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97

高等教育评论 2018年第1期(第6卷)图书

Higher Education Review

SSAPID:101-7602-1563-67
ISBN:978-7-5201-2727-1
DOI:
ISSN:

[内容简介] 《高等教育评论》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等教育评估与研究中心主办,着力于研究现代大学教育问题,以敏锐的触角、创新的理念,及时、全面、深入地反映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进展,通过国际视野,立足中国问题,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中国高校的发展,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关信息

丛书名:
编 辑:田康;吴丽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7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4 教育

 附:《高等教育评论》注释体例

 文前彩插

 本刊编委会

 ·特稿·

  在“三位一体”中推进法与经济学学科战略

   一 战略制定

    (一)法与经济学科发展的历史渊源

    (二)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三)新时代科学研究的范式转变

   二 战略实施

    (一)以学生为根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以学术为核心,增强科研创新能力

    (三)以学科为支撑,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三 战略保障

    (一)激励约束机制

    (二)投入产出机制

    (三)协同创新机制

  论高校院系综合治理及卓越领导力

   引子

   一 院系综合治理理念及治理方法

    (一)“五位一体”的治理理念

    (二)学院综合治理方法

     1.规则执行公开、公平、公正

     2.依靠管理团队

     3.注重信息对称

     4.注重风险意识、稳定意识

   二 卓越领导力的形成和领导艺术

    (一)卓越领导的三项品质:德、威、仁

    (二)卓越领导的领导艺术:引领+指导

     1.重视和领导、前辈的交流与沟通

     2.注重激励相容,让大多数人获利

    (三)五种问题情境的分析和应对

   三 院系综合治理的维度、规则、要诀

    (一)治理四维度:道、势、术、时

    (二)治理三法则:正、活、少

    (三)治理三要诀:理、情、利

 ·财经一流学科建设·

  论财经一流大学建设和智库评价

   一 财经一流大学的建设路径

    (一)财经一流大学的“中国特色”

    (二)确定“最佳战略”

    (三)在优势领域掌握国际话语权

     1.促成财经高校充分交流和科学竞争

     2.加强世界财经高校的院校研究

    (四)抓住国际市场发展的潮流

   二 财经一流大学的智库建设与学术评价

    (一)大学与智库的关系

     1.一流大学支撑一流智库

     2.一流智库提升一流大学声誉

    (二)建设一流大学、智库的起点:遵守学术界传统规范

   三 智库的绩效评价

    (一)什么是智库

    (二)智库在知识生产中的地位

     1.智库是学术界与政府之间的桥梁

     2.智库是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我国财经类高校特色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 引言

   二 财经类高校发展的新环境

    (一)宏观经济发展

    (二)特色地方经济发展

    (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数量明显增长

    (四)面向中国学生的国际化教育

   三 理论基础

   四 财经类高校特色发展的资源过程

    (一)构建学校内部资源组合

     1.获取资源

     2.培育资源

     3.剥离冗余资源

    (二)捆绑资源形成能力

     1.稳定现有能力

     2.丰富深化能力

     3.通过探索式学习来开拓能力

    (三)撬动能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1.识别优势以调动能力

     2.有效整合以协调能力

     3.付诸实践以部署能力

   五 启示和总结

  财经类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供需匹配问题的实证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述评

   三 数据来源与分布特征

   四 实证研究

    (一)变量选取与预期方向

    (二)计量实证模型的建构

    (三)实证研究

    (四)实证结果分析

   五 主要结论与政策内涵

  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四力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一 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新阶段

    (一)研究生教育从规模扩张进入内涵建设的新阶段

    (二)人才培养质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主题:动态调整即质量导向

    (三)经济社会转型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性培养提出新需求:校内和校外教育资源融合

