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村扶贫开发报告(2016-2017)图书
Annual Report on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uizhou (2016-2017)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主题是“十三五”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中对习近平扶贫观念进行了初步探析,对社会扶贫、对口帮扶、乡村旅游扶贫、贫困与生态环境、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路径、贫困地区距离与农地流转契约选择、全国各省精准扶贫政策措施、黔茶产业扶贫、基于“多规合一”的脱贫攻坚、贵州农村定点包干脱贫攻坚路径等进行了研究,对贵州连片特困地区、民族贫困地区的发展进行了跟踪监测。
Abstract
主要编著者简介
《贵州农村扶贫开发报告》编委会
摘要
《贵州农村扶贫开发报告(2016~2017)》编辑部
Ⅰ 总报告
“十三五”决战脱贫攻坚思考
一 近年来扶贫开发的基本成效
(一)农村贫困发生率不断下降
(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
(三)产业扶贫项目加快推进
(四)贫困人口能力不断提升
(五)易地扶贫搬迁促进精准脱贫
(六)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革创新
二 主要问题
(一)贫困发生率仍然高于全国水平
(二)贫困农户投入能力仍然较低
三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路与对策
(一)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
(二)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扶贫
(三)抓好生态、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兜底扶贫
(四)整合资源力量,加大各界帮扶力度
Ⅱ 专题篇
贵州社会扶贫发展报告
一 2015年贵州社会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出台工作意见,推进社会扶贫工作
(二)开展“扶贫日”系列活动,创新社会扶贫
1.制定《贵州省公募扶贫款物管理暂行办法》
2.开展全省“五个一”系列活动
3.搭建社会扶贫网络建设平台
4.开展2014年度省级公募资金实施项目的申报、审批工作
(三)定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工作
1.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方面
2.全省同步小康干部驻村工作方面
3.开展国有企业结对帮扶贫困县整县脱贫行动
4.开展万达集团对口帮扶丹寨县整县脱贫行动
5.开展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
6.开启省直单位和贵阳市经济强区结对帮扶贫困县工作
7.开启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
(四)抓好集团帮扶工作,加强工作指导
1.完成2015年集团帮扶项目资金计划安排
2.做好对2015年集团帮扶工作的指导
3.开展集团帮扶项目备案和电子政务平台录入工作
4.做好省领导扶贫联系点的调整工作
(五)开展包干扶贫工作,实现社会力量帮扶对贫困村全覆盖
(六)参与遍访扶贫策划,组织省领导赴“五县八村”开展遍访
(七)抓好社会扶贫试点,推动工作创新
1.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
2.光伏扶贫试点
(八)加强对社团组织的管理
(九)其他社会扶贫工作
二 贵州社会扶贫的主要经验
(一)强化社会扶贫组织动员
(二)建立社会扶贫激励机制
(三)加强社会扶贫宣传发动
(四)改进社会扶贫管理服务
三 贵州社会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四 贵州社会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各界帮扶力度
(二)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加强业务指导
(三)加强相互间的学习交流
对口帮扶贵州实施情况报告*
前言
一 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阶段划分
二 2013~2015年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对口帮扶的主要内容
(二)结对关系
(三)对口帮扶总体思路
三 2013~2015年对口帮扶的实施评价
(一)财政帮扶
(二)企业协作
(三)社会帮扶
(四)领导考察互访
(五)人才交流和人员培训
四 “十三五”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简化对接协调工作
(二)处理好与其他扶贫工作的关系
(三)明确三类帮扶工作重点
(四)注重项目的可持续性
(五)高度重视教育合作交流
(六)科学评估减贫效应
贵州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报告
一 贵州乡村旅游扶贫2015年工作回顾
(一)项目实施情况
(二)旅游扶贫试点村建设情况
二 2015年贵州乡村旅游扶贫主要做法
(一)党政主导,注重顶层设计
(二)突出特色,注重落实规划
(三)整合资源,注重形成合力
(四)加强宣传,培育旅游品牌
三 贵州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有效规划
(二)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设施不足
(三)旅游产品单调、雷同
四 贵州乡村旅游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乡村旅游扶贫规划
(二)完善乡村旅游扶贫基础设施
(三)创新乡村旅游扶贫业态
(四)推进全域乡村旅游扶贫
(五)加强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训
(六)加大旅游扶贫宣传力度
Ⅲ 研究篇
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探析
一 习近平论扶贫的必然性
(一)扶贫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二)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三)扶贫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二 习近平论扶贫的原则和路径
