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57

重思马克思资本观图书

Rethinking on the Capital Concept of Marx

SSAPID:101-7698-2553-56
ISBN:978-7-5097-8511-9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对马克思资本观尤其是马克思对资本“肯定的理解”向度作了系统分析。主要是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马克思资本观的学术成果,从文本角度系统阐述了资本概念,分析了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方式出现的历史条件,重新分析了资本保值增殖的秘密,系统阐述了资本的历史进步性及其对现代社会文明的巨大贡献,有针对性地分析了资本的历史负效应,阐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共产主义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城乡一体化之间的关系。

相关信息

丛书名: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作 者: 张定鑫
编 辑:曹义恒;吕霞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A8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总序

 后记

 导言

 第一章 马克思资本观学术梳理

  一 国外学者的马克思资本观研究成果概述

  二 国内学者的马克思资本观研究成果概述

  三 对已有成果的评析

 第二章 资本概念辨析

  一 对马克思文本中资本概念的梳理

  二 资本的划分

   1.资本的价值构成和技术构成

   2.社会总资本构成

   3.产业资本(小)循环中的“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4.资本总循环中的“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三 把握资本概念应澄明的两个关系

   1.资本与资源

   2.资本与货币

 第三章 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

  一 资本与商品经济

  二 资本是“一种社会力量”

  三 资本与雇佣劳动

 第四章 资本保值增殖的秘密

  一 资本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

  二 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

  三 资本是一种社会权力

 第五章 资本的历史进步作用(上)

  一 资本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封建生产方式或小生产

  三 资本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四 资本与资本主义社会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

 第六章 资本的历史进步作用(下)

  一 资本与人类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二 资本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 资本与近现代社会科学知识系统的创建

  四 资本与个人全面发展

 第七章 资本的历史负效应

  一 “异化劳动”分析

  二 劳动异化现象与人的发展片面化、畸形化现象

  三 “物的依赖性”现象与“拜物教”现象

   1.“物的依赖性”现象

   2.“拜物教”现象

 第八章 资本与共产主义

  一 资本的扬弃

  二 马克思文本中的共产主义概念

  三 共产主义扬弃资本的两个层面

   (一)作为社会个人的个体层面

   (二)作为社会形态的整体层面

  四 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毕生研究资本的结晶

 第九章 资本与中国道路

  一 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层次

 第十章 资本与中国城乡一体化

  一 实现城乡一体化是马克思资本观中国化的实践选择

  二 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学术探索与实践推进

   1.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学术探索概略

   2.中国共产党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概略

  三 城乡一体化的实质

本书对马克思资本观尤其是马克思对资本“肯定的理解”向度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是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学界关于马克思资本观的学术成果,从文本角度系统阐述了资本概念,分析了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方式出现的历史条件,重新阐释了资本保值增殖的秘密,系统阐述了资本的历史进步性及其对现代社会文明的巨大贡献,有针对性地分析了资本的历史负效应,阐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共产主义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城乡一体化之间的关系。

[1]〔德〕黑格尔:《逻辑学》(下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7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0卷,人民出版社,1957~1985。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10卷,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0、31、32、47卷,人民出版社,1995~2004。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12。

[7]《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8]《斯大林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

[9]王德禄、蒋世和:《人权宣言》,求实出版社,1989。

[10]〔美〕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张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1]〔法〕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或社会财富理论》,蔡受百译,商务印书馆,1989。

[12]〔美〕克拉克:《财富的分配》,陈福生、陈振骅译,商务印书馆,1959。

[13]〔德〕卢森堡:《卢森堡文选》,李宗禹、周懋庸编译,人民出版社,1984。

[14]〔德〕卢森堡:《资本积累论》,彭坐舜、吴纪先译,三联书店,1959。

[15]〔德〕希法亭:《金融资本》,李琼译,华夏出版社,2010。

[16]〔美〕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孔伟艳、朱攀峰、娄季芳译,北京出版社,2008。

[17]〔美〕斯维齐:《资本主义发展论》,陈观烈、秦亚男译,商务印书馆,1997。

[18]〔美〕德鲁克:《工业人的未来》,余向华、张珺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9]〔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2版,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20]〔美〕萨缪尔森:《经济学》(上、下册),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1979、1982。

[21]〔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巴曙松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

[22]〔美〕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高銛、王宏周、魏章玲译,商务印书馆,1984。

[23]〔法〕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4]〔美〕索罗:《资本理论及其收益率》,刘勇译,商务印书馆,1992。

[25]〔波〕明兹:《现代资本主义》,陈远志、李惠华译,东方出版社,1987。

[26]〔比利时〕曼德尔:《晚期资本主义》,马清文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

[27]〔美〕贝尔、克里斯托尔:《经济理论的危机》,陈彪如、唐振彬、许强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28]布洛克:《后工业的可能性——经济学话语批判》,王翼龙译,商务印书馆,2010。

