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76

中国产业新城发展报告(2019)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 Industrial New City (2019)

SSAPID:101-7615-1710-39
ISBN:978-7-5201-5159-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推进产业新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立足我国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要求,系统梳理了产业新城的概念演进与实践历程,深入分析了现阶段产业新城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面临的发展环境,对未来一个时期产业新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书中分为总报告、建设篇、运营篇、 辐射带动篇、案例篇、借鉴篇等部分,主要围绕产业新城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从不同角度和视角研讨了推动产业新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产业新城蓝皮书
作 者: 刘珂 易雪琴
编 辑:高启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8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4 工业经济

刘勇:《产业新城: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探索》,《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第6期。

吕扬:《大城市空间扩展中的产业新城规划对策研究——以天津市武清新城为例》,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何燎原、赵胤钘:《我国产业新城开发的融资模式比较及优化》,《财会研究》2012年第21期。

王仁贵:《产业新城开创县域腾飞新模式》,《瞭望》2018年第11期。

张忠国、夏川:《需求导向下的产业新城产城空间建构思路——环首都地区4个产业新城建设分析与思考》,《城市发展研究》2018年第3期。

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英〕彼得·霍尔:《城市与区域规划》,邹德慈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刘勇:《产业新城: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探索》,《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第6期。

魏宗财、甄峰、席广亮:《全球化、柔性化、复合化、差异化:信息时代城市功能演变研究》,《经济地理》2013年第6期。

吕扬:《大城市空间扩展中的产业新城规划对策研究——以天津市武清新城为例》,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张慧娟:《“复合型城市”理念的探索与运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22期

王仁贵:《产业新城开创县域腾飞新模式》,《瞭望》2018年第11期。

张忠国、夏川:《需求导向下的产业新城产城空间建构思路——环首都地区4个产业新城建设分析与思考》,《城市发展研究》2018年第3期。

高京燕、仝凤鸣、吴中兵:《产业新城发展模式机理分析》,《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关博:《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第17期。

罗维嘉:《现代城市新区规划的分析与探讨》,《现代园艺》2016年第18期。

杨雪锋、徐周芳:《基于空间关系的产业新城产城融合模式形成与选择——以杭州为例》,《中国名城》2017年第3期。

梁宏志:《城市新区建设开发模式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马一田:《浅析PPP模式在产业新城建设中的应用》,《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8期。

《引领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专家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小城镇建设》2014年第4期。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2016年11月。

前瞻产业研究院:《我国产业新城未来前景分析》,百度文库,https://wenku.baidu.com/view/9648abc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f.html,2018年6月30日。

王雯慧:《田园综合体能否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中国农村科技》2018年第3期。

杨志勇:《我国城镇化融资方式分析》,《中国金融》2011年第17期。

王朝阳、谢晨、何德旭:《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若干建议》,《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第9期。

胡朝晖:《建立适应我国城镇化发展要求的地方公债制度》,《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第7期。

张文龙:《市域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科技日报》2011年7月15日。

石亚东、李传永:《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难点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7期。

唐晓旺:《河南省城镇化建设投融资问题研究》,载《河南城市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郭小燕:《多元化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载《河南城市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李雪铭:《晋培育中国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特征与时空差异分析》,《地理科学》2012年第5期。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王淼、李雪铭:《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评价——以大连市内四区为例》,《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年第4期。

吕文青、李业锦:《新常态背景下北京市城市人居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环境与发展》2018年第11期。

石忆邵、尹昌:《应等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地理研究》2013年第1期。

谭文垦、石忆邵、孙莉:《关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若干理论问题的认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1期。

高京燕、仝凤鸣、吴中兵、邓运:《产业新城发展模式机理分析》,《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王丹、陈爽:《城市承载力分区方法研究》,《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第5期。

曾树鑫:《产业新城、特色小镇开发运营模式》,《城市开发》2016年第23期。

郭志伟:《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第5期。

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监测与预警思路设计》,《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年第4期。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城市承载力及其危机管理研究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叶一剑、宋彦成:《华夏幸福的新选择与产业新城的新价值》,《中国房地产》2018年第8期。

焦永利、于洋:《城市作为一类“特殊产品”的供给模型及其合约结构改进——产业新城开发模式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8年第11期。

王宇彤、张京祥、陈浩:《从产业新城PPP透视城市治理结构的变迁——基于增长联盟的视角》,《规划师》2018年第12期。

肖拥军、唐嘉耀:《潜江市华中产业新城田园文旅开发战略解析及功能定位》,《湖北农业科学》2018年第21期。

王启友:《以PPP模式打造产业新城 推进成都产业生态圈建设》,《现代商业》2018年第26期。

郑天:《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新城与特色小镇建设》,《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年第13期。

