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5

社会矛盾调节机制图书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social contradiction

SSAPID:101-7279-7093-09
ISBN:978-7-5097-3964-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为基础,系统分析了我国社会矛盾的发展现状、珠三角社会矛盾产生的理论根源、珠三角社会管理面临的难题与对策、珠三角人与自然的矛盾的发展现状、珠三角劳资矛盾的发展状况、珠三角干群矛盾的发展状况、珠三角群体性事件的发展状况、珠三角社会矛盾的调节机制,并预测了珠三角社会矛盾的发展趋势。本书大部分内容为作者多年进行社会调查和研究的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翁礼成
编 辑:曹义恒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前言

 后记

 第一章 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若干问题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辨识

   一 从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与外部世界紧密相连的社会

   二 从对立统一规律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矛盾缓和的社会

   三 从量变质变规律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社会

   四 从否定之否定规律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曲折发展的社会

  第二节 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联系与区别

   一 和谐社会是继小康社会之后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再次深化

   二 和谐社会是在小康社会基础上对小康社会的超越

    1.以小康社会为历史前提

    2.以小康社会为社会基础

    3.对小康社会的发展与超越

   三 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第三节 准确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个关系

   一 “全面建设”与“小康社会”的关系

    1.全面建设是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2.小康社会是全面建设的目的和归宿

   二 “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三 “全面建设”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

  第四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一 在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二 在全面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发展城乡、区域之间的合作

   三 在协调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扩大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合作

   四 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优化人与自然之间的合作

 第二章 中国社会矛盾的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一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的含义

   二 “落后社会生产”的变化情况

   三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变化情况

   四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质变

  第二节 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状态

   一 认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质变”的危害性

   二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量变”

  第三节 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

   一 生产力继续解放与发展的课题,要解决的是人民群众日益提高、日趋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要与仍然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 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的课题,要解决的是城乡、区域、收入“三大差距”继续扩大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本质要求之间的矛盾

   三 和谐建设的课题,要解决的是社会成员职业分化、收入差距扩大引起价值取向多样化与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急需提高社会成员凝聚力和向心力之间的矛盾

   四 持续发展的课题,要解决的是当代人的生存和发展与后代人生存和发展之间的矛盾

   五 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的课题,要解决的是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政治需要与滞后的政治体制改革之间的矛盾

  第四节 当前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一 物质性矛盾与文化性矛盾、政治性矛盾并存

   二 简单矛盾向复杂矛盾转变

   三 接触性矛盾向非接触性矛盾延伸

   四 隐性矛盾向显性矛盾发展

 第三章 社会矛盾产生、化解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利益概念及社会矛盾的产生

   一 利益的基本含义

   二 利益范畴的历史发展

    1.“利益”的词源

    2.马克思利益范畴的沿革

   三 利益与社会矛盾的产生

    1.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产生

    2.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产生

   四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与社会矛盾的发展

    1.商品交换体现了人与人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2.资本成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工具

    3.工资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

    4.剩余价值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视阈下的利益特点

   一 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

   二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三 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

   四 矛盾性与协调性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利益思想与社会矛盾的化解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利益思想的主要内容

    1.利益是人民创造的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相连

    3.集体有利于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4.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二 社会矛盾化解的原则

    1.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2.注重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3.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利益思想的当代思考

   一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并不等于“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二 重视集体利益并不等于可以忽视个人利益。

   三 提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互协调的思想

 第四章 珠三角社会矛盾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珠三角社会矛盾的类型与特点

   一 珠三角社会矛盾的发展类型

   二 珠三角社会矛盾的发展特点

    1.受国外因素影响更加明显

    2.冲突主体更加复杂多样

    3.矛盾侧重点更加多样化

    4.土地权益成为矛盾焦点

  第二节 珠三角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八大矛盾

   一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三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四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五 劳资矛盾

