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马尔罕的金桃图书
The Golden Peaches of Samarkand:A Study of T'ang Exotics
[内容简介] 本书是西方汉学的一部名著,被视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的必读之作。本书选取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朝代——唐代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当时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进。内容涉及了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共18类170余种,举凡生活所需、日常所用,几乎无所不包。此书不仅展现了大唐时期的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生动画面,为认识唐朝的社会生活史和文化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也是了解中华文明和文明交流史的必读书籍。
相关信息
前言
文前彩插
文前辅文
汉译本跋
索引*
译者的话
文后彩插
导论
诗歌
古音
考古
“古代”与“中世纪”
玄宗与宣宗
禄山
胡
蛮
岭南
安南
真腊
高昌
西域
罗马
州
寺
植物
第一章 大唐盛世
历史概况
唐朝的外国人
商船与海路
商队与陆路
唐朝境内的外来居民
唐朝外来居民的待遇
进贡
胡风
外来事物在文学中的反映
第二章 人
战俘
奴隶
侏儒
人质
贡人
乐人和舞伎
第三章 家畜
马
骆驼
牛
绵羊和山羊
驴、骡与野驴
犬
第四章 野兽
大象
犀牛
狮子
豹与猎豹
黑貂或白貂
瞪羚或小羚羊
未确认的有蹄动物
一种未确认的食肉动物
土拔鼠
猫鼬
鼬鼠或白鼬
第五章 飞禽
鹰与鹘
孔雀
鹦鹉
鸵鸟
频伽鸟
第六章 毛皮和羽毛
鹿皮
马皮
海豹皮
貂及貂类动物皮
豹皮
狮皮
其他兽皮
鲨鱼皮
兽尾
羽毛
孔雀尾
羽衣
虫饰
第七章 植物
保鲜与传播
枣椰树
菩提树
娑罗树
郁金香
那伽花
佛土叶
水仙
莲花
青睡莲
第八章 木材
紫檀
榈木
檀香
乌木
第九章 食物
葡萄与葡萄酒
诃子
蔬菜
珍馐美味
海味
调味品
糖
第十章 香料
焚香与香炉
沉香
紫藤香
榄香
樟脑
苏合香
安息香与爪哇香
乳香
没药
丁香
青木香
广藿香
茉莉油
玫瑰香水
阿末香
甲香
第十一章 药物
药物学
质汗
底也迦
豆蔻
肉豆蔻
郁金与蓬莪术
胡桐树脂
刺蜜
吉莱阿德香膏
波斯树脂
阿魏
蓖麻子
清泻山扁豆
海藻
人参
各种药草
毛粪石
腽肭
蚺蛇胆
白蜡
人发
绿盐
第十二章 纺织品
金衣
毛织品
毛毯
石棉
毡
布
越诺布
茧绸
绸
彩饰丝绸
水羊与冰蚕
棉布
“朝霞”
第十三章 颜料
猩猩血
紫胶
龙血
苏方
骨螺贝?
青黛
婆罗得
栎五倍子
藤黄胶脂
扁青
雌黄
第十四章 工业用矿石
盐
明矾
硇砂
硼砂
硝石、朴硝与芒硝
硫黄
雄黄
密陀僧
纯碱
金刚石
第十五章 宝石
玉
水精
光玉髓
孔雀石
天青石
金精
玻璃
火珠
象牙
犀角
鱼牙
真珠
玳瑁
车渠
珊瑚
琥珀
煤玉
第十六章 金属制品
黄金
紫金
银
黄铜
金币与银币
第十七章 世俗器物
各种器皿
灯树
盔甲
剑与枪
弓与矢
第十八章 宗教器物
舍利
佛像
第十九章 书籍
字、纸、书
书肆与藏书
旅游书与地理书
宗教书籍
科学书籍
弦线标谱法与地图
汉译本序
词汇表
《白孔六帖》,白居易、孔传。
《白氏长庆集》,白居易。收于《四部丛刊》。
《北户录》,段公路。收于《唐代丛书》《学海类编》。
《北里志》,孙棨。收于《唐代丛书》。
《北梦琐言》,孙光宪。收于《四部丛刊》。
《北齐书》。
《本草纲目》,李时珍。
《本草拾遗》,陈藏器。
《避暑漫抄》,陆游。收于《丛书集成》。
《册府元龟》。1642年版。
《长安志》,宋敏求。枚冈,1956年。
《朝野佥载》,张鷟。《唐代丛书》。
《重修政和证类本草》。收于《四部丛刊》。
《传奇》,裴鉶。
《大明日华本草》。
《大唐西域记》,玄奘。收于《四部丛刊》。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义净。
《大唐新语》,刘肃。收于《唐代丛书》。
《丹房镜源》,独孤滔。
《(别国)洞冥记》。收于《汉魏丛书》。
《洞天清录集》,赵希鹄。收于《丛书集成》。
《东轩笔录》,魏泰。收于《丛书集成》。
《杜阳杂编》,苏鄂。收于《唐代丛书》。
《尔雅》。
《尔雅翼》,罗愿。收于《丛书集成》。
《法书要录》,张彦远。收于《丛书集成》。
《樊川文集》,杜牧。收于《四部丛刊》。
《甫里先生文集》,陆龟蒙。收于《四部丛刊》。
《负喧杂录》,顾文荐。《涵芬楼说郛》本。
《格古要论》,曹昭。收于《丛书集成》。
《古今注》,崔豹。
《广异记》,戴孚。
《广韵》,陆法言(陈彭年增订)。
《广志》,郭义恭。
《广州记》。
《桂海虞衡志》,范成大。收于《秘书廿一种》。
《癸辛杂识(续集)》,周密。收于《学津讨源》。
《国史补》,李肇。收于《学津讨源》。
《国史纂异》。
《韩昌黎集》,韩愈。收于《国学基本丛书》。
《汉官仪》,应劭。
《汉纪》,张璠。
《汉书》。
《后汉书》。
《淮南子》。
《开天传信记》,郑綮。收于《唐代丛书》。
《开元天宝遗事》,王仁裕。收于《唐代丛书》。
《孔子家语》,王肃。
《髻鬟品》,段成式。《说郛》本。
《稽神录》,徐铉。
《记事珠》,冯贽。收于《唐代丛书》。
《纪闻》,牛肃。
《集异记》,薛用弱。收于《唐代丛书》。
《纪异录》,秦再思。《涵芬楼说郛》本。
《江令君集》,江总。收于《汉魏六朝三百家集》。
《晋书》。
《景龙文馆记》。
《经行记》杜环。收于《浙江图书馆丛书》。
《靓妆记》,温庭筠。《说郛》本。
《九家集注杜诗》,杜甫。词汇索引本,1940年。
《旧唐书》。
《旧五代史》。
《楞严经》。
《李长吉歌诗》,李贺。
《历代名画记》,张彦远。收于《丛书集成》。
《蠡海集》。王逵,收于《丛书集成》。
《礼记》。
《李謩吹笛记》,杨巨源。收于《唐代丛书》。
《丽情集》,张君房。《说郛》本。
《李太白文集》,李白。枚冈,1958年。
《梁简文帝集》。收于《汉魏六朝三百家集》。
《辽史》。
《岭表录异》,刘恂。收于《丛书集成》。
《临海异物志》。
《刘宾客嘉话录》,韦绚。收于《唐代丛书》。
《六臣注文选》。
《刘梦得文集》,刘禹锡。收于《四部丛刊》。
《录异记》,杜光庭。
《洛阳牡丹记》,欧阳修。收于《百川学海》。
《蛮书》,樊绰。收于《丛书集成》。
《梦溪笔谈》,沈括。收于《丛书集成》。
《明皇杂录》,郑处诲。收于《唐代丛书》。
《明皇杂录校刊记》,钱熙祚。收于《守山阁丛书》。
《墨庄漫录》,张邦基。收于《丛书集成》。
《穆天子传》。收于《丛书集成》。
《南部烟花记》,冯贽。收于《唐代丛书》。
《南方草木状》,嵇含。
《南方异物志》,房千里。
《南汉金石记》,吴兰修。收于《丛书集成》。
《南齐书》。
《南史》。
《南越志》,沈怀远。
《能改斋漫录》,吴曾。收于《丛书集成》。
《齐民要术》,贾思勰。
《千金方》,孙思邈。
