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8

引证文献

3 !

参考文献

0

2007年: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图书

The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northeast China (2007)

SSAPID:101-7309-5111-97
ISBN:978-7-80230-937-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客观描述了2006年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突出反映了东北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并提出了在东北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对策和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东北蓝皮书
编 辑:刘德中;邓泳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法律声明

 后记

 综合篇

  东北经济区打造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第四极”分析

   一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第四极”概念的提出

    (一)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第四极”概念

    (二)区域经济增长“第四极”的核心标志

     1.形成了一个起支配和推进作用的产业集群

     2.区位条件优越

     3.创新能力强

     4.规模经济效益

     5.凝聚和关联效应强

    (三)东北经济区与其他可能成为新增长极地区

   二 东北经济区打造区域经济增长“第四极”所具备的条件

    (一)传统产业优势

     1.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

     2.骨干企业在相关领域占据不可替代地位

     3.科研力量雄厚

    (二)自主创新能力与人力资源

    (三)资源优势

    (四)东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

    (五)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

    (六)蒙东地区的能源和原材料优势

   三 东北经济区与其他三个增长极比较

    (一)东北地区与其他三个增长极GDP水平及相关指标比较

    (二)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三)利用外资情况比较

    (四)核心城市比较

   四 东北经济区打造第四极的关键因素分析

    (一)通过装备制造业带动工业发展

    (二)发挥沿海经济带对外贸易发展的带动作用

    (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四)重视蒙东资源与区位优势

     1.依托蒙东资源

     2.充分利用蒙东的陆路口岸

    (五)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六)优势企业扩张战略

   五 东北经济区打造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第四极”的具体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重新评估与扶植优势产业

    (二)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提高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自主创新意识

     2.提高科技人员待遇

     3.广泛开展横向科技合作

    (四)明确重点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方向

    (五)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六)改善金融环境

    (七)积极参与东北亚地区合作和扩大对北开放

    (八)大力发展东北与内蒙东部地区资源型合作

    (九)发展现代化农业

    (十)用市场配置资源,打破行政区域限制

    (十一)发挥重化工业的辐射力

  东北地区产业分工与区域合作

   一 加强东北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战略意义

    (一)加强东北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东北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是建立产业竞争优势的客观要求

    (三)加强东北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是资源禀赋条件的内在需要

    (四)加强东北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现实选择

   二 东北区域产业分工与经济合作的现状

    (一)东北区域产业分工与经济合作的特征

     1.国家推动

     2.地方互动

     3.企业联动

    (二)东北地区加强区域合作与分工的制约因素

     1.协调机制缺失

     2.区域产业发展矛盾突出

     3.经济梯度不合理

     4.基础设施缺乏整体协调

     5.市场机制融合程度较低

   三 东北区域分工与经济合作的目标和原则

    (一)东北区域分工与经济合作的目标

    (二)东北区域分工与经济合作的原则

     1.要有全局观念,树立东北大区的合作理念

     2.扩大开放,打破地域限制

     3.创新机制,树立平等互利的竞合理念

     4.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东北区域市场化程度

    (三)东北区域分工与经济合作的思路

     1.东北经济区的产业布局和产业组织

     2.东北经济区的空间布局

    (四)东北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领域

   四 促进区域分工与合作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区域管理制度基础建设

    (二)积极支持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地区专业化分工

    (三)加快技术进步,培育地区竞争优势,使各种区域都能在区域分工合作格局中增加利益

    (四)加强东北地区市场体系建设

    (五)强化区域发展政策的导向作用

    (六)加强政府部门的自身改革与职能转变

  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及对策建议

   一 东北地区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一)资源丰富

     1.矿产资源品种齐全

     2.水资源:河流众多,但不均衡

     3.森林资源丰富

    (二)生态环境逐渐好转

   二 东北地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成绩分析

    (一)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1.循环经济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2.大力推进节约降耗、减量排放和资源的再生利用

    (二)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三)加强生态建设

     1.生态省建设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2.生态省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3.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生态文化建设意识明显提高

     4.生态省建设的基础不断夯实

    (四)统筹城乡环境建设

     1.深入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2.加强对农村的环境治理与保护

    (五)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1.污染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

     2.加大对重点行业污染的治理力度,解决广大群众关注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

     3.加强水污染防治,确保饮水安全

    (六)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

   三 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自然资源过量开采,造成某些资源濒临枯竭

    (二)土地沙漠化持续扩展

    (三)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1.松花江水系属中度污染

     2.辽河水系属重度污染

     3.少数国控大型淡水湖泊的水质欠佳

     4.污水处理率低

    (四)能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水平低

     1.能源利用水平低

     2.东北三省水耗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水资源粗放使用和部分地区过度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四 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展望

    (一)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生态持续改善

     1.各类生态功能区建设将进一步加强

     2.加快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步伐,搞好草原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

     3.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及能力建设

    (二)污染治理力度加大,污染持续下降

    (三)加强资源管理和节能降耗工作

    (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

   五 建议及对策

    (一)完善东北地区的资源有序利用及资源共享体系

     1.项目建设中应积极采用节能、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2.采取综合措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增加政府投入,促进资源和环境技术的进步

    (二)提高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综合协调能力并协调行动

     1.提升管理水平,减少管理漏洞

     2.倡导理性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3.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完善相关制度

     4.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履行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

     5.建立跨部门跨流域的统一综合治理机制

    (三)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机制

    (四)扎实工作,夯实生态省建设基础

     1.生态省建设应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发展为出发点

     2.生态省建设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3.生态省建设应加大投入,落实重点项目和工程

