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1

引证文献

32 !

参考文献

53

中国流动人口问题图书

Floating Population in Transition China

SSAPID:101-7616-3039-97
ISBN:978-7-80230-390-4
DOI:
ISSN:

[内容简介] 作者概括了有关农村劳动力迁移的数量估计和态度取向,并对各界的不同反映做出了解释;反思了改革以前阻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原因;揭示了劳动力流动这一经济现象是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的必然过程;讨论了劳动力流动对城乡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力市场发育、比较优势发挥等方面的积极效应。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经济研究系列
作 者: 蔡昉
编 辑:张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第一章 “民工潮”引出的话题

  1.1 潮起潮涌:今日民工流动

  1.2 情感与理智:孰轻孰重?

  1.3 理性假说与共同思维

 第二章 制度遗产与历史欠债

  2.1 重型结构:理解的逻辑起点

  2.2 三驾马车——派生的制度安排

  2.3 发展的双重主题

  2.4 政策代价:非典型化的经济发展

  2.5 二元结构与流动势能的积累

 第三章 推力、拉力与合力

  3.1 前人怎样解释迁移?

  3.2 联产承包制:第一推动力

  3.3 患寡,也患不均:区域发展不平衡

  3.4 乡镇企业趋向成熟:福兮,祸兮?

  3.5 最后的防线:福利体制改革

 第四章 离土又离乡:劳动力转移新模式

  4.1 沿海之风与城市之光

  4.2 迁移流向:追逐增长中心

  4.3 寻找新大陆:迁移动机探源

  4.4 城市化:灾难还是福音?

 第五章 异军突起:新生部门与就业制度

  5.1 新增资源与新生部门

  5.2 转轨中传统部门就业性质

  5.3 面对市场:新生部门的就业与工资

  5.4 人力资本与工资差异

 第六章 就业竞争与改革激励

  6.1 “跳槽”及其潜在后果

  6.2 “萁豆相煎”的神话

  6.3 古巴“炸弹”和迈阿密试验

  6.4 “为有源头活水来”

  6.5 城市化的第二战场

 第七章 人力资本与“靓女先嫁”

  7.1 歧视、冲击与“固”土难离

  7.2 教育水平与迁移概率

  7.3 “拿青春赌明天”:用终身收入解释

  7.4 迁移决策:家庭角色和性别特征

 第八章 就业寻求中的理性

  8.1 “托达罗教条”和“盲流”观念

  8.2 迁移理性:靠契约还是靠投机?

  8.3 信息、距离与人力资本

  8.4 都市里的村庄:制度需求与供给

  8.5 自组织——企业家的摇篮

 第九章 劳动力流动的宏观效应

  9.1 可冲减的成本——劳动力过剩

  9.2 农业发展究竟靠什么?

  9.3 城乡资源流动与反哺农业

  9.4 劳动力回流与无形的回报

  9.5 劳动力迁移:悬剑,抑或优势?

 第十章 政府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10.1 短期适应和长期调整

  10.2 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10.3 制度连续性和“欧共体条件”

  10.4 无序与有序的辩证法

 第十一章 迁移潮:从超常到常规

  11.1 人口过渡、计划生育与城乡差异

  11.2 转轨时期人口控制难度

  11.3 匡正信号——走向协调的政策保障

  11.4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出版说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编《中国1986年74城镇人口迁移抽样调查资料》,《中国人口科学》编辑部,1988。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编《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第4册,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

崔波:《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是重要的人力资源》,1995年4月2日《中国青年报》。

何菁、皇黎:《亦喜亦忧“民工潮”》,1994年3月1日《四川工人报》。

潘盛洲:《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管理世界》1994年第3期。

石述思:《农村寻找出路,城门向农民开多大?》,1995年1月7日《工人日报》。

晓京:《乡下人进城求发展,城里人须抱平常心》,1995年5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课题组:《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组织化特征》,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国际研讨会论文,1996年6月。

周其仁、杜鹰、邱继成:《发展的主题——中国国民经济结构变革》,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周荣坤、郭传玲等编《苏联基本数字手册》,时事出版社,1982。

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北京经济学院编《六国经济统计(1950~1973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75。

佩鲁:《新发展观》,华夏出版社,1987。

钱纳利、赛尔昆等:《发展的型式,1950~1970》,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蔡昉:《中国的二元经济与劳动力转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2。

李尪、韩晓耘:《外出打工人员的年龄结构及文化构成》,《中国农村经济》1994年第8期。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周其仁:《中国农村改革:国家和所有权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年夏季卷。

