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6

易与古文明图书

[the Book of Changes and ancient civilizations

SSAPID:101-7727-6310-33
ISBN:978-7-5097-3934-1
DOI:
ISSN:
关键词:

《周易》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阐明世界文明的起源与她所走过的历程是与中国文明有关系。《易》为中国的群经之首,从孔子曾为《易》作传,就可见《易》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易》明确阐述并比喻揭示了大自然与人类社会中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真理。因此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与西方出类拔萃的明哲,皆以《易》为理论基础,给我们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民族都创造了光辉的文哲史文献。 笔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采用大量有说服力的真实考古图片资料和利用碳14所测定的历史年代,以事实为依据,以中国最古老的易学文化中缜密的中国哲学逻辑分析为突破口,经过认真仔细的探索、研究、剖析、对比,对世界文明的起源进行一个系统地对比和论述。深入浅出地阐述中国的文明是上下9000年甚至是10000年,不光只是中国文明的源头是来自于中国最古老的易学文化。

相关信息

丛书名:周易文化研究系列
作 者: 许钦彬
编 辑:于占杰;周志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B80 思维哲学

 《周易文化研究系列》编辑委员会

 后记

 总序

 开篇

  开篇

   一

   二

   三

   小结

 上篇 从没有文字到产生系统文字的时代文化

  第一章 衣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

    一 仙人洞文化遗址

    二 山顶洞文化遗址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一 贾湖文化遗址

    二 河姆渡文化遗址

    三 良渚文化遗址

    四 西阴村文化遗址

    五 青台文化遗址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晚期

    一 钱山漾文化遗址

    二 屈家岭与马家窑文化遗址

   小结

  第二章 食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一 贾湖文化遗址

    二 彭头山文化遗址

    三 河姆渡文化遗址

    四 大地湾文化遗址

    五 半坡文化遗址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一 大汶口文化的陶文

    二 崧泽文化遗址

    三 陶寺文字遗址

   小结

  第三章 住

   第一节 贾湖文化遗址和大地湾文化遗址

    一 贾湖文化遗址

    二 大地湾文化遗址

   第二节 河姆渡文化遗址

   第三节 西水坡文化遗址

   第四节 牛河梁文化遗址

   小结

  第四章 行

   第一节 贾湖文化*

    一 遗址早期(公元前7000~前6600年左右)

    二 遗址中期(公元前6600~前6200年左右)

    三 遗址晚期(公元前6200~前5800年左右)

   第二节 红山文化

    一 玉玦

    二 骨笛

    三 太极八卦、龙文化与萨满

   第三节 河姆渡文化*

   第四节 凌家滩文化

   第五节 大汶口文化

   第六节 良渚文化

   小结

    一 中国的声与音

    二 中国的五声音阶

    三 中国的七声音阶

    四 关于C6*

    五 贾湖古笛的制作技术*

    六 凌家滩文明

    七 大汶口文明

  第五章 从太阳文明中诞生的凤文化

   第一节 仰韶文化与菘泽文化

   第二节 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

   第三节 红山文化与河姆渡文化

    一 红山文化

    二 河姆渡文化

   第四节 凌家滩文化与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

    一 凌家滩文化

    二 良渚文化

    三 石家河文化

   第五节 商周文化

    一 三星堆文明

    二 金沙遗址

    三 殷墟文明

    四 商周青铜文明

    五 狮子山遗址

   第六节 汉唐及以后的文化

    一 器皿

    二 建筑

    三 服饰

   小结

    【逻辑分析】

  第六章 从自然万物中提炼的龙文化

   第一节 仰韶文化

   第二节 西水坡文化

   第三节 红山文化与河姆渡文化、凌家滩文化

    一 红山文化

    二 东西及东南早期的玉器

    三 河姆渡文化

    四 凌家滩文化

   第四节 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和二里头文化

    一 大汶口文化

    二 龙山文化

    三 良渚文化

    四 二里头文化

   第五节 商周文化

   小结

    一

    二

    三

  上篇总结

   一

   二

   三

   四

   五

 中篇 源远流长的易学文化

  第七章 贾湖文化时期的易学

   第一节 贾湖古人的智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第二节 贾湖文化时期的音学、天学、历法

    一

    二

    三

    四

    五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六

    七

     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

    八

    九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物候

      春

      夏

      秋

      冬

    十 二十节气

     1.中国古代也曾有过二十节气系统

     2.古观象台的发现*

   第三节 贾湖文化时期的数学、度量衡

    一 数量概念

    二 计算水平

    三 度量衡

  第八章 贾湖人的“数”之哲学

   第一节 先天八卦

    一

    二

    三

    四

   第二节 后天八卦

    一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后天八卦

    二 后天八卦之“数”所系统归纳的事物含义

    三 “数”也可代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事物含义

   第三节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事物具有自然关系的逻辑体系

    一 十天干生旺死绝表(用形象与逻辑关系,拟人化编制的表格)