     4.生态省建设应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

     5.生态省建设应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内蒙古东部盟市在东北地区全面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蒙东是东北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蒙东五盟市的基本情况

    (二)蒙东的优势所在

    (三)蒙东的发展基础

    (四)蒙东与东北三省长期以来的紧密联系

   二 蒙东在东北地区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一)资源密集的蒙东地区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接续基地

    (二)具有丰富能源和原料的蒙东将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新的化学工业基地

    (三)以特色优质农牧业产品为基础的蒙东地区为东北地区提供丰富的绿色产品

    (四)具有显著区位优势的蒙东地区是东北经济区向北开放的桥头堡

    (五)有着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蒙东地区可以拓展和丰富东北地区的旅游产业

    (六)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和大兴安岭是东北平原和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屏障

   三 在实施东北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加快蒙东的发展

    (一)内蒙古东部盟市积极要求纳入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范围

    (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支持东部盟市纳入振兴东北规划并加快其发展

    (三)在参与振兴东北工业基地过程中,积极主动争取东北三省在各方面的合作和帮助

   四 在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中推进蒙东与东北三省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一)突破行政区经济的局限性,树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念

    (二)将蒙东和东北三省统一纳入国家振兴东北工业基地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统一实行国家规定的振兴东北的政策措施

    (三)确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和思路

    (四)建立经常性交流、协调机构和机制

 地区篇

  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 民生改善

   一 2006年辽宁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取得的成效

    (一)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1.经济总量与人均生产总值不断增长

     2.产业结构略有调整,第二产业主导经济增长

     3.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幅较高

     4.民营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5.县域经济发展加快,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6.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7.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人民生活改善

    (二)重点民生工程得到有效实施,社会事业稳定发展

     1.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不断扩大,农民参合率不断提高

     3.棚户区改造取得明显成效,百万人受益

     4.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5.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6.加大环境整治的力度,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7.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社会稳定性增强

   二 影响辽宁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性问题分析

    (一)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阻碍了城乡协调发展

    (三)再就业面临巨大压力

    (四)社会保障遭遇资金瓶颈

    (五)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六)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

   三 辽宁省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建议

    (一)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二)建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三)加快环境的治理与整治,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加大惠民工程的建设,实现改革成果的共享

    (五)完善就业政策机制

    (六)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吉林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成效与展望

   一 2006年吉林省经济稳态增长、社会协调发展成为基调

    (一)经济发展总体状况

     1.吉林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2.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和农村进入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

     3.开展“提速增效年”活动,工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4.服务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整体水平升级

     5.民营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总量明显扩张

    (二)体制改革

     1.地方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取得突破性进展

     2.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果

     3.金融体制改革收效显著

     4.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5.长白山管理体制改革开创了先例

    (三)对内对外开放

     1.扩大对外经贸规模,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2.吉林省实际利用外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3.开发区建设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

     4.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取得积极进展

    (四)投资与建设

     1.继续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高速增长

     2.重点项目建设投资带动作用明显,民间投资高速增长

    (五)资源与环境

     1.加大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群众健康为重点,环境保护事业长足发展

     3.积极开展环境友好企业创建活动,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六)社会进步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促进教育公平

     2.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推动自主创新

     3.卫生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十一五”规划良好开局

    (七)民生问题

     1.可支配收入平稳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2.创造良好就业环境,以创业促就业

     3.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

     4.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5.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治理

     6.完善食品药品监督体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机制

     7.社区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丰富多彩

     8.“平安吉林”建设深入推进,成效显著

   二 吉林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存在比较差异

     1.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效益不高,基础设施薄弱

     2.民营经济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3.“三农”问题仍然突出

     4.能源消耗高

    (二)国企集中改制引发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1.一些企业职工安置补偿费和企业欠款不到位,对社会稳定带来冲击

     2.新增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创业需求得不到满足,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

   三 吉林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展望

    (一)增强内在自我发展能力,以开发带开放,夯实经济发展后劲

    (二)加强东北区际合作,促进开放型经济的建立

    (三)建设和谐吉林,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社会群体的利益

    (四)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政务环境

  黑龙江省构建和谐社会进程评析与展望

   一 2006年黑龙江省构建和谐社会取得的成效

    (一)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全面提高

     1.经济增长速度快、效益好

     2.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端

     3.六大基地等优势产业日益壮大

     4.对外开放跃上历史新台阶

     5.区域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6.国企改革攻坚目标如期实现

     7.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

    (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1.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

     2.劳动就业取得新进展

     3.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4.实施工资分配制度改革

    (三)社会事业稳定发展

     1.优先发展教育,推进社会公平

     2.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果

     3.卫生事业得到加强

     4.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四)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1.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

     2.提高依法治省水平

    (五)社会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2.积极推进社区建设

     3.积极开展平安龙江创建活动

    (六)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协调

     1.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

     2.节能降耗工作进一步加强

     3.环境保护力度加大

   二 黑龙江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1.经济发展方式依然比较粗放

     2.重点领域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

    (二)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

    (三)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1.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2.区域发展不平衡

    (四)县域经济实力不强

    (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

     1.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2.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

    (六)资源环境矛盾依旧严峻

   三 黑龙江省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统筹规划,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二)积极扩大就业,协调劳动关系

    (三)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五)建立健全各级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六)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四 对黑龙江省构建和谐社会的展望

  内蒙古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和展望

   一 蒙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

    (一)与振兴东北战略接轨,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1.改革开放步伐加快

     2.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3.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4.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5.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开局良好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明显加快

     1.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得到加强

     2.各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3.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4.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步伐加快