    (四)国际化或全球化正成为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新趋势

   二 “四力协同”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从理念到实践

    (一)让学生努力,激发研究生内在的创新动力

    (二)促导师尽力,全面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职责

    (三)让管理给力,加强研究生培养制度建设

    (四)向外部借力,构建内外协同联动培养模式

   三 改革的初步成效及进一步的问题

    (一)全校“四力协同”培养共识显著增强

    (二)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明显上升,科研成果增多

    (三)研究生实践创新性成果不断涌现

  读史、懂史和用史:财政史学体验式学习探讨*

   一 体验式学习的理念及其特点

   二 财政史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及体验式学习的引入

    (一)财政史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二)体验式学习的引入

     1.“读史”需要引入体验式学习

     2.“懂史”需要引入体验式学习

     3.“用史”需要引入体验式学习

   三 财政史学课程体验式学习的做法

    (一)开展读书会

    (二)讨论并展示

    (三)财税史话和财税改革案例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

    (五)实地参观财税博物馆

   四 体验式学习的效果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一)体验式学习的效果

    (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双一流”建设·

  与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的对标

   一 第三方评估的指标体系归类

    (一)声誉型评估

    (二)客观型评估

    (三)均衡型评估

   二 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对标

   三 对“双一流”评估的启示

    (一)树立改革参照

    (二)提高声誉水平

    (三)明确自身定位

   四 后记

  法学博雅教育探索*

   一 博雅教育培养完整人格之精英

    (一)古希腊罗马博雅教育培养精英公民

    (二)中华古典教育培养为政以德的谦谦君子

    (三)法学博雅教育是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卓越法律人

   二 博雅教育使法科毕业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卓越法律人

    (一)对法科学生开展博雅教育的必要性

    (二)四年博雅教育培养卓越法律人的可行性

     1.法科学生具有追求卓越的主动性

     2.传统课堂与诊所课堂相配合培养法科学生责任意识和行动力

     3.国家与学校都非常重视法学教育创新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4.博雅教育使学生气质发生变化

   三 法学本科生博雅教育项目实施过程

    (一)选拔博雅教育项目成员

    (二)首次会议申明博雅教育项目宗旨和具体实现方式

    (三)定期读书会是博雅教育项目之核心

    (四)参加法律诊所课堂训练基本法律职业技能

    (五)以法律援助中心为平台开展实战型实验教学

    (六)鼓励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

   四 实施效果显著

    (一)硬性的短期指标效果显著

    (二)博雅教育的软性评价标准是仁德之养成

   五 博雅教育实施之经验

    (一)实证研究表明法学本科生博雅教育可行

    (二)选取东西方经典文献是训练深度思维和培养人文精神之有效途径

    (三)定期读书会是锻炼意志力和有条理阐述观点能力的关键环节

    (四)读书报告要以严格学术论文为标准撰写

    (五)以真实案件为素材撰写学术论文

    (六)教师诚而行之:全程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需要并妥当引导

   六 结语

  “法治中国”视域下的法学教育

   一 “法治中国”概述

    (一)“法治中国”的科学内涵

    (二)“法治中国”的目标设定

   二 “法治中国”对法学教育的新要求

    (一)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建设具有人文素养的法律职业共同体

    (三)人才培养的复合型定位

    (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视野

   三 现行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体系不科学

     1.课程设置不合理

     2.教学方式单调

    (二)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

    (三)不同层次的法学教育培养目标设定不合理

   四 “法治中国”下法学教育的改革对策

    (一)优化教学体系

     1.调整课程设置

     2.丰富教学方法

    (二)适应法律职业需求——分班教学

    (三)科学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四)面向全球,拥有国际情怀

 ·马克思主义理论·

  试析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

   一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

    (一)时代背景

    (二)理论渊源

    (三)实践演进

   二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

    (一)以绿色经济为基础

    (二)以绿色政治为保障

    (三)以绿色文化为引领

    (四)以绿色社会为目标

    (五)以绿色生态为前提

   三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了真善美的有机统一

    (一)真的意境:绿色发展的合规律性

    (二)善的意境:绿色发展的合价值性

    (三)美的意境:绿色发展的合理想性

  历史辩证法与资本的空间诠释学

   一 空间生产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幸存

   二 空间的资本化与资本的空间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空间诉求

   三 “世界历史”与“世界市场”的时空辩证:走向人类解放的空间跨越

  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的三维阐释及当代启示

   一 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的三维阐释

    (一)彻底决裂观:正确解析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最彻底的决裂”

    (二)批判继承观:新学说的发展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

    (三)创新发展观: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继承与超越

   二 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的当代启示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审视传统文化

    (二)扬弃一切人类传统文化

    (三)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

   三 结语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建构的逻辑*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概念分析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建构的目标与内容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建构的机理和路径

  公共精神培育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与机制构建*

   一 公共精神的内涵

   二 公共精神培育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一)研究生教育管理问题的根源:公共精神缺失

    (二)公共精神培育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多重价值功能

     1.公共精神培育是高等院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

     2.公共精神培育是高等院校实现将研究生培养成“新型智库人才”的必然路径

     3.公共精神培育是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灵魂工具”

     4.培育研究生的公共精神,有助于建构全社会公共精神

   三 高等院校研究生公共精神的培育路径与机制建构

    (一)公共精神培育的一般路径

    (二)高等院校研究生公共精神培育的应有思路

     1.建构研究生共同体

     2.培育研究生的公共价值理念

     3.强化对研究生的公民教育

    (三)高等院校研究生公共精神培育机制的建构

   四 结语

 ·课程与教学·

  高校“对分课堂”学习动机内化的影响机制研究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一)微信在移动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二)对分课堂的相关研究