   六 干群矛盾

   七 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之间的矛盾

   八 医患矛盾

  第三节 珠三角社会成员活动面临的时代难题

   一 自觉性难题

   二 选择性难题

   三 适应性难题

   四 全面发展难题

   五 持续发展难题

   六 创新难题

  第四节 网络环境对行政机关调处矛盾的挑战

   一 在网络环境下,知识的存在和传播形式发生了剧变,在促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知识更新的同时,对其权威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存在与传播的形式丰富多样,在扩充与群众沟通渠道的同时,对行政机关的网络沟通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 在网络环境下,传统行政区域、管辖范围的界限模糊了,在扩大信息来源范围的同时,对行政机关引导网络舆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真假难辨、利弊难分,在丰富群众学习内容的同时,对行政机关信息的辨识、选择、应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五章 珠三角社会矛盾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 珠三角劳资关系的发展现状

   一 珠三角劳动矛盾的发展现状

   二 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

    1.基本结论

    2.对策建议

  第二节 珠三角干群矛盾的发展现状

   一 干群双方认知差异与存在问题分析

    1.彼此间的了解程度

    2.彼此间的认知差异

    3.彼此间的满意程度

    4.各自的社会满足感

    5.彼此间的尊重程度

    6.矛盾尖锐程度的看法

    7.对协调主体的认知

   二 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

    1.基本结论

    2.对策建议

  第三节 珠三角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的关系状况

   一 概念界定

   二 认知差异及存在问题分析

    1.自我身份认同

    2.公平程度的认知

    3.群体冲突的认知

    4.协调主体作用的认知

  第四节 珠三角村级社会管理的现状与困境

   一 新塘镇大敦村的基本概况

   二 增城市新塘镇大敦村“6·11”聚众滋事事件回顾

   三 珠三角村级社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以增城市新塘镇大敦村为例

    1.镇行政管理体制滞后

    2.镇村管理模式落后

    3.流动人口服务难度大

    4.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

    5.基层组织建设滞后

 第六章 珠三角社会矛盾的调节思路

  第一节 顺应时代潮流,寻求国际合作

   一 合作:新时期中国对时代潮流认识的新发展

   二 寻求合作: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三 促进合作:珠三角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节社会矛盾

   一 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社会矛盾

   二 用“以人为本”理念来缓和社会矛盾

   三 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1.全面发展有利于避免社会的失衡

    2.协调发展有利于扭转三大差距

    3.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三节 提高虚拟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一 虚拟社会的含义

   二 虚拟社会管理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2.综合治理原则

    3.正面引导原则

    4.依法治网原则

   三 虚拟社会管理的具体路径

    1.加强网络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网络应用能力

    2.加强网络舆情引导,提高网民自律水平

    3.健全网络管理法规,加大网络执法力度

    4.开发网络服务产品,提高网络服务水平

  第四节 始终保持和发挥党的先进性作用

   一 党的先进性的理论含义

   二 党的先进性的形成

   三 珠三角保持和发挥党的先进性的具体办法

 第七章 健全珠三角社会矛盾的调节机制

  第一节 健全珠三角的权利救济机制

   一 权利救济的含义

   二 珠三角弱势群体权利救济缺失原因分析

    1.公力救济缺乏

    2.权利救济意识薄弱

   三 健全珠三角权利救济机制的对策建议

    1.完善户籍社保制度

    2.确保行政监管到位

    3.大力发展社会型救济

    4.改革并完善司法救济

    5.创新工会组织形式,保持顺畅的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

  第二节 健全珠三角的社情民意疏通机制

   一 珠三角社情民意疏通机制面临的困境

    1.社情民意疏通主体的行为与其应具备的价值规范出现惯常性的背离

    2.“全能党”与“全能政府”的治理方式侵蚀着社情民意表达主体的权利

    3.“党化国家”的制度建构制约着社情民意疏通方式的法治化

   二 珠三角健全社情民意疏通机制的路径

    1.以党性原则努力塑造社情民意疏通主体的行为方式

    2.提升社情民意表达主体行使权利的能力

    3.完善社情民意疏通机制的宪政建构

  第三节 健全珠三角的心理调节机制

   一 社会心理失衡是诱发社会矛盾升级的重要因素

    1.利益失衡格局中产生的相对剥夺感

    2.社会生活中的不公正感

    3.安全感的缺失

    4.腐败现象蔓延引发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感

   二 构建健全的社会心理调节机制,化解社会矛盾

    1.社会矛盾积聚时期的社会心理调节

    2.群体性事件突发时期的社会心理调节

    3.群体性事件的善后社会心理调节

  第四节 构建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一 加强组织建设,为保持基层党员先进性提供组织保障

