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0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80

中印农村社会保护比较图书

A Companative Study of Rural Protection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 Positive Analysis Based on Village Survey

SSAPID:101-7628-6218-57
ISBN:978-7-5097-2173-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的内容是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亚洲社会保护大项目中的一个项目,名为中印农村社会保护的比较研究。这是所有项目中唯一一个两个不同国家的研究机构进行紧密型和实质性合作的比较研究项目,因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兴趣。中方的研究机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负责人是张晓山研究员;印度方面的研究机构是印度发展研究中心(喀拉拉邦),课题组负责人是科南教授(Professor KP Kannan)。所说的紧密型和实质性合作是指双方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总体框架、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都基本相似,在既定的中印两国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社会背景下,对相同的研究对象进行比较。课题的中印比较研究的内容正是当前的热门题目,但现有的中印比较研究多是从宏观层面、通过一些国家的统计资料来进行比较。本项研究是以统一的理论框架、方法论和调查设计为前提,从最基层的田野调查入手,对两个国家农户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进而开展比较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编 辑:任文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农业经济

 序言

 文前彩插

 前言

 Preface

 作者简介

 第一部分

  龙象之争还是相互学习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一)社会保护研究的缘起与演变

     1.社会保护研究的缘起

     2.社会保护研究领域的共识

    (二)中国与印度农村社会保护领域的有关研究

     1.农民是否需要正规的社会保护制度

     2.农村社会保护提供主体的差异

     3.政府在农村社会保护中的能力与激励性

     4.政府支持农村社会保护的方式

     5.农村社会保护的效果

    (三)对目前研究现状的简略评述

   三 研究的内容、框架、中心论点和方法

    (一)研究框架和中心论点

    (二)研究的方法论

     1.研究路径

     2.课题调查的组织与实施情况

     3.课题方法论的特色

   四 中印两国基本国情和发展战略的比较

    (一)中印两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资源禀赋的异同

    (二)在历史、文化、社会制度、资源禀赋的既定条件下,两个国家的战略选择及相应的农村社会保护政策导向

   五 基于村庄调查的中印农村社会保护比较研究的主要发现

    (一)中印两国所调查村庄的农民总体上享受社会保护的程度较低,普遍存在权利失效的情况

    (二)农民对基础性社会保障的需求更加迫切,并直接影响对意外事故社会保障的需求

    (三)中印两国在土地制度方面的差异也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两国在农民社会保护一些方面的不同现状和采取的不同政策措施

    (四)家庭、土地和农村社区等传统社会保护手段的功能弱化甚至失灵导致农民权利的失效

     1.家庭保障功能的变化

     2.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

     3.集体向农民提供的保护基本上名存实亡

    (五)在社会保护方面,政府应承担主要责任,从中方和印方课题组2005年对各自国家样本村的调查看,中国和印度在这个问题上都存在政府的失职,消除社会保护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还很艰巨

     1.政府没有向农民提供充分、公平的社会保护

     2.中国在向农民提供社会保护方面的地区差距远没有印度大

     3.农民组织化程度影响政府向其提供社会保护的激励

     4.被调查农户对政府所提供的社会保护的认同度很低

    (六)中国与印度政府在向农民提供社会保护的提供方式有所不同,在政府失职和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其他社会力量来弥补社会保护方面的缺口,印度的做法可资借鉴

