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6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57

2006~2007年: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图书

THE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VENTION & EXHIBITION ECONOMY(2006~2007)

SSAPID:101-7511-0871-12
ISBN:978-7-80230-550-2
DOI:
ISSN:

[内容简介] 书中从各个角度对2007年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概述,选取了中国会展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三个地区——北京、上海、广州,对其发展做了回顾和预测,还选择了华交会和广交会两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报告了各种具体的展会形式,并专门著文讨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相关信息

丛书名:会展经济蓝皮书
编 辑:范广伟;崔岩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法律声明

 序言

 《2006~2007年: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编委会

 主题篇

  2006年度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概述

   一 2006年度会展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1.法制环境进一步优化,行业规范稳步推进

    2.区域合作领域多元,展览经济继续一枝独秀

    3.节庆、赛事初成规模

    4.企业经营品牌化、专业化步伐加快

    5.会展经济对总体经济增长的作用渐趋明显

    6.政府主导型会展特征未变,场馆建设温度未降

    7.行业协会作用有所发挥,但地区差异明显

    8.国际竞争在中国会展领域正向广度与深度延伸

    9.人才培养机制、体制尚在建立之中

   二 中国会展经济市场竞争结构的基本判断

   三 会展场馆寡头竞争市场结构特征

   四 会展企业竞争差异化特征

    1.深度研发策略

    2.独特地理策略

    3.整合营销策略

    4.优质服务策略

   五 2006年度企业对会展的需求分析

  中国会展经济运行环境分析

   一 中国会展经济运行的国际环境

    1.经济全球化促进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

    2.中国会展经济深化经济的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 中国会展经济运行的政治、法律环境

    1.有关法律法规

    2.政府

     (1)机构设置

     (2)机构性质和行政级别

     (3)隶属机构

     (4)主要职能

    3.行业协会

     (1)全国会展行业协会(见表5)

     (2)地方会展行业协会(见表6)

   三 中国会展经济运行的社会文化与经济环境

    1.社会文化环境

    2.经济环境

   四 中国会展经济运行的技术环境

    1.会展研究机构

    2.会展图书

    3.会展杂志

    4.会展网站

     (1)会展综合资讯网站

     (2)特殊行业专门会展网站

     (3)某个展览会专门网站

     (4)地方政府会展网站

     (5)某些综合性网站下设的会展专栏

   五 展览发展的环境因素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1.上海展览发展的环境因素及指标体系

    2.参与者角度的环境评价

     (1)15场展览会参展商环境指标分析

     (2)15场展览会观众环境指标分析

    3.展览环境层次结构分析

  中国会展场馆综述

   一 中国展览场馆分布现状

   二 华东地区展览场馆分布情况

    1.上海市展览场馆分布情况(见表2~3)

    2.江苏省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4~5)

    3.浙江省展馆分布情况(见表6~7)

    4.山东省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8~9)

    5.安徽省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10~11)

    6.福建省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12~13)

    7.江西省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14~15)

   三 中南和港澳台地区展览馆分布情况

    1.广东省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17~18)

    2.广西壮族自治区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19~20)

    3.海南省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21~22)

    4.河南省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23~24)

    5.湖南省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25~26)

    6.湖北省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27~28)

    7.香港、澳门特区展览馆情况(见表29~30)

   四 西北地区展览馆分布情况

    1.陕西省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32~33)

    2.宁夏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34~35)

    3.甘肃省、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36~37)

   五 华北地区展馆分布情况

    1.北京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39~40)

    2.天津市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41~42)

    3.河北省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43~44)

    4.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45~46)

   六 东北地区展览馆分布情况

    1.辽宁省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48~49)

    2.吉林省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50~51)

    3.黑龙江省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52~53)

   七 西南地区展览馆分布情况

    1.重庆市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55~56)

    2.四川省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57~58)

    3.贵州省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59~60)

    4.云南省展览馆分布情况(见表61~62)