《清异录》,陶穀。收于《惜阴轩丛书》。
《容斋随笔》,洪迈。收于《丛书集成》。
《三国志》。
《山海经》。
《升庵外集》,杨慎。
《神境记》,王韶之。《说郛》本。
《史记》。
《食疗本草》,孟诜。
《食谱》,韦巨源。收于《唐代丛书》。
《事物纪原》,高承。收于《丛书集成》。
《拾遗记》,王嘉。收于《秘书廿一种》。
《蜀本草》,韩保升。
《术
《宋高僧传》,赞宁。收于《大正大藏经》。
《宋史》。
《隋唐嘉话》,刘餗。收于《唐代丛书》。
《唐本草注》,苏恭。
《唐会要》,收于《丛书集成》。
《唐两京城坊考》,徐松。枚冈,1956年。
《唐六典》。东京,1935年。
《唐律疏议》,长孙无忌。收于《国学基本丛书》。
《唐书》。
《太平广记》。1846年版。
《太平寰宇记》。1803年版。
《太平御览》。1892年版。
《太真外传》。收于《唐代丛书》。
《通典》,杜佑。开明书店。
《通志》,郑樵。开明书店。
《王子安集》,王勃。1922年版。
《纬略》,高似孙。
《魏书》。开明书店。
《温飞卿诗集笺注》,温庭筠。1920年版。
《文献通考》,马端临。开明书店。
《五代史》。开明书店。
《香谱》,洪刍。收于《丛书集成》。
《湘潭记》,常奉真。
《新修本草》复制本。上海,1959年。
《续高僧传》,道宣。
《续汉书》。
《宣和画谱》。收于《丛书集成》。
《演繁录》,程大昌。收于《学津讨源》。
《药
《邺侯家传》。
《仪礼》。
《一切经音义》,慧琳。收于《大正大藏经》。
《义山杂纂》,李商隐。收于《唐代丛书》。
《酉阳杂俎》,段成式。收于《丛书集成》。
《庾度支集》,庾肩吾。收于《汉魏六朝三百家集》。
《元史》。开明书店。
《元氏长庆集》,元稹。1929年版。
《乐府杂录》,段安节。收于《唐代丛书》。
《云林石谱》,杜绾。收于《丛书集成》。
《云溪友议》,范摅。
《云仙杂记》,冯贽。收于《丛书集成》。
《云烟过眼录》,周密。收于《丛书集成》。
《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柳宗元。收于《四部丛刊》。
《张司业集》,张籍。
《摭异集》,李睿。收于《唐代丛书》。
《资治通鉴》,司马光。东京,1892年。
《妆楼记》,张泌。收于《唐代丛书》。
《妆台记》,宇文氏。
《种树书》,郭橐驼。
《周礼》。
《周濂溪集》,周敦颐。收于《丛书集成》。
《周书》。
《纂要方》,崔行功。
《百川学海》。
《辞通》,朱起凤。上海1934年。
《丛书集成》。
《大正大藏经》。
《古今说海》。
《国学基本丛书》。
涵芬楼《说郛》。
《汉魏丛书》。
《汉魏六朝三百家集》。
《津逮秘书》。
《秘书廿一种》。
《佩文韵府》。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全唐诗》。
《全唐文》。
《守山阁丛书》。
《说郛》。
《四部丛刊》。
《唐代丛书》,1864年版。
《唐诗百名家全集》。
《图书集成》。
《惜阴轩丛书》。
《学海类编》。
《学津讨源》。
《元诗选》。
《浙江图书馆丛书》。
Acker,W.R.B.(艾惟廉) 1954
Anderson,J.K.(安迪生) 1961
Andersson,J.G.(安特生) 1943 “Rersearches into the Prehistory of the Chinese”(《中华史前时代研究》),
Arai Ken(荒开健) 1955 “Ri ga no shi—toku ni sono shikisai ni tsuite”,(《关于李贺诗歌的时代特点》)
Arai Ken(荒开健) 1959
Asahina Yasuhiko,ed.(朝日奈安彦编) 1955
Aymonier,E.(艾蒙涅) 1891 “Les Tchames et leurs religions”(《戏剧与宗教》),
Ayscough,Florence(艾思库) 1929
Bagchi,Prabodh Chandra(师觉月) 1929
Bagchi,Prabodh Chandra(师觉月) 1950
Bailey,H,W.(贝利) 1937 “Ttaugara”(《吐火罗语考》),
Bailey,H,W.(贝利) 1961
Balazs,Etienne(Stefan Balàzs)(白乐日) 1931 “Beitr?ge zur Wirtschaftsgeschichte der T‘ang-Zeit”(《唐代经济史论稿》),
Balazs,Etienne(Stefan Balàzs)(白乐日) 1932 “Beitr?ge zur Wirtschaftsgeschichte der T‘ang-Zeit”(《唐代经济史论稿》),
Balazs,Etienne(Stefan Balàzs)(白乐日) 1960 “The Birth of capitalism in China”(《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Ball,Sydney H.(鲍尔) 1950
Baltru?aitis,Jurgis(巴尔特塞蒂斯) 1955
Bang,W.,and G.R.Rachmati(班和拉什玛蒂) 1932 “
Barthold,W.(巴托尔德) 1958
Baxter,G.W.(白思达) 1953 “Metrical Origins of the Tz‘u”(《词韵的起源》),
Beal,Samuel(比尔) 1885
Bergman,Folke(伯格曼) 1939
Berthelot,M.(伯塞洛特) 1938
Blackband,W.T.(布莱克班德) 1934 “My Rediscovery of the Etruscan Art of Granulation”(《我对粒面细工工艺的再发现》),
Blair,Dorothy(布莱尔) 1960 “The Cloisonné-Backed Mirror in the Shosoin”(《正仓院的景泰蓝背镜》),
Boodberg,P.A.(卜弼德) 1935 “Some Early‘Turco-Mongol’Toponyms”(《若干早期“突厥—蒙古”地名》),
Boodberg,P.A.(卜弼德) 1937 “Some Proleptical Remarks on the Evolution of Archaic Chinese”(《远古中国人进化之构想》),
Bostock,John,and H.T.Riley,trans.(博斯托克与赖利合译) 1855
Bostock,John,and H.T.Riley,trans.(博斯托克与赖利合译) 1856
Boyer,Martha(博耶) 1958
Braddell,Dato Sir Rolland(布拉德尔) 1956 “Malayadvipa:A Study in Early Indianization”(《马来半岛早期印度化研究》),
Bridges,William(布里奇斯) 1948
Brockelmann C.(布罗克尔曼) 1928
Bromehead,C.E.N.(布罗姆黑德) 1945 “Geolophy in Embryo(up to 1600 AD.)”(《地质学的萌芽期》),Proceedings of the Geologists’Association,Vol.56(1945),89-134.
