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17

“十二五”民生发展对策——以辽宁为例图书

Countermeasures for People's Livelihood Development during the Twelfth-Five-Year Plan Period:A Liaoning Perspective

SSAPID:101-7633-3066-97
ISBN:978-7-5097-2030-1
DOI:
ISSN:

[内容简介] 2011年我国将开始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目前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在围绕着“十二五”规划进行前期的规划准备工作。在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关于解决民生保障问题已经摆在了突出的位置。本书针对辽宁省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现状及相关政策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见解及在实践中的对策,这对于各地在制定有关“十二五”规划,特别是在社会保障方面具有极好的参考意义。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孙洪敏
编 辑:高启;任文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后记

 导论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二五”期间地方政府工作的重大战略方针

  一 “十二五”期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必然要求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二 “十二五”期间民生发展的预期

   (一)辽宁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状

   (二)辽宁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存在的差距

   (三)辽宁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机遇和挑战

  三 “十二五”期间民生问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问题

   (二)“十二五”期间民生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民生研究的空间与时间的界定

 第一章 人有所用:“十二五”期间的人才与就业问题

  一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是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一)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1.辽宁高校毕业生就业取向存在着误区

    2.辽宁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新的取向

    3.辽宁高校毕业生就业需要新的举措

   (二)重点做好农民工的就业工作

    1.辽宁省农民工就业工作出现一系列新特点

    2.辽宁省农民工就业工作面临一系列新问题

    3.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需要一系列新对策

   (三)重点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

    1.继续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

    2.继续使就业援助工作落到实处

    3.继续推出有创造性和突破性的政策措施

    4.引导失业人员从事灵活就业

    5.继续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经济收入减少和生活的贫困

    6.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的力度

    7.政府还要通过其公共服务职能继续向就业困难群体提供社会扶助

    8.继续发挥社区服务对就业困难群体的社会扶助作用

    9.继续利用非正式社会网络的社会扶助功能

  二 建设人力资源强省要着重解决高水平人才不足的问题

   (一)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处理好高学位人才与高技能人才的关系

    1.辽宁省高学位人才与高技能人才工作成效显著

    2.高学历人才面临的问题和误区

    3.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应对措施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之二是处理好“本土型”人才与“海归型”人才的关系

    1.“本土型”人才与“海归型”人才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2.“本土型”人才与“海归型”人才未来发展趋势

   (三)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之三是处理好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与市场配置人才的关系

    1.准确估量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与市场配置人才的现状

    2.加大政府投入是人才培养的支撑点

    3.加强基层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

    4.企业对于人才培养投入责无旁贷

  三 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要继续破除三个障碍

   (一)破除“学历歧视”的障碍,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的机制

    1.在建立统一人力资源市场中学历歧视的主要表现

    2.破除“学历歧视”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3.科学设置招录中的学历条件

    4.通过公共投资带动就业

   (二)破除就业性别歧视的障碍,维护劳动者就业的合法权益

    1.就业性别歧视的表现

    2.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的成因

    3.只有破除就业性别歧视才能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就业的合法权益

   (三)破除“户籍歧视”的障碍,构建就业工作中和谐的劳动关系

    1.“户籍歧视”的形成

    2.户籍等级制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根源

    3.由户籍等级制造成的就业机会不均是最大的不均等

    4.建议改革户籍制度,剥离附着在户口上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等权益

    5.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需要分阶段、渐进地实现

 第二章 险有所保:“十二五”期间加快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一 统筹解决养老保险金的遗留问题与新问题,使人民群众无后顾之忧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症结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突出问题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大转变

   (二)切实解决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

    1.形成历史遗留问题原因

    2.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措施

   (三)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根本条件

    1.养老金待遇调整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2.实行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合理性方案

  二 兼顾解决各种社会保险中的突出问题,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

   (一)“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老工伤”工作出现一系列新特点

    2.工伤保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十二五”期间需要重点做好的工作

   (二)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

    1.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必要性

    2.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解决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路径

   (三)切实做好城乡低保工作动态管理

    1.辽宁省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全面提高

    2.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存现的问题

    3.切实做好低保工作的动态管理

  三 增加社会保障投入,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一)加大各级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

