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34

云南边境地区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图书

Social Governanc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Border Area of Yunnan

SSAPID:101-7733-9653-31
ISBN:978-7-5097-9432-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云南边境地区社会现实,通过研究边境地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社会保障、社会组织、流动人口、公共安全、政府规模、教育等问题,深入探讨我国边境地区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的现状、特点、思路和对策,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促进边境地区社会治理创新,开展多元治理提供政策咨询和管理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
编 辑:任晓霞;;吴良良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边境地区社会治理

  边疆民族自治地方县级政府规模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一 影响边疆民族自治地方县级政府规模的主要因素

    (一)概念界定

     1.政府机构规模

     2.政府人员规模

     3.县级政府人员

    (二)边疆民族自治地方县级政府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1.经济发展水平——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

     2.经济体制——国有单位职工数

     3.人口因素——从业人员总数

     4.民族因素——少数民族人口数

     5.地理因素

   二 边疆民族自治地方县级政府人员规模配置的数学模型

    (一)变量选择

    (二)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边疆民族自治地方县级政府人员规模配置数学模型

     1.提取可用的数据

     2.将数据归一化,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3.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4.训练和测试神经网络

     5.显示结果

    (三)基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边疆民族自治地方县级政府人员规模配置数学模型

     1.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简介

     2.多元回归模型构建

     3.结果分析

   三 BP神经网络模型与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的比较分析

   四 结论

  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社会组织发展调研报告

   一 引论

   二 河口瑶族自治县社会组织发挥的作用

    (一)充当了政府与当地百姓沟通的桥梁

    (二)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提供公共服务,丰富当地人民生活

    (三)发展当地教育,提高当地人民的文化素养

    (四)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缓解当地就业压力

   三 河口瑶族自治县社会组织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自身发育不健全

    (二)党组织覆盖面不宽

    (三)部分民办非企业单位游离于登记管理之外

    (四)监管力量不足

    (五)社会组织活动缺乏经费

    (六)社会组织的公关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四 河口瑶族自治县社会组织发展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促进良性发展

    (二)加快政社分开,增强“吸金”能力

    (三)提高党员比例,引进专业人才

    (四)加强监督管理,保持稳健发展

  转型期民族地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研究*

   一 社会治理的理论框架

    (一)社会治理的内涵

    (二)社会治理的主体

     1.政府

     2.市场

     3.社会组织

     4.公民

    (三)社会治理的特点

    (四)社会治理的内容

    (五)社会治理功能的理论补充

   二 民族地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本质

    (一)促进社会公正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前提基础

    (二)协调社会关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本质要求

    (三)规避社会风险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控制手段

    (四)公民参与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

   三 民族地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技术治理

    (一)以秩序为核心的制度创新

    (二)应对社会失序的社会重建

    (三)完善社会治理秩序机制整合

    (四)转型期中国社会新旧秩序的交替与融合

   四 民族地区提升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对策

    (一)实现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二)公民民主参与社会政策机制

    (三)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

    (四)加强危机治理,提升民族地区的危机治理能力

    (五)培育社会组织

    (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体制改革

  人口流动背景下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

   一 人口流动与云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变革的历史经验

   二 云南民族地区人口流动的类型、特点及其动因分析

    (一)云南民族地区人口流动的类型

     1.按流动的区域范围,主要分为区域内流动、区域外流动和跨境流动

     2.按人口流动的方向,可分为流入和流出两种

     3.按人口流动的目的或动因来分,主要有政策性流动、商业性流动、学业性流动、生态性流动、往来性流动等类型

    (二)云南民族地区人口流动的特点

    (三)云南民族地区人口流动的动因

     1.人口流出的动因

     2.人口流入的原因

   三 云南民族地区人口流动带来的新问题

   四 人口流动背景下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思路

    (一)在观念上,要实现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

    (二)在手段上,要实现从“单一手段”向“综合并用”的转变

    (三)在体制上,要实现从“族际主义”向“地域主义”的转变

    (四)在方向上,要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资源,发展民族经济,实现民族地区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一 西双版纳社会治理创新取得的成效

    (一)着力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着力整治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

    (三)坚持源头治理和预防矛盾纠纷

    (四)坚持用法治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五)推进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和信息平台建设

   二 西双版纳社会治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西双版纳州经济整体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社会治理创新的开展

    (二)边境维稳和社会治理形势日益严峻

    (三)社会治理手段相对滞后

    (四)对社会治理的认识还有差距,社会治理创新人才培养力度需加大

    (五)社会自组织发展不够成熟

   三 对西双版纳社会治理创新的对策分析

    (一)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1.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