 第二部分 中印农村社会保护若干领域的比较研究

  报告一 中印农民食品安全状况比较研究

   引言

   一 食品安全:概念与分析框架

   二 中国和印度两国解决食品安全的路径

    (一)中国解决粮食安全的路径

    (二)印度解决食品安全的路径

   三 来自中国的微观调查

    (一)数据来源和样本描述

    (二)调查结果

     1.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成为保证农户粮食安全的基础

     2.农户粮食自给不足情况比较严重

     3.缺粮6个月的家庭比例最高

     4.人多地少和种植其他作物是家庭粮食难以自给的主要原因

     5.购买成为农户解决粮食自给不足的最主要手段

     6.购买粮食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外出务工收入和出售其他农牧产品

     7.粮食的市场可及性比较高

     8. 3.35%的农户的粮食可获得性比较差

     9.中国粮食安全网运行效率比较低

    (三)几点结论

   四 来自印度的微观调查

    (一)数据来源和样本描述

    (二)调查结果

     1.土地分配不平等,大部分农户不能通过生产获得足够的食品

     2.公共分配系统是农户获取食品的重要渠道,但获取渠道多元化趋势也比较明显

     3.公共分配系统的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

     4.午餐计划和一体化儿童发展项目有待进一步完善

     5. 20.68%的样本农户存在食品不安全

    (三)几点结论

   五 结论

  报告二 中印农民住房安全状况比较研究

   一 中国和印度两国解决农民住房安全的政策演变

    (一)中国解决农民住房安全的政策演变

     1.农村宅基地政策

     2.农村房屋保障政策

     3.农村住房安全现状

    (二)印度解决农民住房安全的政策演变

     1.农村宅基地政策

     2.农村房屋保障政策

     3.农村住房现状

   二 中国农户住房安全微观调查结果

   三 印度农户住房安全微观调查结果

   四 中国和印度两国样本农户住房安全指数

    (一)住房安全指数构建

    (二)中国样本农户住房安全指数

    (三)印度样本农户住房安全指数

   五 结论

  报告三 中印农村就业保障状况比较研究

   一 引言

   二 中印就业保障的制度框架、特点与问题

    (一)中国农村就业保障制度的特点

    (二)印度农村就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特点

     1.发展历史

     2.保障措施的类别

     3.最新发展

     4.特点与问题

   三 中国农村就业保障状况的微观调查

    (一)权利构成角度认识就业保障

    (二)基本假设

    (三)以禀赋为基础的就业权利的实现情况

     1.土地承包经营赋予了具有兜底作用的禀赋权利

     2.以不充分就业为特点的隐性失业普遍存在

     3.农业就业收入水平低

    (四)基于交换权利的农民的就业保障状况

     1.非农就业占较高比重,但仍以兼业为主

     2.交换权利实现不充分,禀赋权利仍是解决就业的主要手段

     3.交换权利的实现机会仍有限

     4.收入不足问题依然存在

     5.相关保障很不充分

    (五)制约交换权利实现、导致交换权利失效的原因

     1.主要依赖传统就业途径,就业公共服务缺乏

     2.就业人口素质结构低

     3.缺乏组织性

     4.缺乏资金支持

   四 中印就业保障状况的比较

    (一)两国农村就业保障的整体比较

     1.国家层面比较

     2.内部差异及地区层面比较

    (二)基于调查数据的比较

     1.印度的就业划分

     2.土地占有对就业的影响

     3.就业水平与就业构成的比较

     4.劳动收入比较

     5.劳动时间充分性的比较

     6.劳动安全保障状况比较

   五 总结

  报告四 中印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状况比较研究

   一 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的提供主体

    (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性质类型

     1.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提供主体

     2.印度农村义务教育的提供主体

    (二)小结

   二 农村学校的可及性与教学条件

    (一)学校的可及性

    (二)学校的师生比

     1.中国的情况

     2.印度的情况

     3.小结

    (三)学校的基础设施

     1.中国的情况

     2.印度的情况

     3.小结

   三 农民家庭承担的教育支出

    (一)农村义务教育的收费情况

     1.中国农村中小学的收费情况

     2.印度农村中小学校的收费情况

    (二)需要承担教育支出家庭的规模

    (三)农户的教育支出及对教育负担的认识

     1.农户的教育支出

     2.农户对教育负担的认识

    (四)农户应对教育费用的办法

    (五)农户接受教育资助的情况

    (六)对于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实行需方补助