Brough,John(布拉夫) 1948 “Legends of Khotan and Nepal”(《于阗与尼泊尔的传说》),
Bryant,P.L.(布莱恩特) 1925 “Chinese Camphor snd Camphor Oil”(《中国樟脑和樟脑油》),
Burkill,I.H.(伯基尔) 1935
Burton,Richard F.(伯顿) 1934
Bushell,S.W.(布谢尔) 1880 “The Early History of Tibet. From Chinese Sources”(《吐蕃古代史》),
Carter,Thomas F.(贾德) 1955
Chang H.T.(张) 1926 “On the Ques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Elephants and the Rhinoceros in Northern China in Historical Times”(《历史时代中国北方大象、犀牛存在问题的探讨》),
Chang Hsing-Lang(张星烺) 1930a “The Importation of Negro Slaves to China Under the T‘ang Dynasty”(《唐代非洲黑奴入中国考》),
Chapin,Helen B.(蔡平) 1940 “
Chavannes,Edouard(沙畹) 1894
Chavannes,Edouard(沙畹) 1903
Chavannes,Edouard(沙畹) 1905 “Le pays d’Occident d’après de Wei lio”(《〈魏略·西戎传〉笺注》),
Ch‘en Yüan(陈垣) 1928 “Manichaeism in China”(《中国的摩尼教》),
Chmielewski,Janusz(切梅列夫斯基) 1958 “The Problem of Early Loan-Words in Chinese as Illustrated by the Word P‘u-t‘ao”(《古汉语中的外来语问题》),
Chmielewski,Janusz(切梅列夫斯基) 1961 “Two Early Loan-Words in Chinese”(《古汉语中的两个外来语词汇》),Rocznik orientalistyczny,Vol.24,no.2(1961),65-86.
Chou Yi-liang(周一良) 1945 “Notes on Marvazī’s Account of China”(《Marvazī有关中国的记载》),
Chou Yi-liang(周一良) 1945a “Tantrism in China”(《中国的密宗》),
Christensen,Arthur(克里斯坦森) 1936 “L’Iran sous les Sassanides”(《萨珊时代的伊朗》),
Christie,Anthony(克里斯蒂) 1957 “Ta-ch‘in P‘o-lo-men”(《大秦波罗门》),
Christie,Anthony(克里斯蒂) 1957a “An Obscure Passage from the Periplus:Κολαυδιοφωυτα τα μεγιστα”(《〈红海周航记〉中的一段难以理解的记载》),
Chuang Shen(庄申) 1960 “Mi jih k‘ao”(An Investigation of “Mihr” as Sunday in a Week Introduction into China During the T‘ang Dynasty)(《密日考》),
Coedés,G.(戈岱司) 1948
Collier,V.W.F.(科利尔) 1921
Concordance(词汇索引) 1940 “A Concordance to the Poems of Tu Fu”(《杜甫诗歌词汇索引》),
Cox,E.H.M.(考科斯) 1945
Crevost,Ch.(克里沃斯特) 1925 “Catalogue des produits de l’Indochine”(《印度支那产品目录》),
Dana,E.S.(达纳) 1892
David,A.,and E. Oustalet(达文与乌斯塔里特) 1877
Davidson,J.Leroy(戴维森) 1954
Davis,Frank(戴维斯) 1960 “A Ming Winecup and Cloisonné”(A Page for Collectors)(《明代酒杯与景泰蓝》),
Delacour,Jean(德拉库尔) 1947
Delacour,Jean(德拉库尔) 1951
Delacour,J.,and P.Jabouille(德拉库尔与雅布衣利) 1931
Demiéville,P.(戴密微) 1924 “Review of Tchang Hong-tchao,
Demiéville,P.(戴密微) 1925 “La musique ?ame au Japon”(《日本的羌姆音乐》),
Demiéville,P.(戴密微) 1952
Demiéville,P.,ed.(戴密微编) 1929
Derniers Refuges(最后的避难地) 1956
Dragon King’s Daughter(龙王女) 1954
Drake,F.S.(德雷克) 1940 “Foreign Religions of the T’ang Dynasty”(《唐朝的外来宗教》),
Drake,F.S.(德雷克) 1943 “Mohammedanism in the T’ang Dynasty”(《唐朝的伊斯兰教》),
Dubs,H.H.(德效骞) 1944
Duyvendak,J.J.L.(戴闻达) 1939 “The True Dates of the Chinese Maritime Expeditions in the Early Fifteenth Century”(《十五世纪早期中国海上探险的确切时间》),
Duyvendak,J.J.L.(戴闻达) 1949
Eberhard,W.(艾伯华) 1937
Eberhard,W.(艾伯华) 1942 “Kultur und Siedlung der Randv?lker Chinas”(《中国边疆民族文化和居住地》),
Eberhard,W.(艾伯华) 1942a “Lokalkulturen im alten China”(《古代中国地区文化》),Ⅰ,
Eberhard,W.(艾伯华) 1948 “Some Cultural Traits of the Sha-t‘o Turks”(《沙陀突厥的若干文化特征》),
Eberhard,W.(艾伯华) 1950 A History of China(《中国史》)(Berkeley and Los Angeles,1950).
Ecke,G.,and P.Demiéville(埃克和戴密微) 1935
Edwards,E.D.(爱德华兹) 1937
Egami,Namio(江上波夫) 1951 “The k‘uai-ti,the t‘ao-yu,and the tan-hsi,the strange domestic animals of thd Hsiung-nu”(《奇异的匈奴家畜:駃騠、騊駼和(左马右单)騱》),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不列颠百科全书) 1956
Erkes,Eduard(何可思) 1940 “Das Pferd im alten China”(《古代中国的马》),
Erkes,Eduard(何可思) 1942 “Vogelzucht im alten China”(《古代中国的养鸟》),
Ettinghausen,Richard(埃廷格森) 1950
Farquhar,David M.(法夸尔) 1957 “Oirat-Chinese Tribute Relations,1408-1446”(《卫拉特与明朝的进贡关系》),
Feng,Han-yi(冯汉骥) 1944 “The Discovery and Excavation of the Royal Tomb of Wang Chien”(《王建皇陵的发现与发掘》),Szechwan Museum Occasional Papers,no.Ⅰ(reprinted from Quarterly
Fernald,Helen E.(弗纳尔德) 1935 “The Horses of T‘ang T‘ai Tsung and the Stele of Yu”(《唐太宗的马与禹碑》),
Fernald,Helen E.(弗纳尔德) 1942 “In Defense of the Horse of T‘ang T‘ai Tsung”(《唐太宗御马的保护》),
Fernald,Helen E.(弗纳尔德) 1959 “Chinese Art and the Wu-sun Horse”(《中国艺术与乌孙马》),1959
Fitzgerald,C.P.(斐茨杰拉德) 1933
Fitzgerald,C.P.(斐茨杰拉德) 1938
Fitzgerald,C.P.(斐茨杰拉德) 1947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Rebellion of An Lu-shan upon the Population of the T’ang Dynasty”(《安史之乱对唐朝人口的影响》),
Fletcher,T.B.,and C.M.Inglis(弗莱彻和英格利斯) 1924
Forbes,R.J.(福布斯) 1955
Franke,H.(傅海波) 1955 “Some Remarks on Yang Yü and His Shan-chü hsin-hua”(《杨瑀及其〈山居新话〉》),
Friederichs,Heinz F(弗里德里克斯) 1933 “Zur Kenntnis der frühgeschichtlichen Tierwelt Südwestasiens;unter besonderer Berüchtsichtigung der neuen Funde von Monhenjo-daro,Ur,Tell Halaf und Maikop”(《古代史上西南亚动物世界的知识——特别是摩亨达罗、乌尔、泰勒、哈拉夫和迈科普的新发现》),
Fujita Toyohachi(藤田丰八) 1943 “Menka mempu ni kan-suru kodai Shinajin no chishiki”(《古代中国人关于棉花、棉布的知识》),
von Gabain,Annemarie(冯加班) 1961 “Das uigurische K?nigsreich von Chotscho,850-1250”(《高昌回鹘王国》),
Garner,Sir Harry(加纳) 1955 “Chinese Art,Venice,1954”(《中国艺术》),
Gernet,Jaques(谢和耐) 1956 “Les aspects économiques du bouddhisme dans la société chinoise du v
Gershevitch,Ilya(格谢维奇) 1957 “Sissoo at Susa(O Pers.
