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11

零售企业国际化与产业安全图书

On Retail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Industrial Security

SSAPID:101-7288-3353-88
ISBN:978-7-5097-3253-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对零售企业国际化与零售产业安全这两个既相互独立又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主要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旨在对零售企业国际化扩张的动因、条件与制约因素及其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等进行理论与实践剖析,揭示零售企业国际化扩张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下篇旨在揭示开放条件下跨国零售企业国际化扩张对东道国零售产业安全影响作用的内在机理与路径,以期为我国零售产业安全风险防范提供对策借鉴。本书结构严密、深入浅出,既有严谨、缜密的理论规范分析,还有深入的经验实证与企业案例剖析,因此,本书既可作为理论研究与学习的参考用书,还可作为政府与企业决策的参考用书。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樊秀峰
编 辑:赵建波;关晶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表目录

 图目录

 后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1.外资零售企业扩张全方位提速

     2.零售产业安全令人担忧

    二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1.有助于零售企业国际化行为理论研究走向深入

      2.有助于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理论研究走向深入

      3.有助于产业安全及零售产业安全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

     (二)实践意义

      1.为我国零售市场开放下的零售市场规制设计与完善提供决策参考

      2.为我国零售产业安全状况评价与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3.为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与国际化竞争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咨询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零售、零售业与零售企业

    二 零售企业国际化与零售业国际化

     (一)零售企业国际化

     (二)零售业国际化

    三 产业安全与零售产业安全

     (一)产业安全

      1.产业控制力说

      2.产业权益说

      3.产业竞争力说

      4.产业发展说

     (二)零售产业安全

      1.国外相关研究

      2.国内相关研究

      3.相关研究评析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结构

    一 研究对象与前提假设

     (一)研究对象

      1.跨国零售企业国际化行为问题的理论阐释

      2.国际化下零售产业安全问题的理论阐释

     (二)前提假设

    二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1.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3.经典案例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 本书的框架和内容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行为决定的相关研究

    一 由内部力场引致的企业国际化行为理论

    二 由情境力场引致的企业国际化行为理论

     (一)区位理论

     (二)寡占市场的反应理论

    三 由内外部力场相互作用引致的企业国际化行为理论

     (一)产品寿命周期理论

     (二)内部化理论

     (三)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1.所有权优势

      2.内部化优势

      3.区位特定优势

     (四)折中理论的动态发展——投资发展周期论

     (五)根据邓宁的投资发展阶段理论对中国的实证研究

   第二节 企业国际化市场进入的相关研究

    一 企业国际化市场进入阶段研究

     (一)企业国际化市场进入的阶段划分

      1.罗宾逊的六阶段论

      2.泊尔穆特四阶段论

      3.安索夫三阶段论

     (二)企业国际化市场进入阶段研究的主要结论

      1.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阶段性

      2.企业国际化市场进入模式

      3.企业国际化的基本类型

    二 企业国际化的内部一体化行为研究

     (一)纵向一体化的相关研究

      1.技术衔接论

      2.产业组织理论

      3.交易成本的解释

     (二)横向一体化的相关研究

     (三)混合一体化的相关研究

    三 企业国际化的外部一体化行为研究

   第三节 零售企业国际化及其影响的相关研究

    一 零售企业国际化的相关研究

     (一)零售企业国际化动因

      1.国外相关研究

      2.国内相关研究

     (二)零售企业国际化区位选择

      1.市场的地理邻近性

      2.文化的邻近性

      3.市场邻近性六角模型的建立

     (三)零售企业国际化市场进入模式与类型

      1.零售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主要类型

      2.零售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

      3.零售企业海外市场进入的类型研究

    二 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的相关研究

     (一)零售企业国际化对东道国零售商的影响

     (二)零售企业国际化的全球采购活动对东道国供应商和供应链的影响

     (三)零售企业国际化对东道国消费者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四)零售企业国际化对东道国公共政策的影响

