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54

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 No.5(2009)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HEALTH CARE No.5(2009)

SSAPID:101-7771-5698-35
ISBN:978-7-5097-1157-6
DOI:
ISSN:
关键词:

医疗保健事业

[内容简介] 该书以《中国卫生》、《中国卫生产业》、《中国医院院长》等期刊提供的资料为依据,内容既包含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威意见、专家学者的精辟见解和地方卫生厅局、医院、药械厂商的成功经验,也汇集了业内多家主流媒体的主要观点,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医疗卫生绿皮书
作 者: 杜乐勋 张文鸣
编 辑:恽薇;周丽;王玉水;王莉莉;高雁;赵学秀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后记

 《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No.5(2009)》编委会

 《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No.5(2009)》撰稿人

 “医疗卫生绿皮书”课题组

 Abstract

 前言

 总报告

  总结经验 解放思想 新医改吹响进军号

   一 高强临别赠言强调解放思想总结经验

    (一)高强6年医改心路

    (二)全社会发言医改的“机会窗口”

    (三)高强自曝卫生体系的弊病

    (四)解放思想

     1.努力实现新的思想飞跃

     2.提出四个“必须清醒认识”

     3.解放思想的八大领域

     4.当前一些新问题迫切需要解放思想

    (五)总结经验

   二 李克强为新医改吹响进军号角

    (一)中央文件的形成过程

    (二)文件的主要内容

   三 解读政治上务虚的新亮点

    (一)第一个新亮点:从宏观上明确非公立医疗的政治地位

     1.政策解读

     2.专家特别关注点

    (二)第二个新亮点:从宏观上明确在医改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三)第三个新亮点:中共中央决定从新经济学理论出发明确什么是公共产品,什么是公益性

    (四)第四个新亮点:决定对公立医院进行现代法人制度建设的试点

     1.政策解读

     2.专家特别关注点

   四 解读经济上务实的新亮点

    (一)经济上务实的最大新亮点:3年8500亿元政府新投入

     1.8500亿之谜:增量还是存量

     2.8500亿元的卫生费用会对中国卫生总费用指标产生怎样的影响

    (二)一石三鸟的第一个新亮点:可持续、低成本医疗卫生保障之路

     1.医疗保障体系事关改革成败

     2.四项配套措施

    (三)一石三鸟的第二个新亮点:卫生资源“倒三角”要在3年内倒过来成为“正三角”

     1.大病不出县

     2.建立标准化龙头医院

     3.医疗资源配置的“倒三角”

     4.北京医改“体系重构”试验:医疗服务共同体打破行政“拉郎配”

     5.“IDS模式”破解中国医改难题

     6.南京的委托经营之路

    (四)一石三鸟的第三个新亮点:三管齐下处理医药分开难题

    (五)经济上务实的第二大新亮点:政府积极财政投入8500亿元扩大内需缓解金融危机

   五 前景展望

   六 结束语

   附录:

    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1.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2.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3.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

      4.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1.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

      2.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3.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

      4.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

      5.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

      6.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

      7.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8.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

     (五)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六)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2.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3.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4.加强宣传,正确引导

    二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0年)》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2.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3.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

      4.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5.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

      2.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

      3.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3.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

      4.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

      2.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3.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4.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1.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

      2.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3.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2.加强财力保障

      3.鼓励各地试点

      4.加强宣传引导

    三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1.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2.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3.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

      4.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1.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

      2.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3.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

      4.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

      5.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

      6.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

      7.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8.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

     (五)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六)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2.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3.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4.加强宣传,正确引导

 改革篇

  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我国医改30年

   一 医改30年的历史回顾

    (一)30年医疗卫生改革,使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二)30年的医疗卫生改革,始终与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1.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以“放权让利”为主要方向的改革探索阶段

     2.对“放权让利”的改革探索的评价

     3.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是医疗卫生改革深化阶段

     4.对医疗卫生改革深化阶段的评价

     5.2003年“非典”以来,是医疗卫生改革的转折调整阶段

   二 医改30年来,对四个问题认识的变化

    (一)第一个问题:医疗卫生工作的定位是什么

    (二)第二个问题: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三)第三个问题:如何认识市场机制

    (四)第四个问题,医疗卫生的特殊性是什么

   三 全人类的挑战 我们的机遇

  建设公平高效的医疗卫生体系

   一 医疗卫生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

    1.什么是医疗卫生体系?