   三 理论基础与研究问题

    (一)自我决定理论

     1.基本心理需要理论

     2.认知评价理论

     3.有机整合理论

     4.因果定向理论

    (二)研究假设

   四 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问卷设计

    (三)数据分析

     1.信度分析

     2.效度分析

     3.回归分析

     4.独立样本T检验

   五 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1.对分课堂影响学生的自我决定过程

     2.微信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二)教学启示

     1.明确不同环节的师生角色定位

     2.最大化利用微信等互联网工具

  知识共享视角下我国研究生MOOC教育平台模式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中国研究生MOOC教育模式的不足与问题分析

    (一)实践教学未能充分发挥MOOC价值

    (二)研究生MOOC考核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第三方监管

    (三)国际化共享学历认证能力较差

    (四)缺少面向全球的精品化研究生MOOC资源整合平台

   三 知识共享视角下研究生MOOC的特征分析

    (一)“互联网+研究生教育”的平台化运行模式

    (二)闲置“过剩”的优质研究生教育资源的优化利用

    (三)MOOC带来了研究生教育资源供需双方的双赢

    (四)课程共享赋予研究生更大的主动性与透明度

   四 知识共享视角下研究生MOOC教育平台模式探析

    (一)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生MOOC 商业平台模式

    (二)积极探索面向研究生MOOC平台的新型课程模式

    (三)建立学习分析系统,探索个性化学习模式

    (四)创新基于研究生MOOC平台教学管理的服务模式

 ·理论探讨·

  高校教师国内访问学者政策:回顾与改进*

   一 高校教师国内访问学者政策的历史回顾

    (一)政策萌芽和探索阶段(1984~1993年)

    (二)政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阶段(1993~2004年)

    (三)政策调整改革阶段(2004年至今)

   二 国内访问学者政策的价值选择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内访学政策的价值选择

    (二)国内访学政策的主要问题表征

     1.对国外访学背景的“痴迷”

     2.国内访学成本增加

     3.国内访学政策认受性降低

     4.国内访学效果缺乏有效评价

   三 高校教师国内访问学者政策价值的实现途径

    (一)加强国内访学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二)形成多方参与的成本分担机制

    (三)提高国内访学的政策激励强度

    (四)改进国内访学的分类培养和资助方法

  大学生自雇的特征及前景展望*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一)自雇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经济现象

    (二)教育与自雇的关系比较密切

   三 大学生自雇的原因、自雇形式与问题

    (一)大学生选择自雇的原因

    (二)大学生自雇的形式

    (三)大学生自雇存在的问题

   四 大学生自雇的发展前景

    (一)影响大学生自雇的不稳定因素

    (二)大学生自雇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五 政策建议

    (一)大学生选择自雇应当慎重

    (二)学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三)政府应当加强大学生自雇创业的环境建设

  从校园贷看大学生网贷的问题及对策*

   一 关于大学生网贷的文献分析

   二 大学生网贷的特点与问题

   三 大学生网贷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非理性需求拉动大学生网贷规模的迅速扩大

    (二)认知不足引致大学生网贷的“野蛮生长”

    (三)自媒体为大学生网贷扩张提供了技术条件

    (四)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将大学生资金需求引向非正规网贷渠道

    (五)法律和监管的不力导致网贷问题加剧

   四 解决大学生网贷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内部引导以促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理财及消费观念

    (二)加强外部管理以堵住违规网贷对高校的渗透

 《高等教育评论》稿约

[1]刘海峰:《“双一流”建设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高等教育评论》2017年第2期,第8~17页。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l,2017年10月27日。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518/c1024-28361421-4.html,2016年5月18日。

[4]程孝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模式与路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11期。

[5]杨灿明、姚莉:《论打造一流法与经济学本科教育》,《高等教育评论》2017年第2期,第1~7页。

[6]徐小洲、梅伟惠:《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起点》,《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11期。

[1]《上海财经大学开设解读经典课程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192/s133/s172/201706/t20170609_306666.html。

[1]王裕国:《中国独立设置的财经院校综合改革问题研究与实践之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1页。

[2]夏大慰、杨大楷:《中国独立设置的财经院校综合改革问题研究与实践之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1页。

[3]J.B.Barney,“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1991):99-120.

[4]M.A.Hitt,R.D.Ireland,R.E.Hoskisson,Strategic Management:Competitiveness and Globalization(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Company,2001).