     1.甲

     2.乙

     3.丙

     4.丁

     5.戊

     6.己

     7.庚

     8.辛

     9.壬

     10.癸

    二 五行事物相生的形象与逻辑关系

    三 五行事物相克的形象与逻辑关系

    四 五行事物相泄的形象与逻辑关系

    五 五行事物相冲的形象与逻辑关系

    六 天干事物相合的形象与逻辑关系

    七 地支事物六合的形象与逻辑关系

    八 地支事物暗合的形象与逻辑关系

    九 地支事物六害[穿]的形象与逻辑关系

    十 地支事物三合的形象与逻辑关系

    十一 地支事物三会的形象与逻辑关系

    十二 地支事物三刑的形象与逻辑关系

  第九章 远古时期易学中的天学

   第一节 天学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二节 与天学和万事万物具有自然联系的太极图

   第三节 传说中的伏羲氏与女娲

  第十章 红山文化与凌家滩文化时期的易学

   第一节 龙马与《河图》

    (一)

    (二)

   第二节 龟甲与《洛书》

   第三节 玉版与八卦

  第十一章 易学与汉语言

   第一节 易学与汉语言相关联的类比归类

    一

    二

     (一)羽

     (二)徵

     (三)角

     (四)商

     (五)宫

   第二节 声音与口腔中各部位之间的易学逻辑关系

    一

    二

    三

   第三节 汉语言中天地人合的易学哲学思想

  第十二章 殷商时期的易学文化

   第一节 殷商时期的天学与六十甲子表

    一

     1.干支和历法

     2.天象记录

     3.与天象有关的用语*

   第二节 周易与中国古代语言文字

    一 中国最古老的教育方式和语言文字都来自于易学

    二 在六爻易术逻辑分析的基础理论中,到处充满了另一类中国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与中国哲学的气息

   第三节 易学与逻辑学、占卜学

   第四节 《周易》中提到的鬼神、祭祀与心理学的描述

    一 无神论的《周易》

     【寓意之一】

     【寓意之一】

     【寓意之一】

    二 《周易》中有关心理学与祭祀的描述

     (一)无孟[无妄]卦中涉及的心理疾病问题

      1.卦辞

      2.爻辞

     (二)《周易》卦爻辞中所涉及的祭祀问题

      1.狗[姤]九五爻中涉及的祭祀问题

      2.既济卦九五爻中涉及的祭祀问题

      3.困卦九五爻中涉及的祭祀问题

    三 易学《周易》中提到的“庙”字

     1.涣[涣]卦卦辞中涉及的祭祀问题

     2.卒[萃]卦卦辞中涉及的祭祀问题

     3.看“神”这个汉字的起源

     4.“鬼”这个字的起源

   第五节 《周易》中有关中医与疾病的描述

   第六节 易学中“太一生水”的准确之意

    1.形象符号

    2.动态写意

     【写意自然现象】

   小结

  第十三章 周以后的易学文化

   第一节 商周时起卦的阴阳符号

   第二节 易学中“太极、无极[戊己]”的准确之意

    一

    二

   第三节 中国名称的由来

    一

    二

   第四节 将易发扬光大的老庄与孔子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三)

   第五节 古诗词、建筑、歌舞、作战中的易学思想

    一

     关雎

     硕鼠

     伐檀

    二

    三

    四

   第六节 战国时期的易学

    一 楚帛书中记录的天象与神话

    二 战国时期的楚竹书《周易》*

   第七节 汉以后的易学与应用

    一 从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天星、天学资料

    二 式盘与式占

    三 《推背图》

  第十四章 易学与《周髀算经》

   第一节 《周髀》

    一

    二

   第二节 《周髀算经》中涉及的易学之数、词汇、概念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第三节 《周髀算经》中几处有争议的描述

    一 对“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的明显误解

    二 “北极璇玑”究竟是何物

    三 寒暑五带的知识来自何处

    四 坐标系问题

    五 古代印度宇宙模型与《周髀算经》中的盖天宇宙模型惊人的相似*

    六 中国把二十四节气放到黄道坐标系中是否有些不伦不类

    七 有学者提出中国的传统天文学几乎不使用任何几何方法和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心目中通常根本没有几何这种模型概念

   小结

    一

    二

    三

    四

  第十五章 易学与萨满文化和傩文化

   第一节 萨满教与萨满文化*

    一 萨满教的文化定义

    二 起源与流行分布区域

    三 活动形式与观念特征

    四 本质

    五 相关记载和与萨满教有关的术语

     “休屠”

     “温禺鞮”

     “骨都侯”

     “胡”

   第二节 萨满教的本质与易学文化

    一 红山文化

    二 凌家滩文化

    三 二里头文化

   第三节 傩文化*

    一 傩文化的定义

    二 傩文化的起源与流行分布区域

    三 活动形式与观念特征

   第四节 傩文化的本质与易学文化

   第五节 萨满文化和傩文化中的共同易学特征

   小结

  第十六章 “丝绸之路”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中篇总结

 下篇 外国文化和文明与易学文化

  第十七章 两河流域文化与易学文化

   第一节 苏美尔文明与易学文化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第二节 古巴比伦文明与易学文化

