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01

中苏关系史纲(第三版)(全二册)图书

Reviewing and Reconsidering the History of Sino-Soviet Relations: 1917-1991

SSAPID:101-7533-5823-00
ISBN:978-7-5097-8366-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中苏关系从结盟走向分裂、从对抗走向“正常化”所构建的历史叙事,大量使用了中国外交部、国防部、铁道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和地方档案馆,以及台湾“国史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资料中心所藏档案资料。作者还曾到美、俄、波、匈、德等收集资料,对当事者作了访谈。这在中外学术界是绝无仅有的。在书中作者提出了颠覆中外学者既有定论的精彩看法,令人拍案叫绝,是每一个对中苏关系感兴趣的读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相关信息

丛书名:社科文献学术文库·文史哲研究系列
作 者: 沈志华
编 辑:赵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作者简介

 出版说明

 序 中苏关系的历史与中俄关系的未来

 Abstract

 人名索引

 增订版说明(代前言)

 内容提要

 第三版修订说明

 跋 中苏同盟破裂的内在原因沈志华

 第一篇 难以确定的对手(1917~1949)

  第一章 中苏建交声中的革命输出

   第一节 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形成

   第三节 中苏交涉一波三折

   第四节 解决两国悬案的谈判

   第五节 孙中山革命化的推动力

  第二章 苏联援助下的国民革命

   第一节 孙中山的联苏容共政策

   第二节 苏联干涉与三二○事变

   第三节 苏联顾问与北伐战争

   第四节 “五月指示”与国共分家

  第三章 莫斯科与中国的苏维埃革命

   第一节 中共武装暴动与中苏绝交

   第二节 中东路事件与“保卫苏联”

   第三节 苏联的翻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第四节 苏联军事顾问指导下的军事失败

  第四章 战争威胁下的中苏外交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与中苏关系

   第二节 苏联外交转向的连锁效应

   第三节 中苏军事同盟的秘密交涉

   第四节 中共从“反蒋”到“联蒋”

  第五章 中苏两国的战时合作与冲突

   第一节 苏联在中国抗战初期的援助

   第二节 中苏两党关系的困扰

   第三节 苏德战争与中苏关系的逆转

   第四节 苏联对中国新疆地区的干预

   第五节 雅尔塔密约与中苏条约谈判

   第六节 苏军大举进兵中国东北

  第六章 中国内战与中苏国共关系

   第一节 斯大林推动国共重庆和谈

   第二节 中共夺取东北与苏联的帮助

   第三节 冷战后的苏联对华政策

   第四节 两党互访和新中国的建立

 第二篇 同志加兄弟(1949~1960)

  第一章 同盟条约的签订及中苏利益冲突

   第一节 毛泽东坚持重新签订一个条约

   第二节 苏联对中苏新条约的精心设计

   第三节 斯大林被迫再次做出重大让步

   第四节 斯大林对中苏关系的深层考虑

  第二章 朝鲜战争与中苏同盟的实质性进展

   第一节 毛泽东毅然决定出兵朝鲜

   第二节 中苏在军事战略上的协调和统一

   第三节 斯大林对志愿军的军事援助

   第四节 苏联向中国提供的经济援助

  第三章 苏共二十大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第一节 苏共二十大路线及其实质

   第二节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由来

   第三节 苏共二十大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第四章 苏联的经济援助与中共的政治支持

   第一节 赫鲁晓夫增加对华经济援助

   第二节 中共协助苏联处理波匈事件

   第三节 毛泽东对赫鲁晓夫的政治支持

  第五章 苏联对中国核武器研制的援助和限制

   第一节 赫鲁晓夫开启中国原子能和平利用之窗

   第二节 苏联对中国核援助方针出现突破性转变

   第三节 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帮助及其限度

  第六章 毛泽东在共产党莫斯科会议独领风骚

   第一节 毛泽东主张开会解决问题

   第二节 中苏携手领导社会主义阵营

   第三节 毛泽东的即席发言语惊四座

  第七章 “大跃进”、人民公社与中苏对内政策分歧

   第一节 中国的实际目标是赶超苏联

   第二节 苏联的支持、怀疑和反对态度

   第三节 毛泽东在庐山向赫鲁晓夫宣战

  第八章 军事合作、炮击金门与中苏对外政策分歧

   第一节 中苏军事合作的愿望及矛盾

   第二节 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风波

   第三节 炮击金门引发的严重分歧

   第四节 赫鲁晓夫终止对中国的核援助

  第九章 中苏两党在理念和政策上难以弥合的裂痕

   第一节 中印冲突与苏联的中立声明

   第二节 中苏领导人之间的激烈争吵

   第三节 中苏在国际战略上尖锐对立

 第三篇 从分裂到对抗(1960~1978)