    1.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编制工作

    2.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

    3.提高农村居民养老水平

    4.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5.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

   (二)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管

    1.现行社保基金监管体系存在的弊端

    2.建立科学的社保基金管理和监督体系

   (三)实现社保资金从保值到增值的跨越

    1.社保基金在保值增值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2.实现社保资金从保值到增值的跨越

 第三章 劳有所得:“十二五”期间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一 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让更多群众分享到“国强”的成果

   (一)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

    1.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靠市场力量

    2.政府在初次分配改革中承担着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环境的责任

   (二)健全和规范收入分配调节制度,提高二次分配的调节作用

    1.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国民收入向政府部门转移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了逐步扩大的趋势

    3.以养老保障金为主的转移性收入进一步加剧了城乡间收入差距

   (三)有效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1.要大力发展各种要素市场,特别要建立健全资本市场体系

    2.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农民创造财产性收入的条件

    3.完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

    4.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5.加强对财产性收入的二次分配

  二 兼顾效率与公平,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一)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对比

    1.工资水平和工资增长速度对比

    2.福利水平对比

   (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负面影响

    1.对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2.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3.对资源合理配置的影响

   (三)垄断行业高收入的形成原因

    1.行政性垄断是垄断行业高收入产生的根本原因

    2.“所有者缺位”导致的成本转移是垄断行业高收入实现的重要原因

    3.政府职能与管理错位、越位、缺位,是造成垄断暴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4.剩余控制权的转移,为垄断行业实行高工资提供了物质条件

    5.不合理定价机制是产生垄断行业高收入的直接原因

    6.法制不健全,对工资外收入缺乏有效控制是产生垄断暴利的根本原因

   (四)加强政府监管,缩小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

    1.有效破除行政垄断短期内不可行

    2.破除行政垄断没有法律支持

    3.“所有者缺位”问题短时期内很难有效解决

    4.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能,缓解垄断行业收入过高问题

  三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一)居民收入差距的类型

    1.合法收入差距和非正常收入差距

    2.合理收入差距和不合理收入差距

    3.显性收入差距和隐性收入差距

    4.地区收入差距

    5.阶层收入差距

   (二)从居民收入差距类型看辽宁收入差距

    1.合法收入差距较小,非正常收入差距较大

    2.显性收入差距较小,隐性收入差距过大

    3.地区之间收入差距过大

   (三)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缩小收入差距

    1.在收入分配中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2.保护合法、合理收入的差距

    3.消除不合理收入的差距

    4.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

    5.合理调整国有部门的分配关系和分配秩序

    6.要加大调节力度,缩小阶层收入差距

    7.发挥第三种力量的调节作用

 第四章 住有所居:“十二五”期间要满足人民群众基本住房需求

  一 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各级政府需要切实负起责任

   (一)辽宁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在政府的指引下取得显著成就

    1.经济适用房建设成绩明显

    2.廉租房建设成效显著

    3.棚户区旧城区改造解困建设效果明显

    4.农村危房改造成绩突出

   (二)辽宁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不足

    1.住房保障机构不健全,相关政策难以落实

    2.廉租房比例过低使得住房保障能力有限

    3.廉租房保障范围有限

    4.廉租房资金来源渠道少

    5.保障性住房监管手段不到位

    6.管理和监管成本过高

   (三)“十二五”期间,辽宁保障性住房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1.完善以廉租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

    2.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

    3.完善选择性的住房供应模式

    4.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5.完善运行管理机制,保证保障性住房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6.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合理退出机制

    7.完善档案与产权登记制度

    8.政策优惠,阳光操作

  二 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抑制投机性购房

   (一)要保障中低价位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供给

    1.中低价位住房和中小套型住房的基本概念

    2.保障中低价位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供给的必要性

    3.目前中低价位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4.完善中低价位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建设的对策建议

