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11

经济安全图书

Economic security

SSAPID:101-7293-6620-90
ISBN:7-80230-152-1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本书从经济全球化的最新趋势出发,在深入讨论国家经济安全概念的基础上,就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随后,文章分五章探讨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金融安全问题、产业安全问题、石油安全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和财政安全问题。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曹荣湘
编 辑:编辑中心外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相关链接

 导论

  Ⅰ.研究背景与动机

  Ⅱ.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Ⅲ.理论创新

 第一章 经济全球化及其最新进展

  1.1 贸易全球化

  1.2 生产全球化

   1.2.1 FDI:低迷之后的恢复性增长

   1.2.2 TNCs:多样化、战略联盟与平稳发展

    (一)跨国公司的发展总体上处于平稳增长的状态

    (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特征更加明显

    (三)投资方式从FDI逐步转向战略联盟

    (四)投资领域逐渐转向金融、保险、物流等服务领域

  1.3 金融全球化

   1.3.1 世界各国国外资产及负债持续增长

   1.3.2 国际资本流动增加

   1.3.3 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金融资本逐步增长

   1.3.4 解除资本管制、鼓励资本流动的潮流仍然占主导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

  2.1 经济安全概念及其形成

   2.1.1 国外关于经济安全的研究

    (一)经济安全属于国家安全的范畴,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和手段

    (二)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部分,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目标

    (三)经济安全独立于国家安全,是国民经济体系本身的安全

   2.1.2 国内有关经济安全概念的争论

    (一)国家安全说

    (二)经济主权说

    (三)竞争力说

    (四)抗风险说

   2.1.3 国家经济安全的定义

  2.2 国家经济安全的类型分析

   2.2.1 资源安全

   2.2.2 金融安全

   2.2.3 产业安全

   2.2.4 财政安全

  2.3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第三章 国家风险、主权评级与发展中国家金融安全

  3.1 国家风险及其测量

   3.1.1 国家风险的概念

   3.1.2 国家风险的测量

    (一)国际国家风险指南(ICRG)

    (二)机构投资者

  3.2 主权评级概述

   3.2.1 主权风险与主权评级

    (一)标准普尔

    (二)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

   3.2.2 主权评级的市场影响

   3.2.3 主权评级与金融危机

  3.3 国家信用评估与发展中国家金融安全

   3.3.1 国家风险概念的变迁与发展中国家

   3.3.2 主权评级与发展中国家

    (一)主权评级的兴起与发展中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从主权评级的实践来看,发展中国家获得的评级往往较低

    (三)主权评级的大幅度降低基本上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四)政治因素在发展中国家主权评级当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主权评级对融资成本的影响更大

    (六)主权评级加重而不是缓解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

  3.4 结语

 第四章 WTO、贸易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

  4.1 发展中国家与WTO:从被动参与到积极参与

  4.2 WTO对发展中成员的特殊和差别待遇规定

   4.2.1 发展中国家争取特殊和差别待遇的历史

   4.2.2 特殊和差别待遇的类型和特点

    (一)多边货物贸易协议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1)在背离或执行有关义务方面享有较长的宽限期。

     (2)在执行某些承诺方面享有更优惠的上下限要求。

     (3)在义务和程序方面享有更大的灵活性。

     (4)享有“尽最大努力条款”和技术援助。

    (二)服务贸易总协定对发展中成员特殊情况和特殊要求的考虑

    (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与发展中国家

   4.2.3 特殊和差别待遇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

  4.3 发展中国家参与WTO多边贸易活动面临的产业安全问题

   4.3.1 产业损害

   4.3.2 实质不公平

   4.3.3 救济措施滥用

   4.3.4 贸易报复

  4.4 WTO多边贸易体制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的保障

   4.4.1 贸易救济机制

   4.4.2 争端解决机制

    (一)争端解决机制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的保障

    (二)WTO争端解决机制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三)发展中国家运用争端解决机制的历史趋势