[5]D.G.Sirmon,M.A.Hitt,R.D.Ireland,“Managing Firm Resources in Dynamic Environments to Create Value:Looking inside the Black Box,”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2(2007):273-292.

[6]D.G.Sirmon,M.A.Hitt,“Managing Resources:Linking Unique Resources,Management,and Wealth Creation in Family Firms,”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7(2003):339-358.

[7]申作青、李靖华、张绪忠:《财经类高校的“大商科”办学特色分析——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第5~13页。

[8]夏国恩、蓝勋:《回顾与展望:财经类院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路径探索》,《煤炭高等教育》2013年第2期,第11~15页。

[9]王金平:《独立学院ACCA课程设置优化改革——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的实践探索》,《商业会计》2015年第15期,第121~123页。

[10]何奎:《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卓越金融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高教研究与实践》2015年第3期,第55~61页。

[11]杨继瑞:《协同配置 激活财经院校教育资源》,《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第19期,第28~30页。

[1]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李曼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第50页。

[2]Jing Li,Wei Fan,“Reflection and Review of General Education Localisation Research in China,”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2(2015):91-96.

[3]夏寒:《财经类高校通识教育的困境及对策》,《高教论坛》2009年第3期,第78~83页。

[4]张剑波:《财经类院校通识教育实践的问题与对策》,《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第114~118页。

[5]吴厚堂、肖丽珍:《财经类高校通识教育的困境及对策——以南京审计学院为例》,《文教资料》2013年第21期,第89~92页。

[6]Jing Li,“MOOC:A Crisis or an Opportunity for Chines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MOOC’s Implications for Chines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6(2015):64-69.

[7]Christie L.Maloyed,“Actionable Data Projects:Social Science and Service-Learning in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Education 2(2016):115-127.

[8]肖本华:《财经类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研究》,《金融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第78~83页。

[9]蒋丽香:《关于加强高等财经类院校通识教育的思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第165~166页。

[10]刘玉贵:《财经类高校实施通识教育若干问题探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3期,第263~265页。

[11]杨海洋:《财经类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困境与对策——以西南财经大学为案例的分析》,《中国成人教育》2015年第16期,第135~137页。

[12]Elisabete M.A.Pereira,Ana Maria Carneiro,Mirian Lucia Goncalves,“Innovation and Evaluation in the Brazilian Higher Education Culture:Interdisciplinary and General Education,” Creative Education 18(2014):1690-1701.

[13]Wilna A.J.Meijer,“Book and School:On Literacy and General Education,” Interchange 1(1995):1-17.

[14]Ali Abdelmoneim et al.,“Assessing General Education Learning Outcomes at Qatar University,”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2(2016):159-176.

[15]陈小红:《试论通识教育与大学改革》,《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第1期,第23~25页。

[16]栗长江:《通识教育:概念、借鉴、发展》,《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5年第1期,第5~9页。

[17]彭寿清:《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06。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

[2]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年第32期。

[3]耿有权:《“双一流”建设视域中的研究生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年第8期,第1~5页。

[4]盛明科、蔡振华:《面向“双一流”建设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路径探析——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例》,《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第57~61页。

[5]杜玉波:《把握新阶段下的高教发展》,《中国教育报》2015年3月5日,第1版。

[6]中国教育在线:《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2017。

[7]刘延东:《在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年第1期,第1~2页。

[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编辑部:《聚焦质量 谋划改革 推动内涵发展——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综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年第1期,第24~25页。

[9]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6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2016年9月23日。

[10]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7期,第3~9页。

[1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民族教育》2010年第7~8期,第7~21页。

[12]李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7年第7期,第30~34页。

[1]黄丹:《基于体验式学习理念的〈酒店市场营销〉课程探索》,《当代经济》2012年第4期。

[2]陈光焱:《论财政史学的社会作用及其创新》,《财政研究》2004年第11期。

[3]熊至柔等:《创新教学 给课堂加点“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报》2017年6月10日。

[1]邱均平、欧玉芳:《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985工程”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分析——基于“十二五”期间RCCSE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第4期。

[2]董政娥、陈惠兰:《基于ESI和InCites数据库的东华大学学科发展预测》,《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5期。

[3]金诚、许欢欢、范波、袁泽:《基于跨学科研究对ESI贡献角度分析综合性大学建设路径——以武汉大学“双一流”建设为例》,《科技创业月刊》2016年第20期。

[4]郭丛斌:《中国高水平大学学科发展现状与建设路径分析——从ESI、QS和US News排名的视角》,《教育研究》2016年第12期。

[5]何峰、姜国华:《以学科国际评估推进一流大学建设的实践和思考——基于北京大学国际同行评议的考察和分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年第11期。