   (二)既要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又要盘活住房租赁市场

    1.发展二手房市场,盘活住房租赁市场的必要性

    2.二手房市场、住房租赁市场所存在的问题

    3.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盘活住房租赁市场的对策建议

   (三)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

    1.商品房预售的概念、起源及特征

    2.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存废分析

    3.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对策建议

  三 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遏制城市房价上涨过快

   (一)正确估量城市房价的高与低,加大对哄抬房价等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1.辽宁商品房价格过高,房价收入比在10左右徘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要加大对哄抬房价等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二)稳定城市房价,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1.辽宁省房价增幅不大,房价收入比偏高

    2.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措施

   (三)确切揭示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因与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原因

    2.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后果

    3.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五章 学有所教:“十二五”期间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一 推进教育改革是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必然要求

   (一)转变观念,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1.在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的探索

    2.招生考试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3.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的对策

   (二)突破障碍,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

    1.坚持“以人为本”,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2.新形势下课程开发和改革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3.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了时代要求

    4.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国家创新体系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

   (三)创新体制,深化质量评价制度改革

    1.辽宁在教育考核评价方面的探索

  二 促进教育公平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要求

   (一)加大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

    1.辽宁省加大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所取得的成绩

    2.实现教育经费占GDP 4%的难点

    3.实现4%目标的措施

   (二)学前教育和普及高中教育将取得新成果

    1.辽宁省教育成就突出

    2.发展基础教育的建议

   (三)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1.进一步完善全程扶困助学体系

    2.解决困难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

  三 建设教育强省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一)创建一流学校,需要坚持育人为本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1.辽宁省各级各类教育的多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

    2.辽宁省教育发展存在诸多有利条件

    3.辽宁高等教育发展目标

    4.辽宁省发展高等教育的建议

    5.创建一流学校的措施和目标

   (二)激励一流教师,需要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终身从教

    1.辽宁省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三)培养一流人才,需要探索适应人才成长的办学模式

    1.辽宁省人才培养所取得的成绩

    2.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的突出问题

    3.探索适应人才成长的办学模式

 第六章 病有所医:“十二五”期间民生医疗事业的发展

  一 巩固和推进城市民生医疗事业的发展

   (一)巩固和深化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

    1.全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2.解决好国有困难企业和国有改制企业职工及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问题

    3.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二)推进和扩展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

    1.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全省重大民生工程

    2.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

   (三)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经历了从试点到全面推广的发展

    2.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

  二 巩固和完善农村民生医疗事业的发展

   (一)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制度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1.实施“新农合”制度改革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制度建设

    3.巩固和完善新农合的运行机制

   (二)揭示和解决新农合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1.解决新农合建设中资金不到位和补偿不完善问题

    2.解决新农合建设中监管薄弱和资源匮乏问题

   (三)发展和创新新农合制度建设的长效机制

    1.基金使用和监管是建设长效机制的要害问题

    2.强化服务体系和考评体系,做好制度衔接

  三 促进和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一)恰当估量辽宁省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进展和差距

    1.在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

    2.我省在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中存在的差距

   (二)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和举措

    1.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

    2.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举措

   (三)各级地方政府要在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中发挥主导作用

    1.强化组织领导,增加政府投入

    2.在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中加大执法力度

 第七章 技有所益:“十二五”期间民生科技事业的发展

  一 低碳化正在成为民生科技的主流

   (一)低碳民生科技的出现具有重大意义

    1.低碳生活是民生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

    2.民生科技是低碳生活实现的重要条件

   (二)低碳民生的出现具有丰富的内容

    1.实现低碳生活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式

    2.低碳住宅是实现低碳生活的重要条件

    3.“低碳生活”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4.延伸低碳生活领域,优化饮食结构

   (三)低碳生活的实现需要制度保障

    1.实现低碳生活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2.发挥社会性政策在低碳生活中的主导作用

    3.建立个体碳排放配给制度

    4.实现低碳生活的管理创新和观念创新

  二 安全化正在成为民生科技的焦点

   (一)加强责任体系建设,为公众饮食安全提供体制保障

    1.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大政治问题

    2.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强化应急体系建设

    3.提升诚信水平,落实责任制度

   (二)加强标准体系建设,为公众饮食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1.民生科技是公众饮食安全问题根本保证