     2.积极推进公共服务方式的创新

     3.强化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负总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

    (二)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治理的聚焦点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其他民间组织的建设

     1.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和社区组织建设

     2.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干部选拔培养工作

     3.切实加大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投入

     4.应当加强其他民间组织的建设力度,充分让这些组织进行社会治理

    (四)结合民族文化创新社会治理

     1.利用村规民约来创新社会治理

     2.应当充分发挥各民族的民间精英阶层的作用

    (五)全力以赴,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1.进一步健全群众工作制度和机制

     2.把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

  跨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社会治理功能研究

   一 何为文化产业的社会治理功能

   二 社会治理:跨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管理逻辑

    (一)跨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社会治理功能的表现形式

     1.构建社会价值观

     2.促进社会和谐

     3.引导文化消费

    (二)跨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挥社会治理功能的障碍

     1.财政支持匮乏

     2.管理格局不合理

     3.招商引资效果不理想

     4.市场化程度偏低

   三 优化跨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社会治理功能的路径

    (一)夯实文化事业

    (二)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

    (三)最大限度地吸纳优秀人才

    (四)营造良好环境

    (五)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六)促进市场化

  基于多中心治理视角的云南边疆地区艾滋病治理研究*

   一 艾滋病多中心治理理论

   二 云南边疆地区艾滋病流行的现状及特点

    (一)云南边疆地区艾滋病流行现状

     1.云南省概况

     2.云南艾滋病流行现状

    (二)云南艾滋病流行特点

     1.云南区位环境特殊,艾滋病流行因素多样

     2.云南省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空间扩散迅速

     3.性传播仍是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所占比例升高

     4.少数民族对艾滋病认知不足,防治难度加大

   三 云南艾滋病治理存在的困境

    (一)NGO参与治理的数量与程度不足

    (二)流动人口监管难度大

    (三)部分地区和部门对艾滋病防治认识不足

    (四)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五)云南特殊自然环境阻碍了防艾工作的开展

     1.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的不充分

     2.艾滋病疫情底数尚不十分清楚

   四 云南艾滋病治理对策及建议

    (一)促进NGO多方参与艾滋病治理

     1.优化边疆地区NGO生存发展环境

     2.增加对防艾NGO的资金援助

    (二)从战略层面加强对边境三非人员监管

     1.强化边境安全意识

     2.加大对非法越境、滞留人员的清理工作

     3.加强边境农村社区建设

     4.边境地区应建立收集信息机制

    (三)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转变边境地区政府治艾职能

     2.转变地方政府工作作风

     3.提高地方政府艾滋病治理综合能力

   五 结论

  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研究

   一 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的内涵

   二 文化对社会价值的构建功能

   三 文化对社会规范的整合功能

   四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功能

   五 结语

  重大决策听证程序的完善

   一 重大决策听证程序概述

    (一)重大决策听证的界定

    (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的价值

   二 重大决策听证中存在的问题

    (一)听证参与主体不明确

    (二)听证议题的设置不合理

    (三)选取听证会主持人有待规范

    (四)听证意见得不到反馈

   三 完善重大决策听证的建议

    (一)明确公众参与主体

    (二)明确听证议题的设置

    (三)规范听证主持人的选任条件

    (四)完善听证意见反馈机制

  善治理论视野下云南边疆地区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一 善治理论及其基本要素

    1.善治的基本理念

    2.善治理念的本质和特征

   二 善治理论是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重要理论依据

   三 云南边疆地区社会治理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分析

   四 构建适合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特点的社会治理方式

  试析政府信息公开对社会福利的促进

   一 政府信息公开与社会福利

    (一)政府信息公开在客观上是一种社会福利

    (二)政府信息公开是一种全民福利

    (三)政府信息公开是较高层次的社会福利

   二 政府信息公开与信息弱势群体

   三 以政府信息公开促进社会福利的途径

    (一)着力解决“信息鸿沟”问题

    (二)集合社会力量提供更加宽广、简便的政府信息获取渠道

    (三)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四)帮助弱势群体改善信息获取条件

  浅析西部地区发展电子政务需要跨越的数字鸿沟*

   一 西部地区发展电子政务要突破的数字鸿沟

   二 如何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一)加强对电子政务的宣传,消除认识上的误区