    2.什么是合理的医疗卫生体系?

    3.怎样建设合理的医疗卫生体系?

   二 中国医疗卫生体系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三 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分析的主要发现和建议

    (一)中国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分析的主要发现和建议

     主要发现1:公共卫生服务由于各种变化出现萎缩的趋势

     主要建议1:增加政府投入,采取创新办法强化公共卫生

     主要发现2:急救医疗服务不能真正体现“救死扶伤”

     主要建议2:政府主导,完善急救服务,解决医疗欠费问题

     主要发现3:公立医疗政府投入少,机制扭曲

     主要建议3:改革公立医院所有制,鼓励发展公私合作制和多元化所有制医院

     主要发现4: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低,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资源分割

     主要建议4:基本医疗、社区服务优先发展,实施“一条龙”等纵向整合模式

    (二)中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分析的主要发现和建议

     主要发现1:卫生筹资中公共部分的比例低,缺乏有组织的筹资

     主要建议1:加强政府投入,加快发展社会医疗保险和各种形式的补充保险,不断扩大公共筹资的渠道

     主要发现2:地区和人群之间健康保障差异大,无法在短时间内建立全民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

     主要建议2:构建一个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主要发现3:一部分弱势人群(贫困人口、流动人口)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

     主要建议3:通过惠民医疗网络、复合式医疗救助、医疗信用保障等创新形式解决贫困人口、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

     主要发现4:现有医疗保险的支付方法无法形成对费用的有效控制机制

     主要建议4:支付制度改革应成为下一步社会医疗保险改革的重点

    (三)中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体系分析的主要发现和建议

     1.主要发现

     2.主要建议

    (四)中国药品生产与流通体系分析的主要发现和建议

     主要发现1:政府药品管理职能分散,缺乏统一的国家药物政策

     主要建议1:建立统一的“药品管理委员会”,出台国家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

     主要发现2:药品价格虚高、费用上涨严重,政府药品直接降价、集中招标等政策失效

     主要建议2:采取综合措施抑制药品价格和费用

     主要发现3:药品质量、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主要建议3:加强药品生产环节监管和不良反应快速处理机制,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

     主要发现4:国内药品产业创新能力弱,药品以仿制药为主

     主要建议4:改革药品注册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的经济、科技政策鼓励创新

    (五)中国医疗卫生监管体系分析的主要发现和建议

     主要发现1:卫生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够完善

     主要建议1:制定《健康(促进)法》,完善与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

     主要发现2:卫生监管职责在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配过于分散

     主要建议2:成立“国民健康委员会”,协调卫生监管各相关部门的职能

     主要发现3:监管缺乏有效的治理构架作为基础

     主要建议3:在理顺公立医疗机构治理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医疗卫生监管机构

     主要发现4:监管缺乏多元化的社会参与

     主要建议4:加强中介组织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构建一个完整的现代监管体系

    (六)中国医疗卫生体系服务模式科技创新的主要建议

     主要建议1:利用现代金融技术促进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

     主要建议2:利用现代普适计算技术、移动技术、数字技术促进有中国特色健康普适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优质医疗资源的整合、共享

     主要建议3:大力扶持“健康普适服务”产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新医改方案突出公益 “四梁八柱”撑起基本医疗保障

   一 目标确指公益性

   二 “四梁”是根基

    (一)医疗保障体系

    (二)公共卫生体系

    (三)医疗服务体系

    (四)药品供应体系

   三 “八柱”支撑

  三年试点 五大挑战

   一 如何改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支付方式?

   二 如何界定和规范基本药物的使用?

   三 如何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水平和信誉?

   四 如何有效发挥医疗机构的预防保健职能?

   五 如何保证公立医院落实其“公益性”?

