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05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学图书

Sci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SSAPID:101-7553-7720-65
ISBN:978-7-5097-0629-9
DOI:
ISSN:

[内容简介]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学是一种优化人类生存与发展空间的艺术。本书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学的首创之作。全书共10章。第一章是在界定区域、区域经济、发展、发展战略等基本概念基础上阐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学的研究对象;第二章评述相关理论;第三章阐明为研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如何对区域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战略分析;第四章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决策的五个要素;第五章提出制订和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五项准则;第六、七、八章分别论述了城市、县域和特殊区域(山区、海洋、资源性城市、经济特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研制要求;第九章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最后一章即第十章阐述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书为各级各类区域研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了理论和操作的依据。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
作 者: 李成勋
编 辑:于渝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经济

   一 区域

    1.区域概念

    2.区域功能

    3.区域类型

   二 区域经济

    (一)区域经济静态状况

     1.区域资源状况

     2.经济发展水平

    (二)区域经济动态状况

    (三)本地区在宏观区域中的经济地位及其变化

  第二节 经济发展的概念、特征和要素

   一 经济发展概念

   二 经济发展特征

    (一)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人

    (二)经济的发展是永续的、不能间断的

    (三)经济发展是经济有机体的整体发展

    (四)经济发展有量和质两个方面

    (五)经济发展有其特有的规律和内在机制

    (六)经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政治和法律紧密相连,互促互动的

    (七)经济发展和资源、生态、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三 经济发展要素

    (一)人力

    (二)土地

    (三)自然资源

    (四)技术

    (五)信息

    (六)市场

    (七)资金

    (八)文化

    (九)管理

  第三节 战略和发展战略分类

   一 战略概念

    (一)军事战略

    (二)政治战略

    (三)经济发展战略

    (四)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五)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类型

    (一)按战略主体分类(即为谁制定的战略)

     1.区域发展战略

     2.产业发展战略

     3.企业发展战略

     4.组织发展战略

     5.要素发展战略

     6.生态环境战略

    (二)按战略涵盖的范围划分

     1.宏观发展战略

     2.中观发展战略

     3.微观发展战略

     4.国际经济发展战略

     5.超微观发展战略

  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学的研究对象

   一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学的研究对象

    1.区城经济发展战略学的研究以地域空间为依托

    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学研究的是区域内的经济发展问题

    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学研究的是经济发展中的战略问题

    4.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学研究的是有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决策与谋略的理论和方法

   二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学同经济发展战略学的关系

    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学和区域经济学的关系

    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学同决策学的关系

   三 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强化宏观决策中的地域空间意识

    (二)有利于提高战略意识和战略决策能力

    (三)有利于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

 第二章 相关理论述评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一 发展极理论

   二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三 梯度推移理论

   四 点轴开发与网络开发理论

   五 空间结构理论

    (一)区域空间结构要素

     1.节点及节点体系

     2.线及网络

     3.域面

    (二)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理论

     1.中心—外围理论

     2.倒“U”字形理论

    (三)区域空间结构机制理论

     1.区位势能的机制理论

     2.极化与扩散机制理论

     3.区域空间结构演进规律

   六 产业集群理论

   七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一)地域生产综合体的概念及其建立

    (二)建立地域生产综合体可供选择的优势条件

    (三)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分类

     1.以地域范围分类

     2.以发展水平分类

     3.以专业重点和经济结构分类

     4.以在地域劳动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分类

    (四)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布局

    (五)衡量地域生产综合体结构合理性的标准

  第二节 经济发展战略学相关理论

   一 赫希曼的经济发展战略理论

    (一)不平衡增长理论

    (二)联系效应理论

    (三)淋下效应和极化效应

   二 柯林斯的大战略理论

   三 于光远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理论

    (一)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一新概念

    (二)战略指导思想

    (三)提高经济效益是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

    (四)地区发展战略的二重性

    (五)中观经济

  第三节 决策学相关理论

   一 决策和决策过程

   二 拟订、评估和选择备选方案

   三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四 在确定、不确定和风险条件下制定决策

 第三章 区域战略分析

  第一节 环境分析

   一 国际环境

    (一)国际政治环境

     1.战争

     2.和平

    (二)国际经济环境

    (三)国际科技环境

    (四)国际法制环境

   二 国内宏观环境

    (一)国内政治环境

    (二)国内经济环境

    (三)国内科技环境

    (四)国内法制环境

   三 周边环境

    (一)资源条件

    (二)经济发展状况

    (三)科技发展状况

    (四)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

   四 区域发展环境评价

    (一)迎来机遇的条件

     1.由于新建了交通线路使本地区的区位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由于重要战略资源的发现而使本地区迅速成为一个巨大的增长极

