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工作案例汇编图书
Case Studies in School Social Work Practice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立足于本土的学校社会工作,选取了11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借此来分享在学校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在实务工作领域常遇到一些来自社会工作价值、理论与技巧上的问题。书中所有案例均来自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过去五年里,在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中处理的案例。尽管这些是来自广州的经验,但我们相信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对于国内其他城市或地区,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机构或高校教师与学生来说,同样具有借鉴的意义。
相关信息
总序
个案工作案例
案例一 老师眼中的“班级滋扰者”
一 接案
二 资料收集和个案评估
三 个案计划
(一)理论背景
(二)个案目的
(三)具体目标
(四)工作程序
第一阶段(第一、二周)
1.阶段目标
2.形式及内容
第二阶段
1.阶段目标
2.形式及内容
第三阶段
1.阶段目标
2.形式及内容
案例二 课堂中的突然打架事件
一 接案
(一)基本资料
(二)家庭状况
(三)朋辈状况
(四)性格和兴趣
(五)行为表现
1.好动
2.容易激动
3.有非常强烈的无用感
4.迷茫感
二 案主需要的分析及界定
(一)正确认识自我的需要
(二)得到朋辈的认可和接纳的需要
(三)得到父母的关怀与爱的需要
三 介入计划
(一)促使小雨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
(二)使小雨学会正确管理和发泄自己情绪的方法,从而改善他与朋辈之间的关系
(三)促进小雨与其父母沟通与交流,满足父母对其关心与爱护的需求
四 初期接触(危机干预)
五 过程记录
(一)前期发展
(二)中期发展
1.行为疗法理论
2.行为疗法的运用
(三)后期发展
六 结案与最终评估
(一)结案
(二)小雨的变化评估
(三)社工的自身评估
案例三 怀疑怀孕案例
一 接案
(一)个案来源
(二)转介人所述问题
二 资料收集
(一)个人系统
(二)家庭系统
(三)学校系统
(四)朋辈社交
三 个案评估
四 制订介入目标
(一)提升小媚遵守学校纪律的动机
(二)改善与班主任的对立紧张关系
(三)提升小媚对自我的了解和对自身需求的认识
五 介入过程
(一)建立关系
(二)过程记录
六 结案与评估
(一)结案及跟进工作
(二)目标达成
七 社工个人反思
案例四 校园受欺凌案例
一 接案
(一)个人系统
1.自卑
2.敏感
3.有强烈的孤独感
4.情绪易波动
(二)家庭系统
(三)朋辈系统
(四)学校系统
二 个案各个系统的需求分析
(一)在家庭系统中,得到父母平衡的关爱的需求
(二)在朋辈系统中,得到朋辈的接纳和认可的需求
(三)在学校系统中,掌握有效学习英语的方法,获得成就感的需求
(四)在个人系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的需求
三 工作技巧
(一)个案探访
(二)角色扮演
(三)果敢训练
(四)艺术作画
四 介入各系统的过程记录
(一)个人系统——面谈记录
1.初步接触
2.建立专业关系
3.面谈主要内容
(二)家庭系统——家访记录
1.小群妈妈说小群在二年级的时候被班级五个男生暴打,老师却没有告知家长
2.关于偷窃的事情,小群妈妈说她只是好奇玩玩想引起他人的注意,可是却被误会了,小群也是这样描述的
3.小群的爸爸是个带病且脾气暴躁的男人,在家里经常对小群发脾气,总是无缘无故骂她
4.小群妈妈说小群在小区里的人缘非常好,小孩大人都喜欢她
5.小群妈妈和社工说了很多生活上的困难和挫折
(三)学校系统——与常打骂小群的同学面谈
五 结案
六 个案最终评估
(一)个案工作的最终目标
(二)对案主改变的评估
(三)朋辈的变化评估
(四)社工的自身评估
案例五 家庭关系不良案例
一 接案
(一)个案背景
1.案主基本信息
2.案主个人情况
3.案主家庭的经济情况
4.案主在学校学习、社交等情况
(二)个案评估及计划
1.理论依据
2.个案评估
3.个案目标
4.跟进计划
二 个案介入过程
(一)第一次面谈过程记录
1.面谈时间
2.面谈地点
3.面谈人员
4.面谈目标
5.谈话内容
6.面谈后即时补充信息
7.面谈分析
(二)第二次面谈记录
1.面谈时间
2.面谈地点
3.面谈人员
4.面谈目标
5.面谈内容
6.面谈分析
(三)第三次面谈过程记录
1.面谈时间
2.面谈地点
3.面谈人员
4.面谈目标
5.面谈内容
(四)第四次面谈记录:家长面谈(张妈妈)
1.面谈时间
2.面谈地点
3.面谈人员
4.面谈目标
5.面谈内容
(五)第五次面谈过程记录
1.时间
2.地点
3.面谈人员