  2006年度典型展会评述

   一 化工、塑料和黏合物类展会

   二 焊接、表面处理和锅炉类展会

   三 光学、制冷、供暖类展会

   四 广告、媒体、摄影类展会

   五 饭店、酒店及其酒店设施类展会

   六 服装、服饰、丝绸、纺织品、服装纺织机械类展会

   七 电子、电器、家用电器类展会

   八 花卉、园艺和宠物类展会

   九 电梯、管道、阀门、泵类展会

   十 电池、电源类展会

   十一 电工、电气类展会

   十二 材料、矿产、膜、润滑类展会

   十三 包装、印刷、造纸、出版类展会

   十四 办公用品及设备类展会

   十五 安全、消防、防灾类展会

   十六 环境保护、垃圾处理、综合利用、水处理设备类展会

   十七 计算机、互联网、通讯、信息、自动化类展会

   十八 自行车、汽车、摩托车及配件类展会

   十九 专利、高新技术类展会

   二十 珠宝、首饰、礼品、工艺品、钟表、眼镜类展会

   二十一 音响、音像、舞台、灯光、照明灯饰类展会

   二十二 医药、卫生、保健及其设备类展会

   二十三 质量监控类展会

   二十四 文具、玩具、儿童用品类展会

   二十五 文化、艺术类展会

   二十六 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娱乐设施类展会

   二十七 商业、贸易、食品、饮料、酒类展会

   二十八 商业、贸易类展会

   二十九 皮革、鞋、帽类展会

   三十 农业、畜牧、渔业类展会

   三十一 能源、电力、节能类展会

   三十二 美容、美发、清洁类展会

   三十三 教育、教育器材类展会

   三十四 家具、木工机械、林业机械类展会

   三十五 建筑、建材、装饰、建筑机械、城市建设、房地产类展会

   三十六 交通、运输、地铁、铁路类展会

   三十七 综合性博览会

   三十八 其他类

  中国会展经济热点透视与发展趋势分析

   一 UFI认证

   二 展会升级

   三 会展兼并、收购与合作

    1.展会兼并

    2.展馆合作

   四 骗展问题

    1.骗展招数

    2.骗展原因分析

     (1)利润空间大,是骗展的最大动力

     (2)管理缺位,使骗展团伙有机可乘

     (3)准入门槛低,导致骗展升温

     (4)展馆建设无序,恶性竞争加剧

     (5)参展商态度敷衍,助长了骗展行径

     (6)信息不对称,是骗展频发的关键

    3.如何防止骗展

     (1)政府宏观指导,建立健全会展行业的法律法规

     (2)行业协会充分协调,做好评估和管理工作

     (3)场馆方加强自律,起调节和控制作用

     (4)参展商理性选择,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五 会展教育与培训

    (一)年度出现的新热点与新举措

     1.优化配置会展人力资源,建立会展人才测评标准体系

     2.会展专业学生就业压力问题与核心竞争力问题

     3.会展专业学生如何通过实习向会展企业人员转型

     4.会展社会培训弊端日显

    (二)面临的问题

     1.行业协会的作用

     2.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度

   六 会展评估认证制度

    (一)年度事件回放

    (二)海外会展评估体系回顾

    (三)中国大陆逐步开展的会展评估工作

    (四)新的思考

     1.权威性

     2.公正性

     3.本土化

     4.潜规则

    (五)会展评估未来发展思路

   七 会展危机管理

    (一)展会突发事件回放

    (二)展会危机事件

   八 2007年会展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1.会展活动综合一体化

    2.会展经营专业化

    3.会展企业竞争集团化

    4.信息技术在会展经济中的应用日趋明显

    5.欧美市场稳定,亚洲市场增长迅速

    6.会展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深化

    7.节事活动日益成为企业营销的一种重要手段

 区域篇

  北京会展经济发展报告

   一 2006年北京会展业发展概况

    (一)2006年北京展馆基本情况和特点

     1.2006年北京展馆的基本情况

     2.北京展览馆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1)展馆面积供应不足,展馆结构不合理

      (2)展馆配套设施落后

      (3)旧场馆分散、新场馆郊区化不利于形成规模和聚集优势

      (4)展馆举办的展会类型已呈现分级局面

      (5)展馆面积将在近期大幅增加

      (6)将形成新的展馆空间布局

    (二)2006年北京展览会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1.2006年北京展览会的基本情况