     5.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加强

   二 蒙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总量小

    (二)与呼包鄂地区发展差距拉大

    (三)工业化水平低

    (四)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

    (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高

    (六)体制、机制不活,政府职能需加快转变,一些国有老企业需加快改革

   三 蒙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展望及对策建议

    (一)发展展望

     1.“十一五”期间东部盟市发展的主要目标

     2.自治区政府积极推进东部盟市与东北三省在产业、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对接

     3.蒙东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在2007年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对策建议

     1.将把握发展机遇与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起来

     2.将坚持市场运作与发挥政府的主动性结合起来

     3.将积极争取上大项目与鼓励、引导、支持发展民营经济办中小企业结合起来

     4.将开展同俄蒙的经济技术合作与加强同东北三省的对接和各盟市之间的沟通、协作结合起来

 经济篇

  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进展与下一步方向

   一 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意义

    (一)东北地区国有经济的功能和作用

    (二)国有经济的布局和地位

    (三)存在的问题

   二 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进展

    (一)政府职能的转变

     1.基本完成了政资分离

     2.减少了行政对经济的干预

     3.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4.行政管理日益法制化,监督体系不断完善

     5.加快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6.行政队伍公务员化

    (二)国有企业的转制

    (三)地方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及制度体系完善

    (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

    (五)国有经济改革外部条件得到完善

   三 东北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特点

    (一)中直国企力量加强

    (二)国有产业和企业的集中和重型化

    (三)以置换搬迁促机制转变和结构优化

    (四)开放度和国际竞争力不高

    (五)资产运营格局还有待提升

   四 进一步加快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步伐

    (一)协调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产权关系

    (二)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体系

    (三)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投资人要有回报

    (四)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五)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六)加快国有资本流动

  东北地区自主创新的现状评估与对策分析

   一 东北地区自主创新的基本情况

    (一)东北三省的科技活动整体状况

    (二)东北三省的人才状况

    (三)东北三省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状况

    (四)东北三省的科技活动经费情况

    (五)东北三省区域创新能力总体依然不强

   二 东北地区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比较优势未得到较好利用,创新资源浪费严重

    (二)创新环境急需改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性障碍和观念障碍突出

    (三)一般性人才多,创新人才少,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

    (四)科研成果产出多,转化少,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缓慢

    (五)分散创新多,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还不完善

   三 东北地区自主创新采取的措施和模式分析

    (一)东北地区自主创新的措施

     1.政府组织领导方面

     2.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方面

     3.重点和优势产业创新方面

    (二)东北地区自主创新的模式分析

     1.经济基础

     2.科技基础和创新能力

     3.创新的国内环境

     4.创新的国际环境

     5.创新模式的发展趋势

   四 东北地区自主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选择优势领域,实施重点战略,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与技术标准体系战略,形成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四)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五)创新技术转移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六)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实施对中小企业的倾斜政策

    (七)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大力开展对外新科技合作与交流

    (八)鼓励和保护创新,完善社会激励政策,加快创新环境建设

  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分析

   一 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

    (一)政策面上的强大支持

     1.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带动东北现代农业的发展

     2.四个一号文件有利于东北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3.各地的有关政策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资源条件比较优越

     1.土地肥沃、人均面积较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条件

     2.水资源相对丰裕,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决条件

     3.东北地区林草地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保障条件

    (三)支撑体系初步形成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早,近些年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2.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

     3.农业科技日益发展,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

     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四)四大优势产业日益显现

     1.区域化、规模化粮食生产格局已经形成

     2.畜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

     3.绿色特色农业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4.农产品加工业已具规模

   二 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不利因素

    (一)水土资源利用不合理,制约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1.地表水存量不足、利用率较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

     2.黑土变白变薄,限制现代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

    (二)基础设施和装备比较落后,农业靠天吃饭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三)科技创新能力与应用水平滞后,对现代农业发展支持力度不够

    (四)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对市场的需要

    (五)农民收入水平低,扩大再生产能力不强

    (六)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短期内难以形成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持

   三 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农村改革,强化支农政策,全面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发展粮食产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三)吸纳各方资本,不断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四)强化科研、注重推广,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五)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强化农民主体地位

    (六)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七)培育农民经营组织,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强化市场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

    (八)依靠东北资源优势,把握市场需求特点,发展现代畜牧业、特色绿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

    (九)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繁荣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成效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 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三)投资快速增长

    (四)财政状况有所好转

    (五)农民收入逐年提高

    (六)民营经济充满活力

    (七)县域经济实力差异较大

    (八)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 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二)县域财力薄弱

    (三)县域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四)投入严重不足

    (五)经济强县较少

   三 制约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产业升级缓慢

    (二)历史债务沉重

    (三)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较差

    (四)干部执政短期行为较为严重

    (五)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欠佳

   四 推进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四)积极发展劳务经济

    (五)积极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六)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

