注释特点

     1.祭礼仪节的“变”与“不变”

     2. “合用”理念的提出与价值

     3. “礼仪”与“礼义”并重

     4.以图助礼

    (三)《文公家礼仪节》对民间祭礼的规范

   二 简化类礼书的“简”“俭”需求

    (一)祭礼的简化原则

    (二)《四礼初稿》对《家礼》祭礼的部分简化

     1.保留《家礼》祭礼仪节整体不变

     2.简化祭礼仪节操作方式

     3.简化祭器、祭品的种类和数量

   三 辨疑类礼书对《家礼》祭礼的历史考辨

    (一)毛奇龄的祭礼思想

    (二)《辨定祭礼通俗谱》对《家礼》祭礼模式的辨疑及其特点

    (三)学术考据与民俗实践疏离

   结论

  试论清初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奠基

   一

   二

  现代性和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的“中间道路”

   一 充满歧义的现代性表述

   二 “被全球化”之后的现代性选择

   三 中国文化现代性表述的中间道路

 中国文学文化

  《文心雕龙·程器》之干进意图揭秘

   一 《程器》的内在理路

   二 《程器》论“士”的范围

   三 《程器》的预定读者

   四 刘勰为何“耿介于程器”?

   五 《程器》“明显写得不好”吗?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 “小荷才露尖尖角”

   二 “亭亭玉立展娇容”

   三 “芙蓉向脸两边开”

   四 “映日荷花别样红”

   结语

  以史入戏,何妨点染

   一 “句句曲白,可作信史”

   二 人物结局的改变与人物形象的重新塑造

   三 个别史实的有意变更

   结语

  妖怪学视野下的猫妖形象

   一 妖怪文化与妖怪学学科

    (一)妖怪文化

    (二)妖怪学的产生

    (三)妖怪学的接受

   二 妖怪的定义

   三 猫的形象特点与民间俗传

   四 猫形象的类别

    (一)狸属

    (二)类虎

    (三)似狐

   四 妖怪化的猫

  2000~2010:国企改革文学中的工会主席形象考察

   一

   二

   三

   四

   结语

 学术动态

  第十一届舜耕文化论坛:“当代儒学新学派与新形态”学术研讨会记实

 《中国文化论衡》编委会

《中国文化论衡》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每年两期,旨在倾力打造中国文化研究高端学术品牌。主要刊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关的最新研究论文及其他文章,常设栏目有专辑、专题、理论探讨、书评、学术动态、专家访谈等。欢迎高校、科研机构的学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员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