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27

中国省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图书

A Report on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s of Provincial-Level Governments in China

SSAPID:101-7689-6866-06
ISBN:978-7-5097-5756-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尝试构建包括投入、产出、结果的系统的、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这一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中国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及发展变化趋势,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量化的、科学的依据。作者针对不同类别的基本公共服务,如基本社会保障服务、公共就业服务、义务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分别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运行的深入研究。这对相关部门推进各自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关信息

丛书名:公共治理与公共政策丛书
作 者: 孙德超
编 辑:卫羚;袁卫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 管理学

 总序

 总报告 基本公共服务研究现状述评及预期创新之处

  一 基本公共服务的含义

   (一)从公共服务的分类理解

   (二)从公共服务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别理解

   (三)从基本权利的角度理解

  二 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

   (一)四大领域说

   (二)消费需求性质说

   (三)纯公共服务说

  三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含义

   (一)基本权利说

   (二)二要素说

   (三)三要素说

   (四)动态过程说

   (五)制度安排说

  四 研究现状的综合评价及预期创新之处

   (一)研究现状的综合评价

   (二)预期创新之处

    1.构建系统的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

    2.对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的制度保障进行系统研究

    3.对重要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进行深入研究

 分报告一 中国省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评价体系及测量标准*

  一 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评价地方财政绩效

   (二)有助于改进转移支付的分配效果

   (三)为地方政府改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指明方向

  二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测量标准

 分报告二 中国省级政府社会保障服务水平评价

  一 社会保障与基本社会保障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二)基本社会保障的内涵

  二 政府提供基本社会保障服务的缘由

   (一)基本社会保障有利于保障公民基本的生存权

   (二)基本社会保障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三)基本社会保障投资风险高

  三 基本社会保障服务的制度变迁及绩效

   (一)基本社会保障服务的制度变迁

    1.新中国成立初期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计划经济时期城乡分割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3.改革开放以来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二)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绩效

    1.基本社会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

    2.社会救助工作体系已形成

  四 省级政府社会保障服务水平比较

   (一)东中西部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省份所占百分比

   (二)排名前10名的省份分布及变化趋势

 分报告三 中国省级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水平评价

  一 公共就业服务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一)公共就业服务的含义

   (二)公共就业服务的基本内容

  二 政府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缘由

   (一)就业工作需要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指导

   (二)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

   (三)就业中存在弱势群体

   (四)就业中存在特殊群体

  三 公共就业服务的制度变迁及绩效

   (一)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的萌芽(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

   (二)公共就业服务制度逐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

   (三)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日趋完善(21世纪以来)

  四 省级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比较

   (一)东中西部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省份所占百分比

   (二)排名前10名的省份分布及变化趋势

 分报告四 中国省级政府义务教育服务水平评价

  一 义务教育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一)义务教育的含义

   (二)义务教育的基本内容

  二 政府提供义务教育服务的缘由

   (一)公共产品属性的客观要求

   (二)义务教育具有投入风险性

   (三)义务教育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三 义务教育服务的制度变迁及绩效

   (一)义务教育服务的制度变迁

    1.新起点上的迅速发展(1949年10月至1966年4月)

     (1)初等教育逐渐完善并普及

     (2)义务教育框架逐渐完善

     (3)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义务教育制度

    2.动乱下的曲折发展(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

     (1)中小学盲目膨胀

     (2)具有明显政治化倾向的教学

    3.恢复后的全速发展(1978年至今)

     (1)推动义务教育全面发展

     (2)稳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3)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

     (4)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二)义务教育制度的发展绩效

    1.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度增长

    2.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

    3.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大幅度提高

  四 省级政府义务教育服务水平比较

   (一)东中西部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省份所占百分比

   (二)排名前10名的省份分布及变化趋势

 分报告五 中国省级政府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评价

  一 基本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

   (一)基本医疗服务

   (二)公共卫生服务

  二 政府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缘由

   (一)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性质的要求

   (二)承担法律责任的要求

   (三)保障健康权、维护人权的要求

  三 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制度变迁及绩效

   (一)计划经济时期医疗卫生服务制度的建立(1949年至1978年)

    1.计划经济时期医疗卫生服务制度的主要特点

     (1)政府主导的公共医疗卫生系统

     (2)公共医疗卫生工作以“预防为主”

     (3)赤脚医生大量存在

     (4)注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5)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相结合

