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68

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1)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Financial Development(2011)

SSAPID:101-7553-7702-00
ISBN:978-7-5097-2421-7
DOI:
ISSN:

[内容简介]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1)》,概括和分析了2010年中国金融发展和运行中的各方面情况,研讨和评论了2010年发生的主要金融事件。本书由业内专家和青年精英联合编著,有利于读者了解掌握2010年中国的金融状况,把握2011年中国金融的走势。

相关信息

丛书名:金融蓝皮书
编 辑:王玉水;王莉莉;陶璇;赵学秀;高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6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8 财政、金融

 前言

 法律声明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BⅠ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B.1 2010年中国经济运行概况

   一 经济增长继续向好

   二 内外需快速增长,出现了向好的结构性变化

   三 物价同比上涨明显

   四 居民收入与就业快速增长

   五 企业收入与财政收入状况显著好转

   六 2010年的宏观调控政策

  B.2 “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一 “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回顾

   二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B.3 2010年中国物价走势的简要分析*

  B.4 2010年的中国财政

   一 2010年中国财政的理论争论

   二 2010年中国财政的主要措施

   三 2010年中国财政的运行情况

    (一)政府预算基本情况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三)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运行情况

     1.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2.主要行业赢利情况

     3.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四 2011年中国财政的运行重点

  B.5 2010年的对外部门

 BⅡ 金融运行分析

  B.6 货币政策分析

   一 2010年货币政策的实体经济背景

   二 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国内金融环境

    (一)两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明显下降

    (二)基础货币总量增长率已下降,基础货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三)信贷有所降温,增长率明显下降

     1.信贷总量及增长率的变动

     2.信贷结构

     3.信贷利率

    (四)金融机构存款保持合适的增长率,但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回落

    (五)货币市场交易继续大幅增加,市场利率大幅上升

    (六)资本市场与融资结构

    (七)外汇市场交易活跃,外汇储备增长率趋于平稳

   三 2010年的货币政策操作

    (一)公开市场操作

    (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三)利率政策

    (四)汇率政策

    (五)房地产信贷政策

    (六)窗口指导

  B.7 银行业

   一 银行业运行概述

    (一)存款

    (二)贷款

    (三)流动性与资产质量

    (四)资本充足率与赢利水平

   二 银行业监管

    (一)监管环境

     1.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规范和风险化解

     2.防范房地产贷款风险

     3.限制银信理财合作业务

    (二)新巴塞尔协议实施及影响

     1.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的强化

     2.流动性监管框架

     3.针对“大而不倒”问题的调整

    (三)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

   三 银行业改革

    (一)农业银行发股上市

    (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

    (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四 银行业经营

    (一)中国银行业的资本补充压力与经营模式

    (二)主要银行机构的经营状况

     1.国有大型银行

     2.股份制银行

     3.城市商业银行

     4.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5.外资银行

  B.8 保险业

   一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中国保险业发展概况

    (一)保险业务快速增长

    (二)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大幅度提高

    (三)保险资产规模迅速增加

    (四)保险市场主体增加,市场集中度下降

    (五)保险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六)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七)保险资金运用日趋活跃

    (八)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效果

    (九)初步形成现代保险监管框架

    (十)全社会的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二 保险业服务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作用,保障和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二)发挥保险的“社会稳定器”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大力发展“三农”保险,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丰富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三 2010年中国保险业的重要实践与政策评述

    (一)发起保险监管国际联席会议,国际保险监管合作又迈出重要一步

    (二)政策性农业保险加速推向全国,“一行三会”联合推进农村金融创新

    (三)新保险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四)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破冰”

    (五)我国保险业参与国际重大项目保险水平提升

    (六)保险业多种模式参与社保体系建设获重要进展

    (七)我国保险机构退市现首例

    (八)航运保险迎来发展契机

   四 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一)中国保险业的阶段性特征与深层次矛盾

    (二)中国保险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1.保险市场发展方式粗放问题

     2.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问题

     3.保险资金运用问题

     4.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问题

     5.保险区域发展问题

     6.保险诚信问题

     7.保险产品交易模式面临困境

     8.保险理赔中的突出问题

   五 “十二五”期间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展望

    (一)“十二五”期间保险业面临的机遇

     1.“十二五”期间中国保险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2.“十二五”时期保险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

