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8

引证文献

3 !

参考文献

104

东南亚经济运行报告(2007)图书

Economic operation report of Southeast Asia

SSAPID:101-7552-3370-73
ISBN:978-7-80230-970-8
DOI:
ISSN:
关键词:

东南亚 经济

[内容简介] 本书上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全球视角的东南亚经济与金融,对东南亚地区总体和个别经济运行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与描述,第二部分是中国视角的东南亚经济与金融,该部分内容是站在中国的角度审视东南亚经济,第三部分是专题研究,对与东南亚经济有密切联系的些热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刘仁伍 刘华
编 辑:张景增;刘亚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附录 2006年东南亚及中国—东南亚国家关系大事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网站

 报告摘要

 第一部分 全球视角的东南亚经济与金融

  第一章 东南亚国家经济整体运行情况

   一 经济增长

   二 通货膨胀

   三 就业

   四 产业发展

   五 对外贸易

   六 利用外资

   七 东南亚地区经济展望

    (一)全球经济展望

    (二)东南亚地区经济展望

  第二章 东南亚国家经济运行国别分析

   第一节 文莱

    一 经济增长

    二 产业

    三 通货膨胀与就业

    四 政府财政收支

    五 对外贸易

     (一)出口

     (二)进口

    六 文莱的金融概况

     (一)货币供应量

     (二)利率与汇率

     (三)国际储备

     (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第二节 柬埔寨

    一 经济增长

     (一)宏观经济形势稳定

     (二)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小幅增长

    二 产业发展

     (一)农业稳步发展,粮食自给有余

     (二)纺织和成衣仍是柬埔寨工业增长的重点

     (三)服务业增长依赖旅游业的发展

    三 对外贸易

    四 财政收支

    五 外资与外援

    六 金融概况

     (一)货币供应量

     (二)利率与汇率

   第三节 印度尼西亚

    一 概述

    二 经济增长情况

    三 就业

    四 政府财政收支

    五 对外贸易

     (一)主要贸易伙伴

     (二)进出口商品构成变化

    六 国际直接投资与外援

   第四节 老挝

    一 经济增长

    二 通货膨胀

    三 政府财政收支

    四 对外贸易

    五 国际收支

    六 外国投资

    七 国际援助和贷款

    八 金融概况

   第五节 马来西亚

    一 整体经济形势

    二 2006年马来西亚对外贸易概况

     (一)出口概况

     (二)进口概况

     (三)进出口产品特点

      1.机电产品贸易稳定增长

      2.矿产品出口增长低于进口

      3.贱金属进口增长较快

    三 财政发展

   第六节 缅甸

    一 经济增长概况

    二 产业发展

     (一)工业

     (二)农业

    三 通货膨胀

    四 汇率

    五 对外贸易

     (一)贸易方向

     (二)贸易结构

     (三)主要贸易机构

    六 能源

    七 引进外资

   第七节 菲律宾

    一 总体经济概况

    二 产业发展

    三 就业与工资

    四 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

    五 对外贸易

    六 对外债务

   第八节 新加坡

    一 经济总体表现强劲

    二 对外贸易继续大幅增长

    三 外部经济表现更为突出

    四 企业利润大幅增长

    五 物价维持温和上涨

    六 就业增长创历史新高

    七 面临的挑战

   第九节 泰国

    一 整体经济形势分析

     (一)2006年整体经济形势回顾

      1.三大产业稳步增长

      2.私人消费与投资低迷

      3.通货膨胀压力先扬后抑

     (二)影响2006年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分析

      1.影响2006年泰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因素

      2.影响2006年泰国经济发展的正面因素

     (三)泰国政府采取刺激经济发展的新措施

      1.促进投资增长

      2.采取措施帮助民众减少负担、增加收入

      3.交通部和曼谷市政府力推部分大型工程

    二 支柱性产业

     (一)汽车工业

     (二)现代农业

    三 2006年投资情况及其投资政策调整趋势

     (一)投资概况

      1.私人投资

      2.公共投资

     (二)吸收外资的情况

     (三)泰国的投资政策调整趋势

     (四)对泰投资形势展望

    四 2006年对外贸易概况

     (一)出口概况

     (二)进口概况

     (三)进出口产品特点

      1.机电产品进出口稳定增长

      2.塑料橡胶、运输设备等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3.矿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进口增幅均放缓