[29]〔美〕华勒斯坦:《历史资本主义》,路爱国、丁浩金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30]〔美〕施韦卡特:《反对资本主义》,李智、陈志刚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1]〔英〕梅扎罗斯:《超越资本——关于一种过渡理论》(上、下卷),郑一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2]〔美〕凯尔纳、波德里亚:《批判性的读本》,陈维振、陈明达、王锋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33]〔日〕伊东光晴:《现代经济蜕变》,郑海东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4]〔秘鲁〕索托:《资本的秘密》,于海生译,华夏出版社,2012。

[35]〔美〕哈维:《新帝国主义》,初立忠、沈晓雷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6]〔美〕利皮特:《资本主义》,刘小雪、王玉主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7]〔日〕中谷岩:《资本主义为什么会自我崩溃?:新自由主义者的忏悔》,郑萍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8]〔美〕波斯纳:《资本主义的失败——○八危机与经济萧条的降临》,沈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9]〔英〕卡列茨基:《资本主义4.0——一种新经济的诞生》,胡晓姣、杨欣、贾西贝译,中信出版社,2011。

[40]〔美〕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郭忠华、潘华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41]〔英〕约翰·伊特韦尔、〔美〕默里·米尔盖特、〔美〕彼得·纽曼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1卷,陈岱孙主编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42]〔加拿大〕A.莱博维奇:《超越〈资本论〉——马克思的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崔秀红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3]〔英〕吉登斯:《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郭忠华、潘华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44]〔英〕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

[45]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资本论〉哲学与现时代》,孙越生,沈真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

[46]〔美〕凡勃伦:《企业论》,蔡受百译,商务印书馆,2011。

[47]〔美〕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的人》,黄胜强、许铭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8]〔美〕多德:《资本主义经济学批评史》,熊婴、陶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49]〔美〕林肯:《林肯选集》,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83。

[50]〔美〕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键译,商务印书馆,1999。

[51]〔美〕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孙道章等译,新华出版社,1984。

[52]〔美〕托夫勒:《预测与前提》,林杰斌、陈奇麟译,业强出版社,1988。

[53]〔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1976。

[54]吴晓明、张亮:《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5]〔美〕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吕明、袁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56]〔英〕G.A.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段忠桥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7]〔美〕凡勃伦:《科学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张林、张天龙译,商务印书馆,2008。

[58]〔英〕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2卷,郑一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9]〔日〕重田澄男:《“资本主义”概念的起源和传播》,卫华译,《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2期。

[60]〔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赵鑫珊译,《哲学译丛》1978年第6期。

[61]高小勇、汪丁丁:《专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大师论衡中国经济与经济学》,朝华出版社,2005。

[62]〔美〕萨缪尔森:〈经济学〉(上、中、下册),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1979、1982。

[63]衣俊卿、陈树林:《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4]安启念:《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俄罗斯学者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5]〔比利时〕欧内斯特·孟德尔:《〈资本论〉新英译本》,仇启华、杜章智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66]〔英〕C.A.贝利:《现代世界的诞生》,于展、何美兰译,商务印书馆,2013。

[67]〔英〕J.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1卷,袁翰青、王冰、于佳译,科学出版社,1990。

[68]〔德〕爱克曼:《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69]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1982。

[70]〔英〕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钦北愚、朱钟棣、沈凯璋译,商务印书馆,1997。

[71]〔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丝·弗里德曼:《自由的选择》,张琦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72]〔德〕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73]〔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下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

[74]〔法〕罗桑瓦隆:《乌托邦资本主义——市场观念史》,杨祖功、晓宾、杨齐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5]〔英〕斯拉法:《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1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2009。

[76]〔美〕罗伯特·L.海尔布罗纳、威廉·米尔博格:《经济社会的起源》,李陈华、许敏兰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77]〔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

[78]〔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

[79]〔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80]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站在巨人的肩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北大演讲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1]〔德〕梅林:《马克思传》,樊集译,人民出版社,1965。

[82]〔英〕麦克莱伦:《马克思传(第4版)》,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83]〔挪威〕希尔贝克、伊耶:《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童世骏、郁振华、刘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84]〔美〕理查德·B.弗里曼:《劳动经济学》,刘东一、程为敏、周小庄译,商务印书馆,2010。

[85]〔美〕施密特:《欧洲资本主义的未来》,张敏、薛彦平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86]Richard Peet,“Contradiction of Finance Capitalism,” Monthly Review,2011,Volume 63,Issue 7(December).

[87]Brett & John Bellamy Foster,“The Dialectic of Social and Ecological Metabolism:Marx,Meszaros,and the Absolute Limits of Capital,” Socialism and Democracy,Volume 24,Issue 2,2010.

