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81

社会建设研究(第五辑)图书

Social Empowerment Studies No.5

SSAPID:101-7317-3773-22
ISBN:978-7-5201-0324-4
DOI:
ISSN:

[内容简介] 《社会建设研究》是由东莞社会建设研究院创办的院刊。本刊坚持理论研究、实践创新、决策咨询并重,致力于办成在国内社会建设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性学术集刊,搭建一个社会建设学术成果的交流平台,为社会建设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构筑一个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阵地,为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有关社会建设的文献参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王名 陈健秋
编 辑:单远举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卷首语

 《社会建设研究》编辑委员会名单

 来稿体例

 稿约

 主题对话:医疗改革与社会发展

  医疗行业政府管制问题研究

   导言

   一 我国医疗行业政府管制现状

    (一)医疗管制的原因

    (二)我国医疗管制体制

    (三)医疗行业政府管制体制内容

     (1)医疗行业政府管制的法律体系

     (2)政府管制的重要制度

   二 我国医疗行业政府管制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定价机制使市场畸形

    (二)医生就业体制畸形

    (三)医疗市场的准入机制造成寻租

   三 医疗行业政府管制改进对策

    (一)健全医疗服务市场定价机制

    (二)改革医疗机构就业用人体制

    (三)破除医疗市场准入壁垒

  “以药补医”到“以医补医,医药分业”: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模式和经验

   一 制度背景与文献综述

    (一)医药体制的发展与变迁

    (二)文献综述

   二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

    (二)研究方法和指标说明

   三 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医院角度的分析

     1.服务数量

     2.门急诊收入

     3.住院收入

     4.医院营运效率

    (二)患者角度的分析

     1.门急诊患者

     2.住院患者

    (三)医护工作者角度的分析

   四 结论与讨论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竞价排名规则对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研究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一)医疗服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二)网络搜索排名规则

    (三)搜索排名规则的政府监管

    (四)信息不对称下的医院行为

   三 竞价排名规则的博弈论分析

    (一)模型假设

    (二)不考虑医院异质性的基本模型

    (三)考虑医院异质性的博弈模型

    (四)考虑长期收益的博弈模型

   四 政府监管的作用机制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医疗改革的微观基础:分级诊疗制度的发展与经验

   一 分级诊疗制度的政策背景和意义

   二 分级诊疗模式的国外经验

   三 分级诊疗制度的国内试点的基本模式

    (一)神木“全民免费医疗”模式

    (二)厦门智慧健康的“社区-医院一体化”模式

    (三)上海家庭医生首诊制

   四 国内试点的模式比较与发展瓶颈

    (一)国内试点模式比较

    (二)分级诊疗制度实践中的难题

   五 结论与讨论

 案例研究

  社会主义、发展主义与法治主义:地方政府处理乌坎土地问题的基本逻辑

   一 引言

   二 矛盾体之一:处理土地问题的社会主义原则

   三 矛盾体之二:处理土地问题的发展主义原则

   四 矛盾体之三:处理土地问题的法治主义原则

   五 结语:中国未来的发展

  乌坎事件中社会资本对基层民主的影响

   一 社会资本概念的发展和内涵

   二 社会资本与政治民主

   三 乌坎的社会资本及其对农村基层民主的影响

    (一)浅析乌坎的基层民主

    (二)社会资本在乌坎事件中的作用

     1.家族势力的双重影响

     2.乡村社会组织网络的重要作用

     3.乡村政治精英的领导带头作用

   四 小结:乌坎事件的启示

  社会组织嵌入城中村社区治理体系研究

   一 社区治理:概念及实现路径

   二 城中村:多元治理主体尤为必要的社区

    (一)城中村社区特征

    (二)城中村治理难题

   三 绿营村案例分析

    (一)绿营村简介

     1.绿营村概况

     2.社区人口构成

     3.社区环境要素

     4.社区治理困境

    (二)绿营社区组织

     1.光明社区绿营中心

     2.图书馆

     3.聚会点

    (三)社会组织在城中村社区治理中的功能

   四 社会组织嵌入城中村:可能性和有限性

    (一)有限支持——资源权责不对等的困境

    (二)疏离漠视——自上而下管理思维的延续

    (三)敌视驱赶——治理诉求不一致的矛盾

   五 社会组织嵌入基层治理体系的困境

   六 结语

  学术性社会团体“去行政化”改革中的“底部优势”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学术性社会团体的研究

