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6

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No.5(2017) 图书

Report on Social Institutional Reform in China No.5 (2017)

SSAPID:101-7633-7893-27
ISBN:978-7-5201-0408-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由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共同组织编写,由总报告、社会治理体制篇、基本公共服务篇、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篇、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篇五部分组成,主要对2016年社会体制改革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对2017年的改革走向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社会体制蓝皮书
作 者: 龚维斌 赵秋雁
编 辑:陈颖;桂芳;陈晴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中国政治

 主要编撰者简介

 Abstract

 皮书数据库

 摘要

 社会体制蓝皮书编委员会

 子库介绍

 Ⅰ 总报告

  B.1 以党建引领社会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一 2016年社会体制改革的主要进展和成效

    (一)社会领域党建扎实开展

    (二)社会事业改革发展亮点纷呈

    (三)政府、社会、市场关系不断改善

    (四)司法和信访领域改革深入推进

    (五)安全风险管控与应急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 社会体制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落实存在不少困难

    (二)一些改革举措社会认同度有待提高

    (三)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仍然很大

    (四)部分群众获得感有待提升

   三 社会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展望

    (一)以“好社会”为目标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体制

    (二)以建设“橄榄形”社会结构为重点创新社会体制

    (三)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立足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Ⅱ 社会治理体制篇

  B.2 2016年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及2017年展望

   一 2016年社会治理法治化的主要进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治理法治化

    (二)多元主体依法共治

     1.党的建设制度化日趋深入

     2.推进政务公开,建设法治政府

     3.加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设

     4.提高城乡社区治理水平

     5.重视家庭发展支持体系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法治建设

     1.扶贫攻坚

     2.继续推进依法治教

     3.劳动就业的激励和保障

     4.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5.实施健康中国规划,进一步加强食药监管

     6.收入分配方面的激励制度和政策

     7.住房改革和棚户区改造的实施保障

    (四)平安中国建设

   二 2016年社会治理法治建设的特征

    (一)更加重视德治和法治协同发力

    (二)进一步贯彻软法与硬法相结合

    (三)更加重视提升服务管理效能

   三 2017年社会治理法治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B.3 2016年中国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评估

   一 背景

   二 资料来源与评价方法

    (一)资料来源

    (二)概念界定和评价方法

   三 主要评估结果

    (一)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现状及特点

    (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分析

    (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进展及趋势分析

   四 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对策与建议

    (一)要根据不同类别、区域的城市采取差别化的户籍政策

    (二)把重点从解决城乡“二元”分割放在区域内外有别上

    (三)要尊重流动人口的意愿和选择,建立“用脚投票”的迁移机制

    (四)要维护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权益,从农村内部着手,解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

  B.4 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的比较分析

   一 积分落户的含义及其政策由来

    1.积分落户需要设定特定指标体系

    2.积分落户的前提是积分需达到所要求分值

    3.积分落户的办理是依据事先确定的程序进行的

   二 不同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的比较

    (一)申请落户条件

    (二)落户积分指标及其分值

     1.积分落户指标体系的构成

     2.积分落户指标的分值比较

    (三)积分落户指标的总分值要求

   三 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的比较分析

    (一)各城市积分落户政策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优势偏好

    (二)各城市积分落户政策也具有较大差异性

   四 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的改进建议

    (一)积分落户门槛偏高,需要完善落户积分指标及分值

    (二)积分落户手续繁杂,需要简化落户程序及证明材料

    (三)积分落户指标偏少,需要科学设定落户数量

  B.5 加强社会治理 推进京津冀一体化

   一 公众对京津冀一体化的态度

   二 公众对京津冀社会一体化的态度

   三 总结及政策建议

  B.6 北京市社区治理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一 居民需求差异化趋势

    (一)社区人口中外来人口占比较高

    (二)大量外籍人口的存在也对社区治理提出新要求

    (三)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会越来越严峻

    (四)残疾人群体也对社区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 社区问题复杂化趋势

    (一)商品房社区面临的治理问题

    (二)城中村改造问题

    (三)保障房社区居民的治理需求

    (四)单位制住房社区的治理需求

   三 社区参与小众化趋势

    (一)社区参与不足不能简单归因为参与意愿不足

    (二)社区事务认知缺乏和参与渠道不足是影响社区治理参与的重要因素

    (三)社区治理行政化也影响了本地积极分子的成长,降低了社会参与

   四 推进社区治理的建议

    (一)分类治理

    (二)重点治理

    (三)本地治理

  B.7 社区治理创新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一 上海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取得的成效