     (五)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的综合模型

   第四节 零售产业安全及其评价与预警的相关研究

    一 有关零售产业安全问题研究意义的研究

     (一)基于零售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性的逻辑推理

      1.零售业是影响国计民生的战略行业

      2.零售业已经具备了作为基础产业的主要特征

      3.现代零售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

     (二)基于外资进入可能引发的后果的逻辑推理

      1.零售业竞争力安全研究

      2.零售业控制安全研究

      3.零售业权益安全的研究

    二 有关零售产业安全的评价与预警研究

     (一)基于零售市场主导权的外资威胁状态评估

     (二)基于一般产业安全研究成果的延伸研究

     (三)基于零售产业特征的产业安全问题研究

   第五节 评述

    一 企业国际化行为决定的相关研究评述

    二 企业国际化市场进入的相关研究评述

    三 零售企业国际化及其影响的相关研究评述

    四 零售产业安全及其评价与预警的相关研究评述

 上篇 零售企业国际化

  第三章 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环境

   第一节 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历史环境

    一 引致零售产业全球化的直接因素

     (一)人口及城市化

      1.现代商业的发展和人口因素密切相关

      2.现代商业零售业与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

     (二)人类社会的后温饱经济

     (三)技术发展与技术进步

      1.对商品供给(生产者)的影响及其变化

      2.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及其变化

      3.对商品销售(零售商)的影响及其变化

    二 零售企业的全球性竞争初露端倪

     (一)商品零售市场稳定增长但发展不平衡

     (二)全球收购、兼并,竞争日趋激烈

     (三)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界限日渐模糊

   第二节 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产业环境

    一 零售产业发展趋势

     (一)业态多样化且差异与融合并存

      1.各种业态百花齐放,互补余缺,同时并存

      2.多种业态相互融合,变革与创新速度在加快

     (二)市场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

     (三)企业竞争正由单体转为群体

    二 零售产业发展特征

     (一)零售产业的国家保护在悄然升温

     (二)行业进入壁垒在逐渐加大

   第三节 本章小结

    1.零售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历史环境,其基本特征是零售产业全球化

    2.零售企业国际化所面临的产业环境,其基本特征是本土化

    3.零售企业性质与资源特征决定其平衡压力的路径与方式

  第四章 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

   第一节 零售企业所有权特定优势的内容与属性

    一 零售企业所有权特定优势的内容

     (一)零售企业所有权特定优势的核心内容

     (二)品牌与统一经营模式的内涵与外延

    二 零售企业所有权特定优势的属性

     (一)基于企业一体化经营视角

     (二)基于企业知识理论的视角

   第二节 零售企业所有权特定优势形成机理

    一 交易设置的产生与发展

    二 交易设置的完善范例:CIS

    三 交易设置效应:直接与间接

     (一)交易设置的直接效应:使单店规模经济在消费需求约束的可能性边界内达到最大化

     (二)交易设置的间接效应:企业获得内在成长与外部扩张的能力与动力

    四 简要结论

   第三节 企业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的路径与特征

    一 单店规模扩张的限制因素

     (一)单店扩张的两种方式

      1.内涵式扩张

      2.外延式扩张

     (二)单店扩张的限制因素

    二 内部一体化的路径与特征

     (一)纵向一体化扩张

     (二)流通职能的内部化扩张

     (三)横向一体化扩张

      1.开设单体店

      2.开设连锁店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零售企业所有权特定优势的核心内容是品牌与统一经营模式

    2.品牌与统一经营模式是交易设置知识体系沉淀与物化的产物

    3.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路径与方式是连锁分店的复制/粘贴

  第五章 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边界

   第一节 国际化经营边界制约因素之一:扩张支撑力*

    一 水平一体化扩张的经济性来源:共同管理的经济性

     1.异地单店式扩张

     2.连锁经营的扩张模式

    二 共同管理的经济性源泉:供应链的意义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供应链为零售企业边界拓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供应链为零售企业纵向边界拓展创造了弹性空间

    三 水平一体化边界约束: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扩张支撑力

     (一)供应链的管理

     (二)供应链管理的实现

   第二节 国际化经营边界制约因素之二:本土化压力

    一 零售企业所有权特定优势的二重性

     (一)企业性质及资源特征与海外市场选择

      1.地理邻近

      2.文化邻近

      3.其他因素

     (二)所有权特定优势的二重性特征

      1.零售企业所有权特定优势的技术属性

      2.零售企业所有权特定优势的社会属性

    二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经济性及其风险

     (一)“全球化”战略的经济性及其风险

      1.“全球化”战略的经济性

      2.“全球化”战略的经济风险

     (二)“本土化”的经济性及其风险

      1.“本土化”适应的经济性

      2.“本土化”适应的经济风险

     (三)“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结合成为战略选择趋势

    三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适应与均衡

     (一)“全球化”与“本土化”的适用条件

      1.“全球化”的适用条件

      2.“本土化”的适用条件

     (二)本土化约束下的国际化经营边界

      1.本土化战略替代标准化复制的成本

      2.实施本土化战略的约束因素

   第三节 跨国零售企业在我国市场经营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一 跨国零售企业在我国市场经营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实践

     (一)沃尔玛在我国市场经营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实践

      1.沃尔玛在我国市场经营中的全球化

      2.沃尔玛在我国市场经营中的本土化

     (二)家乐福在我国市场经营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实践

      1.家乐福在我国市场经营中的全球化

      2.家乐福在我国市场经营中的本土化

     (三)麦德龙在我国市场经营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实践

      1.麦德龙在我国市场经营中的全球化

      2.麦德龙在我国市场经营中的本土化

    二 跨国零售企业在我国市场经营中战略调整的特点与启示

     (一)跨国零售企业在我国市场经营中战略调整的特点

      1.本土化过程始终围绕核心技术进行

      2.单一的业态移植战略减少了技术本土化的难度

      3.技术的复杂性使本土化过程呈现长期性

      4.零售技术本土化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采购技术的本土化

     (二)跨国零售企业在我国进行本土化调整的启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零售企业国际化市场进入模式

   第一节 国际化市场进入模式及其分析框架

    一 零售企业国际化市场进入模式的主要类型

     (一)出口

     (二)特许(Franchising)

     (三)合资(Joint Venture)

     (四)独资

    二 零售企业国际化市场进入模式的分析框架

     (一)零售企业国际化的历史环境

      1.零售产业趋于全球化

      2.竞争优势来源发生变化

     (二)零售企业国际化的东道国环境

      1.影响企业国际化市场进入意向强度

      2.影响企业国际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

     (三)产业全球化下所有权特定优势的意义

   第二节 市场进入模式独资化倾向的客观必然性*

    一 企业性质与资源特征决定其高控制要求的必然性

     (一)零售企业性质决定其所有权特定优势具有易耗散性

     (二)零售企业性质决定其资源特征具有通用性

     (三)零售企业性质决定其组织结构具有连锁性

     (四)零售企业性质决定其所有权特定优势具有当地性

    二 进入模式的内在特性决定其独资倾向的合理性

     (一)五种方案的差异性分析

     (二)五种方案的综合排名

   第三节 独资倾向的约束条件及其多元实现路径

    一 独资倾向实现的约束条件

     (一)零售企业特有因素

      1.所有权特定优势及其特征

      2.零售企业经营规模

      3.资源特征

      4.企业战略意图

     (二)零售产业全球化水平

     (三)东道国环境因素

      1.市场吸引力

      2.国别风险

      3.社会文化因素

    二 决策分析模型与多元实现路径

     (一)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决策的一般分析模型

     (二)跨国零售企业独资倾向的多元实现路径

      1.建立特殊的组织架构,以保证对新设分店最大可能的控制与把握

      2.二次或多次市场进入时,则趋向于高控制度的控股或独资化模式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零售企业国际化市场进入模式例证

   第一节 例证1: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的市场进入模式

    一 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市场扩张历程

     (一)外资零售企业在华发展的定点试验阶段(1992~1995年)