  第一章 中苏分歧公开化与短暂的缓和

   第一节 对外方针分歧引发理论争论

   第二节 U-2飞机事件中的中苏互动

   第三节 世界工联北京会议上的斗争

   第四节 布加勒斯特会议期间的抗争

   第五节 苏联撕毁合同撤走在华专家

   第六节 经济困难背景下的短暂缓和

  第二章 两党关系破裂与两国关系恶化

   第一节 在苏共二十二大上的明争暗斗

   第二节 伊塔事件与两国关系趋向恶化

   第三节 毛泽东考虑全面调整对苏方针

   第四节 中苏在外交领域的新一轮较量

    在加勒比海危机过程中的斗争

    在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上的斗争

   第五节 左派队伍形成与大论战的开始

  第三章 中苏同盟关系的彻底瓦解

   第一节 毛泽东对苏安全战略思路的转变

   第二节 反修与巩固政权的政治革命

   第三节 中苏第一次边界谈判的流产

   第四节 周恩来访苏与两党会谈破裂

  第四章 国际共运分裂与中苏走向对抗

   第一节 莫斯科三月会议与国际共运分裂

   第二节 双方共同援越抗美中的矛盾冲突

    中苏在实现苏联援越军事行动计划上的矛盾冲突

    中苏在援越物资过境问题上的矛盾冲突

   第三节 珍宝岛冲突与中苏军事对抗

   第四节 中美化敌为友联合抗衡苏联

 第四篇 走向“正常化”(1979~1991)

  第一章 “正常化”问题的缘起

   第一节 “正常化”的由来

   第二节 对抗中的交集

   第三节 缓和的开端

  第二章 开启“正常化”进程

   第一节 勃列日涅夫塔什干讲话

   第二节 打开“正常化”之门

   第三节 政治磋商陷入僵局

  第三章 双边关系逐步改善

   第一节 “葬礼外交”

   第二节 政治关系缓慢改善

   第三节 恢复经贸科技文化合作

  第四章 走向“正常化”的转折

   第一节 打破政治僵局

   第二节 莫斯科改变政策

   第三节 清除最后的障碍

  第五章 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

   第一节 戈尔巴乔夫访问北京

   第二节 向中俄关系过渡

 社科文献学术文库学术委员会

 《中苏关系史纲(增订版)》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馆

长春市档案馆

福建省档案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

台北“国史馆”

吉林省档案馆

辽宁省档案馆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

上海市档案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

伊犁自治州档案馆

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馆

当代文献保管中心(ЦХСД),现改为俄罗斯国家当代史档案馆(РГАНИ)

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档案馆(АВПРФ)

俄罗斯联邦国防部中央档案馆(ЦАМОРФ)

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АПРФ)

俄罗斯现代史文献保管和研究中心(РЦХИДНИ),现改为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史档案馆(РГАСПИ)

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美国国家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s)

《勃列日涅夫言论》第7~8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1

《邓小平文选》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3

《刘少奇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4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

《孙中山全集》第4卷,中华书局,1986

《我国对外关系文件选编·1979》,新华通讯社,1980

《王稼祥选集》,人民出版社,1989

《中俄关系史料——一般交涉》,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印,19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49~1950》,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

安徽大学苏联问题研究所、四川省中共党史研究会编译《苏联〈真理报〉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选编》第1~3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1988

北京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编译《赫鲁晓夫时期苏共中央全会文件汇编》,商务印书馆,1976

本书编委会编《中国与苏联关系文献汇编(1949年10月~1951年12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程道德等编《中华民国外交史资料选编(1919~1931)》,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中册,北京,1988,未刊

京师警察厅编译会编《苏联阴谋文证汇编》,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李大钊文集编辑组编《李大钊文集》,人民出版社,1984

彭德怀传记编写组编《彭德怀军事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第三、五、七编,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1

瞿秋白文集编辑组编《瞿秋白文集》,人民出版社,1988

人民出版社编《列宁斯大林论中国》,张仲实、曹葆华校译,人民出版社,1950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大本营陆军部摘译——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

上海档案馆编《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沈志华、李丹慧收集和整理《俄国档案原文复印件汇编·中苏关系》第1~22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藏

沈志华执行总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34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12卷),东方出版中心,2015。

沈志华编《关于1950年中苏条约谈判的部分俄国档案文献·会谈》,《党史研究资料》1998年第4期

沈志华编《关于1950年中苏条约谈判的部分俄国档案文献·条约》,《中共党史资料》总67辑,1998年9月

沈志华编《关于毛泽东与斯大林的会谈·俄国档案文献》,《国外当代中国研究动态》1997年第1期

沈志华编《关于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俄国档案文献(1953~1959)》,《国际冷战史研究资料》第1辑,2004年

