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6

中国节能汽车发展报告(2020)图书

Annual Report on Energy-Efficient Vehicle Industry in China (2020)

SSAPID:101-7682-1883-98
ISBN:978-7-5201-7480-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由总报告、市场篇、技术篇、政策法规篇、行业热点篇等部分组成,综观全书,无论是研究的深度,还是涉及领域的广度,以及考虑因素的维度,均有助于不同领域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节能汽车产业发展态势,对汽车行业相关管理部门、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研发与规划部门、汽车用户、行业相关投资机构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关信息

丛书名:节能汽车蓝皮书
作 者: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 辑:张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年1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4 工业经济

 摘要

 法律声明

 《中国节能汽车发展报告(2020)》编委会

 基本子库

 中国皮书网

 皮书数据库

 Ⅰ 总报告

  B.1 2019~2020年节能汽车发展态势

   一 2019年节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回顾

    (一)汽车工业发展形势

     1.全球汽车工业发展情况

      (1)2019年全球汽车市场下行面扩大

      (2)产业全面复苏的支撑面不足

      (3)汽车产业加速变革

     2.国内汽车工业发展情况

      (1)整体车市继续下行,总量仍为全球第一

      (2)商用车表现好于乘用车,SUV市场持续回暖

      (3)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调整期

      (4)自主品牌市场加速分化

    (二)节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1.市场分析

      (1)1.6L及以下乘用车

      (2)混合动力乘用车(HEV)

     2.能耗分析

   二 节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2019年节能汽车产业热点解析

    (二)节能汽车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1.节能技术应用和推广动力不足

     2.国内HEV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技术短板正逐步补齐

     3.节能汽车领域部分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自主设计研发能力弱

     4.政策法规及市场终端价格对商用车节能技术发展影响较为严重

     5.商用车智能化节能技术仍有较大应用空间

   三 节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一)节能汽车发展思路与目标

     1.节能汽车发展愿景

     2.节能汽车发展目标

    (二)节能汽车产业前景展望

     1.节能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重要发展方向

     2.48V混合动力汽车市场规模会快速扩大

     3.智能化节能技术逐步普及

 Ⅱ 市场篇

  B.2 国外节能汽车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国外节能汽车发展现状

    (一)美国

     1.市场概况

     2.节能战略与规划

     3.节能技术应用与发展

    (二)日本

     1.市场概况

     2.节能战略与规划

     3.节能技术应用与发展

    (三)欧洲

     1.市场概况

     2.节能战略与规划

     3.节能技术应用与发展

   二 主流车企节能技术应用现状及规划

    (一)丰田汽车

    (二)梅赛德斯—奔驰汽车

    (三)福特汽车

  B.3 国内节能汽车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现状*

    1.市场概况

    2.能耗现状

    3.节能技术应用与发展

   二 我国节能汽车发展趋势

  B.4 国内乘用车用户节能技术需求研究

   一 调研样本概况

    (一)车主特征

    (二)调研样本分布

    (三)车主背景资料分析

   二 车主购车需求

    (一)车主购车行为分析

    (二)车主未来购车需求分析

   三 节能技术消费者认知调查

   四 消费者节能技术需求度调查

    (一)乘用车节能水平需求分析

    (二)节能技术配置需求分析

   五 节能技术消费者接受度调查

    (一)节能效果与接受溢价程度分析*

    (二)节能技术与接受溢价分析

     1.发动机

     2.变速器

     3.低摩擦节能技术

     4.轻量化节能技术

     5.其他节能技术

    (三)新能源(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与接受溢价分析

    (四)油电混合动力技术与接受溢价分析

   六 总结

 Ⅲ 技术篇

  B.5 乘用车节能技术发展跟踪

   一 主流节能技术最新动态及趋势

    (一)先进发动机

     1.ATM主动热管理系统

      (1)提高燃油使用率(节能降耗)

      (2)优化发动机仓体散热(运行可靠)