   四 农村义务教育的效果

    (一)中国与印度宏观层面数据的对比

    (二)中国与印度农户调查样本的比较

     1.适龄儿童的辍学率

     2. 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

   五 比较研究的主要结论与政策讨论

    (一)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状况比印度好

    (二)中国与印度的不同区域之间的教育保障状况均有很大的差异,但差异的程度和差异的原因不同

    (三)中国与印度政府履行教育保障责任的方式有差异

  报告五 中印农民健康保障状况比较研究

   一 中国农民健康保障状况

    (一)被调查农户的基本健康状况

    (二)调查地区农户的卫生保健制度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基本医疗服务

     3.调查地区农户对医疗服务的评价

    (三)调查地区农户的医疗保障制度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社会医疗救助

     3.商业医疗保险

   二 中印农民健康保障状况比较

    (一)健康保障现状

    (二)医疗制度和医疗机构建设

    (三)农户享有医疗资源

    (四)农村健康保障指数

   三 结论

  报告六 中印农村妇女权益保障状况比较研究

   一 引言

   二 农村妇女权益保障状况

    (一)妇女健康保障

     1.中国妇女健康保障状况

     2.印度农村妇女健康保障状况

     3.中印比较

    (二)妇女教育保障

     1.中国农村妇女教育保障状况

     2.印度农村妇女教育保障状况

     3.中印比较

    (三)妇女经济参与

     1.中国农村妇女经济参与状况

     2.印度农村妇女经济参与状况

     3.中印比较

    (四)妇女政治权利保障

     1.中国农村妇女参政状况

     2.印度农村妇女参政状况

     3.中印比较

    (五)妇女人身权益维护

     1.中国农村妇女人身权益维护状况

     2.印度农村妇女人身权益维护状况

     3.中印比较

    (六)妇女生育问题

     1.中国农村妇女生育问题

     2.印度户主的子女性别偏好

     3.中印比较

   三 妇女保障指数

    (一)中国妇女保障指数

    (二)印度妇女保障指数

   四 基本结论

  报告七 中印农民老年保障状况比较研究

   一 与农民老年保障相关的政策与制度安排

    (一)关于农民老年保障提供主体的政策和制度

    (二)关于政府在保证老年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方面的政策和制度

     1.中国对农村老年农民的社会救济制度

     2.印度对农村老年农民也制订了一系列的社会救济制度

     3.中国与印度政府都试图鼓励农民在年轻时为自己的老年生活保障风险进行储备。但是,两国所采取的办法和路径不同

    (三)关于村社区组织、社会组织在向老年农民提供生活保障方面的政策和制度

   二 老年农民个人保障方式的比较

    (一)老年农民的储蓄水平与财产拥有情况

     1.中国与印度接近90%的被调查老年农民没有任何的储蓄

     2.中国和印度本国内两个调查地区之间农民的储蓄状况差异显著

     3.老年农民的储蓄水平较低

     4.老年农民拥有一定的财产,但这些财产不能变现

    (二)老年农民从事劳动的状况

    (三)土地制度的特点对中国与印度农民个人养老方式的影响

     1.中国老年农民占有土地的情况与老年生活保障

     2.印度农村老年人占有或使用土地的情况

   三 家庭养老保障方式的比较

    (一)家庭保障是老年农民的主要保障方式

    (二)从中印对比看中国家庭养老的困境

     1.家庭中子女数量的减少,削弱了家庭养老功能

     2.外出打工劳动力对家庭保障功能有负面影响

     3.家庭类型的差异引起养老功能的差异

     4.妇女养老意愿存在着差异

     5.政策和法律对家庭养老的支撑力有显著的差异

    (三)印度的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着保障能力不足的挑战

   四 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其他年金项目的覆盖情况

    (一)农民享受老年金的情况

     1.老年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其他年金项目的覆盖面很窄

     2.区域之间农民享受养老金的比例相差悬殊

     3.喀拉拉邦被调查的老年农民更多地享受养老金,而且农民养老保障的方式更具有多样性

     4.老年农民所获的养老金以退休金为主,社会和商业养老保险很少

     5.养老金的平均保障水平不高

    (二)农民对农村社会救助项目的认识

   五 老年农民保障程度的比较

    (一)收入保障的水平

     1.中国老年农民的收入保障状况

     2.印度农民的收入保障状况

    (二)医疗需求的满足情况

     1.中国老年农民的医疗需求满足情况

     2.印度老年农民的医疗需求与满足情况

   六 两国比较的主要结论及相互借鉴

    (一)主要结论

    (二)启示与借鉴

     1.公共行动在保障老年农民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建立有利于维护家庭保障的政策和制度