     3.由于国家重大项目的投入而使本地区获得大发展的条件

     4.由于国际经贸关系的变化而使本地区获得了跨越发展的机会

     5.国家某种重大优惠政策的实施,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二)出现挑战的因由

     1.由于行政中心随交通优势转移而转移,使本地区的发展遇到挑战

     2.由于产业垄断地位被打破,而使本地区的发展遇到挑战

     3.由于尚未掌握已出现的高新技术,而使本地区的发展遇到挑战

     4.由于本地区自然资源枯竭而经受的挑战

     5.严重的天灾人祸也会使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遭遇挑战

     6.由于周边地区经济腾飞,使地区经济发展遇到挑战

  第二节 内部条件分析

   一 区域资源占有条件

   二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一)区域经济静态状况

    (二)区域经济动态状况

    (三)本地区在宏观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变化

   三 区域发展条件评价

    (一)区域发展优势条件

     1.优势条件的表现

     2.对优势条件的分析

    (二)区域发展劣势条件

     1.劣势条件的表现

     2.对劣势条件的分析

  第三节 区域战略的综合分析与选择

   一 综合分析方法的借鉴

   二 综合分析方法案例

 第四章 区域战略要素

  第一节 战略方针

   一 战略方针的内涵和制定要求

    1.导向性

    2.一元性

    3.稳定性

    4.概括性

    5.专属性

   二 战略方针的形成

   三 战略方针案例

  第二节 战略目标

   一 战略目标的内涵和制定战略目标的依据与要求

    (一)战略目标的内涵

    (二)制定战略目标的依据与要求

     1.制定战略目标的依据

     2.制定战略目标的要求

   二 战略目标案例

  第三节 战略重点

   一 战略重点的含义和选择战略重点的要求

    (一)战略重点的含义

    (二)选择战略重点的要求

   二 战略重点案例

  第四节 战略阶段

   一 战略期和战略阶段的含义

    (一)战略期的含义

    (二)战略阶段的含义和划分

   二 战略阶段案例分析

  第五节 战略对策

   一 战略对策的含义和制定要求

    (一)战略对策的含义

    (二)制定战略对策的要求

     1.针对性

     2.多元性

     3.操作性

     4.层次性

     5.灵活性

   二 战略对策案例分析

 第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准则

  第一节 中心和边缘相统一的均衡准则

  第二节 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统筹准则

  第三节 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特色准则

  第四节 对策和目标相统一的创新准则

  第五节 人和自然相统一的可持续准则

 第六章 城市化和城市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功能和类型

   一 城市的起源

   二 城市的功能

    (一)载体功能

    (二)聚集功能

    (三)辐射功能

    (四)导向功能

    (五)创新功能

    (六)增长极功能

   三 城市主要功能的历史演变

    (一)农业社会城市的主要功能

    (二)工业社会城市的主要功能

    (三)现代信息社会城市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城镇体系和都市圈

   一 城镇体系

    (一)城镇体系的含义和特征

     1.整体性

     2.结构性

     3.有序性

     4.动态性

     5.自组织性

    (二)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1.序位分布

     2.首位分布

   二 都市圈

    (一)都市圈的含义及特征

     1.都市圈的含义

     2.都市圈的特征

    (二)都市圈形成的意义

  第三节 城市化发展战略

   一 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城市化发展道路

    (一)从空间上来划分

     1.集中型城市化

     2.扩散型城市化

    (二)从城市化推进方式上来划分

     1.自上而下的城市化

     2.自下而上的城市化

    (三)区域城市化的发展道路

     1.极点开发阶段

     2.点轴开发阶段

     3.网络开发阶段

   三 城市化发展水平测评

    (一)城市人口比重指标

    (二)非农人口比重指标

    (三)城市用地面积指标

   四 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

    (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评价

     1.发展历程

     2.现状评价

    (二)中国城市化的战略方针

    (三)中国城市化的战略目标

     1.总体目标

     2.分布

     3.结构与功能

     4.形成若干国际化大都会

    (四)中国城市化的战略重点

     1.东中部的小城镇建设

     2.西部的大中城市建设

     3.旧城改造

     4.西部城镇体系的构建

     5.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6.城市群的构建和功能强化

    (五)中国城市化的战略阶段

    (六)中国城市化的战略对策

     1.制订规划

     2.基础设施建设先行

     3.筹集建设资金

     4.改革户籍制度

     5.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四节 城市经济发展战略

   一 市情分析

    一般分析

   二 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三 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四 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五 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阶段