   第十节 越南

    一 经济概况

    二 各次产业发展

     (一)农林渔业

     (二)工业和建筑业

     (三)服务业

    三 物价

    四 投资

    五 就业

     (一)劳动力供给

     (二)劳动力需求

     (三)劳动力素质

    六 对外贸易

     (一)贸易方向

      1.进口

      2.出口

     (二)贸易对象

      1.货物贸易

      2.服务贸易

    七 直接投资

     (一)吸引外资

     (二)对外投资

    八 外援和侨汇

    九 政府财政收支

    十 2006年经济发展的特点

     (一)农业中水产业独占鳌头

     (二)非国有工业一枝独秀

     (三)大城市周边地区发展较快

     (四)利用外资迅速增长

     (五)证券市场快速发展

    十一 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技术工艺落后

     (二)劳动力素质较低

     (三)老百姓收入有待提高

  第三章 东南亚国家金融总体运行概况

   一 货币供应

   二 利率

   三 汇率

   四 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

   五 对外债务

   六 银行业

   七 证券业

   八 外部融资

  第四章 东南亚国家金融国别运行分析

   第一节 印度尼西亚

    一 货币供应量

    二 通货膨胀

    三 利率

    四 汇率

    五 国际收支

    六 银行业

   第二节 马来西亚

    一 通货膨胀

    二 汇率

    三 金融部门发展

    四 股票市场的发展

   第三节 菲律宾

    一 货币供应量

    二 通货膨胀

    三 利率

    四 汇率

    五 国际收支

     (一)经常项目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

    六 国际储备与对外债务

     (一)国际储备

     (二)对外债务

    七 银行体系

    八 金融市场

     (一)股票市场

     (二)债券市场

   第四节 新加坡

    一 金融业整体表现强劲

    二 货币政策保持平稳

    三 金融中介业务强劲增长

     (一)商业银行业务快速扩张

     (二)财务公司业务增长平稳

     (三)投资银行业务大幅增长

     (四)亚洲美元市场快速扩张

     (五)保险行业迅速增长

     (六)中央公积金业务增长平稳

    四 金融市场继续保持健康运行

     (一)股票价格指数创历史新高

     (二)有价证券市场交投活跃

     (三)期货市场交易大幅增长

     (四)外汇市场交易较快增长

   第五节 泰国

    一 通货膨胀率及政策利率

    二 外汇储备及汇率

    三 银行业发展概况

     (一)不良贷款处置情况

     (二)泰国商业银行健康度指标

    四 2007年经济展望

   第六节 越南

    一 货币供应量

    二 利率

    三 通货膨胀、汇率和国际收支

    四 银行业

    五 证券市场

    六 保险市场

  第五章 东南亚金融危机10周年回顾

   一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简要回顾

   二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理论模型分析

   三 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和经济机理分析

    (一)这些国家内部的经济基本面和经济结构分析

     1.从金融角度看,这些国家和地区内部的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

     2.从经济基本面分析,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都有政府政策支持的出口导向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历和背景

     3.汇率制度不灵活

     4.进行了过快的金融自由化改革

     5.这些国家在危机发生时的应对政策失误,使得危机爆发后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恶化并扩展

    (二)当时这些东南亚国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分析

     1.日本的经济金融政策是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外部因素

     2.第二个外部因素是在亚洲内部的国际和地区间的经济金融合作不够、机制功能不够完善

   四 金融危机后银行改革的主要政策及效果

   五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预防危机的政策与制度展望

    (一)启示一:完善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是预防金融危机的根本之策

    (二)启示二:金融开放的步伐要与经济发展的阶段和监管水平相适应

    (三)启示三:积极推动地区间政策的协调配合

   六 10年来中国的主要金融改革

    (一)在银行体制改革方面

    (二)汇率机制改革

    (三)在外汇储备方面

    (四)在金融监管体制方面

 第二部分 中国视角的东南亚经济与金融

  第六章 中国与东南亚双边贸易关系

   第一节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双边贸易现状

    一 货物贸易

     (一)情况综述

      1.结构及调整

      2.与美、日和东盟的贸易比较

     (二)中国—东盟贸易存在的问题

      1.中方贸易逆差大

      2.中国—东盟目前的贸易模式难以维持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内贸易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4.中国中小企业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中国—东盟贸易问题的对策