Gettens,R.J.(格登斯) 1950 “Lapis lazuli and ultramarine in ancient times”(《古代的天青石与佛青》),
Giles,H.A.(翟兰思) 1923
Giles,Lionel(翟理斯) 1932 “A Chinese Geographical Text of the Ninth Century”(《一份九世纪时的汉文地理文献》),
Giles,Lionel(翟理斯) 1935 “Dated Chinese Manuscripts in the Stein Collection:Ⅱ,Seventh Century A.D.”(《斯坦因特藏中有纪年的汉文文书:Ⅱ七世纪》),
Giles,Lionel(翟理斯) 1937 “Dated Chinese Manuscripts in the Stein Collection:Ⅲ,Eighth Century A.D.”(《斯坦因特藏中有纪年的汉文文书:Ⅲ八世纪》),
Giles,Lionel(翟理斯) 1957
Glasser,Gustav(格莱泽) 1957 “Paitings in Ancient Pjand?ikent”(《古代喷赤肯特的绘画》),
Gode,P.K.(戈德) 1949 History of Ambergris in Indian Between About A.D. 700 and 1900”(《公元700年至1900年之间的印度的龙涎香》),
Goodrich,L.C.(富路特) 1931 “Negroes in China”(《中国的非洲黑人》),
Goodrich,L.C.(富路特) 1959
Gray,Basil(格雷) 1959
Griessmaier,Viktor(格里斯梅尔) 1933 “Die granulierte Goldschnalle”(《鎏金带扣》),
Grigson,Geoffrey(格里格森) 1947
Grousset,Réné(格鲁赛) 1932
Grousset,Réné(格鲁赛) 1948
van Gulik,R.H.(高罗佩) 1954 “The‘Mango’ Trick in China:An Essay on Taoist Magic”(《中国的印度“现结芒果”魔术》),
Gyllensw?rd,Bo(吉伦斯沃德) 1958 “Ekolsund:An Historic Swedish Country House with World-Famous Chinese Collections”(《埃科桑德:一所收藏世界著名的中国收藏品的瑞典古庄园》),
Hackmann,Heinrich(哈克曼) 1951~1954
Hansford,S. Howard(汉福斯特) 1957
Harada Yoshito(原田淑人) 1939 “The Interchange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as Evidenced in the Sh? -s?-in Treasures”(《正仓院珍宝库与东西文化交流》),
Harada Yoshito(原田淑人) 1944
Harich-Schneider,Eta(哈里奇—施奈德) 1954 “The Rhythmical Patterns in Gagaku and Bugaku”(《雅乐和舞乐中的韵律》),
Harvey,E. Newton(哈文) 1957
Harvey,G.E.(哈维) 1925
$asan,Hqdī(哈桑) 1928
Hastings,J.,ed.(黑斯廷斯编) 1927
Hayashi Kenzō(林谦三) 1925 “
Hiraoka Takeo,ed.(平冈武夫编) 1956
Hiraoka Takeo,ed.(平冈武夫编) 1958
Hirth,F.(夏德) 1885
Hirth,F.,and Rockhill,W.W.(夏德和柔克义) 1911
Ho Ping-Yü and Joseph Needham(何丙郁和李约瑟) 1959 “Theories of Categories in Early Mediaeval Chinese Alchemy”(《中世纪早期中国化学分类理论》),
Ho Ping-Yü and Joseph Needham(何丙郁和李约瑟) 1959a “Elixir Poisoning in Mediaeval China”(《中世纪中国的丹药中毒》),
Ho Ping-Yü and Joseph Needham(何丙郁和李约瑟) 1959b “The Laboratory Equipment of the Early Mediaeval Chinese Alchemists”(《中世纪早期中国术士的实验室设备》),
Holmes,Urban T.(霍姆斯) 1934 “Mediaeval Gem Stones”(《中世纪的宝石》),
Horn,Paul,and Georg Steindorff,eds.(霍恩和斯坦道夫) 1891 “Sassanidische Siegelsteine”(《萨珊印石》),
Hornell,James(霍内尔) 1946 “The Role of Birds in Early Navigation”(《鸟在早期航海中的作用》),
Hourani,G.F.(霍兰尼) 1951
Huard,Pierre,and Wong,M.(胡雅尔特、王明) 1957 “Structure de la Médicine chinoise”(《中医的构成》),
Huard,Pierre,and Wong,M.(胡雅尔特、王明) 1958
Huber,E.(休伯) 1906 “Termes Persans dans l’astrologie bouddhique chinoise”(“Etudes de littèrature bouddhique”,Ⅶ)(《中国佛教占星学中的波斯词汇》),
Hung,William(洪煨莲) 1952
Ishibashi Gorō(石桥五郎) 1901 “Tō-Sō jidai no Shina enkai bōeki narabi ni bōekikō ni tsuite”(《唐宋时代中国沿海贸易并贸易港口》),
Ishida Mikinosuke(石田干之助) 1932 “Etudes sino-iraniennes,Ⅰ. A Propose du Hou-siuan-wou”(《中国伊朗研究 Ⅰ 论胡旋舞》),
Ishida Mikinosuke(石田干之助) 1942
Ishida Mikinosuke(石田干之助) 1948
Ishida,Mosaku,and Gunichi Wada(石田茂作与和田军一) 1954
Janson,H.W.(詹森) 1951
Jayne,H.H.F.(杰恩) 1941 “Maitreya and Guardians”(《弥勒与保护神》),
Jenyns,R.Soame(杰宁斯) 1954 “Chinese Carvings in Elephent Ivory”(《象牙汉雕》),
Jenyns,R.Soame(杰宁斯) 1957 “The Chinese Rhinoceros and Chinese Carvings in Rhinoceros Horn”(《中国的犀牛与犀角雕刻》),Transactions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1954-1955(London,1957),31-62.
Kat?,Shigeshi(加藤繁) 1936 “On the Hang or the Association of Merchants in China,with E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Institution in the T‘ang and Sung Periods”(《唐宋时代中国的“行”或商行》),Memoirs of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 Toyo Bunko,Vol.8(Tokyo,1936),45-83.