张建华:《产业新城为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智慧中国》2018年第4期。

李庆:《关于产业新城区域战略布局的若干思考》,《中国市场》2018年第30期。

萧明、丛海彬、邹德玲:《推动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科技与经济》2018年第3期。

王芳婷:《新加坡产城新镇模式对我国产业新城建设的启示——以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国际化城市设计方案为例》,《中外建筑》2018年第3期。

周九锡:《新常态下产业新城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关性分析》,《中华建设》2016年第11期。

彭颖、陈雪瑶:《国际大都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经验与启示》,《科学发展》2018年第7期。

王楚焊:《发达国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经验与启示》,《城市观察》2016年第4期。

张学勇、沈体雁:《产业新城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以营口为例》,《城市问题》2013年第2期。

周萌:《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中土地问题简析——以郑州高新区为例》,《资源导刊》2017年第8期。

Peters,Robert A.,The Garden City Movement and British New Citys(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1969).

Daniels T.L.,“Practicing Utopia: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New City Movement,” Planning Perspectives 4(2012).

Cochrane A.,“Rosemary Wake man 2016:Practicing Utopia: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New City Movement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 Regional Research 4(2017).

林华:《龙宁西欧的新城规划》,《现代城市研究》1998年第4期。

张捷:《赵民新城运动的演进及现实意义——重读Peter Hall的〈新城——英国的经验〉》,《国际城市规划》2002年第5期。

迈克尔·布鲁顿、希拉·布鲁顿、于立等:《英国新城发展与建设》,《城市规划》2003年第12期。

黄胜利、宁越敏:《国外新城建设及启示》,《现代城市研究》2003年第4期。

张学勇、沈体雁:《产业新城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以营口为例》,《城市问题》2013年第2期。

梁浩、张峰、梁俊强:《绿色建筑产业新城助力新型城镇化》,《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第7期。

中国指数研究院:《中国产业新城的探索之路》,《中国房地产》2016年第17期。

焦聪:《产业新城模式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4期。

张忠国、夏川:《需求导向下的产业新城产城空间建构思路——环首都地区4个产业新城建设分析与思考》,《城市发展研究》2018年第3期。

焦永利、于洋:《城市作为一类“特殊产品”的供给模型及其合约结构改进——产业新城开发模式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8年第11期。

黄群慧、张五明主编《中国产业新城发展研究报告(2018~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王小鲁:《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10年第10期。

焦永利、于洋:《城市作为一类“特殊产品”的供给模型及其合约结构改进——产业新城开发模式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8年第11期。

张铭言:《基于科技产业新城“产城融合”过程中问题分析与对策》,《现代国企研究》2018年第1期。

高京燕、全凤鸣、吴中兵、邓运:《产业新城发展模式机理分析》,《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中国指数研究院:《中国产业新城运营理论与实践》,中国发展出版社,2018。

黄群慧、张五明主编《中国产业新城发展研究报告(2018~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朱婷:《产业新城商业模式探析——以华夏幸福为例》,PPP门户网,http://www.zgppp.cn/hyzx/hypx/6492.html,2018年5月25日。

李继凯:《产业园区发展模式需要全面创新》,《经济参考报》2018年1月17日。

吴中兵、邓运、李松华、杨雪、田阳:《当前我国开发区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管理世界》2018年第8期。

金姝妮:《从“招商引资”到“投资促进”产业新城重在把控“产城融合”》,《中国经营报》2017年3月4日。

曾树鑫:《产业新城、特色小镇开发运营模式》,《城市开发》2016年第23期。

关泽宇:《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第31期。

潘锦云、吴九阳:《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形成机理与实现路径——基于提升城镇化质量的视角》,《江汉论坛》2016年第11期。

苏文松、方创琳:《京津冀城市群高科技园区协同发展动力机制与合作共建模式——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例》,《地理科学进展》2017年第6期。

张学勇、沈体雁:《产业新城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以营口为例》,《城市问题》2013年第2期。

张忠国、夏川:《需求导向下的产业新城产城空间建构思路——环首都地区4个产业新城建设分析与思考》,《城市发展研究》2018年第3期。

朱德莉、邹砚池:《县域生态产业新城的投融资模式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第4期。

黄群慧、张五明主编《中国产业新城发展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刘洋、张尽超、王文寅:《产业新城创新驱动的对策研究》,《新经济》2016年第17期。