    (二)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边境地区社会建设

  云南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的问题困扰与对策

   一 云南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的问题困扰

    (一)边境日常生活与国家法规政策的困扰

    (二)地方规章政策与国家法规体系的困扰

    (三)多层治理机制缺失的困扰

    (四)外国人管理与地方发展的困扰

   二 云南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的对策

    (一)重视边境地区的特性

    (二)设立有效的管理体系

    (三)适当处理管理的权责

    (四)积极创新地方治理

  多中心治理视域下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探析

   一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形势分析

    (一)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类型

     1.经济利益型

     2.社会民生型

     3.民族宗教型

     4.治理失范型

    (二)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1.带有较强的民族特征

     2.参与主体复杂

     3.行为存在偏激和暴力倾向

    (三)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分析

     1.经济因素

     2.政治因素

     3.宗教文化因素

     4.群体心理因素

   二 多中心治理理论释义

   三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治理问题分析

    (一)治理目标脱离现实

    (二)治理主体单一

    (三)制度供给不足

    (四)治理能力不足

   四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建构

    (一)培育和完善多元治理主体

    (二)提升治理主体能力和素质

    (三)依法治理群体性事件

    (四)建立预防群体性事件的长效机制

    (五)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五 结论

  明清以来西双版纳社会文化变迁与象的生存

   一 引言

   二 历史上云南及西双版纳的亚洲象分布

   三 西双版纳亚洲象持续生存的原因

    1.政治制度长期不变是维持西双版纳亚洲象生境的重要背景

    2.人口迁移长期维持一个较小的规模对象生境的维持有重要的作用

    3.土地开发强度一直控制在相对较低状态有利于象的生存

   四 结语

  文化安全视阈下跨境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化安全:内涵及其分析维度

   三 瑶族盘王节:嬗变及其文化意涵

   四 河口瑶族非遗保护:举措及其安全挑战

    (一)河口县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措施

    (二)河口县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安全挑战

   五 结语:保护及其发展之思

    (一)理论上:调适中发展

    (二)实践中:把握好几对关系

  云南边境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一 文化产业的内涵

   二 河口县文化产业资源优势及发展现状

    (一)河口县文化产业资源优势

     1.民族文化资源丰富

     2.美丽的自然风光

     3.优越的区位环境

     4.悠久的历史文化

     5.独具特色的美食

    (二)河口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1.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2.努力发掘和保护民间传统文化资源

     3.开展民族文化交流

     4.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步迈进

     5.立足地方文化素材,打造文化精品工程

   三 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二)品牌缺乏文化内核的支撑,核心竞争力不强

    (三)文化产业基础设施薄弱

    (四)产业人才的缺乏

   四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

     1.合理布局,统筹兼顾

     2.深化改革,创新制度

     3.扩大投融资渠道,加快多元化发展

    (二)突出优势,打造品牌

    (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四)搭建产业平台,加快引进与培养人才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社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 引论

   二 河口瑶族自治县民族地区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落后

    (二)经济薄弱

     1.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较为困难

     2.各产业结构不健全、不合理

     3.人才缺乏

    (三)公共事业发展缓慢

    (四)社会问题复杂

     1.边境地区易受外部影响

     2.民族宗教问题复杂

   三 促进河口瑶族自治县边境民族山区社会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一)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快经济发展

    (三)加快公共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 结语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一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1.就业率稳中有升,就业质量有待提高

    2.就业区域相对狭窄,就业政策把握不足

     3.就业环境有局限性,就业政策吸引力不足

   二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学生方面

    2.家庭方面

    3.高校方面

    4.社会方面

   三 提升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

    1.提升高校办学水平,扩大社会认可度

    2.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3.进一步优化就业环境,落实就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中缅边境“三非”人员遣返问题的政府治理研究