[6]李立国:《一流大学建设视野下的高校综合改革》,《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1]〔古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 论法律》,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第32页。

[2]〔古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 论法律》,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第17页。

[3]傅佩荣:《解读论语》,上海三联书店,2007,第190页。

[4]《礼记·孝经》,胡平生、陈美兰译注,中华书局,2007,第114~116页。

[5]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第2页。

[6]〔英〕密尔:《功利主义》,刘富胜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第16~17页。

[7]《礼记·孝经》,胡平生、陈美兰译注,中华书局,2007,第115~116页。

[8]傅佩荣:《解读论语》,上海三联书店,2007,第14页。

[9]傅佩荣:《解读论语》,上海三联书店,2007,第178页。

[10]傅佩荣:《解读论语》,上海三联书店,2007,第290~300页。

[11]李光地撰《周易折中》,刘大钧整理,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4,第562页。

[1]黄文艺:《对“法治中国”概念的操作性解释》,《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5期,第7页。

[2]汪习根:《论法治中国的科学含义》,《中国法学》2014年第2期,第109页。

[3]吴汉东:《法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与中国道路》,《中国大学教育》2016年第1期,第14~15页。

[4]谭世贵:《法律职业良性互动研究——以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教师为对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5]方流芳:《追问法学教育》,《中国法学》2008年第6期,第20页。

[6]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第239页。

[7]苏力:《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法学》2006年第2期,第12页。

[8]李红海:《统一司法考试与合格法律人才的培养及选拔》,《中国法学》2012年第4期,第55~56页。来源于武汉市司法局的司考数据,但已经分类整理。

[9]季卫东:《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路径》,《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第12期,第37页。

[10]方流芳:《中国法学教育观察》,《比较法研究》1996年第2期,第119页。

[11]王晨光:《法学教育改革现状与宏观制度设计——日韩经验教训反思与中国改革刍议》,《法学》2016年第8期,第70页。

[12]张雨辰:《司法体制改革语境下的法学教育改革与创新》,《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12期,第63页。

[13]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第333页。

[14]王利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第12期,第29页。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第23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36页。

[3]秦书生、胡楠:《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第631~636页。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383页。

[6]黄志斌、沈琳、袁蛟姣:《毛泽东的绿色发展思想及其时代意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年第8期,第49页。

[7]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第83页。

[8]戴斯玮、林善炜:《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林业经济》2017年第4期,第27~31页。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208页。

[10]习近平:《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年10月8日。

[11]习近平:《深入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第245页。

[12]习近平:《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第135页。

[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第61页。

[1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第67页。

[1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第50~51页。

[1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210页。

[1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第50页。

[19]习近平:《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

[20]杜尚泽、赵明昊:《习近平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人民日报》2015年3月30日。

[2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第50页。

[22]习近平:《抓住机遇立足优势积极作为 系统谋划“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日报》2015年5月29日。

[23]习近平:《携手推进亚洲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0年4月11日。

[2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3页。

[2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3页。

[2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212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第1687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875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第97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358页。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996~997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第426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第88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第89页。

[9]包亚明:《现代性的空间生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第40页。

[10]包亚明:《现代性的空间生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第40页。

[11]Henri Lefebvre,Everyday Life in the Modern World,New Brunswick:Transaction Publishers,1994,p.25.

[12]李春敏:《资本积累的全球化与空间的生产》,《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6期。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612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第24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第24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573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第532页。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第89页。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第211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第39页。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74,第281页。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75页。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第391页。

[2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875276页。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76页。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第19页。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834页。

[2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26页。

[2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526页。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第127页。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88页。

[3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88页。

[3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88页。

[3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69页。

[3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247页。

[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第532页。

[3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89页。

[3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87页。

[3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114页。

[1]习近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5/c_119499523.htm。

[2]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人民出版社,1965,第12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54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585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第530~531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24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23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139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13页。

[10]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4/c_1112612018_2.htm。

[11]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_2.htm。

[1]〔美〕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夏铸九、黄丽玲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第4页。

[2]车文博主编《自我与本我》,长春出版社,2001,第78页。

[3]〔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第42页。

[4]〔美〕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夏铸九、黄丽玲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第2页。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出版社,2017,第10页。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出版社,2017,第9页。

[7]〔英〕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司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61页。

[8]〔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新华出版社,2010,第108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第286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9~10页。

[11]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第12页。

[12]〔美〕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夏铸九、黄丽玲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第2~3页。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2017年10月27日。

[2]Tai-lok Lui,“Opportunities and Tension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Globalisation:The Case of Hong Kong,” Asia Pacific Viewpoint 2(2014):132-143.