沈志华编《关于在华苏联专家问题(俄国档案文献选编)》,《中共党史资料》总第82、83辑,2002年

沈志华编《建国前夕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部分俄国档案》,《党的文献》2002年第1、2期

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

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1950~1952)》,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

孙武霞等编《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19~1924)》,人民出版社,1985

唐淑芬主编《八二三战役文献专辑》,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等,1994

唐屹等主编《外交部档案丛书》,台北,“中华民国外交部”编印,2001

王健英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红旗出版社,1983

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三联书店,1962

薛衔天等编《中苏国家关系史资料汇编(1917~192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伊犁自治州公安局史志办编印《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史料》,1988

赵永穆等译《苏联共产党最后一个“反党”集团》,中国社会出版社,1997

中共中央办公厅编《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人民出版社,1957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周恩来选集》,人民出版社,198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周恩来军事文选》,人民出版社,199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99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7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1949~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基本建设投资和建筑业卷》,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89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1949~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工业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1953~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卷》,中国物价出版社,1998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编译《马林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

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等选编《“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人民出版社,19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992

Аǔмермахер К.(главный редактор)Доклад Н. С. Хрущева о культ е личност и Ст алина на ХХ съезде КПСС документ ы,Москва:РОССПЭН,2002

Арmuзов А. Н. u ?p.(сосм)Никит а Хрущев,1964,Ст енограммы пленума ЦК КПСС и друге документ ы,Москва:МФД,2007

Визит Генерального секрет аря ЦК КПСС,Председат еля Призизиума Верховного Совет а СССР,М. С Горбачев в Кит айскую Народную Республику 15-18 мая 1989,Москва,1989

Реабилит ация:как эт о было,Документ ы Президиума ЦК КПСС и другие мат ериалы,Март 1953-Февраль 1956,Том 1,Москва:МФД,2000

Фурсенко А. А.(глɑ ред.)Президиум ЦК КПСС 1954-1964,Том 1,Черновые прот окольные записи заседаний Ст енограммы,Москва:РОССПЭН,2003

Фурсенко А. А.(гла.ред.)Президиум ЦК КПСС 1954-1964,Том 2,Пост ановления 1954-1958,Москва:РОССПЭН,2006

Фурсенко А. А.(гла.ред.)Президиум ЦК КПСС 1954-1964. Том 3. Пост ановления. 1959-1964,Москва:РОССПЭН,2008

Dennis J. Doolin,Territorial Claims in the Sino-Soviet Conflict,Documents & Analysis,Hoover Institution Studies:7,The Hoover Institution on War,Revolution,and Peace,Stanford University,1965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0,Vol. 6,Far East and Pacific,Washington D. C.:GPO,1976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8-1960,VoL 19,China,Washington D. C.:GPO,1996

Notes of a Conversation with Admiral L. Leahy,Wednesday,April 11,1945,V. K. Wellington Koo Papers,Box 77,No. 5,Butler Library,the Columbia University

Odd Arne Westad,Chen Jian,Stein T?nnesson,Nguyen Vu Tung and James G. Hershberg ed.,77 Conversat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Leaders on the Wars in Indochina,1964-1977,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Working Paper

A.B.勃拉戈达托夫:《中国革命纪事(一九二五~一九二七)》,李辉译,三联书店,1982

A.普罗霍罗夫:《关于苏中边界问题》,北京印刷三厂工人理论组、近代史所《沙俄侵华史》编写组、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研究室译,商务印书馆,1977

奥·鲍·鲍里索夫、鲍·特·科洛斯科夫:《苏中关系1945~1980》,肖东川、谭实译,三联书店,1982

奥托·布劳恩:《中国纪事(1932~1939)》,中国现代史料编刊社,1981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资料室编《苏联大事记(1964~1966)》,1975,未刊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资料室编《苏联大事记(1967~1970)》,1978,未刊

本书编写组:《聂荣臻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本书编写组:《周恩来军事活动纪事(1918~1975)》,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柴成文、赵勇田:《板门店谈判》,解放军出版社,1992

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中华书局,1991

程中原:《张闻天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邓力群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迪特·海茵茨希:《中苏走向联盟的艰难历程》,张文武等译,新华出版社,2001

东方鹤:《张爱萍传》下卷,人民出版社,2000

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赫鲁晓夫和他的时代——一位高级顾问的回忆》,赵敏善等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费德林等:《毛泽东与斯大林、赫鲁晓夫交往录》,彭卓吾译,东方出版社,2004

费正清、麦克法夸尔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王建朗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富文等主编《中国共产党新疆历史大事记(1949.10~1966.4)》,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