    (一)社区党的建设明显加强

     1.区域化党建平台普遍建立

     2.“班长工程”有力推进

     3.党员作用得到发挥

    (二)居民委员会自治能力明显提升

     1.完善居委会组织架构

     2.加强居民自治专业化支撑

     3.加强对业委会的指导和监督

     4.激发居民主体参与积极性

    (三)社区治理制度保障力度明显加大

     1.减轻行政负担

     2.落实经费保障

     3.完善评价体系

    (四)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明显加强

     1.完成首批纳入

     2.加强薪酬管理

     3.开展专业培训

     4.搭建交流平台

   二 上海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治理架构还不够完善

     1.区域化党建平台较为松散,多元主体的作用发挥不够

     2.社区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单一,与居民自治的有效融合度还不够

     3.在职党员的社区意识较为薄弱,带头模范带动群众作用还不够

    (二)以居委会减负增能为重点的社区治理机制还不够健全

     1.居委会的行政负担依然不轻

     2.居委会的自治能力还显不足

     3.引导业委会和物业公司有序运作的方法还不多

    (三)以居民主体参与为根本的社区治理方式还不够丰富

     1.居民总体参与程度不高,参与意识不强

     2.居民与社区之间缺乏连接点,参与动力不足

     3.居民与居民之间缺乏连接点,参与活力不够

    (四)以社区工作者为关键的社区治理队伍建设还不够有力

     1.社区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亟待提升

     2.社区工作者的薪酬体系亟待完善

   三 进一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完善党的建设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融合机制

     1.注重组织体系的区域融合

     2.注重党组织的设置方式

     3.注重社区党员人才的挖掘

    (二)深化减负增能,进一步健全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机制

     1.注重街道、职能部门与社区工作的对接

     2.注重政府的实事工程与社区居民自治的结合

    (三)细化治理项目,进一步探索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工的联动机制

     1.注重项目化运作,构建居民与社区之间的连接点

     2.注重组织化参与,构建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连接点

     3.注重专业化支持,构建社区内与社区外的连接点

    (四)固化组织基础,进一步夯实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持续机制

     1.注重专业素养的提升

     2.注重职业精神的塑造

  B.8 中国互联网治理的现状分析与思考建议

   一 互联网治理取得的新进展

    (一)党中央召开多次专题会议谋划了互联网治理总体工作方针

    (二)网络专项法律的颁布为网络空间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

    (三)《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颁布描绘出网络空间治理蓝图

    (四)“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发布指明了未来五年互联网治理工作方向

    (五)多部门携手“清朗”网络空间

    (六)多渠道并用加大网络空间治理力度

    (七)网络安全宣传工作常态化

   二 互联网治理面临的众多挑战

    (一)互联网与社会融合度加深

    (二)互联网技术更迭加速

    (三)互联网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四)相关责任主体治网意识淡薄

    (五)公众网络安全意识欠缺

   三 互联网治理发展趋势与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普法宣传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法》配套法规制度建设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四)加大力度突破网络核心技术

 Ⅲ 基本公共服务篇

  B.9 2016年教育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一 2016年教育体制改革回顾

    (一)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二)实施教育脱贫攻坚,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

    (三)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四)加强考试招生管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五)重视发展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六)其他方面的改革政策和措施

   二 2017教育体制改革展望

    (一)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以优化教育结构为目标,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推动民办教育规范发展,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四)完善试点改革方案,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五)克服学校行政化倾向,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B.10 2016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与展望