[3]刘鑫淼:《当代中国公共精神的培育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第20页。

[4]袁祖社:《“公共精神”: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108~114页。

[5]Paul Hopper,Rebuilding Communities in an Age of Individualism,Ashgate,2003,pp.7-8.

[6]姜磊等:《公共精神的人文视界》,《兰州学刊》2007年第7期,第76~78页。

[7]杜亚泉:《杜亚泉文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第40页。

[8]刘胜梅:《中国近代“新民”思想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第258~263页。

[9]李均:《当前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三大困境》,《江苏高教》2011年第1期,第46~48页。

[10]刘萍、肖维:《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中南大学法学院为例》,刘少军编《研究生教育论坛(2012)》,中南大学出版社,2013,第431~433页。

[11]王顺先等:《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高教学刊》2016年第4期,第145~146页。

[12]李璐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调控机制探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年第2期,第68~72页。

[13]Bill Donaldson,Carolyn Mcnicholas,“Understanding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Market for UK-Based Students:A Review and Empirical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Marketing 4(2004):346-360.

[14]刘芳、李爽:《生命观教育视野下的高校德育创新》,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第162~163页。

[15]徐锋华、赵飞:《公共精神培育:高校德育的应有向度》,蒋建清编《行业特色育人文化下的高校德育工作探索》,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第21页。

[16]《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http://www.gov.cn/xinwen/2015-01/20/content_2807126.htm,2015年1月20日。

[17]〔美〕 帕特里克·J.蒙塔纳、布鲁斯·H.查诺夫:《管理学》,沈国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第2页。

[18]杨仁忠:《公共领域论》,人民出版社,2009,第217、343页。

[19]于真:《论机制与机制研究》,《社会学研究》1989年第3期,第58页。

[20]Don.Houston,“Developing a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Post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me:A Case Study,”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 Management 2(1999):227-238.

[1]严大虎、费瑞伟、陈露遥:《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问题教学活动设计》,《现代教育技术》2015年第11期,第79~85页。

[2]朱涛、程锐:《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教学研究》,《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年第3期,第30~31页。

[3]Sharples M.et al.,“Mobile Learning,”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2009).

[4]He T.,Wang Y.,“Mode of Application and Platform for Mobil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ments in Computing Technology(2012).

[5]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年第4期,第78~81页。

[6]王朋娇、蔡宇南、段婷婷:《微信功能包支持下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年第1期,第35~40页。

[7]王萍:《大数据时代提升教师数据智慧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15年第3期,第30~39页。

[8]徐梅丹、兰国帅、张一春等:《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中国远程教育》2015年第4期,第36~42页。

[9]邝艳华:《课堂教学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实证研究》,《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第80~83页。

[10]Marinagi C.,Skourlas C.,Belsis P.,“Employing Ubiquitous Computing Devices and Technologie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Classroom of the Future,”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73(2013):487-494.

[11]Lim C.P.,Churchill D.,“Mobile learning,”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2(2016):273-276.

[12]杨芬红、张世波、柯海萍等:《微信支持下理实一体化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证研究——以〈高级办公自动化〉课程为例》,《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年第6期,第50~53页。

[13]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复旦教育论坛》2014年第5期,第5~10页。

[14]张洁:《浅析对分课堂提升独立院校“综合英语”教程学生课堂互动性学习——以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为例》,《教育科学》2016年第10期,第68页。

[15]钟志贤:《传统教学设计范型批判》,《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第6~11页。

[16]王尔馥:《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高师理科学刊》2016年第5期,第89~91页。

[17]魏春梅:《“微课+对分”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语文学刊》2016年第3期,第92~93页。

[18]余清臣、徐苹:《当代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内涵:一种反思的视角》,《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第1期,第7页。

[19]Deci E.L.,Ryan R.M.,“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Encyclopedia of Applied Psychology 2(1985):437-448.

[20]赵燕梅、张正堂、刘宁等:《自我决定理论的新发展述评》,《管理学报》2016年第7期,第1095~1104页。

[21]刘海燕、闫荣双、郭德俊:《认知动机理论的新近展——自我决定论》,《心理科学》2003年第6期,第1115~1116页。

[22]王成:《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探讨大一新生的适应性教育》,《科教导刊》2015年第2期,第157~158页。

[23]Deci E.L.,Koestner R.,Ryan R.M.,“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Experiments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Extrinsic Rewards on Intrinsic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Bulletin 6(1999):692-700.