      1.以“技术品牌”为战略核心,向产业链两端延伸

      2.在自由贸易区建设方面应该加强协调合作,按照各自的优势进行有序的产业调整转移

      3.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则应该走合作之路,避免恶性竞争

    二 服务贸易

     (一)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良好

      1.旅游

      2.会展

      3.承包工程

     (二)中国—东盟的服务贸易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及其意义

      1.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的互补性

      2.《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的内容及意义

      3.《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带来的机遇

   第二节 基于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中国—东盟区域内贸易分析

    一 国际贸易新理论综述

     (一)产业内贸易

     (二)经济地理

     (三)竞争优势

    二 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启示

     (一)国际贸易新理论对中国外贸战略的启示

     (二)国际贸易新理论及政策主张对中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三)国际贸易新理论对中国和东盟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启示

     (四)地理经济学对我们的启发

  第七章 中国与东南亚双边投资关系

   第一节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双边投资现状

    一 东南亚各国与中国双边投资现状*

     (一)中国与文莱双边投资现状

     (二)中国与柬埔寨双边投资现状

     (三)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双边投资现状

     (四)中国与老挝双边投资现状

     (五)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投资现状

      1.马来西亚在华投资

      2.中国在马投资

     (六)中国与缅甸双边投资现状

     (七)中国与菲律宾双边投资现状

     (八)中国与新加坡双边投资现状

     (九)中国与泰国双边投资现状

      1.来华投资

      2.中国企业在泰投资

      3.承包劳务

     (十)中国与越南双边投资现状

      1.双向投资起步晚,但增长速度快

      2.总体投资规模小,波动大

    二 东南亚国家对华投资特点

     (一)投资来源主要集中在东盟的5个老成员国,新加坡高居首位

     (二)东盟对华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制造业和房地产业

     (三)东盟对华投资的主要地区是东南沿海各省

     (四)大项目较少

     (五)华人企业投资占绝大比重

   第二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直接投资的影响

    一 区域一体化与国际直接投资

     (一)静态效应

     (二)动态效应

    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直接投资的静态效应及动态效应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呈现十大走向

      1.中国与东盟及其国家间的友好关系正走向又一新的发展阶段

      2.CAFTA的建立由坐而论道走向起而行之

      3.在中国,人们对FTA正由陌生走向逐步熟悉

      4.建立中的CAFTA,正由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扩展

      5.在国际经贸领域,中国与东南亚间的竞争性和合作性正发生着新的变化,由竞争走向合作将带来“双赢”

      6.中国与东盟间经贸合作,由侧重一般贸易向全面合作快速发展

      7.中国与东盟10国的板块市场正走向一个相互融合的大市场

      8.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相互投资,由东盟企业在中国大量投资的单向投资,走向中国与东盟互为投资的双向投资

      9.中国与东盟国家商会之间的合作正走向日益活跃、密切的新时期

      10.由“中国机遇”走向“中国—东盟共同机遇”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直接投资效应分析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直接投资的静态效应