(一)精准扶贫脱贫是扶贫的基本路径
(二)转变扶贫方式是扶贫的着力点
(三)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是扶贫的制度保障
(四)坚持社会管理和扶贫开发并重
(五)基层党组织是扶贫的关键保障
愚公移山、治山治水 保护和建设贵州生态环境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高峡出平湖,掏来乌江水,润泽黔中区
三 践行兴修水利“三年行动计划”,变穷山恶水为青山绿水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水文生态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二)治山治水相结合,着力提升植被森林覆盖率,实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持续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
(三)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加快河流航运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提升河流综合航运能力和业务操作水平
1.运输航道建设
2.运输港口建设
3.运输船舶建设
4.运输通信建设
四 践行“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绿化宜林荒山荒地,为建设生态文明先进示范区夯实基础
(一)建设总体目标
(二)建设主要任务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路径探索
一 政策思考
(一)实施“七个搬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
(二)实施“七个搬出”,是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关于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促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
(三)实施“七个搬出”,是实现汪洋副总理提出的防止出现“颠覆性”错误和“悬崖效应”的具体办法
(四)实施“七个搬出”,是实现省委领导提出的“五个三”目标的具体路径
二 主要措施
(一)真情共商,细心引导,搬出渴望
(二)摸清家底,留住乡愁,搬出文化
(三)以文衍产,以产带迁,搬出产业
(四)政策落地,产业助收,搬出倍增
(五)围绕体面,融合共生,搬出尊严
(六)一减一增,提升素质,搬出动力
(七)依法行事,强化服务,搬出秩序
三 阶段成效
(一)搬出渴望,搬迁群众的美好生活有了好基础
(二)搬出文化,搬迁群众的美好生活有了定心丸
(三)搬出产业,搬迁群众的美好生活有了强劲支撑
(四)搬出倍增,搬迁群众的美好生活有了物质保障
(五)搬出尊严,搬迁群众的美好生活有了思想基础
(六)搬出动力,搬迁群众的美好生活有了外力支持
(七)搬出秩序,搬迁群众的美好生活有了法治保障
四 几点启示
贫困地区距离与农地流转契约选择分析
一 研究区选择与样本分布
二 距离、流转行为与农地流转契约选择分析
(一)转入样本距离与农地流转契约选择
(二)转出样本距离与农地流转契约选择
(三)小结与讨论
三 距离、信任度与农地流转契约选择分析
(一)距离、信任度与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描述性分析
(二)距离、信任度与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实证分析
1.变量设置与模型选择
2.计算结果及分析
(三)小结与讨论
四 研究结论
全国各省(区市)精准扶贫政策措施比较研究
一 各省(区市)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措施
二 各省(区市)实施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比较分析
三 总结与启示
大数据技术支撑下的黔茶产业扶贫研究
一 引言
二 黔茶大数据应用设想
(一)大数据概述
(二)黔茶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蓝图设计
1.黔茶产业链分析
2.建立大数据平台的目的
(三)茶叶大数据平台的框架体系和基础架构
(四)大数据平台的几个关键应用
1.助力政府部门实现科学决策
2.助力茶叶产品实现精准营销
3.实现茶叶加工过程的智能化
4.实现茶叶的科学种植
5.实现茶叶质量安全溯源
6.为茶产业学术研究提供支撑
三 黔茶大数据产业扶贫应用的路径与策略
(一)实现路径
1.实现全产业链过程的数字化与互联互通
2.基于数据挖掘与分析的管理与决策
3.实现大数据平台与精准扶贫的扩展应用
(二)实现策略
1.全产业拥抱大数据
2.建设黔茶大数据中心
3.打造强有力的大数据人才队伍
4.建立黔茶大数据共享机制,加强技术应用积累
5.抓住关键,实现敏捷式发展
6.实现大数据技术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共建共享
四 结论
Ⅳ 案例篇
河北脱贫攻坚思考
一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构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机制
(一)构建了“五位一体”统筹推进的新格局
(二)构建了分类精准推进的新路径
(三)构建了可持续脱贫的新产业
(四)构建了要素支撑的新机制
(五)构建了股份合作的新模式
(六)构建了社会帮扶的新局面
(七)构建了党建扶贫的新保证
二 创新实施脱贫攻坚“八八战略”,把精准要求落实到脱贫攻坚全过程
(一)精准建好建档立卡“明白账”
(二)精准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
(三)精准唱好产业扶贫“重头戏”
(四)精准织牢社保兜底“保障网”
(五)精准打好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组合拳”
(六)精准奏响对口帮扶“协奏曲”
(七)精准建强脱贫攻坚“突击队”
(八)精准用好成效考核“指挥棒”
三 激发脱贫攻坚的精神动力,以科学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一)党委政府责任上肩,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二)各级领导走上一线,以亲历亲为的作风攻坚克难
(三)广大干部激情工作,以奋发作为的精神状态投入脱贫攻坚