  大部委改革:大责任、大服务

   一 大部制破解“政出多门”

   二 大部制整合政府职能与重构政府权力

   三 大部制实际操作的挑战

   四 大部制责任与服务精神

   五 改革开放后的六次政府机构改革

  大部制之卫生途径

   一 “三定”方案是重中之重

   二 大部制推动医改

   三 存在的问题

  社区卫生模式群雄并起

   一 社区卫生的主流趋势

    (一)政府推动占据主导

    (二)管理机制:收支两条线

     1.弱化药品收入的补偿作用

     2.整合社区卫生资源,拓展创收业务

   二 北京市东城区:打造居民健康守门人

    (一)人才准入标准严格

    (二)信息化支撑

    (三)推行主动服务

   三 “巧妇”之谋:宁夏社区卫生改革意蕴

    (一)贫困与穷财政是最大难题

    (二)小财政,大杠杆

    (三)从差额拨款到“政府购买”

    (四)“1+11模式”

   四 南京模板:政府主导点到面

   五 厦门重组社区卫生资源

  大医院与社区:变竞争关系为协作关系

   一 大医院“牵手”小社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一)支援社区,彰显大医院的公益性原则

    (二)大医院的支援,符合社区发展需要

    (三)医院、社区、百姓三方共赢

   二 城市大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

    (一)分工协作的机制,多样的支援形式

     1.大医院直接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对口支援

     3.双向转诊

     4.“走下去,请上来”

    (二)支援工作的成效:大医院、社区医院和患者实现“三赢”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获颇丰

     2.城市大医院受益匪浅

     3.利国利民

    (三)城市大医院为社区卫生服务作贡献中面临的问题与阻力

     1.政策和机制不完善

     2.城市大医院和社区自身的局限性影响了支援工作的效果

   三 政府、医院、社区三方共同努力,完善并落实支援工作

    (一)发挥政府应有作用,落实各项工作

    (二)完善补偿机制及配套政策,提高支援工作的积极性与规范性

    (三)城市大医院应找准定位、明确职责,提高支援社区卫生工作的效率

    (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管理与建设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与挑战

   一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

   二 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目标面临的主要挑战

    1.如何实现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

    2.如何有效筹资,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减轻个人医药负担

    3.如何进行医疗保障制度的统筹

    4.如何整合医疗卫生体系,改变服务提供模式

    5.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危机与影响

   三 全民覆盖医疗保障的策略

    1.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合理确定筹资方式,实现全民覆盖

    2.选择多元组合筹资方式,提高筹资水平,降低个人自付比例

    3.逐步缩小城乡与地区医疗保障筹资差距,改善筹资公平性

    4.抓住城乡统筹的突破口,提高统筹层次,优先进行医疗保障管理的衔接与统筹

    5.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基层卫生机构为核心,倡导预防为主和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服务模式

  商业健康保险与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一 各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趋势与经验

    1.不断扩大覆盖面,体现制度公平

    2.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制度的效率

    3.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

   二 商业保险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中国实践

    1.积极发展补充医疗保险

    2.积极参与基本医疗保险项目管理

    3.持续推进专业化,提高运行效率

    1.商业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小

    2.商业健康保险在人身保险业的比重小

   三 进一步发挥商业保险在全民医保体系中作用的政策建议

    1.推动社会保险部门经办的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化、市场化经营

    2.理顺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关系

    3.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保险专业化发展道路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差距

   一 新农合需要逐步解决的难题

   二 新农合或可过渡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三 新农合需要关注的几个盲点

   四 新农合需要强化政府责任

   五 社区医疗向农村延伸

  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完善的思考与建议

   一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包括医保在内的社会保障

   二 部分城市农民工医保制度的实践探索

    (一)农民工医保的正式制度安排与非正式的化解方式

     1.正式制度安排

     2.非正式的疾病风险化解方式

    (二)农民工医保正式制度安排模式分析(2006年以前)

     1.城镇职工医保模式

     2.合作医疗模式

     3.城乡居民统筹医疗保险模式

     4.农民工正式制度安排的三类模式比较与简评

    (三)农民工医保正式制度安排的新变化(2006年以后)

     1.纳入城镇职工医保模式的新变化

     2.镇江城乡统筹医疗保险的新发展

     3.杭州城乡统筹医保的新趋势

   三 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设计与政策完善的思考

    (一)农民工医保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制度设计与政策有待完善

     1.现行的四大医保制度设计的疏漏与缺失

     2.大病医保制度衔接不畅

     3.大医保政策措施不尽完善,执行欠力度

    (二)农民工医保政策完善与制度再创新的若干思考

     1.关于农民工大病医保的对象与范围

     2.关于农民工群体特征及面临的医疗风险

     3.关于农民工医保补偿方案

     4.关于“重复投保”问题

   四 农民工医保政策完善与制度再创新的建议

    (一)保障农民工整体的医保权益,分类、分层推进农民工医疗保障

     1.在制度设计上,应将农民工同城市居民一并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2.分类、分层推进的依据