     3.支持非政府组织向老年农民提供生活帮助

     4.建立保护老年农民权益的动力机制

  报告八 中印农村意外事故保障状况比较研究

   一 引言

   二 中国农村意外事故保障的具体政策

    (一)自然灾害方面

    (二)意外伤害方面

    (三)资金短缺方面

    (四)公共不安全方面

   三 调查地区农村意外事故保障的实际状况

    (一)政府保障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政府保障政策的传导机制存在一定问题

     1.姜堰市农村救灾救济制度的传导情况

     2.渭源县农村救灾救济制度的传导情况

    (三)资金不足对政策的保障水平形成制约

     1.自然灾害方面

     2.意外伤害方面

     3.资金短缺方面

     4.公共不安全方面

    (四)保障政策的供给与实际需求存在明显缺口

     1.自然灾害方面

     2.意外伤害方面

     3.公共不安全方面

   四 中印农村意外事故保障状况的初步比较

    (一)中印两国宏观层面的比较

    (二)江苏省与喀拉拉邦的比较

    (三)甘肃省与奥里萨邦的比较

   五 结论

  专题报告 农村土地制度与社会保障

   一 关于调查和分析方法的说明

   二 从农户问卷调查数据,看中国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1.地区间土地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

    2.农户间土地保障水平的差异

   三 关于无地人口形成原因及其接受政府救济情况的分析

   四 关于土地流转和土地征用对土地社会保障功能影响的分析

    1.土地流转的案例调查和问卷分析

    2.土地征用的案例调查和问卷分析

   五 若干结论

 第三部分 农村社会保护政策及其传导

  报告1 江苏省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演变、现状与特征

   一 农村补救型保障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家庭养老保障正在解体

     1.维持孝道的经济基础削弱了

     2.家庭保障的支撑力弱化

     3.人口老龄化和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对家庭养老功能有负面影响

    (二)土地保障功能弱化

    (三)集体保障瓦解

   二 从补救模式向机制模式的转变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四)农村五保供养

   三 江苏省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特征

    (一)呈现鲜明的两个发展阶段

    (二)江苏省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三)省级财政对经济欠发达的县(市)给予了一定的补贴,但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地区差别仍很明显

   四 江苏省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演变的启示

    (一)经济发展的成果不能自动比较公平地惠及所有地区及所有人

    (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既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但是更加取决于政府的政治意向

    (三)省内区域之间社会保障的差异,需要完善省级以下的财税体制

    (四)制度安排在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

  报告2 甘肃省定西市农村社会保护状况调查

   一 经济发展概况

    1.经济发展水平低,工业化、城市化严重滞后

    2.农民收入结构单一,收入水平低

    3.财政自给能力差,支农与社保投入比重低

   二 社会保护状况

    1.教育保障

    2.五保户供养制度

    3.社会救助

    4.征地补偿与失地农民保障

    5.农村妇女权益保护状况

   三 扶贫开发的成效与不足

  报告3 江苏省姜堰市梁徐镇坡岭村村情与农民社会保护状况调查

   一 基本情况

   二 坡岭村行政体制变迁

   三 坡岭村土地制度变迁

   四 土地征用和流转

   五 坡岭村的义务教育

   六 坡岭村的医疗卫生和妇幼保健

    (一)医疗卫生

    (二)妇幼保健

   七 坡岭村的财务

    1.全村欠费情况

    2.各组代缴欠费情况

    3.干部代缴情况

  报告4 甘肃省渭源县清源镇红岘村村情与农民社会保护状况调查

   一 基本情况

   二 土地承包和流转

   三 村级财务

   四 贫困户救济和整村推进项目

   五 村医疗卫生

   六 村小学教育

  报告5 江苏省姜堰市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状况调查

   一 农村义务教育机构概况与近年的发展

    (一)公办义务教育机构

    (二)民办教育发展状况

    (三)农村中小学债务化解情况

    (四)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救助

   二 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三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

   四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

    (一)教育经费支出构成

    (二)教育经费在城乡间的分配

   五 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投入呈多元化,但仍以市级财政投入为主

    (二)民办教育的发展潜力较大

    (三)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城市优于农村

    (四)学校分布格局调整

  报告6 甘肃省渭源县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状况调查

   一 总体发展状况

    (一)政府主办的义务教育机构的数量与分布

    (二)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

    (四)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救助力度

   二 渭源县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三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支出体制