  4.5 WTO与发展中国家维护产业安全的政策选择

   (一)建立专门的产业安全机构,集中力量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产业安全

   (二)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利用决策机制维护国家产业安全

   (三)用好用足WTO赋予的特殊和差别待遇,积极进行发展战略和贸易政策的调整

   (四)充分利用WTO贸易救济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保障国家产业安全

   (五)建立完善的产业安全预警机制,加强对国家经济风险的识别、规避和防范

 第五章 资源依赖、石油争夺与发展中国家的石油安全

  5.1 世界石油总体状况

   5.1.1 世界石油资源储量状况

   5.1.2 世界石油生产状况

   5.1.3 世界石油消费状况

   5.1.4 未来的石油市场走势

  5.2 石油争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5.2.1 对中东石油的争夺

   5.2.2 对里海和非洲石油的争夺

   5.2.3 欧佩克与发展中国家的反争夺和反控制

   5.2.4 石油争夺、地缘政治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

  5.3 石油冲击、资源依存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

   5.3.1 历史上的石油危机与近年来的石油价格冲击

   5.3.2 石油冲击及其宏观经济效应

   5.3.3 石油冲击与发展中国家

  5.4 发展中国家石油安全的战略框架

   (一)加快开发国内石油资源,积极开拓替代性能源,尽可能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

   (二)大力开发节能技术,降低污染和能耗,提高石油资源使用效率

   (三)实行进口渠道多元化,主动参与创造稳定的国际环境,维护石油运输路线安全

   (四)尽快建立或增加石油储备,提高国家的石油保障能力

   (五)建立稳健的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保持一定的外汇储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石油风险

 第六章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

  6.1 世界粮食安全状况

  6.2 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状况

   6.2.1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状况

   6.2.2 发展中国家粮食的供给与需求

   6.2.3 发展中国家的营养不良与粮食危机

  6.3 影响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内因素

   6.3.1 环境和生态因素

    (一)土地

    (二)水资源

    (三)气候

   6.3.2 生产投入因素

   6.3.3 政策与管理因素

   6.3.4 国内外政治因素

  6.4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

   6.4.1 跨国农业、食品工业投资与超市跨国化

   6.4.2 粮食贸易自由化与WTO《农产品协定》

    (一)贸易自由化与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

    (二)WTO农产品贸易谈判与发展中国家的抗争

    (三)粮食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

   6.4.3 粮食援助与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

  6.5 发展中国家维护粮食安全的对策与措施

   (一)积极参与全球化,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进程

   (二)加强南南合作和区域合作,共同推进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

   (三)改革政府管理方式,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四)发挥比较优势,适时合理地调整农业结构

   (五)适度加大农业投资,提高投资效率

   (六)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抗粮食风险能力影响

 第七章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财政安全

  7.1 财政安全的一般理论分析

   7.1.1 财政风险的类型及其表现形式

   7.1.2 隐性和或有负债:发展中国家财政风险的主要威胁

   7.1.3 财政风险和危机:成本与效应分析

    (一)财政风险货币化造成通货膨胀

    (二)债务危机引发或加剧金融危机

    (三)降低主权评级,加大融资难度和引发资本外逃

    (四)造成经济萧条、加大社会不公,引发社会政治动荡

  7.2 发展中国家财政风险的内部成因

   7.2.1 宏观经济不稳定,财政平衡压力大

   7.2.2 政府债务沉重,还本付息占支出比重偏离

   7.2.3 财政制度不完善,征管能力落后,财政收入偏低

   7.2.4 准财政行为普遍,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关联度高

   7.2.5 财政机会主义盛行,债务隐性化严重

  7.3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财政安全

   7.3.1 税收竞争、投资优惠与财政风险

    (一)侵蚀国家税基,造成税收流失

    (二)形成税负不公,损害民族工业的发展

    (三)引发资本外逃,进一步侵蚀税基

   7.3.2 转移定价、避税港与税收流失

   7.3.3 地下经济与税收安全

   7.3.4 分权化、财政机会主义与财政寻租

   7.3.5 经济全球化对财政风险的其他影响

  7.4 结语

 结论

 序言

 致谢

1.成思危:《东南亚金融危机分析与启示》,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

2.赫尔德:《全球盟约》,周军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李建军、王光宁:《九十年代三大国际金融危机比较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4.Held,D. and McGrew,A.G.(eds),2003:The Global Transformations Reader,2nd edn.Cambridge:Polity.