      (3)提升能量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

     2.停缸技术

      (1)局部停缸技术

      (2)动态停缸技术

     3.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4.增压技术

      (1)涡轮增压

      (2)机械增压

    (二)轻量化

     1.轻量化车身结构

     2.轻量化材料

      (1)高强度钢

      (2)铝合金

      (3)热成型钢

     3.轻量化工艺

    (三)低摩擦

     1.低风阻设计

     2.低滚阻轮胎

     3.低内阻技术

    (四)高效变速器

     1.AT变速器

     2.DCT变速器

     3.CVT变速器

      (1)高传动效率、高燃油经济性

      (2)换挡响应

    (五)先进电子电器

     1.车载操作系统

     2.智能节油系统

     3.可变排量机油泵

    (六)未来燃料创新

   二 2019年新发布节能车型标志性进展

    (一)北汽2019新款SUV的轻量化结构设计

    (二)长城欧拉R1的轻量化结构设计方案

  B.6 商用车节能技术发展跟踪

   一 低摩擦

    (一)低风阻设计

    (二)低滚阻设计

   二 先进发动机

   三 驱动桥

   四 电子电器

    (一)道路预见技术

    (二)队列行驶

   五 热管理

    (一)排气余热回收

    (二)PWM冷却风扇

    (三)变排量压缩机

  B.7 混合动力系统节能效果测试评估*

   一 试验背景

    (一)48V混合动力系统简介

    (二)HEV系统简介

   二 试验介绍

    1.试验目的

    2.参考标准规范

    3.试验车辆及测试工况

    4.试验场地和设备

   三 试验过程

    1.路段选取

    2.试验设置

    3.试验过程及数据采集

   四 混合动力系统节能效果分析*

    (一)道路工况(通勤路线)下48V混动系统节能效果分析

    (二)道路工况(通勤路线)下HEV节能效果分析

    (三)小结

   五 工作总结与展望

 Ⅳ 政策法规篇

  B.8 中国工况研究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中国工况开发及导入进展

    (一)中国工况开发过程及主要成果

     1.数据采集方面

     2.数据分析方面

     3.工况构建方面

     4.工况验证方面

    (二)中国工况导入原则及进展

   三 中国工况推行对国内汽车产业及节能技术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工况与其他典型工况特征对比