   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 中缅边境“三非”人员的成因

    (一)地理环境因素

    (二)经济因素

    (三)文化因素

    (四)非法婚姻移民因素

   三 中缅边境“三非”人员所引起的社会问题

    (一)对我国边境管理秩序造成冲击

    (二)对中缅边境的社会治安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1.毒品犯罪持续泛滥

     2.拐卖妇女儿童犯罪频发

     3.刑事犯罪问题突出

    (三)减弱国家认同感

   四 中缅边境“三非”人员遣返问题的政府治理难点

    (一)“三非”人员身份不清

    (二)“三非”人员遣返难度大

    (三)警力不足

    (四)出入境管理存在漏洞

   五 中缅边境“三非”人员遣返问题政府治理对策

    (一)建立“三非”人员管理场所及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三非”人员顺利遣返

    (二)加强中缅边境地区边防一线的管理,从源头上减少“三非”人员入境的机会

    (三)规范中缅边境地区日常管理,掌握处理“三非”人员的主动权

     1.借用基层组织力量调查“三非”人员

     2.加强对特定场所的日常排查

    (四)加强国内外合作,增强打击力度

     1.加强国际合作

     2.加强我国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五)鼓励“三非”人员自愿离境

    (六)提高专业执法管理能力,扩充警力

  云南边境地区跨境恐怖袭击的现状与治理对策

   一 云南边境地区跨境恐怖袭击活动的现状

    (一)地理位置特殊

    (二)恐怖袭击的国际化

    (三)恐怖组织的网络化

    (四)袭击者身份特殊

   二 云南边境地区跨境恐怖袭击活动的危害

    (一)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

    (二)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合作与交流

    (三)影响本地居民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

   三 云南打击边境地区跨境恐怖袭击活动的实践

   四 云南打击边境地区跨境恐怖袭击的对策

    (一)加强边境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二)加强边境出入境管理

    (三)加强与边境接壤国家的全方位合作

    (四)增强边境地区警戒力及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

    (五)加大打击恐怖袭击的力度

    (六)完善有关恐怖袭击的法律法规

  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型经济体系探析

   一 时代潮流:开放型经济体系

    (一)经济要素的流动

    (二)产业结构的互补

    (三)跨境合作的开放

    (四)开放模式的多样

    (五)区域政策的包容

   二 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困境

    (一)遥远的地理区位

    (二)脆弱的基础设施

    (三)弱势的资源结构

    (四)落后的生产方式

    (五)错位的思想观念

   三 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优势

    (一)多边接壤的国界

    (二)多样的自然资源

    (三)多彩的民族文化

    (四)破冰的边陲封闭

   四 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构建

    (一)互惠共赢:秉持时代理念

    (二)多元平衡:把握内在特征

    (三)应势而动:梯度开发战略

    (四)开放合作:点轴空间突破

    (五)弱化藩篱:打开互动局面

    (六)拓宽视野:对接崛起契机

  流浪未成年人社会工作介入模式探析

   一 研究背景

   二 流浪未成年人流浪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方面原因

    (二)政策方面原因

    (三)社会方面原因

   三 流浪未成年人社会工作介入实践

    (一)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二)开展专业有效的个案社会工作干预

    (三)小组与社区工作介入

   四 流浪未成年人社会工作服务的几点思考

    (一)倡导政策支持流浪未成年人社会工作

    (二)积极探索与民间组织的合作

    (三)探索更多丰富的社会工作介入方式和元素

    (四)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边境地区教育

  云南边境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一 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及资源配置政策

    (一)义务教育本质属性的回归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资源配置政策

   二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政策执行的现状

    (一)入学机会平等现状

    (二)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基本均衡

   三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实施面临的困境

    (一)城市发展优于农村发展政策设计,城区学校入学压力大

    (二)师资队伍不稳定

    (三)图书资料及网络配置程度低

    (四)资源配置政策及执行不符合边境地区特殊实际

   四 促进边境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的政策建议

    (一)充分认识边境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的重要性

    (二)协调义务教育公共政策普遍与区域发展特殊性的矛盾

    (三)落实各级政府的职责,连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四)提高边境地区教师待遇,稳定边疆农村教师队伍

    (五)切实解决公办学校择校的问题

    (六)加强边境地区治安的综合治理,为教育的均衡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均衡发展研究

   一 加强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均衡发展的战略意义

   二 H县教育工作发展现状

    (一)H县在校生情况

    (二)H县中小学师资状况

    (三)H县中小学教师结构层次

     1.H县部分学校教师学历

     2.H县部分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状况

   三 H县教师队伍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学历层次结构不合理

    (二)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三)教师职称比例不合理

    (四)教师队伍流失现象严重

     1.民族地区教师向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流动

     2.乡镇学校教师向区县地区学校流动

     3.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比较发达的内地流动

   四 教师队伍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边境地区乡镇学校的教师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教师资源配置均衡发展

    (二)实现边境民族地区教师结构合理化

    (三)加大地方政府的经费投入,提高教师待遇

  云南省边境地区中小学生教育救助与国家认同关系研究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问卷法

    (三)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

   二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金平县中小学生教育救助现状

    (二)金平县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情况分析

    (三)金平县中小学生教育救助与国家认同关系

   三 加强云南省边境地区中小学生国家认同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边境地区中小学生教育救助制度建设

    (二)拓宽边境地区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途径

    (三)增强中小学生对云南省情、中国国情的认识与教育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二 云县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三 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控辍保学任务艰巨

    (二)教师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校园安全工程建设推进艰难,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四)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低,经费投入渠道单一