5.Moore,M.,2003:A World without Wall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邓宁,约翰:《外国直接投资:全球化与发展、新的挑战与机遇》,《国际经济合作》2005年第4期。

2.高玺龙:《金融全球化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自主性影响的渠道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第6期。

3.赫尔德,戴维:《全球化与反全球化》,陈志刚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吉尔平,罗伯特:《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杨宇光、杨炯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1。

5.江时学:《金融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6.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7.刘锡良等:《中国经济转轨时期金融安全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8.任志成、马志娟:《论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利益》,《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6期。

9.王洛林、李向阳:《2004-2005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0.杨丹辉:《全球化时代国际经济关系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11.中国21世纪议程网,2003:http://www.acca21.org.cn/news/2003/07_16_02.html。

12.Beck,U.,2001:Power in the global economy. Lecture delivered at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22 Feb.

13.BIS,2004:Quarterly Review,September 2004.

14.Fernfindez—Armesto,F.,1995;Millennium、London:Bantam.

15.Furtune,2004:Fortune,July 26,2004.

16.Geyer,M. and Bright,C.,1995:World history in a global ag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100(4).

17.Goldblatt,D.,Held,D.,McGrew,A. and Perraton,J.,1997: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nation-state;shifting balances of power. Alternatives,22(3).

18.Hausler,Gerd,2002:The Globalization of Finance,Finance and Development,March 2002.

19.IMF,2005:World Economic Outlook,April,2005.

20.UNCTAD,1999:World Investment Report 1999,Geneva:UN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2001: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1,Geneva:UN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2003: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3,Geneva:UN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2004a: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2004,September,2004。

UNCTAD2004b:Prospects for FDI Flows and TNC Strategies,2004—2007,http://www.unctad.org.

UNCTAD2004c: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4,Geneva:UN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2005:World FDI Flows GrewAn Estimated 6%In 2004,Ending Downturn,http://www.unctad.org/Templates/Webflyer.asp?docID=5700&intItemID=3267&lang=1

21.World Bank,2003: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2003.

22.WTO,2004:World Trade Report,2004,June,2004.

1.布赞、巴里:《新安全论》,朱宁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丛明、胡哲一:《财政风险若干问题分析》,《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26期。

3.丁志刚:《地缘经济安全:一种新型的国家安全观》,《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4.杜人淮:《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国家经济安全及对策》,《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5.韩小威:《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经济安全的保护》,《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6.赫尔德、戴维:《全球化与反全球化》,陈志刚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江勇、章奇等:《经济安全及其评估》,《统计研究》1999年第9期。

8.江时学:《金融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9.马建会:《加入WTO后影响我国产业安全的八大因素》,《亚太经济》2002年第4期。

10.李晓勇:《国际经济关系与我国经济安全》,《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1期。

11.罗斯曼、唐纳德:《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的悖论》,曹义恒译,《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3期。

12.罗西瑙、詹姆斯:《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刘小林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13.史忠良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安全》,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14.斯密、亚当:《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1979。

15.王永县:《国外的国家经济安全研究与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6.王恕立、赵富强:《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与国内经济安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17.文军:《论国家经济安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中国软科学》1999年第7期。

18.徐开金:《经济安全:基于经济主权角度的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2期。

19.张幼文、周建明等:《经济安全:金融全球化的挑战》,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0.张志波、齐中英:《论国家经济安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21.郑通汉:《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东亚经贸新闻》1998年12月28日。

22.朱仲羽:《国际经济合作与国家经济安全》,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23.Brown,Harold:Thinking About National Security,Westview Press.1983.