      1.区内对区内的投资创造

      2.区外对区内的投资创造

      3.区内对区内的投资转移

      4.区外对区内的投资转移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直接投资的动态效应

      1.政策预期效应

      2.壁垒落差效应

      3.市场扩大效应

  第八章 中国与东南亚金融合作

   第一节 东亚货币合作的具体形式

    一 《清迈协议》:当前东亚货币合作的主轴

     (一)从比较的角度看《清迈协议》

     (二)《清迈协议》的缺陷及问题

      1.组织结构问题

      2.贷款条件性*问题

      3.规模问题

     (三)推进《清迈协议》的政策建议

      1.成立中间机构,统一协调、管理《清迈协议》下的金融资源

      2.将《清迈协议》发展成为一个专项协议,由相关机构负责协议资金的安全性与收益性

      3.适当地与IMF贷款项目脱钩

    二 汇率协调机制:未来东亚货币合作的核心内容

     (一)对当前代表性汇率协调机制的评述

      1.东亚美元本位制

      2.日元区建议

      3.BBC规则

      4.“亚洲汇率机制(AERM)”方案

     (二)协调东亚汇率机制的现实路径

   第二节 中国—东盟金融货币合作

    一 中国—东盟金融货币合作现状

     (一)当前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三个层面

      1.中国—东盟建立了私人资本的信息沟通与共同监督体系

      2.中国—东盟在“10+3”合作体系内建立了多边和双边货币援助与融资渠道

      3.中国—东盟在储备货币合作与推进区域性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等领域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二)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发展阶段

    二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最新进展

     (一)创新信贷模式,加强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

     (二)加快环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

     (三)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的签订

    三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前景分析

     (一)加强政府之间的信任和支持

     (二)加深对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三)坚持平等协商和互惠、互利、互助原则

     (四)采取相对松散的组织形式

     (五)采取先易后难和循序渐进的策略和方法

  第九章 东南亚—中国—东亚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第一节 东亚经济一体化:回顾与展望

    一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回顾

     (一)第一阶段:早期尝试(1977~1992年)

     (二)第二阶段:APEC主导(1993~1997年)

     (三)第三阶段:“10+3”的形成以及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增殖(1997年至今)

    二 东亚经济一体化展望

     (一)东亚经济一体化可能的路径

     (二)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三 小结

   第二节 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

    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新发展

     (一)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

     (二)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年活动

     (三)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

     (四)《服务贸易协议》的签订

    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策略

     (一)整体推进策略*

      1.就某个领域或某个产品达成协议

      2.先与某个国家达成协议

      3.与越、老、缅3国先搞实验区

     (二)具体推进策略

      1.帮助东盟发展,实现互惠互利

      2.协调区域内外国家关系,加强中、日、韩互助合作

      3.尊重东盟利益,承担大国责任主导权问题

      4.遵循国际贸易通行规则,借鉴其他贸易区建设经验

  第十章 中国—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发展:海南省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概述

    一 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二 中国—东南亚经济发展视野中海南省的发展及其展望

     (一)成绩及其展望

     (二)影响海南发展的隐患问题:海南省发展的基础仍然较弱

     (三)影响海南发展的隐患问题:越南“入市”对海南省优势产业的影响

   第二节 旅游业

    一 主导产业的旅游业面临威胁

    二 旅游业需克服自身弱点,面对挑战

     (一)高速度,低效益

     (二)旅游客源不旺,旅游市场混乱

     (三)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

     (四)旅游产品的无序开发

     (五)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有待加大

    三 旅游业面对挑战的对策

     (一)整合旅游业,培养旅游品牌,提升行业档次

     (二)积极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开展和东南亚的合作

     (三)逐步改造旅游观光产品

     (四)规范旅游市场管理

   第三节 农业

    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海南农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海南农业面临的挑战

      1.橡胶业面临挑战

      2.水果品种区位优势不突出

      3.蔗糖

     (二)海南农业面临的机遇

    二 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挑战,把握机遇应解决的一些问题

     (一)海南农业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与其优越的资源优势不相称

      1.品牌发展阶段低

      2.品牌数量多

      3.品牌知名度小,价值含量低

     (二)农产品市场体制建设严重滞后

     (三)科研单位在农业发展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四)农业生产产业化程度低

    三 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挑战,把握机遇应采取的策略

     (一)加快制定海南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二)树立高档农产品品牌形象

     (三)加快农业市场体系建设

     (四)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五)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第四节 投资