    (二)“十二五”期间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挑战

    (三)中国保险业未来发展趋势

     1.保险市场发展方式转变需要迈出实质性步伐

     2.保险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3.保险业需要在宏观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4.保险业需要更加强调依法科学监管,更加注重保护消费者利益

     5.保险资金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要不断强化

     6.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模式创新需要迈出新步伐

     7.参与解决社会养老难问题需要新突破

  B.9 金融市场:货币市场

   一 货币市场交易总量与结构

    (一)交易规模

    (二)交易品种结构

    (三)交易期限结构

   二 子市场发展动态

    (一)债券回购市场

    (二)同业拆借市场

    (三)票据市场

   三 货币市场利率动态

   四 货币市场资金流动

  B.10 金融市场:股票市场

   一 2010年中国股票市场概述

   二 发行市场:融资规模全球第一,市盈率屡创新高

    (一)新股发行市场火暴,IPO募资规模再创新高

    (二)新股溢价下降,首日破发频现

    (三)新股发行市盈率继续走高,创业板依旧领跑

    (四)再融资不甘落后,银行股表现抢眼

   三 二级市场:大盘指数全球倒数第二,中小板、创业板表现强势

    (一)市场运行概况

    (二) A股市场运行状况分析:一个主导、三大题材

   四 创业板市场:造富神话与花样翻新同步

    (一)创业板运行概述

    (二)前期创业板的几大特征

     1.造富神话犹在,先天顽疾难改

     2.年报预增居多,但高成长性并未显现

     3.首发募集项目变更,原因各种各样

     4.强势上涨与首日破发并存

     5.高管离职反映制度缺陷

    (三)创业板发展前景

   五 股指期货交易机制创新

    (一)股指期货运行概述

    (二)股指期货运行的特征

    (三)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的动力

   六 股市制度创新评述

    (一)融资融券试点不断扩大

    (二)新股发行的再改革

    (三)对内幕交易打击力度加大

   七 2011年: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之年

    (一)“新三板”有望成功扩容

    (二)国际板有望获突破

    (三)创业板的发展机制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四)稳步推出转融通机制

  B.11 金融市场:债券市场

   一 2010年债券市场总体情况

    (一)2010年债券市场运行简析

     1.一级市场发行

     2.债券市场存量

     3.市场交易情况

     4.投资者结构

     5.市场收益率变动

    (二)2010年债券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

     1.债券市场在社会融资体系中的地位稳步提升

     2.银行间市场仍居债券市场绝对主导地位

     3.信用债所占比重持续提升

     4.商业银行仍是债券投资的主力,基金类投资者异军突起

     5.市场创新不断涌现

    (三)2010年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

     1.中央国债结算公司新一代客户端系统正式推出

     2.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互联进一步深化

     3.信用衍生产品相关业务指引发布

     4.行业自律规则和组织进一步完善

     5.人民币债券国际化相关制度建设

   二 2010年利率产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一)2010年利率产品*市场运行情况

    (二)利率产品市场运行特点

     1.利率产品发行量创历史新高

     2.产品结构更加丰富

     3.期限结构更加完善

     4.国开债维持利率产品属性

   三 2010年信用产品市场运行分析

    (一)2010年信用产品*市场运行情况

     1.一级市场发行

     2.二级市场交易

     3.信用产品存量

     4.信用产品投资者结构

     5.信用产品收益率走势

    (二)信用产品市场发展特点

     1.信用债稳步扩容

     2.投资者日益多元化

     3.产品创新加速

   四 2010年衍生品市场运行分析

    (一)利率衍生产品运行情况

     1.通胀预期上升,利率互换曲线走高

     2.利率互换交易量大幅增加

     3.备案交易商逐渐增加

    (二)信用衍生产品正式推出

     1.信用衍生工具诞生

     2.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备案交易商逐渐增加

     3.信用衍生产品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五 2010年债券市场走势回顾

    (一)2010年利率产品走势回顾

     1.流动性支撑与通胀预期修正

     2.加息预期增强及三年期央票重启

     3.房地产新政

     4.流动性紧张以及缓解

     5.CPI与紧缩政策超预期

     6.市场技术性回调

    (二)2010年信用产品收益率走势回顾

   六 2011年债券市场展望

  B.12 金融市场:银行理财产品市场

   一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势头良好

    (二)人民币和港币产品发行数量的此消彼长

    (三)信贷类理财产品成功“变脸”,高风险高收益权益类产品数量回落

     1.信贷类理财产品成功“变脸”

     2.中资银行何时能撼动外资银行独霸股票类理财产品的局面?