   二 丰富教育内容,为保持基层党员先进性提供内在支撑

    1.加强理论教育,巩固基层党员永葆先进性的思想基础

    2.加强作风教育,提高基层党员永葆先进性的能力

    3.强化警示教育,构筑基层党员永葆先进性的心理防线

   三 优化教育方法,为保持基层党员先进性提供良好环境

    1.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注重教育形式的灵活性和生动性

    3.注重入党前与入党后教育的衔接

   四 加强制度建设,为保持基层党员先进性提供制度保障

   五 推进党内民主,为基层党员保持先进性创造良好氛围

    1.党内民主的含义

    2.珠三角推进党内民主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 珠三角社会矛盾的调节对策

  第一节 珠三角人与自然矛盾的调节对策

   一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关于人与自然和解的思想

    1.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2.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

    3.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行变革

   二 珠三角人与自然矛盾的调节对策

    1.加强环保教育,转变人定胜天的观念,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共处的理念

    2.加强技术研发,推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3.加强制度引领,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利用资源与节约资源并举

  第二节 珠三角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的融合对策

   一 推进户籍改革,剥离依附在户籍之上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福利,努力缩小群体间的心理差异

   二 坚决维护非户籍人口的合法权益,加大扶持低收入群体的力度,努力倡导社会公平正义

   三 提高现有协调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为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提供缓冲区

   四 构建社会预警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预防与化解潜藏的隐患

  第三节 珠三角行政机关应对网络环境的对策

   一 加大人才培养与选拔力度,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网络应用能力

   二 强化网络设施建设与管理,努力构建服务型的电子政府

   三 加强网络舆情引导与规范,努力提高政府的网络形象

   四 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努力提高网络管理科学化水平

  第四节 珠三角村级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办法

   一 提高为群众谋福利的意识和能力,从源头预防矛盾

    1.要树立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2.要努力实现包括非户籍人口在内的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

   二 提高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矛盾

   三 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排查工作,在过程中消除矛盾

   四 提高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在过程中避免矛盾升级

   五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激化时遏制矛盾

 第九章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困境

   一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困境

   二 应对价值取向多样化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困境

   三 引领社情民意和舆论导向的困境

   四 预防公共道德危机事件发生的困境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一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前提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1.平等

    2.公正

    3.自由

    4.和谐

  第三节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尊重差异、取长补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

   三 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

   四 完善法律规范、加大执法力度,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

  第四节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一 “和谐文化”与珠三角“和谐文化”的意蕴

   二 推进珠三角和谐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1.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建设和谐广东的必要举措

    3.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4.应对多元文化影响的必要途径

   三 珠三角加强和谐文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1.凝练岭南特色文化,构建和谐文化的内核

    2.发挥开放兼容的优势,提高和谐文化的活力

    3.营造和谐气氛,提高和谐文化的感召力

    4.加强硬件建设,增强珠三角文化的表现力

 第十章 珠三角缓和社会矛盾的成功范例

  第一节 珠三角劳资关系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 广东欧派家居集团有限公司概况

   二 广东欧派家居集团劳资和谐发展的举措

   三 经验总结——珠三角和谐劳资关系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珠三角干群关系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 番禺区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举措

    1.在区党政机关搭建两大载体

    2.在村党组织构建四大机制

    3.出台六项措施,加强“两新”单位党组织建设

    4.落实八点要求,加强社区党建

   二 番禺区党建有待继续完善的工作

   三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促进干群关系和谐发展的几点启示

  第三节 珠三角社区创新社会管理的举措与经验

   一 金花街道概况

   二 主要举措

    1.创新管理体制,提高社区管理水平

    2.购买专业社工服务,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3.加强信息化、网格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三 几点体会

 附录 调查问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

马克思:《资本论》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4。

《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76。

《毛泽东文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3。

《毛泽东文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96。

《毛泽东文集》第6~8卷,人民出版社,1999。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5。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江泽民文选》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06。