Keller,Conrad(开勒) 1902
Keller,Otto(凯勒) 1909
Keller,Otto(凯勒) 1913
Kiang Chao-Yuan(江绍原) 1937
Kimura Kōichi(木村康一) 1942 “Honzō”(《本草》),
Kimura Kōichi(木村康一) 1946
Kimura Kōichi(木村康一) 1954 “Ancient Drugs Preserved in the Shosoin”(《正仓院保存的古代药物》),
Kishibe Shigeo(岸边成雄) 1948
Kishibe Shigeo(岸边成雄) 1952 “Seiiki-gaku tōryū ni okeru kogaku raichō no igi”(《在西域乐东传中胡人来朝的意义》),
Kishibe Shigeo(岸边成雄) 1954 “The Origin of the K‘ung-hou(Chinese Harp):A Companion Study to‘The Origin of the P‘i-pa’”(《箜篌之起源》),
Kishibe Shigeo(岸边成雄) 1955 “Tō-dai gikan no soshiki”(《唐代伎官组织》),
Kishibe Shigeo(岸边成雄) 1956 “Zen-Shoku Shiso 6 Ken kanza sekichō no nijūshi gakugi ni tsuite”(《关于前蜀始祖王建棺座石雕的二十四乐伎》),
Laufer,Berthold(劳费尔) 1905 “Historical Jottings on Amber in Asia”(《关于亚洲琥珀的历史记载》),
Laufer,Berthold(劳费尔) 1909
Laufer,Berthold(劳费尔) 1913 “Arabic and Chinese Trade in Walrus and Narwhal Ivory”(《阿拉伯与中国之海象、独角鲸象牙贸易》),
Laufer,Berthold(劳费尔) 1913a
Laufer,Berthold(劳费尔) 1914 “Bird Divination Among the Tibetans”(《吐蕃人的鸟卜》),
Laufer,Berthold(劳费尔) 1914a
Laufer,Berthold(劳费尔) 1915 “Asbestos and Salamander:An Essay on Chinese and Hellenistic Folk-Lore”(《石棉与火怪:中国和希腊的民间传说》),
Laufer,Berthold(劳费尔) 1915a “Three Tokharian Bagatelles”(《三件吐火罗文书》),
Laufer,Berthold(劳费尔) 1915b “Vi faxga and Cubebs”(《Vifaxga 与毕澄茄》),T‘onug Pao,Vol.16(1915),282-288.
Laufer,Berthold(劳费尔) 1915c
Laufer,Berthold(劳费尔) 1915d “The Story of the Pinna and the Syrian Lamb”(《贻贝和叙利亚羔羊的故事》),
Laufer,Berthold(劳费尔) 1915e “Optical Lenses”(《光透镜》),
Laufer,Berthold(劳费尔) 1915f “Burnig -Lenses in India”(《印度火镜》),
Laufer,Berthold(劳费尔) 1916 “Supplementary Notes on Walrus and Narwhal Ivory”(《再说海象与独角鲸象牙》),
Laufer,Berthold(劳费尔) 1918 “Malabathron”(《广藿香》),
Laufer,Berthold(劳费尔) 1919
Laufer,Berthold(劳费尔) 1923
Laufer,Berthold(劳费尔) 1923a “Review of V.W.F. Collier,
Laufer,Berthold(劳费尔) 1925
Laufer,Berthold(劳费尔) 1926
Laufer,Berthold(劳费尔) 1937 Felt:
Laufer,Berthold(劳费尔) 1946
von Le Coq,Albert(勒克柯) 1925
Lessing,F.(莱辛) 1935
Lévi,Sylvain(烈维) 1900 “Les missions de Wang Hiuen-ts‘e dans l’Inde”(《王玄策出使印度记》),
Lévi,Sylvain(烈维) 1913 “Le‘tokharien B’,langue de Koutcha”(《龟兹语考》),
Lévi,S.,and Ed. Chavannes(烈维和沙畹) 1895 “L’Itinéraire d‘Ou-k‘ong(751-790)”(《悟空行记》),
Levy,Howard S.(李豪伟) 1951 “An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of the Events Which Culminated in the Huang Ch‘ao Rebellion”(《黄巢起义高潮事件考述》),
Levy,Howard S.(李豪伟) 1955
Lewicki,Tadeusz(卢维基) 1935 “Les premiers commer?ants Arabes en Chine”(《早期来华的大食商人》),
Li,H.L.(李惠林) 1959
Liu Mau-tsai(刘茂才) 1957 “Kulturelle Beziehungen zwischen den Ost-Türken(=T‘u-küe)und China”(《东突厥与中国的文化交往》),
Loehr,Max(罗越) 1959 “A Propos of Two Paintings Attributed to Mi Yu-jen”(《论米友仁的两幅绘画作品》),
Lu Gwei-djen and Joseph Needham(鲁桂珍和李约瑟) 1951 “A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Chinese Dietetics”(《中国营养学史的一个问题》),
Lucas,A.(卢卡斯) 1934
Luce,G.H.(卢斯) 1924 “Countries Neighbouring Burma”(《缅甸的邻国》),
Lydekker,R.(莱德克) 1898
Lydekker,R.(莱德克) 1912
Lydekker,R.(莱德克) 1912a
Lydekker,R.(莱德克) 1912b
McDermott,W.C.(麦克德莫特) 1938
Macgowan,D.J.(麦高恩) 1854 “Chinese and Aztec Plumagery”(《中国人与阿兹台克人的羽毛》),
Maenchen-Helfen,Otto(麦切—赫尔芬) 1950 “Two Notes on the Diamond in China”(《关于中国钻石的两个问题》),
Maenchen-Helfen,Otto(麦切—赫尔芬) 1957 “Crenelated Mane ane Scabbard Slide,”
Mahler,Jane Gaston(马珍妮) 1959
Majumdar,R.C.(马江达) 1927
Maspero,H.(马伯乐) 1953
Masutomi Junosuke(益寿富之助) 1957
Mathew,Gervase(马修) 1956 “Chinese Porcelain in East Africa and on the Coast of South Arabia”(《东非和南阿拉伯海沿岸的中国瓷器》),
Matsui Shūichi(松井秀一) 1959 “Ro-ryū hanchin kō”(《卢龙藩镇考》),
Medley,Margaret(梅德利) 1955 “The T‘ang Dynasty:A Chinese Renaissance,A.D.618-906”(《唐朝: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
Merrill,George P.(梅里尔) 1922
Miller,Roy A.(米勒) 1959
Mookerji,Radha Kumud(穆克杰) 1957
Murakami Yoshimi(村上嘉宾) 1955 “Tō-dai kizoku teien”(《唐代贵族庭园》),
Nagahiro,T.(长广敏雄) 1955 “On Wei-ch‘ih I-seng,a Paiter of the Early T‘ang Dynasty”(《唐初画家尉迟乙僧》),
Nakamura Kushirō.(中村久四郎) 1917 “Tō-jidai no Kanton”(《唐代的广州》),
Nakamura Kushirō.(中村久四郎) 1920 “Kanton no shōko oyobi Kanton Chōan wo renketsu suru suiro shūun no kōtsū”(《广州的商港及连接长安的水路交通》),
Nakano Kōkan(中野江汉) 1924
Nanjio Bunyiu(南条文雄) 1883
Needham,Joseph(李约瑟) 1954
Needham,Joseph(李约瑟) 1958
Needham,Joseph(李约瑟) 1959
Needham,Joseph(李约瑟) 1959a “The Missing Link in Horological History:A Chinese Contribution”(《钟表史上缺少的一环——中国的贡献》),
Needham,Joseph,Wang Ling,and Derek J.Price(李约瑟、王铃和德克) 1960
Needham,Joseph,Wang Ling,and K.G.Robinson(李约瑟、王铃和鲁滨逊) 1962
Nyberg,H.S.(纽伯格) 1931
Ogawa Shōichi(小川昭一) 1957 “Ban -Tō-shi no ichimen - sono shakaisei -”(《晚唐诗及其社会性》),
Ogawa Tamaki(小川环树) 1959 “Chokuroku no uta—sono gengo to bungakushi-teki igi”(《敕勒歌——它的原语和文学史上的意义》),
Osborne,D.(奥斯本) 1912
Paris,Pierre(帕里斯) 1952 “Quelques dates pour une histoire de la jonque chinoise”(《中国帆船史的几个时期》),
Pelliot,Paul(伯希和) 1903 “Le Fou Nan”(《扶南考》),
Pelliot,Paul(伯希和) 1904 “Deux itinéraires de Chine en Inde à la fin du viii
Pelliot,Paul(伯希和) 1912 “Autour d’une traduction Sanskrit du Tao-t? -King(Tao Tê Ching)”(《论〈道德经〉的梵文译本》),
Pelliot,Paul(伯希和) 1912a “Review of Hirth and Rockill,Chau ju-kua:His Work on the Chinese and Arab Trade in the Twelfth and Thirteenth Centruries,Entitled Chu-fan-chi”《夏德和柔克义〈赵汝括“诸蕃志”所记载的十二、三世纪中国与阿拉伯之间的贸易关系〉评介》),
Pelliot,Paul(伯希和) 1912b “Les influences iraniennes en Asie Centrale et en Extrême-Orient”(《伊朗文化对中亚和远东的影响》),
Pelliot,Paul(伯希和) 1923 “Quelques artistes des Six Dynasties ed des T‘ang”(《六朝和唐代的几位艺术家》), Pao,Vol.22(1923),215-291.