24.Cerny,Phil,1995: “Globalization and Structural Differentiation,” unpublished paper,European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Research-Standing Group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ECPR-SGIR)Conference,Paris.

25.Holsen,John and Jean Waelboeck: “The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Mechanism,”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Vol.66,May,1972.

26.Huntington,Sameul:Why International Primacy MattersInternational Security,17:4,Spr.1993,pp.72,76.

27.McNamara,1968:The Essence of Security,New York Harper and Row,1968:p.149.pp.150—151.

28.Krauce,Lawrence and Joseph Nye: “Reflection on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ganizations,” in Fred Bergstern and Lawrence Clause(eds.),World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Brooking Institution,1975.

29.Snelbecker,David:Prospects For Economic Security And Growth In Ukraine,In Reiner Weichhardt(ed.)Economic Developments And Reforms In Cooperation Partner CountriesThe Link Between EconomicsSecurity And Stability,Colloquium 3—5,November 1999,Brussels.

1.江时学:《金融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刘锡良等:《中国经济转轨时期金融安全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斯蒂格利茨:《金融稳健与亚洲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8年第3期。

4.张幼文、周建明等:《经济安全:金融全球化的挑战》,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Calvo,Guillermo A.,& Reinhart,Carmen M.,2000:Fixing for Your Life,in Collins and Rodrik(eds.)Brookings Trade Forum 2000,Policy Challenges in the Next Millenium,(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6.Cantor,Richard,and Frank Packer.1996.Determinants and Impact of Sovereign Credit Ratings,载曹荣湘、朱全涛:《国家风险与主权评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Claessens,Stijn and Embrechts Geert,2003:Modelling a Ratings Crisis,载曹荣湘、朱全涛:《国家风险与主权评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Erb,Harvey and Viskanta,1996:Political Risk,Economic Risk and Financial Risk,载曹荣湘、朱全涛:《国家风险与主权评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9.Ferri,G.,Liu,G.,& Stiglitz,J.,1999:The Procyclical Role of Rating Agencies:Evidence from the East Asian Crisis,Economic Notes 3:335—355.

10.Fiess,Norbert,2003:Capital Flows,Country Risk and Contagion,载曹荣湘、朱全涛:《国家风险与主权评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1.Goldstein,Morris,Graciela L.Kaminsky & Carmen M.Reinhart,2000,Assessing Financial Vulnerability:An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Emerging Markets,(Washington,DC: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2.Hale,David:Country Risk in the 21si Century,2001.载曹荣湘、朱全涛:《国家风险与主权评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3.Hale,Galina,2004:Bonds,Loans and Country Risk:Effect of Macroeconomic Fundamentals,载曹荣湘、朱全涛:《国家风险与主权评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4.Hand,J.,Holthausen,R.,and Leftwich,R.,1992:The Effect of Bond Rating Agency Announcements on Bond and Stock Prices,The Journal of Finance,157:2,733—752.

15.Jüttner,D.J. andJ.McCarthy,2000:Modelling a Rating Crisis,载曹荣湘、朱全涛:《国家风险与主权评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6.Kaminsky,G. and Schmukler,S.,2002:Emerging Markets Instability:Do Sovereign Ratings Affect Country Risk and Stock Returns?载曹荣湘、朱全涛:《国家风险与主权评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7.Larrain,G.,Reisen,H. and von Maltzan,J.,1997:Emerging market risk and sovereign credit ratings,OECD Technical Papers no.124.www.oecd.org/pdf/M00006000/M00006202.pdf

18.Moody’s Investors Service.1991. Global Credit Analysis. London:IFR Publishing.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1992:Global Credit Analysis,Chapter 12;Sovereign Nations.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1995. Sovereign Supranationals Credit Opinions,September.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1997:Moody’s Approach to Rating Region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in Latin America,August.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1998:White Paper,Moody’s Rating Record in the 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May.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2001:Default and Recovery Rates of Corporate Bond Issuers:2000,Special Comment(February).

