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5

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影响图书

the impact of excess liquidity to inflation and asset prices

SSAPID:101-7531-1738-90
ISBN:978-7-5097-3940-2
DOI:
ISSN:

[内容简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至今,美欧央行数轮量化宽松政策联合注入流动性,全球范围内资金流动潮起潮落,各国大类资产价格及通货膨胀呈现此起彼伏的无序涨落。本书重新检视了十余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流动性过剩状况,及其对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影响程度、作用机制和传导途径,在后凯恩斯学派的“存量-流量一致分析”框架下,探讨了流动性过剩或短缺是如何产生的、在流动性由过剩变为短缺的过程中资产价格变动和通胀预期扮演了什么角色、针对不同的流动性产生机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否有效、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错综复杂,本书除了解释现实之外也是理论创新的一种尝试。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李世刚
编 辑:吴敏;任文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8 财政、金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3 相关文献回顾

   1.3.1 流动性过剩(短缺)的内涵、度量、根源和影响

   1.3.2 流动性过剩(短缺)对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影响

   1.3.3 流量—存量一致分析(SFCA)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及结构安排

   1.4.1 目标和思路

   1.4.2 结构安排

  1.5 创新点与拓展

   1.5.1 研究方法

   1.5.2 理论创新

   1.5.3 研究拓展

 第二章 流动性、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关系的典型事实

  2.1 流动性过剩的简要描述

   2.1.1 流动性概念的内涵延伸

   2.1.2 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的现象

  2.2 流动性过剩——对传统货币数量论的挑战

  2.3 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2.4 流动性过剩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

   2.4.1 支持大宗商品价格的基本面因素

   2.4.2 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金融因素

  2.5 流动性过剩对黄金价格的影响

   2.5.1 现有研究成果

   2.5.2 黄金价格走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5.3 货币流动性影响黄金价格的理论解释

   2.5.4 货币流动性对黄金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

  2.6 流动性过剩对石油价格的影响研究

   2.6.1 石油价格历史走势回顾

   2.6.2 石油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2.6.3 国际石油价格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2.7 流动性过剩对铜价的影响研究

   2.7.1 铜价走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7.2 流动性与铜价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三章 流动性对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影响的统计描述和实证分析

  3.1 “流动性过剩”(EL)和“持续流动性过剩”(SEL)的度量

  3.2 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涨: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检验

 第四章 流动性过剩(短缺)模型构建和实证检验

  4.1 中国“热钱流动”的估算和预测

   4.1.1 中国年度热钱流动测算

   4.1.2 中国月度热钱流动测算

   4.1.3 热钱投资收益

   4.1.4 热钱流动方向和规模的预测模型

   4.1.5 未来热钱变动趋势的情景预测

   4.1.6 热钱对国内流动性的影响分析

  4.2 货币总供给

   4.2.1 输入型流动性的影响

   4.2.2 央行货币政策组合的影响

   4.2.3 商业银行行为的影响

  4.3 货币总需求

  4.4 “流动性过剩”——货币供求关系的失衡

 第五章 流动性变动的内生机制——SFCA宏观经济分部门模型构建

  5.1 SFCA建模的一般方法

  5.2 SFCA模型的会计账户

   5.2.1 交易矩阵(SAM)

   5.2.2 资产负债表(BS)

   5.2.3 资金流量表(FOF)

  5.3 SFCA模型的行为方程

   5.3.1 居民部门

   5.3.2 企业部门

   5.3.3 政府部门

   5.3.4 商业银行

   5.3.5 中央银行

   5.3.6 外部经济

   5.3.7 通货膨胀、劳动生产率、工资和就业

   5.3.8 预期机制

 第六章 流动性变动的内生机制——SFCA宏观经济分部门模型分析

  6.1 美国宏观经济六部门SFCA模型构建

   6.1.1 具体结构

   6.1.2 参数校准

   6.1.3 模型变量稳态值

  6.2 模型初步分析:流动性变动的内生机制

  6.3 模型静态分析

  6.4 模型动态模拟

   6.4.1 脉冲响应分析

   6.4.2 方差分解分析

  6.5 主要结论

  6.6 政策意义

  附录

 第七章 我国未来宏观经济图景:流动性过剩与潜在增速下滑

  7.1 关于我国经济增长预测的现有研究

   7.1.1 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趋势

   7.1.2 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方式

   7.1.3 预测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率出现显著下降的主要依据

  7.2 高增长经济体增速放缓的国际经验

   7.2.1 高增长经济在中高收入阶段增长明显放缓是一个普遍现象

   7.2.2 经济增速放缓主要是由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所致

   7.2.3 影响经济放缓出现时点的主要结构性特征

  7.3 典型国家经济增速变动原因的案例分析

   7.3.1 具有先行优势的老牌发达国家

   7.3.2 成功实现工业化赶超的国家或地区

   7.3.3 金砖国家的情况

   7.3.4 某些“失败国家”

