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

中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研究(2018年第2期)图书

China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 Research 2018 Vol.2 (Issue 2)

SSAPID:101-7295-8937-57
ISBN:978-7-5201-4287-8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中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研究》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主办的集刊,立足于我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教育发展与减贫的时代主题,研究和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与减贫的科学理论和有益经验,探讨和剖析我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的理论体系、实践经验和典型案例,力求为促进我国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和脱贫攻坚积极建言献策。

相关信息

丛书名:
编 辑:高振华;高启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3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4 教育

 编辑委员会

 编委会

 ·特稿·

  培育致富带头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一 乡村振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

   二 乡村振兴应着力培育致富带头人

   三 培育带头人要把好选人标准和程序关

   四 培育带头人要坚持为民服务的原则

  我国教育扶贫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一 习近平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是我国教育扶贫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思想

    (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思想

    (三)乡村教师发展思想

    (四)职业教育扶贫思想

   二 我国教育扶贫的理论创新与发展

    (一)由追求教育起点公平转向关注教育过程公平

    (二)由粗放式教育扶贫转向精准教育扶贫

    (三)在公平基础上发展贫困地区的优质教育

   三 我国教育扶贫的制度安排和行动规划

    (一)在学龄前阶段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儿童保障政策

    (二)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善计划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行动

    (三)在高中教育阶段实施普通高中普及攻坚计划

    (四)在高等教育阶段实施高等教育培养提升行动

    (五)在学龄后教育阶段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春潮行动”计划

    (六)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与职业教育富民制度

   四 我国教育扶贫经验启示与发展取向

    (一)经验启示

     1.教育扶贫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

     2.教育扶贫要坚持机制创新

     3.教育精准扶贫需要方法创新

     4.教育扶贫要强化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能力

     5.教育扶贫要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二)发展取向

     1.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思想,增强教育扶贫的针对性和精确性

     2.建立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不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3.凝聚一切教育扶贫力量,共同推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力量,促进贫困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

  民生改善视域下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质量困境与出路*

   一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中的现实困境

    (一)“撤点并校”导致新的上学难问题

    (二)区域内基础教育发展差距依旧显著

     1.校际间课程开设存有差距

     2.办学基础条件差距显著

     3.优质师资不均衡问题突出

    (三)学校中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四)“新读书无用论”的兴起

    (五)乡村教师流失问题依然严峻

   二 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质量提升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扶贫的民生改善功能有待深化

    (二)民族传统文化因素的制约普遍存在

    (三)少数民族地区各项教育积累的长期薄弱

    (四)基础教育有效衔接不畅的现实制约

   三 改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民生状况的几点建议

    (一)关注少数民族群众民生改善取向的教育诉求

    (二)深化教育扶贫在民生改善中的先导作用

    (三)全面推少数进民族地区的早期双语教育

    (四)优先普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

  农村小规模学校临时或短期师资缺口问题研究*

   一 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变化及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数量变化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队伍素质构成及工作现状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突出问题

   二 农村小规模学校临时或短期师资缺口的概念界定及产生原因

    (一)核心概念界定

     1.临时师资缺口

     2.短期师资缺口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临时或短期师资缺口的基本类型及产生原因

     1.临时或短期事假型师资空缺,急需填补

     2.老年病和职业病假型师资空缺急需填补

     3.孕产假和育儿假型师资空缺,急需填补

   三 现行农村小规模学校临时或短期师资缺口补充的应对措施

    (一)其他同事跨班、级授课,既增加工作压力,又难获得必要经济补偿

    (二)合堂授课或复式教学,既增加管理难度,又难以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三)非法使用代课人员,既违背有关政策,又难以保障其劳动收益权

   四 农村小规模学校临时或短期师资补充的多元困境分析

    (一)招考困境:以学年为单位开展,忽视工作日中临时或短期师资补充

    (二)法理困境:严禁使用代课教师,导致临时或短期师资补充无法可依

    (三)管理困境:垂直分包分管模式,自主办学权和独立人事权缺失

    (四)调配困境:聘期内人校岗固定,他校师资难以跨校“走教填缺”

   五 农村小规模学校临时或短期师资补充的价值取向与思路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临时或短期师资补充的价值取向

     1.基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特质,正视临时替代师资存在的必要性

     2.基于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配置偏差,审视临时替代师资存在的合理性

    (二)政府购买服务条件下农村小规模学校临时或短期师资补充的思路

    (三)政府为农村小规模学校购买临时替代师资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1.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购买补充临时替代师资是政府不可或缺的责任