     (二)外资零售企业在华发展的起步阶段(1995~1999年)

     (三)外资零售企业在华规范发展阶段(1999~2001年)

     (四)外资零售企业在华快速扩张阶段(2001年~至今)

    二 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扩张的现状与特点

     (一)先期进入的正谋求向独资过渡

     (二)新进入的则独资倾向明显

     (三)并购式进入日益增加

    三 外资零售企业独资倾向的成因——家乐福个案分析

     (一)曲线进入多处布点(1995~1997年)

     (二)调整后的快速发展期(1998~2001年)

     (三)高速扩张期(2001年至今)

   第二节 例证2:7-ELEVEN在日美市场相向进入模式比较

    一 分析框架

    二 案例描述

     (一)7-ELEVEN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二)美国7-ELEVEN对日本市场的进入

      1.美国7-ELEVEN以授权方式进入日本市场

      2.伊藤洋华堂创新经营7-ELEVEN而大获成功

     (三)日本7-ELEVEN对美国市场的进入

      1.美国7-ELEVEN实施多角化经营终陷困境

      2.日本7-ELEVEN以并购方式进入美国市场

     (四)日本7-ELEVEN的知识转移与美国南方公司的改革

    三 案例分析

     (一)进入方式与所有权特定优势转移的相关性

      1.美国南方公司7-ELEVEN对伊藤洋华堂的国际化授权及知识转移

      2.日本 7-ELEVEN对美国南方公司的直接投资及知识转移

     (二)分析结论

      1.企业国际化市场进入方式与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高度相关

      2.知识转移机制与知识转移程度高度相关

      3.知识创造及转移与子公司角色高度相关

      4.知识扩散模式与知识转移程度高度相关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综合案例分析:沃尔玛的国际化经营

   第一节 发展历程

    一 国际化经营概况

    二 国内一体化经营

     (一)第一阶段(1962~1970年):经营模式探索阶段

     (二)第二阶段(1970~1980年):公司股票上市,扩张提速

     (三)第三阶段(1980~1991年):插上高科技翅膀,高速扩张开始

    三 海外一体化经营

     (一)前国际业务部时期(1991~1994年):尝试海外一体化经营阶段

     (二)国际业务部时期(1994年至今):全球攻略正式开始

   第二节 讨论与分析

    一 一体化经营的三个问题

     (一)一体化(或国际化)经营动机

     (二)一体化经营的地域路线(区位选择)

      1.零售企业所有权特定优势的内在属性使然

      2.零售企业一体化经营必要条件的客观要求

     (三)一体化经营的市场进入模式

    二 一体化经营动因

     (一)自我成长:品牌与统一经营模式的形成

     (二)外部扩张:品牌与统一经营模式的成熟与完善

      1.经营活动的标准化与共通化

      2.样板商店的复制与连锁经营

    三 一体化经营的条件

     (一)着力构造商品供应链

      1.建立自己的配送系统,实行单环节采购

      2.建立与先进的配送系统相匹配的管理支持系统

     (二)不惜重金打造信息技术基础

    四 一体化经营的市场进入模式

     (一)所有权特定优势的孕育阶段:独资分店式的扩张模式

     (二)所有权特定优势的壮大阶段:购并为主的扩张模式

     (三)所有权特定优势的延伸使用:高控制要求下的多元实现路径

   第三节 本章小结

 下篇 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与我国零售业安全

  第九章 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与产业安全的相关性

   第一节 相关性微观基础

    一 分析与假设

     (一)推理1:由于零售企业是专业化交易商,则其在经营活动中必然累积形成专有专用的交易设置知识体系

     (二)推理2:由于跨国零售企业主要以分店复制方式连锁经营,则供应链管理及本土化适应将对其构成现实约束

      1.源于连锁经营模式的约束条件

      2.源于跨国经营行为的约束条件

     (三)推理3:由于零售企业经营活动具有立地性,则区位特定优势之于跨国零售企业的意义主要在于稀缺性经营资源的可得性以及扩张支撑力作用的可能性

    二 沃尔玛例证

     (一)例证假设1:跨国零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交易设置知识体系的成熟、完善与复制

     (二)例证假设2:跨国零售企业内部化优势——扩张支撑力与本土化适应力的打造

      1.扩张支撑力的打造

      2.本土化适应力的提升

     (三)例证假设3:区位特定优势之于沃尔玛对外直接投资的意义

    三 结论

   第二节 相关性及其机理

    一 相关性静态与动态分析

     (一)相关性的静态分析

     (二)相关性动态分析

      1.市场进入阶段:跨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本土化学习与适应期

      2.市场渗透扩张阶段:跨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落地生根期

      3.全球资源优化组合阶段:跨国零售企业国际化全球竞争优势确立期

    二 无约束条件下:跨国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的可能结果

     (一)本土化适应阶段:零售市场局部垄断形成

     (二)企业渗透扩张阶段:东道国零售产业被控制

      1.连锁分店跨区域复制/粘贴

      2.东道国范围内的系统整合

     (三)全球竞争优势塑造阶段:国家经济安全风险出现

    三 约束条件下:跨国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的可能结果

     (一)外资进入与我国本土企业的学习模仿时期(1992~1999年)

     (二)内外资零售企业之间的省会城市竞争时期(2000~2004年)

     (三)内外资零售企业之间的全面自由竞争时期(2004年底至今)

