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海大轶事图书

Anecdotes at Hainan University

SSAPID:101-7757-2567-76
ISBN:978-7-5201-3319-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海南大学建校60周年校庆而作,书中通过近40篇小文章讲述了海南大学筹备、建立、发展过程中的人和事,内容涉及对海大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学者、领导人、企业家、华侨的事迹,海大对新中国“橡胶”种植业的贡献以及海南的历史文化等。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李长青
编 辑:佟英磊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海大轶事》编撰委员会

 儋州立业 宝岛生根

  一 争相与总理合影

  二 “木薯是地下粮仓!”

  三 赶到儋州请总理题字

 天涯共此时

 李岚清同志海南大学讲座侧记

  一 身心健康可以“自己不受罪,家人不受累,节省医药费,有利全社会”

  二 “流行的通俗音乐好比‘快餐’‘零食’,我想,青年人还应该多吃点‘主食’,那就是经典音乐”

  三 “音乐工作者也要多做普及工作,不要使经典音乐总在高高的殿堂”

  四 “人才培养和生态保护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法宝”

 三个海南大学

  一 第一个海南大学

  二 第二个海南大学

  三 第三个海南大学

 草房大学

 1983年海南大学创办的台前幕后

  一 办“海大”:海内外的共识

  二 筹办海大的第一个方案

  三 在广州遭遇冷水战

  四 批准筹办 上下欢腾

  五 无畏勇气 后辈铭记

 海大人的初心和使命

  一 两所特区大学的同日诞生

  二 海南首批人才引进的特异模式

  三 海大电子设备厂的创办

  四 琼籍华侨华人的教育情怀

 他将“大海”变成“海大”

 范会国与海南大学的深情约定

  一 筹建私立海南大学

  二 响应号召留琼任教

  三 闻复办海大殷殷寄语

 回忆海南大学外事侨务工作

  一 工作

   (一)留学生招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二)学生互换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

   (三)以第二届理事会成立为契机,凝聚各界力量,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四)举办“海南大学名师论坛”

   (五)外事及港澳台交流

   (六)教育合作,回馈海外乡亲

  二 交流

   (一)印象最深的是赴台湾交流

   (二)最自豪的是1999年赴马来西亚参加第六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

   (三)最繁忙的考察交流合作

  三 耕耘与收获

 早期开拓者王秉忠的趣事

  一 “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是不会错的!”

  二 南下

  三 横渡琼州海峡,到达海口

   (一)工作中出差错,退了休才知道为什么

   (二)苦中作乐的野外工作

   (三)野外生活的奇闻趣事

  四 与海南结下终生缘

   (一)再见,海口

   (二)转折——志愿报名

   (三)红土地为媒,订下终生之盟

 秀才遇到兵,尴尬

 林德光的第一课

  一 油饼

  二 从湛江到海安

  三 蚊虫

  四 去单位

  五 木薯好吃

 专家学者们吃,这些?

 城西校区征地记

  一 选址

  二 补偿

  三 减免

  四 特批

  五 迁坟

  六 附着物

  七 意外

  八 成功

 私立海大创校纪事

  一 400余位名人联合发起

  二 海内外人士捐款捐物

  三 定址办学波折重重

  四 数百清贫学子负笈来琼

  五 简朴而快乐的校园生活

  六 书生自古不清贫

 王春煜教授与琼剧

  一 因海南歌谣结缘文学

  二 致敬琼剧《红叶题诗》

  三 精彩戏文才能成就经典剧目

 海大苍鹰 全国最佳

  一 匠心独运打造“第二课堂”

  二 多管齐下提升专业化水平

  三 悉心打开服务对象心扉

 文化柱

 海大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四库全书》

 少有人知的海大小故事

  一 图书馆

  二 联谊馆

  三 泰坚楼

  四 起点草坪

  五 名家设计教学楼

 思源学堂

 东坡湖

 木球进海大

  一 刚刚踏进校门的木球

  二 “金桥木球场”的诞生与变迁

  三 海大木球队应运而生

 植胶禁区?

  一 中国是“植胶禁区”?

  二 总理指示,下达任务,建立“两院”

  三 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负重而行

  四 “植胶”征程

   (一)橡胶树北移大规模攻坚战

   (二)橡胶树生物学习性研究

   (三)揭示胶园生态系统林下天然植被的演替规律

  五 从“两院”人到海大人

 海南人林汉生

  一 充满苦难的童年

  二 在美国留学的日子

  三 在索诺玛教书、写作及服务社会

  四 提议创办并筹建海南大学

 盐碱地里种出了甜玉米

  一 养活了几代人的地,一场台风就吹废了

  二 满地的盐粒间冒出了嫩芽

  三 服了,产量比以前更高了

 苏公石像 浩然正气

 海之运,学则强

 符福生为海南厅作画

 造玻璃的教授姜宏

  一 “降级”来到海南

  二 把创新放在第一位

  三 再次创业成就“玻璃梦”

 养鱼的教授院长陈国华

  一 鄱阳发端,保护银鱼资源

  二 授人以渔,苦心培育石斑鱼

  三 八年苦战,人工培育苏眉鱼苗

 这算奇遇吧?

  一 安太太厦门偶遇故乡人

  二 海大教授牵线搭桥

  三 安先生父子认祖宗归

 外教伊丽莎白

  一 她成了“海南通”

  二 带着西瓜去当地人家聊天

  三 与儋州有心灵共振

  四 在海南每天都是新鲜的

 手笨,干不了别的,玩儿纸吧

  一 源于欧洲的古老手工

  二 衍纸艺术的表达需要技巧

  三 颇受欢迎的DIY艺术

 国家主席称赞过的学生

  一 16岁独自游历中国 对海南一见钟情

  二 爱交中国朋友 乐于助人 综合素质高

  三 希望留在海南工作 愿做中哈友谊使者

 交换生

  一 在海南学习的日子

   (一)入乡随俗,爱穿拖鞋到海边散步

   (二)爱吃中国小吃,才艺大赛夺得第一名

   (三)能用汉语对话,赞中国成语非常形象

  二 在英国学习的日子

   (一)作业不多,阅读量超大,学习很辛苦

   (二)社团活动多,每人至少参加两个社团

   (三)英国学生自主学习,父母很少干涉

   (四)酒吧聚会很寻常,买酒必须出示ID

在海南大学创建和发展的艰苦和辉煌中,既有创造了不朽业绩、名垂青史的英雄,也有岗位平凡、无私奉献的普通人。坚守一生自不待言,子承父业是中国人的传统,夫唱妇和则是中华文化传统的浪漫,这些在当年的创业史诗中都能看到。历史不能忘记,文化需要传承。书中所收集的,既有广为人知的荣耀,也有苦中作乐的幽默,还有不能缺少的聪慧与机巧,更有当年创业者的坚韧毅力。我们以此向充满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创业时代致敬,向前辈和创业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