   六 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

    (一)人的因素开发方面

    (二)其他生产要素的整合

    (三)城市布局和功能分区的调整

    (四)体制和机制的破旧立新

    (五)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

    (六)强化战略管理

 第七章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节 县域经济的特征和地位

  第二节 县情分析是研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

   一 对县域经济载体的分析

   二 发展阶段评估

   三 本县经济特色

    (一)地理特色

    (二)资源特色

    (三)产业特色

    (四)产品特色

    (五)文化特色

    (六)民族特色

   四 经济实力评估

   五 经济潜力评估

   六 发展优势分析

   七 制约因素分析

   八 环境分析

  第三节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方案的制订

   一 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二 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 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四 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阶段

   五 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

  第四节 加强县域经济的战略管理

   一 研制战略方案

   二 制订实施方案和设立支柱项目

   三 战略运行中的监控和调整

   四 战略风险防范

   五 战略转变

   六 力争战略效益最大化

  第五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 对当前中国农村建设的战略分析

    (一)农村基础设施方面

    (二)农业生产方式方面

    (三)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方面

    (四)农民生活条件方面

    (一)农业生产方式在整体上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模式

    (二)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日趋严峻

    (三)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内部分化严重

    (四)农民素质有待提高

   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构想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

     1.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3.增加农民收入

     4.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改善村容村貌

     6.培育新型农民

     7.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对策

     1.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框架中

     2.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最严格地保护耕地和草地

     4.加大国家对“三农”的投入

     5.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

     6.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

     7.深化农村改革

 第八章 特殊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节 山区经济发展战略

   一 中国山区的自然概况

   二 我国山区开发的经济社会意义

    (一)山区开发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山区开发将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三)山区开发有利于解除山区的贫困

    (四)山区开发有利于民族团结

   三 山区经济发展战略

    (一)山区经济发展战略方针

    (二)山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山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四)山区经济发展战略阶段

    (五)山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

     1.要开发山区和发展山区经济必先统一对山区开发的认识

     2.山区开发要更加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3.加强山区专用工程技术的研发

  第二节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一 海洋和海洋资源

    (一)海水资源

    (二)海洋生物资源

    (三)海洋矿物资源

    (四)海洋化学资源

    (五)海洋可再生能源

   二 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

   三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一)中国海洋及其开发的基本状况

    (二)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三)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四)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1.在产业方面,应以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业为重点

     2.在海域方面,应以国际海底区域、国际公海和海岸、河口、滩涂为战略重点

     3.在资源利用方面,应以可再生资源为战略重点

     4.在投资主体方面,应以政府力量为主,逐渐向以民间力量为主转移

    (五)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阶段

    (六)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理顺海洋管理体制

     2.实施科技兴海,提高海洋产业竞争力

     3.加强培养海洋科技与管理人才

     4.拓宽投融资渠道,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5.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海洋高技术,推动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6.发挥沿海地区自身优势、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7.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完善海洋服务体系

     8.建立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环境系统,保证海洋的可持续利用

  第三节 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战略

   一 “缘矿兴城”、“矿竭城衰”和“转型振兴”是全球的普遍现象

    (一)德国的鲁尔区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协调联邦、州和市三级政府共同参与资源型地区的改造

     2.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

     3.吸引资金、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4.因地制宜形成区内各具特色的产业优势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6.治理矿区污染,塑造都市田园风光

    (二)美国的匹兹堡和休斯敦

     1.匹兹堡

     2.休斯敦

    (三)法国的洛林

     1.调整产业结构

     2.把煤炭钢铁产业转型与国土整治结合起来,并纳入地区规划

     3.创建企业园圃,扶持下岗职工建立小企业

     4.对下岗职工进行培训,帮助其重新就业

    (四)日本的九州

   二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基本状况与分析

    (一)中国资源型城市概况

    (二)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基本特征

     1.以采掘、采伐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

     2.所有制结构单一

     3.企业规模结构单一

     4.城市空间结构的组团型

    (三)中国资源型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资源逐渐枯竭

     2.离退休人员多和下岗失业人员多

     3.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城市缺乏活力

     4.税费负担沉重

     5.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三 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战略