科林·卡特、钟甫宁、蔡昉:《经济改革进程中的中国农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黑爱堂:《国家要为搞活国有企业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5年第74期。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编《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通讯》,1996年第3期。

张庆五主编《中国50乡镇企业流动人口调查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

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九)》,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组织化特征》,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国际研讨会论文,1996。

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成就》,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4。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外出者与输出地》,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国际研讨会论文,1996。

北京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裸人——北京流民的组织化状况研究报告》,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国际研讨会论文,1996。

董克用:《劳动力市场的培育与完善》,海峡两岸促进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1996年11月,上海。

劳动部课题组:《机会和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国际研讨会论文,1996。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编《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通讯》,1996。

池子华:《中国近代流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张志雄主编《财经丛书》第1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

郭剑英:《三种价格形式所占比重及其变化》,《中国物价》1995年第11期。

农村年度分析课题组:《1994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年度报告——兼析1995年发展趋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刘永良:《上海人口负增长与计划生育管理的对策》,《中国人口年鉴—1995》,经济管理出版社,1995。

Chan,“Migration Controls and Urban Society in Post-Mao China”,Working Paper No.1995—2,Seattle Population Research Center,University of Washington,Battelle,1996.

Kuznets,Economic Growth of Nations:Total Output and Production Structur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1.

Chan,Internal Migration and Policy Issues in the PRC:A Report for the Asian Development Bank,University of Washington,Seattle,USA,1996.

J.A.Banks,“Population Change and the Victorian City”,Victorian Studies,11.

斯特劳斯:《较好的营养能提高农业生产率吗?》,《政治经济学杂志》1986年第94卷第2期(Strauss,1986,“Does Better Nutrition Raise Farm Productivit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1994,2:pp.297~320)。

萨恩、阿尔德曼:《人力资本对工资的影响及发展中国家劳动供给的决定因素》,《发展经济学杂志》1988年第29卷第2期(Sahn and Alderman,1988,“The Effects of Human Capital on Wages,and the Determinants of Labor Supply in a Developing Country”,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9,2:pp.157~183)。

斯蒂格利茨:《工资决定与失业的替代理论:效率工资模型》,载格索维茨等编《经济发展的理论与经验:纪念刘易斯爵士论文集》,艾伦与昂温出版公司,1982。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Employment,Incomes and Equality:A Strategy for Increasing Productive Employment in Kenya,Geneva,1972.

Hamermesh and Rees,The Economics of Work and Pay,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1993.

The World Bank,China: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China and Mongolia Department,East Asia and Pacific Region,Report No.14924—CHA,June 21,1996.

Bhattacharya,“Rural-Urban Migra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vol.7,No.3,September 1993.

Harris and Todaro,“Migration,Un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A Two-Sector Analysi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60,March 1970.

Yap,“The Attraction of Cities:A Review of the Migration Literature”,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No.4,1977.

Li,W.L.,Models of Migration,Monograph of the Population Studies Center,Taipei,1994.

约翰森:《制度与政策对农村人口增长的效果:对中国的启示》,芝加哥大学农业经济研究办公室论文第93.13号,1993。

纳夫兹格:《发展中国家经济学》,瓦德斯沃茨出版公司,1984。

UNDP,Human Development Report1996),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简 介:本书紧扣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一时代大背景,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校科技人才、体育人才、电影人才、古籍整理人才及工资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人才工作的理论前沿、实践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6月

简 介:西方社会学家在使用社会距离测量种族、职业阶层与群体关系的时候,已经构建了多种有趣的理论模型。很久以来,很少有中国学者将这一独特的分析工具用来解释中国社会中的阶层与群体关系。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在城市,农民工的比例不断增加,他们与市民的关系正经历着竞争、冲突、融合与同化的社会适应过程。如...

作者: 卢国显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9月

简 介:本书从家庭经济、家庭生产、家庭关系、社会网络、心理感受、闲暇娱乐和自我发展等多个方面全面深入地展示了留守妇女的生活世界,对留守妇女群体进行曲了多元性和多视角分析,并以行动者视角对她们的应用策略和应对行动进行了阐释。

作者: 叶敬忠 吴惠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07月

简 介:基于现实观察和理论思考,本书提出描述和分析流动儿童与城市主体社会间关系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思路。在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背景下,这一关系可用"社会融合"来进行分析,并可从社会交往与社会认同两个维度对其测量。研究发现,这一融合并非单向、静态的,而是双向的、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动态过程。城市社会中的社区、学校及家庭...