     3.危机和通胀更迭,贵金属和原油挂钩结构性产品热销

     4.货币战争魅影下,汇率类产品曾一度绝迹于市场

   二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创新评述

    (一)限制性看涨、多维看跌和双向操作是三大结构创新

    (二)在本息支付中,黄金实现了“货币功能”

    (三)专属产品中华夏银行的“数九理财”和“另类低碳”独具特色

    (四)提高产品信息透明度,让投资者买得放心

    (五)上市公司买理财

   三 澄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四个误区

    (一)城市商业银行产品收益是否高于国有控股银行产品收益

    (二)物价水平是否高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

    (三)黄金价格涨,理财产品收益是否应升高

    (四)能否横向比较不同期限不同币种产品的收益水平

   四 未来展望与策略建议

    (一)对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五个判断

    (二)完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策略建议

  B.13 金融市场:期货市场

   一 2010年中国期货市场交易情况

    (一)期货市场发展迅猛

    (二)期货品种表现分化

    (三)四家期货交易所齐头并进

    (四)期货经纪机构快速发展

     1.期货公司资本实力不断增强,为“质变”奠定基础

     2.2010年期货公司利润大幅提升

     3.股指期货上市为期货公司的发展提供机遇

   二 2010年各期货品种市场情况

    (一)股指期货市场

    (二)金属期货市场

    (三)能源化工期货市场

    (四)农产品期货市场

   三 2010年中国期货市场的政策调整

    (一)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稳步发展期货市场”

    (二)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出台与实施

    (三)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的修订

    (四)证券公司、基金等机构参与股指期货政策出台

    (五)四大期货交易所出台异常交易监管措施

    (六)为加强市场风险防范,交易所调整交易规则

    (七)期货保税交割业务推出

  B.14 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

   一 经常项目变动情况

    (一)货物贸易

    (二)服务贸易

    (三)收益

    (四)经常转移

   二 资本和金融项目变动情况

    (一)直接投资

     1.中国在外直接投资

     2.外国在华直接投资

    (二)证券投资

    (三)其他投资

    (四)外债

    (五)储备资产与误差遗漏项

  B.15 金融监管改革

   一 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继续坚持全面覆盖的监管理念

    (二)需要构建宏观审慎管理组织框架

    (三)监管体系要有利于金融创新及竞争力的提升

    (四)重视系统性风险防范和金融稳定问题

    (五)将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作为重要的监管目标

    (六)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二 2010年中国金融监管政策措施

    (一)加强监管力度,防范系统性风险

     1.防范银行信贷风险

     2.防范地方财政金融风险

     3.防范资产价格泡沫风险

    (二)研发逆周期政策工具,构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

     1.宏观审慎管理理念的发展脉络及国外实践动态

     2.中国宏观审慎管理改革实践

     3.构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的政策建议

    (三)完善金融制度体系,鼓励金融制度创新

     1.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创新

     2.推动保险资金运用制度创新

    (四)努力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1.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2.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和监管合作,努力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

   三 2011年中国金融监管工作重点

  B.16 地区金融生态环境

   一 2009~2010年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态势分析

   二 政府治理

    (一)政府主导性

    (二)财政平衡

    (三)政府规模

    (四)政府诚信

   三 地区经济基础

    (一)经济发达水平

    (二)经济结构

    (三)基础设施

    (四)私人部门发展

   四 金融发展

    (一)金融深化(经济货币化程度)

    (二)金融竞争

    (三)金融部门效率

    (四)私人部门金融支持

    (五)金融市场

   五 制度文化

    (一)司法

    (二)诚信文化

    (三)中介组织

   六 简要小结

  B.17 国际金融形势分析

   一 主要经济体的经济与金融发展

    (一)美国的经济金融形势

     1.热点问题综述

     2.美国经济金融形势

    (二)欧元区的经济金融形势

    (三)日本的经济金融形势

     1.日本的GDP排名首次落后中国

     2.保持零利率直到物价稳定

     3.货币供给增速上升与信贷增速下降

     4.日本的进出口受中国影响较大

     5.日本地震及核电站事故冲击全球经济

   二 主要货币汇率变化

    (一)美元汇率

    (二)欧元汇率

    (三)日元汇率

   三 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

    (一)主要经济体的国际投资情况

     1.美国的国际投资情况

     2.欧元区的国际投资情况

     3.日本的国际投资情况

    (二)国际证券投资

     1.国际债券情况

     2.国际股票情况

    (三)衍生品市场

   四 石油与黄金市场

    (一)国际石油市场

    (二)国际黄金市场

 BⅢ 专题分析

  B.18 走出“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误区

   一 国际贸易平衡理论的逻辑错误与实践反差

   二 “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政策陷阱和均输后果

   三 汇率理论的误区和美元的困境

  B.19 实施新资本协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 新资本协议影响宏观经济的路径

    (一)资本充足率约束与银行行为

    (二)银行行为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二 资本监管强化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新监管标准的实施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评估内容的确定