(四)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以榜样力量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
基于“多规合一”的脱贫攻坚研究
一 脱贫攻坚的形势和任务
(一)发展背景
1.自然条件
2.贫困状况
3.规划融合状况
4.产业发展
5.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
6.基础设施
7.公共服务
8.主要致贫原因
(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
3.发展定位
4.发展目标
二 着力推进多规合一,优化全域开发格局
(一)构建空间开发总体战略格局
1.城镇化发展战略格局
2.农业发展战略格局
3.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二)合理划分城镇发展空间
1.划分城镇空间
2.明确城镇空间拓展方向
3.构建“一心一带三片区”开发格局
(三)合理划分农业空间
1.划分农业空间
2.优化农业空间布局
3.明确农业空间发展方向
(四)合理划分生态空间
1.划分生态空间
2.优化生态空间布局
3.强化生态空间管控
三 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精准实施“五个一批”
1.实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2.实现易地搬迁脱贫一批
3.实现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4.实现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5.实现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二)加快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1.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制
2.构建高效务实的扶贫机制
(三)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1.切实加强贫困人口的精细化管理
2.切实做好贫困人口的精细化扶持
3.切实做好贫困人口退出工作
四 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一)加快以种植业为重点的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1.做强生态种植业
2.做特生态养殖业
3.强化农业发展基础
(二)培育发展特色优势轻工产业
1.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
2.积极发展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加工
(三)着力加快服务业发展
1.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2.积极培育农村电商
3.积极发展商贸物流
4.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
五 加快绿色示范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打造生态智慧公园小镇
1.加快棚户区改造
2.塑造“城在林中、湖在城中”总体风貌
3.加强城镇“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管理
(二)大力建设“四精品、三提升、九普及”美丽乡村
1.着力打造精品型美丽示范村
2.着力建设提升型美丽乡村
3.大力建设普及型美丽乡村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交通设施建设
2.加快水利设施建设
3.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4.加强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5.加强电力通信设施建设
六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绿色生态扮靓公园兴仁
(一)扎实推进生态建设
1.加强生态林保护和建设
2.水土流失综合整治
(二)加强环境保护
1.加强水污染防治
2.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理
3.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4.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三)加强防灾减灾建设
1.农村村寨消防安全建设
2.洪涝和地质灾害防治
3.大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七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一)加强社会事业发展
1.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3.大力发展卫生事业
4.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5.大力发展科技事业
6.加强公共管理
(二)促进就业创业和加强社会保障
1.大力促进就业创业
2.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3.完善农村社保低保体系
八 保障措施
(一)争取政策支持
(二)加强人才保障
(三)争取资金支持
(四)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2.统筹部门协调
贵州农村定点包干脱贫攻坚路径思考
前言
一 极贫乡镇的基本情况
二 极贫乡镇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 极贫乡镇的发展思路
(一)脱贫是底线,致富是目标
(二)坚持四大基本原则
四 极贫乡镇脱贫攻坚主要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
(二)易地扶贫搬迁
(三)改善人居环境
(四)社会公共服务
(五)产业和就业扶贫
五 极贫乡镇脱贫攻坚的保障措施
(一)资金保障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三)强化政策支持
(四)加大投入
(五)严格监督考核
(六)注重宣传培训
对兴义市树戛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 威舍镇树戛村基本情况及贫困现状