   一 2016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趋势

    (一)从以疾病为中心走向以健康为中心

    (二)从试点走向经验总结与推广

    (三)成绩斐然但难点仍在

   二 2016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亮点

    (一)三医联动

    (二)分级诊疗

    (三)编制改革

    (四)多点执业

    (五)医保改革

    (六)互联网医疗

    (七)社会办医

    (八)医养结合

    (九)国家版“两票制”

   三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展望

    (一)硬骨头:医改是改政府

    (二)新任务:预防与健康

    (三)潜风险:健康产业与健康事业

  B.11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最新进展与展望

   一 2016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新进展

    (一)社会保障法制建设持续取得新成就

    (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继续取得新突破

    (三)立足中长期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

   二 2016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缺憾

    (一)养老保险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及关键改革措施未及时出台

    (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一管理经办“统而不确”

   三 2017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展望

    (一)紧密围绕顶层设计递次开展养老保险制度相关改革

    (二)以推进制度整合为抓手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三)切实强化低保等多种社会救助制度的兜底脱贫功能

    (四)以两项试点为契机促进社会保险制度结构调整优化

  B.12 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成效、问题与建议

   一 2016年养老服务发展概况与成效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造养老服务良好制度环境

    (二)着力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全面推开

    (三)养老机构快速发展,改革试点持续推进

    (四)医养结合力度加大,试点工作全面推开

   二 当前养老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服务供需失衡,结构性问题突出

    (二)政策落实难,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三)养老服务发展不均衡,城乡和地区差距较大

    (四)医养结合受到多方面制约,推进过程中存在困难

   三 养老服务展望与政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

    (二)兜住底线,确保基本养老服务供给

    (三)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

    (四)结合试点实践,大力推进医养结合

  B.13 2016年农民工市民化工作稳中求进

   一 稳:稳定农民工就业和维权

    (一)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创业

    (二)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

    (三)稳定农民工参保缴费

    (四)努力维护农民工职业健康权益

   二 进:推动农民工逐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在城镇落户取得重要政策突破

    (一)加快落实差别化落户政策

    (二)开始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

    (三)随迁子女教育政策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四)“三挂钩”政策出台

    (五)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三 落实:关于2017年农民工市民化工作建议

    (一)守住就业维权底线

    (二)落实市民权益政策

    (三)破解住房土地难题

    (四)加强协调机制建设

  B.14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乡村贫困治理展望

   一 精准扶贫是乡村贫困治理的必经之路

   二 精准扶贫的基本做法及其成效

    (一)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二)精准制定帮扶措施

    (三)精准管理脱贫过程

   三 乡村贫困治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传统贫困治理的困境

     1.政府主导贫困治理的缺陷

     2.扶贫资金粗放漫灌

     3.贫困主体参与不够

    (二)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1.精准扶贫对象动态管理跟不上

     2.精准扶贫资金县域统筹难度大

     3.不够充分尊重贫困对象主观意愿

   四 乡村贫困治理中的精准扶贫走向

    (一)对精准扶贫对象进行动态调整

    (二)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新途径

    (三)整合县域各类扶贫资金和项目

    (四)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监督考核

    (五)调动扶贫对象参与精准脱贫的积极性

    (六)应建立精准扶贫治理的常态化机制

  B.15 易地扶贫搬迁:进展与思考

   一 易地扶贫搬迁:概念、历史与政策

    (一)定义

    (二)历史

    (三)当下政策

   二 实施情况

    (一)任务完成较好

    (二)搬得出:资金问题

     1.预算够不够?

     2.是否还得起?

    (三)落得住

     1.集中与靠近城镇安置

     2.后续发展

   三 扶贫搬迁热中的冷思考

 Ⅳ 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篇

  B.16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群团组织改革

   一 群团组织改革的新境界

    (一)群团组织改革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群团组织改革是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内在要求