   7.3.5 基于典型国家经验的基本结论

  7.4 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减速的可能性分析

   7.4.1 我国人均GDP在未达国际平均水平时经济不会明显减速

   7.4.2 未来一些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7.5 基于实证计量的分析结论

 第八章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我国开发性金融的发展研究

  8.1 财务现状

  8.2 与海外债券银行的比较分析

  8.3 国家开发银行金融债现状

  8.4 流动性过剩条件下的资金筹集模式

   8.4.1 发行政策性金融债

   8.4.2 吸收存款

   8.4.3 政府借款及同业存款

   8.4.4 补充资本金

  8.5 债券筹资模式的主要优势

   8.5.1 债券筹资的低成本

   8.5.2 债券筹资的主动性

   8.5.3 债券筹资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8.6 债信问题的影响

   8.6.1 债信变动对开行债发行利率的影响

   8.6.2 投资者配置比例限制对开行债发行规模的影响

  8.7 未来开行债供需分析

  8.8 资金筹集困境和解决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各主要经济体宏观货币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个显著特征:流动性由2001年开始至2007年显著过剩,到2007年底次贷危机爆发后随着实体经济逐渐陷入衰退而急转直下,发展到2008年底流动性极度短缺,而流动性过剩及其逆转被广泛认为是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的主要因素。流动性状况(过剩或短缺)及其变动对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影响程度、作用机制、传导途径是什么?流动性过剩(短缺)是源于货币总供给与总需求不稳定而导致央行货币调控失误,还是源于外部经济的流动性过剩(短缺)输入,或是源于宏观经济部门内部自发调整资产负债表结构而产生的流动性内生机制?在流动性由过剩变为短缺的过程中,资产价格变动和通胀(预期)扮演了什么角色?针对不同的流动性产生机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否有效?在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几大实体经济逐渐进入低迷的国际大环境下,这不仅是一系列理论问题,更是一系列现实问题。本书首先回顾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8年初的10年间出现的流动性过剩状况,并对其与通货膨胀、资产价格的影响进行初步考察;在“马歇尔K值”基础上对流动性、流动性过剩(短缺)进行界定和测度,根据经验数据检验了主要国家(包含中国、美国在内的1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新兴市场国家BRIC、发达国家G6)出现的流动性过剩(或短缺)对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影响程度的统计关系。基于离散选择模型Probit,对“流动性过剩引发了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膨胀”这一常见的判断进行概率检验。结果发现,虽然解释效果有限,流动性持续过剩、真实经济增长、股票为代表的风险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示范效应”、真实利率保持在低位、国际范围内多国同时出现货币增长较快以及持续时间较长等这些因素都显著地提高了通货膨胀持续上涨发生的概率。同时确实存在流动性过剩现象由发达国家主导转变为由新兴市场国家主导,并且对通胀产生显著影响,但是次贷危机的影响由于时间和样本所限尚没有显现。针对2005~2008年中国出现流动性过剩的显著特征,本书对中国货币总供给和总需求两方面分别进行建模,将资产价格变动、通货膨胀含在商品、货币和信贷市场均衡的联立模型中予以内生解释,从货币总量供求失衡的角度对中国出现流动性过剩及逆转的原因进行探讨,考察多种外生冲击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组合、商业银行行为选择在流动性状况变动中产生的影响及效果,并对流动性状况变动过程中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扮演了什么角色进行考察。实证及模拟结果显示:2008年下半年出现的种种外生冲击,如全球流动性的逆转、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逆转、国际利率变动、短期国际资本(热钱)流动加剧等促使实际货币供应量低于央行货币调控目标值,流动性过剩向短缺方向发生逆转。深入到宏观经济分部门,对流动性状况变动(过剩或短缺)与经济部门资产负债调整行为相结合进行考察,笔者认为比宏观货币总量层面的流动性状况及变动更能反映真实货币资金供求关系的是微观经济部门内部的资产选择行为变动。针对美国经济分部门特征,本书构建了基于“存量—流量一致分析方法”的宏观经济六部门SFCA模型,对SFCA模型系进行动态模拟分析,探讨了实体经济因素、预期因素、政策工具等各种外生冲击变量对美国居民部门资产选择行为变动产生影响的解释程度及其相对重要性。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流动性已发生显著变化,美欧央行数轮量化宽松政策联合注入流动性,全球大类资产价格及各国通货膨胀呈现此起彼伏的涨落。最后本书就后危机时代,伴随我国潜在增长率可能出现的下降,我国金融体系如何发展,尤其是银行业在此宏观经济大环境下将如何完善,进行深入研究。