格·阿·阿尔巴托夫:《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徐葵等译,新华出版社,1998

郭明主编《中越关系演变四十年》,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

韩怀智等主编《当代中国的军事工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韩念龙主编《当代中国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黄瑶、张明哲编《罗瑞卿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等译,海南出版社,1998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卡尔图诺娃:《加伦在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孔寒冰:《中苏关系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

李可、郝生章:《“文化大革命”中的人民解放军》,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

李丹慧编《北京与莫斯科:从联盟走向对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李丹慧编《中国与印度支那战争》,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0

李华:《北京与莫斯科:结盟、对抗、合作》,人民出版社,2007

李嘉谷:《中苏关系(1917~192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李觉等主编《当代中国的核工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李明斌:《中苏大论战及其经验教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李锐:《庐山会议实录》增订第3版,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李云汉:《从容共到清党》,台北,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73

理查德·莱亚德、约翰·帕克:《俄罗斯重振雄风》,白洁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刘同舜等主编《战后世界历史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2000

刘志青:《恩怨历尽后的反思——中苏关系七十年》,黄河出版社,1998

陆南泉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人民出版社,2002

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第1卷):人民内部矛盾(1956~1957)》,翻译组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罗伊·麦德维杰夫、若莱斯·麦德维杰夫:《赫鲁晓夫的执政年代》,邹子婴、宋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罗志刚:《中苏外交关系研究(1931~1945)》,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马齐彬、陈文斌、林蕴晖等编《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1949~1989)》,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

孟宪章主编《中苏贸易史资料》,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1

牛大勇、沈志华主编《冷战与中国的周边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逄先知、李捷:《毛泽东与抗美援朝》,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彭敏主编《当代中国的基本建设》(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蒲国良:《中苏大论战的起源》,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

齐辛:《珍宝岛事件真相(增编本)》,香港,集思图书公司,1969

瞿韶华主编《中华民国史事纪要(1958年)》,台北,“国史馆”,1993

人民出版社编《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论战》,人民出版社,1965

赛福鼎·艾则孜:《天山雄鹰——阿布杜克力木·阿巴索夫生平》,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

沈卫平:《“8.23”炮击金门》,华艺出版社,1998

沈志华、于沛等编著《苏联共产党九十三年——1898~1991年苏共历史大事实录》,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修订版),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沈志华:《思考与选择——从知识分子会议到反右派运动1956~1957》,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

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新华出版社,2009

沈志华:《中苏同盟的经济背景:1948~1953》,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2000

沈志华、李滨(Douglas Stiffer)主编《脆弱的联盟:冷战与中苏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石林主编《当代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石仲泉:《毛泽东的艰辛开拓》,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

苏起:《论中苏共关系正常化(1979~1989)》,台北,三民书局,1992

孙其明:《中苏关系始末》,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塔德·肖尔茨:《和平的幻想——尼克松外交内幕》上册,邓辛等译,商务印书馆,1982

唐家璇主编《中国外交辞典》,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72~2000)》,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田曾佩主编《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

王立:《回眸中美关系演变的关键时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王焰主编《彭德怀年谱》,人民出版社,1998

王焰等编《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10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

王泰平主编《新中国外交50年》,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2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3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维·马·普里马科夫:《冯玉祥与国民军——一个志愿兵的札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谢·赫鲁晓夫:《导弹与危机——儿子眼中的赫鲁晓夫》,郭家申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谢益显主编《中国外交史(1979~1994)》,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

邢广程:《苏联高层决策70年》,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熊华源、廖心文:《周恩来总理生涯》,人民出版社,1997

徐焰:《金门之战(1949~1959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徐焰:《中印边界之战历史真相》,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3

徐则浩:《王稼祥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徐则浩编著《王稼祥年谱(1906~1974)》,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薛衔天:《中苏关系史(1945~1949)》,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云水:《出使七国纪实——将军大使王幼平》,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

张金发:《中苏共关系:中国民族主义的背离》,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1986

张培森主编《张闻天年谱》下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张友坤、钱进等主编《张学良年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张月明、姜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长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

章百家、牛军编《冷战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赵文清等编著《边境贸易实务》,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

郑言:《外交纪实》(3),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中共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人民出版社,1981

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员会党史委编《中国共产党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历史大事记》下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翻译《苏联百科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蒋介石年谱初稿》,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等编《中苏经济合作研讨会论文集1990》,未刊,北京,199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沙俄侵华史》第4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90

周均伦主编《聂荣臻年谱》,人民出版社,1999

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周文琪、褚良如编著《特殊而复杂的课题——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关系编年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资中筠主编《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下册,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Галенович Ю. М. Россия и Кит ай в Х Х веке:Граница,Москва,2001

Галенович Ю. М. Белые пят на и болевые т очки в ист ории совет скокит айских от ношений,Москва,1992

Зазерская Т. Г. Совет ские специалист ы и формиование военно-промышленного комплекса Кит ая(1949-1960годы),Саикт-Пет ербург,2000