     3.农民工医保的分类

    (二)强化督察与执行力度

    (三)建立符合农民工实际的大病医保补偿方案

     1.降低起付线

     2.直接垫付的报销方式

    (四)正确处理不同区域环境与相对统一的补偿模式间的矛盾

     1.农民工大病医保补偿方案应相对统一,分类管理,科学规范

     2.住院补偿实行“四统一、一相近”*

     3.逐步提高农民工参保的实际保障水平

     4.近期可试行农民工大病医保的“重复投保”

    (五)认真解决现行四大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和整合问题

     1.规范政策设计,避免各自为政

     2.进行制度衔接的探索

     3.制度整合的创新

    (六)建立全国统一的支付结算体系

  黑龙江省医改试点建设

   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加快哈尔滨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一)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

    (二)推进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三)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

    (四)大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培养

    (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二 以人为本促进和谐 全力构建齐齐哈尔市农村卫生服务新体系

    (一)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救治能力

     1.整合资源增强活力

     2.全面推进“三网四化”管理模式

     3.调动城市资源开展卫生支农

    (二)优化农民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不断扩大新农合的覆盖面

     2.加强对新农合的督导检查

     3.加强对新农合的群众监督

    (三)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1.将农村公共卫生纳入政府目标考核

     2.建立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机制

     3.不断提高疾病控制水平

    (四)巩固农村卫生资金保障体系,确保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1.积极争取国债建设项目

     2.不断提高设备装备水平

     3.不断加大地方政府卫生投入

    (五)建立卫生人才保障体系,努力提高乡村医疗技术水平

     1.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留住人才

     2.建立县域人才培养机制

     3.建立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基地

   三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全面推进大庆市公共卫生示范区建设上台阶

    (一)勇于实践,完善城乡公共卫生防保体系

    (二)规范全市计划免疫接种网络

    (三)务实创新,建设县区卫生执法监督机制

   四 实施社区卫生首诊转诊制 推进鸡西市医保医疗配套联动示范区建设

    (一)高度重视,为实施社区卫生首诊、转诊制提供保障

    (二)完善基础,为实施社区卫生首诊、转诊制搭建平台

    (三)政策规范,为实施社区卫生首诊、转诊制营造环境

    (四)利益引导,增强社区卫生首诊、转诊制的吸引力

   五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开创七台河市农村卫生工作新局面

    (一)领导重视,政策扶持,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二)以“三网四化”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

     1.村级卫生规范化

     2.乡村管理一体化

     3.区乡医疗集团化

     4.区域卫生服务网络化

    (三)以人才培养为依托,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

    (四)以新农合为切入点,搭建了和谐新农村建设平台

   六 以人为本真抓实干 努力创建伊春市省级卫生惠民示范区

    (一)深入调研,科学谋划,明确卫生惠民示范区建设的目标

    (二)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卫生惠民示范区建设

     1.以惠民医院为依托,着力在解决特殊人群“看病贵”上实现新突破

     2.以“兴安健康行”活动为载体,着力在“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上实现新突破

     3.以构建林区基层卫生“网点”为重点,着力在林场卫生所规范化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4.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为导向,着力在方便群众看病上实现新突破

     5.以实行新型合作医疗保障为重点,着力在提高农民医疗卫生条件上实现新突破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保证卫生惠民示范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1.强化领导抓落实

     2.加大投入抓落实

     3.改善行风抓落实

     4.严格考核抓落实

   七 积极推进医院院长职业化进程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一)推进医院院长职业化刻不容缓

    (二)院长职业化有助于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三)黑龙江省开展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工作初见成效

 发展篇

  中国卫生费用核算研究大事记(1981~2008年)