    (一)投入体制

     1.国家财政投入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最主要的来源

     2.农民缴费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又一来源

     3.吸收民间资本办学,拓宽了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

   四 存在问题

    (一)教育经费短缺是最大问题

    (二)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城市明显优于农村

    (三)学校布局分散,学校规模普遍偏小

    (四)农村学校债务负担沉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

  报告7 江苏省姜堰市农村社会救助体系调查

   一 姜堰市概况

   二 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状况

    (一)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1.农村五保工作发展历史

     2.农村五保供养现状

    (二)农村救灾救济制度

    (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农村低保的现状

     2.农村低保的配套措施

   三 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救助政策相对滞后

    (二)资金筹集困难

    (三)覆盖面小,保障程度低

  报告8 甘肃省渭源县农村社会救助体系调查

   一 救助体系的构成

    (一)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1.五保供养对象的确定

     2.五保供养的主要方式

     3.五保供养的资金来源

     4.供养物资的发放办法

    (二)农村灾害救济制度

     1.救济对象的确定

     2.救济的主要方式

     3.救济的资金来源

     4.救济物资的发放办法

    (三)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制度

     1.救助对象的确定

     2.救助的主要方式

     3.救助的资金来源和救助物资的发放办法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

     1.五保供养费难以落实

     2.集中供养无法实行

     3.救助资金难以到位

    (二)政策的保障水平较低

     1.保障标准偏低

     2.覆盖面过于狭窄

    (三)政策传导机制不规范

     1.保障对象的确定程序不规范

     2.救助款项及物资的管理和发放程序不太规范

    (四)政策的传导缺乏足够动力

  报告9 姜堰市乡镇卫生院的经费保障情况

   一 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少

   二 乡镇财政对卫生院财政拨付不到位

    1.乡镇财政拖延拨款

    2.拖欠拨款

   三 乡镇财政扣留乡镇卫生院申请的专项资金

   四 市卫生局挪用本应用于乡镇卫生院建设的“统筹资金”

   五 扼要的评述

  报告10 甘肃省渭源县政府卫生投入在县、乡、村卫生机构之间的配置

   一 渭源县政府财政资金在县、乡、村卫生机构之间的配置

    (一)县财政对卫生机构投入的办法

    (二)县、乡、村卫生机构得到的县财政资金

   二 国家农村卫生建设资金在县、乡、村之间的配置

   三 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在提供卫生服务上的差异

    (一)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中有近50%的危房面积

    (二)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少,医疗水平低

    (三)乡镇卫生院创收能力弱,职工待遇低

   四 讨论与建议

    (一)乡、村卫生机构所获取的政府财政资金份额与其承担的职能不相称,也与农民就诊的优先序不吻合

    (二)卫生政策应该进行调整,实现公共财政资源在县域内部的均衡配置

    (三)增加财政乡镇卫生院特别是村卫生室投入的举措

     1.将乡镇卫生院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2.在中央财政中安排农村卫生室建设的专项资金

     3.加大对农村卫生人才的培训力度

     4.以政府行政推动的方式,缓解乡村卫生机构在吸引卫生人才方面的困难

  报告11 对姜堰市各级计划生育部门的调查报告

   一 对姜堰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调查

    (一)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已基本完备

    (二)计生事业经费投入有所增长

    (三)主要职能扩大

    (四)“十五”期间姜堰市计生工作目标

    (五)“十五”期间姜堰市计生工作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计划生育宣传

     2.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推行“六大服务工程”

     3.招商引资

   二 对沈高镇计划生育服务站的调查

    (一)计生工作人员素质得到提高

    (二)经费投入增加

    (三)“十五”期间沈高镇计生工作完成情况

     1.宣传计生政策、法律、法规,宣传优生、优育及保健知识

     2.提供在站服务

     3.提供随访服务

     4.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5.对非婚生育的管理

     6.对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

     7.参与成立镇计划生育志愿者服务大队

   三 对夏朱村妇女主任的访谈

   四 计生部门与卫生部门的关系

    (一)计生机构的管理

    (二)卫生部门在妇女保健服务上的管理

    (三)计生部门与卫生部门在妇女保健服务方面的关系

  报告12 对渭源县各级计划生育部门的调查报告

   一 对渭源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的调查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局主要管理职能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三)计划生育工作网络严密

    (四)计划生育事业经费落实难

    (五)计划生育家庭保障不足

    (六)提升人口素质的项目不能得到有效实施

    (七)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大

   二 对清源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的调查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局主要管理职能