    2.完善标准化体系,提高标准普及率

    3.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完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三)加强监管体系建设,为公众饮食安全提供法制保障

    1.突出抓好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管

    2.实施有效监管,推广安全替代技术

    3.强化社会舆论监督,规范生产和经营行为

  三 数字化正在成为民生科技的趋势

   (一)要恰当估量数字生活的优势

    1.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网络购物市场发展非常迅速

    3.网络购物市场发展的明显优势

   (二)要准确把握数字生活的弊端

    1.网站发展不均衡,相关建设待提高

    2.信誉问题比较突出,支付存在安全隐患

    3.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存在较多问题

   (三)有序推进数字生活的发展

    1.发挥网络购物优势,推动网络购物发展

    2.加强网络购物安全,完善网上交易法规

    3.重视社会团体,充分利用民间力量加强网络购物监管

 第八章 文有所惠:“十二五”期间民生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 繁荣和发展群众文化事业

   (一)正确估量群众文化的现状

    1.群众文化的崭新特点

    2.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准确把握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配置有失公平,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2.缺乏经费保障,生活内容单调

    3.文化建设环境不够优化,政策不够配套

   (三)大力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

    1.落实政府的公共责任,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

    3.壮大社区文化队伍,加强群众文化管理

  二 繁荣和发展演艺文化事业

   (一)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演艺业面临的困难

    1.演艺设备老化,难以适应现代演艺要求

    2.票价超出消费能力,演艺市场供需失衡

    3.剧院规模效应弱,市场化水平低

   (二)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促进演艺业大发展

    1.文化体制改革与演艺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2.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为支点发展演出事业

   (三)加快建设政府扶持性公益演出长效机制

    1.定期举办各种公益性演出活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2.建立公益性演出长效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

    3.把最新的优秀艺术成果送到广大基层群众身边

  三 繁荣和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事业

   (一)加快博物馆免费开放步伐,促进辽宁省文化惠民事业发展

    1.公众享受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2.加快辽宁省文化惠民事业发展

    3.塑造良好服务形象,有效延展教育功能

   (二)充分整合、开发利用本地区的文化资源

    1.进一步做好我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2.进一步做好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工作

   (三)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1.大力推进我省文化系统文化体制改革工作

    2.改善演艺产业环境,加快演艺资源的整合

    3.继续丰富群众文化消费的内容

 第九章 身有所健:“十二五”期间公共体育和旅游事业的发展

  一 推进公共体育事业,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

   (一)进一步解决国家对公共体育设施欠账过多的问题

    1.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加强体育设施管理,积极推进辽宁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

   (二)切实解决群众体育事业经费投入过少的问题

    1.加大对体育事业的经费投入

    2.改革群众体育事业经费制度,大幅度增加群众体育事业经费

    3.改革体育彩票公益金分配办法

    4.拓宽融资渠道

   (三)进一步解决国有体育设施结构性闲置、国有体育资源难以与公民共享的问题

  二 发展旅游服务业,满足各层次旅游者的需求

   (一)进一步开发个性化、多样化旅游产品

    1.开发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城市群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2.将自助游打造成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形式

    3.开展特色旅游活动活跃市场氛围

    4.促进辽宁邮轮旅游的发展

    5.开发辽宁工业遗产旅游

    6.开展边境特色旅游

    7.进而提升我国旅游业在东北亚地区的地位

   (二)进一步提供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的旅游服务

    1.制订并完善旅游标准

    2.提升旅游业重点领域的服务质量

    3.加强旅游行业的专项检查工作

   (三)进一步创造安全、便利、舒适、诚信的旅游环境

    1.健全旅游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管理

    2.建立生态旅游评价评估制度

    3.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限期治理制度

    4.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的方式筹资旅游环保经费

    5.重视旅游服务人员在旅游活动中的作用

    6.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

  三 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体育事业和旅游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