    四 结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与产业集聚及绩效

   第一节 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与我国零售产业集聚*

    一 分析与假设

     (一)理论分析

     (二)研究假设与指标设计

    二 验证假设1

     (一)外资进入下,我国零售产业内企业集聚的变动趋势

     (二)外资进入下,我国零售产业区域集聚的变动趋势

      1.零售产业整体视角下的空间基尼系数

      2.连锁零售企业视角下的空间基尼系数

    三 验证假设2与假设3

     (一)相关性计算

     (二)相关性分析

      1.外资零售企业国际化与我国零售产业内企业集聚呈正相关

      2.外资零售企业国际化与我国零售产业的区域集聚呈负相关

    四 结论与政策隐含

   第二节 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与我国零售业市场绩效*

    一 市场绩效评价与比较的依据

    二 评价方法、模型及其指标设计

     (一)评价方法

     (二)DEA产出模型

      1.基于产出的CCR模型

      2.基于产出的BCC模型

     (三)指标设计与数据处理

      1.市场绩效指标

      2.投入、产出指标

      3.样本数据来源与处理

    三 内、外资零售业市场绩效实证分析与评价

     (一)实证分析结果及其评价

     (二)非DEA技术有效DMU投入冗余情况分析

    四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与零售业竞争力

   第一节 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竞争力影响分析

    一 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竞争力影响的相关研究

     (一)零售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1.国外相关研究

      2.国内相关研究

     (二)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竞争力影响的相关研究

    二 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竞争力影响的一般分析框架

     (一)外资进入与我国零售业规模

     (二)外资进入与我国零售业发展

      1.外资进入与零售业中科学技术运用

      2.外资进入与本土零售业人力资源开发

      3.外资进入与我国零售业市场绩效

      4.外资进入与我国产业环境

    三 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竞争力影响的评价指标

     (一)规模指标

     (二)发展指标

     (三)绩效指标

     (四)环境指标

    四 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竞争力影响的评价方法

     (一)主成分分析法

     (二)相关性回归分析法

   第二节 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竞争力影响实证

    一 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竞争力影响的统计分析

     (一)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

     (二)主成分的提取

     (三)主成分关系表达式

     (四)我国零售业竞争力的具体数值

    二 外资进入与我国零售业竞争力的相关性分析

     1.一次线性模型分析

     2.二次线性模型分析

     3.三次回归模型分析

    三 量化结果与说明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与产业安全关系实证*

   第一节 跨国企业行为视角:零售产业安全评估指标设计

    一 “内部张力”的指标设计

     (一)“交易设置知识体系及其特性”的指标设计

     (二)“扩张支撑力”的指标设计

     (三)“本土化适应力”的指标设计

    二 “外部引力”的指标设计

   第二节 跨国企业行为视角:零售产业安全评估实证

    一 加权平均模型

     (一)指标赋值

     (二)指标赋权

     (三)加权平均实证结果

    二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一)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二)数据标准化

     (三)判断矩阵的建立及权重确定

     (四)模糊综合评价实证结果

   第三节 本章小结

    1.理论启示

    2.实践启示

  第十三章 我国零售产业保护政策及其国际比较

   第一节 我国零售产业政策历史沿革及面临的困境

    一 我国零售产业政策历史沿革

     (一)对外试点开放期(1992~1999年)

      1.1992~1995年

      2.1996~1999年

     (二)对外半开放期(2000~2004年)

     (三)对外全面开放期(2005年至今)

      1.独资化成为其内部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2.并购成为其外部扩张的重要方式之一

      3.商业地产资源的占领成为新的战略目标

    二 我国零售业保护政策效果及面临的困境

     (一)我国零售业保护政策效果

      1.抓住了零售业国际化市场进入的主要特征

      2.抓住了零售业国际化扩张的关键资源与能力

     (二)我国零售业保护政策面临的困境

      1.政策出台背景变化所带来的困境与挑战

      2.外资零售企业行为变化所带来的困境与挑战

    三 政策缺位困境: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例

     (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及其争议

     (二)政府视角:农村市场的战略意义

     (三)企业视角:城市市场的战略意义

     (四)两种战略市场定位的冲突及其本质

     (五)结论与对策性建议

      1.分析结论

      2.对策性建议

   第二节 主要西方国家零售产业政策及其产业保护效果

    一 日本零售产业政策及其产业保护效果

     (一)《大店法》对外资进入的直接屏障作用

      1.《大店法》的主要内容与实施目的

      2.《大店法》的调整与改革

     (二)城建三法对外资的间接屏障作用

    二 其他西方国家零售产业政策及其产业保护效果

     (一)法国的《商业手工业法》及其产业保护效果

     (二)美、德等国的零售产业政策及其产业保护效果

      1.美国零售产业政策及其产业保护效果

      2.德国零售产业政策及其产业保护效果

   第三节 中西零售产业保护政策比较与启示

    一 中西零售产业保护政策比较

     (一)中西零售业保护政策的主要区别

      1.规制产生的背景不同

      2.规制作用的对象不同

      3.规制的形式不同

      4.国内法规体系完善程度不同

      5.正式规制之外的影响因素不同

     (二)中西零售业保护政策的相同之处

      1.都着眼于企业及其行为的约束与规制

      2.都着力于企业资源与能力的约束与规制

    二 对建立与完善我国零售产业保护制度的启示

     (一)零售产业安全风险防范应是零售市场制度安排的主要目的

     (二)完善市场经济下的国内零售业立法是零售产业安全的制度保障

     (三)确立商业惯例与商业协会的法律地位是零售产业安全的机制屏障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十四章 结语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 零售企业国际化的研究结论