    (一)学术性社会团体的基本概念

    (二)学术性社会团体的改革与治理

   三 案例呈现

    (一)中国X学会简介

    (二)中国X学会的管理体制

    (三)中国X学会的组织结构

     1.组织结构的表现——“上下双层结构”

     2.组织结构的特点——上部与底部分析

   四 案例分析:中国X学会的“底部优势”

    (一)分析框架:我国学术性社会团体的支持系统

    (二)中国X学会“底部优势”的表现

    (三)中国X学会“底部优势”的困境

   五 政策建议

    (一)内部“去行政化”:增强分支机构的独立性

    (二)专业化运作:回归学术性社会团体的本质

    (三)平台模式:面向社会市场

 他山之石

  美国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历史变迁(1960~1990):发展教育学的视角*

   一 政策演变和发展:1960~1990年美国社会教育问题

    (一)逐渐打破种族隔离僵局

    (二)学校师资难以持续,教师社会地位低下

    (三)人口迁移促进学校“多样化”

   二 在变迁中保持教师的育人理念和职业理想

    (一)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二)职业发展何去何从?

    (三)究竟何为“教师道德”?

   三 结论与讨论

 探索争鸣

  论孔子的天命观

   一 引言

   二 原始天命观念的演化与衰落

   三 天命观超越面相的因袭与理性化

   四 天命观的伦理面相的创造与普遍化

   五 结语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包容研究*

   一 引言

   二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包容研究与实践

   三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包容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价值选择

   四 结语

 地方实践

  多元共治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

   一 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 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社会治理精细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社会治理精细化是现代化治理的内在需求

    (三)社会治理精细化需要主体具备多元属性

   三 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思路和原则

    (一)基本思路

    (二)基本原则

   四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的路径选择

    (一)实现基层社会治理资源效能最大化

    (二)厘清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的职能定位

    (三)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技能

    (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工作框架

    (五)建立长效化隐患治理机制,开展常态化治理行动

    (六)建设社会治理诚信管理系统及应用体系

  东城街道探索打造音乐剧之都新模式

   一 背景

   二 创新做法

    (一)确立发展新目标,在原创上寻找突破

    (二)明确发展思路,在运作上创新机制

    (三)建立音乐剧基地,在办节上开拓提升

    (四)用经济实力作为音乐剧的坚实后盾

    (五)政府激励为音乐剧提供发展空间

    (六)借助外部力量,实现音乐剧跨越式发展

   三 创新成效

    (一)获得专业级重大奖项

    (二)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四 经验启示

    (一)设立精品艺术生产引导机制

    (二)激发精品生产的内在力量

    (三)借品牌效应出精品出人才

    (四)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

  麻涌创新劳动力就业创业普惠机制

   一 政策梳理

   二 实施背景

    (一)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解决就业创业突出问题的现实需求

   三 创新做法

    (一)推动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普惠化

    (二)推动就业创业服务群体化

    (三)建立政府与企业的有效对接机制

    (四)加强量化考核,规范就业工作监管

   四 主要成效

    (一)建立了完善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二)促进了劳动力的稳定就业和积极创业

   五 经验启示

    (一)推进就业创业工程,必须坚持政府主导

    (二)推进就业创业工程,必须坚持工作创新

    (三)推进就业创业工程,必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本刊由东莞社会建设研究院同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明德公益研究中心合作,邀请清华大学在校博士生团队编辑出版。本刊坚持理论研究、实践创新、决策咨询并重,致力于办成在国内社会建设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性学术集刊,搭建一个社会建设学术成果的交流平台,为社会建设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构筑一个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阵地,为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有关社会建设的文献参考。