    (一)战略方针

    (二)战略目标

    (三)战略重点

    (四)战略阶段

    (五)战略对策

     1.就业对策

     2.扶贫对策

     3.产业对策

     4.生态环境对策

     5.新开矿区发展对策

     6.建立长效机制对策

  第四节 经济特区发展战略

   一 世界经济特区的产生和发展

   二 中国的经济特区

    (一)中国经济特区的建立

    (二)中国政府为经济特区制定的特殊政策

    (三)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

     1.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

     2.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

     3.汕头经济特区的发展

     4.厦门经济特区

     5.海南经济特区

    (四)中国的对外开放地区

    (五)“新特区”的出现

   三 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战略

    (一)特殊的战略方针

    (二)特殊的战略目标定位

    (三)特殊的战略重点

    (四)特殊的战略阶段

    (五)特殊的战略对策

 第九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

   一 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经济发展中生态问题的严重性

   二 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零增长”理论

   三 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式提出

   四 20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全球的认同和重视

   五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

  第二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性

   一 中国的资源相对短缺

   二 中国人口过度膨胀

   三 水土流失与环境恶化

   四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

  第三节 区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任务

   一 规范人口

   二 改善人类住区

   三 保护基础环境

   四 维护生态平衡

   五 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六 防灾防害

   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微观上评价的经济发展方式

    (二)宏观上评价的经济发展方式

   八 改善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

  第四节 消除贫困区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章 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一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中国区域四大板块的差异

    (一)西部发展区

    (二)中部发展区

    (三)东北发展区

    (四)东部发展区

  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

  第三节 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平衡度

   二 区域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平衡度

   三 基本公共服务享受均等化

    1.在教育方面

    2.在卫生方面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建立住房保障体系

   四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平衡度

  第四节 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任务和战略重点

   一 推进西部大开发

    (一)战略指导思想

    (二)战略任务和战略重点

   二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一)战略指导思想

    (二)战略任务和战略重点

   三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一)战略指导思想

    (二)战略任务和战略重点

   四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一)战略指导思想

    (二)战略任务与战略重点

   五 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

    (一)战略指导思想

    (二)战略任务和战略重点

  第五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

   一 优化空间开发结构

    (一)优化开发区域

    (二)重点开发区域

    (三)限制开发区域

    (四)禁止开发区域

   二 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一)市场机制

    (二)竞争合作机制

    (三)互利互助机制

    (四)扶持机制

   三 有针对地实施区域政策

    (一)财政政策

    (二)投资政策

    (三)产业政策

    (四)土地政策

    (五)人口管理政策

    (六)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政策

   四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题词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学是一种优化人类生存与发展空间的艺术。本书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学的首创之作。全书共十章。第一章是在界定区域、区域经济、发展、发展战略等基本概念基础上阐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学的研究对象;第二章评述相关理论;第三章阐明为研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如何对区域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战略分析;第四章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决策的五个要素;第五章提出制定和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五项准则;第六、七、八章分别论述了城市、县域和特殊区域(山区、海洋、资源性城市、经济特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研制要求;第九章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最后一章即第十章阐述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书为各级各类区域研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了理论和操作的依据。

[1]〔德〕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解放军出版社,1964。

[2]〔苏〕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斯大林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56。

[3]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

[4]军事科学院:《战争论》,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

[5]〔美〕马尔科姆·吉利斯:《发展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6]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发展经济学的新格局——进步与展望》,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7]〔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经济发展》,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8]张培刚主编《发展经济学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9]周天勇主编《新发展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0]〔美〕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11]于光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12]于光远:《战略学与地区战略》,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13]李成勋:《经济发展战略学》,北京出版社,1999。

[14]冯之浚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德〕约翰·冯·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86。

[2]〔美〕埃德加·M.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90。

[3]〔美〕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4]〔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5]于光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6]于光远:《战略学与地区战略》,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7]周启业、刘再兴、祝诚、张可云等:《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8]杨吾扬:《区位论原理——产业、城市和区域的区位经济分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