   四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二)家庭原因

    (三)教育内部原因

     1.农村地区办学资源缺乏

     2.现行的考试制度有很大弊端

     3.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

     4.学生的累积性厌学

   五 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教育执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二)保证边境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发展多元化的经费筹措渠道

    (三)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规范办学行为

    (六)加强学校与家长、学生的沟通,加大义务教育宣传,改进对学生的管理方法

 编委会

朱立言、孙健等,2007,《政府组织适度规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朱光磊,2008,《中国政府发展研究报告(第1辑):公务员规模问题与政府机构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王玉明,1998,《论政府规模及其合理尺度》,《地方政府管理》第9期。

潘卫杰,2007,《对省级地方政府规模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公共管理学报》第1期。

罗中早,2008,《我国政府适度规模的经济分析》,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张雅林,2001,《适度政府规模与我国行政机构改革选择》,《改革论坛》第3期。

刘博逸,2000,《政府规模适度化的评价标准》,《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2期。

金玉国、杨冬梅,2005,《政府规模的地区差距及其形成机制》,《改革》第7期。

孙亚忠,2005,《适度政府规模的数量和质量分析》,《南京社会科学》第7期。

张光,2008,《“官民比”省际差异原因研究》,《公共行政评论》第1期。

谢康,2011,《安徽省政府规模变动原因研究》,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潘园园,2012,《我国地方政府规模影响因素的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惠文、孟洁,2007,《多元线性回归的预测建模方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第4期。

沈花玉、王兆霞、高成耀,2008,《BP神经网络隐含层单元数的确定》,《天津理工大学学报》第10期。

刘曙光、郑崇勋,1996,《前馈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及其改进:进展与展望》,《计算机科学》第1期。

罗成汉,2004,《基于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的BP网络实现》,《计算机仿真》第5期。

Afonso A. and Furceri D.,2008,Government Size,Composition,Volat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6(4).

Ram R.,1986,Government Size and Economic Growth:A New Frame-Work and Some Evidence from Cross-Section and Time Series Data,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6(1).

Stein E.,1999,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Government Size in Latin American,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 2(2).

赵旭东,2014,《中国民族研究的困境及其范式研究——基于文化转型语境》,《探索与争鸣》第4期。

李乐为、李瑞群、梅忠平,2013,《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构建中公民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对策——以武陵山片区为例》,《中国行政管理》第5期。

刘伟,2014,《村落解体与中国乡镇治理的路径选择》,《中国行政管理》第5期。

郁建兴、关爽,2015,《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进展》,《新华文摘》第9期。

马庆钰,2015,《“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思路》,《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第2期。

孙涛,2015,《发达国家完善社会治理体制的经验》,《学习时报》第2期。

童星,2005,《发展社会学与中国现代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叶连松,2009,《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中国经济出版社。

李立国,201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求是》第24期。

张克坚,2012,《加强和创新农村社区社会治理水平的几点思考》,《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3期。

王浦劬,2014,《国家治理、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第3 期。

张康之,2014,《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2 期。

陈成文、赵杏梓,2014,《社会治理: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评及其意义》,《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5期。

色万禄,2008,《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公共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科学·经济·社会》第2 期。

汪大海、南锐,201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会治理转型升级》,《学术界》第12期。

王郅强,2004,《政府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学术研讨会综述》,《人民日报》8月9日第9版。

刘少杰,2010,《展开中国社会秩序研究的新视野》,《光明日报》8月18日。

郑杭生、黄家亮,2012,《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和社区治理的新趋势》,《甘肃社会科学》第6 期。

Andreas Sturm,Virgilio M.Panapanaan,2000,SA8000:Cooperate Social Accountability Management,ICSSHE,Sanya.

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吕文利,2014,《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中的“云南模式”》,《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吕红平、李英,2009,《流动、融合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流动研究》,《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朱利民,2011,《论流动人口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现代商贸工业》第15期。

罗贤贵,2014,《民族地区农村人口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华章》第4期。

童彩华,2011,《人口流动对民族地区文化保护和发展影响研究》,《民族论坛》第16期。

高永久、曹爱军,2012,《少数民族人口流动:驱动因素与社会效应》,《广西民族研究》第4期。

付莉萍、李敬,2015年,《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研究——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 1 期。

乐达成,2014年,《论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5 期。

杨福泉,2000年,《丽江纳西族的社区资源管理传统》,《思想战线》第3期。

衣俊卿,2005,《文化哲学——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云南人民出版社版。

周怡,2008,《强范式与弱范式:文化社会学的双视角——解读J.C.亚历山大的文化观》,《社会学研究》第6期。

贺麟,1995,《儒家思想的新展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谢新松,2013,《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