   (一)公共体育资源不足与效益不高的矛盾

    1.重新利用现有的建筑空间改建成大众体育场馆

    2.合理利用公园、广场等闲置空地

    3.合理开发利用现有大型体育场馆

    4.合理开发利用现有竞技体育场馆

   (二)公共资源管理滞后与公众活动快速多变的矛盾

    1.加强对体育设施建设的理论研究

    2.制定和完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政策法规

    3.改革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实行多种管理模式并存的方式

    4.明确产权关系

    5.加强资产管理

    6.完善内部激励机制

   (三)公民具有平等的公共权益与享有平等权益机会不平等的矛盾

    1.大力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重点解决为普通群众服务的公共体育设施问题

    2.发挥地方旅游服务的功能优势,促进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

 第十章 需有所供:“十二五”期间公用事业的发展

  一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完善供水、供电服务的规范化

   (一)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确保城镇居民的供水需求

    1.城镇集中式饮用水供应有效缓解了水短缺问题

    2.城镇集中式饮用水供应仍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3.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确保城镇居民的供水需求

   (二)加强节能型社会建设,确保城镇居民的供电需求

    1.供电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

    2.供电紧张形成因素

    3.加强节能型社会建设,确保城镇居民的供电需求

   (三)加快公用事业体制改革,确保居民的水电需求

    1.理顺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建管分开

    2.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维护投资经营者和用户各方利益

    3.转变政府监管方式

  二 以统筹城镇公用事业发展为保障,进一步完善供气、供热服务的规范化

   (一)加强政府的投入力度,努力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1.城市公用事业具有其独特的基本特征

    2.政府必然是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的主要投入者

    3.运用市场机制,开拓融资渠道

    4.公用设施要有偿使用

   (二)加强政府的调控力度,完善公用事业政府管制制度

    1.由行业垄断所带来的问题

    2.有效调控,破除垄断

   (三)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秩序

    1.监管措施不到位

    2.转变政府的监管理念

    3.完善现有监管法律制度

    4.建立独立的、专门的、公正的供气、供热等公用事业政府监管机构,对其实施有效监管

    5.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方式

    6.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加强对政府监管机构的监督

  三 以确保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进一步完善道路和公交服务的规范化

   (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1.公共交通

    2.实施“畅通工程”,促进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

    3.统筹考虑交通发展模式,优化城市道路网络

    4.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发展新型轨道交通

   (二)努力寻找政府责任与市场机制的最佳结合点

    1.要深化公共交通行业改革

    2.深化国有公共交通企业改革

    3.强化监管,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4.树立“大众交通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三)切实做到提高企业效率与维护群众利益的有机结合

    1.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畅通城市交通

    2.在提高企业效率的同时有效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十一章 社有所管:“十二五”期间的社会管理

  一 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一)正确处理公众参与和党委领导的关系,推进民主自治发展

    1.充分发挥党对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组织和领导作用,引导和规范党领导下的公众参与的行为动机

    2.健全和完善党领导下的公众参与制度和机制是推进民主自治发展的有效途径

    3.进一步丰富执政党领导下的公众参与的途径和形式,增加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二)正确处理公众参与和政府负责的关系,推进公共服务创新

    1.转变观念,加强公民意识和公共服务精神的培育

    2.形成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深入推进和谐辽宁建设

    3.努力拓宽公众的参与渠道,不断扩大公众参与主体

   (三)正确处理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的关系,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1.明确政府在社区服务中的责任,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

    2.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规范社会组织

    3.建立公共参与机制,加强志愿动员

  二 拓宽社会救助的模式,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

   (一)完善救助政策体制,体现公平正义的救助理念

    1.完善专项社会救助制度

    2.完善综合化、复合型社会救助政策法规建设

    3.完善社会救助的财政保障政策

   (二)强化救助协调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救助工作氛围

    1.建立政府主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作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