   一 1981~1987年

   二 1990~2000年

   三 2001~2008年

  2007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分析与预测

   一 2007年中国卫生总费用筹资水平与变化趋势

   二 中国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结构

    (一)政府卫生支出

    (二)社会卫生支出

    (三)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

   三 我国卫生总费用合理的筹资结构及政策取向

    (一)以公共筹资为主导

    (二)以“三四三筹资结构”为阶段性目标

   四 我国卫生总费用发展趋势预测

    (一)基本思路与研究假设

     1.基本思路

     2.研究假设

    (二)预测结果与说明

     1.卫生总费用

     2.卫生筹资结构

     3.不同筹资来源卫生费用

  中国公共卫生的历史沿革、现状与未来挑战

   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前的公共卫生

    (一)“预防第一”成为卫生政策的核心

    (二)为政策执行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

    (三)设计了以公共筹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提供为核心框架的公共卫生和医疗体制,强化了政府对公共卫生的主导责任

    (四)探索了“政府主导+群众运动”的独具特色的中国公共卫生实施策略和途径

    (五)重视卫生公平性,将关注重点投向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

    (六)关注对健康影响因素的干预行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干预内容

    (七)最高领导者的重视和直接推动、执政者的政治理念和价值,为卫生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八)小结

   二 经济转型期的宏观政策改革对卫生改革和公共卫生的影响

    (一)倡导效率优先原则,体现社会效益的公共卫生受到忽视

    (二)公共卫生筹资状况普遍恶化,政府占公共卫生投入的比重下降,出现投入层次结构不合理和区域失衡现象

    (三)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组织严重弱化,其赖以生存的组织和制度基础受到挑战

    (四)由公共筹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三足鼎立而支撑起的公共卫生体系遭遇新的“营养不良”,导致公共卫生服务出现部分“变性”,公共卫生系统出现萎缩和能力弱化现象

    (五)小结

   三 后SARS时代的中国公共卫生建设及其问题

    (一)对SARS以后公共卫生建设工作的总体评价

    (二)小结

   四 新的医改方案视野中的公共卫生及其政策创新点

    (一)政策内容

    (二)新医改方案有关公共卫生的几个创新点

   五 公共卫生发展所面对的挑战和策略建议

    (一)公共健康问题的多元化、影响因素的复杂化、多样化,挑战政府和社会的应对能力,需要通过社会的系统工程来构建公共卫生安全的防护墙

    (二)落实政府对公共卫生的责任,从政策文件转化为政策现实,仍然面临很多挑战

    (三)如何整合公共卫生系统内和系统外的资源以及医疗保障制度资源,是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可持续性筹资的关键

    (四)如何消除部门之间的相互掣肘,建立有效的跨部门协调合作机制,改进公共卫生宏观管理体制,是应对公共卫生问题社会化的关键策略之一

    (五)如何有效弥合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的裂痕,是医学和公共卫生共同面对的难题和挑战

    (六)探索新的公共卫生治理结构,推动政府主导下的个人、组织、社区新型公共卫生伙伴关系的建立

  PDP在医院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一 缺乏绩效沟通的原因

    (一)缺乏沟通的文化

    (二)缺乏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

    (三)缺乏明确的绩效沟通目的

   二 提高对绩效沟通重要性的认识

   三 PDP让绩效沟通不再困难

    (一)PDP绩效沟通概念

    (二)PDP绩效沟通与一般绩效沟通内容的比较

     1.目标制定沟通

     2.绩效实施沟通

     3.绩效反馈沟通

     4.绩效改进沟通

   四 PDP绩效沟通案例分析

   五 结论

  政府办建制乡镇卫生院全程追踪扫描

   一 卫生院的发展简史

   二 “政府办”的决策选择

   三 配套的政策内容

   四 颇有成效的推进

   五 落实中的若干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一

    (二)体制界定不清

    (三)发展路径不明

    (四)投资主体不明

    (五)政策落实不够

    (六)机制周转不灵

    (七)编制滞后不前

    (八)人员素质不高

    (九)统计数据不准

    (十)法制监管不严

   六 坦诚的政策建议

    (一)从定位上统一认识

    (二)从源头上理顺体制

    (三)从政策上提供保障

    (四)从监管上规范运作

  卫生产业亟待战略指引

   一 产业的无序状态需要战略指导

    (一)企业、医院需要产业全局观指引

    (二)行业协会的作用应该加强

   二 中国需要高瞻远瞩的卫生产业发展战略

   三 提高药品疗效 嵌入商业运作

   四 在市场环境下,医院发展需要展示平台

   五 医药产业苦等政策破解迷茫

  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内涵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能力的研究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建设