    一 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投资状况简要回顾

    二 投资发展的问题分析

    三 紧缩性宏观政策对海南的影响及促进海南投资稳定发展的政策展望

 第三部分 专题研究

  专题一 亚洲债券基金的发展、局限与前景

   一 从《清迈协议》到亚洲债券基金:促进亚洲债券基金发展的原因

   二 亚洲债券基金的现状及评述

   三 亚洲债券基金发展对于亚洲货币金融合作的意义

    (一)引导改善亚洲区域的融资结构,降低融资结构过于集中于银行所带来的风险

    (二)提高亚洲地区大量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

    (三)完善亚洲债券市场,促进债券产品创新

    (四)促进地区合作

   四 亚洲债券基金发展对于中国的意义

    (一)促进中国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和技术的发展

    (二)带动债券市场投资工具的发展

    (三)推动基金行业的发展

    (四)促进债券市场的联通

   五 亚洲债券基金发展的局限

    (一)亚洲债券基金规模有限

    (二)投资主体和对象有待拓展

    (三)国内债券市场不发达,普遍存在资本管制

    (四)如何处理亚洲债券基金与亚洲货币基金的未来关系

   六 展望

  专题二 一体化趋势下的税收政策:东南亚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前景

   一 一体化进程的中税收政策协调的理论和实践

   二 东盟及其与中国的税收合作的现状和问题

   三 东盟及其与中国的税收协调合作进展缓慢的制约因素分析

   四 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东盟的税收协调展望

   五 一体化趋势下的税收竞争与合作:中国的应对策略

  专题三 亚洲新兴市场国家资产证券化发展及其启示

   一 引言

   二 韩国、印度资产证券化发展的背景及动因

    (一)韩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背景

    (二)印度资产证券化发展的背景

   三 韩国、印度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历程及现状

    (一)韩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历程及现状

    (二)印度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历程及现状

     1.早期尝试阶段

     2.快速发展阶段

     3.发展的新时期

   四 韩国、印度资产证券化的市场运作模式

    (一)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架构

     1.特殊目的公司(SPC)

     2.特殊目的信托(SPT)

    (二)证券化资产池的分类

     1.韩国

     2.印度

    (三)信用增级(Credit Enhancement)

     1.韩国

     2.印度

   五 韩国、印度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韩国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印度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法律法规

   六 对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的启示

    (一)重视发挥政府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导向作用

    (二)推动资产证券化品种的多样性

    (三)加快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立法工作,改革相关配套法律法规

    (四)一步到位,制定完整的资产证券化法律体系

  专题四 欧盟财政政策约束机制对东南亚经济合作的启示

   一 前言

   二 欧盟财政政策约束机制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一)欧盟财政政策约束的主要内容

    (二)欧盟财政政策的监督机制

   三 欧盟财政政策约束机制的主要问题及其经济机理

    (一)欧盟财政政策执行情况

    (二)欧盟财政政策约束执行难的内在冲突分析

   四 财政约束的争端解决机制:财长会议与欧洲法院

   五 欧盟的财政政策约束机制的最新进展

   六 欧盟的财政政策约束机制对东南亚经济合作的启示

    (一)财政政策协调合作:贸易、金融合作之后东南亚经济合作深化的必然趋势

    (二)坚持灵活性与原则性的统一,推动财政政策合作

  专题五 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

   一 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家族企业的概况

   二 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的主要特征

    (一)东南亚地区的儒家文化

    (二)创业的融资特征

    (三)人力资本特征

    (四)股份公司制后的家族企业的控制与经营管理

   三 上述主要特征对东南亚地区华人家族企业治理的主要影响

    (一)从总体上说,东南亚地区“家”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深刻地影响着家族企业制度的形成

    (二)从产权结构看

    (三)从具体的企业管理和文化来说

   四 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其改善

    (一)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主要问题

     1.原有的企业治理结构限制了其融资渠道,限制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2.华人家族企业中关系网络式的治理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3.在管理模式上

    (二)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改善

     1.积极借鉴股份公司发展的经验

     2.在制度化的框架下,发挥儒家文化的精髓

  专题六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 引言

   二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效应的基本分析

    (一)扩大就业

    (二)转移就业

    (三)挤出就业

   三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直接影响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总就业的影响