  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特点及现状的分析与展望

   一 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环境的国内外新变化

    (一)东北地区面临的国际及周边环境变化

     1.国际环境变化

     2.东北亚周边变化

    (二)东北地区面临的国内其他区域的竞争

     1.来自珠三角及长三角等的竞争

     2.来自环渤海经济带的压力

    (三)东北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及多重竞争格局

     1.辽宁省的领先优势

     2.吉林省的后起直追

     3.黑龙江省的不甘示弱

   二 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新特点

    (一)事关国家发展战略的区域大开放

     1.工业为主体的全面振兴

     2.“东北兴则全国安”的全国战略

     3.对外开放与老基地振兴结合起来

    (二)对外贸易和引资战略升级的开放

     1.确立对外经贸战略升级

     2.加快“走出去战略”步伐

   三 东北振兴战略与东北整体对外开放的优势与现状

    (一)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优势与现状

     1.区位及对外开放优势

     2.对外开放现状

    (二)东北地区对外贸易与吸引外资的现状

     1.以对日贸易和吸引日资促发展的辽宁省

     2.以汽车产业贸易和引资图振兴的吉林省

     3.巩固对俄边贸及投资优势的黑龙江省

   四 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内的不稳定因素

    (二)缺乏观念更新和区域协调意识因素

    (三)利用外资的瓶颈因素

    (四)节能环保的压力

   五 推进东北振兴与对外开放的展望

    (一)以振兴促开放

    (二)以对外开放促振兴

   六 对策与建议

    (一)确立日、韩、俄周边战略升级

     2.与时俱进的观念创新

     3.具有竞争力的制度突破

     4.对外开放的模式创新

  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效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 2006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

     1.公路及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加快

     2.铁路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3.民航事业稳步发展

     4.港口建设步伐加快

     5.水运事业发展明显

    (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1.辽宁省打造坚强电网

     2.黑龙江省电网发展提速

     3.吉林省加快发展风电项目

    (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五)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1.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加大

     2.替代能源开发初见成效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用水浪费、污水处理率低

    (二)农村基础设施严重老化

    (三)存在重复建设现象

    (四)铁路设备陈旧老化、科技含量低

    (五)交通网络不平衡,农村交通状况落后

    (六)能源消耗高、结构不合理

   三 应对对策及建议

    (一)要把节约用水工作放在首位,全面开展创建节水型城市活动

    (二)海陆交通联动,加快区域交通一体化

    (三)铁路加快建设快速客运网

    (四)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

    (五)加快农村公路改造

    (六)加大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增加高效、优质、清洁能源供应与利用

    (七)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保证程度

  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 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整体发展态势

     1.总量持续扩张,规模不断扩大

     2.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

     3.固定资产投资增势明显

     4.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5.多种经济并存,民营经济为主

     6.从业人员素质较高

    (二)重点行业运行情况

     1.房地产业

     2.旅游业

     3.金融业

     4.信息服务业

     5.会展业

   二 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现代服务业尚处在亟待发展的新产业阶段

    (二)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态势日趋明显

    (三)现代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四大城市

   三 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整体发展水平偏低

     2.缺乏主体行业的带动

     3.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

     4.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原因分析

     1.市场化程度低

     2.城市化实际水平低

     3.国际化水平不高

     4.现代消费性服务需求不足

     5.人才短缺

   四 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及路径

    (一)发展方向

     1.适配新型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服务业

     2.满足消费需求的服务业

     3.促进环境友好的服务业

    (三)发展路径

     1.观念创新

     2.制度创新

     3.技术创新

     4.组织创新

  东北地区房地产发展现状评析及对策建议

   一 东北地区房地产业现状分析

    (一)房地产投资总量持续增长,住宅投资比重加大

    (二)房地产建设规模迅速扩大,施工面积、竣工面积不同程度增长

    (三)商品房销售额节节攀升,平均价格有所提升

    (四)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广泛,投资渠道拓宽

    (五)土地开发投资增长迅猛,各项辅助投资幅度加大

   二 东北地区房地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形势预测

    (一)东北地区房地产宏观调控与加快房地产发展的矛盾

    (二)经济适用住房所占比重仍然偏低

    (三)房地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需进一步强化

    (四)房地产市场秩序亟待整顿和规范

    (五)土地开发与购置行为逆向发展

   三 东北地区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房地产业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和发展潜能

    (二)房地产业将在高位上进行调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将有所降低

    (三)房地产业市场供给的运行环境将发生变化

    (四)房地产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五)房地产业的风险防控问题

   四 东北地区房地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保证经济适用房的供应,控制商品房销售价格过快增长

    (二)改善土地供应结构,控制土地开发与购置的逆向发展

    (三)规范房地产业市场秩序,大力发展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

    (四)加快技术创新与改革,切实提高居民住房质量和服务

    (五)加大宣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力度,合理引导住房消费

    (六)加快房地产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完善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机制

  东北三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 东北三省的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

    (一)自然风光别具特色

    (二)人文古迹历史悠久

    (三)民族风情完整丰富

    (四)奇特景观引人入胜

    (五)工业旅游独具特色

    (六)冰雪旅游实力雄厚

    (七)森林旅游渐成规模

    (八)都市、乡村休闲游资源丰富

   二 东北三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辽宁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二)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三)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三 东北三省旅游产业发展比较分析

    (一)东北三省旅游产业发展的近期动态比较分析(2002~2006年数据)

    (二)东北三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国内比较分析

    (三)东北三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分析

     1.日本的冰雪旅游

     2.欧洲的工业旅游

     3.欧洲的古城保护

   四 东北三省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偏低,资源整合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旅游产业的产品结构有待升级

    (三)经营管理的科技含量较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四)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尚需补充和提升

    (五)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待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五 进一步促进东北三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速资源整合步伐,提高整体竞争力

    (二)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三)以科技含量的提升带动旅游产业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加快提高对发展国内游的重视

    (五)加强对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重视

    (六)加强旅游规划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构筑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一 “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是振兴东北的重要途径

   二 “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新实践

    (一)科学发展观是“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有益探索

    (三)网络开发模式是“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与腹地良性互动的现实选择

   三 “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具有良好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

    (一)辽宁省正进入经济增长的高涨期,为“五点一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辽宁金融生态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金融生态环境趋于优化

    (三)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已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四 “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五 以创新精神推动“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与腹地良性互动