    1.实行国家储备制度

    2.实物、资金、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

    3.应急药品、物品的生产能力和储备

   四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制度建设

    1.应建立规范的卫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2.应建立财政危机管理机制

    3.要提高财政透明度

    4.注重财政科学管理

   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建设

    1.人力资源状况

    2.专家库的建设

    3.人员准入制度

   六 评估体系建设

    1.事前评估

    2.事中评估

    3.事后评估

   七 卫生管理体制建设

    1.卫生管理体制条块分割

    2.公共卫生体制不健全

    3.应急管理理念落后

    4.信息良性互动机制缺失

   八 医疗费用保障制度建设

   九 政府职能的转变

    1.需要明确政府和行政者个人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职责

    2.在公共卫生领域,政府在公共财政政策的运用调控方面应有更大的作为

  建设小康和谐社会 必须加速营养立法

   一 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双重威胁

    1.营养缺乏问题

    2.营养过剩问题

    3.营养问题对居民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 实施营养干预是解决双重威胁的有效措施

   三 营养立法是实现我国全民营养改善的必要保障

    (一)营养立法是实现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基础

     1.营养立法能够保障全面营养改善

     2.营养立法能够保障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

     3.营养立法对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尤为重要

    (二)营养立法是国民营养改善工作成功的关键

    (三)营养立法是营养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1.营养立法能保证营养专业队伍的健康发展

     2.营养立法能保证营养专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责任

     3.营养立法能保证营养工作的组织机构和权利义务

     4.营养立法能保证营养工作得到法律和财政支持

   四 我国已经具备了营养立法的条件

    1.政策基础

    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营养科技条件

    4.社会需求

   五 结论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亟待加强

   一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创新不够

    (二)专利申请文件有待规范

   二 加强保护的重要意义

   三 强化保护之举措

    (一)政府搭台,力促开发利用

    (二)正确引导,促进申请国际专利

    (三)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中医药“简、便、廉”再定位

   一 廉价不能承受之重

    (一)中医价值正在被“贱卖”

    (二)三种价格直观比较

     1.诊治价格比较

     2.服务价格比较

     3.中药价格比较

    (三)“廉价”岂止伤害中医院

   二 “简”、“便”的背后

    (一)“简”、“便”不容曲解

    (二)中医不能以低价为卖点

    (三)天然与手工操作的中药材

    (四)中医人才培养难以做到“批量生产”

 经验篇

  坚持以人为本 优化资源配置

  北京实现全民医保详解

   一 北京全民医保推进过程

    (一)“一老一小”

    (二)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

   二 财政补贴困难群体

   三 “一降三升”的惠民政策

  南京:切实为老百姓减负

   一 探索“药房托管”

   二 “药房托管”的阶段和模式

   三 “药房托管”如何减负

   四 进一步减负实施“同城互认”

  陕西新农合:农民健康的保护伞

   一 政府打造农民健康的保护伞

   二 大力促进新农合健康发展

   三 有效的监管体系

  非公医疗的公益性发展、模式和案例

   一 非公医疗的含义

   二 非公医疗发展的历史背景

   三 非公医疗的产生与发展

   四 非公医疗发展的必要条件

   五 非公医疗的发展模式

   六 非公医疗发展的案例与评说

    (一)成功转型的中国凤凰医疗集团

    (二)中外合资品牌:和睦家医院

    (三)终止委托管理关系的上海浦南医院

    (四)民营京东中美医院

  惠民中国医疗行动

   一 惠民中国医疗行动产生的背景

    (一)医疗改革势在必行

    (二)医疗制度的弊端

   二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一)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

    (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剖析

    (三)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带来的影响

     1.药品集中招标不可能降低药价

     2.药品集中招标会影响药物质量安全

     3.药品集中招标会推高医疗费用

     4.药品集中招标与基本药物制度是对抗的

     5.药品集中招标不能评价和确定药品的质量

     6.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与医疗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管办分离的医疗制度是对抗的