王斌:《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产业新城发展研究》,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刘勇:《产业新城: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探索》,《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第6期。

王建国等:《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河南日报》2018年6月30日。

中国指数研究院:《产业新城未来发展新趋势》,《中国房地产》2018年第29期。

夏川:《基于产城融合理念的特大城市周边产业新城规划策略研究》,北京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宋代伦:《华夏幸福:产业新城区域战略布局的逻辑》,《中国房地产》2016年第17期。

刘勇:《产业新城: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探索》,《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第6期。

李英洲:《产业新城: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新路径》,《重庆行政》2014年第4期。

王斌:《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产业新城发展研究》,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黄群慧、张五明主编《中国产业新城发展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刘洋、张尽超、王文寅:《产业新城创新驱动的对策研究》,《新经济》2016年第17期。

王斌:《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产业新城发展研究》,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中国指数研究院:《中国产业新城运营理论与实践》,中国发展出版社,2018。

刘勇:《产业新城: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探索》,《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第6期。

叶一剑、宋彦成:《华夏幸福的新选择与产业新城的新价值》,《中国房地产》2018年第8期。

张忠国、夏川:《需求导向下的产业新城产城空间建构思路——环首都地区4个产业新城建设分析与思考》,《城市发展研究》2018年第3期。

王挺:《产业新城的正确打开方式——基于国际经验的视角》,《中国房地产》2016年第17期。

周骏、王娟:《大都市背景下城郊产业新城的发展策划探讨——以嘉兴特钢新城为例》,《华中建筑》2011年第12期。

刘源隆:《华夏幸福产业新城助推县域经济转型》,《小康》2017年第36期。

安晓明:《“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内陆节点城市功能优化研究》,《城市与环境研究》2016年第4期。

桑平起、李长需:《华夏幸福:聚焦先进制造业 助推河南县域发展》,《人大建设》2018年第4期。

彭震伟:《全球化时代大都市区新城发展的理性思考》,《上海城市管理》2012年第1期。

秦汉川:《产业新城事业咋实现高质量发展?华夏幸福亮出新的“杀手锏”》,《中国建设报》2018年2月9日。

宋若铭:《都市圈特征初现 华夏幸福搭建合作新平台》,《中国改革报》2018年2月2日。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

《香河产业新城》,华夏幸福网站,http://www.cfldcn.com/NIC/xianghenic/。

周澜源、胡雨峰:《打造不可复制的产业新城 苏州高铁新城推进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苏州日报》2018年8月25日。

王命禹:《固安产业新城PPP模式案例分析与思考》,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hndrc.org/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42&id=1077,2017年5月23日。

赵俊聪:《苏州工业旅游年接待千万游客 创造旅游收入200多亿》,人民网,http://js.people.com.cn/n2/2016/1217/c360311-29477161.html,2016年12月17日。

蔡昉:《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18年11月9日。

侯汉坡、李海波、吴倩茜:《产城人融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核心难题的系统思考》,中国城市出版社,2014。

黄群惠、张五明主编《中国产业新城发展研究报告(2018~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刘瀑:《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的耦合机理分析——以河南省为例》,《经济经纬》2010年第1期。

《产业新城吸引人才靠哪几个因素?重点都在这!》,搜狐产城瞭望,https://www.sohu.com/a/244199104_100193856,2018年7月30日。

谈乐炎:《固安:新型城镇化下的幸福城市样本》,《小康》2014年第11期。

张忠国、夏川:《需求导向下的产业新城产城空间建构思路——环首都地区4个产业新城建设分析与思考》,《城市发展研究》2018年第3期。

中国指数研究院:《产业新城未来发展新趋势》,《中国房地产》2018年第10期。

王莹莹:《劳动力空间集聚对个体劳动者就业概率的影响》,《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年第4期。

《产业新城的城市建设变化如何,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和讯网,http://house.hexun.com/2017-05-25/189350632.html,2017年5月25日。

陆娅楠:《这个项目为何赚了大钱》,《人民日报》2016年7月25日。

王安民:《基于产业集群创新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增值路径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第2期。

《产业新城项目配套,应该优先做什么?》,腾讯网,https://new.qq.com/omn/20180606/20180606A14JFO.html,2018年6月6日。

陈建刚:《完善我国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几点建议》,《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5期。

侯慧丽:《城市公共服务的供给差异及其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中国人口科学》2016年第1期。

萧明、丛海彬、邹德玲:《推动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科技与经济》2018年第3期。