    (一)“点”与“线”的良性互动

    (二)城市间的良性互动

    (三)基础设施的良性互动

    (四)园区建设的良性互动

    (五)产业的良性互动

    (六)资本的良性互动

   六 加快“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与腹地良性互动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五点一线”开发建设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

    (二)科学规划,使“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科学发展

    (三)拓宽投入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加大对良性互动开发的金融投入

    (四)抓住资本市场发展的新机遇,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五)打造“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与腹地良性互动的融资平台

 社会篇

  富民之路任重道远

   一 东北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现状

    (一)东北地区城乡收入水平整体稳步提高,增速较快

    (二)东北地区城镇居民收入绝对值仍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与发达地区比较差距越来越大

    (三)GDP排名相对靠前,而城镇居民收入靠后,出现经济发展而“民不富”现象

    (四)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二 造成东北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偏低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对老工业基地补偿政策不足

    (二)失业率居高不下

    (三)国有经济比重过高,非国有制经济不发达

    (四)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较低,且结构不合理

   三 提高东北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措施

    (一)完善财税体系,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

    (二)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机会

    (三)强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

    (四)建立工资增长机制

    (五)加强“三农”投入,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逐渐缩小城乡差距

  东北地区解决就业难的对策研究

   一 2006年东北地区就业发展的现状

    (一)东北三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取得显著成绩

     1.城乡就业人员总量稳中有升

     2.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3.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效果显著

     4.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5.劳务输出工作积极推进

     6.就业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

     7.人力资源场所建设取得新进展

    (二)2006年东北三省开展就业工作的措施

     1.各级领导重视,明确工作目标

     2.完善政策,抓好落实

     3.组织培训,提高技能

     4.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基本上解决零就业家庭问题

     5.加强监督检查和宣传,营造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 东北地区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东北地区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形势比较严峻

     1.就业总量矛盾仍然严重

     2.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尖锐

     3.不稳定就业率过高

     4.就业歧视严重

    (二)东北三省劳动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成因

     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业增长拉动不足

     2.东北地区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影响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3.创业环境不优,民营经济不发达

     4.就业培训作用发挥不够

     5.就业及创业政策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

     6.求职者整体素质不高

     7.高等教育不适应市场的需要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三)2007年东北地区就业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彻底解决历史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2.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突出

     3.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大城镇就业压力

   三 东北三省解决就业难题的建议和对策

    (一)贯彻就业优先原则,调整产业结构

    (二)营造宽松的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三)强化服务职能,以优质服务促进就业再就业

    (四)重点是依托社区平台,面向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实施就业援助

    (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服务,积极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和创业

    (六)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组织劳务输出

    (七)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解决历史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八)加强立法建设,制定反就业歧视地方法规

  东北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与展望

   一 东北地区社会体系发展状况

    (一)各项社会保障事业运行平稳

     1.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

     2.基本医疗保险稳步推进

     3.就业再就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4.不断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5.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确立

     6.社会各项救助工作稳步推进

    (二)社会保障各项制度不断完善

     1.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

     2.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3.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力度

     4.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保障和维权服务

    (三)大力推进社会保障管理与服务的社会化、信息化

   二 东北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保障资金短缺仍然是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医疗制度的改革难度加大

    (三)城乡就业形势严峻、结构性矛盾突出

    (四)人口老龄化、城乡贫困人口对社会保障的压力迅速增大

   三 对东北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建立社会保障税制的步伐

    (二)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三)构建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的维权机制

    (四)建立市场化的技能、就业、创业协调统一的培训机制

    (五)加快建立覆盖全部城镇劳动者的养老保险制度

    (六)继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七)加深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认识

  东北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 东北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基础教育发展现状

    (二)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

    (四)成人教育发展现状

   二 东北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村教育基础薄弱,教育资源投入不足

     1.农村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教育质量不高

     2.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脱离农村社会的实际

     3.农民收入水平偏低,教育负担过重

    (二)高等教育机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亟待提高

    (三)教育事业发展的经费不足

    (四)素质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三 促进东北地区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加快教育体制改革

    (二)加快发展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

     1.在宏观教育政策中突出农村教育的地位

     2.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使公共教育投资向农村倾斜

     3.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重视农村教育的质量

    (三)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机构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作用

     1.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思想理论支持

     2.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政策论证支持

     3.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技术支持

     4.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人才支持

    (四)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新型技术人才

     1.全面贯彻国务院制定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2.坚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3.为东北地区建设先进的制造业基地而培养一批技能型人才

     4.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5.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6.建设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五)构建适应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成人教育发展模式

  构建公平的医疗保障体系

   一 医疗保障及医疗资源分布现状

    (一)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城镇基本医疗保险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医疗救助制度

    (二)医疗保障的需求与医疗资源的投入分布

     1.医疗需求状况

     2.医疗资源状况

     3.农村医疗资源分布

   二 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问题

    (一)医疗资源分配的偏差——看病难

     1.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差异很大

     2.农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受到很大的抑制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还比较低