    (二)中国工况油耗测试方法

    (三)中国工况对典型节能技术的影响

     1.暖机技术

     2.怠速启停

     3.制动能量回收

   四 小结

  B.9 双积分政策修订对汽车产业及节能技术发展的影响

   一 双积分政策的实施背景

    (一)双积分政策对乘用车油耗的影响

    (二)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借鉴

    (三)中国新能源积分市场发展情况

   二 双积分政策变动内容

    (一)新能源单车积分降低

    (二)增加了醇醚燃料汽车、低油耗乘用车等概念

    (三)新能源积分转结

    (四)提高新能源积分比例要求与放宽小规模企业核算优惠

   三 政策变动下积分市场模拟分析

    (一)CAFC、NEV积分计算模型建立

    (二)我国汽车行业积分市场模拟

   四 双积分政策修订的影响及建议

    (一)双积分修订对产业及节能技术发展的影响

    (二)对行业及车企的建议

     1.中国新能源积分模式的初步探索

     2.对双积分政策的建议

  B.10 商用车节能效果评价标准研究

   一 商用车节能驱动因素分析

    (一)法规因素

     1.车辆油耗法规的升级

     2.新能源和替代燃料的推行

    (二)TCO因素

     1.基于使用场景的车辆选型

     2.车辆维修

     3.运输组织和调度

     4.车辆平均载质量

     5.拖挂、甩挂运输

     6.驾驶员因素

    (三)小结

   二 节能效果评价面临的问题

   三 国际主流节能评价标准发展趋势

   四 我国商用车的节能评价标准建议

    (一)商用车节能效果评价标准的构建思路

     1.基于技术的节能效果评价

     2.基于管理的节能效果评价

    (二)商用车节能评价标准的建议

     1.我国节能评价标准的适用范围

     2.我国节能评价标准的工况循环

     3.我国节能评价标准的试验方法

     4.我国节能评价标准的评价指标

     5.我国节能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建议

 Ⅴ 行业热点篇

  B.11 内燃机市场前景及技术趋势研究

   一 内燃机的市场前景

    (一)内燃机的技术优势

    (二)内燃机的市场前景

   二 内燃机的技术趋势

    (一)内燃机的技术发展方向

     1.持续提升内燃机有效热效率

     2.发展混动专用发动机

     3.推广应用低碳燃料专用发动机

    (二)内燃机的前沿技术

     1.高增压和小型强化技术

     2.多系统、多变量内燃机智能控制技术

     3.内燃机先进燃烧技术

     4.其他内燃机先进技术

   三 小结

  B.12 汽车空气动力学发展历程及展望

   一 汽车空气动力学发展历程

    (一)基本形状造型阶段

    (二)流线形化阶段

    (三)细节优化阶段

    (四)造型整体优化阶段

   二 汽车空气动力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汽车风洞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汽车风洞研究现状

    (二)CFD仿真研究现状

     1.CFD数值仿真的基本方法

     2.CFD仿真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三 空气动力学对汽车能耗的影响

    (一)汽车空气阻力与能耗的关系

    (二)影响汽车空气阻力的因素

     1.整体外造型

     2.车轮设计布局

     3.底盘设计细节

     4.主动减阻系统

   四 空气动力学对汽车的其他影响

    (一)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

    (二)影响乘坐体验

     1.汽车风噪声

     2.乘坐热舒适性

   五 未来展望

  B.13 新常态下混合动力技术在我国应用发展前景分析

   一 新常态下国内汽车市场需求

    (一)购买力及购买意愿

    (二)千人保有量

    (三)疫情影响分析

    (四)小结

   二 混合动力市场前景可期

    (一)混合动力是未来汽车工业不可或缺的技术

    (二)混合动力已具备大规模生产和市场化的条件

    (三)混合动力汽车的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极具竞争力

    (四)混合动力决不仅仅是过渡技术

   三 混合动力技术及产品分析

    (一)国内外混合动力产品构型分析

    (二)部分优秀的混合动力车比较分析

     1.A级车

     2.B级车

     3.紧凑型SUV

     4.大型SUV及皮卡

    (三)国内混合动力技术发展情况

   四 混合动力技术发展趋势

    (一)混合动力传动发展动向和趋势

     1.单电机P2混合动力

     2.动力分流混合动力

     3.串联式混合动力

     4.串并联混合动力

    (二)单电机并联式混合动力新技术

     1.采用电力变矩器(Electric Torque Converter,eTC)

     2.双动力+双传动通道的混合动力系统

     3.eTC与双动力+双通道相结合的混合动力系统

     4.eTC与电机和双轴箱相结合,并增加变速箱挡位的混合动力系统

    (三)发动机发展趋势

     1.阿特金森/米勒循环发动机

     2.均质压燃HCCI发动机

    (四)电驱动系统发展趋势

   五 问题与建议

    (一)混合动力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注重技术积累,开发适合国情的混合动力系统

    (三)全方位攻关,提高混合动力整车的技术水平

    (四)加强协作,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Ⅵ 附录

  B.14 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

  B.15 节能汽车相关政策、法规统计

 皮书

 主编单位简介

荣雪东、宋月伟、冯双生:《国内外汽车油耗法规分析》,《汽车工程师》2015年第6期。

张政、赵飞:《中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比较研究——基于目标导向差异的研究视角》,《科学学研究》2014年第4期。

李殷:《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崔东树:《2018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及2019年展望》,《上海汽车》2019年第2期。