蔡江南(2013):《急需改变医生职业地位问题》,《医院领导决策参考》,(3):52-53。

傅子恒、刘小兵(2010):《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中的政府管制及其改进空间》,《经济管理》,(9):156-161。

高世楫、张安、徐兰飞(2006):《推进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必须加强监管体系建设》,《中国发展观察》,(1):50-53。

胡爱平、朱正刚(2004):《以整体性制度安排培育医疗服务市场》,《中国医院管理》,(12):9-10。

黄世金(2004):《我国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中国卫生监督杂志》,(5):257-260。

李彤宇(2005):《医疗行业政府管制的改进》,《中华医院管理杂志》,(7):11-14。

任冉、许晓光、刘明浩等(2012):《辽宁省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模式特征及效果分析》,《中国医院管理》,(2):1-3。

王丙毅、刘法力(2009):《医疗市场的政府管制改革与制度变迁及其启示》,《经济体制改革》,(3):33-37。

王晓玲(2012):《中国医疗市场政府管制的历史演进及制度反思》,《中国经济史研究》,(3):113-119。

武汝廉(2002):《议我国卫生服务市场政府管制》,《中国卫生经济》,(8):4-6。

薛大东(2013):《医疗体制行政化管理的缺陷及其改进——基于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的视角》,《中国医院管理》,(8):1-3。

张安狮(2011):《医疗资源配置政府规制理论分析》,《改革与开放》,(16):145-146。

赵云(2013):《县级公立医院的绩效型行政化改革模式评价》,《中国医院管理》,(2):1-3。

钟东波(2003):《我国医疗行业政府管制的制度框架》,《中国卫生经济》,(1):14-18。

朱恒鹏(2011):《基层医改目标模式的主体》,《经济研究信息》,(12):45-47。

方鹏骞、刘琴(2013):《拓展、创新与深化:对我国公立医院治理与改革的思考》,《中国医院管理》,(1),1-3。

Stigler,G.(1971). “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2):3-21.

郝模(2004):《医药分业的利益驱动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42-45。

胡善菊、黄冬梅、郑文贵、张德春、尹爱田、于贞杰、刘成凤(2004):《基层卫生机构补偿状况与服务影响问题分析》,《中国卫生资源》,(3):127-129。

葛延风、贡森等(2007):《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田振明、刘华辉(2008):《“医药分业”模式的经济分析》,《医院管理论坛》,(4):31-35。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9):《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余晖(1997a):《中国药业政府管制制度形成障碍的分析(上)》,《管理世界》,(5):126-135。

余晖(1997b):《中国药业政府管制制度形成障碍的分析(下)》,《管理世界》,(6):87-95。

张录法、黄丞(2005):《国外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四种模式》,《国际医药卫生导报》,(11):18-22。

张录法、黄丞(2007):《政府干预卫生行业的原因、措施及效果比较——以英、美、德、新为例》,《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61-67。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1):《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浙政办法〔2011〕101号)。

Arrow,K.J.(1963). “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41-973.

Jureidini,J.,Mansfield,P.(2001). “Does Drug Promotion Adversely Influence Doctors’Abilities to Make the Best Decisions for Patients?”,Australasian Psychiatry,9(2):95-99.

Levaggi,R.(2005). “Hospital Health Care:Pricing and Quality Control in a Spatial Mo-del with Asymmetry of Inform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Care Finance and Economics,5(4):327-349.

Lundb?ck,M.(1997). “Imperfect Agency and the Regulation of Hospitals”,The 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surance Theory,22(2):151-168.

Retchin,S.M.(2007). “Overcoming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Consumer-directed Health Plans”,American Journal of Managed Care,13(4):173.