[24]冯立婷:《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情绪调节和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10。

[25]Ryan R.M.,Deci E.L.,“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Social Development,and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1(2000):68.

[26]张剑、宋亚辉、刘肖:《削弱效应是否存在:工作场所中内外动机的关系》,《心理学报》2016年第1期,第73~83页。

[27]陈艳、张国兵、刘勇等:《自主支持与因果定向对高中生学习动机内化的影响》,《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年第4期,第62~65页。

[28]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68页。

[29]梁宇颂:《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0。

[30]暴占光:《大学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研究》,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2007。

[31]Pintrich,Paul R.,De Groot,Elisabeth V.,“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1990):33-40.

[32]Deci E.L.,Ryan R.M.,“Motivation,Personality,and Development within Embedded Social Contexts:An Overview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The Oxford Handbook of Human Motivation 3(2012):85-107.

[33]Ryan R.M.,Connell J.P.,“Perceived Locus of Causality and Internalization:Examining Reasons for Acting in Two Domai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5(1989):749-761.

[34]唐本钰:《中学生知觉的社会支持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2。

[35]范杏茹:《自我决定理论在高校体育专业双语教学中的效果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12。

[1]刘建军、邢燕飞:《共享经济:内涵嬗变、运行机制及我国的政策选择》,《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5期,第38~42页。

[2]郑志来:《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16年第3期,第32~36页。

[3]汤天波、吴晓隽:《共享经济:“互联网+”下的颠覆性经济模式》,《科学发展》2015年第12期,第78~84页。

[4]〔美〕罗宾·蔡斯:《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王芮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第1~3页。

[5]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江苏高教》2013年第2期,第53~57页。

[6]韩锡斌、朱永海、程建钢:《MOOCs在全球高等教育引发海啸的根源分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年第3期,第160~172页。

[7]朱泓、赵磊:《MOOC的创新特质之于高校教学路径的信息化变革》,《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第12期,第79~83页。

[8]陈茫、张庆普、黄超、章昌平、郑聪:《基于知识生态的MOOC教育创新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6年第5期,第37~43页。

[9]汪全莉、王嘉:《我国高校MOOC平台知识转化功能完善——基于知识管理的SECI模型》,《图书情报工作》2015年第21期,第51~55、32页。

[10]吴江、马磐昊:《基于超网络的MOOC平台知识流动研究》,《图书与情报》2015年第6期,第97~106页。

[11]马芸、郑燕林、付希金:《国内外MOOC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及支持策略探究》,《现代情报》2017年第10期,第151~157页。

[12]林嘉、邓支青、李斯:《高校图书馆研究生用户学术素养MOOC教育嵌入策略研究》,《图书与情报》2017年第5期,第136~140页。

[13]刘风芹、宋艳:《MOOCs对高等教育公平性的影响及管理对策研究》,《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第108~110页。

[14]刘风芹、孙华平、宋艳:《国际化背景下跨国修读学分互认机制及管理对策》,《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年第4期,第13~18页。

[15]黄小强、柯清超:《cMOOC的内涵及其主体观、知识观和学习观》,《远程教育杂志》2014年第2期,第48~57页。

[16]杨樱:《共享经济视角下的MOOCs商业模式浅析》,《统计与管理》2016年第5期,第76~77页。

[1]陈鹏:《国内访问学者管理:现状与对策》,《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1年第1期,第7页。

[2]《高等学校接受国内访问学者工作研讨会纪要》,教师管办,1988。

[3]左军:《接受国内访问学者工作的回顾与展望》,《中国高校师资研究》1995年第2期,第40~42页。

[4]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实施办法》,2004年10月8日。

[5]孙绵涛、邓纯考:《错位与复归——当代中国教育政策价值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0期,第17页。

[6]刘复兴:《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第35页。

[7]刘复兴:《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第216页。

[8]左军:《接受国内访问学者工作的回顾与展望》,《中国高校师资研究》1995年第2期,第40~42页。

[9]王倩:《我国高校招生中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价值分析》,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大学,2012,第23页。

[10]张乐天:《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36~37页。

[11]刘复兴:《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第216页。

[12]杜智华:《我国教师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研究——以改革开放后重要教育政策文献为蓝本》,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0,第48页。

[13]曾维侠:《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探讨》,硕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第9页。

[14]张延萍:《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林业大学,2007,第2~4页。

[15]周彬:《教师职务晋升政策:演变、异化与优化》,《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1]Hannu Tervo,“Self-Employment Transitions and Alternation in Finnish Rural and Urban Labour Markets,”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1(2008):55-76.