作者: 王毅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简 介:该书可以说是一个研究团队对处于变迁之中的中国城乡社会所做的学术探索的记录。这样的记录试图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把握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的变化的脉搏”。从论文涉及的题材看,这种学术探索涉及的研究领域是多方面的。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它既是对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所做的长时间、远距离和宽视野的考察,但是也包含了近距离的对种种社会现象...

作者: 杨善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07月

简 介:中国农民工的流动包括在流入地定居、循环流动和向流出地回流三种态势。然而,长期以来,如何促使农民工城市化和市民化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返乡农民工群体却被忽视了。本书通过深入调查湖南省沅江镇80余位农民工的“打工-返乡”生活史为依据,开辟了农民工研究的新视域,呈现给读者的是进城农民工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徘徊与挣扎的生命历程。

作者: 张世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4月

简 介:本书是基于云南昆曼公路沿线及其辐射的少数民族村庄的多次调研而进行的研究,阐述了中国在全球化生产和贸易大背景下,人们自主或被迫的流动如何影响和改变少数民族妇女和男人的生计、生活、身份,进而影响社会关系和文化认同的变迁。流动既是生计的策略和能力,也能呈现社会关系变化的过程。本书试图对与流动相关的社会服务、土地利用的变化、边...

作者: 王云仙 赵群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简 介: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意味着廉价劳动力支撑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并将逐渐发生变化。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如果劳动力短缺这个假设成立的话,资本劳动比的提高将会导致资本报酬递减。这时,要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必须有全要素生产率的良好表现。因此,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对于经济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 蔡昉 杨涛 黄益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3月

简 介: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问世至今两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所关注的一直是地球人口数量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在实现人口转变并面临低生育率困扰的今天,人口结构而不是人口数量已成为21世纪全球人口研究的真正课题。本书第一次以21世纪人口研究前沿理论对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人口变化进行系统、深入、生动的分析探讨。对于关心中国与人类社...

作者: 李建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3月

简 介:气候变化引发的环境灾害对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持续的影响,特别是很大程度上依赖环境与资源的农业和农村生计,遭受气候变化的威胁更为严重。本书通过云南和陕西的案例研究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作物变化、水资源短缺、农村生计安全风险增加、迁移类型改变等方面如何对妇女和男性产生不同的影响以及两性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同的能力...

作者: 孙大江 赵群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简 介:本书围绕乡城劳动力迁移及其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相关关系这一主题,关注着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对农业部门长远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作用;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具体关系,揭示了二者之间不同于一般“强相关”关系的“弱相关”性;深入挖掘了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提升“弱相关”性背后...

作者: 孙燕铭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2月

简 介:这本书实证性地考察了在现代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产业化、城市化对城市居民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

作者: 张云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11月

简 介: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但在实践中农业转移人口的流动性过强、社会成本较高等风险对个人、家庭、社会形成多层面的负面影响。本书通过对农民工流动过程中犯罪、子女辍学等社会成本的分析,提出和探讨了加快农民工市民化与有序促进适度回流两个方向的发展路径,希望由此控制甚至终结农民工流动的社会风险。

作者: 刘成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1月

简 介:本书是作为人口学的第一门教程而著,也是为此,书之英文名除了可翻译为Introduction to Demography,还可译为Demography: A First Course。通过系统阅读本书,读者能对人口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即“生(生育分析)、死(死亡分析)、迁(迁移流动)、测(人口预测)”有系统的认识,并能够...

作者: 郭未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简 介:在中国,户籍制度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人口信息制度,往往还是制士处民、征收贡赋、规定禄食、兴发力役、组织军旅的基本依据。本书考察和讨论了个人及由个人结成的团体的行动及其对制度框架特别是户籍制度的影响,以期为未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取向及个人、团体、国家行动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通过对中国户籍制度中变迁的解释,检验...

作者: 林浩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1月

简 介:本书是对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研究系列》之《阡陌独舞》《静寞夕阳》《别样童年》的再版。书中对农村“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世界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展示和研究。这三本书曾于2013年获得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社会学类一等奖,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1月

简 介:本书从分析东北城市社区的矛盾和冲突入手,把二十四个调查案例和七种社区冲突类型有机整合在一个社区研究的框架内,使社区研究在类型比较和类型建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展。

作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6月

简 介:本书设主题研讨、研究论文、书评与随笔等栏目,收《中国城市精英与收差异:1988-1995》、《土改整党中的精英监控与乡村治理》、《乡土中国向何处去?》等文章。

作者: 周晓虹 谢曙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7月

简 介:本书通过对农民工的实证分析和基于农民工现实语境的“中国经验”,试图完成一种“社会空间”的理论转向,直指农民工的“主体性”存在,即社会对主体进行塑造的力量以及农民工作为主体与种力量相抗衡的过程,包括农民工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所嵌入的“在场”或“缺场”的各种重大社会事件、结构性的排斥事实、作为“主体”的行动逻辑、日常生活阈限、...