胡惠林,2012,《国家文化治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马翀伟、晏雄,2010,《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民族文化产业》,《思想战线》第5期。

沧源佤族自治县统计局,2013,《沧源佤族自治县领导干部工作手册》。

沧源佤族自治县统计局,2014,《沧源佤族自治县领导干部工作手册》。

胡熠,2002,《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体制创新》,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

杨亚争,2008,《“三元型”文化产业管理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

熊正贤,2013,《乌江流域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南民族大学。

孔德壮,2013,《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及驱动因素分析》,《中国外资》第4期。

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云南省文化产业研究系列报告之一加快推进云南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刘丽华,2011,《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素质体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交通大学。

陈宏,2014,《用文化方式撬动社会治理活力》,《上海文化》第10期。

余磊,2008,《制度变迁中的文化产业管理》,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商大学。

晏雄,2015,《丽江民族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姚芳,2010,《对大力发展我区民族文化产业的探索》,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大学。

迈克尔·博兰尼,2002,《自由的逻辑》,冯银江、李雪茹译,吉林人民出版社。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2000,《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三联书店。

熊理然等,2013,《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人口分布时空格局演变分析(1990~2010)》,《西北人口》第5期。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2001,《清华社会学评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王春、詹琼芳、徐国仁,2001,《思茅地区HI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载《第一届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大会论文集》。

张小波等,2002,《云南省2001年HIV/AIDS检测结果分析》,《疾病监测》第9期。

张家鹏等,1999,《云南省1989~1998年艾滋病流行与控制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第6期。

余慧芬等,2001,《云南省1999年HIV/AIDS监测报告》,《中国艾滋病性病》第2期。

夏国美、杨秀石,2006,《社会性别、人口流动与艾滋病风险》,《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

黄光,2007,《株洲市艾滋病防治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景军,2006,《泰坦尼克定律:中国艾滋病风险分析》,《社会学研究》第5期。

陈青松、刘苹,2005,《云南边境少数民族艾滋病低流行地区预防保健工作者相关知识、态度及需求》,《中国健康教育》第10期。

杨跃诚等,2012,《云南省德宏州1989~2011年HIV感染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第10期。

邓旭,2013,《昆明市艾滋病防治地方治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

郭化若,2006,《孙子兵法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纪宝成,2004,《中国古代治国要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谢新松,2013,《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

马林诺夫斯基,1987,《文化论》,费孝通等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彭兆荣、潘年英,2004,《摆贝:一个西南边地的苗族村寨》,三联书店。

胡惠林,2012,《国家需要文化治理》,《领导科学》第13期。

Alfred Louis Kroeber,Clyde Kluckhorn,1978,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Kraus Reprint Co.

关保英,2013,《论公众听证制度的程序构建》,《学习与探索》第9期。

李春艳,2007,《中国公共听证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

杨寅,2011,《行政决策程序、监督与责任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版。

朱海伦,2010,《转型期地方政府行政决策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

石瑛、朱孟才,2008,《浅析转型期中国政治发展的策略选择》,《长白学刊》第4期。

约翰·克莱顿·托马斯,2005,《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孙柏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吴克强,2013,《公众参与行政决策之制度构建》,硕士论文,湖南师范大学。

马英娟,2008,《行政决策中公众参与机制的设计》,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

许文惠、张成福、孙柏瑛,1997,《行政决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王仰文,2013,《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的事项范围研究》,《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第5期。

塞缪尔·亨廷顿,1989,《变化世界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

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2010,《文化的重要作用》,程克雄译,新华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1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吴新叶,2014,《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管理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纪恒,2014,《把防艾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云南日报》12月1日第1版。

杨福泉,2012,《关于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云南社会科学》第6期。

周平,2008,《我国的边疆和边疆治理》,《政治学研究》第2期。

陈德顺、普春梅,2014,《境外流动人口对云南边境地区社会治理的影响与对策》,《社会学评论》第4期。

李广宇,2011,《政府信息公开司法解释读本》,法律出版社。

孙光德、董克用,2004,《社会保障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钱宁,2006,《现代社会福利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芳,2009,《社会信息福利及其实现途径》,《图书情报工作》第18期。

马德普,2001,《政治文化论丛》(第一辑),天津人民出版社。

顾东辉,2005,《社会工作概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张卫宁,2009,《试论信息鸿沟及其消除对策》,《河南社会科学》第2期。

向佐群,2007,《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

罗伯特·达尔,1999,《论民主》,李柏光、林猛译,商务印书馆。

王万华,2013,《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朱友刚,2012,《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