     (一)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环境的研究结论

      1.历史环境的基本特征是零售产业全球化

      2.产业环境的基本特征是本土化

      3.零售企业性质与资源特征决定其平衡压力的路径与方式

     (二)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的研究结论

      1.零售企业所有权特定优势的核心内容是品牌与统一经营模式

      2.品牌与统一经营模式是交易设置知识体系沉淀与物化的产物

      3.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路径与方式是连锁分店的复制/粘贴

     (三)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边界的研究结论

      1.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边界制约因素之一:扩张支撑力

      2.国际化经营边界制约因素之二:本土化压力

     (四)零售企业国际化市场进入模式的研究结论

      1.市场进入模式独资化倾向的客观必然性

      2.约束条件下独资化倾向实现路径的多元化

     (五)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案例的研究结论

      1.水平一体化是其国际化扩张的主要方式

      2.所有权特定优势是其扩张得以成功的内在原因

      3.供应链管理以及高控制要求的组织架构是其成功扩张的保证

    二 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与我国零售产业安全的研究结论

     (一)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与我国零售产业安全相关性理论分析的研究结论

      1.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与我国零售产业安全相关的观点

      2.零售企业国际化行为是二者相关的微观基础

      3.二者相互影响是循着企业行为、群体行为再到组织行为而递进的

      4.零售产业安全风险防范重点在于风险形成的关键环节

      5.国际化影响无约束下零售产业安全风险必然发生

      6.国际化影响约束下零售产业安全风险只具有可能性

     (二)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与我国零售产业集聚及市场绩效相关性的研究结论

      1.跨国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与我国零售产业集聚相关

      2.跨国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与我国零售业市场绩效相关

     (三)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与我国零售业竞争力相关性的研究结论

      1.跨国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与我国零售业竞争力相关

      2.跨国零售企业国际化对我国零售业竞争力影响在目前还是积极的

     (四)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与我国零售业安全相关性实证研究结论

      1.跨国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与我国零售业安全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2.跨国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在目前还未危及我国零售产业安全

     (五)我国零售产业保护政策及其国际比较的研究结论

      1.2004年之后我国零售产业安全风险显现其原因在于市场规制缺位

      2.主要西方国家的零售市场规制主要以商业存在壁垒的经营限制为主

      3.企业行为及其关键能力与稀缺资源的规制是中西方规制的共同点

      4.我国未来零售市场规制形式应以商业存在壁垒的经营限制为主

   第二节 研究展望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004年底我国零售市场对外全面开放,本书以此为背景,将零售企业国际化作为研究起点,对零售企业国际化、零售企业国际化影响与我国零售产业安全相关性分别进行了规范和实证分析,以辨识我国零售市场开放的产业安全状况,确定跨国零售企业对我国产业安全影响的机理与路径,以期为我国零售市场制度安排提供决策参考。

[1]黄维礼编著《零售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2]〔美〕迈克尔·利维、巴顿·A.韦茨:《零售学精要》,张永强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Dawson,J.(1993),“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etailing”,in Bromley,RDF and Thomas,C.J.(eds),Retail Change:Contemporary Issues,UCL Press,London,pp.15-40.

[4]Dawson,J.(1994),“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etailing Operations”,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10,pp.267-282.

[5]Alexander.N.,“International Retailing”,Blackwell Business,Oxford,1997.

[6]汪旭晖:《零售国际化:动因、模式与行为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7]Davis,G. and McGoldrick,P.J.(1995),Internatinal Retailinag:Trends and Strategies,Pitman Publishing,London.

[8]夏春玉:《零售商业的国际化及其原因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4期。

[9]刘钧:《国际化涵义浅探》,《齐鲁学刊》1995年第2期。

[10]王允贵:《产业安全问题与政策建议》,《开放导报》1997年第1期。

[11]于新东:《中国加入WTO后产业保护和产业安全研究及对策》,《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2期。

[12]张碧琼:《国际资本扩张与经济安全》,《中国经贸导刊》2003年第6期。

[13]赵世洪:《国民产业安全若干理论问题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14]杨公朴等:《中国汽车产业安全性研究》,《财经研究》2000年第1期。

[15]夏兴园、王瑛:《国际投资自由化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16]景玉琴:《产业安全概念探析》,《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

[17]李连成、张玉波:《FDI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和对策探讨》,《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2年第2期。

[18]Michael E.Porter,The CompetitiveAdvantage of Nations,MY:The Free Press,1990,pp.136-138.

[19]Rugman A.Girod S.,“RetailMultinationals and Globalization:The Evidence is Regional”,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al,2003(3),pp.24-37.

[20]Stephen H.Hymer,International Operation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uestment,1976.

[21]Charles P.Kindleberger,“Monopolistic theor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1975.

[22]葛京、杨莉、李武:《跨国企业集团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第101~136页。

[23]Frederick T Knickerbocker,“Oliopolistic Reaction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irst”,1973.

[24]Raymond Vernon,“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Quarterly of Economics,May,1966.

[25]徐二明编著《国际企业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第65页。

[26]M.Pfaffermayr,“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xports:A Time Series Approach”,Applied Economics,(1994)26,pp.237-351.

[27]Peter J.Buckley Mark Casson,“The Future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1976;Allan M Rugman Inside the Multinationals,1981.

[28]Dunning,J.H.Trade,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A Search of an Eclectic Approach,Macmillan,London,1977,p.87.

[29]J.H.Dunning,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London:Geoge Allen and Vnwin,1981,pp.23-24.

[30]邹昭晞编著《跨国公司战略管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第16~17页。

[31]韩福荣、黄铁主编《国际企业管理》,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第8页。

[32]J.O.Thompson(1967),“Organization in Aation”,New York,McGrawhill.

[33]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93世界投资报告》,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4。

[34]杨瑞龙:《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35]秦斌:《一体化国际经营:关于跨国公司行为的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36]〔英〕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一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37]郑厚建:《零售企业跨国经营战略》,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

[38]Peter J.Buckley,“Mark Casson,An Economic Model of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 Strateg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Special Issue,1996.

[39]Alexander,N.UK,“retail expansion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a strategic dilemma”,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1995,2(2),pp.75-82.

[40]Alexander N.,“Retailers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motives for expansion”,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1990,7(4),pp.75-85.

[41]Quin B.(1999),“The Temporal Context of UK Retailers’ Motives for Interational Expansion”,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Vol.19,No.2(April 1999),pp.101-116.

[42]〔日〕山冈隆夫:《关于大型零售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关西大学商学论集》1989年第5期。

[43]汪旭晖:《探析零售企业国际化动机》,《商业经济文萃》2004年第6期。

[44]Burt S.(1993),“Temporal trend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British retailing”,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tailing,Distribution and consumer Research,Vol.3,No.4,pp.391-410.