     2.现行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法令,适用于解释临时替代师资的身份性质和权益保障

     3.部分师资供给由市场购买调节,可在编制标准外动态平衡生源波动与教师数量需求

   六 政府为农村小规模学校购买服务性师资政策内容与问题

    (一)各地政府为农村小规模学校购买服务性师资政策的主要内容

     1.资质标准和入职条件不低于招聘正式教师

     2.报考和审查严格遵循教育事业编制招考程序

     3.工作任务等同正式教师但受多方综合管理

     4.合同约定身份性质、工作年限和职内权利

    (二)各地政府为农村小规模学校购买服务性师资政策存在的问题

     1.名称界定杂乱,政策制定缺乏权威依据,面临合法性危机

     2.混淆“购买服务和劳务派遣”,变“购买服务为购买劳务”

     3.违反《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把自然人作为承接主体

     4.违反劳务派遣有关规定,变临时替代用工为长期固定用工

     5.薪酬待遇普遍低于正式教师,异化为代课教师“新变种”

   七 政府为农村小规模学校购买临时替代师资服务的对策探析

    (一)强化监管,防止政府为农村小规模学校购买师资政策无序蔓延

    (二)废除劳务合同,保障“政府购买服务性师资”的同工同酬权利

    (三)借鉴国外经验,探讨政府为农村小规模学校购买临时师资的机制

 ·政策研究·

  中国大学生资助政策四十年回顾与展望

   一 大学生资助政策改革的发展目标

   二 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历史演进

    (一)商品经济背景下的恢复、初建阶段(1978~1991年)

     1.经济背景

     2.教育政策

     3.大学生资助

    (二)初步市场经济与资助政策改革推进阶段(1992~2000年)

     1.经济背景

     2.教育政策

     3.大学生资助

    (三)市场经济改革深化与学生资助政策完善、发展阶段(2001~2011年)

     1.经济背景

     2.教育政策

     3.大学生资助

    (四)市场经济日渐成熟与资助力度加大(2012~2018年)

     1.经济背景

     2.教育政策

     3.大学生资助

   三 大学生资助制度变革:从“助困性资助”走向“发展性资助”

    (一)打破单纯物质扶贫观念,走出“助困性资助”僵局

    (二)强化育人功能,构建贫困生发展性资助体系

     1.资助育人

     2.精准资助

  充分发挥教师队伍在教育扶贫中的主体作用

   一 建设教育强国和开展教育扶贫凸显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一)开展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

    (二)教育扶贫成效初显,广大教师功不可没

    (三)教育扶贫任重道远,需要继续发挥教师队伍的五个作用

   二 适应教育扶贫需要打造过硬教师队伍

    (一)壮大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

    (二)切实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三)坚决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

   三 重视教育扶贫背景下的师德师风建设

    (一)道德滑坡的客观现实呼唤良好师德师风的回归

    (二)倡导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师德师风

     1.爱党爱国,服务社会

     2.忠诚教育,敬业进取

     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4.自尊自律,清廉从教

     5.友善待人,团结共事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扶贫的家庭教育政策路径

   一 家庭教育与教育贫困

    (一)家庭教育显著影响教育不平等和教育贫困

    (二)作为公共事务的家庭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政策的组成部分

   二 教育扶贫政策的直接干预路径

    (一)直接干预型教育扶贫政策特点

    (二)直接干预型教育扶贫的政策优劣势

   三 间接干预型教育扶贫的家庭教育政策路径

    (一)间接干预型教育扶贫政策特点

    (二)完善家庭教育环境,提升可持续性间接干预型教育扶贫效果的建议

 ·理论探索·

  论提升扶贫脱贫质量的路径和重点

   一 提升产业扶贫质量和水平是首要任务

   二 进一步提升精准帮扶的质量和水平是重要保障

   三 加大社会保障支持力度,促进乡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基础保障

   四 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促进贫困乡村振兴是内在要求

   五 积极探索绿色减贫新路径是提升扶贫脱贫质量的战略选择

    (一)积极探索绿色减贫财政奖励政策试点

    (二)完善绿色资产定价体系

    (三)完善和构建贫困地区生态补偿制度,提升绿色减贫效果

  革命老区教育精准扶贫的现实图景与战略设计*

   一 当前革命老区教育扶贫的主要特征

    (一)教育扶贫内涵的深化——从“扶教育之贫”到“依靠教育扶贫”