[9]朱明春:《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0]刘再兴主编《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

[11]李成勋:《经济发展战略学》,北京出版社,1999。

[12]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商务印务馆,2004。

[13]李青、李文军、郭金龙:《区域创新视角下的产业发展:理论与案例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

[14]魏后凯主编《现代区域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15]施用海、高耀松、章昌裕:《世界都市圈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

[1]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6。

[2]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6。

[3]〔春秋〕孙武:《孙子兵法》,武汉出版社,1996。

[4]侯景新、尹卫红:《区域经济分析》,商务印书馆,2004。

[5]王伟光、唐晓华主编《现代战略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6]董大海:《战略管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7]魏后凯主编《现代区域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1]李成勋:《经济发展战略学》,北京出版社,1999。

[2]孙久文:《区域经济规划》,商务印书馆,2004。

[3]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商务印书馆,2005。

[4]王安平、郭晓华:《领导战略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7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

[4]于光远:《论地区发展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5]李成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要素和准则——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创刊十周年而作》,《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5年第5期。

[1]朱铁臻:《城市发展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2]朱铁臻:《城市现代化研究》,红旗出版社,2002。

[3]朱铁臻:《城市魅力研究》,红旗出版社,2004。

[4]傅崇兰:《小城镇论》,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

[5]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5。

[6]宋金平:《聚落地理专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张敦富:《区域经济学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8]刘维新:《中国城镇发展与土地利用》,商务印书馆,2003。

[9]王梦奎主编《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2006~2020年)》,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10]陈秀山主编《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

[11]叶裕民:《1996~2050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战略》,李成勋主编《1996~205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走向现代化的构想》,北京出版社,1997。

[12]赵苑达:《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3]张敦富主编《城市经济学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14]肖金成等:《打造中心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15]李培祥:《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1]孙学文等:《中国县域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

[2]王长远:《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3]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王怀岳:《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实论》,人民出版社,2001。

[5]王青云:《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2003。

[1]韩劲:《走出贫困循环——中国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对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张敦富主编《区域经济开发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3]李成勋主编《2020年的中国——对未来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展望》,人民出版社,1999。

[4]陈秀山主编《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

[5]王青云:《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6]张耀辉、路世昌等:《衰退地区经济振兴战略》,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7]上海保税区管委会研究室编《世界自由贸易区研究》,改革出版社,1996。

[8]李世华等主编《中国区域经济管理概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1]《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李宝恒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2]〔美〕梅萨罗维克、〔德〕佩斯特尔:《人类处于转折点》,三联书店,1987。

[3]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4]〔美〕艾伦·杜能:《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5]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开源与节约》,科学出版社,1992。

[6]《迈向21世纪——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文献汇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7]国家计委等:《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8]陈耀邦:《可持续发展战略读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9]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10]钱阔、陈绍志:《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11]黄顺基、吕永龙主编《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改革出版社,1999。

[12]滕藤主编《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13]自然之友编《2006年:中国环境的转型与博弈》,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

[14]本书编委会:《中国节能降耗研究报告》,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15]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第三卷)》,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7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2]邓小平:《中央要有权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3]《国家及各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4]于光远:《战略学与地区战略》,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5]王梦奎主编《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2006~2020年)》,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6]戚本超、景体华主编《中国区域发展报告》(2007~2008年),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

[7]王洛林主编《未来50年: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北京出版社,2002。

[8]陈栋生等:《西部经济崛起之路》,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9]魏后凯:《21世纪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10]杨云彦等:《全球化与中部崛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11]李青等:《区域创新视角下的产业发展:理论与案例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

[12]王荣华主编《2007年:创新长三角》,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

[13]梁庆寅、陈广汉主编《2007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

[14]肖金成等:《第三增长极的崛起——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5]古小松主编《泛北部湾合作发展报告(2007)》,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

[16]韩康:《北部湾新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17]陈秀山主编《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

简 介:主要内容是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经济战略专业委员会会员等学者对新时期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类重大问题进行的多方位剖析和未来发展政策建议。鉴于目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为推进城市化的稳健有序发展,需要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进行调整和转型:从唯城市论、唯市民论的城市发展观转向城乡统筹、市民非市民共建城市发展观;从求大、求快的城市发...

作者: 李成勋 林跃勤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