    (三)储蓄和就业的相关分析

   四 影响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创造就业效应的因素

    (一)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

    (二)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

    (三)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投资的关系

    (四)劳动力成本优势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扩大外商投资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促进产业关联,增加间接就业

    (三)适当限制外商直接投资继续进入饱和市场

    (四)促使外商直接投资的模式多样化

    (五)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保持劳动力成本的相对优势

  专题七 进出口贸易与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

   一 提出问题

   二 进出口与通货膨胀国际传导的三大传导机制:文献回顾

    (一)第一种视角是国际市场价格的直接传导

    (二)第二种视角是进出口对国内“总供给—总需求”的影响

    (三)第三种视角是贸易收支引致货币供应量变化,从而影响物价水平

   三 进出口与中国物价波动关系的基本描述

    (一)进口价格与国内物价波动

    (二)进出口与国内“总供给——总需求”波动

    (三)进出口与国内货币供应量变化

   四 实证检验

    (一)模型与数据说明

     1.ADF检验模型

     2.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三)实证结果

   五 基本结论

  专题八 海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与分析

   一 基本原理与模型

   二 数据选取及调整

    (一)总产出指标(Y)

    (二)劳动力投入量指标(L)

    (三)资本投入量指标(K)

   三 估算的结果

   四 估算结果的分析

    (一)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顺经济周期现象明显

    (二)资本投入的增长是海南省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

    (三)1998~2006年的后一考察期里,海南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较前一考察期(1987~1997年)有大幅度的提高

    (四)整体上来看,海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制度或政策驱动特征

   五 政策建议

    (一)逐步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

    (二)不断提升技术进步率

    (三)大力推进制度创新

 编写组

 作者介绍

本研究报告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全球视角的东南亚经济与金融,对东南亚地区总体和国别经济运行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与描述;并回顾性地研究了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与扩展的过程、原因和机理,旨在对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有所启示与借鉴。第二部分是中国视角的东南亚经济与金融,该部分内容是站在中国的角度审视东南亚经济,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和金融合作关系的现状与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与概括,同时以动态的和发展的眼光分析了双边的贸易、投资和金融合作关系的演变趋势及其对双方的影响。第三部分是专题研究,对与东南亚经济有密切联系的一些热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1.《亚洲金融危机10周年专题》,2007年7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

2.《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探讨》,http://blog.cnfol.com/swordfish/article/25963.html。

3.C.Randall Henning:《东亚金融合作》,陈敏强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4.Calvo,G.A.,Leiderman,L.,Reinhart,C.M.,1993,Capital Inflows and Real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In Latin America:the Role of External Factors,IMF Staff Papers 40(1),108151.

5.Dexter,A.,M. Levi,and B. Nault,2005,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xcess Demand and Inflatio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3(4),699708.

6.Douglas Arner,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and Government Promotion of Securitization,Londo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2002,Finance and Development Law.

7.Fitch Special Report,Securitisation in India:2005 Review,27 February 2006,www.fitchindia.com.

8.Gamber,E. and J. Hung,2001,Has the rise in globalization reduced U.S. inflation in the 1990s? Economic Inquiry Vol. 39(1),5873.

9.Gyutaeg Oh,Experience of Newly Industrialized Econonlies in Securitization:Korea,presented in the ASEAN+3 Workshop on the Rise of Asset Securitization in East Asia,Shanghai,Nov.2005.

10.IMF,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development,prospect and key policy issues,1998.

11.IMF,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development,prospect and key policy issues,1999.

12.Jacob Gyntelberg,Eli M Remolona,Securitisation in Asia and the Pacific:Implications for Liquidity and Credit Risks,BIS Quarterly Review,June 2006.

13.Lamia Obay,(2000),Financial innovation in the banking industry:the case of asset securitization,Garland Publishing,Inc.

14.Masahiro Kawai,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June 7,2004.

15.Naoko Munakata,Whither East 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CNAPS,June,2002.

16.Pradumna B.Rana,Economic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Trends,Prospects and a Possible Roadmap,working paper,July,2006.