Зубкова Е. Послевоенное совет ское общест во:полит ика и повседневност ь(1945-1953),Москва:РОССПЭН,2000

Кулик Б. Т. Совет ско-кит айский раскол:причины и последсвия,Москва,2000

Мясников В. С. Договорными ст ат ьями ут вердили,Москва,1996

Мясников В. С. Спепанов Е. Д. Границы Кит ая:Ист ория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Москва,2001

Сладковскuй М. И. Ист ория т оргово экномических от ношении СССР с Кит аем,1917-1974,Москва,1977

Ткаченко Б. И. Россия- Кит ай:воет очная граница в документ ах и факт ах,Владивосг ок:Уссури,1999

С. Martin Wilbur,Missionaries of Revolution-Soviet Advisers and Nationalist China,1920-1927,Harvard,1974

Chen Jian,China’s Road to the Korean War:The Making of the Sino-American Confrontation,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4

Chen Jian,Mao’s China and the Cold war,Chapel Hill &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2001

Henry Kissinger,White House Years,Little,Brown and Company(Canada)Ltd.,1979

Ilya V. Gaiduk,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Vietnam War,Chicago:Ivan R. Dee,1996

John Wilson Lewis and Xue Litai,China Builds the Bomb,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Luthi,Lorenz M.,The Sino-Soviet Split:Cold War in the Communist World,Princeton and Oxford: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8

Mercy A. Kuo,Contending with Contradictions:China’s Policy toward Soviet Eastern Europe and the Origins of the Sino-Soviet Split,1953-1960,Maryland:Lexington Books,2001

Mikhail A. Klochko,Soviet Scientist in Red China,New York:Frederick A. Praeger,Inc.,Publisher,1964

Odd Arne Westad ed.,Brothers in Arms: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Sino-Soviet Alliance 1945-1963,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Peter Jones and Sian Kevill,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1949-84,Harlow: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

Sergey Radchenko,Two Suns in the Heavens:The Sino-Soviet Struggle for Supremacy,1962-1967,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

Shu Guang Zhang,Economic Cold War:America’s Embargo against China and the Sino-Soviet Alliance,1949-1963,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Tony Saich,The Origins of the First United Front in China,Netherlands,1991

Vladislav Zubok and Constantine Pleshakov,Inside the Kremlin’s Cold War:From Stalin to Khrushev,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

William Taubman,Khrushchev:The Man and His Era,New York & London:W. W. North & Company,2003

C.贡恰罗夫、В.乌索夫:《苏联与中国的军事对抗》,马贵凡译,《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4期

S.N.冈察洛夫、李丹慧:《俄中关系中的“领土要求”和“不平等条约”》,《二十一世纪》(香港)2004年10月号

陈兼:《革命与危机的年代——大跃进和中国对外政策的革命性转变》,《冷战国际史研究》第7辑,2008年

储峰:《两次台海危机中的中苏关系》,《近代中国与文物》2009年第1期

戴超武:《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和中苏关系》,章百家、牛军编《冷战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戴超武:《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1954~1962)》,《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3、5期

戴超武:《中印边界冲突与苏联的反应和政策》,《历史研究》2003年第3期

董志凯:《毛泽东在“八大”前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设想》,《当代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1期

宫力:《两次台海危机的成因与中美之间的较量》,姜长斌、罗伯特·罗斯主编《从对峙走向缓和——冷战时期中美关系再探讨》,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侯晓佳:《炮击金门的决策与曲折进程》,《中共党史资料》2003年第2期

孔寒冰:《苏联经济模式是如何在中国确立起来的》,《俄罗斯研究》2000年第1期

李丹慧:《对新疆苏联侨民问题的历史考察(1945~1965)》,《历史研究》2003年第3期

李丹慧:《对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起因的历史考察》,《党史研究资料》1999年第4、5期

李丹慧:《关于世界工联北京会议的几个问题》,《中共党史资料》2003年第1期

李丹慧:《毛泽东对苏认识与中苏关系》,《党史研究资料》1995年第12期

李丹慧:《三八线与十七度线——朝战和越战期间中美信息沟通比较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第3期

李丹慧:《同志加兄弟:1950年代中苏边界关系——对中苏边界问题的历史考察(之一)》,《国际冷战史研究》2004年第1辑

李丹慧:《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战略和策略思想的历史考察》,《世界历史》1994年第1期

李丹慧:《也谈以“跃进”一词代替“冒进”一词究竟从何而始》,《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2期

李海文:《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进行的努力》,《党的文献》1997年第1期

李捷:《从结盟到破裂:中苏论战的起因》,《党的文献》1998年第2期

廖心文:《1958年毛泽东决策炮击金门的历史考察》,《党的文献》1994年第1期

廖心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处理陆地边界问题的原则和办法》,“195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2004年)论文