19.Nagy,P.J.,1984:Country Risk:How to Assess,Quantify,and Monitor it,Euromoney publications,London.

20.Reinhart,Carmen,2002;Sovereign Credit Ratings Before and After Financial Crises.载曹荣湘、朱全涛:《国家风险与主权评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1.Reisen,H. and Von Maltzan,J.,1999:Boom and Bust and Sovereign Ratings,载曹荣湘、朱全涛:《国家风险与主权评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2.Reisen,Helmut,1999:Ratings Since the Asian Crisis,载曹荣湘、朱全涛:《国家风险与主权评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3.Richards,A. and Deddouche,D.,1999:Bank Rating Changes and Bank Stock Returns:Puzzling Evidence from Emerging Markets,IMF Working Paper.

24.Standard and Poor’s.1994. Sovereign Rating Criteria—Emerging Markets,October:124—7.

Standard and Poor’s.1996:Sovereign Defaults Decline Again in 1995,Credit Week,June 12.

Standard and Poor’s.1997a:Financial System Stress and Sovereign Credit Risk,December.

Standard and Poor’s.1997b:Emerging Market Credit Rating Terminology ExplainedStandard & Poors Credit Week,May28.

Standard and Poor’s.1997c:Sovereign Credit Ratings:A Primer,Standard and Poors Credit Week,April 16.

25.World Bank:Global Development Finance,2005.

1.何成:《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你准备好了吗?》,《纺织信息周刊》2005年第03期,总第243期。

2.李玉举:《大挑战考验中国外贸增长》,《国际商报》2005年9月27日。

3.利维尔·朗:《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概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89。

4.王丽华:《国际反倾销制度的实质不公平及我国的对策》,《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5.王新奎:《世界贸易组织与发展中国家》,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____《世界贸易组织与我国国家经济安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Horn,H. and Marvoidis P.C.,2000:Remedies in the WTO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 and Developing Country Interests,World Bank,WTO Background Paper,Washington,DC:World Bank.Online available:http:www.worldbank.org/wbiep/trade/papers_2000/BPdisput.PDF.

7.Pauwelyn,J.(2000)‘Enforcement and Coutermeasures in the WTO;Rules are Rules-Toward a More Collective Approach’,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94,2:335—347.

8.WTO:《世界贸易报告,2003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1.安尼瓦尔·阿木提、张胜旺:《石油与国家安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2.贝雷比、让-雅克:《世界战略中的石油》,新华出版社,1980。

3.常泽鲲:《世界石油地缘新图景下的石油安全问题》,《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第2期。

4.陈久霖:《关于我国的石油安全战略》,《求是》2004年第16期。

5.《东方早报》:《标普称中国刺激国际油价飞涨,助推全球油市紧张》,《东方早报》2005年10月14日。

6.欧佩克:《2003年度统计公报》,2004。

7.秦海菁:《世界石油供需走向及中国对策》,http://www.crifs.org.cn,2005年8月17日。

8.覃东海、余乐安:《石油价格的预测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世界经济》2005年第3期。

9.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2004》,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10.舒先林:《冷战后大国中东石油之争与中国石油安全》,《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1.王洛林、李向阳:《2004—2005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2.张轶斌、徐博:《印度石油安全战略的基本框架及其启示》,《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2~3期。

13.赵国忠:《海湾战争后的中东格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4.ADB:Asian Development Outlook 2004 Update,Asian Development Bank,October 2004.

15.ADB:Asian Development Outlook 2005 Update,Asian Development Bank,October 2005.

16.BP: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04.

17.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oil/2000/oilrep.pdf

18.Jones,Donald W.,Paul N.Leiby,and Inja K.Paik,2004,“Oil Price Shocks and the Macroeconomy:What Has Been Learned Since 1996”,Energy Journal,Vol.25,No.2,pp.1—32

19.IMF,The Impact of Higher Oil Prices on the Global Economy,2000.

20.IMF,Global Economic Outlook,Septemper,2005.