    (二)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

    (三)计生事业经费

    (四)计生工作的难点

   三 对渭源县西关村计划生育工作的调查

    (一)村计生工作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存在乱罚款和暴力征收问题

    (三)村干部疲于奔命,影响村内正常发展

    (四)妇女身体素质差

   四 总结

  报告1 印度喀拉拉邦塔利库拉姆村社会保护状况调查

   一 教育

   二 小学的运作状况

    (一)公立小学

   三 妇女和儿童

   四 卫生

   五 食品

   六 妇女权利

   七 扫盲

   八 图书馆

   九 农技推广站

   十 牛奶合作社

  报告2 印度喀拉拉邦基础教育制度考察报告*

   一 喀拉拉邦基础教育的成就

    (一)历史遗产

    (二)基础教育的普及化

   二 喀拉拉邦实现基础教育普及化目标的成因

    (一)公共行动——实施基础教育“支持导向”战略的政治基石

    (二)多元主体参与投资——基础教育普及化的财力基石

    (三)特有的社会结构——男女平等享受基础教育的文化基石

   三 喀拉拉邦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高度发展的基础教育对被排斥者的吸纳

    (二)学校网点收缩与基础教育普及

    (三)全球化与基础教育

  报告3 对印度奥里萨邦农村社会保护情况的调查

   一 贫困的表现与原因

   二 农民享受政府提供的社会保护项目

    (一)老年农民生活津贴

    (二)农民的就业保障

    (三)基本健康保障

    (四)教育保障

    (五)食物保障

   二 农民享受的社会保护水平

    (一)教育卫生等核心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很大

    (二)收入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程度小

    (三)政府在农村社会保护中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以就业保障为例

   三 对我国的启示

    (一)高度重视区域之间的不平衡性

    (二)对于农村土地承包期长期化的负面作用,应有所预见并找寻相应的对策

    (三)加大政府在农村公共领域的干预力度,促进农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报告4 印度非政府组织在提供社会保护方面的作用

   一 SEWA保险项目的起源与演变

    (一)SEWA开展社会保护的起源(1977—1989年)

    (二)人寿保险项目的引入(1989—1991年)

    (三)从人寿保险到综合性保险(1992年)

     1.改革的动因

     2.综合保险的筹资和保障内容

    (四)综合保险内容的主要变化

   二 SEWA综合性保险的参保状况

    (一)参保人数

    (二)城乡参保人员的结构

    (三)参保人员的缴费档次

    (四)SEWA参保会员的受益情况

   三 SEWA综合保险的资金运行情况

    (一)SEWA综合保险的收入与支出

    (二)基金运行与风险

     1.基金运行状况

     2.基金的保值增值

   四 对中国的启示

    (一)组织在保护穷人利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鼓励农村社会保护主体的多元化

    (三)非政府组织在向农民提供社会保护中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报告5 印度考察笔录(2005年,2007年)

 第四部分 数字背后的故事

  中方样本村的案例访谈

   (一)农民资源禀赋的下降导致其权利的失效

    1. 初始的资源禀赋——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2.生病导致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

    3.意外事故导致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

    4.老年导致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

    5.婚姻状况影响了社会地位——间接导致了权利的失效

   (二)农民缺乏提升自身资源禀赋的条件或手段导致其权利的失效

    1.受教育的条件

    2.医疗卫生条件

    3.性别歧视

   (三)农民的交换权利上发生的对其不利或有利的变动

    1.农业种植结构的改变

    2.农业生产遇到灾害

    3.专业化商品生产

    4.打工收入没有保障

    5.如何实现和提升劳动的交换权利—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

   (四)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在避免和防止农民权利失效方面的态度和作为

    1.村级组织的自治性和民主性

    2.公共行动与脆弱群体

    3.政府职能的定位

    4.私营企业在防止农民权利失效方面的作用

    5.非正式社会保护网络在防止农民权利失效方面的作用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中印两国及各自调查地区基本社会经济指标比较

   (一)区划与地理概况

   (二)基本人口特征

   (三)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

   (四)经济结构转变

   (六)城乡人口结构与就业结构

   (七)劳动人口比重与抚养比的变动

  附录二 社会保护指数的说明

   一 计算方法

   二 可比性问题

胡和立:《1988年我国租金价值的估算》,《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9年第5期。