[45]汪旭晖:《国际零售商海外市场选择机理——基于市场邻近模型与心理距离视角的解释》,《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7期。

[46]Mcgoldrick.PJ(1995),“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retailing”,in Mcgoldrick.PJ and Davies G(eds.),International retailing:trends and strategies,Pitman publishing,London,pp.1-14.

[47]Ruman,A.M.(1980),“Internalization as a general theor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a reappraisal of literature”,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e,Vol.116,No.2,pp.365-379.

[48]Madhok.A.(1997),“Cost,value and foreign market entry mode:the transaction and the firm”,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18,pp.39-61.

[49]Doherty A.M.Quinn B.(1999),“International retail franchising an agency theory perspectiv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Vol.27 No.6,pp.224-236.

[50]Pillips,M.,Retail franchising-a strategy for international expansion,FT Retail & Consoler Publishing London,1996,pp.35-26.

[51]Rudebeck Christensen J.,“The choice of entry mode in international”,retailing Cop Business School,1999,pp.20-45.

[52]汪旭晖、夏春玉:《跨国零售商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及其选择 》,《中国流通经济》2005年第6期。

[53]Toktali N. and Boyaci Y.,“The changing retail industry and retail landscapes:the case of post-1980 Turkey”,Cities,(1998)15,pp.345-359.

[54]Goldman A.,“Supermarkets in China:the case of Shanghai”,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tail,Distribution and Consumer Research,(2000)10,pp.1-21.

[55]Lo,TW-C,Lau,H-F and Lin,“G-S.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supermarket development i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2001)29,pp.66-76.

[56]汪旭晖:《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现状分析》,《商业经济文萃》2005年第6期。

[57]荆林波:《关于外资进入中国流通业引发的三个问题》,《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第5期。

[58]汪旭晖:《外资零售企业在华区域发展态势、战略及影响:以辽宁为例》,《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59]Toktali N. and Boyaci,Y.,“The changing wholesaling industry in post-1990 Turkey:three case studies”,Journey of Euromarketing,(2001)10,pp.65-92.

[60]Weatherspoon,D. and Reardon T.,“The rise of supermarkets in Africa:implications for agrifood systems and the rural poor”,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2003)21,pp.1-17.

[61]Reardon,T. and Berdegué,J A.,“The rapid rise of supermarkets in Latin America: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2002)20,pp.371-388.

[62]Hewison K.,“Emerging social forces in T hailand”,in Robison R. and Goodman,D S G(eds.),The new rich in Asia:mobile phones,McDonald’s and middle-class revolution,London:Routledge,1996,pp.137-160.

[63]黄爱光:《零售国际化的影响浅议》,《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64]胡祖光等:《中国零售业竞争与发展的制度设计》,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65]李朝鲜:《试论零售商业的基础产业性质及其功能作用》,《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66]王如忠:《外资零售业巨头的大规模进入与国家经济安全》,《上海经济》2005年第S1期。

[67]王俊:《对外资进入后我国零售业发展安全问题的探讨》,《世界经济》2006年第6期。

[68]王水平:《零售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6期。

[69]Michael E.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Y:The Free Press,1990,pp.136-138.

[70]Minten B,Randrianarson L,Johan FM.Swinnen,“GlobalRetailChains and PoorFarmers:Evidence from Madagascar”,World Development,2009(11),pp.1728-1741.

[71]李飞、汪旭晖:《零售业开放度对国家经济安全影响的测评研究》,《国际贸易》2006年第8期。

[72]王丽、王苏生、黄建宏:《我国零售业产业安全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73]吴英娜、伍雪梅:《开放条件下中国零售流通产业安全评价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11期。

[74]康荣平主编《大型跨国公司战略新趋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75]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编著《2004国际商业发展报告》,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76]姜红、曾锵:《零售业开放的经济安全评价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6期。

[77]朱涛:《中国零售业的产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第9期。

[78]孙元欣:《零售业国际化的动因和战略选择》,《商业研究》1999年第9期。

[79]姚琼:《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动因及趋势》,《商业研究》2005年第15期。

[80]Devies K. and Fergusson F.,“The Imitational Activities of Japanese Retailers”,In:Akehurst G and Alexander,N.(eds.),The Internation of Retailing,Frank Cass,London,1996.

[81]Davies B.,and Jones,D.,“The International Activity of Japanese Department stores”,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1993(13).

[82]Lane H. and Hildebrand D.,“How to Survive in us Retail Markets”,Quartetly Business,1990(54).

[83]CIG,“Cross-Border Retailing in Europe”The corporate Intelligence Group,London,1991.

[84]Burt,S.,“Trends in the intercalation-alizarin of grocery retailing:the European experience”,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tail,Distribution and Consumer Research,1991,1(4),pp.487-515.

[85]Ruman,A.M.(1980),“Internalization as a general theor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a reappraisal of literature”,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e,Vol.116,No.2,pp.365-379.

[86]汪旭晖:《国际零售商海外市场进入方式研究》,《中国零售研究》(清华大学)2005年第1期。

[87]汪旭晖、李飞:《跨国零售商在华战略及本土零售商的应对》,《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2期。

[88]李陈华、文启湘:《流通企业的(规模)边界》,《财贸经济》2004年第2期。

[89]夏春玉、张闯:《大型零售企业规模扩张的理论解读——兼论流通企业的性质、规模与边界》,《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11期。

[90]冯根福、权利霞:《连锁经营与单体经营中的交易费用分析》,《财贸经济》1996年第4期。

[91]Martinez,J.I.& Jari110,J.C,“The Evolution of Research on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9,Vol.20.

[92]聂正安:《零售企业扩张实践质疑威廉姆森命题》,《财贸经济》2005年第9期。

[93]M+M Planet Retail.Global grocery retailing M&A summary 2003.