17.Rogoff,K.,2003,Globalization and Global Disinflation,Economic Review Fourth Quarter 2003.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www.kc.frb.org.

18.Tamamura,C.,“Structural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Linkages and Export Competitivenes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ASEAN Economic Bulletin,December 2002,19(1),pp. 5282.

19.Terada,Takashi.,Constructing an “East Asian Concept” and Growing Regional Identity:From EAEC to ASEAN+3,Pacific Review,2003.16:2,pp. 251277.

20.V. Sridhar,Securitization in India-Opportunities & Obstacles,PGP 2002,IIM Calcutta.

21.Vinod Kothari,Indian Securitisation Market,2006.9.

22.Wei Kiat Yip,Prospects for Closer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J].Stanford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spring 2001,Volume 1.

23.白鹤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与中国金融应对策略研究》,《金融研究》2003年第12期。

24.保罗·克鲁格曼主编:《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海闻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5.毕吉耀:《东亚经济一体化与合作:朝向共同体》,《开放导报》2006年第2期。

26.博览会网址:www.caexpo.org。

27.卜永祥:《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1年第3期。

28.曹安定、张庆君:《外商直接投资对非农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1期。

29.陈红升:《泰国:2006~2007年回顾与展望》,《东南亚纵横》2007年第3期。

30.陈全功、程蹊:《中国对外贸易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路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2期。

31.陈廷根:《东亚经济一体化:国外的视角》,《东南亚研究》2006年第3期。

32.陈正川:《金融稳定呼唤五大制度》,《银行家》2006年第12期。

33.程恩富、周肇言:《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4期。

34.楚天舒、毛志荣:《美国、日本资产证券化市场比较及借鉴》,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资料,2006年4月。

35.代帆:《东亚地区秩序的未来:东亚还是亚太?》《东南亚》2006年第1期。

36.丁一兵、李晓:《关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研究:文献综述》,《当代亚太》2004年第6期。

37.东盟秘书处网站:http://www.aseansec.org。

38.东南亚各国中央银行网站。

39.杜秋莹等:《亚洲货币合作的有关文献述评》,《亚太经济》2005年第2期。

40.范志勇、向弟海:《汇率和国际市场价格冲击对国内价格波动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6年第2期。

41.范祚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推进策略与欧盟经验借鉴》,http://www.dygtsc.com/bbs/ShowPost.asp?ThreadID=228。

42.方先明、裴平、张谊浩:《外汇储备增加的通货膨胀效应和货币冲消政策的有效性》[J],《金融研究》2006年第7期。

43.古川令治、张明:《资产证券化手册》[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4.古小松:《越南经济起飞?——越南2006~2007年回顾与前瞻》,《东南亚纵横》2007年第2期。

45.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年第3期。

46.国际货币经济组织:www.imf.org。

47.何帆:《危机之后的亚洲货币合作》,《国际经济评论》2001年第21期。

48.何慧刚:《东亚货币合作中汇率稳定机制的构建》,《世界经济及政治论坛》2005年第3期。

49.胡滨、任炳翼:《韩国资产证券化研究》,《财贸经济》2005年第1期。

50.黄华民:《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经济评论》2000年第6期。

51.黄薇:《论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及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年第5期。

52.黄耀东:《菲律宾:2006~2007年回顾与展望》,《东南亚纵横》2007年第3期。

53.柯浪:《忧思与热望——东南亚金融危机十年祭:金融安全:虚拟城池的现实危机》,《法人》2007年2期。

54.李红:《2006~2007年中欧难过东盟货物分析与预测》,《东南亚纵横》2007年第3期。

55.梁勇:《开发的难题: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6.凌江怀、曹洁:《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看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东南亚研究》2006年1期。

57.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竞争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58.刘庆林:《国际服务贸易》,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59.卢颖、张彩霞:《房地产金融泡沫的教训与借鉴》,《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第12期。

60.陆礼、陈亚军:《FDI在中国的就业效应分析》,《特区经济》2005年第12期。

61.马金案:《东南亚大事记》,《东南亚纵横》各期。

62.迈克尔·波特著:《国家竞争优势——大师经典系列》,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2。