Pelliot,Paul(伯希和) 1928 “L’ édition collective des oeuvres de Wang kouo-wei”(《评王国维遗书》),
Pelliot,Paul(伯希和) 1928a “Des artisans chinois à la capitale abbasside en 751-762”(《751~762年阿拔斯朝首都的中国艺术家》),
Pelliot,Paul(伯希和) 1959
Penzer,N.M.(彭泽) 1952
Philips,Ralph W.(菲利普斯) 1958 “Cattle”(《牛》),
Philips,Ralph W.,Ray G.Johnson,and Raymond T.Mayer(菲利普斯、约翰逊和迈耶) 1945
Priest,Alan,and Pauline Simmons(普里斯特、艾伦和西蒙斯) 1931
Pru?ek,Jaroslav(普鲁塞克) 1939 “Researches into the Beginnings of the Chinese Popular Novel”(《中国通俗小说起源研究》),
Pulleyblank,E.G.(蒲立本) 1955
Pulleyblank,E.G.(蒲立本) 1958 “The Origins and Nature of Chattle Slavery in China”(《中国奴隶制度的起源及其性质》),
Pulleyblank,E.G.(蒲立本) 1960 “Neo-Confucianism and Neo-Legalism in T‘ang Intellectual Life,755-805”(《唐代文人中的新儒教与新法家学说》)
Quennell,Peter,transl.(昆内尔) 1928 (Buzurg ibn Shahriyar),
Rabinowitz,L.(拉比诺维茨) 1946 “Eldad ha-Dani and China”(《Eldad ha-Dani与中国》),
Ramstedt,G.J.(拉姆斯蒂德) 1949
Read,B.E.(里德) 1932 “Chinese Materia Medica,Avian Drugs”(《中国药物学:飞禽类药物》),
Read,B.E.(里德) 1936
Read,B.E.(里德) 1937 Chinese Materia Medica,Turtle and Shellfish Drugs”(《中国药物学:龟和甲壳类药物》),
Read,B.E.(里德) 1943 “Influence des régions méridionales sur les médicines chinoises”(《南方地区对中国医学的影响》),
Read,B.E.,and C.Pak(里德和帕克) 1928 “A Compendium of Minerals and Stones Used in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 Pen T‘sao(sic)Kang Mu;Li Shih Chen,1597 A.D.”(《简论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所见中医使用的矿物和结石》),
Reinaud,M.(赖诺德) 1845
Reischauer,E.O.(赖世和) 1940 “Notes on T‘ang Dynasty Sea Routes”(《唐朝的海路》),
Reischauer,E.O.(赖世和) 1955
Reischauer,E.O.(赖世和) 1955a
Rock,J.F.(罗克) 1955 “The D‘a Nv Funeral Ceremon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Origin of Na-khi Weapons”(《从关于纳西族武器起源的特殊资料看“D‘a Nv”葬仪》),
des Rotours,R.(戴何都) 1947
des Rotours,R.(戴何都) 1948
des Rotours,R.(戴何都) 1952 “Les insignes en deux parties(fou)sous la dynastie des T‘ang(618-907)”(《唐代的符信》),
Roux,Jean-Paul(劳泽) 1959 “Le chameau en Asie Centrale:son nom-son élévage-sa place dans la mythologie”(《中亚骆驼的名称、饲养及其在神话中的地位》),
Rowland,Benjamin,Jr.(罗兰) 1947 “Chinoiseries in T‘ang Art”(《唐朝艺术中具有中国艺术风格的艺术品》),
Rudolph,R.C.(鲁道夫) 1959 “Chinese Medical Stelae”(《中国医药石刻》),
Sampson,Theos.(桑普森) 1869 “The Song of the Grape”(《葡萄歌》),
Sarton,George(萨顿) 1944 “Fishing with Otters(Query and Answer)”(《水獭捕鱼》),
Sauvaget,Jean(索瓦格特) 1948
Schafer,E. H.(薛爱华) 1948 “Notes on a Chinese Word for Jasmine”(《耶塞漫考》),
Schafer,E. H.(薛爱华) 1950 “The Camel in China Down to the Mongol Dynasty”(《降至蒙元时代的中国的骆驼》),
Schafer,E. H.(薛爱华) 1951 “Iranian Merchants in T‘ang Dynasty Tales”(《唐代传奇中的波斯商人》),
Schafer,E. H.(薛爱华) 1951a “Ritual Exposure in Ancient China”(《古代中国礼仪中的朝向》),
Schafer,E. H.(薛爱华) 1952 “The Pearl Fisheries of Ho-P‘u”(《合浦的采珠场》),
Schafer,E. H.(薛爱华) 1954
Schafer,E. H.(薛爱华) 1955 “Orpiment and Realgar in Chinese Technology and Tradition”(《中国制造学以及传说中的雄黄与雌黄》),
Schafer,E. H.(薛爱华) 1956 “The Develpment of Bathing Customs in Ancient and Medieval China and the History of the Floriate Clear Palace”(《古代和中世纪中国的沐浴风俗的演变和华清池的沿革》),
Schafer,E. H.(薛爱华) 1956a “The Early History of Lead Pigments and Cosmetics in China”(《中国古代的铅色与化妆》)
Schafer,E. H.(薛爱华) 1956b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Elaphure”(《鹿文化史》)
Schafer,E. H.(薛爱华) 1957 “Rosewood,Dragon’s Blood,and Lac”(《榈木、龙血与紫胶》),
Schafer,E. H.(薛爱华) 1957a “War Elephants in Ancient and Medieval China”(《古代和中世纪中国的战象》),
Schafer,E. H.(薛爱华) 1959 “Falconry in T‘ang Times”(《唐代的猎鹰》),
Schafer,E. H.(薛爱华) 1959a “Parrots in Medieval China”(《中世纪中国的鹦鹉》),
Schafer,E. H.(薛爱华) 1961
Schafer,E. H.,and B.E. Wallacker(薛爱华和沃兰克) 1961 “Local Tribute Products of the T‘ang Dynasty”(《唐朝的土贡》),
Scheffer,Victor B.(希福) 1958
Schlegel,G.(施莱格尔) 1898 “Geographical Notes”(《地理志》),
Schuyler,Montgomery(斯凯勒) 1908 “Notes on the Making of Palm-Leaf Manuscripts in Siam”(《暹罗贝叶写本制作考》),
Sclater,P.L.,and O.Thomas(斯克莱特和汤姆森) 1897~1898
Seckel,Dietrich(塞克尔) 1954 “Kirikane:Die Schnittgold-Decoration in der japanischen Kunst,ihre Technik and ihre Geschichte”(《日本艺术中的雕金装饰及其技术和历史》),