作者: 潘泽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10月

简 介:虽然内地、香港及澳门社会制度、福利政策各不相同,但是三地同属华人社会,历史相通、文化相近。最近方兴未艾的信息化浪潮,更使三地的联系日益密切。那么,崭新的讯息时代,究竟为三地青少年带来了什么新机遇与新问题?对青年的失范与违规的情况有怎样的影响?如何影响青年的身份认同?对青年的就业与贫穷的问题又有怎样的冲击呢?2007年5...

作者: 魏雁滨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9月

简 介:农村女性就业流动是和谐社会性别关系和“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问题的妥善解决可以使农村女性获得经济独立,提高社会地位并争取男女平等。本书以空间迁移和身份变迁为切入点探讨女性就业流动,建构女性就业流动的理论解释框架和运作逻辑,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对女性就业流动进行多层次与多指标的统计描述,以及生存...

作者: 严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简 介:本书是基于云南昆曼公路沿线及其辐射的少数民族村庄的多次调研而进行的研究,阐述了中国在全球化生产和贸易大背景下,人们自主或被迫的流动如何影响和改变少数民族妇女和男人的生计、生活、身份,进而影响社会关系和文化认同的变迁。流动既是生计的策略和能力,也能呈现社会关系变化的过程。本书试图对与流动相关的社会服务、土地利用的变化、边...

作者: 王云仙 赵群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简 介:这本书则是第一本书的延续与补充,所汇集的各篇调查报告从不同观察角度反映出翁牛特旗这个半农半牧、蒙汉混居基层旗县近些年来发生在不同层面的社区变迁。

作者: 马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11月

简 介:全书以实证调查为分析的基础,全景式中展示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流出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突出了农民工改变了中国城乡发展格局的伟大意义。作者将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分为三类:雇工式、自主创业式、自我雇用式,与此相对应的流出地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为:依附式、内生式与激发式,具有学术创新意义。另外,作者还注意到福建沿海地区农村...

作者: 甘满堂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9月

简 介:本书收集了关于城市劳动力流动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论文,全面展示了国内外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对劳动力流动研究的历史脉络和最新进展。

作者: 蔡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5月

简 介:本书是1997年《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社会变迁调查报告》的增订本。本报告基于地区特征,对大连、烟台、上海、宁波、广州、北海六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特别是职业结构变动与职业流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作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年08月

简 介:在过去的2011年里,我国的城镇化率首次超过了50%,达到51.27%,这是我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城市社会时代。科学认识城市中的社会问题,正确处理城市中的各种社会矛盾,让城市化这艘巨大航船驶向城市文明的彼岸,已成为各级城市政府面临的艰巨使命。湖南城市蓝皮书编委会组织编写的这部以...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0月

简 介:本书对30余年来中国的人口拐卖拐骗重点流出和流出地、流经和流经地、流入和流入地背景与特征,以及被拐卖拐骗者、拐卖拐骗者和收买/收纳者的行为特征、生存策略、心理状况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具有创新性和较强针对性的反拐新理论和政策倡导建议。作为一部对底层和边缘人群进行研究的专著,本书也开创了有关中国底层社会和边缘社会研究...

作者: 王金玲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0月

简 介:本书力图以和谐发展的理论、历史和现状、问题及其根源、对策措施和发展前景,它具有影响和带动全社会研究和谐、讲和谐以及形成良好氛围的社会效应,并能深化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具有把党的决议和政策细化,找到实际工作的操作方法,为党和政府的决策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的政策效应。

作者: 申建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11月

简 介:本辑《中国社会工作研究》共收入八篇文章,作者系长期从事社会工作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学者和专家,他们深入实际,调查并总结社会工作宏观与微观的实践经验,对风险感知、自我效能感与城市外来人的社会融入,司法社会工作实务,医务社会工作中儿童临终关怀的理论与实践,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法律与社会工作的互构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作者: 王思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3月

简 介: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审视女性农民工的劳动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为分析框架,以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库为样本,结合社会性别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农民工的劳动境遇、劳动权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完善劳动保障制度、特殊劳动保护、法律规制的性别意识等...

作者: 苏映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简 介:本书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难点热点问题、东方现代化与中国经验、“中国模式”的成功与未来、从社会学角度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海浦东新区农民市民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研究等30多篇获奖论文。

作者: 黄家海 王开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