63.聂德宁:《全球化下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其趋势》,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64.牛鸿:《从“大农业”进入文件看中国的金融开放》,《兰州商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65.牛勇平:《国际直接投资和中国就业量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11期。

66.裴长洪主编《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7.裴武威:《亚洲资产证券市场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亚太经济》1999年第3期。

68.彭述华:《试析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内部制约因素——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国际论坛》2006年第4期。

69.钱行:《通货膨胀国际间传导对中国影响的实证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第11期。

70.秦月星、彭润中:《中韩资产证券化比较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5期。

71.石俊志:《金融危机生成机理与防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72.世界货币基金组织:http://www.imf.org。

73.世界贸易组织:http://www.wto.org。

74.世界银行:http://www.worldbank.org。

75.世界银行:www.worldbank.org。

76.田径:《对冲基金冲击分析及中国汇率体制改革——基于1997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5期。

77.田素华:《外资对上海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财经研究》2004年第3期。

78.王丽娅:《中国—东盟核心货币猜想》,《商务周刊》2007年第3期。

79.王林生:《反倾销热点剖析》,人民出版社,2004。

80.王涛生:《国际贸易前沿问题研究》,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81.王自力:《反金融危机——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82.韦铁:《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发展的金融体系构建》,《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2006年第5期。

83.吴显亭、马贱阳:《资产证券化的国际实践和中国的发展选择》[J],《中国金融》2006年第2期。

84.吴晓灵:《东亚金融合作的成因、进展及发展方向》,http://www.sina.com.cn2007年7月7日。

85.吴有昌:《现代危机理论及其启示》,《财贸经济》1999年第3期。

86.香港统计署:www.censtatd.gov.hk。

87.邢和平:《柬埔寨:2006~2007年回顾与展望》,《东南亚纵横》2007年第4期。

88.亚洲开发银行:http://www.adb.org。

89.亚洲开发银行:www.adb.org。

90.姚海华:《从现代投机活动的变化看东南亚金融危机》,《经济师》2007年第3期。

91.尹龙:《资产证券化:动力、约束与制度安排》,《金融研究》1999年第2期。

92.应寅锋、黄继军:《结构视角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对中国的启示》,《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第11期。

93.余倩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FDI效应问题研究》,中央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4.张建勤:《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的影响——一个综合分析框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5期。

95.张军、吴桂英等:《中国省际资本存量估计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

96.张如石:《资产证券化的国际借鉴》,见http://xtxh.net/news1/news/show.aspx?articleid=244。

97.张蕴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与挑战》,《亚太经济》2003年第3期。

98.郑玉歆:《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其增长的规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年第10期。

99.中国海关:http://www.mofcom.gov.cn。

100.中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com。

101.中国外汇管理局网站:www.safe.gov.cn。

102.中国外交部驻东南亚各国大使馆商务参赞处网站。

103.朱仁友:《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探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04.左大培:《不要对国际资本流动抱幻想》,《国际经济评论》1999年第3~4期。

简 介:柬埔寨王国,简称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南部,是东南亚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人类历史文化的共同瑰宝——吴哥古迹。柬埔寨被殖民统治近百年,独立后历经战争和动荡;1993年《巴黎和平协定》签署后,才真正走上和平、独立、中立的发展道路。近年来,柬埔寨政治发展相对比较平稳,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使得这个文明古国焕发新的...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简 介:柬埔塞王国,简称柬埔塞,使我国的友好近邻。位于中南半岛南部,使东南亚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绚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更有人类历史文化的共同瑰宝——吴哥古迹,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柬埔塞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近代以来被殖民统治近百年,独立后又历经战争和动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6月

简 介:本书以经济合作发展史为主线,以国际关系和区域经济学为指导,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来考察冷战结束以来的中国和大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关系,对过去20多年来中国和大陆东南亚国家经济关系的发展脉络、合作内容、主要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对国际关系、区域合作的启示和影响。

作者: 卢光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