[1]巴曙松:《观察流动性过剩的国际视角》,《中国金融》2007年第10期。

[2]夏斌、陈道富:《中国流动性报告》,《上海证券报》2007年7月11日。

[3]左小蕾:《警惕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输入》,《经济界》2006年第4期。

[4]管涛、王信、潘宏胜、林艳红:《对当前我国贸易项下异常资金流入的分析——兼评渣打银行王志浩关于贸易顺差的研究报告》,《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第6期。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当前流动性过剩的趋势、影响与对策》,《宏观经济管理》2007年第7期。

[6]伍超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再认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分析》,《经济研究》2004年第9期。

[7]伍志文:《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反常规关系:理论及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管理世界》2002年第12期。

[8]刘明志:《中国的M2/GDP(1980~2000):趋势、水平和影响因素》,《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

[9]王曦:《经济转型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经济研究》2001年第10期。

[10]谢平、张怀清:《融资结构、不良资产与中国M2/GDP》,《经济研究》2007年第2期。

[11]李治国:《流动性过剩:基于货币流动速度异常下降的解析》,《经济评论》2007年第5期。

[12]麦金农:《经济自由化的顺序——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金融控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

[13]孙立坚:《流动性繁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14]陆磊:《论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金融研究》2007年第1期。

[15]刘春航、张新:《繁华预期、流动性变化和资产价格》,《金融研究》2007年第6期。

[16]李敬辉、范志勇:《利率调整和通货膨胀预期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利率调整和通货膨胀预期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

[17]朱民、马欣:《新世纪的全球资源性商品市场——价格飙升、波动、周期和趋势》,《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第11期。

[18]Roger Ferguson:《资产价格与货币流动性》,《中国金融家》2007年第9期。

[19]罗忠洲:《流动性、物价稳定与资产价格上涨——从理论模型看日本的经验教训》,《证券市场导报》2007年第9期。

[20]朱民:《全球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东亚金融合作》,《外交评论》2007年第3期。

[21]余永定:《理解流动性过剩》,《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第7~8期。

[22]张斌:《货币供求、资产价格与总需求——基于中国事实的理论框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2008。

[23]黄海洲:《全球流动性、投资和种树经济》,《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第5~6期。

[24]曾康霖:《流动性过剩研究的新视角》,《财贸经济》2007年第1期。

[25]邵蔚:《货币流动性影响资产价格的理论探讨》,《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第3期。

[26]李扬:《应对流动性过剩的两个基本战略》,《中国金融》2007年第3期。

[27]刘锡良、董青马、王丽娅:《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再认识》,《财经科学》2007年第2期。

[28]王建:《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之谜》,《宏观经济管理》2007年第4期。

[29]陈利平:《货币存量中介目标制下我国货币政策低效率的理论分析》,《金融研究》2006年第1期。

[30]陈学彬:《我国近期货币调控效果的定量模拟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6期。

[31]陈学彬:《我国宏观经济波动AD-AS模拟分析》,《经济研究》1995年第5期。

[32]王信、林艳红:《90年代以来我国短期资本流动的变化》,《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第12期。

[33]徐高:《中国的资本外逃:从1999年到2006年的月度数据分析》,CCER,2007。

[34]李东平:《近年中国贸易顺差虚假程度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简析》,《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第5~6期。

[35]姚枝仲:《真实贸易顺差,还是热钱?》,《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第7~8期。

[36]唐旭、梁猛:《中国贸易顺差中是否有热钱,有多少》,《金融研究》2007年第9期。

[37]张明、徐以升:《全口径测算中国当前的热钱规模》,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2008。

[38]王琦:《关于我国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计量模型的构建和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第6期。