曹勇刚,2004,《中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及对策》,《现代情报》第11期。

马凯利、曹满云,2005,《论西部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现状、问题与出路》,《云南行政学院学报》第5期。

吉登斯,1998,《民族-国家与暴力》,三联书店。

陈积敏,2011,《全球化时代美国非法移民治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外交学院。

王雪蕾,2009,《对完善我国出入境管理制度的思考》,《法制与社会》第9期。

翁里、毕伟,2006,《中国出入境管理体制的抉择》,《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期。

云南省统计局,2014,《云南统计年鉴(2014)》,中国统计出版社。

赵沛曦,2009,《多元宗教与社会和谐——云南丽江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互动的调查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杨光斌,2011,《政治学导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俞可平,2014,《国家统治和国家治理的区别》,《上海风采》第8期。

史杰,2011,《多中心视阈下的群体性事件治理模式转型——基于治理模式二维划分的实然分析》,《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第5期。

张成福,2014,《开放政府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3期。

杨德华等,1987,《云南野象的习性与数量》,《野生动物》第1期。

伊懋可,2014,《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江苏人民出版社。

刀林荫,2008,《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概况》,民族出版社。

詹英佩,2007,《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云南科技出版社。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02,《西双版纳自治州志》,新华出版社。

潘一禾,2007,《文化安全》,浙江大学出版社。

胡惠林,2005,《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塞缪尔·亨廷顿,2010,《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张立平等译,新华出版社。

露丝·本尼迪克特,2009,《文化模式》,王炜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安俭,2011,《论中国西北边疆的跨国民族问题》,《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普丽春,2013,《桥头堡建设中云南跨境民族的文化交往与安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罗秉森等,2002,《云南跨境民族问题与国家安全研究》,《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4期。

孙家正,200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开幕式致辞,苏州。

河口调研组,2015《河口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尹欣、纳麒,2009,《2008~2009云南文化发展蓝皮书》,云南大学出版社。

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09,《文化蓝皮书——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罗明义,2006,《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及规划》,云南大学出版社。

常晔,2009,《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经济研究导刊》第12期

杨燕同,2008,《云南民族文化发展与文化产业建设》,《云南社会科学》第S1期

刘佳云、张世庆,2007,《云南文化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研究》,《民族艺术研究》第3期。

苏燕,《云南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探究》,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网站(网址:www.World-Arts.org)。

罗明义,2010,《云南旅游发展现状和战略》,www.docin.com,12月7日。

刘海川,2014,《云南河口:2.7亿“长廊”建成3年即开拆》,《东方早报》6月19日。

蔡尚伟、温洪泉,2015,《关于四川打造“中国文化强省”的思考》,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28/3834479.html,12月7日。

邓永和,2008,《河口瑶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

普绍忠,2008,《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财政志1978~2005》,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佴澎、李剑峰,2015,《云南边境难民社会融入与社会治理问题研究》,《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第1期。

王力,2010,《边疆民族地区跨境民族社会发展对策——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例》,《经济研究导刊》第21期。

付明银、付杰,2014,《党的民族政策与边疆多民族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以云南为例》,《学术探索》第1期。

丁爽,201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

谭晓明,2013,《加强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县级政府社会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

廖迎春,2011,《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内涵及培养》,《中国成人教育》第7期。

杨顺清、钟汝能,2012,《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机制创新研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

杨志坚,2011,《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浅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期。

杜彬,2013,《中缅边境地区“三非”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第5期。

郝鲁怡,2013,《非法移民及其遣返法律制度研究》,《河北法学》第11期。

黄润龙,2001,《中国的非法移民问题》,《人口与经济》第1期。

黄艳平,2014,《云南边境“三非人员”滞留不归问题研究》,《云南警官学院学报》第5期。

李琦,2011,《吉林中朝边境地区境外边民“三非”问题研究》,《河南警察学院学报》第2期。

刘珈利,2013,《非法移民治理研究》,《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第1期。

陆云,2012,《当前中缅边境地区非传统安全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学术探索》第12期。

潘军,2013,《云南省边境地区“三非”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财经大学。

王艳斌,2011,《中国边境“三非”越南公民问题研究——以崇左市为视角》,《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5期。

吴喜,2013,《中缅边境地区云南段“三非”人员管理及应对》,《云南警官学院学报》第5期。

吴兴春,2013,《我国“三非”外国人问题的现状和对策》,《云南警官学院学报》第3期。

向群,2015,《打击跨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国际合作机制的完善——以大湄公河次区域云南边境一线为例》,《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第3期。