    (二)医疗体系内的集团利益失衡——看病贵

     1.药品虚高定价

     2.医疗机构大处方,大检查,违规收费

    (三)医疗保障功能的失效——不敢看病

   三 对策分析

    (一)加大政府医疗保障投入,体现公益性

    (二)设定医疗保障的目标原则及社会风险指标

    (三)加强农村社区的医疗资源配置

    (四)均衡医疗领域各利益集团的收益与风险

    (五)构建全民参与的医疗监管机制

  东北三省棚户区改造的现状及展望

   一 东北三省棚户区的状况及其改造的意义

    (一)城市棚户区的形成和分布

     1.棚户区的涵义

     2.棚户区的形成

     3.棚户区的分布

    (二)城市棚户区的弊端和问题

     1.棚户区的居住条件

     2.棚户区的生存环境

     3.棚户区的社会问题

    (三)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原因与意义

     1.棚户区改造的契机

     2.棚户区改造的困难

     3.棚户区改造的意义

   二 东北三省棚户区改造的过程及主要做法

    (一)城市棚户区大规模改造的实施

     1.辽宁省最先启动棚户区大规模改造工作

     2.吉林省启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积最多的惠民工程

     3.黑龙江省进一步实施上千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工程

    (二)城市棚户区大规模改造的主要做法

     1.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根本性原则

     2.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关键性模式

     3.强化明确责任、密切配合的保障性方针

     4.明确依法运作、和谐拆迁的焦点性问题

     5.坚持加强监管、阳光操作的制度性规范

    (三)棚户区大规模改造的阶段性成果

     1.棚户区改造产生了极其重大的社会效益

     2.棚户区改造产生了极其可观的经济效益

     3.棚户区在改造中产生重大的战略效益

   三 东北三省棚户区改造的展望及建议

    (一)进一步巩固棚户区改造的成果

     1.巩固棚户区改造成果要着眼于群众“住得进”

     2.巩固棚户区改造成果要着手于群众“住得稳”

     3.巩固棚户区改造成果要着力于群众“住得好”

    (二)进一步总结棚户区改造的经验

     1.大力弘扬“棚改精神”

     2.大力推行“棚改速度”

     3.大力强化“棚改效益”

    (三)进一步推动“新棚改”的进程

     1.推进棚户区改造要有新目标

     2.推进棚户区改造要有新思路

     3.推进棚户区改造要有新机制

  东北地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一 东北地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

    (一)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二)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三)文化多元投资格局正在形成

    (四)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五)文化体制改革破冰前行

    (六)文化资源整合和文化产业行业间相互渗透与融合加快

   二 东北地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

     1.经济高速增长,收入水平提高,文化消费激增,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2.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是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创性资源优势

     3.良好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为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制约因素

     1.产业发展不充分,总量规模偏小,与发达地区差距明显

     2.文化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资源相对分散,制约了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

     3.文化资源开发整合不够,资源优势没有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

     4.文化管理模式落后,运行机制僵化,市场配置资源的体制尚未形成

     5.文化产业资本结构单一,投融资渠道狭窄,投资严重不足

     6.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7.文化产业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影响后续发展

   三 加快东北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新型文化管理体制

    (二)改变文化产业运作方式,推进文化单位的市场化进程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力度

    (四)突出资源优势,培育文化基地和文化品牌

    (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

    (六)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体系,调动多方经济力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

    (七)加大扶持力度,培育民营文化企业

    (八)坚持管理与繁荣并举,培育良性互动的文化市场环境

    (九)实施文化对外开放,促进文化交流与引进

    (十)广纳人才,造就高素质的文化产业队伍

  东北三省平安社会建设的成效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 2006年平安社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刑事犯罪高发趋势得到遏制,社会治安状况好转

     1.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效果显著

     2.刑事犯罪防范和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强,各类刑事犯罪发案数量有所降低

     3.治安案件较大幅度下降,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伤亡事故总量下降

    (三)加强信访工作,群体性事件有所下降

    (四)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公共安全危机应急机制初步建立

   二 2006年平安社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刑事案件发案仍然较多

    (二)安全生产工作仍存在诸多隐患和问题

    (三)影响社会稳定的深层次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四)公共安全危机防范应急机制亟需完善

   三 加强平安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维护社会稳定和加强平安社会建设应以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为统领

    (二)创建平安社会需要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三)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

    (四)不断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典型篇

  开发建设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大战略

   一 以“五点一线”为重点,建设沿海经济带,打造沿海经济强省,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大战略

   二 以“五点一线”为重点,建设沿海经济带,打造沿海经济强省,是坚持全面发展的大战略

   三 以“五点一线”为重点,建设沿海经济带,打造沿海经济强省,是协调发展的大战略

   四 以“五点一线”为重点,建设沿海经济带,打造沿海经济强省,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大战略

  吉林省发展粮食产业的基本分析与对策建议

   一 对吉林省粮食生产的阶段性回顾和总体评价

    (一)对粮食生产发展的阶段回顾

     1.快速增长阶段(1979~1984)

     2.徘徊发展阶段(1985~1989)

     3.相持回落阶段(1990~2000)

     4.稳步上升阶段(2001~现在)

    (二)对粮食生产的总体评价

     1.是常年支撑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2.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3.对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 吉林省粮食主产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粮食产业的主要经验

    (一)粮食主产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1.商品粮基地县(市)建设进一步规模化、规范化、系统化

     2.三大优势粮食作物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

     3.粮食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

     4.实施惠农、惠粮政策激发了主产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二)发展粮食产业的基本经验

     1.抓基础强能力,千方百计提高粮食总量

     2.抓创新靠科技,想方设法优化粮食品质

     3.抓好龙头企业,扎扎实实做强粮食加工业

   三 对吉林省做大做强粮食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和保障作用,引导农民健步进入粮食市场

    (二)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走企业办市场、市场企业化的路子

    (三)打破区划界限,加快建立与国家创新中心相匹配的区域创新中心

    (四)鼓励自主创新,发挥粮食加工企业的主体作用

    (五)顺应市场消费需求,继续做好粮食加工转化增值

    (六)坚持两条腿走路,实行大集团与“小巨人”协调发展的战略

    (七)发挥粮食区域优势,挖掘潜力扩大粮食增产空间

    (八)做好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解除参保粮农的后顾之忧

    (九)注意国内外粮情的新变化,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

  东北资源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一 构建和谐社会对东北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二)有利于推进东北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全国资源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 东北资源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东北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失调