Sen,Satiranjan(萨蒂兰詹·森) 1945 “Two Medical Texts in Chinese Translation”(《两部汉译医学文献》),
Shida Fudomaro(志田不动磨) 1957 “Chūgoku ni okeru satō no fukyū”(《中国砂糖的普及》),
Shih Sheng-han(石声汉) 1958
Shiratori Kurakichi(白鸟库吉) 1939 “The Mu-nan-chu of Ta-Ch‘in and the Cintqmazi of India”(《大秦木难珠与印度如意珠》),
Shiratori Kurakichi(白鸟库吉) 1956 “An New Attempt at a Solution of the Fu-lin Problem”(《“拂林”新解》),
Shōsōin(正仓院) 1928
Shōsōin(正仓院) 1960
Simmons,Pauline(西蒙斯) 1948
Simmons,Pauline(西蒙斯) 1956 “Som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Textiles Studies”(《中国纺织品研究的新进展》),
Sirén,O.(西伦) 1927 “Tch‘ang-ngan au temps des Souei et des T‘ang”(《隋唐时代的长安》),
Sirén,O.(西伦) 1928
Sitwell,Sacheverell(西特韦尔) 1936
Sitwell,Sacheverell(西特韦尔) 1941
Sitwell,Sacheverell(西特韦尔) 1947
Sitwell,Sacheverell(西特韦尔) 1953
Smith,Marion B.(史密斯) 1940
Soothill,W.E.,and L.Hodous(苏慧廉、何乐益) 1937
Soper,A. C.(索珀) 1947 “The‘Dome of Heaven’ in Asia”(《亚洲的天穹》),
Soper,A. C.(索珀) 1950 “T‘ang Ch‘ao Ming Hua Lu(The Famous Painters of the T‘ang Dynasty)by Chu Ching-hsüan of Wu-chün Translated”(《英译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Soper,A. C.(索珀) 1951
Soper,A. C.(索珀) 1958 “T‘ang Ch‘ao Ming Hua Lu:Celebrated Painters of the T‘ang Dynasty,by Chu Ching-hsüan of T‘ang”(《唐朝名画录》),
Sowerby,A.de C.(苏柯仁) 1937 “The Horse and Other Beasts of Burden in China”(《中国的马和其他驮畜》),
Sowerby,A.de C.(苏柯仁) 1940
Stein,A.(斯坦因) 1907
Stein,A.(斯坦因) 1921
Stein,A.(斯坦因) 1925 “Innermost Asia:Its Geography as a Factor in History”(《内陆亚洲》),
Stein,A.(斯坦因) 1928
Stein,A.(斯坦因) 1933
Stein,R.(石泰安) 1942 “Jardins en miniature d’Extrême Orient”(《远东的盆山》),
Stein,R.(石泰安) 1947 “Le Lin-yi:sa localisation,sa contribution à la formation du Champa et ses liens avec la Chine”(《林邑的位置:对占婆形成的贡献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Stephenson,J.(斯蒂芬森) 1928
Stewart,G.R.Jr.(斯图尔特) 1930 “Color in Science and Poetry”(《科学与诗歌中的颜色》),
Strachwitz,A.Graf(斯特雷奇维茨) 1940 “Chinesisches T‘ang-Silber und ost-westliche Kunstbeziehungen”(《唐代中国银器和东西工艺交流》),
Stuart,G.A.(斯图亚特) 1911
Takakusu,J(高楠顺次郎) 1896
Takakusu,J(高楠顺次郎) 1928 “Aomi-no Mabito Genkai(779),
Tate,G.H.H.(泰特) 1947
Thompson,A.P.D.(汤普森) 1951 “A History of the Ferret”(《白鼬发育史》),
Thompson,R. Campbell(汤普森) 1936
Trubner,Henry(特鲁布纳) 1957
Trubner,Henry(特鲁布纳) 1959 “The Arts of the T‘ang Dynasty”(《唐朝艺术》),
Twitchett,D.C.,and A.H.Christie(杜希德和克里斯蒂) 1959 A Medieval Burmese Orchestra”(《中世纪缅甸的管弦乐》),
Villiers,Alan(维利尔斯) 1952
de Visser,M.W.(维瑟) 1920 “Die Pfauenk?nigin in China und Japan”(《中国和日本的孔雀王后》),
Wada Sei(和田清) 1947 “Shuju-kō”(《侏儒考》),
Wada Sei(和田清) 1955 “Kotsu-jaku-kō”(《兀惹考》),
Waley,Arthur(韦利) 1922
Waley,Arthur(韦利) 1923 “Tai Tsung’s Six Chargers”(《太宗六骏》),
Waley,Arthur(韦利) 1927 “Foreign Fashions:Po Chu-I(772-846)”(《胡风》),
Waley,Arthur(韦利) 1931
Waley,Arthur(韦利) 1941
Waley,Arthur(韦利) 1952
Waley,Arthur(韦利) 1954 “27 Poems by Han-shan”(《寒山诗二十七首》),
Waley,Arthur(韦利) 1955 “The Heavenly Horses of Ferghana:A New View”(《大宛“天马”新解》),
Waley,Arthur(韦利) 1956 “Some References to Iranian Temples in the Tun-Huang Region”(《敦煌地区的伊朗寺庙》),
Waley,Arthur(韦利) 1960
Waley,Arthur(韦利) 1961
Wang Gungwu(王赓武) 1958 “The Nanhai Trade:A Study of the Early History of Chinese Trade in the South China Sea”(《中国古代南海贸易》),
Wang Ling(王铃) 1947 “On the Invention and Use of Gunpowder and Firearms in China”(《火药与火器在中国的发明和应用》),
Wang Yi-t‘ung(王伊同) 1953 “Slaves and Other Comparable Social Groups During the Northern Dynasties”(《北朝时期的奴隶及与奴隶地位相当的社会集团》),
Wayman,Alex(韦曼) 1954 “Notes on the Three Myrobalans”(《三果考》),
Wenley,A.G.(温利) 1948 “The Question of the Po-shan Hsiang-lu”(《博山香炉考》),
Werth,Emil(沃思) 1954
Wheatley,Paul(惠特利) 1961 “Geographical Notes on Some Commodities Involved in Sung Maritime Trade”(《宋代航海贸易中涉及的某些商品的地理问题》),
Wheatley,Paul(惠特利) 1961a
White,W.C.(怀履光) 1942
Wilbur,C.M.(韦慕庭) 1943
Wilder,G.D.,and H.W.Hubbard(怀尔德和哈巴德) 1924 “List of the Bird of Chihli Province”(《直隶省鸟类目录》),
Wolters,O.W.(沃尔特斯) 1960 “The Po-ssǔ Pine Trees”(《波斯松》),
Wood,R.W.(伍德) 1934 “The Purple Gold of Tut‘ankhamūn”(《图特安哈门墓中发现的紫金》),