二 威舍镇树戛村致贫主要原因分析
(一)基础设施欠账多
(二)产业发展难
(三)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存在一些问题
(四)思想认识不到位
三 措施建议
(一)构建帮扶合力
(二)完善基础设施
(三)着力培育产业
(四)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五)做好宣传教育及培训
Ⅴ 监测篇
贵州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监测报告(2015年)
一 贵州连片特困地区发展情况
(一)武陵山片区
1.自然概况
2.社会经济发展及生产生活情况
3.贫困情况
4.文化教育情况
(二)乌蒙山片区
1.自然概况
2.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情况
3.贫困情况
4.文化教育情况
(三)滇桂黔石漠化片区
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概况
2.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情况
3.贫困情况
4.文化教育情况
二 贵州贫困县发展情况
(一)贫困程度及经济情况
1.贫困程度
2.经济发展
(二)生产生活情况
(三)农村教育
三 加快贵州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的措施
贵州民族贫困地区发展监测报告(2014年)
一 经济总量
二 经济结构
三 农业发展
四 地方财政
五 基础设施建设
Ⅵ 大事记
2016年贵州农村扶贫开发大事记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贵州省“十三五”脱贫攻坚专项规划》,2017。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指导意见》,2013年2月4日。
贵州省人民政府:《对口帮扶贵州工作总体计划(2013-2015)》。
韩广富、周耕:《我国东西扶贫协作的回顾与思考》,《理论学刊》2014年第7期。
周奉良:《从贵州的实践看东西扶贫协作的发展》,《中国贫困地区》1999年第4期。
贺东航、牛宗岭:《精准扶贫成效的区域比较分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11期。
肖运喜:《茶陵县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湖南农业》2016年第10期。
刘正强:《贵州茶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启示》,《中国茶叶》2016年第6期。
梁尧:《茶产业扶贫模式研究》,《江西农业》2016年第7期。
孙国梁、杨春雨:《黄金茶里的脱贫“密码”——江西省宁都县钓峰乡积极探索产业与扶贫深度融合之路》,《老区建设》2016年第3期。
林宏伟、罗以洪、李应祥、罗洪富:《基于互联网+的贵州省茶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以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品牌营销策略为例》,《经营管理者》2015年第26期。
曹宝欣:《精准营销下的两种广告投放模式的比较研究》,《经营管理者》2015年第23期。
王艳霞:《让乡村因茶而“美”——“茶与扶贫”论坛为贵州扶贫支招》,《当代贵州》2015年第23期。
刘大泯、梁宁:《打造贵州生态茶叶主体品牌助推贵州茶产业壮大发展——关于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
刘正强:《贵州发展茶产业的调查与思考》,《理论与当代》2014年第6期。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2014。
谢春芳:《国内茶叶发展成功经验对贵州茶产业的启示》,《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第23期。
刘平、黄绍进、黄彦媛、罗述武、黎怀敬、黄芳蕊、黄猛、邱煦洪:《新形势下金融支持扶贫开发模式研究——昭平茶产业案例》,《区域金融研究》2013年第12期。
卢天国:《贵州现代茶产业新商业模式——贵州茶产业的变革之路》,《贵州茶叶》2012年第1期。
李丽:《实现中国茶叶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共赢的博弈研究》,安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
田茂霞:《贵州的比较优势与产业发展》,中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9。
刘永娟:《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8。
管家骝:《从茶叶广告史看广告与发展贸易的关系》,《贵州茶叶》2002年第3期。
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6月18日。
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30日。
习近平:《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6月18日。
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2月25日。
汪洋:《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行政管理改革》2016年第4期。
韩广富、赵佳佳:《习近平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思想及其指导意义》,《理论学刊》2016年第5期。
王唯山、魏立军:《厦门市“多规合一”实践的探索与思考》,《规划师》2015年第2期。
苏涵、陈皓:《“多规合一”的本质及其编制要点探析》,《规划师》2015年第2期。
沈迟、许景权:《“多规合一”的目标体系与接口设计研究——从“三标脱节”到“三标衔接”的创新探索》,《规划师》2015年第2期。
陈雯、闫东升、孙伟:《市县“多规合一”与改革创新:问题、挑战与路径关键》,《规划师》2015年第2期。
王吉勇:《分权下的多规合一——深圳新区发展历程与规划思考》,《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第1期。
刘彦随、王介勇:《转型发展期“多规合一”理论认知与技术方法》,《地理科学进展》2016年第5期。
黄勇、周世锋、王琳、罗成书、倪毅:《“多规合一”的基本理念与技术方法探索》,《规划师》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