[39]金雪军、张雪芳、李红坤:《国际游资流入对我国宏观经济冲击机制分析》,《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40]张谊浩、裴平、方先明:《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及其动机——基于利率、汇率和价格三重套利模型的实证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第9期。

[41]刘立达:《中国国际资本流入的影响因素分析》,《金融研究》2007年第3期。

[42]王世华、何帆:《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现状、流动途径和影响因素》,《世界经济》2007年第7期。

[43]张曙光、张斌:《外汇储备持续积累的经济后果》,《经济研究》2007年第4期。

[44]张明:《当前热钱流入中国的规模与渠道》,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2008。

[45]盛柳刚、赵洪岩:《外汇储备收益率、币种结构和热钱》,《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7期。

[46]徐长新、张桂霞:《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亚太经济》2007年第1期。

[47]刘骏民、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模型——对我国当前股市与实体经济关系的一种解释》,《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

[48]黄广明:《资产价格泡沫与货币政策理论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3。

[49]陈元:《中国政策性金融的理论与实践——兼论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国研网报告,2000年9月。

[50]卜永祥:《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加剧与开发性金融的错位》,《金融与保险》2005年第3期。

[51]刘孝红、郑弘:《政策性银行转型路径的国际比较与借鉴——美国、法国政策性金融机构转型案例分析》,《中国金融》2009年第4期。

[52]贾康、刘军民:《政策性金融与中国的现代化赶超战略》,《经济要参》2010年第8期。

[53]贾康、孟艳:《政策性金融的体系、定位及其边界主张》,《金融与保险》2009年第7期。

[54]陈元:《当前经济形势与开发性金融的作用》,《学习时报》2010年7月。

[55]孙隆新:《国家开发银行债券融资的转型思考》,《银行家》2008年第12期。

[56]“开发性金融研究”课题组:《开发性金融在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及其与财政的关系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12期。

[57]孙学工、刘雪燕、李世刚:《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中国物价》2012年第1期。

[58]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典型国家“人均收入1万美元”和经济增长率阶梯性下降》,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内部报告,2012年6月。

[59]Thorsten Polleit and Dieter Gerdesmeier,“Measures of Excess Liquidity”,ECB 2005 Working Paper No.65,2005.

[60]Joachim Fels,“Global Excess Liquidity Overview”,Morgan Stanley Macroeconomics Report,2005.

[61]Ganley,Joe,“Surplus Liquidity:Implications for Central Banks”,Bank of England Lecture Series No.3,2006.

[62]Gouteron,Sylvain and Daniel S.,“Excess Monetary Liquidity and Assets Prices”,Bank of France,Preliminary Version,2005.

[63]Borio C. and P.Lowe,“Asset Prices,Financial and Monetary Stability:Exploring the Nexus”,BIS Working Paper 114,2002.

[64]Borio C.Kennedy N. and Prowse S.D.,“Exploring Aggregate Asset Price Fluctuations Across Countries”,BIS Economic Paper 40,1994.

[65]Annick B.,“Can Excess Liquidity Signal an Asset Price Boom?” National Bank of Belgium Working Paper No.117,2007.

[66]Gauti E. and Jonathan D.Ostry,“Does Excess Liquidity Pose a Threat in Japan?”,IMF Policy Discussion Paper,2005.

[67]Rasmus Rufer and Vivio Stracca,“What is Global Excess Liquidity,And Does It Matter?”,ECB working paper 696,2006.

[68]Magnus Saxegaard,“Excess Liquid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Evidence from Sub-Saharan Africa”,IMF Working Paper,WP/06115,2006.

[69]Barbara Roffia and Andrea Zaghini,“Excess Money Growth and Inflation Dynamics”,International Finance,2007.

[70]Bordo,Michael D and Olivier Jeanne,“Monetary Policy and Asset Prices:Does Benign Neglect Make Sense”,International Finance,2002.

[71]Detken C. and F.Smets,“Asset Price Booms and Monetary Policy”,ECB Working Paper 364,2004.

[72]Bachmeier,Lance and Norman R.Swanson,“Predicting Inflation:Does the Quantity Theory Help?”,Economic Inquiry,2005.

[73]Bernanke,Ben S. and Mark,Getler,“Inside the Black Box:the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9.

[74]Jeffrey,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Real Commodity Prices,Asset Prices and Monetary Polic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6.

[75]Edward,“The Outlook of Global Excess Liquidity”,Oak A Associates Macroeconomics Report,2006.