雍君:《“后补贴时代”考问新能源车企》,《汽车与配件》2019年第18期。

王亮:《政策引导节能车多元化》,《国际商报》2019年9月20日。

胡立彪:《双积分政策调整体现初衷》,《中国质量报》2019年9月18日。

胡建兵:《“双积分”政策修订倒逼车企提质升级》,《中国商报》2019年7月18日。

孙文明:《双积分政策下传统车企发展趋势分析》,《内燃机与配件》2018年第23期。

邹玉红、陈川、苏卉:《“双积分”办法下企业合规测算模型开发与应用》,《汽车工程师》2017年第11期。

赛迪顾问新能源汽车产业形势分析课题组:《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势展望》,《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5月27日。

陈秀娟:《新能源车前7个月销量猛增97.1%》,《汽车观察》2018年第8期。

郑吉川、赵骅、李志国:《双积分政策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补贴研究》,《科研管理》2019年第2期。

张志波、李景剑:《我国汽车节能评价方法研究》,《汽车与配件》2018年第24期。

张志波等:《质量对营运货车单位质量油耗的影响》,《北京汽车》2018年第2期。

陈佳佳:《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变速器关重件节能减排评估与应用研究》,重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苏利阳等:《未来中国纯电动汽车的节能减排效益分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3年第4期。

郭栋等:《未来中国汽车类型发展预测及节能减排效益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6期。

阎柄辰等:《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效益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17期。

禹如杰等:《基于脚印面积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影响研究(上)》,《汽车与配件》2015年第2期。

傅立敏:《汽车空气动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傅立敏、胡兴军、张世村:《车轮辐班开孔对汽车外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农业机械学报》2006年第1期。

张英朝:《基于仿真与试验的汽车风洞修正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张扬军、吕振华、徐石安等:《汽车空气动力学数值仿真研究进展》,《汽车工程》2001年第2期。

Tortosa N.,Lounsberry T. H.,Koester W. D.,“A Correlation Study Between the Full-Scale Wind Tunnels of Chrysler,Ford,and General Motors”,SAE Technical Paper,2008.

Reinhard Blumrich N. W.,“New FKFS Technology at the Full-Scale Aeroacoustic Wind Tunnel of University of Stuttgart”,SAE Technical Paper,2015.

Ramesh K. Agarwal,“Sustainable Ground Transportation-Review of Technologies,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 Environment 4(6),2013.

Buscariolo F.F.,Magazoni F.,Alves J.C.L.,et al.,“Aerodynamic Shape Improvement for Driver Side View Mirror of Hatchback Vehicle using Adjoint Optimization Method”,SAE Technical Papers,2015.

Ram B.,Sharma R.B.,“Drag Reduction of Passenger Car Using Add-On Devices”,Journal of Aerodynamics,2014.

Xuxia Hu,Eric T.T. Wong.,“A Numerical Study on Rear-spoiler of Passenger Vehicle”,Proceedings of World Academy of ence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81,2011.

P. Ramya.,“Analysis of Flow over Passenger Cars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Trends and Technology 29(4),2015.

P.N. Selvaraju.,“Analysis of Drag & Lift Performance in Sedan Car Model Using CFD”,Journal of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Special Issue 7:2015.

Beaudoin J. F.,Aider J. L.,“Drag and Lift Reduction of a 3D Bluff Body Using Flaps”,Experiments in Fluids 44(4),2008.

Landstrom C.,Josefsson L.,Walker T.,et al.,“Aerodynamic Effects of Different Tire Models on a Sedan Type Passenger Car”,SAE Technical Papers,2012.

Cavusoglu,?mer Faruk,Aerodynamics Around Wheels and Wheelhouses,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7.

Young-Chang C.,Chin-Wei C.,Andrea S.,et al.,“Optimization of Active Grille Shutters Operation for Improved Fuel Economy”,Sa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ssenger Cars Mechanical Systems 10(2),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