蔡志强(2013):《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的经济机理及策略分析——兼论厂商广告竞争策略》,《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21-126。

邓宏光、周园(2008):《搜索引擎商何以侵害商标权?——兼论“谷歌”案和“百度”案》,《知识产权》,(5):59-64。

董云萍(2010):《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及其运行机制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黄海燕、杨世民(2012):《美国互联网药品广告管理介绍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执业药师》,(4):51-55。

姜晖、王浣尘、高朝伟(2009):《Gsp机制下付费搜索拍卖有效均衡的存在性研究》,《软科学》,(7):12-16。

李斌(2013):《基于利益链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李剑(2009):《百度“竞价排名”非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法学》,(3):56-63。

李建伟(2015):《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明伟(2009):《论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的广告属性及其法律规范》,《新闻与传播研究》,(6):95-100。

刘文昭(2016):《民营医院深陷质疑,错不在市场化》,腾讯评论·今日话题,Retrieved Aug.24,2016,from http://view.news.qq.com/original/intouchtoday/n3515.html。

洛谭(2016):《血友病贴吧被卖:板子该往哪儿打?》,洛阳晚报·河洛评谭,Retrieved Aug.25,2016,from http://lywb.lyd.com.cn/html2/2016-02/17/content_57003.htm。

彭胜君(2010):《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搜索引擎营销策略》,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温淑萍、汪晓慧(2016):《民营医院高价参与百度竞价排名 高成本转嫁给患者》,中国经济网,Retrieved Aug.25,2016,from http://finance.china.com.cn/industry/medicine/yygc/20160117/3548136.shtml。

吴九香(2012):《互联网企业信用与政府管制的思考——百度网站推广链接事件分析》,《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5):90-94。

徐敬宏、吴敏(2015):《论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的广告属性及其法律规制》,《学习与实践》,(8):70-75。

奚丽丽(2013):《竞价排名法律问题研究》,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岳荣荣、徐爱军(2012):《民营医院对医疗行业公益性的影响分析》,《医学与社会》,(2):46-48。

Abrams,Z.,Ghosh,A.,& Vee,E.(2007). “Cost of Conciseness in Sponsored Search Auctions.Internet and Network Economics”,Thi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WINE 2007,San Diego,CA,USA,December 12-14,2007,Proceedings,Vol.4858,pp.326-334.

Arrow,K.J.(1963). “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3(5):941-973.

Blomqvist,A. & Léger,P.T.(2005). “Information Asymmetry,Insurance,and the Decision to Hospitalize”,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24(4):775-793.

Edelman,B.,& Schwarz,M.(2007). “Internet Advertising and the Generalized Second Price Auction:Selling Billions of Dollars Worth of Keyword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7(1):242-259.

Eggleston,K. & Zeckhauser,R.(2002). “Government Contracting for Health Care”,in John Donahue,Joseph Nye,Market-based Governance,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9-65.

Frank,R.G.,& Salkever,D.S.(1994).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the Health Sector”,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4):129-144.

Levaggi,R.(2005). “Hospital Health Care:Pricing and Quality Control in a Spatial Mo-del with Asymmetry of Inform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Care Finance & Economics,5(4):327-349.

Lee,C.S.(1995). “Optimal Medical Treatment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14(4):419-41.

Mascarenhas,O.A.,Kesavan,R.,& Bernacchi,M.D.(2013). “On Reducing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U.S.Health Care”,Health Marketing Quarterly,30(4):379-98.

Nayyar,P.R.(1993). “Performance Effects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Economies of Scope in Diversified Service Firm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36(1):28-57.

O’Neill,C.,& Largey,A.(1998). “The Role of Quality Standards-accreditation in Redressing Asymmetry of Information in Health Care Markets”,Health Policy,45(1):33-45.

Varian,H.R.(2007). “Position Auc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5(6):1163-1178.

Wang,J.Y.,Probst,J.C.,Stoskopf,C.H.,Sanders,J.M.,& Mctigue,J.F.(2011).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Performance Tilting in Hospitals:A National Empirical Study”,Health Economics,20(12):1487-1506.