侯启缘、张弥:《农业劳动力转移与高质量就业的问题和出路》,《现代经济探讨》2018年第12期。

慈冰:《新模式:产业新城“平台化”》,《财经国家周刊》2015年第4期。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

中国指数研究院:《中国产业新城运营理论与实践》,中国发展出版社,2018。

黄群慧、张五明主编《中国产业新城发展研究报告(2018~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王承哲、王建国:《河南城市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滕堂伟、葛冬亚、胡森林:《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结构及空间联系优化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年第12期。

张坚、黄琨、李英、齐国友、迟春洁、刘璇:《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路径》,《科学发展》2018年第9期。

张仁开:《张江示范区与上海自贸区联动发展思路》,《江南论坛》2018年第2期。

张晨、姜建华:《“十三五”催动张江“双自联动”发展》,《上海企业》2018年第2期。

程子彦:《张江科学城如何“建城兴业”?》,《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26期。

杨艳梅:《高科技园区管理体制研究——以上海张江为例》,《今日国土》2017年第11期。

肖元真、俞中华、周丽辉、童小兵:《张江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双自联动和创新发展》,《上海企业》2017年第3期。

陈炜、刘思弘:《聚焦张江核心区 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浦东开发》2016年第8期。

陈炜:《张江科学城公共配套需求研究》,《上海城市规划》2016年第6期。

宋杰:《上海推出自贸区和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方案 张江园区有望成为改革开放的政策新高地》,《中国经济周刊》2015年第47期。

杨亚琴:《张江创新发展的思考:来自中国的案例》,《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

杨珍莹:《张江“十三五”聚焦“3+3”重点产业》,《浦东时报》2017年3月6日。

孟群舒:《科创中心推进机制张江管理体制改革调整》,《浦东时报》2018年5月7日。

《华夏幸福的PPP模式——以固安产业新城为例》,大凤号产城瞭望,http://wemedia.ifeng.com/93522562/wemedia.shtml,2018年12月17日。

《王命禹:固安产业新城PPP模式案例分析与思考》,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hndrc.org/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42&id=1077,2017年5月23日。

王成应:《一座产业新城的创新之举——固安PPP模式探析》,《河北经济日报》2015年10月21日。

王军伟:《看,武陟产城融合发展如何取得“开门红”》,《河南日报》2017年9月30日。

陈学桦、成安林:《武陟产业新城:为郑焦深度融合凝聚新动能》,《河南日报》2018年6月13日。

侯梦菲:《武陟产业新城建设两年 郑焦深度融合产业示范区正形成》,大河网,https://news.dahe.cn/2018/06-13/324520.html,2018年6月23日。

李慧、王飞:《武陟县产业新城建设日新月异》,《焦作日报》2018年12月21日。

《武陟产业新城概览介绍》,华夏幸福网站,http://www.cfldcn.com/NIC/wuzhinic/。

《武陟产业新城:打造郑焦深度融合产业示范区》,搜狐焦点,https://zz.focus.cn/zixun/05212e93b6dd48a9.html,2018年6月12日。

孟歌:《嘉善产业新城“初长成”蓄力重塑县域增长极》,《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6月7日。

秦正长:《嘉善产业新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典范》,《浙江日报》2018年5月24日。

秦正长、郑小梅:《PPP模式引领嘉兴嘉善产业新城深度创新》,《浙江日报》2018年1月10日。

斯兰:《产业新城PPP模式:区域转型发展的“幸福编码”》,《中国改革报》2017年12月18日。

秦正长:《三年,PPP催生一座嘉善产业新城》,《浙江日报》2016年12月26日。

连甲、崔雨梦:《郑许新引擎 产业正启航——长葛产业新城助推郑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纪实》,《许昌日报》2018年8月9日。

王宇彤、张京祥、陈浩《从产业新城PPP透视城市治理结构的变迁——基于增长联盟的视角》,《规划师》2018年第12期。

焦永利、于洋:《城市作为一类“特殊产品”的供给模型及其合约结构改进——产业新城开发模式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8年第11期。

徐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科技产业新城开发模式探析》,《云南科技管理》2018年第4期。

夏川:《基于产城融合理念的特大城市周边产业新城规划策略研究》,北京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张莉:《尔湾:解读美国后大都市时代城市发展》,《国际城市规划》2012年第6期。

顾静、马明水:《尔湾市的规划及发展特征带来的启示》,《建筑与文化》2015年第6期。

Griffin Nathaniel M.,Irvine:The Genesis of a New Community(Washington,DC:Urban Land Institute,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