    (二)教育扶贫体系的完善——从“道义性”扶贫逐渐过渡到“制度性”扶贫

    (三)教育扶贫方式的创新——从“救济式”扶贫逐渐过渡到“开发式”扶贫

    (四)教育扶贫模式的改进——从“大水漫灌”过渡到“精准滴灌”

    (五)教育扶贫内容的拓展——从“单一性”扶贫逐渐过渡到“综合性”扶贫

    (六)教育扶贫范式的转换——从“个体范式”逐渐过渡到“社会结构范式”

   二 革命老区教育精准扶贫的新诉求

    (一)遵循教育规律扶贫

    (二)促进教育扶贫法制化

    (三)提高教育扶贫的精准度

    (四)加强教育贫困各主体的协同创新

   三 革命老区教育精准扶贫的发展战略

    (一)革命老区教育精准扶贫的优先发展战略——精准聚焦补短板

    (二)革命老区教育精准扶贫的重点发展战略——均衡发展促公平

    (三)革命老区教育精准扶贫的着力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出特色

     1.开发特色教育资源

     2.构建特色教育体系

     3.采取特色教育方法

    (四)革命老区教育精准扶贫的未来发展战略——开放交流创格局

     1.推动革命老区教育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2.打造教育合作平台

     3.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打造国际教育合作平台

 ·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 引子:调研者的初衷

   二 问题:身处困境的农村留守儿童究竟还能“留下”什么?

    (一)生存质量低,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二)智力发展明显不足

    (三)缺乏情感沟通,引发系列心理问题

    (四)人际交往存在心理障碍

    (五)引发违法违纪和人身安全问题

     1.留守儿童易出现行为偏差,扰乱社会秩序,乃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在留守儿童身上易发生拐卖、性侵等事件

     3.自杀事件屡屡被报道

    (六)代际传承“负资产”严重

   三 根源:农村留守儿童缘何至此境地

    (一)留守儿童为什么会大规模出现

     1.经济的内推力与外吸力

     2.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影响

     3.乡村传统文化凋敝引起“留守儿童”问题加重

     4.留守儿童父母自身教育水平的限制

    (二)家庭教育的缺位

     1.缺乏父母(尤其是母亲)陪伴

     2.缺乏游戏、阅读指导、情感交流等基础性养育行为

     3.早期经验匮乏

   四 解决方案:让农村留守儿童有切实的依托,不再“空守”和“独守”

    (一)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1.调研地留守儿童关爱扶助的相关措施

     2.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主体框架

     3.现有关爱服务体系中的设计缺陷与不足

    (二)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相关具体建议

     1.通过法律政策层面的努力,加强对留守儿童权益保障

     2.发挥农村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第三方公益组织力量

     3.学校是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支点和根据地

     4.加强家庭教育的自教自助、自我激励功能

  昔日种石得玉,今天琢玉成器

   一 教育垦荒痴心不改,无终琢玉与时俱进

    (一)扶贫首先济困,不让一个考入玉田一中的孩子因为贫困而丧失宝贵的学习机会

    (二)扶贫重在增智,为帮助贫困学子考上大学不惜呕心沥血

     1.针对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2.坚持多元发展,为贫困学生成长成才搭台铺路

     3.努力造就一支对农村贫困孩子有同情心、有爱心并且有过硬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扶贫还要扶志,不仅给贫困学子插上知识的翅膀,更要让他们树立靠奋斗改变命运的决心和信心