樊纲:《论改革过程》,《改革、开放与增长——中国经济论坛1990年学术论文集》,中国经济论坛编委会编,上海三联书店,199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阿马蒂亚·森:《印度:经济发展与社会机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阿玛蒂亚·森、让·德雷兹:《饥饿与公共行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世界银行:《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让服务惠及穷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UNDP:《2003年人类发展报告——千年发展目标:消除人类贫困的全球公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尼古拉斯·巴尔:《福利国家经济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国际劳工局:《社会保障:新共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达尔默·D.霍斯金斯(Dalmer D. Hoskins)等编《21世纪初的社会保障》,侯宝琴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张晓山:《浅析“后农业税时期”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改革与发展》,《农村经济》2006年第3期。

张晓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趋势探析》,《管理世界》2009年第5期。

张晓山、崔红志:《关键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第6期。

崔红志:《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思路与对策》,载《2004年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姚洋:《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温铁军:《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与相关制度安排》,引自《200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张文镝:《简论印度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http://www.cqvip.com/qk/81866X/200806/29044619.html。

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00a),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世界银行:《全球化、增长与贫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Konrad Hagedrn:《农业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以联邦德国的农民养老金制度为例》,翻译稿。

张晓山、齐莉梅:《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载《中国农村改革二十年》,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周弘:《福利国家向何处去》,《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马晓河、崔红志:《我国农村事业单位改革方向及政策选择》,《改革》2006年第8期。

崔红志:《印度农村社会保护的实践及启示》,工作论文,2009。

蔡昉:《刘易斯转折点与公共政策方向的转变——关于中国社会保护的若干特征性事实》,《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朱玲:《从建立传染病社会医疗保险起步》,2003,http://ie.cass.cn/yjy/zhuling/lw0307_13.htm。

张秀兰、徐月宾:《发展型社会政策及其对我们的启示》,2007,http://www.sociology.cass.net.cn/shxw/xstl/xstl27/P0200609253661692 17169. pdf。

《探讨另类发展的可能性:中国—印度乡村建设交流会摘要》,http://www.sociology.cass.cn/shxw/xstl/shfh1/t20031225_1827.htm。

Jean C. Oi,Local State Corporatism,The Organization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Ch.4,Chinese Rural Industry Takes Off:Incentives for Growth,Univ. of California Press,1995.

Jean-Philippe Platteau:Traditional Systems of Social Security and Hunger Insurance:Past Achievements and Modern Challenges,in Ehtisham,Ahmad,Jean Dreze,John Hills and Amartya Sen,Eds.,Social Secur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Oxford:Clarendon Press For WIDER,1991.

Sarah Cook,Social Protection in Asia,Har—Anand Publications Pvt Ltd.

John,Marei(2002),“Social Protection in Southeast and East Asia - 25. Towards a Comprehensive Picture”,in Erfried Adam,Michael von Hauff and John Marei(eds),Social Protection In Southeast And East Asia,Singapore:FES.

Asian Development Bank(2005),Social protection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at http://www.adb.org/SocialProtection/labor.asp.

Peter Swenson,“Labor and the Limits of the Welfare State”,in:Comparative Politics,July 1991.

Robert Schuman for Advanced Studies(2010),Social Protection for Inclusive Development,unpublished.

Sarah Cook,Social Protection in East and South East Asia:A Regional Review,2009,Working Paper Issue 02,MAY,2009,www.socialprotectionasia.org.

L.阿兰·温特斯:《工业化国家农业政策的政治经济学》,载A.J.雷纳、D.科尔曼主编《农业经济学前言问题》,唐忠、孔祥智译,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

陈前恒、李军培:《贫困地区农民粮食安全状况与政策选择——基于西北A省、B自治区两个贫困县农户调查问卷的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第12期。

杜鹰等:《粮食供求变化趋势及总量平衡》,载农业部软科学办公室编《保障粮食安全与提高农产品质量》,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杜志雄、厉为民:《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趋势》,2006年3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国土资源部:《2005中国国土资源公报》,2006年4月18日。

木佳:《中国耕地靠什么保护,现行征地制度已不适用》,2004年3月3日《中华工商时报》。

吴志华等:《中国粮食安全与成本优化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Drèze Jean and Sen AK. 1989. Hunger and Public Action. Clarendon Press.Oxford.