     (6)以农村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重点

    2.计划经济时期医疗卫生服务制度的绩效

     (1)极大地改善了全国卫生事业状况

     (2)促进传统中医药学的发展,衍生中西医结合的概念

     (3)开创了新型医疗卫生模式

   (二)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服务制度的发展(1979年至2002年)

    1.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

     (1)医疗卫生服务走向市场化、商业化

     (2)侧重治疗,而非预防

    2.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服务制度改革的影响

   (三)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医疗卫生服务制度(2003年至今)

    1.医疗卫生服务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

     (1)侧重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2)重新定位对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认识

    2.医疗卫生服务制度改革的影响

  四 省级政府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比较

   (一)东中西部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省份所占百分比

   (二)排名前10名的省份分布及变化趋势

 分报告六 中国省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途径

  一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转移支付与央地财政关系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转移支付

   (二)转移支付和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三)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界定

  二 现行央地财政关系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

   (一)事权划分不清晰,造成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内耗

    1.应由中央承担的事项,被完全推给了地方

    2.应由中央承担的事项,却让地方承担了一部分

    3.应由地方承担的事项,中央也承担了一部分

    4.部分支出责任模糊不清

   (二)事权与财力财权划分不匹配,影响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分配的效率

    1.中央与地方公共服务职责与财权不匹配

    2.中央与地方支出管理责任与财力不匹配

     (1)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提高

     (2)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总额的比重下降

     (3)地方税与地方共享税难以满足地方财政支出的需要

   (三)转移支付不规范,加剧了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

    1.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

     (1)无条件转移支付新旧体制并存

     (2)一般性转移支付形式较多

     (3)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较小

     (4)专项转移支付规模过大、范围过宽

    2.转移支付分配方法不规范

     (1)无条件转移支付的分配方法及其弊端

     (2)专项转移支付分配方法的不规范

  三 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途径

   (一)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

   (二)匹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与财力财权

    1.坚持公共服务职责与财权相结合,下放财权

    2.财权下放的关键是扩大地方政府的税收立法权

    3.坚持支出管理责任与财力相匹配,合理配置中央与地方的财力结构

   (三)调整转移支付的结构、改进转移支付的分配方法

    1.调整无条件转移支付的结构

    2.改进无条件转移支付的分配方法

    3.改进专项转移支付的分配方法

 结论

 文前辅文

 序

本书尝试构建包括投入、产出、结果的系统的、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这一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中国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及发展变化趋势,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量化的、科学的依据。作者针对不同类别的基本公共服务,如基本社会保障服务、公共就业服务、义务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分别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运行的深入研究。这对相关部门推进各自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编《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报告》,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2]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韩康:《中国公共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何茜华:《财政分权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5]胡书东:《经济发展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国财政制度变迁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课题组编《让人人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7]金太军、赵晖等:《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建构与调谐》,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8]柳斌主编《中国教师新百科》(小学教育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9]刘溶沧、李茂生主编《转轨中的中国财经问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0]楼继伟主编《新中国50年财政统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1]卢洪友:《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马海涛等:《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工作委员会调研室编《中外专家论财政转移支付》,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14]沙安文、沈春丽主编《财政联邦制与财政管理:中外专家论政府间财政体制》,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15]石鸥主编《中国基础教育60年(1949~2009)》,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6]孙建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政策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17]孙开:《财政体制改革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8]许正中、苑广睿、孙国英:《财政分权:理论基础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9]杨灿明主编《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文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0]叶上雄主编《中学教育学》(新编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1]岳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公共财政制度创新》,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2]赵曼:《社会保障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3]赵云旗:《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4]浙江省财政学会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5]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基本公共服务与中国人类发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6]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美〕大卫·N.海曼:《公共财政:现代理论在政策中的应用》,章彤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美〕黄佩华、迪帕克等:《中国:国家发展与地方财政》,吴素萍、王桂娟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美〕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比较财政分析》,董勤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4]〔美〕理查德·M.伯德、罗伯特·D.埃贝尔、克里斯蒂·I.沃利克主编《社会主义国家的分权化:转轨经济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中国财税进一步改革”课题组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5]〔美〕罗伊·鲍尔:《中国的财政政策——税制与中央及地方的财政关系》,许善达等译,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6]〔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第八版),张昕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特里萨·特尔-米纳什编《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与实践》,政府间财政关系课题组译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8]〔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詹姆斯·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9]〔法〕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10]〔美〕约翰·L.米克塞尔:《公共财政管理:分析与应用》(第六版),白彦锋、马蔡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Benton,J.Edwin and David R.Morgan(ed.),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and Public Policy,New York:Greenwood Press,1986.