1.安德森:《未完成的议程》,孙良媛等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曹荣湘:《粮食安全观的转换与市场制度的构建》,《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3期。

3.陈锡文、王景新,2002:《WTO框架及其对中国农业的影响》,http://wto.tongliao.gov,cn/wtodnydyx.htm.

4.陈锡文:《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6期。

5.丁声俊:《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及其成因》,《中国粮食经济》2003年第2期。

6.《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进入市场一部分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2002年9月发布。

7.《贸易问题13:贸易与贫困》,国际开发局2002年10月发布。

8.《农业正成为外商直接投资新热点》,《经济日报》2005年10月19日。

9.刘剑文:《论贸易自由化与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6期。

10.厉为民、黎淑英:《世界粮食安全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11.聂振邦等:《世界粮食供求现状、趋势和对策研究》,国家粮食局外事司课题。载国家粮食局网站:http://www.chinagrain.gov.cn/lm/zl-yjbg.html

12.王洛林、余永定:《2004~2005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3.王新奎:《世界贸易组织与发展中国家》,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14.Brown,Lester,1994:Who Will Feed China?World Watch,September-October,9-18.

15.FAO,2000:Food Outlook,November 2000.

FAO2002:The State of Food Insecurity in the World:2002,FAO,2002.

FAO2003a:Food Outlook,November,2003.

FAO2003b;The State of Food Insecurity in the World;2003,FAO,2003.

FAO2004a:The State of Food Insecurity in the World:2004,FAO,2004.

FAO2004b;Food Outlook,December,2004.

FAO2005a:Food Outlook,September,2005.

FAO2005b:The State of Food Insecurity in the World:2005,FAO,2005.

16.Financial Times:The Folly of Food Aid,September 28,2005.

17.OECD,2005:Producer and Consumer Support Estimates,OECD Database,1986~2004.

18.Oxfam,2003:Agricultural Subsidies and Export Dumping.

19.UN,2000a: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00 revision,Highlights,New York,United Nations.

UN2000b:《我们的人民:角色与作用——联合国千年发展报告》,联合国秘书处。

UN2004: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04 revisionHighlights,New York,United Nations.

1.《21世纪经济报道》:《万亿债务成经济安全“头号杀手”,国研中心盘点地方政府发债难题》,《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2月26日第19版。

2.方洁:《发展中国家银行危机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范世宇:《国际及国内‘地下经济’发展现状剖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第8期。

4.傅志华:《国家财政安全论》,人民出版社,2002。

5.付晓萌:《外企纳税零增长难脱逃税之嫌》,《经济参考报》2005年10月17日。

6.曹荣湘、朱全涛:《国家风险与主权评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陈共:《积极财政政策及其财政风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陈涛:《避税港投资天堂的秘密》,《中国投资》2005年第7期。

9.丛明、胡哲一:《财政风险若干问题分析》,《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26期。

10.丛树海:《财政扩张风险与控制》,商务印书馆,2005。

11.韩彩珍:《靠优惠措施吸引外资的局限性》,《中国外资》2003年第4期。

12.何光辉、杨咸月:《避税港离岸金融中心经济亟待转型》,《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12期。

13.黄瑞玲:《汇率稳定机制——以钉住汇率制下的货币危机为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4.贾康:《我国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探讨》,《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2年1期。

15.贾绍华:《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16.江时学:《金融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7.坎托、帕克,1995:《主权信用评级的决定因素和影响》,载曹荣湘、朱全涛:《国家风险与主权评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8.克拉森斯、恩布里奇,2003:《巴塞尔协议Ⅱ、主权评级和风险转移》,载曹荣湘、朱全涛:《国家风险与主权评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9.莱因哈特,2002:《金融危机前后的主权信用评级》,载曹荣湘、朱全涛:《国家风险与主权评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0.拉森,1999:《亚洲危机以来的评级》,载曹荣湘、朱全涛:《国家风险与主权评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1.梁咏:《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及其防范》,《财经研究》1997年第7期。