Stott,N.,Kinnersley,P.,Elwyn,G.J.(1997). “Measuring General Practice-based Primary Care:Generic Outcomes”,Family Practice,(6):86-91.

鲍勇、杜学礼、张安、梁颖、徐婷(2012):《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发展战略与策略》,《中华全科医学》,(7):997-998。

蔡怡嘉、张文昌、刘文明、林民强(2015):《我国社区首诊制发展的难点与对策分析》,《中国社区医师》,(4):165-166。

常修泽(2007):《新加坡医疗卫生体制的四点启示》,《学习月刊》,(7)。

程豪(2015):《河南省分级诊疗制度设计》,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国务院(2006):《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雷晓康、杜智民、史张宇(2011):《强制首诊和双向转诊——神木“全民免费医疗”的下一步》,《社会保障研究》,(1):81-91。

李勤(2005):《德国、瑞典的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4):129-133。

梅诗晔(2013):《台湾、新加坡的双向转诊制度及启示》,《医学与哲学(A)》,(12):70-72。

潘景业、全世超、郭清(2006):《英国国民卫生保健(NHS)如何服务国民》,《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1):5-9。

曲玉国(2009):《国外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合作机制的比较研究及借鉴意义》,《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7):129-133。

沈世勇、吴忠、张健明等(2015):《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效应研究》,《中国全科医学》,(10):1132-1137。

唐国宝、杨叔禹(2009):《厦门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效果初探》,《中华全科医师杂志》,(7):474-476。

肖月、赵琨(2015):《分级诊疗政策内涵与理论基础初探》,《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641-644。

余红星、冯友梅、付旻等(2014):《医疗机构分工协作的国际经验及启示——基于英国、德国、新加坡和美国的分析》,《中国卫生政策研究》,(6):11-15。

张天晔(2012):《上海家庭医生首诊制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3》,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

邓小平(199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邓小平(2004):《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2013):《马建堂就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2013-01-18,http://www.stats.gov.cn/tjgz/tjdt/201301/t20130118_17719.html。

林胜淡、陈春火(2008):《“滨海明珠”数乌坎》,《汕头日报》,2008-11-21(02)。

〔美〕迈克尔·波特(2002):《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管理创新课题组(2012):《乌坎事件始末》,《中国非营利评论》(第十卷),2。

汕尾市委实践办(2009):《打造全国文明村的领路人——记陆丰市东海镇乌坎村党支部书记薛昌》,汕尾党政信息网,2009-05-11,http://www.shanwei.gov.cn/Shownews.aspx?id=127959。

沈泽玮(2014):《乌坎模式有疾而终?》,联合早报网,2014-04-13,http://www.zaobao.com/media/photo/story20140413-331922.

张严冰、曾志敏(2012):《“小乌坎、大中国”——论乌坎事件对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启示》,《中国非营利评论》(第十卷),2。

Oi,J.(1992). “Fiscal Reform and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of Local State Corporation in China”,World Politics,45(1):100-122.

陈雷(2010):《现代社会资本与社区发展》,《公共管理学报》,(2):11-19。

费孝通(1985):《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

桂勇、黄荣贵(2008):《社区社会资本测量:一项基于经验数据的研究》,《社会学研究》,(3):122-245。

罗爱武(2010):《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制度绩效?——从方法论视角解读〈使民主运转起来〉》,《社会科学论坛》,(24):121-144。

〔英〕罗伯特·D.帕特南(2001):《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法〕托克维尔(2012):《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谢庆奎、苗月霞(2006):《社会资本与政治民主:理论渊源与发展》,《新视野》,(6):91-94。

燕继荣(2009):《民主:社会资本与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学习与探索》,(1):60-65。

周红云(2004):《社会资本及其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135-143。

Bjornskov,C.(2006). “The Multiple Facets of Social Capital”,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2):22-40.

Bourdieu,P.(1986). “The Forms of Capital”,in J.Richardson(Ed.),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New York:Greenwood,241-258.