[2]Bird,Richard Miller,Tax Poli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2.

[3]Bird,Richard Miller and Francois Vaillancourt,Perspectives on Fiscal Federalism,Washington,DC:World Bank,2006.

[4]Brean,Donald J.S.(ed.),Taxation in Modern China,New York:Routledge,1998.

[5]Fisher,Ronald C.(ed.),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Relations,Boston,Mas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7.

[6]Fulton,Trish,Jinyan Li and Dianqing Xu,China’s Tax Reform Options,Singapore;River Edge,NJ:World Scientific,1998.

[7]Gosling,James J.,Budgetary Politics in American Governments,New York:Routledge,2002.

[8]Jun Ma,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in China,Houndmills,Basingstoke,Hampshire:Macmillan Press;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7.

[9]Nice,David C.,Public Budgeting,Australia;Belmont,CA: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2002.

[10]Oates,Wallace E.,Fiscal Federalis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2.

[11]Rodden,Jonathan,Gunnar S.Eskeland and Jennie Litvack(ed.),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Challenge of Hard Budget Constraints,Cambridge,Mass.:MIT Press,2003.

[12]Wallack,Jessica S. and T.N.Srinivasan(ed.),Federalism and Economic Reform: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13]Wildavsky,Aaron B.,The Politics of the Budgetary Process,Boston:Little,Brown,1974.

[14]Zheng,Yongnian,De Facto Federalism in China:Reforms and Dynamics of Central-Local Relations,Hackensack,NJ:World Scientific,2007.

[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政府财政责任》协作课题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政府财政责任》,《财会研究》2008年第6期。

[2]安体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 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3]安体富、任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问题与对策》,《财贸经济》2007年第8期。

[4]常修泽:《中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

[5]陈海威:《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3期。

[6]陈可冀、陈士奎:《毛泽东与中西医结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年第12期。

[7]陈诗达、陆海:《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支持研究——以浙江为例》,《当代社科视野》2009年第2期。

[8]陈志龙:《试探我国城乡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的政策选择——基于政府公共政策价值理念的分析》,《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9]丁元竹:《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对策》,《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第5期。

[10]丁元竹:《扩大内需的结构和体制约束因素: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管理评论》2006年第2期。

[11]樊丽明、郭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国际比较:进程与经验》,《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7期。

[12]方晓利、周业安:《财政分权理论述评》,《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3期。

[13]高培勇:《进一步完善中国的财政税收制度》,《国际经济评论》1998年9~10月号。

[14]郭小聪、代凯:《供需结构失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15]何华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意度测评体系的建构与应用》,《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11期。

[16]胡宇:《试论我国地方税收立法权的确立与界定》,《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17]华伟:《大区体制的历史沿革与中国政治》,《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6期。

[18]贾康、梁季:《中央地方财力分配关系的体制逻辑与表象辨析》,《财政研究》2011年第1期。

[19]江庆:《中央与地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实证研究:1978~2003》,《财贸研究》2006年第2期。

[20]姜晓萍:《统筹城乡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6期。

[21]金人庆:《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制度》,《中国财政》2006年第11期。

[22]李爱鸽:《改革我国现行分税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第3期。

[23]李公达:《论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劳动保障世界》2008年第10期。

[24]李砚洪:《赤脚医生:20世纪中国的温暖记忆》,《党史文苑》2008年第11期。

[25]李一花:《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税务与经济》2008年第4期。

[26]梁鸿、朱莹、赵德余:《我国现行基本医疗服务界定的弊端及其重新界定的方法与政策》,《中国卫生经济》2005年第12期。

[27]梁朋、周天勇:《解决中央和地方事权与财权失衡的理性探索》,《地方财政研究》2004年第1期。

[28]廖文剑:《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选择的经验与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3期。

[29]林毅夫、刘志强:《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30]刘成奎、王朝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研究》,《财政研究》2011年第8期。

[31]刘尚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政府财政责任》,《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11期,第29页。