4.面谈目标
5.面谈内容
(六)联合面谈
1.面谈时间
2.面谈地点
3.面谈人员
4.面谈目标
5.面谈内容
(七)第七次个案面谈:家长面谈
1.面谈时间
2.面谈地点
3.面谈人员
4.面谈目标
(八)第八次个案面谈
1.面谈时间
2.面谈地点
3.面谈人员
4.面谈目标
三 评估
(一)个案最终评估
1.个案面谈情况统计
2.介入目标
3.效果评估
(1)社工的观察
(2)咨询过程的评估
(二)社工的自我评估
1.理论运用
2.会谈技术
(1)同感表达技巧
(2)赞赏的技巧
(3)询问的技巧
(4)消除不安或矛盾心态,舒缓心情
(5)表达的技术
3.面临的困难
个案讨论室
小组工作案例
案例六 “义”勇群英 义工小组
一 需要评估
二 小组理念
1.亲身体验
2.观察反省
3.总结领会
4.积极尝试
三 活动目标
1.让14名义工干部相互认识,并培养他们的团体归属感
2.培养组员的领袖能力
3.提高组员筹备活动的能力
四 招募对象
1.招募方式
2.小组人数
3.活动时间
4.活动地点
五 活动计划
六 预计困难
七 财政预算
八 评估指标与方法
案例七 自尊自信展自我小组
小组背景
一 活动理念
二 活动目标
1.能认识正确的“自我”和“理想中的自我”
2.能运用理性分析法对“自我”进行正确评价
3.乐意接受“自我”和“理想中的自我”的差距
三 小组大纲
四 小组成员背景
1.小组人数
2.组员背景
案例八 “知情达理小先锋”小组
情景一
1.分析及确定冲突的成因
2.确定是否干预冲突
3.制定适当的介入策略
跟进上节小组冲突的成效
情景二
1.分析及确定冲突的成因
2.确定是否干预冲突
3.制定适当的介入策略
案例九 多元智能 多元成长小组
小组背景
一 活动理念
二 理论基础
三 活动目标
1.小组成员全面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各种智能强弱
2.促进小组成员的全面发展及各种智能的平衡
3.帮助组员发掘自身的潜能、肯定自我、增强自信心
4.鼓励组员在现实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四 招募对象
1.对象
2.时间
3.活动地点
4.小组性质
五 活动计划
活动评估
一 活动的设计及准备
二 小组的执行情况
第一节小组
1.目标评估
2.小组互动情况
3.社工自我评估
第二节小组
1.目标评估
2.小组互动情况
3.社工自我评估
第三节小组
1.目标评估
2.小组互动情况
3.社工自我评估
第四节小组
1.目标评估
2.小组互动情况
3.社工自我评估
第五节及第六节小组
1.目标评估
2.小组互动情况
3.社工自我评估
小组过程互动分析
1.出席情况
2.参与程度
3.小组气氛
4.小组发展阶段
三 目标达成度评估
总体目标评估
四 对社工的评估
五 待改善之处
六 个人反思
1.优势
2.弱势
班级活动案例
案例十 “性”在有方 班级活动
第一部分:活动策划
一 活动背景
二 活动需要
三 活动目标
四 活动内容及程序
(一)时间
(二)具体流程
五 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案
附件一:生理卫生词汇表(见表10-3)
附件二:是非判断
1.是不是每个人都有青春期?
2.梦遗,我的身体发育,我长了毛是正常的吗?
3.动物也会来月经吗?
4.是不是男孩子和女孩子都会想性的事情?
5.是不是男孩子和女孩子都会自慰?
6.女性排尿和性交是在同一个部位吗?
7.18岁以上才能有性行为?
8.牵手和接吻是否会怀孕?
9.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孕?哪种避孕方法最安全?
10.是否只有性行为才能证明爱对方?
附件三:讨论信件
1.应否开始?
2.很矛盾?
3.我爱她的外表?
4.容易爱人也容易分手
第二部分:班级活动的开展
第三部分:班级活动评估
一 目标达成
二 需要改善的地方
三 做得较好的地方
1.形式新颖,利用生理词汇表与信件分享的方式
2.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通过班会课,可以看出,同学们其实已经对性方面的很多知识有所了解,他们需要的是思想和观念的引导
附:性教育班会课部分学生反馈
大型活动案例
案例十一 “飘扬的红丝带”大型宣传预防艾滋病活动
第一部分:活动计划的撰写
一 活动背景
二 活动需求评估
1.从艾滋病知识普及方面
2.从学生自身的角度
3.从学校的角度
三 活动的目的和目标
(一)活动目的
(二)活动目标
四 活动内容
(一)宣传点宣传
1.展板和宣传单内容
2.展板来源
3.知识小问卷
4.志愿者培训
5.表演剧门票发放形式(门票共200份)
6.事后工作
(二)表演剧宣传
1.播放公益短片《爱在阳光下》
2.预防宣传艾滋病表演剧《爱》
3.《红丝带家园之歌》歌曲演唱
(三)活动当天时间规划
(四)预期困难及解决方法
五 时间规划
六 财政预算
七 评估方法
第二部分:执行计划
第三部分:活动评估
一 中午宣传点的志愿者没能很好地与每个小组负责的大学生志愿者形成团队
二 学校各系统间沟通的漏洞,使社工工作较为尴尬
三 下午表演剧现场的音效问题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