    (二)评估方法的选择

    (三)对银行信贷行为的评估

     1.资本充足率与贷款增长

     2.核心资本充足率与贷款增长

     3.权益比率(杠杆率)与贷款增长

    (四)信贷与宏观经济增长关系的评估

    (五)结论及说明

   四 资本金约束问题分析

   五 提高拨备水平的影响

    (一)拨备补提的短期影响

    (二)新拨备制度的动态影响

   六 结论及建议

  B.20 政策性金融的转型改革路径与发展动态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政策性金融机构转型改革的基本动因

   三 政策性金融机构转型改革的不同模式

    (一)分账管理模式

    (二)分立机构模式

    (三)局部调整或收缩模式

    (四)彻底商业化模式

   四 全球金融危机再次凸显政策性金融的重要作用

   五 中国政策性银行商业化转型改革的争议

   六 案例分析:国家开发银行的商业化转型

   七 继续推进中国政策性银行改革

  B.21 2010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状况

   一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概况

    (一)从业机构迅速增加

    (二)融资租赁交易额大幅攀升

    (三)从业机构的回报率不断提高

   二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中面临的制约

    (一)财税政策约束

    (二)出租人融资渠道约束

    (三)融资标的物选择约束

    (四)融资租赁模式约束

    (五)信用环境约束

    (六)市场门槛约束

  B.22 沪深300股指期货运行评估

   一 市场制度设计的亮点和完善

    (一)股指期货的产品设计较为科学、合理

    (二)股指期货交易结算制度安排较为合理

    (三)投资者结构及相关制度有待完善

   二 开展套期保值仍存在障碍

    (一)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及其投资策略

    (二)券商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套保额度已使用六成

    (三)放松机构投资者入市限制,完善投资者结构

   三 未来的政策取向

  B.23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

   一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2010年发展概况

     1.保费收入

     2.市场格局

     3.区域市场

    (二)当前商业健康保险存在的问题

     1.在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中无足轻重

     2.基础建设有待加强

     3.医疗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4.市场竞争仍需进一步规范

   二 制约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一个主因

    (一)从国际经验看,商业健康保险获得较好发展的国家都赋予其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职能

    (二)商业健康保险在中国医疗保障体系中被边缘化

   三 重新思考商业健康保险在中国医改中的作用

    (一)商业健康保险是现代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传统医患双边市场存在“供给诱导需求”等市场失灵现象

     2.医患双边医疗市场失灵使得部分发达国家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后者成为现代医疗市场的第三方

    (二)湛江模式经验表明:通过商业保险机构的参与,在中国基本医疗保障领域可以培育出一种把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新机制*

     1.财政托底,实现基本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

     2.委托保险公司经办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节约政府管理成本

     3.政府和保险公司以分层再保险的财务机制为纽带,形成了合作控制不合理医疗行为的利益共同体

     4.以政府权威为依托,以保险公司为经办主体,引入管理式医疗机制

   四 进一步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在中国医改中的作用

  B.24 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

   一 主要国家的外汇储备管理实践

    (一)美国

    (二)英国

    (三)日本

    (四)俄罗斯

    (五)中国台湾

    (六)韩国

    (七)巴西

    (八)印度

    (九)中国香港

    (十)新加坡

   二 国际经验的比较分析

    (一)财政部和央行的作用

    (二)外汇储备持有

    (三)外汇储备资产获取所涉及的本币投放、回笼及融资问题

    (四)储备管理的责任和透明度

    (五)外汇储备管理的制度框架

   三 小结

  B.25 日本政策性住宅金融的演进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一 住宅金融公库的创立与发展