    一

    二

    三

    四

    五

   小结

  第十八章 哥贝克力巨石阵遗址反映出的文化*

  第十九章 尼罗河流域文化与易学文化

   第一节 古埃及的自然、地理、历史

   第二节 古埃及文字与易学文化

   第三节 古埃及人所崇拜的多神与易学文化

   第四节 古埃及二元性思维方式与易学文化

   第五节 古埃及“三合一新年”与易学文化

   第六节 哈夫拉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以及太阳神庙与易学文化

   第七节 古埃及星占学与易学文化

    一 《神使之书》中的旬星*

    二 《神使之书》中的“四宫四神”*

    三 后来的古埃及星占学

   第八节 古埃及的分野与易学文化

    一

    二

   小结

  第二十章 古希腊文化与易学文化

   第一节 古希腊的地理与神话

    一

    二

   第二节 古希腊哲学、数学观与易学文化

    一

    二

    三

    四

   第三节 古希腊的星占学

    一

    二

   第四节 古希腊星占学与易学文化*

    一 择日之说

    二 星占气象学

    三 星占医学

    四 五星与五行

   小结

  第二十一章 古罗马及之后的西方文化与易学文化

   第一节 古罗马星占学与易学文化

   第二节 西方星占医学与易学文化

    一

    二

   第三节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易学文化

   小结

  第二十二章 阿拉伯文和字母与易学文化

   《天方字母解义》

  第二十三章 美洲大陆文化与易学文化

   第一节 人面岩画与易学文化*

    一 人面岩画:4000年以前中国人到达北美洲

    二 东亚北美,找到连接点

    三 亚洲最东面,找到遗址

    四 加国女学者,力排众议

    五 三大分布带,中国衍生

    六 中俄岩画,相似处更多

    七 神秘图案留永久的谜

   第二节 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博物馆文物与易学文化

  下篇总结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作者声明

 文前彩插

 序

该作品是作者根据近20年对中国最古老的易学文化的研究,在参考国内外许多重要的考古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所著的研究心得。作品从新石器与旧石器交替时期开始讲起,以仰韶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文化遗址的大量考古实物和碳十四所测定的历史年代为依据,将中国最古老的易学文化思想与大自然的基本运动法则和客观变化规律结合起来,再以中国易学文化中的形象思维和逻辑分析为突破口,经过仔细的研究和剖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华古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都有着若干相通之处,足见中国最古老的易学思想文化体系的魅力。

1.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

2.张绪球:《屈家岭文化》,文物出版社,2004。

3.张学海:《龙山文化》,文物出版社,2006。

4.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舞阳贾湖》,科学出版社,1999。

5.赵丰、金琳:《纺织考古》,文物出版社,2007。

6.刘军:《河姆渡文化》,文物出版社,2006。

7.王宁远:《遥远的村落》,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

8.俞为洁:《饭稻衣麻》,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

9.张光直、徐苹芳等:《中国文明的形成》,新世界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2004。

10.华梅:《古代服饰》,文物出版社,2004。

11.巩启明:《仰韶文化》,文物出版社,2002。

12.王震中:《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13.高广仁、栾丰实:《大汶口文化》,文物出版社,2004。

14.张敬国主编《凌家滩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2006。

15.张满飚主编《伏羲时代的社会画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6.常秉义:《周易与历法》,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

17.王子初:《中国音乐考古》,文物出版社,2006。

18.刘斌:《神巫的世界——良渚文化综论》,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

19.庞进:《凤图腾》,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

20.何新:《龙:神话与真相》,时事出版社,2002。

21.郭大顺:《红山文化》,文物出版社,2005。

22.(汉)张苍等辑撰,曾海龙译解《九章算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23.(清)江慎修著,孙国中点校《河洛精蕴》,学苑出版社,1995。

24.〔英〕伯特兰·罗素:《西方的智慧》,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25.江晓原、钮卫星:《中国天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6.朱兴国:《三易通义》,齐鲁书社,2006。

27.《庄子》,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28.何新:《大易新解》,时事出版社,2002。

29.何新:《宇宙的起源》,时事出版社,2002。

30.张志春:《神奇之门》,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

31.傅海伦编著《中外数学史概论》,科学出版社,2007。

32.拱玉书:《日出东方——苏美尔文明探秘》,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33.赵伯乐:《永恒涅槃——古印度文明探秘》,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34.〔美〕房龙:《人类的故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35.〔英〕米歇尔·霍斯金主编,江晓原、关增建、钮卫星译《剑桥插图天文学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36.江晓原:《12宫与28宿》,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37.颜海英:《守望和谐——古埃及文明探秘》,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38.〔英〕葛瑞姆·汉卡克、〔英〕罗伯特·鲍威尔合著《创世纪的守护神》,石尚仪译,王季庆校订,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

39.杨善清、杜久明编著《中国殷墟》,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40.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编《红山文化研究——2004年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究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6。

41.金宜久:《中国伊斯兰探秘》,东方出版社,1999。

42.刘尧汉:《中国文明源头新探》,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43.(清)汪绂:《戊笈谈兵》,湖北美术出版社,1993。

44.康殷:《文字源流浅说》,荣宝斋,1979。

45.何新:《诸神的起源》,时事出版社,2002。

46.任应秋述,任廷革整理:《任应秋运气学说六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