Wright,A.F.(芮沃寿) 1951 “Fu I and the Rejection of Buddhism”(《傅奕与排斥佛教的运动》),
Wright,A.F.(芮沃寿) 1957 “Buddhism and Chinese Culture:Phases ofInteraction”(《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影响》),
Wu Chi-yu(吴其昱) 1959 “Trois poèms inédits de Kouan-hieou”(《贯休的三首未刊诗》),
Wu,John C.H.(吴经熊) 1939 “The Four Seasons of T‘ang Poetry”(《唐诗之四季》),Pt. X,
Wu,K.T.(吴光清) 1937 “Libraries and Book-Collecting in China Before the Invention of Printing”(《印刷术发明之前中国的图书馆与书籍收藏》),
Wu Lien-teh(伍连德) 1933 “Early Chinese Travellers and Their Successors”(《古代中国的行人及其后继者》),
Wylie,A.(伟烈亚力) 1867
Yabuuti,Kiyosi(薮内清) 1954 “Indian and Arabian Astronomy in China”(《中国的印度和阿拉伯天文学》)(trans. by L. Hurvitz),
Yamada,Kentaro(山田宪太郎) 1954 “A Study on the Introduction of An-hsi-hsiang in China and that of Gum Benzoin in Europe”(《中国的安息香和欧洲的爪哇香》),Ⅰ,
Yamada,Kentaro(山田宪太郎) 1955 “A Short History of Ambergris by the Arabs and Chinese in the Indian Ocean”(《中国和阿拉伯记载的印度洋的龙涎香》),Ⅰ,
Yamada,Kentaro(山田宪太郎) 1956 “Nyūkō motsuyō shi josetsu,”
Yamada,Kentaro(山田宪太郎) 1956a “A Short History of Ambergris by the Arabs and Chinese in the Indian Ocean”(《中国和阿拉伯记载的印度洋的龙涎香》),Ⅱ,Report of the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ics,the Kinki University,Vol.11(1956).
Yamada,Kentaro(山田宪太郎) 1957
Yamada,Kentaro(山田宪太郎) 1958 “Yashitsumei,matsuri,sokei(Jasminum)kō,”
Yamada,Kentaro(山田宪太郎) 1959 “Perusya-Arabya-jin no daru-chini(dqr-?īnī,shina-no-ki,sunawachi nikkei)to iū shōhinmei ni tsuite”(《波斯—阿拉伯人的“支那树”〈Dqr-?īnī〉即肉桂》),
Yang,Lien-sheng(杨联陞) 1952 “Hostages in Chinese History”(《中国历史上的人质》),
Yang,Lien-sheng(杨联陞) 1955 “Notes on Maspero’s
Yang,Lien-sheng(杨联陞) 1955a “Review of J.Needham,
Yetts,W.Percival(耶茨) 1934 “The Horse:A Factor in Early Chinese History”(《马在中国古代史上的作用》),
Yule,Henry,and A.C. Burnell(玉尔和伯内尔) 1903
von Zach,Erwin(冯扎克) 1952
白寿彝 1937 《宋时伊斯兰教徒的香料贸易》,《禹贡》,第7卷,第4期(1937年4月),47~77页。
陈邦贤 1957 《中国医学史》,上海,1957。
陈祖椝主编 1957 《中国农学遗产选集》甲类第5种“棉”(上编),上海,1957。
韩爝 1953 《貂皮考》,《大陆杂志》,第6卷(1953),390~393。
韩槐准 1941 《龙脑香考》,《南海学会杂志》,第2卷,第1/3期(1941),3~17。
侯宽昭 1957 《广州植物检索表》,上海,1957。
孔德 1934 《外族音乐流行中国史》,上海,1934年。
李霖灿 1956 《阎立本职贡图》,《大陆杂志》,第12卷(1956),第33~50页。
凌纯声 1958 《中国酒之起源》,《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9本,《庆祝赵元任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台北,1958),第883~907页。
刘凌仓 1958 《唐代的人物画》,北京,1958。
那志良 1953 《兰田玉》,《大陆杂志》,第7卷(1953),第363~364页。
鸟居龙藏 1946 《石面雕刻及渤海人风俗与萨珊式胡瓶》,《燕京学报》,第30卷(1946),第51~61页。
全汉昇 1947 《唐代物价的变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1本(上海,1947),101~148。
全汉昇 1947a 《唐宋时代扬州经济状况的繁荣与衰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1本(上海,1947),146~179。
全汉昇 1948 《中古自然经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0本(1948),73~173。
桑原骘藏(冯攸译) 1930 《唐宋时代中西通商史》,上海,1930年。
石禄(译音) 1954 《麒麟竭》,《大陆杂志》,第9卷(1954),第44,56页。
吴廷燮 1937 《唐方镇年表》,《二十五史补编》卷六(上海,1937年),186~192页。
夏鼐 1957 《中国最近发现的波斯萨珊朝银币》,《考古学报》,第16卷(1957),第49~56页。
夏鼐 1958 《青海西宁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考古学报》,第19卷(1958),第105~110页。
向达 1933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燕京学报》专号之二,北京,1933年。
向达 1957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增订版,北京,1957年。
徐松 1902 《唐两京城坊考》,据1902年版重印(枚冈,1956年)。
严耕望 1954 《唐代国内交通与都市》,《大陆杂志》,第8卷(1954年),第99~101页。
叶德禄 1942 《唐代胡商与珠宝》,《辅仁学志》,第15卷(1947年),第101~103页。
叶静渊 1958 《中国文献上的柑橘栽培》,《农学遗产研究集刊》,第1卷(1958年),第109~163页。
于非闇 1955 《中国画颜色的研究》,北京,1955年。
愚公谷 1934 《贾耽与摩尼教》,《禹贡》,第2卷,第4斯(1934年10月),第8~9页。
于景让 1954 《波斯枣》,《大陆杂志》,第8卷(1954年),第193~195页。
于景让 1955 《郁金与郁金香》,《大陆杂志》,第11卷(1955年),第33~37页。
张长弓 1951 《唐宋时代传奇作者暨其时代》,北京,1951年。
张星烺 1929 《唐时非洲黑奴入中国考》,《辅仁学志》,第1卷(1929),93~112。
张星烺 1930 《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北平,1930年。
章鸿钊 1921 《石雅(Lapidarium Sinicum)》,《地质专报》,乙种,第二集,北京,1921。
张子高 1958 《从镀锡铜器谈到鋈字本义》,《考古学报》,第3卷(1958),73~74。
张琬 1960 《菩萨蛮及其相关几处问题》,《大陆杂志》,第20卷(1960),19~24,47~49,93~98。
赵文锐 1926 《唐代商业之特点》,《清华学报》,第3卷(1926),951~966。
郑振铎 1958 《陕西省出土唐俑选集“序言”》,北京,1958。
郑作新 1955 《中国鸟类分布目录》卷1,北京,1955。
祝秀侠 1957 《唐代传奇研究》,台北,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