[2]《工商总局向媒体介绍2016年全国市场主体发展等相关情况》,http://www.gov.cn/xinwen/2017-01/20/content_5161619.htm#1,2017-01-20。

[3]马颖、秦永:《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第2期,第53~58、126页。

[4]Castells,M.,Portes,A.,The Informal EconomyStudies in Advanced and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9).

[5]罗鹏飞:《具备怎样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个人更倾向于从事自我雇佣以及更易于在自我雇佣中取得成功》,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4,第4~7页。

[6]Marc Cowling,Peter Mitchel,“The Evolution of U.K.Self-Employment:A Study of Government,Policy and the Role of Macroeconomy,” The Manchester School(1997):427-442.

[7]Feldman H.D.,Koberg C.S.,Dean T.J.,“Minority Small Business Owners and Their Paths to Ownership,”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10(1991):12-27.

[8]Fairlie R.W.,Meyer B.D.,“Ethnic and Racial Self-Employment Differences and Possible Explanations,”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4(1996):757-793.

[9]Marilyn E.Manter,“The Role of Self-Employment in U.S. and Canadian Job Growth,” Monthly Labor Review 4(1999):10-25.

[10]Jiangyong Lu,Zhigang Tao,“Determinants of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in Chin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2008年总第11期,第22~25页。

[11]解垩:《中国非农自雇活动的转换进入分析》,《经济研究》2012年第2期,第54~60页。

[12]Lucas,R.E.,“On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Business Firm,”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9(1978):508-523.

[13]Peterman,N.E.,J.Kennedy,“Enterprise Education:Influencing Students’Perceptions of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2003):129-144.

[14]Block,J.,P.Sandner,“Necessity and Opportunity Entrepreneurs and Their Duration in Self-Employment:Evidence from German Micro Data,” Journal of IndustryCompetition and Trade 2(2009):117-137.

[15]黄志岭:《教育、自我雇佣收入及其城乡差异》,《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第6期,第89~94页。

[16]Nziramasanga,M.,M.Lee.,“Duration of Self-Employ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Evidence from Small Enterprises in Zimbabwe,”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4(2001):239-253.

[17]Kangasharju,A.S.,Pekkala,A.,“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Self-Employment Success in Finland,” Growth & Change 2(2002):216.

[18]石丹淅、吴克明:《教育促进劳动者自我雇佣了吗?——基于CHIP数据的经验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第19~26页。

[19]陈婷:《90后大学生价值观探析》,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1,第19~22页。

[20]石丹淅、赖德胜:《自我雇佣问题研究进展》,《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10期,第143~151页。

[21]辛刚国、贾玉生:《关于我国自由职业者群体现状的调查》,《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第4期,第156~157页。

[22]〔美〕贝克尔:《人力资本》,梁小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第118~125页。

[23]《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2/t20170228_1467424.html。

[24]丁三青:《中国需要真正的创业教育——基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第87~94页。

[25]钱玺:《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财经大学,2013。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金融研究》2012年第12期,第11~22页。

[2]王金龙、乔成云:《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与普惠金融的互动发展》,《新视野》2014年第5期,第14~16页。

[3]陈岩、剌文琪、范杰:《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南方金融》2016年第12期,第50~56页。

[4]张珂:《论大学生网民的从众心理》,《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4期,第67~69页。

[5]宋晓欣:《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动因分析》,《商业时代》2010年第36期,第32页。

[6]林江鹏、雷鸣、华良晨:《大学生网贷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6所高校的微观调查数据》,《金融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3期,第113~118页。

[7]林明惠:《大学生网贷消费行为调查分析及引导策略》,《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第5期,第79~83页。

[8]周春霞、彭光芒:《大学生消费观的大众传媒影响因素分析》,《统计与决策》2003年第6期,第62~64页。

[9]任小龙、沈强:《自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4年第7期,第106~109页。

[10]刘迎霜:《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路径探析——兼论对美国金融监管改革中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借鉴》,《现代法学》2011年第3期,第91~98页。

[11]杨东:《论金融消费者概念界定》,《法学家》2014年第5期,第64~76、177页。

[12]潘斯华:《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消费经济》2014年第5期,第73~76、79页。

[13]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第8期,第3~9页。

[14]袁新峰:《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征信发展的思考》,《征信》2014年第1期,第39~42页。

[15]梁鹏:《大学生网贷风险的法律控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第97~100页。

[1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ac.gov.cn/2017-01/22/c_1120362500.htm,2017年1月22日。

[17]丁凯、曹石亚:《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交流新特点与高校宣教网络的优化》,《江淮论坛》2014年第5期,第188~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