杨得志,2014,《中缅跨境民族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

张爱华,2012,《中缅边境云南段外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探析——以德宏边境地区为例》,《云南警官学院学报》第5期。

张洁,2014,《边境地区“三非”人员跨境违法犯罪问题研究——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云南警官学院学报》第2期。

赵淑娟,2011,《边民跨境通婚状况调查——以云南中缅边境为例》,《楚雄师范学院学报》第10期。

庄会宁,2007,《“三非”外国人管理考验政府能力》,《人民公安》第5期。

王伟华,2012,《南亚恐怖主义与地区安全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

张家栋,2009,《当代南亚恐怖活动状况》,《南亚研究》第2期。

刘小鹏,2010,《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恐怖分子网络模型构建方法》,硕士学位论文,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佴澎、李剑峰,2015,《云南边境难民社会融入与社会治理问题研究》,《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第1期。

陈德顺、普春梅,2014,《境外流动人口对云南边境地区社会治理的影响与对策》,《社会学评论》第4期。

李诚,2013,《国家构建与边疆稳定》,云南人民出版社。

吕朝辉,2015,《当代中国陆地边疆治理模式创新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

杨岳,2012,《实施大开放战略发展开放型经济》,《求是》第17期。

杜庆霞,2010,《新时期下对开放型经济内涵的认识》,《现代经济信息》第8期。

陈飞翔,2001,《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调整》,《财贸经济》第6期。

丁明磊、刘秉镰,2010,《开放型经济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下创新系统研究》,《科技与经济》第2期。

薛荣久,2007,《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构建的纲领与重大意义》,《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第6期。

杨永红,2009,《当前开放型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张安齐,2008,《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王思斌,1999,《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小云,2011,《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

张璟,2013,《流浪儿童救助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

毕伟,2008,《国内流浪儿童研究状况综述》,《云南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厉以宁,1998,《教育产业论》,《教育研究》第9期。

袁连生,2003,《论教育的产品属性:学校的市场化运作及教育市场化》,《教育与经济》第1期。

牛富荣、宁振华,2003,《财政介入教育的理论探讨》,《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第2期。

张力,2014,《回归义务教育本质属性和法定要求》,《光明日报》4月2日。

陈辉,2014,《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的政治学审视》,《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张学敏,2003,《义务教育的融合产品属性》,《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期。

赵昌木,2012,《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政府责任》,《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期。

赵昊,2013,《云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综述》,《继续教育研究》第2期。

杨公安,2012,《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低效率问题研究——基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博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

张传萍,2012,《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

潘常清,2011,《关于义务教育产品属性的探讨》,《科教导刊》第2期。

彭义敏,2014,《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财经大学。

赵丹、闫晓静,2015,《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的现实困境与均衡配置策略——基于河南西部山区两所小学的个案研究》,《教育学术月刊》第3期。

唐开福,2014,《边疆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问题与对策思考——以云南省G县为例》,《基础教育》第1期

马效义、王春育,2009,《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中国教师》第5期。

杨立生,2015,《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以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基础教育为例》,《科技致富向导》第15期。

郭建伟,2014,《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研究——以云南省河口县为例》,硕士学位论文,浙江海洋学院。

彭义敏,2014,《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财经大学。

陈晶,2004,《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

高萍,2013,《X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采购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昌大学。

李想,2007,《湘西州中小学贫困生救助保障体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湘潭大学。

曾水兵,2012,《加强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理性思考》,《中国教育学刊》第11期。

杨梅,2015,《国家认同教育传播中的二元悖论——关于新疆南部一所维吾尔族中学的民族志研究》,《青年记者》第18期。

沈宏华,2015,《当前国家认同教育的缺失与构建》,《继续教育研究》第7期。

朱家存,2003,《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于发友,2008,《通向教育理想之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

尹鹏、赵鹏程,2004,《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调适》,《求索》第12期。

于月萍,2003,《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第3期。

崔慧广、田汉族,2005,《美国20世纪中后期教育机会均等运动及启示》,《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第5期。

李文英、史景宣,2010,《日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途径》,《比较教育研究》第9期。

李学谦、马莉,2013,《国外教育投资的财政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经济学研究》第8期。

郭元祥,2000,《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教育研究》第3期。

李慧勤、刘虹,2012,《县域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因及对策思考——以云南省为例》,《教育研究》第6期。

王世军,2002,《单亲家庭及其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学海》第4期。

雷万鹏、杨帆,2009,《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基本判断与政策选择》,《教育研究与实验》第2期。

黄萍,2001,《现行考试制度的弊端与改革的对策》,《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