22.梁朋:《税收流失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3.刘代洋、刘姿缓:《无财源提供之强制性责任对地方财政负担之分析》,《财税研究》(台湾)第31卷第1期。

24.刘尚希:《财政风险及其防范研究文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5.刘尚希、赵全厚:《政府债务:风险状况的初步分析》,《管理世界》2002年第5期。

26.刘尚希、郭鸿勋、郭煌晓:《政府或有负债:隐匿性财政风险解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27.刘尚希:《财政风险:防范的路径与方法》,《财贸经济》2004年第12期。

28.刘锡良等:《中国经济转轨时期金融安全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9.罗磊:《中国地下经济规模基本估计和实证分析》,《经济科学》2005年第3期。

30.洒吐、门特西若:《税收竞争、寻租与财政分权》,原载《欧洲经济评论》2003年第47期,中文见:沈腊梅译《经济资料译丛》2004年第1期。

31.瑟尔沃:《增长与发展》,郭熙保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32.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3.世界银行:《2004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4.斯科尔特、让-阿特:《治理全球金融》,载《治理全球化》,赫尔德、麦克格鲁主编,曹荣湘、龙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5.谭黎阳:《大剧变》,文汇出版社,2001。

36.王金龙:《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7.王良穆、孙红梅:《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税收竞争与税收优惠》,《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4期。

38.威廉姆斯、菲尔、布丹-奥哈勇、格里高利,2002:《全球治理、跨国有组织犯罪和洗钱》,载《治理全球化》,赫尔德、麦克格鲁主编,曹荣湘、龙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9.维托·坦齐:《地下经济:一个世界性现象的起因和后果》,《金融与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季刊1983年4月。

40.夏南星:《地下经济估测规模及敏感度分析》,《统计研究》2000年第8期。

41.肖文、李黎:《地下经济:原因、影响及规模估计方法》,《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3期。

42.姚洋、杨雷:《制度供给失衡和中国财政分权的后果》,《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3期。

43.约翰·伊特韦尔、艾斯·泰勒:《全球金融风险监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44.张志超:《财政风险及其定性、定量分析》,《东岳论丛》,2003年第3期。

45.张运成:《全球地下经济发展态势》,《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第3期。

46.张富强、孙钰明:《国际避税港的六大模式》,《国际税收》2003年第10期。

47.赵修朝:《关于公共财政的几个认识问题》,《湖南财政与会计》2000年第6期。

48.周本庆:《从国际减税趋势看我国税收优惠的发展方向》,《经济师》2004年第10期。

49.Click,R. and Hutchison,M.,2000:Banking and Currency Crises:How Common Are Twin. Working Pape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Francisco.

50. Easterly,WilliamWhen is Fiscal Adjustment an Illusion?World Bank.1998.

51.Feige,Edgard,1986:A Rexamination of the Underground Economy in the United States,Staff Paper,p.33.转引自:肖文、李黎,2001。

52.Honohan,Partick and Daniela Klingebiel,2000.Controlling Fiscal Costs of Banking Crises,Mimeo,World Bank,Washington,D.C.

53.Kiminsky G.L. and Reinhart C.M.,1999:The Twin Crisis:The Causes of Banking and Balance of Payment Problem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9:473—500,June.

54.Polackova,Hana,Brixi、马骏:《财政风险管理:新理念与国际经验》,世界银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55.Selowsky,Marcelo,1998:Fiscal Deficits and the‘Quality’of Fiscal Adjustment,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U Accession and Sovereign Debt Management Seminar,Brussels,December 15—16.

56.Stijn Claessens and Daniela Kingebiel,2003:《来自银行系统的财政风险:度量和管理银行部门或有负债的方法》,载Hana Polackova Brixi,马骏:《财政风险管理:新理念与国际经验》,世界银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57.Thomas James,1999:Quantifying the Black Economy;Measurement Without Theory Yet Again?Economic Journal,pp.109,456.转引自:肖文、李黎,2001。

58.UN:Human Development Report,2003.

59.World Bank:East Asia Decentralizes,Jun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