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研究导论图书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重在学科建设方面的介绍,为理论层面,主要内容为新中国世界民族学科产生、发展与演变的过程的介绍,涉及该学科基本概念如“民族”的定义(内含与外延)。由于中国的民族理论最初引自苏联,书稿本部分对于苏联的民族理论及其讨论也进行了介绍,同时也介绍了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国家的民族理论。下篇为具体研究世界民族的成果,包括世界民族的人口与分布、人种的构成、语言分布、宗教信仰以及世界民族关系从原始时代到当前的发展状况。同时也驳斥了亨廷顿的“文化冲突论”。
相关信息
李毅夫学术简历
李毅夫先生访谈录*
上编
引言 世界民族研究的对象、理论和方法
第一篇 世界民族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一 世界民族知识在历史上的积累
中国历史上有关民族资料的积累
西方历史上有关民族资料的积累
二 世界民族学科在西方兴起
三 西方民族学科于近代传入我国
第二篇 新中国的世界民族研究*
一 当前研究的重点地区
二 当前研究的主要方面
三 当前研究的具体任务
四 近年来的工作与成绩
第三篇 我国当前世界民族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一 世界民族研究在我国的创立和发展
二 当前研究的重点地区
三 当前研究的主要方面
四 当前研究的具体任务
五 关于学科建设的几项工作
第四篇 年轻的学科,矫健的步伐*
一 六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绩
二 学术研究领域向纵深发展
三 重大的学术争论问题
“民族”和“部族”概念的区别
“民族”的形成
四 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五篇 打通国际交流的学术尖兵*
附录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权与和平处”给阮西湖同志的信
附录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照那斯图在“种族问题国际会议”上的开幕词*
附录三:国际人类学民族学大会简况
第六篇 《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世界民族词目初审工作汇报*
一 关于条目框架问题
二 关于民族概念问题
三 关于人种分类问题
四 关于语言分类问题
五 其他问题
第七篇 关于我国民族研究学科体系的反思和设想*
一 回顾与反思
(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组合
从四元结构到多元结构
(二)有待于进一步充实与完善
二 设想与探索
(一)学科名称和学科性质
“民族科学”不等于传统“民族学”
社会科学体系中的部门科学
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术领域
(二)核心学科和边缘学科
核心领域包括哪些学科
关于建立“民族本体学”的设想
关于建立“民族调查学”的设想
关于建立“民族哲学”的设想
关于建立“民族关系学”的设想
关于“民族文化学”的学科地位
沟通毗邻科学的渠道和桥梁
(三)客体层次和主体层次
民族关系的不同规模和层次
民族研究:“全球一盘棋”
民族研究“主题”的四个层次
关于建立“民族科学学”的设想
(四)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关于建立“民族政策学”的设想
民族关系在应用方面的多种功能
附录:民族研究学科体系问题座谈讨论综述
第八篇 民族学科综合研究的力作*
第九篇 谈谈世界民族译名统一问题*
一 译名统一是一项全学科性的工作
二 影响译名统一的主客观因素
三 约定俗成,部分译名自发达到统一
四 译名表是自觉促进译名统一的开端
五 译名手册进一步推进译名统一
六 译名统一尚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
关于同族异名和同名异族的译法问题
关于词头词尾的译法问题
关于音节划分和拼合的问题
关于名从主人的问题
关于制定统一译音表的问题
附录:《世界民族译名手册》编者说明
第十篇 谈谈建立中国民族概念体系的问题*
第十一篇 汉文“民族”一词的出现及其初期使用情况*
19世纪末期我国开始使用“民族”一词
20世纪初期“民族”一词在我国开始普遍使用
附录:汉文“民族”一词考源资料
目录
前言
一 我国古籍中用以表达民族概念的词语
族、族类、族种、氏族、部族、国族、邦族、宗族
民、民户
人、种人、国人、土人、中华人
种、种族、族种、种众、种类、种姓
类、类种、种类、族类、部类
部、部落、部族
落、部落、种落、附落、聚落
附:“民”与“族”连在一起用的资料
二 我国近代早中期书刊中沿用古代词语的情况
三 我国近代书刊开始使用“民族”一词的情况
(一)19世纪下半叶汉文“民族”一词出现
(二)20世纪初“民族”一词开始普遍使用
四 20世纪前半叶我国书刊关于民族概念的论述
五 20世纪前半叶部分辞书关于“民族”等词的解释
民
族
氏
种
类
部
民族
氏族
大氏族
氏族社会
部落
部族
部落社会
种族
种落
种人
宗族
初民
部民
第十二篇 苏联民族研究理论建设述评*
一 民族在人类共同体体系中的地位
二 广义民族和狭义民族
三 关于民族定义问题
四 关于民族特征问题
五 民族类型和民族分类
第十三篇 苏联关于民族类型的大讨论*
“三段式”的确立并非科学研究成果
“部族”概念违背形态分类原则
“社会主义部族”概念是人为的和烦琐的
“五段式”比较符合形态分类要求
第十四篇 如何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族学及各派的学术观点*
一 如何看待资产阶级民族学为殖民主义服务的问题?
二 如何看待资产阶级民族学积累的资料价值?