    (三)群团组织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二 群团组织改革的主要进展及其特点

    (一)群团组织改革的主要进展

     1.中央层面的群团组织改革

     2.地方层面的群团组织改革

    (二)群团组织改革的主要特点

     1.坚持正确方向

     2.突出问题意识

     3.突出改革创新

     4.强化效果导向

   三 群团组织改革的未来趋势与政策建议

    (一)理顺党群政群关系

     1.理顺群团组织和党委的关系

     2.理顺群团组织和政府的关系

    (二)创新群团体制机制

     1.科学界定群团组织职能定位

     2.探索具有群团特色的管理模式

     3.积极探索大群团制

    (三)开展群团组织协商

     1.群团组织与党委政府的协商

     2.群团组织与一般社会组织的协商

     3.群团组织内部协商

    (四)打造网上群团工作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建立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工作体系

  B.17 防止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化”的探索

   一 背景

   二 研究方法

    1.案例选择与资料搜集

    2.量化资料来源

   三 控制与支持:两种政购模式的运作方式和效果比较

    (一)运作方式比较

     1.角色定位

     2.评估专业性

     3.能力建设

    (二)运作效果比较

     1.控制型第三方运作: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化”

     2.支持型第三方:激发社会活力,提升服务质量

   四 结论与建议

  B.18 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的概念框架、战略研判与行动计划

   一 概念框架

    (一)概念界定

    (二)基本属性

    (三)相关概念

   二 法律地位

    (一)与工商企业区别

    (二)法律地位

    (三)资格认证

   三 实践探索

    (一)背景与发端

    (二)世界各地的实践创新

    (三)中国的实践探索

   四 战略解析

    (一)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的意义

    (二)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的机遇

    (三)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的挑战

   五 行动计划

    (一)加强顶层设计

    (二)推进制度创新

    (三)开展资格认证

    (四)推动平台搭建

    (五)优化资金支持

    (六)推进人才培养

    (七)提升能力建设

  B.19 中国农业合作社发育的三种模式比较*

   一 农业合作社的原则演变和本质特征

    (一)合作社的原则演变

     1.从“入社自愿”到“自愿和开放的社员”原则

     2.从“一人一票”到“民主控制”原则

     3.从“按业务交易量分配盈利”到“经济参与”原则

     4.从“重视对社员的教育”到“教育、培训和信息服务”原则

    (二)合作社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

     1.如何看待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和惠顾者的关系?

     2.如何分配利润?

     3.如何防止搭便车的行为?

   二 中国农业合作社不同模式的特征和问题

    (一)“协会/农技推广部门+农户”——以提供技术、市场服务为核心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1.发展概况和特征

     2.问题

    (二)“龙头企业+农户”——以稳定市场为核心的模式(20世纪90年代~现在)

     1.发展概况和特征

     2.问题

    (三)“合作社+农户”——以避免风险、实现规模经济为核心的模式(2007年~现在)

     1.发展概况和特征

     2.问题

   三 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三种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基本问题比较