    (一)住宅金融公库的性质与职能

    (二)住宅金融公库的资金来源

    (三)住宅金融公库资金的运用

    (四)公库的组织构架与营运模式

   二 住宅金融公库在住房保障中的作用

    (一)形成了多元住房供应体系

    (二)促进国民居住条件和品质的提升

    (三)形成独特的住宅金融体系

   三 对中国的启示

    (一)积极干预住宅市场,为全体国民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住房保障就是要满足国民的基本住房需求,而改善性住房需求应主要依赖住宅市场

    (三)政策性住房金融是政府实施住房保障的重要工具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1)》,概括和分析了2010年中国金融发展和运行中的各方面情况,研讨和评论了2010年发生的主要金融事件。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宏观经济运行分析”概括了2010年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回顾了“十一五”期间的经济运行状况,并对“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发展做了展望。第二部分“金融运行分析”比较系统地描述了2010年中国的货币政策、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期货业的发展状况,并概要分析了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金融监管改革、地区金融生态、国际金融形势的新变化。第三部分为“专题分析”。介绍了中国金融发展中的新动态,包括“经济再平衡”的误区、新资本协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政策性金融的转型、融资租赁、股指期货、商业健康保险以及日本政策性住宅金融对中国的启示。

[1]李杨、余维彬:《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新金融》2006年第4期。

[2]刘伟、凌江怀:《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探讨》,《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第9期。

[3]施建淮:《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第3期。

[4]张礼卿:《从结构性的视角考察全球经济失衡》,《中国金融》2007年第12期。

[5]王国刚:《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热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6]管涛:《中国先机——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视角》,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侯荣华、张洋:《商业银行资本和信贷、货币政策关系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2]郭友、莫倩:《资本约束与信贷挤压》,《金融研究》2006年第7期。

[3]黄宪、吴克保:《中国商业银行对资本约束的敏感性研究——基于对中小企业信贷行为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09年第11期。

[4]刘斌:《资本充足率对中国贷款和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5年第11期。

[5]Aggarwal,R.and K.Jacques,2001,“The Impact of FDICIA and Prompt Corrective Action on Bank Capital and Risk:Estimates Using a Simultaneous Equations Model”,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5,1139-1160.

[6]Bernanke,B.and C.Lown,1991,“The Credit Crunch”,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2,205-247.

[7]Berrospide,J.and R.Edge,2010,“The Effects of Bank Capital on Lending:What Do We Know,and What Does it Mean?”,Financ and Economics Discussion Series,Divisions of Research & Statistics and Monetary Affairs,Federal Reserve Board,Washington,D.C.

[8]Blum,J.and M.Hellwi,1995,“The 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apital Adequacy Requirements for Bank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39,739-749.

[9]BIS,Macroeconomic Assessment Group,2010,“Assessing the Macroeconomic Impact of the Transition to Stronger Capital and Liquidity Requirements”.

[10]Chami,R.and T.Cosimano,2001,“Monetary Policy with a Touch of Basel”,IMF Working Paper,No.1.

[11]Dimond,D.and R.Rajan,2000,“A Theory of Bank Capital”,Journal of Finance, 55,2431-2465.

[12]Furfine,C.,2000,“Evidences on the Response of US Banks to Changes in Capital Requirements”,BIS Working Paper,No.88.

[13]Hancock,D.and J.Wilcox,1993,“Has There Been a ‘Capital Crunch’ in Banking?The Effects on Bank Lending of Real Estate Market Conditions and Bank Capital Shortfalls”, 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 3,31-50.

[14]Hancock,D.,and J.Wilcox,1994,“Bank Capital and Credit Crunch:The Roles of Risk-Weighted and Unweighted Capital Regulati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Real Estate and Urban Economics Association 22,59-94.

[15]Hancock,Diana,Andrew J.Laing,and James A.Wilcox,1995,“Bank Capital Shocks:Dynamic Effects on Securities,Loans and Capital”,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661-677.

[16]Hancock,Diana,and James A.Wilcox,1998,“The ‘Credit Crunch’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Credit to Small Busines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2,983-1014.

[17]Holmstrom,B.and J.Tirole,1997,“Financial Intermediation,Loanable Funds,and Real Sector”,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663-691.

[18]Jacques,K.and P.Nigro,1997,“Risk-based Capital,Portfolio Risk,and Bank Capital:A Simultaneous Equations Approach”,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49,533-547.

[19]Kishan,R.and T.Opiela,2000,“Bank Size,Bank Capital and the Bank Lending Chanel”,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32,121-141.