[94]王忠明:《世界500强在华经营战略》,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95]张德金:《浅谈商业零售业态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96]杨天明:《浅析新型商业业态奥特莱斯》,《新疆社科论坛》2005年第1期。

[97]陈镜波:《日本零售商店发展现状与趋势》,《北京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98]周新健:《挪威流通业现状及发展特点》,《国际商报》2003年12月8日。

[99]陈文玲:《现代流通体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关于现代流通问题的研究报告之二》,《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5月18日。

[100]汪旭晖:《从国外实践看零售国际化对东道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财贸经济》2005年第7期。

[101]德仔、夏彦超:《韩国零售业的开放》,《国际商业技术》1999年第6期。

[102]张志耀、李贵赏:《交易费用及其社会功用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第3期。

[103]李洪江:《跨国公司新发展及其经济效应分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104]何佳讯:《品牌形象策划——透视品牌经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105]曹兰兰:《零售企业品牌形象对企业顾客忠诚度的影响研究》,《中国零售研究(清华)》2005年第1期。

[106]陶伟军、文启湘:《零售业态的生成与演进:基于知识的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第6期。

[107]许英杰编著《零售创新:7-ELEVEN成功之秘》,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108]樊秀峰:《零售企业交易设置效应研究》,《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109]董锡健、潘肖珏主编《CIS:中国企业形象战略》,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110]〔美〕迈克尔·L.乔治、斯蒂芬·A.威尔逊:《突破增长极限:沃尔玛、丰田等顶级企业如何驾驭商业复杂性》,郑磊、张巍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111]徐康宁编著《现代企业竞争战略——新的规则下的企业竞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2]樊秀峰:《基于供应链的零售企业水平一体化边界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1期。

[113]潘鸿海:《突破供应链管理的“天花板”——供应链管理最基本的范畴和概念》,《当代经理人》2004年第1期。

[114]范黎波:《互联网对企业边界的重新界定》,《当代财经》2004年第3期。

[115]陆颖馨、梁朝华、黄培伦:《基于供应链的企业边界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第7期。

[116]肖怡:《商业连锁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及其管理模式》,《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4期。

[117]郭冬乐、王成慧:《零售业进入供应链竞争时代——“国美现象”透视》,《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6期。

[118]田雪:《就这样成为第一——沃尔玛成功的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世界》2004年第5期。

[119]张子刚、张伟、刘华:《需求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新趋势》,《物流技术》2004年第5期。

[120]Devies K.,and Fergusson,F.,“The Imitational Activities of Japanese Retailers”,In Akehurst G and Alexander,N.(Eds.)The Internation of Retailing,Frank Cass,London,1996.

[121]Jones K.,Evans W.,and Smith,G.,New Formats in the Canadian Retail Economy:Centre for the Study of commercial Activity,Ryeso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oronto,Ontario Canada,1994.

[122]Lane H. and Hildebrand,D.,“How to Survive in us Retail Markets”,Business Quartetly,1990(54).

[123]〔英〕多纳德·海、德理克·莫瑞斯:《产业经济学与组织》,何鸿钧、王勇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24]聂元昆、吴健安:《论本土化营销的经济学意义》,《云南财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125]吕宜男:《不妥协中的妥协——星巴克在海外的成功:新品牌的艰难创立与完整风格》,《中国商贸》2002年第4期。

[126]〔美〕保罗·A.郝比格:《跨文化市场营销》,苏建伟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27]王华、游文丽:《外来零售业“本土化”之路》,《管理在线》2006年第5期。

[128]高智慧、王爱东:《沃尔玛、万佳经营模式分析启示》,《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

[129]寒冰:《家乐福海外扩张的成功之路》,《中国工商》2001年第6期。

[130]张梦:《家乐福谋划独资版图?》,《中国外资》2005年第12期。

[131]Irena Vida,Ann Fairhurst,“International expansion of retail firms:A theoretical approach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s”,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1998,Vol.5,No.3,pp.143-151.

[13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1997。

[133]樊秀峰、严明义:《跨国零售企业:高控制要求及其多元实现路径——基于企业性质与资源特征的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第5期。

[134]Root,F.R(1987),Entry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s,Lexington,Mass:Heath.

[135]Erramill.M and Raoc,“Service firms’ international entry-mode choice:A modified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Journal of Marketing,1993,57(3),pp.19-43.

[136]郭冬乐、宋则、荆林波主编《中国商业理论前沿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37]Wal-Mart Annual Report 1996-2003.

[138]〔美〕肯尼·斯通:《对阵:与零售巨人竞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39]〔美〕杰罗姆·贾尔斯:《沃尔玛连锁经营》,哈尔滨出版社,2004。

[140]赵凡禹:《零售业连锁经营之王:沃尔玛成功的奥秘》,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

[141]李津编著《山姆·沃尔顿——零售巨擎从乡村走向世界的扩张神话》,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142]李陈华、柳思维:《流通企业的企业理论新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5期。

[143]魏爱苗:《沃尔玛全面退出德国市场》,《经济日报》2006年8月8日。

[144]Calla Henrico,and Marc Dupuis,“Research and Managerial Issues on Global Retail Competition:Carrefour/Wal—Mar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 Distribution Management,2002,30(2/3),pp.103-111.

[145]Agarwal,S.,“Socio—cultural distance and the choice of joint ventures:a contingency perspectiv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1994,2(2),pp.63-68.

[146]Burns D.,and Ryman D.,“Retailing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Historical Comparisons”,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1995(15).

[147]MiChael Geringer,Stephen Tallman and David M.Olsen,“Product and 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among Japaneses Multinational Firms”,Strategies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pp.51-80.

[148]Wrigley,N.,“The globalization of retail capital:themes for economic geography”,in Clark,G.L,Feldman,M.P and Gentler,M.S(eds.),The Oxford handbook of economic geograph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pp.292-313.

[149]欧阳文和、高政利、李坚飞:《零售企业规模无边界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以沃尔玛为例》,《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4期。

[150]杨明:《“沃尔玛一路领先”新战略是怎样提出来的》,《经济日报》2006年8月8日。

[151]樊秀峰:《跨国零售企业行为分析框架:以沃尔玛为例》,《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7期。

[152]John H.Dunning.,“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nd The Growth of Services:Some Conceptual and The Theoretical Issues”,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1989,9(1),pp.5-39.