    (四)药品的特殊性

    (五)急需建立新规则,实现合理用药

   三 医院药房的托管

    (一)药房托管是重庆的原创

    (二)药房托管思路

    (三)药房托管试点

    (四)药房托管方式

    (五)药房托管效果分析

    (六)单一药房托管的局限

   四 惠民中国医疗行动

    (一)惠民中国医疗行动的产生

     1.惠民行动模式

     2.建立健康联盟

    (二)惠民中国医疗行动的管理

    (三)惠民中国医疗行动的效果

   五 惠民中国医疗行动理论体系

    (一)医疗激活理论:医疗改革要激活医疗服务、医疗用药、医疗保障、医疗政策、医疗人群五大板块来提高医疗绩效

    (二)惠民中国医疗行动对医疗改革的启示

     1.药品制度建设

     2.医疗服务制度建设

     3.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三)惠民中国医疗行动解读

     1.惠民中国医疗行动的优势

     2.惠民中国医疗行动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

    (四)惠民中国医疗行动发展与经验总结

     1.惠民中国医疗行动的发展

     2.成立健康产业集团,建立会员制的健康服务模式——安康惠民联盟,建立公益商业模式

    (五)惠民中国医疗行动的深入:“百万农民健康大行动”

 借鉴篇

  国内外病人安全管理综述*

   一 国外病人安全管理现状

    (一)美国的病人安全管理

    (二)英国的病人安全管理

    (三)加拿大的病人安全管理

    (四)澳大利亚的病人安全管理

   二 国内病人安全管理现状

   三 结语

 中文摘要

 法律声明

2009年4月,全国人民,特别是医疗卫生系统期盼已久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相继发布,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更是医疗卫生系统的头等大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此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研究时间之长、涉及部门之多、征求意见之广泛、改革目标之明确、财政投入力度之大,都是史无前例的。社会各界深切期盼这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能够维护人民基本健康权益,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力地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并能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以及重塑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在国际上的形象等方面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多年来一直密切关注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专家和学者,面对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更是充满了欣喜和信心。我们将积极建立覆盖全民的卫生体系、广泛普及的健康文化,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唤起人民维护健康的意识,共同培育具有合格健康素质的公民,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规划共同奋斗!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3月17日。

[2]《〈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配套文件权威专家解读——〈关于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中国全科医学》2007年第5期。

[3]周斌:《三级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研究》,《中国医院》2008年第1期。

[4]代涛:《北京市部分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互动机制的意愿调查分析》,《中国卫生资源》2007年第6期。

[5]丁胜:《关于大型综合性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探讨与研究》,《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12月第4期。

[6]彭惠仙:《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管理职能初探》,《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第1期。

[1]白天亮:《我国农民工已达2.1亿》,2008年3月4日《人民日报》。

[2]罗桢婷:《农民工健康靠什么保障》,2005年8月4日《人民日报》。

[3]张洪涛:《武汉市外来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06年硕士论文。

[4]四川省省委政研室、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调研组:《加快制度建设实现“无缝衔接”——对我省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与建议》,《观察思考(城市版)》2007年第2期。

[5]王争亚:《北京市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初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6]叶齐招:《深圳市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实践与探索》,《改革与战略》2004年第10期。

[7]胡务、张伟:《成都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研究》,《农村经济》2005年第2期。

[8]陆春、章晴:《浙江杭州医疗养老保障覆盖农民工》,http://news.sina.com.cn/c/2007-10-15/040614085866.shtml.2007-10-15。

[9]陈辉:《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困境与出路分析》,http://www.hb.xinhuanet.com/health/2006-04/06/content_6671543_1.htm.2006-04-06。

[10]房莉杰、张琳:《医疗救助构筑农村流动人口医疗保障安全网》,《社会福利》2006年第9期。

[11]任建萍、郭清等:《杭州市农民工医疗保障现况调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年第22(11)期。

[12]邱伟、龚忆莼等:《参保人“异地就诊”现金结算管理探讨》,《中国卫生资源》2006年第9(5)期。

[13]董伟:《异地就医难在“利益分割”“社保一卡通”尚属远期》,2008年3月17日《中国青年报》。

[14]刘斌:《我国医疗保险体系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必要性及其意义》,http://www.zgy/bx.com/xinwenzhongxin/jiao-dianxinwen/new 7721.html。