    2.切实加强基层救助力量,夯实社会救助工作的基础

    3.创新社会参与机制

   (三)改进救助管理手段,提高及时救助的整体工作水平

    1.规范操作程序

    2.严格资金管理

    3.加强社会监督

  三 规范民间组织的发展,健全社会激励和诚信评估体系

   (一)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有序发展

    1.降低民间组织的准入门槛,改进登记注册管理制度

    2.加强对民间组织的舆论宣传

    3.加大政府投入,为民间组织发展提供财政支持

   (二)加大监管力度,促进依法发展

    1.扭转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重心,加大对民间组织的日常监督力度

    2.完善监督法规,建立健全对民间组织的监管网络

    3.培育社会监督机制,加强舆论监督

   (三)加大自律力度,促进健康发展

    1.促进民间组织内部制度建设

    2.深化民间组织的自身发展能力

    3.推进民间组织诚信建设和信息公开

 第十二章 职有所责:“十二五”期间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民生取向

  一 用民生定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

   (一)价值取向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之魂

   (二)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民生取向

    1.以民生定位地方政府的职责

    2.以民生定位地方政府自身的运转和完善

    3.以民生定位地方政府职能指标

   (三)当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缺失分析

    1.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价值缺失

    2.地方政府公共责任的价值缺失

    3.政府公正公平的价值缺失

   (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民生价值实现的路径

    1.建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核心价值体系

    2.以民生为本设计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3.强化评估公平公正评价体系

    4.建立公民满意度评价体系

  二 民生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地位

   (一)民生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民生指标体系建构的主要障碍

    1.制度不完善的障碍

    2.主体缺位的障碍

    3.信息不对称的障碍

    4.价值扭曲的障碍

   (三)以民生为轴心建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1.建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

    2.建立一套以民生为轴心的科学的指标体系

    3.建立绿色GDP指标体系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

    4.建立确保公众成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长效机制

    5.完善公众进行评估的制度规范建设

    6.完善公众进行评估的技术基础与组织基础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1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编写组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0。

苏玉娟、郭智渊:《民生科技研究(解决民生问题的新视野)》,人民出版社,2010。

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10——走向更加合理的社会:社会资源及其合理配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编《中国报告:2010民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法律社会咨询中心编《闵行民生发展报告(2009)》,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曹晓峰、张晶、张卓民编《2010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郭振玺:《提问2010:中国百姓关注的十大民生问题》,红旗出版社,2010。

袁鲁:《问计2010:党员干部关注的十大民生问题》,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刘同昌:《和谐之理:中国民生问题的调查与研究》,青岛出版社,2010。

书屋编辑部:《书屋文丛:言难尽话民生》,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

张仲礼、王泠一编《2010年上海民生发展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郭振玺、高海浩主编《提问“十二五”——中国百姓关注的未来五年国计民生》,红旗出版社,2010。

青连赋:《民生大于天:为什么要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人民出版社,2008。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中的六十年》,湖南出版社,2009。

“中国民生问题政策解读”编写组编《中国民生问题政策解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余宏:《上海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武文胜、艾琳编著《与共和国风雨兼程·中国民生60年》,五洲传播出版社,2009。

柳礼泉:《新中国民生60年》,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苏绍荣:《民生之责:一个县委书记的日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贾品荣:《国计民生策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编《情系民生 解难创优》,宁波出版社,2010。

连玉明、武建忠编《民生治政》,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胡鞍钢:《中国民生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民生之路: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唐晋:《论剑壹:崛起进程中的中国式民生》,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

李文溥主编《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09年):追求增长与满足民生需要》,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编《中国报告2009·民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蔡昉:《三农、民生与经济增长:中国特色改革与发展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王余丁、赵邦宏、宗义湘等编《农村民生问题研究:基于河北省农户调查分析》,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胡鞍钢:《转型与稳定:中国如何长治久安》,人民出版社,2005。

覃德清:《民生与民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蔡昉:《民生经济学:三农与就业问题的解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陈甦主编《民生保障与社会法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南开大学经济学系编《关注民生不懈探索:全国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第四届学生研讨会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宋晓梧:《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宋晓梧谈民生》,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

赵振华主编《当前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解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何亦农:《民生之本在就业:如何理解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人民出版社,2008。

黄安余:《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赵曼:《21世纪中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