[153]Leifer R.,O’Connor G. and Rice.,“Impemenenting Radical Innovation In Mature Firms:The Role of Hubs”,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2001,3(15),pp.102-203.

[154]Danneels E.,“Disruptive Technology Reconsidered:A Critique and Research Agenda”,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4,21(4),pp.246-258.

[155]梁能:《国际商务》,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56]赵凯:《中国零售壁垒演变与跨国公司战略转变关系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6期。

[157]樊秀峰:《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产业集聚的影响》,《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158]Bruce W.Marion HJN.,“Foreign Investment in U.S.Food-Retailing Industry”,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y,1983(May),pp.413-420.

[159]李晓锦:《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的变化与思考》,《生产力研究》2004年第8期。

[160]胡春燕:《FDI 与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效应分析》,《商业时代》2006年第12期。

[161]Donald F S,Jr.,“Florida R.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ial Location: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Japanese-Affiliated Manufacturing Establishments in Automotive-Related Industrie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94,36(1),pp.23-41.

[162]马龙龙:《流通产业组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63]李文秀、谭力文:《服务业集聚的二维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以美国服务业为例》,《中国工业经济》 2008年第4期。

[164]樊秀峰、王美霞:《开放条件下内外资零售业市场绩效评价与比较——基于DEA产出模型的实证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第7期。

[165]徐淳厚、梁慧敏:《北京零售业对外开放的进程、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166]周瑾、周文婕:《外资并购我国零售业的对策研究》,《商讯商业经济文萃》2003年第6期。

[167]黄学锦、曾德高:《外资进入与重庆零售业发展研究》,《江苏商论》2009年第4期。

[168]李林芳、曾思渝:《外资零售业对本土企业影响的实证分析》,《时代经贸——2007年第S6期。

[169]孔令刚、蒋晓岚、张红平:《FDI对本土零售业市场结构变化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以安徽市场为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第12期。

[170]尤建新、陈江宁:《基于DEA方法的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分析》,《上海管理科学》2007年第3期。

[171]徐健、汪旭晖:《中国区域零售业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分析》,《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第5期。

[172]白永秀、惠宁主编《产业经济学基本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

[173]Chames A.,W.W.Cooper,E.Rhodes,“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1978(2),pp.431-443.

[174]祝波、吕文俊:《商业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及模型》,《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8期。

[175]申建刚、杨念梅:《北京市连锁零售企业营销竞争力研究》,《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76]邵一明、钱敏:《零售企业竞争力指标与评价模型》,《统计与决策》2003年第6期。

[177]石忆邵、朱为峰:《商贸流通业竞争力评价初探——以南通市为例》,《财经研究》2004年第5期。

[178]杨亚平、王先庆:《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及测算初探》,《商讯商业经济文萃》2005年第1期。

[179]李志玲:《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初探》,《通讯商业经济文萃》2005年第2期。

[180]张传忠:《赢得顾客是零售企业的生命线》,《商业经济文荟》2000年第5期。

[181]岳中刚:《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零售业竞争力研究》,《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第2期。

[182]吕春成:《我国零售业竞争力状况分析》,《经济问题》2008年第8期。

[183]冉净斐:《零售业竞争力:构成要素和评价指标》,《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第05S期。

[184]王延玲:《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樊秀峰指导,西安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0。

[185]苏金明、傅荣华、周建斌、张莲花:《统计软件SPSS系列应用实战篇》,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186]张丽淑、樊秀峰:《跨国企业行为视角:我国零售产业安全评估》,《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第1期。

[187]金菊良、魏鸣、丁晶:《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水利学报》2004年第3期。

[188]何维达、宋胜洲等:《开放市场下的产业安全与政府规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189]李孟刚:《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90]樊秀峰:《零售产业安全视角:“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解读》,《中国商务管理创新研究(2009)》(全国高校第二十四次年会论文集),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

[191]李飞、王高:《中国零售业发展历程(1981~200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92]李俊阳、李燕博:《从“末端产业”到“先导产业”——我国流通改革三十年述评》,《贸易经济》2009年第2期。

[193]林超群:《“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年第1期。

[194]刘玉萍、郭郡郡、胡碧玉:《“万村千乡”的推广难题及其解决对策》,《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10期。

[195]张武康:《“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长效机制构建的探索》,《经济论坛》2007年第20期。

[196]张培军:《切实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http://www.Hbjjrb.com/Luentan/LT/200805。

[197]张采庆:《我国农村商品市场主体的变革和对策建议》,《商经学会通讯》2009年第2期。

[198]宋则:《发挥现代流通服务业在产业链中的带动与反哺作用(上)》,《商业时代》2006年第17期。

[199]王勇:《浙江临安市农村连锁超市发展模式的多角度透视》,《江苏商论》2007年第1期。

[200]杜志渊:《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选择》,《经济与管理》2007年第10期。

[201]〔英〕彼得·诺兰、刘春航、张瑾:《全球商业革命:产业集中、系统集成与瀑布效应》,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202]李金轩:《现代国家商业利益断语》,《商经学会通讯》2008年第12期。

[203]魏炳麒:《“万村千乡工程”给农村商业发展带来什么?》,《经济导刊》2007年第8期。

[204]蔡勇:《论对我国大型商业网点设立的规制》,《商业时代》2009年第8期。

[205]孙前进:《日本〈大店法〉的形成与废止》,《中国流通经济》2005年第9期。

[206]夏春玉:《国外大型零售店铺的规制政策》,《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8年第8期。

[207]夏春玉编著《当代流通理论——基于日本流通问题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08]王俊:《跨国零售企业在华投资区位变化与政府产业管制》,《探索》2008年第1期。

[209]冯宗宪等:《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10]张经:《强化非正式规制 引导国外零售商在中国市场行为》,载人民网,2006年8月23日。

[211]王伦强、孙尚斌:《如何通过行业协会促进公平贸易秩序的构建》,《商业时代》2006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