     1.产权问题

     2.管理问题

     3.资金问题

    (二)合作社核心原则在三种模式中的比较

     1.自愿、开放原则

     2.民主控制原则

     3.经济参与原则

  B.20 《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的制定与实施*

   一 立法背景与制定过程

   二 立法逻辑与主要内容

    (一)作为法律调整对象的境外非政府组织

    (二)监管体制与监管者

    (三)活动的合法与非法

   三 未来趋向展望

  B.21 中国国际性基金会:现状、路径与走向

   一 中国国际性基金会的发展现状

    1.成立时间

    2.地域分布

    3.透明指数(FTI)*

    4.净资产、捐赠收入、公益支出规模

    5.国际项目

   二 中国国际性基金会的实践路径

    1.爱德基金会:国际网络嵌入模式

    2.中国扶贫基金会:涉外多元合作模式

    3.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品牌项目国际化模式

   三 中国国际性基金会的现实挑战

    1.政策制度支持不足,海外办公室设立少

    2.国际机制利用不足,享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的组织少

    3.国际人才不足,专业能力与跨文化管理成为瓶颈

    4.资金不足,国际项目类型、数量、覆盖范围及影响力有限

    5.公众与媒体认识不足,国际公益更加步履维艰

   四 中国国际性基金会的未来走向

    1.政府层面

    2.组织层面

    3.合作层面

 Ⅴ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篇

  B.22 2016年中国邻避问题与解决路向

   一 2016年典型邻避事件述要

    1.江西赣县“4·10”反垃圾焚烧事件

    2.浙江海盐“4·20”反垃圾焚烧事件

    3.湖北仙桃“6·25”反垃圾焚烧事件

    4.湖南宁乡“6·27”反垃圾焚烧集访事件

    5.山东龙口“5·10”反石化项目风波

    6.江苏连云港反核废料风波

   二 2016年典型邻避事件特征分析

   三 邻避问题的解决路向

    (一)从强硬走向柔韧,在政府和公众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细分公众类型,精准施策,提高沟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在重大项目决策上,注重在科学要素与民主要素之间把握平衡,既要重视专家专业的作用,也要引入相关公众的参与,增强项目建设的民意基础

    (三)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在项目选址、环评公示、开工建设三大风险窗口期,防范邻避事件的发生

  B.23 中国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一 突发急性传染病的概念与目前形势

    (一)突发急性传染病概念

    (二)现阶段面临的突发急性传染病形势

   二 近年来中国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体系

    (二)建立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

    (三)完善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管理机制

    (四)制定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战略规划

    (五)提升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能力水平

   三 现阶段中国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领导干部缺乏预防意识,基层卫生应急力量较为薄弱

    (二)公众缺乏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常识,社会参与度不高

    (三)相关部门职责不清,缺乏常态化的应急协作机制

    (四)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学科建设滞后,应急培训与演练效果欠佳

    (五)应急物资储备与日常管理机制有待提高

   四 进一步完善中国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领导干部预防意识,加强基层卫生应急力量建设

    (二)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公众风险教育,提高社会参与度

    (三)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健全常态化综合应急管理机制

    (四)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学科建设与应急培训演练

    (五)强化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物资储备规划与管理

  B.24 中国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及其改革发展

   一 2016年中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持续好转

   二 《意见》——安全生产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

    (一)红线意识作为方针

    (二)两步走的改革目标

    (三)五个方面制度性措施

     1.明晰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2.改革安全监管监察体制

     3.大力推进依法治理

     4.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5.加强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三 基于系统思维规划安全生产领域改革路径