    (二)资源型城市居民个人和家庭收入偏低,生活困难

    (三)资源型城市人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人力资源有限

    (四)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持续发展水平低

    (五)资源型城市下岗失业率高,是社会最主要的不稳定因素

   三 东北资源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建议

    (一)国外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

     1.构建覆盖面广的社会安全网

     2.建立完备的社会救助体系

     3.保持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

     4.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东北资源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主体作用

     1.广大公民的积极参与

     2.各级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

     3.资源型企业自身的不懈努力

  东北地区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对策研究

   一 东北地区对俄经贸合作发展状况分析

    (一)对俄贸易特点

     1.俄罗斯是黑龙江省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对俄贸易呈现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2.吉林省对俄罗斯贸易呈逐年攀升趋势

     3.辽宁省对俄贸易方兴未艾,在全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有所增加

    (二)对俄经济合作走势

     1.俄罗斯已成为黑龙江省企业重点的投资目标国

     2.俄罗斯已成为吉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合作者

     3.俄罗斯已成为辽宁省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新伙伴

    (三)对俄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

     1.对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优

     2.贸易方式过于单一

     3.对俄经贸主体实力弱

     4.俄罗斯的政策等环境制约对俄经贸合作的顺利发展

   二 东北地区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两国关系奠定良好前景

     2.俄罗斯经济好转创造有利条件

     3.俄罗斯“入世”将提供宽松环境

     4.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俄东部大开发存在无限机遇

    (二)挑战

     1.俄罗斯发布“禁商令”的影响

     2.俄罗斯“入世”将带来的负面影响

     3.俄罗斯市场竞争激烈

   三 东北地区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

    (二)加强政府层面的交涉、协调,进一步规范我方对俄贸易方式

    (三)建议做大做强对俄贸易龙头企业

    (四)进一步优化对俄贸易结构

    (五)建立和发展对俄出口生产体系

    (六)建立国际物流公司,规范化操作国际贸易业务

    (七)加强对东北地区从事对俄经贸活动人员的培训

    (八)走出去在俄罗斯建立工业园区

    (九)抓住“中国年”机遇,加强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建立和谐的中俄关系

  集约发展的新型工业园区

   一 大连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与绩效

    (一)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内容

    (二)大连开发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全面启动的深入实施时期

    (三)大连开发区循环经济的绩效分析

   二 大连开发区产业体系循环经济网络链的构成与运转分析

    (一)企业的内部循环和清洁生产

    (二)产业内和产业间循环经济工业链协作关系的发展与深入

    (三)水循环系统的构建

    (四)能源循环系统的构建

    (五)固体废物代谢链接系统的形成与运转

   三 大连开发区循环经济的支持体系和推动机制

    (一)规划支持

    (二)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企业参与的方式,多渠道解决开发区资源综合利用的投资需求

    (三)技术和信息支持

    (四)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

   四 大连开发区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责任制度和管理机制

    (二)建立以水资源、能源及废弃物利用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三)形成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产业发展体系

    (四)注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五 大连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意义

    (一)将循环经济发展纳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中,以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东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

    (二)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置于产业园区发展的首要地位,始终注重实现产业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三)以核心企业为引擎,渐次拓展全方位循环战略和延伸工业共生系统

    (四)发展循环经济信息与服务体系,搭建循环经济低成本运行的平台

    (五)深入总结、宣传、推广大连开发区等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企业的典型经验,推动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态势的调查报告

   一 黑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态势考察

    (一)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基本程序

    (二)2006年黑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态势

     1.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实现程度态势

     2.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大类指标实现程度态势

   二 黑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指标态势分析

    (一)生产发展指标分析

     1.全省层面指标实现程度处于较高水平

     2.各地市层面指标实现程度处于较高水平并差异较小

     3.村域层面指标差异明显

    (二)生活宽裕指标分析

     1.全省层面指标实现程度处于相对偏低水平

     2.各地市层面指标差异明显

     3.村域层面指标普遍差距显著

    (三)乡风文明指标分析

     1.全省层面指标实现程度处于较高水平

     2.各地市层面指标普遍偏高并差异显著

     3.村域层面指标普遍差距显著

    (四)村容整洁指标分析

     1.全省层面指标实现程度处于最低水平

     2.地市层面指标实现程度普遍偏低并差异较大

     3.村域层面指标实现程度普遍偏低并差异更为显著

    (五)管理民主指标分析

     1.全省层面指标实现程度呈显著偏高水平

     2.地市层面指标实现程度普遍偏高并差距明显

     3.村域层面指标普遍走高并差距显著

    (六)综合实现程度分析

     1.地市层面综合实现程度分析

     2.全省195个样本村新农村建设指标实现离散程度分析

   三 黑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发展方面

     1.生产发展预期达标艰难

     2.生产发展的诸多子项指标提升极为困难

     3.村域经济发展规划普遍缺失

    (二)生活宽裕方面

     1.生活宽裕指标实现程度总体处于偏低水平

     2.生活宽裕预期达标同样艰难

     3.生活宽裕的诸多子项指标起点过低

    (三)乡风文明方面

     1.农村人均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2.村图书室覆盖率偏低

    (四)村容整洁方面

     1.村容整洁指标实现程度显著偏低

     2.村容整洁指标预期达标极为艰难

    (五)管理民主方面

     1.村民上访比重过高

     2.个别村干部得票率偏低

   四 加快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思路

    (一)全面并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确立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目标模式