[32]刘尚希、杨元杰、张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公共财政制度》,《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40期。

[33]马昊、曾小溪:《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东中西部代表省份的实证研究》,《江汉论坛》2011年第11期。

[34]马骏:《中央向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一个均等化公式和模拟结果》,《经济研究》1997年第3期。

[35]倪红日:《应该更新“事权与财权统一”的理念》,《涉外税务》2006年第5期。

[36]倪星:《重塑政企关系的行政学思考》,《政治学研究》1997年第2期。

[37]庞明川:《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博弈的形成机理及其演进》,《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第12期。

[38]邱五七、马彦:《公共卫生概念的历史演进和思考》,《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年第3期。

[39]任军:《论中央与地方税权的合理划分——兼评税权划分研究的几个观点》,《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12期。

[40]宋迎法:《论构建全民均等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41]苏力:《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分权——重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第五节》,《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42]苏明、刘军民、贾晓俊:《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减贫的理论和政策研究》,《财政研究》2011年第8期。

[43]孙德超:《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9期。

[44]孙德超:《三分事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性基础》,《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45]孙德超:《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原则——事权与财权财力相匹配》,《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3期。

[46]孙德超:《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直接途径:规范转移支付的结构和办法》,《东北师大学报》2013年第4期。

[47]孙德超:《义务教育服务不均等的现实考察及均等化途径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11期。

[48]孙德超等:《公共就业服务不均等的现实考察及均等化途径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49]孙德超等:《基本社会保障服务不均等的现实考察及均等化途径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2期。

[50]孙德超等:《医疗卫生服务不均等的现实考察及均等化途径研究》,《经济问题》2012年第9期。

[51]田发、周琛影:《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个财政体制变迁的分析框架》,《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52]田孟清、李建华:《试论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关系》,《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第4期。

[53]王剑:《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历史沿革》,《中国劳动保障》2009年第3期。

[54]温巍:《首都经济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11期。

[55]夏国美:《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防治:挑战和对策》,《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56]项继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目标与制度保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57]杨志勇:《“十二五”时期的财政体制改革》,《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第4期。

[58]姚力:《“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毛泽东“六·二六”指示的历史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3期。

[59]叶麒麟:《论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60]臧乃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绩效评估障碍与消解》,《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61]张恒龙、陈宪:《我国财政均等化现状研究:1994~2004》,《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12期。

[62]张恒龙、秦鹏亮:《转移支付、财政激励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匹配》,《改革》2012年第9期。

[63]张晋武、张献国、岳凤霞:《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64]张启春:《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政府间转移支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65]张启春:《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平衡机制——以加拿大的经验为视角》,《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66]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调整和改革中央地方关系的建议》,《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11期。

[67]中国税务学会《税权划分问题》课题组:《关于税权划分问题的研究》,《税务研究》2001年第3期。

[68]周宇宏、孙士和:《日本财政体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88期。

[1]Aaron Wildavsky,“Political Implication of Budget Reform:A Retrospective”,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52,No.6.November/December 1992.

[2]Albert Park,Scott Rozelle,Christine Wong and Changqing Ren,“Distributional Consequences of Reforming Local Public Finance in China”,The China Quarterly,Vol.147,No.3.September 1996.

[3]Andrew Wedeman,“Budgets,Extra-Budgets,and Small Treasuries:Illegal Monies and Local Autonomy in China”,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Vol.9,No.25.November 2000.

[4]Christine P.W.Wong,“Central-Local Relations in an Era of Fiscal Decline:The Paradox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Post-Mao China”,The China Quarterly,Vol.128,No.4.December 1991.

[5]Kai-yuen Tsui and Youqiang Wang,“Between Separate Stoves and a Single Menu: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China”,The China Quarterly,Vol.177,No.1.March 2004.

[6]Michel Odsenburg and James Tong,“The Evolution of Central-Provincial Fiscal Relations in China,1971-1984:The Formal System”,The China Quarterly,Vol.125,No.1.March 1991.

[7]Pak K.Lee,“Local Economic Protectionism in China’s Economic Reform”,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Vol.16,No.3.September 1998.

[8]Roy Bahl and Johannes Linn,“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s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The Journal of Federalism,Vol.24,No.1.Winter 1994.

[9]Xin Deng and Russell Smyth,“Non-Tax Levy in China:Sources,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for Reform”,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Vol.18,No.4.December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