      (1)展览市场总量分析

      (2)展览数量的月度比较

      (3)展览平均持续时间

      (4)展览的行业性质

      (5)展览规模比较

     2.北京展览会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1)品牌性专业展会多

      (2)国际化程度高

      (3)以经济技术类展会为主,并凸现文化创意题材展会

      (4)会展专业性有待加强

      (5)重复办展严重,名牌展览面临外流

   二 北京会展业发展的整体态势分析

    (一)北京政府大力支持会展业发展,制定会展业专项发展规划

    (二)行业管理体制不顺,登记制或备案制尚未完全建立

    (三)会展行业法规和规章建设滞后

    (四)会展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五)会展研究中心快速成长,但理论研究成果不足

    (六)会展教育和培训市场蓬勃发展,但良莠不齐

   三 北京发展会展产业的政策建议

    (一)理顺管理体制与机制,建立健全法规与规章

    (二)制订扶持会展业发展的政策

    (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四)提高产业分工程度,打造会展产业链

    (五)培育市场竞争主体,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六)规范会展教育和培训市场,促进资源有效整合

  上海会展经济发展报告

   一 上海会展业发展状况

    1.行业发展概况

    2.品牌展情况

    3.会展场馆情况

    4.管理体制

    5.法制建设

    6.行业协会

    7.行业评估

    8.会展培训和认证

    9.区域合作

    10.国际合作

   二 上海会展业的差距和不足

    1.管理体制差距

    2.经营机制差距

    3.场馆设施差距

    4.品牌差距

    5.人才差距

    6.企业实力差距

    7.展览规模差距

    8.国际化程度差距

   三 发展上海会展业的对策

    1.明确政府职能,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

    2.加快制定和完善地方性行业法规

    3.制订和执行行业总体发展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5.组建展览集团,实现展览会的品牌化、国际化

    6.加强会展场馆和配套设施的建设

    7.大力推进会展人才培训和引进工作

    8.推动合作战略

    9.加快会展业信息化建设

    10.会展业与旅游业充分结合

  广州会展经济发展报告

   一 行业发展背景

    (一)会展政策法规及其变动情况

     1.《广州市会展业行业规范(试行)》

     2.《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自律公约(试行)》

     3.第101届广交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4.推进保护知识产权问责制

     5.取消展会审批制,代以登记制

     6.广交会期间广州市重新限房价

    (二)行业标准及其变动情况

     1.广州市为会展人才评职称

     2.继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3.成交额将淡出会展评价体系

   二 展览馆及展览会情况

    (一)展览馆情况分析

     1.展览馆总体规模,包括数量、面积等

     2.展览会数量

    (二)展览会情况分析

     1.专业化

     2.品牌化

     3.规模化

     4.国际化

     5.参展者成分

     6.参展者动因

   三 展览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及其在GDP中的比重

   四 教育、研究机构情况

   五 培训市场情况

   六 展览服务机构情况

    1.广州经贸会展服务中心

    2.广州海关促进广州地区国际会展业发展的八项服务措施

    3.广州海关与六大展馆签订《合作备忘录》

   七 政府管理机构及行业协会情况

    1.广州市会展业管理领导小组

    2.广州市会展服务中心

    3.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

   八 政策建议分析

    1.广交会更名后的担忧与对策

     (1)广交会更名后,担忧广交会进口前景

     (2)广交会更名后,采取什么样的模式运作?分期抑或同期举办?