林蕴晖:《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矛盾及其逆转之原因》,《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4期

林蕴晖:《苏共二十大与毛泽东走自己的路》,《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1期

罗平汉:《关于人民公社建立的几个问题》,《中共党史资料》2005年第4期

牛军:《1958年炮击金门决策的再探讨》,《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第3期

牛军:《1962:中国对外政策“左”转的前夜》,牛大勇、沈志华主编《冷战与中国的周边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牛军:《毛泽东的“危机意识”与中苏同盟破裂的缘起(1957~1959)》,章百家、牛军编《冷战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普罗祖缅希科夫:《苏中领导人眼中的1960年》,闻一译,《中共党史资料》第65期

任东来:《从“两大阵营”理论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对民族主义国家看法和政策的演变》,《太平洋学报》2000年第4期

沈志华:《1950年中苏条约谈判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历史研究》2001年第2期

沈志华:《1953年朝鲜停战——中苏领导人的政治考虑》,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1年第2期

沈志华:《1958年炮击金门前中国是否告知苏联?——兼谈冷战史研究中史料的解读与利用》,《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3期

沈志华:《朝鲜战争初期苏中朝三角同盟的形成:以中俄解密档案为基础的研究》,台北《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31期,2009年5月

沈志华:《对50年代苏联援华贷款的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3期

沈志华:《对朝战初期苏联出动空军问题的再考察——根据俄罗斯联邦国防部的解密档案》,《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2期

沈志华:《关于中苏条约谈判研究中的几个争议问题——再谈冷战史研究中史料的解读与利用》,《史学月刊》2004年第8期

沈志华:《赫鲁晓夫、毛泽东与中苏未实现的军事合作——关于远东防空协定、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问题的再讨论》,《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第5期

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苏联空军》,《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2期

沈志华:《炮击金门:苏联的应对与中苏分歧》,《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第1期

沈志华:《试论1951年初中国拒绝联合国停火议案的决策》,《外交评论》2010年第4期

沈志华:《斯大林、毛泽东与朝鲜战争再议》,《史学集刊》2007年第1期

沈志华:《苏共二十大、非斯大林化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国际冷战史研究》2004年第1辑

沈志华:《中国“旋风”——周恩来1957年1月的穿梭外交及其影响》,《冷战国际史研究》第6辑,2008年

沈志华:《中苏同盟条约后期谈判的情况及结果》,《俄罗斯研究》2010年第1期

宋银桂:《论“大跃进”运动的国际背景》,《湘潭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苏格:《炮击金门的决策及其影响》,《中共党史资料》总第66辑,1998年6月

万家安:《〈苏共与中共联合书面意见〉与马共路线》,《东方文荟》2006年8月6日

万家安:《华玲会谈前的〈苏共与中共联合书面意见〉》,《东方日报》2005年10月23日

王真:《50年代中期我国对苏联建设模式的突破》,《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2期

王仲春:《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苏联因素(1969~1979)》,《党的文献》2002年第4期

武力:《论八大对苏联工业化模式认识的深化及其历史局限》,《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6期

谢春涛:《“大跃进”运动研究述评》,《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2期

刑和明:《1956年中共对苏联模式认识的转变及启示》,《党史研究资料》2002年第12期

熊华源:《从万隆会议看周恩来和平外交思想的传播与影响》,《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6期

熊向晖:《打开中美关系的前奏》,《中共党史资料》第42辑

杨奎松:《1958年炮击金门与毛泽东外交政策的转折》,“冷战中的中国与周边关系”国际学术会议(武夷山,2002年8月)论文

杨奎松:《毛泽东与两次台海危机——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对美政策变动原因及趋向》,《史学月刊》2003年第11、12期

杨奎松:《中苏国家利益与民族感情的最初碰撞——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为背景》,《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

杨奎松:《走向破裂——中共中央如何面对中苏关系危机》,《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期

曾红路:《再论“大跃进”的历史成因》,《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张志辉:《以“跃进”一词代替“冒进”一词究竟从何而始》,《党史研究资料》1996年第9期

郑谦:《中共九大前后全国的战备工作》,《中共党史资料》第41辑

赵学功:《第二次台海危机与中美关系》,《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3期

Аксютин Ю. Новое о Х Х съезде//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история,1998,№2

Аксютин Ю. В.Пыжиков А. В. О подготовке закрытого доклада Н. С. Хрущева Х Х съезду КПСС в свете новых документов//Новая и новейшая истории,2002,№2

Барсуков Н. Как создавался“закрытый доклад”Хрущева//Литературная газета,21 Февраля 1996

Дальнее П. В чем же действительно суть затруднений на советско-китайских пограничных переговорах?//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ь,1981,№10