[15]汪升明、汪和平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的运行实践与思考》,http://www.hea.org.cn/content.asp?id=979。

[16]《人生不过百年 完善重庆市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思考》,http://kxfz.12371. gov.cn/Web/SolicitArticleShow.aspx?ID=283。

[17]周寿祺:《城乡医保制度能否“衔接”》,《中国医疗保险》2007年第5期。

[18]周寿祺:《居民医保以何层级统筹为宜》(内部资料),2009。

[19]周寿祺:《百姓期待医疗保障还要多久?——读“两会”关于医疗保障报道有感》,http://www.cncms.org.cn/Content.asp?ID=2167&LClass_ID=175。

[1]闫丽新:《国家卫生院服务调查三大看点》,2004年12月3日《健康报》。

[2]课题组:《浙江省农村卫生院财政保障机制研究》,《卫生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

[3]周寿祺:《两个“补助政策”的比较》,《卫生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

[4]江苏卫生年鉴编委会编《江苏卫生年鉴(2007)》,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第105页。

[5]何权:《在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江苏省卫生厅,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资料汇编,2007年11月。

[6]江苏省卫生厅:《2007年江苏省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8。

[7]九三学社苏州市委咨询委员会课题组编《政府办建制乡镇卫生院调研报告》,2008。

[1]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s. Comprehensive Accreditation Manual for Hospitals:The Official Handbook.2002.

[2]Kohn L T,Corrigan J M,Donaldson M S. 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 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00. pp.289-306.

[3]丁喜刚:《世卫组织呼吁减少医疗事故确保病人安全》,http://www.enorth. com.cn,2004-10-28。

[4]Gray J A.“The Future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d-Based Medicine,2005,5(3):97-99.

[5]Brennan T.“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Negligence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Results of the Harvard Medical Practice Study”.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991,324(6):370-377.

[6]Thomas E.,D.Studdert,et. al.“Incidence and Types of Adverse Events and Negligent Care in Utah and Colorado”. Medical Care,2000,38(3):261-271.

[7]Drew E. Altman,Ph.D.,Carolyn Clancy,M.D.,Robert J.Blendon,Sc.D. “Improving Patient Safety—Five Years after the IOM Report”.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4,351(20):2041-2043.

[8]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Newsletter 3,2005,Jul-Aug.

[9]Yang K H,Ma B,Tian J H,et. al.“Evidenee-Based Evalu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Risk Monitoring and Precaution System”. Chin J Evid-based Med,2006,6(6):439-450.

[10]Towse A,Danzon P.“Medical negligence and the NHS:An economic analysis”. Health Economics,1999,8(2):93-101.

[11]An Organisation with a Memory. Report of an Expert Group on Learning from Adverse Events in the NHS Chaired by Chief Medieal officer Department of Health.2000.

[12]The Canadian Institute for Health Information. Health Care in Canada. June,9,2004.

[13]Smith G,Assesses the Patient Safety Challenges in the Year Ahead:NPS Aannual review 2004-2005. The National Patient Safety Ageney.

[14]The Canadian Institute for Health Information. HeaIth Care in Canada,Part A.June,9,2004.

[15]Wilson R M,Runciman W B,Gibberd R W,et. al.“The Quality in Australian Health Care Study”. Med J Aust,1995,163(9):458-471.

[16]朱衍馨、王与荣、杨国斌、汪春晖、陈锐华、易学明:《强化医院内涵建设确保病人安全》,《中国医院管理》2008年第4期。

[17]殷大奎:《医疗风险之我见》,见《国际医疗风险管理与病人安全研讨会资料汇编》,2005,第22页。

[18]张鸣明、李幼平:《病人安全——全球医疗服务的挑战》,《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年第7期,第509~512页。

[19]李大川:《加强我国医疗风险监管,确保病人安全》,见《国际医疗风险管理与病人安全研讨会资料汇编》,2005,第28页。

[20]刘雅莉、景涛、田金微:《新西兰医疗风险防范及监管机制现状的循证评价——完善诉讼体系,防范医疗风险》,《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年第9期,第673~681页。

[21]黄利华:《推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保障病人医疗安全》,《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8年第2期。

[22]王吉善:《患者安全是医疗质量的核心》,《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