[76]Pindyck,Robert S. and Julio J.Rotenberg,“The Excess Co-movement of Commodity Prices”,Economic Journal,1990,Vol(100).

[77]Hua,Ping,“On Primary Commodity Prices:The Impact of Macroeconomic Monetary Shocks”,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1998,20(6).

[78]Cody,B.J.,Mills,L.O.,“The Role of Commodity Prices in Formulating Monetary Policy”,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91,Vol(73).

[79]Deaton,Augus and Guy Laroque,“On the Behavior of Commodity Prices”,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2,Vol(59).

[80]Deaton,Augus and Guy Laroque,“Competitive Storage and Commodity Price Dynamic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6,Vol(104).

[81]Sebastian Becker,“Global Liquidity glut and Asset Price Inflation”,Deutsche Bank Research,May 27,2007.

[82]White W.R.,“Is Price Stability Enough?”,BIS working paper 205,2006.

[83]Mishkin,Frederic S.,“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Role of Asset Price in Monetary Policy”,NBER,2001.

[84]Bernanke,Ben S.,Mark Gertler,and Simon Gilchrist,“The Financial Acceleration in a Quantitative Business Cycle Framework in Jonh B.Taylor and Michael Woodford”,Handbook of Macroecnomics,1999.

[85]Cecchetti,Stephen,Genberg,Hans,Lipsky,John and Wadhwani,Sushil,“Asset Prices and Central Bank Policy”,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Monetary and Banking Studies,2000.

[86]Goodhart,Charles and Boris Hofmann,“Asset Prices and the Conduct of Monetary Policy”,NETEC,2001.

[87]Backus,D.,Brainard,W.,Smith,G. and Tobin J.,“A Model of the U.S.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Economic Behavior”,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80,Vol(5).

[88]Tobin,J.,“Money and the Macroeconomic Process”,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82,Vol(5).

[89]Moudud,J.,“Finance in a Classical and Harrodian Cyclical Growth Model”,The Levy Economics Institute,Working Paper No.290,1999.

[90]Godley,W. and Cripps,F.,Macroeconomic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91]Taylor,L.,Structuralist Macroeconomics,Basic Books,1983.

[92]Godley,W.,“Money and Credit in a Keynesian Model of Income Determination”,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23(4).

[93]Godley,W. and Lavoie,M.,“Monetary Economics: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Credit,Money,Income”,Production and Wealth,2007.

[94]Minsky,H.,Stabilizing an Unstable Economy,Yale University Press,1986.

[95]Adalid R. and C.Detken,“Liquidity Shock and Asset Price Boom/Bust Cycles”,ECB Working Paper 732,2007.

[96]Yung-Hsiang Ying,Yoonbai Kim,“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Capital Flows the Case of Korea and Mexico”,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2001,Vol(67):4.

[97]Renu Kohli,“Capital Flows and Their Macroeconomic Effects in India”,IMF Working Paper,WP/01/192,2001.

[98]Prema-chandra Athukorala and Sarath Rajapatirana,“Capital Inflows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a Comparative Study of Asia and Latin America”,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3.

[99]Zezza and Dos Santos,“The Role of Monetary Policy in Post-Keynesian Stock-Flow Consistent Macroeconomic Growth Models:Preliminary Results”,In M.Lavoie and M.Seccareccia,Central Banking in the Modern World:Alternative Perspectives.Edward Elgar,Aldershot,2007.

[100]Dos Santos and Zezza,“A Post-Keynesian Stock-Flow Consistent Macroeconomic Growth Model:Preliminary Results”,Levy Economics Institute,Working Paper No.402,2004.

[101]Copeland,M.,“A Study of the Money Flows in the United States”,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52.

[102]Tobin,J. and W.C.,“Brainard Pitfalls in Financial Model Building”,American Economic Review,Paper and Proceedings 58,1968.

[103]Patterson,K.D and Stephenson,M.J.,“Stock-flow Consistent Accounting:A Macroeconomic Perspective”,The Economic Journal,1988,Vol.98.

[104]Godley,W.,and M.Lavoie,“Two Country Stock-flow Consistent Macroeconomics Using a Closed Model within a Dollar Exchange Regime”,Cambridge Endowment for Research in Finance,Working Paper 10,2003.

[105]Wynne Godley,“Towards a Reconstruction of Macroeconomics Using a Stock-Flow Consistent(SFC)Model”,Cambridge Endowment for Research in Finance Working Paper,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