    (一)标本兼治是当前阶段的主导思路

    (二)重在治本是实现最终目标的根本路径

    (三)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为改革提供牵引动力和修正机制

  B.25 灾害治理中社会组织间的自合作现状与问题

   一 相关政策法规

   二 灾害治理中社会组织的自合作模式

    (一)基金会与运作型社会组织的合作

     1.基金会与单个运作型社会组织的合作

     2.基金会组建的救灾联盟

    (二)基金会之间的联盟

    (三)灾害中组建的多方联盟

   三 进一步分析

  B.26 2016年应急管理法治创新观察

   一 《网络安全法》的应急管理立法制度创新

   二 《网络安全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B.27 2016年公共舆情发展报告

   一 舆情管理制度建设

   二 重大舆情事件动向

   三 公共舆情发展特点

  B.28 后记

社会体制改革蓝皮书由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共同组织编写。本书由总报告、社会治理体制篇、基本公共服务篇、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篇、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篇5个部分组成。本书主要对2016年社会体制改革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对2017年的改革走向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2016年,社会领域各项改革扎实有序推进,形成了以党建推动社会建设的新格局,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社会活力不断增强。一是社会领域党建扎实开展。根据党中央的要求,各地积极谋划推进社会领域党的建设。不少地方大力推进基层街道、社区的区域党建,推进商务楼宇党建,大力推动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的提升,探索建立园区、街区、商务楼宇联合党委机制,还有一些地方探索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党的工作委员会机制。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的推行,使得社会组织及社会领域能够通过党组织的引导,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使社会组织在发挥功能时可更好地尊重其他组织及民众个人合理的利益诉求。社会组织党建也强化了党和政府对社会组织建设运行的监管,减低了社会领域改革的风险。二是社会事业改革发展亮点纷呈。精准脱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就业形势基本平稳,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社会保障改革继续推进。三是政府、社会、市场关系不断改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推进,群团改革深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去行政化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出台中国第一部公益慈善领域的基本法《慈善法》。四是司法和信访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以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为基本内容的司法体制持续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走向深入,全国信访形势呈现稳中有降、总体向好的态势。五是安全风险管控与应急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国社会治安与公共安全形势良好,网络环境不断好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该清醒地看到,社会体制改革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政策落实存在不少困难,二是一些改革举措社会认同度有待提高,三是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仍然很大,四是部分群众获得感有待提升。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环境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改革难度和复杂性也大大增加。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需要不断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破解社会发展领域一个个难题,克服影响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个“瓶颈”,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一是以“好社会”为目标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体制。要集中精力改善民生,要确保主要财政收入向民生及公共服务投入常态化、法治化、机制化,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同时,要加快群团改革,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一步来说,就是要真正明确各级党委政府、政府各个部门、其他公共权力机构、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志愿团体、企业、社区、家庭、公民在社会领域的权利、义务、责任、活动方式、资源获得等“群己权界”,搭建起“好社会”的基本框架,并建立起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工作协同的社会建设、社会治理格局。二是以建设“橄榄形”社会结构为重点创新社会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就是通过主动的社会规划、建设和干预,推动社会转型的进程。在社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回答好要建设的“好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是否符合“橄榄形”这一基本均衡的形态。要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和群体之间收入和发展的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三是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立足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方面,要解决好一些突出的民生问题,实现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源头治理。另一方面,要抓住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通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来维护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要在发挥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以基层治理为重心,发挥基层群众、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自治作用,调动多方面的资源和积极性,实现全社会共同治理。要通过完善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及时发现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本书各篇分报告通过大量的政策梳理、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分别讨论了社会治理法治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进展、社会保障与精准脱贫进展、特大城市基层治理以及京津冀一体发展、教育医疗养老以及农民工等重要领域公共服务、多类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问题,对社会体制重要领域改革创新的重点和难点均有涉及,研究深入细致、资料翔实、观点鲜明,政策性、实践性、学术性和资料性很强。

魏礼群:《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人民日报》2016年9月28日。

孟建柱:《发挥法治引领保障作用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法制日报》2016年5月18日

李培林:《社会体制改革多亮点》,《求是》2016年第5期

曹建明:《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 为打赢脱贫扶贫攻坚战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社会治理》2016年第3期。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编《法治政府蓝皮书: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检察日报社等编《法治影响生活·2016中国法治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等编《2016年社会治理舆情报告(上、下)》,2016年7月25日和2017年1月19日分别发布。

马长山:《互联网+时代“软法之治”的问题与对策》,《现代法学》2016年第5期。

刘作翔:《关于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几点思考——“新法治十六字方针”对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意义》,《河北法学》2016年第5期。

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中国人口出版社,2016。

李爱民:《中国半城镇化研究》,《人口研究》2013年第4期。

刘金伟:《新型城镇化与社会发展》,广东经济出版社,2014。

刘金伟:《中国城市户籍开放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63个样本城市的评估》,《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胡玉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与对策》,载《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4~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晋军:《首都“外籍人居民化管理”模式初探》,载《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4~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李金娟:《“医养融合”模式与北京社区养老服务创新》,载《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5~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齐心:《北京市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载《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5~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财政部科研所课题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理论与边界分析》,《财政研究》2014年第3期,第2~11页。

贾西津、张经:《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脱钩改革方略及挑战》,《社会治理》2016年第1期,第99~105页。

李春、王千:《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过程中的第三方评估制度探讨》,《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12期,第38~42页。

王勇:《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的重点任务和环节》,《学会》2016年第3期,第19~20页。

王勇:《扎实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社会治理》2016年第1期,第5~10页。

徐家良、赵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评估机制研究》,《政治学研究》2013年第5期,第87~92页。

赵立波:《政府购买行业协会商会服务研究》,《学习论坛》2016年第1期,第51~55页。

周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及其防范》,《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6期,第13~18页。

周俊、沈永东:《政府购买行业协会服务中的非竞争性及其管理》,《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12期,第59~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