Colman,J.(1988). “Social Capital and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Journal of Sociology,(94):95-120.

Portes,A.(1998). “Social Capital:Its Origins and Applications in Modern Sociology”,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4):1-24.

Ram,R.(2010). “Social Capital and Happiness:Additional Cross-Country Evidence”,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11):409-418.

冯晓英(2010):《论北京“城中村”改造——兼述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人口研究》,(6):55-66。

康晓强(2012):《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治理结构转型》,《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22-34。

李强(2014):《怎样理解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7):43-48。

李强(2012):《社会分层与社会空间领域的公平、公正》,《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2-9。

娄缤元(2012):《善治之道:草根社会组织参与下的社区治理》,《理论界》,(12):148-150。

卢俊秀(2013):《从“乡政村治”到“双轨政治”:城中村社区治理转型——基于广州市一个城中村的研究》,《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6):26-32。

王海侠、孟庆国(2015):《社会组织参与城中村社区治理的过程与机制研究——以北京皮村“工友之家”为例》,《城市发展研究》,(11):114-119。

王思斌(2003):《社团的管理与能力建设》,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徐家良(2011):《社会团体导论》,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顾爱华(2007):《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的内涵、特征与功能》,《中国行政管理》,(11):96-98。

黄浩明、石忠诚、杨洪萍等(2007):《中外学会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学会》,(8):20-28。

武克全(1998):《学术社团:值得重视的社会群体资源》,《探索与争鸣》,(5):11-13。

夏东荣(2007):《作为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团体——学会》,《学会》,(4):3-7。

肖德武(2014):《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学会建设》,《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1-17。

谢孝荣(2010):《对我国学术社团现代转型的若干思考》,《福建行政学院学报》,(5):39-44。

杨文志(2003):《学会改革的目标和路径选择》,《科协论坛》,(5):10-16。

张庆霞、张举国等(2013):《科协学会会员主体地位实现的制约因素及路径设计》,《科技信息》,(15):16-17。

朱培蕾(2010):《组织性质、政社关系与发展空间——基于对B省近150家社科类社会组织的考察》,《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144-149。

贺东航、孔繁斌(2011):《公共政策执行的中国经验》,《中国社会科学》,(5):61-79。

张潮、羌洲(2016):《监督问责和多元参与:民族教育现代化的经费保障机制研究》,《教育研究》,(10):61-79。

Ayers,W.(2004). Teaching Toward Freedom:Moral Commitment and Ethical Action in the Classroom,Beacon Press.

Bailyn,B.(1960). Education in the Forming of American Society:Needs and Opportunities for Study,Chapel Hill,NC.

Bransford,J.G.D.(1991).Reflection on a Decade of Research on Thinking,Conference on Cognition and School Leadership,Nashville,TN.

Butts,R.F.(1978). Public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From Revolution to Reform,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Cohen,D.H.(1972). The Learning Child,Pantheon Books,N.Y.

Wang,C.,& Zhou,Q.(2003). “Minority Education in China:From State’s Preferential Policies to Dislocated Tibetan Schools”,Educational Studies,29(1):85-104.

Cyrus,T.,Lethbridge,L.,& Osberg,L.(2007). “The Double-Edged Sword of Trade”,Eastern Economic Journal,33(2):277-292.

Gallup,G.H.(1980). “The 12th Annual Gallup Poll of the Public’s Attitudes Toward the Public Schools”,Phi Delta Kappan,62(1):33-46.

Groundwater-Smith,D.S.(2008). “My Professional Self:Two Books,a Person and My Bedside Table”,in Teacher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Springer Netherlands,179-193.

Howard,J.(1991).Keynote address.First annual conference on Designing Learner Centered Schools,Saratoga Springs,NY.

Kirp,D.L.(1982). Just Schools:The Idea of Racial Equality in American Education,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Kloss,H.(1998). The American Bilingual Tradition,Washington,DC: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Delta Systems.

Leibowitz,A.H.(1980).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Act:A Legislative Analysis,Washington,DC:National Clearinghouse for Bilingual Education.