Делюсин Л. П. Некоторые размышления о начале советско-китайского конфликта,“冷战与中苏关系”国际学术会议(北京,1997年10月)论文

Зубкова Е. Кадровая политика и чистки в КПСС(1949-1953)//Свободная мысль,1999,№3,№4,№6

Ледовскuй А. М. Секретная мисся А. И. Микояна в Китай(январь-февраль 1949г.)//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1995,№3

Ледовскuǔ А. М. Сталин,Мао Цзэдун и корейская война,1950-1953 годов//Новая и новейшая история,2005,№5

Наумов В. П. Борьба Н. С Хрущёва за единоличную власть//Новая и новейшая история,1996,№2

Наумов В. П. К истории секретного доклада Н. С Хрущева на Х Х съезде КПСС// Новая и новейшая история,1996,№4

Наумов В. П. Хрущев и реабилитация жертв массовых политическихрепрессий//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1997,№4

Пихоя Р. Г. О внутри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борьбе в советском руководстве 1945-1958 гг.//Новая и новейшая история,1995,№6

Прозуменщиков М. Ю. 1960 год глазами советских и китайсих руководителей,“冷战与中苏关系”国际学术会议(北京,1997年10月)论文

Прозуменщиков М. Ю. Спор идет о слишком больших вещах. Неуавшаяся попыта советско-китайского примиреня.1964-1965гг.//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Архив,2006,№5

Пыжиков А.ХХ Съезд и общественное мнение//Свободнаямысль,2000,№8

Пыжиков А. Истоки диссидентства:Молодёжь после Х Х съезда КПСС//Свободная мысль,2003,№12

Пыжиков А. Социально-психологические аспекты общественной жизни в годы“оттепели”//Свободная мысль,2003,№6

Пыжиков А. В. Проблема культа личности в годы хрущевской оттепели//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2003,№4

Пыжиков А. В. Советское послевоен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и предпосылки хрущевских реформ//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2002,№2

Реǔман М. Послевоенное соперничество и конфликты в советском политическом руководстве//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2003,№3

Фuлаmов Л. В.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между СССР и КНР(1949-1966)//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й Бюллетень Советско-Китай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1995,№65

Chen Jian,“The Tibetan Rebellion of 1959 and China’s Changing Relations with India and the Soviet Union,” Journal of Cold War Studies,Vol.8,No.3,Summer 2006

Jim Hershberg,“Anatomy of a Controversy:Anatoly F. Doberynin’s Meeting Wish Robert F. Kennedy,” Saturday,27 October 1962,CWIHP Bulletin,1995,No.5

M. Kramer,“The Warsaw Pact and the Sino-Soviet Split,1955-1964,”“冷战在亚洲”国际学术会议(香港,1996年1月)论文

M. Y. Prozumenschikov,“The Sino-Indian Conflict,the Cuban Missile Crisis,and the Sino-Soviet Split,October 1962:New Evidence from the Russian Archives,” CWIHD Bulletin,Issues 8-9,Winter 1996/1997

Mark Kramer,“The Soviet Foreign Ministry’s Appraisal of Sino-Soviet Relations on the Eve of the Split”,“冷战在亚洲”国际学术会议(香港,1996年1月)论文

Michael M. Sheng,“Mao and China’s Relations with the Superpowers in the 1950s:A New Look at the Taiwan Strait Crises and the Sino-Soviet Split,” Modern China,Vol.34,No.4,October 2008

S. Goncharenko,“Sino-Soviet Military Cooperation,” Westad ed.,Brothers in Arms,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W. Taubman,“Khrushchev Versus Mao:A Preliminary Sketch of the Role of Personality in the Sino-Soviet Split,” CWIHD Bulletin,Issues 8-9,Winter 1996/1997

《当代中国使节外交生涯》第4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

阿克秀金编《赫鲁晓夫——同时代人的回忆》,李树柏等译,东方出版社,1990

奥·特罗扬诺夫斯基:《跨越时空——苏联驻华大使回忆录》,徐葵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薄一波:《关于一九六四年计划的问题》,《党的文献》1998年第4期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陈立夫:《成败之鉴——陈立夫回忆录》,台北,正中书局,1994

邓力群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若干问题谈话记录,1999年11月

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回忆录》,张岱云等译,东方出版社,1988

赫鲁晓夫:《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章嘉琳等译校,东方出版社,1988

黄华:《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黄平:《往事回忆》,人民出版社,1981

季米特洛夫:《季米特洛夫日记》,马细谱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卡德尔:《卡德尔回忆录(1944~1957)》,李代军等译,新华出版社,1981