[88]étienne Balibar,Les “deux décoverte” de Marx,Deuxième Semester,2011.

[89]Fredric Jameson,“A New Reading of Capital,” Meditations:Journal of the Marxist Literary Group,Vol.25,No.1,2010.

[90]Paul A. Samuelson,The Collected Scientific Paper of Paul A. Samuelson,Vol.Ⅲ,Edited by C.Merton,The MIT Press,1972.

[91]Lefevre H.,The Survival of Capitalism,London:Allison & Busby,1976.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人民出版社,199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求是》2012年第22期。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

[5]周治平:《〈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暨南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

[6]罗荣渠:《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1986年第3期。

[7]林毅夫:《从西潮到东风》,中信出版社,2012。

[8]孙承叔:《关于资本的哲学思考——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东南学术》2005年第2期。

[9]蒋学模:《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资本范畴和剩余价值范畴》,《经济研究》1994年第10期。

[10]周其仁:《实世界的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11]洪银兴:《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人资本及其收入的属性——马克思资本理论的现代应用》,《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12]郎咸平、杨瑞辉:《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东方出版社,2012。

[13]刘荣军:《财富、人与历史——马克思财富理论的哲学意蕴与现实意义》,人民出版社,2009。

[14]章莉:《资本性质新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5]许永和:《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台北)指南书局,2009。

[16]陈先达:《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财富观》,《哲学研究》2010年第10期。

[17]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的方式》,《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18]赵准:《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两个着力点》,《光明日报》2011年8月5日。

[19]颜鹏飞、刘会闯:《对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法的新解读——〈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光明日报》2013年7月15日。

[20]本书编写祖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1]樊昌杨:《黑格尔异化思想初探》,《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2期。

[22]布宁编《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人民出版社,2001。

[23]胡培兆:《经济学本质论——三论三别》,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4]赵家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中的生产关系思想》,《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7期。

[25]丰子义:《走向现实的社会历史哲学——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6]丰子义:《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解读》,《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27]任平:《马克思“资本批判”辩证视域的当代启示——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哲学反思》,《哲学动态》2009年4期。

[28]于光远:《关于当代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若干基本概念》,《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

[29]崔友平:《资本理论述评及启示》,《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第8期。

[30]赵旭亮、王明华:《资本一般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1]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商务印书馆,2002。

[32]厉以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新路子》,《北京日报》2011年12月12日。

[33]厉以宁:《经济漫谈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4]梁小民:《经济学内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5]孙正聿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6]汪丁丁:《资本概念的三个基本维度——及资本人格的个性化演变路径》,《哲学研究》2006年第10期。

[37]俞吾金:《资本诠释学——马克思考察、批判现代社会的独特路径》,《哲学研究》2007年第1期。

[38]鲁品越:《社会主义:在驾驭资本中走向强大——社会主义对资本的辩证否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9]张雄:《现代性后果:从主体性哲学到主体性资本》,《哲学研究》2006年第10期。

[40]张雄:《财富幻象:金融危机的精神现象学解读》,《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41]张维闵:《劳动分享剩余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5期。

[42]周可:《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资本概念》,《哲学研究》2011年第4期。

[43]王南湜:《剩余价值、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基于改进卢森堡“资本积累论”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

[44]卫华:《马克思为〈资本论〉写了多少手稿?》,《光明日报》2014年4月28日。

[45]商友仁:《试探封建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求是学刊》1991年第2期。

[46]柴野:《西方人开始反思资本主义》,《光明日报》2012年2月6日。

[47]柳欣、郭金兴、王彩玲:《资本理论与货币理论》,人民出版社,2006。

[48]贺麟:《黑格尔的早期思想》,《哲学研究》1983年第9期。

[49]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50]林剑:《论工业史与商业史在马克思历史观中的地位与价值》,《哲学研究》2011年第11期。

[51]林剑:《人的自由的哲学思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52]赵学清:《〈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和德文第4版“生产方式”概念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6期。

[5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编写组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4]赵家祥:《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生产力概念》,《党政干部学学刊》2012年第6期。

[55]孙承叔:《〈资本论〉哲学思想与马克思的现代史观》,《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1期。

[56]洪银兴等:《〈资本论〉的现代解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57]庄野:《资本的泛化及其作用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58]段忠桥:《理性的反思与正义的追求》,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

[59]丰子义:《发展的呼唤与回应——哲学视野中的社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0]《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人民出版社,1984。

[61]张琢:《九死一生:中国现代化的坎坷历程和中长期预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62]罗荣渠:《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的初步探索》,《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1期。

[63]宋健:《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干部选读)》,科学出版社,1995。

[64]赵家祥:《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两种转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65]《陈独秀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3。

[66]章海山:《市场经济伦理范畴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