    (三)将“农业经济”视角转向“农村经济”

    (四)加大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五)设立新农村建设发展基金

    (六)大力推进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

    (七)注重提升村民的文化教育水平

  深化东北钢铁企业改革 提高国有钢铁企业竞争力

   一 东北特钢集团重组的基本过程

    (一)大钢并购抚钢,组建辽宁特钢集团

    (二)辽宁特钢并购北钢,组建东北特钢集团

   二 并购重组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一)组建东北特钢集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三户企业规模相差不大,缺少一个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作为核心企业

     2.三个企业都是国有老企业,历史和社会包袱沉重

     3.三个企业虽然均为国有独资企业,但出资人分属两省三市,组建集团后在利益关系的平衡上容易出现矛盾

     4.被并购企业心理上的抵触

     5.三个企业相距千里以上,统一管理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

    (二)针对问题所采取的解决办法

     1.通过4种途径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2.采用不同重组方式缓冲矛盾,分步解决历史包袱问题

     3.采用税收归地方,管理归集团,尊重地方利益的方式,妥善解决企业与地方的关系

     4.在加大企业文化整合力度的同时,尊重原有的企业文化

     5.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网络系统

   三 东北特钢集团重组成效与存在问题

    (一)重组成效显著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

     1.组建集团与两家上市公司的关系问题

     2.所有制结构单一的问题

  建构未成年人成长的“绿色家园”*

   一 探索途径开拓创新——“绿色家园”的成立及其发展历程

    (一)调研先行,科学策划

    (二)多方协调,合力共建

    (三)指导完善,总结发展

     1.发展志愿者队伍,扩大基地规模

     2.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开展各项寓教于乐的活动

     3.与科研机构联手成立调研基地,实现矫治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4.注重经验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二 人性教育,帮教具体——“绿色家园”未成年人社区矫治典型案例评析

    (一)社区矫治典型案例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现状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主要特征

     2.未成年人从事违法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

   三 更新机制,讲求辨证——“绿色家园”的有益经验与成功探索

    (一)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矫治模式

     1.社会帮教

     2.治安处罚

     3.工读学校

     4.收容教养

     5.劳动教养

     6.免刑后的其他处置

     7.社区矫治

    (二)“绿色家园”社区矫治基地的有益经验

     1.科学界定矫治对象

     2.针对个性施教,抓好重点防护

     3.引进全新制度,充实社区矫治内容

     4.完善信息采集与交流机制,着眼于基地的长远发展

    (三)辩证思维 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开展未成年人矫治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科学创新与常规运作的关系

     2.自身工作与各方合力的关系

     3.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

     4.矫治实践与矫治理论的关系

   四 士当弘毅,任重道远——完善“绿色家园”社区矫治基地的若干构想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社区矫治的认知程度

    (二)积极发展志愿者队伍,努力形成工作合力

    (三)保障经费供给,为矫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丰足的物质保障

    (四)进一步加强制度化建设,做好建章立制工作

 附录

  附录1 国务院批准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

   国务院关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批复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

    前言

    一 面临的形势

    二 指导思想和振兴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振兴目标

    三 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二)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三)优化发展能源工业

     (四)提升基础原材料产业

     (五)加快发展特色轻工业

    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1.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

      2.推进精品畜牧业发展及基地建设

      3.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提升农业发展基础

      1.加强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2.完善农业支撑体系

    五 积极发展服务业

     (一)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

     (二)规范提升面向生活的服务业

    六 协调区域和城乡发展

     (一)优化区域空间格局

     (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三)协调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四)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七 提高支撑保障能力

     (一)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

     (二)扩大就业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三)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四)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八 增强发展活力

     (一)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二)扩大开放

     (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九 政策措施与实施机制

     (一)抓好已出台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完善振兴经济政策

     (三)建立区域协调机制

     (四)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附录2 在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中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一 编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背景与过程

   二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六大特点

   三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实现了五个突破

   四 东北振兴战略的新核心:一条主线、六个加快

   五 《规划》提出了东北振兴的时间表和“十一五”时期的主要目标

   六 《规划》提出了将东北地区建设成我国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四个基地和一个保障区的设想

    (一)建设成为重要经济增长区域

    (二)建设四个基地

     1.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2.建设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

     3.建设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

     4.建设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

    (三)建设一个保障区

   七 《规划》提出“三纵五横”的空间发展格局,突出辽宁省在东北的龙头地位

   八 《规划》高度重视解决东北地区的民生问题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二)《规划》将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作为振兴目标之一

    (三)《规划》把扩大就业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四)《规划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五)《规划》提出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六)《规划》提出以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改善人居条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改善生态环境为基本目标,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七)《规划》提出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附录3 东北区域发展基本数据(2006年)

   基本数据

  附录4 2006年东北地区大事记

 《东北蓝皮书》编撰委员会

 序

简 介:本书以30年来辽宁改革开放各个主要层面的巨大变化作为时空坐标,用生动的事实、翔实的数据,描述了辽宁发展的清晰轨迹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对辽宁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理性思考。辽宁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作为受计划经济影响最深、国有企业比重极大的地区,其发展历程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缩影,而且其独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10月

简 介:该书由东北地区的黑龙江、辽宁、吉林和内蒙古三省一区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撰写,对2007年东北地区总体经济发展形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评析,对2008年及未来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等方面运行情况进行了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该书是研究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著作中数据较新、资料较多、涉及领域较为广泛的一部综合性研究著作,...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

简 介:本书从思想解放、宏观调控、经济、教育和医疗、法制建设等24个方面,展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总结基本经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