     (3)小规模实验为前奏

     (4)更名需政策支持

     (5)借竞争促发展

    2.明确政府的管理职能

    3.加强市场化,完善会展经营的市场环境

    4.强化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5.依托特色产业,打造会展品牌

    6.加强会展人才培养

 案例篇

  华交会案例分析

   一 华交会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1.华交会发展阶段

    2.华交会发展主要特征

    3.华交会的成功启示

     (1)专业化、市场化,新的运作模式基本成型

     (2)精品化、规模化——新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3)品牌化、国际化——新的目标定位必须坚持

   二 华交会发展的影响因素

    1.影响因素假设

    2.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分析

   三 华交会主要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1.研究设计

    2.数据处理分析过程及结果分析

     (1)主成分分析原理

     (2)数据处理结果

     (3)小结

    3.数据分析结果解释与总结

   四 关于中国展会品牌建设的思考

    1.对品牌展会的界定

    2.品牌展会建设的要素

     (1)坚持长期的品牌战略

     (2)代表行业的发展方向

     (3)权威协会与代表企业的支持

     (4)引进现代的管理经验

     (5)配合强势的媒体宣传

    3.品牌展会的建立途径

    4.展会品牌建设的对策

     (1)制定品牌发展战略

     (2)走专业化、集团化发展之路

     (3)加快国际化进程

     (4)提升经营服务理念

     (5)打造网络品牌

     (6)加快展会人才的培养

   结语

  广交会案例分析

   一 广交会的历史沿革

    1.起步

    2.徘徊

    3.发展

    4.改革

    5.综述

   二 广交会展馆的变迁

    1.广交会展馆的历史变迁

    2.现代广交会的展馆简析

    3.硬环境状况分析

    4.软环境优势分析

   三 广交会需关注的问题剖析

    1.展位供求严重失衡

    2.企业参展冷热不一

    3.综合主题受到挑战

   四 广交会应对挑战的建议

    1.挑战

    2.建议

     (1)展期规划

     (2)展会定位

     (3)优质服务

     (4)人才强会

   结语

   附录 广交会大事记

 专题篇

  中国城市节庆活动的现状及发展

   一 我国城市节庆市场的沿革

   二 我国城市节庆市场发展的动因

    1.经济作用的吸引

    2.社会效益的诱导

   三 我国城市节庆市场发展态势

    1.举办城市规模不一、数量众多、态度积极

    2.节庆类型尽管多样,但选题重复,文化深度欠缺

    3.节庆运作政府干预较多,主办力不从心,但已出现多样化的运作模式

    4.缺乏个性特色,公众参与度不高

    5.举办历史不长,呈现“节庆短路”

    6.我国节庆市场呈现出季节性

   四 我国城市节庆市场未来走向

    1.环渤海地区节庆经济带

    2.长三角节庆经济带

    3.珠三角节庆经济带

    4.东北节庆经济带

    5.中西部节庆经济带

   五 结语

  2006年中国机械行业展览专题报告

   一 机械行业展览背景介绍

   二 2006机械行业展览情况

    1.总体评价

     (1)大型品牌展览会人气旺盛

     (2)其他机械汽车展也有商机

     (3)政府主导型展会面临转轨

     (4)区域性会展城市竞争加剧

     (5)外资展览会项目继续扩张

     (6)民营公司办展会良莠不齐

    2.办展数量

    3.城市分布

    4.办展水平

   三 2006展览会的相关资料

    1.第六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CIPPE 2006)

    2.第十一届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

    3.第七届中国国际机械装备展览会(CIMES 2006)暨第八届中国机床工具商品展览交易会(CMTF 2006)

    4.第十届国际工厂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展览会

    5.第五届沈阳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CIEME 2006)

    6.第十七届多国仪器仪表展览会(MICONEX 2006)

    7.第七届中国武汉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CWME 2006)