Lyons,J.(1995). “The Past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Federal Bilingual Education Policy”,The Annu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508(1):66-88.

McCourt,F.(2005). Teacher Man:A Memoir. Simon and Schuster,N.Y.

Postiglione,G.A.(2008). “Making Tibetans in China:The Educational Challenges of Harmonious Multiculturalism”,Educational Review,60(1):1-20.

Rallis,S.F.(1995). Dynamic Teachers:Leaders of Change. Corwin Press.

Sikes,P.J.(1985). “The Life Cycle of the Teacher”,Teachers’lives and Careers,27-60.

Sergiovanni,T.J.(1989). “Value-driven Schools:The Amoeba Theory”,Organizing for Learning:Toward the 21st Century,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31-40.

Vergon,C.B.(1990). “School Desegregation:Lessons from Three Decades of Experien-ce”,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23(1):22-49.

Webb,R.B.(1983). “Teacher Status Panic:Moving up the down Escalator”,Journal of Thought,18(4):39-48.

Weinberg,M.(1977). Minority Students:A Research Appraisal. Washington,DC:Natio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Wright,G.(2015). “The Regional Economic Impact of the Civil Rights Act of 1964”,Boston University Law Review,95(3):759-780.

〔美〕安乐哲(2006):《自我的圆成:中西互镜下的古典儒学与道家》,彭国翔编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美〕本杰明·史华慈(2006):《孔子的宗教层面和“命”的概念》,载许纪霖、宋宏编《史华慈论中国》,北京:新星出版社。

〔美〕本杰明·史华兹(2008):《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程刚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陈来(1996):《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陈赟(2007):《天下或天地之间——中国思想的古典视域》,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程树德(1990):《论语集释》,北京:中华书局。

傅斯年(2006):《性命古训辨证》,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葛兆光(2013):《中国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李峰(2007):《西周的灭亡——中国早期国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零(2007):《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泽厚(2008):《论语今读》,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李泽厚(2008):《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刘宝楠(1990):《论语正义》,北京:中华书局。

钱钟书(2001):《管锥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王弼(1999):《周易正义》,孔颖达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伍晓明(2009):《“天命:之谓性!”片读〈中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徐复观(2014):《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北京:九州出版社。

许纪霖等(2013):《政治正当性的古今中西对话》,桂林:漓江出版社。

杨伯峻(2009):《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

张德胜(2008):《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张光直(2002):《商文明》,张良仁、岳红彬、丁晓雷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周光辉(2007):《论公共权力的合法性》,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周濂(2008):《从正当性到证成性:一个未完成的范式转化》,载刘擎编《权威的理由:中西政治思想与正当性观念》,北京:新星出版社。

张祥龙(1996):《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终级视域的开启与交融》,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Claude Didry(2012):《“共和构想”是社会包容性政策的核心思想》,《社会科学》,(1):65-69。

戴艳清、陆浩东(2011):《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包容理念:内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图书馆建设》,(7):48-50。

蒋永福(2009):《社会包容:现代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中国图书馆学报》,(6):4-9。

李国新(2016):《对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中国人大网,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6-04/06/content_1986532.htm.

罗曼(2005):《美国图书馆政策体系及其带来的思考》,《中国图书馆学报》,(1):78-81。

王政、洪伟达(2013):《公共图书馆:社会包容还是社会排斥——穆德曼公共图书馆社会排斥项目评介》,《中国图书馆学报》,(3):122-129。

吴桐(2010):《国外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包容理念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情报资料工作》,(3):24-27。

杨志今(2011):《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国文化报》,2011-12-15。

于良芝(2003):《图书馆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Dutch,M.,Muddiman,D.(2001). “The Public Library,Social Exclusion and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n the United Kingdom”,Libri,(51):183-194.

Kawasaki,Y.(2005). “The Public Library:An Agency for Social Inclusion or Exclusion”,Lifelong Education and Libraries,(10):12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