[20]Macroeconomic Assessment Group,2010,“Assessing the Macroeconomic Impact of the Transition to Stronger Capital and Liquidity Requirements”.

[21]Peek,J.and E.Rosengren,1995,“The Capital Crunch:Neither a Borrower Nor a Lender Be”,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27,625-638.

[22]Tanaka,M.,2002,“How Do Bank Capital and Capital Adequacy Regulation Affect 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EISFO Working Paper,No.799.

[23]Tanaka,M.,2002,“The 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the New Basel Accord”,CEISFO Economic Studies,49,217-232.

[24]Uhlig,H.,2005,“What are th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on Output?Results from an Agnostic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Vol.52,381-419.

[25]Van den Heuvel,2008,“The Welfare Cost of Bank Capital Requirements”,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Vol.55,298-320.

[26]VanHoose,D,2007,“Theories of Bank Behavior under Capital Regulation”,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Vol.31(12),3680-3697.

[27]Vitek,F.,2009,“Monetary Policy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in the World Economy:A Panel Unobserved Components Approach”,IMF Working Paper,WP/09/238.

[28]Woodford,M.,2003,Interest and Prices:Foundations of a Theory of Monetary Polic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陈元:《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对金融资源配置方式的思考》,《财贸经济》2009年第11期。

[2] C.P.钱德拉塞卡:《危机的教训:全球银行业模式存在吗?》,《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第1期。

[3]董裕平:《防范同质化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71期。

[4]贾康、孟艳:《招投标方式政策性金融:运转条件、发展空间与相关框架探讨》,《财贸经济》2009年第10期。

[5]贾瑛瑛:《探索政策性银行转型之路》,《中国金融》2006年第10期。

[6]李扬:《国家目标、政府信用、市场运作》,《经济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第1期。

[7]李扬:《中国金融改革3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8]罗学东:《政策性银行的转型思考》,《银行家》2007年第12期。

[9]王国刚:《发展开发性金融完善市场机制》,《银行家》2006年第3期。

[10]王学人:《政策性金融转型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求索》2007年第5期。

[11]鄢德春:《商业化转型对国家开行金融稳定作用的影响》,《上海金融》2009年第9期。

[12]詹向阳:《也谈中国政策性银行的转型与改革》,《金融论坛》2006年第6期。

[13]张平、王宏淼:《转向“结构均衡增长”的战略要点和政策选择》,《中国经济研究报告》2010年第122期。

[14]张红:《海峡两岸政策性银行转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上海金融》2009年第11期。

[15] Gerschenkron,A.,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A Book of Essays,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1]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世界卫生报告:初级卫生保健——过去重要,现在更重要》,WHO网站。

[2]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答》,人民出版社,2009。

[3]陈竺:《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全面做好卫生工作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在2008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卫生部网站。

[4]魏迎宁:《走专业化道路努力推进商业健康保险跨越式发展》,《保险研究》2003年第12期。

[5]葛延风、贡森等:《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6]周其仁:《病有所医当问谁——医改系列评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曾卓、李良军:《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义及分类研究》,《保险研究》2003年第4期。

[8]庞雪峰、孙东雅:《美国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保险实践与探索》2009年第6期。

[9]唐晋:《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民生:全球视野中的医改路径》,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10]瑞士再保险公司:《祝君健康:剖析医疗产业和全球商业医疗保险业的现状》,Sigma,2007,(7)。

[11]E.O.泰斯伯格:《医疗保健业》,王旭东、马慧勤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2]舍曼·富兰德、艾伦·古德曼、迈伦·斯坦诺:《卫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3]黄建始、陈君石:《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溯源》,《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7年第1期。

[14]World Economic Forum,2009,“Transforming Pensions and Healthcare in a Rapidly Ageing World:Opportunities and Collaborative Strategies”,www.weforum.org.

[15]阎建军:《进一步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在中国医改中的作用》,《中国金融》2010年第15期。

[16]王治超、阎建军等:《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主报告》,载《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1]Patricia Hagan Kuwayama,“Postal Ban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A Comparative Analysis”,Monetary and Economic Studies,May 2000.

[2]Naohiko BABA and Takamasa HISADA,Japan Financial System:Its Perspective and the Authorities’ Role in Redesigning and Administrating System,IMES Discussion Paper,No.02-E-1.

[3]Miki Seko,Housing Finance in Japan,Working Paper as a Visiting Scholar in 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