Kanbur Ravi. 1995. Children and Intra-household Inequality:A Theoretical Analysis. In Kaushik Basu,Prasanta K. Pattanaik,and Kotaro Suzumura,eds.,Choice,Welfare and Development:A Festschrift in Honour of Amartya K. Se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Radhakrishna R.,Indrakant S.,and Ravi C.(1998),India’s Integrated Child Development Services Program:Assessment and Options for Reform. the Centre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Hyderabad.

Sen AK. 1981. Poverty and Famine. Clarendon Press,Oxford.

Vaughan Megan. 1987. The Story of an African Famine:Gender and Famine in Twentieth Century Malawi.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effner K. and Rosner A.(2009). “Disparities in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in Poland vis-à-vis transformation dynamics in the pre-accession period”,in Rosner A. ed.“Globalis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Chinese and central European perspectives.

Landes Rip,Gulati Ashok. 2003. Policy reform and farm sector adjustment in India. Mimeo,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Washington,D. C..

A.古拉蒂、樊胜根:《巨龙与大象:中国和印度农业农村改革的比较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

丁一兵:《2004年印度经济:崛起中的机遇与挑战》,载《世界经济》2005年第3期。

宋洪远、黄华波、刘光明:《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问题分析》,载于蔡昉、白南生主编《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宋洪远等编著《“十五”时期农业和农村政策回顾与评价》,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宋志辉:《印度农村反贫困的经验、教训与启示》,《南亚研究季刊》2009年第1期。

王月清:《印度瓦杰帕伊政府时期的经济改革》,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8。

文富德:《印度农业新政策的主要内容及简要评价》,《南亚研究季刊》1999年第2期。

文富德:《印度瓦杰帕伊政府加速经济改革》,《国际经济评论》,2001年第11—12期。

吴臣辉:《论印度农村反贫困过程中的农业保险》,《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11期。

2001—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张乐:《印度社会保障体系概述》,《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第2期。

李超民:《作物保险的政府支持与市场化运作:印度经验与中国》,《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第6期。

魏进堂:《创新贷款担保机制 促进特色经济发展——渭源县会川镇实行“农民贷款,干部担保”的主要做法》,《甘肃农业》2003年第10期。

黄洁等:《印度的农业风险及应对策略》,《世界农业》2003年第1期。

李克成等:《扶贫贴息贷款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甘肃金融》2005年第1期。

刘兴亚:《支农贷款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金融纵横》2004年第4期。

苏士儒等:《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与金融体系建设》,《金融研究》2006年第5期。

江风:《独具特色的印度灾害管理体制》,《中国减灾》2003年第4期。

Stephen Devereux and Rachel Sabates-Wheeler,“Transformative social protection”,IDS Working Paper 232,2004.

Jean Dreze and Amartya Sen,Hunger and Public Ac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商务印书馆,2003。

庹国柱、王国军:《中国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D. Narayana,2003,Persistence of Deprivation in Kerala in CEPA,IMCAP and SLAAS ed.,Poverty Issues in Sri Lanka,Colombo:Centre for Policy Analysis.

Gita Sen,1995,Social Needs and Public Accountability:The Case of Kerala,In Marc Wuyts,Maureen Mackintosh and Tom Hewitt,1995,Development Policy and Public Action,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ohn Kurien,2000,The Kerala Model:Its Central Tendency and the Outlier in Govindan Panayil(ed.),Kerala: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London and New York:Zed Books.

Kerala State Government,2003,Economic Review.

M. Kabir,2005,Some Aspects of Social Security in Kerala:Land Reform,Education,Food Security and Health,Note prepared for CDS-ISS Training Programme.

T.N. Krishbnan,1995,The Route to Social Development in Kerala:Social Intermediation and Public Action,Study Prepared for the World Summit on Social Development.

V.K. Ramachandram,1996,On Kerala’s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in Jean Dreze and Amartya Sen(eds.)India Development,Selected Regional Perspectives,Delhi:OUP.

简 介:本书立足于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理论界三大学派——新乡村建设学派、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流派和综合性农业合作社理论流派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对比研究,以期从根本上厘清我国理论界在农民组织化问题上的不同观点、思想渊源、政策主张以及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为中国特色农民组织化道路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提供借鉴。

作者: 魏丽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