李丹慧、张玥等采访荣植记录,2000年11月30日李丹慧采访朱庭光记录,2000年12月

李凤林:《莫斯科二十年》,《当代中国使节外交生涯》第4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

李鹏:《和平发展合作:李鹏外事日记》,新华出版社,2008

李越然:《外交舞台上的新中国领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刘晓:《出使苏联八年》,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

马叙生:《梳理中苏边界变迁史——找回失落的国界线》,《世界知识》2001年第11、12期

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2

齐赫文斯基:《回到天安门——俄罗斯著名汉学家齐赫文斯基回忆录》,马贵凡等译,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钱其琛:《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回忆邓小平同志关于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战略决策》,《新中国外交风云》第5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钱其琛:《外交十记》,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沈志华、李丹慧采访阎明复记录,1998年3月

沈志华、李丹慧采访朱庭光记录,2002年6月5日

沈志华采访柴成文记录,2000年9月12日

沈志华采访李越然记录,1998年8月

师哲口述、李海文整理《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师哲口述《我的一生——师哲自述》,师秋朗笔录,人民出版社,2001

孙一先:《在大漠那边——一个前驻蒙外交官的回忆录》,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瓦西里·西季赫梅诺夫:《毛泽东同斯大林、赫鲁晓夫的关系》,彭卓吾译,《党的文献》1993年第5期

汪东兴:《汪东兴日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王力:《现场历史:文化大革命纪事》,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

王亚志:《彭德怀军事参谋的回忆:19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见证》,李丹慧、沈志华整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王幼平:《回忆1979年中苏国家关系谈判》,《新中国外交风云》第4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

韦利科·米丘诺维奇:《莫斯科的岁月》,达洲等译,三联书店,1980

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段》,新华出版社,1995

阎明复、朱瑞真:《毛泽东第二次访苏和1957年莫斯科会议》,《中共党史资料》2005年第4期

阎明复、朱瑞真:《随周恩来出席苏共二十二大》,《中共党史资料》2007年第1期

阎明复、朱瑞真:《忆1958年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四次谈话》,《中共党史资料》2006年第2期

阎明复:《1958年炮击金门与葛罗米柯秘密访华》,《百年潮》2006年第5期

阎明复:《1960年莫斯科会议补记》,《中共党史资料》2007年第3期

阎明复:《1960年世界工联北京会议亲历记》,《百年潮》2007年第6期

阎明复:《1963年7月中苏两党会谈补记(二)》,《中共党史资料》2008年第3期

阎明复:《回忆两次莫斯科会议和胡乔木》,《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3期

阎明复:《随彭真参加布加勒斯特会议》,《中共党史研究资料》2007年第2期

阎明复:《忆周总理1964年访苏》,《中共党史资料》总第65辑,1998年2月

杨尚昆:《我所知道的胡乔木》,《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3期

杨尚昆:《杨尚昆日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余湛:《一次不寻常的使命——忆周总理最后一次访问苏联》,外交部外交史研究室编《新中国外交风云》第3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缅怀毛泽东》(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Брежнев А. А. Китай:тернистый пут ь к добрососедству,Воспоминания и размышления,Москва: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 ношения,1998

Б. Н. В ст аром и новом Кит ае,Из воспоминаний дипломат а,Москва:Инст ит ут Дальнего Воет ока,1999

Горбачев М. С. Жизнь и реформы,В двух т омах,Том 2,Москва:Новосг и,1995

Долинин А. Как наши ракет чики кит айцев обучали,Красная Звезда,13 мая 1995 г.

Елuзавеmuн А. Переговоры А. Н. Косыгина и Чжоу Эньлая в Пекинском Аэропорт у//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г ока,1992,№5,1993,№1

М. С. На разных параллелях,записки дипломат а,Москва:Книга и бизнес,1996

Ковалев И. В. Диалог Ст алина с Мао Цзэдуном//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г ока,1991,№6

Коваль К. И. Переговоры И. В. Ст алина с Чжоу Эньлаем в 1953г. в Москве и Н. С. Хрущева с Мао Цзэдуном в 1954г. в Пекине// Новая и новейшая ист ория,1989,№5

Сuдихменов В. Ст алин и Мао слушали на с//Новое время,1993,№2-3

Федоmов В. П. Полвека вмест е с Кит аем:Воспоминание,записи,размышление дипломат а,Москва,2005

《朝日新闻》,1964年

《晨报》,1919年

《大公报》,1929~1937年

《读卖新闻》,1964年

《共产党》,1920~1921年

《国民公报》,1919年

《劳动界》,1920年

《每日新闻》,1964年

《民国日报》(上海),1917~1927年

《人民日报》,1949~1991年

《太平洋》,1917~1919年

《消息报》(Известия),1979~1989年

《新潮》,1919年

《新青年》,1918~1924年

《言治》季刊,1918年

《真理报》(Правда),1949~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