    8.2006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PTC Asia)

    9.2006中国工业博览会(CIF 2006)

    10.第三届广州机械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暨亚洲机床展览会(GIMEE & AME 2006)

    11.2006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Auto China 2006)

    12.第三届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Bauma China 2006)

  2006年度中国出国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 从国内产地展览走向海外销地展览

   二 从海外参展大国走向海外办展大国

   三 从海外主办综合展走向专业展和品牌展

   四 从海外单独的中国商品展走向真正的国际化展览

  展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一 展会知识产权

    1.知识产权

    2.展会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

   二 展会知识产权问题的界定和侵权原因

    1.展会知识产权的界定

    2.展会知识产权侵权原因

   三 2006年我国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大事记

   四 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

    1.国内展会组展商

    2.外国展会组织者

    3.展会项目交易者

    4.出国展览组展商

    5.国内展会参展商

    6.展台设计搭建商

    7.展具专利持有者

    8.国家的主管部门

    9.展览业行业协会

   五 相关法律法规的运用

    1.关于对展会会标的保护

    2.关于对展台设计的保护

    3.关于对展会品牌的保护

   六 道德约束与行业自律

   结论

  中国会议产业发展研究

   一 国际会议定义与会议的分类和效益

    1.国际会议定义

    2.会议的分类

    3.会议效益

     (1)带动消费,促进就业

     (2)提高知名度

     (3)提升知识

   二 国内外知名会议模式概览

    1.达沃斯论坛

    2.《财富》全球论坛

    3.《商业周刊》CEO论坛

    4.博鳌亚洲论坛

   三 国际会议业的发展现状与经济特征

    (一)会议的发展现状

    (二)会议业的经济特征

     1.会议业属于朝阳产业

     2.会议业以文化为其基本内涵

     3.会议业与旅游业密切相关

     4.会议业具有带动性

   四 国内会议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1.国内会议市场的现状

    2.我国会议业存在的问题

   五 进一步加强会议经济研究的思路与发展对策

    1.加强会议经济研究的思路

    2.加快我国会议产业发展对策

  世博经济预测与分析

   一 研究概述

    1.研究背景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4.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1)经济效应

     (2)社会效应

    5.研究意义

   二 世博会与世博经济

    1.多元性

    2.阶段性

    3.带动性

    4.非均衡性

    5.长效性

   三 历届世博会对经济的影响

    1.极大促进了主办城市的经济增长

     (1)大阪世博会

     (2)汉诺威世博会

     (3)其他世博会

    2.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

    3.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

     (1)第三产业长足发展

     (2)高科技产业趁势起飞

    4.强化周边经济合作

   四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经济总体影响的分析

    1.世博会经济效应分析范围和假设

    2.世博会经济效应的构成

    3.世博会经济效应推算

     (1)展馆投资净需求估计

     (2)会展相关的投资需求估计

     (3)会展消费需求估计

     (4)会展导致的国内(出口)贸易估计

     (5)世博会产生的直接净需求估计

   五 2010年世博会对重点相关产业的影响分析

    1.世博会与上海金融业

    2.世博会与上海信息服务业

    3.世博会与上海现代物流业

    4.世博会与上海会展业

    5.世博会与上海商品流通业

    6.世博会与上海文化产业

   六 2010年世博会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影响

    1.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2.世博会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

     (1)资源的整合

     (2)产业的联动

     (3)市场的共融

     (4)基础设施的协调

   七 政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筑世界级城市的基础设施框架

    2.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3.抓抢国际产业新一轮转移的机遇,积极吸引外资

    4.提高科技创新力,加强人才培养

    5.进一步扩大开放,强化上海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八 总结

 后记

 前言

广交会官方网站:wwww.cantonfair.org.cn

广州科技网:wwww.gzkj.gov.cn

中国风网

新华网

会展365:wwww.cce365.com

巴州政府网:wwww.gov.cn

HC360info.textile.hc360.com

在线广交:wwww.cecf.com.cn

广交会快讯网:wwww.8fair.com

广交会信息网:wwww.gz020fair.com

柴寿升:《我国城市节庆经济的发展研究》,《求实》2005年第12期。

陈文君:《节庆旅游与文化商品开发》,《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杜漪、张小梅:《城市节庆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发展》2006年第1期。