三 如何看待资产阶级民族学的理论观点
第十五篇 当代国外民族学研究概述*
一 简短的历史回顾
二 欧美各国民族学研究现况
一般情况
文化历史学派
历史批判学派
社会学年刊学派
功能学派
种族心理学派
文化相对论学派
新进化学派
结构学派
三 苏联民族学研究现况
苏联民族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917年至1934年
第二时期:1934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时期:战后至现在
苏联民族学研究的四个重点
研究国内民族关系和民族过程
研究世界各族人民的一般民族情况
研究原始社会形态
研究民族理论和民族学理论
四 东欧各国民族学研究现况
一般情况
罗马尼亚
南斯拉夫
波兰
民主德国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保加利亚
阿尔巴尼亚
五 日本民族学研究现况*
日本民族学发展历程
萌芽时期(1883~1933)
奠基时期(1934~1945)
战后调整时期(1946~1963)
大规模开展世界民族研究时期(1964年到现在)
日本对世界民族的研究
对我国台湾高山族的研究
对东南亚民族的研究
对非洲民族的研究
对大洋洲民族的研究
对美洲民族的研究
六 结束语
下编
第十六篇 世界民族之林鸟瞰
第十七篇 世界民族的人口与分布*
当代世界上究竟有多少民族
大民族数目在不断增多
世界民族在五大洲的分布
亚洲的民族构成与分布
非洲的民族构成与分布
欧洲的民族构成与分布
美洲的民族构成与分布
大洋洲的民族构成与分布
地理环境与经济类型
民族发展与文化交流
第十八篇 世界民族的人种构成*
关于人类种族的划分
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及分支类型
不同种族之间的共同性多于差异性
“种族不平等论”毫无科学根据
国际进步学者为确立科学的“种族概念”而努力
五大洲的人种构成与分布
亚洲的人种构成与分布
非洲的人种构成与分布
欧洲的人种构成与分布
美洲的人种构成与分布
大洋洲的人种构成与分布
第十九篇 世界民族的语言文字*
当代世界上共有多少语言
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12大语种
国际语言学界公认的11个语系
主要语系的形成与分布
文字类型和字母体系
文字的五大类型
四大字母体系和八小字母体系
古代腓尼基字母的后裔
五大洲语言的构成与分布
亚洲的语言构成与分布
非洲的语言构成与分布
欧洲的语言构成与分布
美洲的语言构成与分布
大洋洲的语言构成与分布
第二十篇 世界民族的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的发生与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的形成与传播
民族宗教和地区宗教
民族与宗教的相互关系
五大洲的宗教构成与分布
亚洲的宗教构成与分布
非洲的宗教构成与分布
欧洲的宗教构成与分布
美洲的宗教构成与分布
大洋洲的宗教构成与分布
第二十一篇 古代世界民族关系概貌*
漫长的原始部落时代
原始民族以氏族部落为组织形式
原始民族早期的扩散与分布
古代文明火炬从东方点燃
从原始民族到文明民族的飞跃
古代文明的扩展与文明民族的增多
全球人口的增长与民族迁徙
古代民族的分化与融合
近代民族运动自西方兴起
欧洲古典时代的文明民族
“蛮族”入侵与封建王国的建立
资本主义因素从封建割据的夹缝中异军突起
近代民族运动的兴起与“民族国家”的建立
第二十二篇 近现代世界民族关系格局的演变*
西欧现代民族的形成与殖民扩张
西欧现代民族形成的历史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与新大陆的发现
葡萄牙和西班牙对新发现土地的争夺
英、法、荷、俄等列强的殖民扩张
西方工业民族崛起及其瓜分世界
殖民掠夺与工业民族的崛起
一批新起列强加入殖民争夺
世界被瓜分与殖民体系形成
世界民族被分裂为对立的两大阵营
殖民体系崩溃和被压迫民族觉醒
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革命风暴中土崩瓦解
从“亚非会议”到“不结盟运动”,标志着第三世界崛起
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方兴未艾
第二十三篇 当今世界的民族关系与国际形势*
当今的世界民族分布状况和特点
当今绝大多数国家皆为多民族结构
五大洲各国民族构成概说
民族问题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
当今的世界格局与民族关系
民族觉醒与世界政治地图的改划
三次世界格局转换与三次民族独立浪潮
当今民族主义泛滥之源
苏联的衰败始于争夺世界霸权
大俄罗斯沙文主义阴魂不散
三位一体的民族主义表现及严重后果
第二十四篇 当今世界民族矛盾的表现和特点*
苏联、东欧的民族矛盾
苏联地区的民族矛盾
东欧地区的民族矛盾
西方发达国家的民族矛盾
西欧地区的民族矛盾
美国国内的民族矛盾
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矛盾
第二十五篇 新世纪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第二十六篇 世界民族史上的原始时代
一 尚未割断自然脐带的原始群体
二 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
三 从血缘公社到地缘公社
四 从部落发展成民族和国家
五 人口扩散与种族分化
六 民族迁徙与语系形成
第二十七篇 “种族”和“人种”是什么关系?两者有什么区别?
第二十八篇 谈谈亨廷顿教授的“文化冲突论”*
第二十九篇 吴泽霖教授与世界种族问题研究*
在体质特征方面
在心理比较方面
在文化比较方面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