   二 几番雕琢终成器,教育扶贫硕果累

   三 巩固发展已有经验,着眼未来砥砺前行

  强化协作机制建设 深化“三农”培训服务 硬化乡村发展基础

   一 调研背景

   二 调研设计

    (一)调研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

   三 调查结果分析

    (一)政府统筹布局,发展产业富民

    (二)职校协作冲锋,笃行科教强农

     1.蓄势待发,创新体制机制

     2.因势而动,推进教育强民

     3.乘势而上,实施科教强农

    (三)脱贫致富,产业兴旺

   四 存在的问题

    (一)机制建设及其要素整合不够

    (二)项目开发及其支撑建设不够

    (三)职校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不够

    (四)职校为农培训开展创新不够

    (五)责任落实及监管规范不够

   五 对策建议

    (一)加强管理,优化机制,夯实基础

    (二)构筑框架,打造要素,形成支撑

    (三)培育师资,补齐短板,突破瓶颈

    (四)精准谋划,创新实施,落地行动

     1.任务导向,建设对接紧密的教学资源

     2.网格布控,制定因人施策的培训策略

     3.送教下乡,采取“精准滴灌”的施教路径

     4.合约指导,构筑全程服务的保障体系

    (五)落实责任,加大督察,规范运行

   六 结语

 ·典型案例·

  建设滇西学习网 推动数字化学习扶贫

   一 “精准扶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一)我国的贫困人口现状

    (二)党中央对扶贫工作的要求和战略部署

   二 扶贫必扶智,教育要先行

   三 消除数字鸿沟,通过数字化学习助推教育扶贫

    (一)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仍在扩大

    (二)数字鸿沟加剧了信息时代教育的不公平

    (三)大力开展数字化学习实现教育扶贫的助推器

   四 滇西学习网是对数字化学习扶贫的探索实践

    (一)滇西片区的贫困问题现状

    (二)滇西片区是教育部定点扶贫地区

    (三)滇西学习网是数字化学习扶贫的探索实践

     1.建设目标

     2.功能和栏目设计

     3.课程选择与提供

     4.运营维护

     5.今后规划

  “四个精准全覆盖”助力教育脱贫

   一 全面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全覆盖

    (一)全面改善办学硬件条件

    (二)全面加强薄弱学校资源配备

    (三)高标准建设城区周边“卫星”学校

   二 全面推行城乡教师均衡配置全覆盖

    (一)搭建五座桥梁确保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起作用

     1.建立对口支援桥

     2.建立能手考核桥

     3.建立留乡待遇桥

     4.建立干事创业桥

     5.建立职称晋升连心桥

    (二)强化农村学校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培训

   三 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覆盖

    (一)强化中职学历教育,拓展学生的成才之路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

    (三)搭建优势平台,整合三项资源

     1.整合硬件资源

     2.整合师资团队

     3.整合培训项目

    (四)紧扣技能脱贫,实施“2+5”精准培训

     1.实施2天扶志的通识培训

     2.推行5天扶智的技能培训与实践操作

   四 全面实施特殊群体关爱全覆盖

    (一)开展理想扶志

    (二)开展学习扶智

    (三)开展生活扶困

  北川羌族自治县交出高质量教育扶贫答卷

   一 “五机制”落实教育扶贫担当

    (一)建立“分工协作,责任五包”机制

    (二)建立“挂图作战,分层推进”机制

    (三)建立“痕迹管理,责任倒查”机制

    (四)建立“动态监测,贫困预警”机制

    (五)建立“督查暗访,清单交办”机制

   二 “三个好”交出教育扶贫答卷

    (一)关爱好每一个学生,确保适龄学生入学率达100%

     1.建立“五长”责任制

     2.建立“三项制度”

     3.建立重点关爱制度

    (二)办好每一所学校,确保中心校达标率100%

     1.改造提升义务教育学校

     2.配齐各类设施

     3.配备了精良的师资

     4.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

    (三)落实好每一项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学生资助率100%

     1.构建普惠政策网,顶格资助应享尽享

     2.构建教育救助网,求学路上不落一人

     3.构建社会资助网,再添举措补充支持

   三 “三创新”打造教育扶贫特色

    (一)创建教育救助基金

    (二)创新宣传教育方式

    (三)创新开展教育改革

《中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研究》是依托北京师范大学优势学科资源,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集刊,一年四期。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将严格遵循问题导向、学术创新、引领发展、规范办刊的方针,聚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重点编辑刊发学术水平较高、应用推广价值大的优秀理论文章和科研成果,确保办刊质量,不断扩大刊物的社会影响力。本刊是在我国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她立足于我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教育发展与减贫的时代主题,研究和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与减贫的科学理论和有益经验,探讨和剖析我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的理论体系、实践经验和典型案例,力求为促进我国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和脱贫攻坚积极建言献策。

沈红、赵永辉:《美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变革及其效应》,《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4期。

曲绍卫、纪效珲、范晓婷、曲垠娇:《我国省级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研究》,《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第1期。

范晓婷、曲绍卫、纪效珲、周哲宇:《我国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执行效果评估》,《教育科学》2015年第4期。

曲绍卫、范晓婷、刘晶:《中国高校大学生资助绩效评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10/c70731-25629093.html。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1月。

教育部等六部门:《〈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的通知》,2016年12月。

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2014年9月。

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