张抗私:《就业问题:理论与实际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赵敏主编《和谐社区发展研究——民生民主背景下 下城模式再创造》,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陈佳贵、王延中主编《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0):让人人享有公平的社会保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唐晋主编《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模式——社会发展模式》,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唐晋主编《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民生——全球视野中的就业与收入分配》,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唐晋主编《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民生——全球视野中的社保路径》,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唐晋主编《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民生——全球视野中的医改路径》,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李昆明:《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人才发展战略》,华文出版社,2009。

吴鸣:《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华文出版社,2009。

王虎峰:《解读中国医改》,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杜乐勋、张文鸣主编《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No.5(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周长城、柯燕:《客观生活质量:现状与评价(以澳门特区为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郑功成:《科学发展与共享和谐:民生视角和谐社会》,人民出版社,2006。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人民出版社,2008。

李琼:《中国全民医疗保障实现路径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

〔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宏观经济学:增长与分配》,纪沫等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陈锋:《中国现阶段消费需求与收入差距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陈宗胜等著《再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中国发生两极分化了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李实、史 丽主编《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刘永军、梁泳梅等著《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宋健:《中国农村人口的收入与养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王弟海:《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动态视角》,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张平:《增长与分享:居民收入分配理论和实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张涛:《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竞争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赵兴罗:《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财政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周云波、覃晏:《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证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美〕戴维·E.麦克纳博:《公用事业管理:面对21世纪的挑战》,常健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李景元、薛永纯、郝志功:《城镇公用事业投资与运营模式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仇保兴、王俊豪等著《市政公用事业监管体制与激励性监管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周林军、曹远征、张智主编《中国公用事业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曹现强、贾玉良、王佃利等著《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监管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陈明:《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张昕竹主编《城市化背景下公用事业改革的中国经验》,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曹建海:《向高房价宣战》,中信出版社,2010。

齐锡晶:《空置商品房的危机及其防范》,科学出版社,2009。

郭玉坤:《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设计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吴立范、罗党论:《中国的住房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马光红、田一淋:《中国公共住房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陈杰:《城市居民住房解决方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马智利等著《我国保障性住房运作机制及其政策研究》,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郭晓宇:《基于住房服务和类别选择的住房需求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周运清:《中国城镇居民住房居住质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李斌:《分化的住房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何增科主编《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路线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

黄舜:《中国社会管理研究》,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7。

邓伟志主编《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丁元竹:《中国社会建设:战略思路与基本对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王锡锌主编《公众参与和中国新公共运动的兴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曹艳春:《我国城乡社会救助系统建设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小栗:《老工业基地的民生新路》,《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0年第11期。

丁元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11期。

贺伟、张弛:《发展视野下的民生定位——关于辽宁“十二五”规划取向的思考》,《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瞿敬平:《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刍议》,《人民论坛》2010年第29期。

林宝:《民生问题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19期。

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辽宁民生发展水平与全国比较》,《辽宁经济》2009年第7期。

邓伟志、卜佳慧:《民生论》,《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刘宁宁、迟福生、杨坤:《民生事业发展、服务型政府建设与辽宁全面振兴》,《辽宁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刘铁明:《论社会保障与民生问题的关系》,《科技和产业》2009年第1期。

华建敏:《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李培林:《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北京党史》2008年第1期。

吴忠民:《重视民生: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大问题》,《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1期。

郑功成:《构建和谐社会要以民生为本》,《前线》2007年第5期。

张茅:《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第2期。

魏礼群:《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求是杂志》2007年第22期。

王素华:《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民生问题解读》,《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08年第3期。

吴忠民:《民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5期。

黄家骚:《民生问题的研究视角与指向》,《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6期。

杨清忠:《关注民生——党的十七大的核心》,《社科纵横》2008年第5期。

魏杰:《民生不是简单的福利主义》,《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0期。

张兴国:《民生幸福:社会发展的价值旨归》,《学术研究》2008年第8期。

吴乐珍:《关于市政公用事业发展中公众参与的制度设计》,《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张春虎:《公用事业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借鉴》,《管理观察》2009年第1期。

吴庆玲:《对中国市政公用事业政府监管体制改革的思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高国生、宋证远:《对我国大众体育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对策的研究》,《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薛秀芬、原哲:《辽宁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模式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6日《人民日报》。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11月30日《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