范春:《大力开发我国“节庆”和“节文化”旅游资源》,《渝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郭胜:《旅游节庆的策划和市场化运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李力、崔卫华:《城市旅游节庆的构成要素及牵动效应》,《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2期。

吴必虎、余青:《中国城市节事活动开发与管理态势》,《中国旅游报》2005年第8期。

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余青、吴必虎等:《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开发与管理》,《地理研究》2004年第11期。

余青、吴必虎等:《中国城市节事活动开发与管理研究》,北京交通大学人才基金资助项目,2004。

余青、吴必虎等:《中国节事活动开发与管理研究综述》,《人文地理》2005年第6期。

张彬彬:《中国东西部热点旅游城市事件旅游比较研究》,《预测》2004年第3期。

赵睿:《节庆旅游:开拓崭新视野——以上海为例》,《沿海经济》2001年第9期。

庄志民、赵睿:《系统视野中的上海节庆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科学》2000年第4期。

www.baidu.com

www.google.com

阿尔诺·勃兰特等著,任树银等译,《汉诺威世博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陈洁:《世博会与上海名牌战略的联动效应与实施方略》,《上海综合经济》2004年第11期。

陈维:《中国将全面融入世界》,《文汇报》2002年12月29日。

郭英之:《2010年上海世博会旅游发展潜力的效应分析》,《旅游学刊》2003年第5期。

加洛·潘著,钱培鑫译,《20世纪世界博览会与国际展览局》,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克劳德·赛尔旺、竹田一平著,魏家雨译,《国际级展览会的影响研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李彬诚:《上海世博会与长三角地区旅游的共同发展》,《上海财税》2003年第6期。

刘恒江:《世博会与上海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上海综合经济》2004年第11期。

刘住、金辉、梁保尔:《对上海2010年世博会申办工作的几点思考》,《旅游科学》2000年第4期。

毛新雅:《上海世博会投资的就业效应探析》,《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第1期。

潘益大:《世博机遇呼唤上海城市精神》,《文汇报》2002年12月29日。

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2005。

上海世博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用了三百年做准备:第一届伦敦世界博览会——灿烂的水晶宫》,http://www.expozolochina.com./,2003年10月11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国际展览局:《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沈舟:《“爱地球”——日本爱之世博会观感》,《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领导小组工作组:《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世博专题研究报告》,2003。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世博办、上海图书馆:《世博经济的形成及其对主办国和举办城市经济发展影响的历史审视》。

陶希东:《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联动发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4期。

王方华:《世博会与上海经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王皓波、陈迅:《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要收入分析与预测》,《上海管理科学》2005年第1期。

王战:《2010年世博会:创新与发展——2002~2003年上海发展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吴承照:《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旅游战略地位与对策研究》,《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吴建民:《世博会与上海国际形象塑造》,《社会观察》2005年第5期。

吴云飞主编《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投融资研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杨建华:《世博会: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加速形成的助推器》,《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6期。

杨路红、陈佩英:《上海世博会的乘数效应》,《上海管理科学》2003年第3期。

臧冠荣:《承办世博会,撬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4期。

张水清、李慎亭:《会展经济特性与都市功能的提升》,《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第9期。

诸大建、姜富明主编《世博会对上海的影响和对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诸大建:“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生活质量的影响和对策研究”课题。

http://www.stats-sh.gov.cn.

简 介:本书是一部论述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综合论文集。书中指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加快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论述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发展路径、各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实证分析和政策思路,进而指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何德旭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0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