王伟光:《“三个代表”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

郑永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1952。

〔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张岱云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王之佳等译,(台北)地球日出版社,1992。

程燎原、王人博:《权力及其救济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杨春福:《权利法哲学研究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陆剑杰:《实践问题和矛盾问题新论》,人民出版社,2002。

王长江:《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章辉美:《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孙立平:《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张丽群:《新时期干群矛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王岗峰:《走向和谐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人民出版社,2005。

傅治平:《和谐社会导论》,人民出版社,2005。

李慎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贾华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樊锐:《地球村——全球化与人类共同利益》,人民出版社,2005。

吴舜泽、王金南、邹首民:《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战略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高占祥:《文化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李培林等:《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靳江好、王郅强:《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

李培林等:《中国社会和谐稳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吴江:《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研究——以广东为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英〕理查德·海曼:《劳资关系: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黑启明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陈瑞莲等:《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唐晓平:《聚焦都市圈:来自珠江三角洲的启示》,科学出版社,2008。

刘建中:《东莞文化建设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樊纲、武良成:《城市化:一系列公共政策的集合》,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沈瑞英:《矛盾与变量:西方中产阶级与社会稳定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美〕乔恩·埃尔斯特:《社会黏合剂:社会秩序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陈信勇、孙云:《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决机制理论与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王银梅:《社会稳定及预警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

王道平:《先行先试——<纲要>框架下东莞新一轮改革发展纵横谈》,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蒋伏心、申俊喜:《增长的空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增长方式转变比较》,人民出版社,2009。

樊纲、余晖:《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城市质量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恽才兴:《中国河口三角洲的危机》,海洋出版社,2010。

于丽娜、聂成涛:《社区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汪洋:《广东“双转移”战略——广东经济转型之路》,广东经济出版社,2010。

吴志明:《大调解》,法律出版社,2010。

于建嵘:《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10。

荣兆梓:《通往和谐之路:当代中国劳资关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德〕克劳斯斯·奥菲:《福利国家的矛盾》,郭忠华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吴忠民:《中国改革进程中的重大社会矛盾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张成福:《电子化政府:发展及其前景》,《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孙居涛、张铭:《新时期的干群矛盾:特点与对策》,《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童之伟:《执政党模范守法是实现法治之关键》,《法学》2000年第7期。

郑永廷:《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第6期。

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4年9月1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15日。

李忠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第2期。

龚维斌:《我国现阶段劳资矛盾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3期。

郑永廷、银红玉:《试论人的信息异化及其扬弃》,《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

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1月10日。

侯才、栾亚丽、邓永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论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年第4期。

胡联合、胡鞍钢:《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矛盾变化态势的实证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4期。

邵华:《司法的有限性与弱势群体的权利救济》,《新疆大学学报》2006年第7期。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9日。

郭志琦:《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0期。

《潘岳同志在第一次全国环境政法工作会上的讲话》,《环境保护》2006年第12期。

戴木才、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第2期。

罗文东:《和谐社会研究:有待深化的几个理论问题》,《学习月刊》2007年第2期。

林乐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4期。

陈静、周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探要》,《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6期。

刘颖、庄锡福:《新时期私营企业劳资矛盾探因》,《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第2期。

《2006年发生超过9万起,群体性事件增加趋势明显》,《领导决策信息》2008年第36期。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年12月19日。

谭英、李宁:《农民工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渤海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杨永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资矛盾和谐假设》,《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陈兴发:《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转型时期的干群矛盾》,《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第2期。

陈季冰:《农民力量来自良好有序的组织》,《南方农村报》2010年1月5日。

邓伟志:《中国当今社会矛盾的特点与解决途径》,《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1期。

陈文成:《法理学视角下党内民主发展趋势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2期。

任剑涛:《政党、民族与国家——中国现代党化国家形态的历史—理论分析》,《学海》2010年第4期。

骆勇:《大城市户籍人口人户分离的特点与成因——基于广州市越秀区X街道、天河区Y街道的调查和分析》,《人口与发展》2010年第4期。

周柏春、孔凡瑜:《保障农民工权益的路径选择》,《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6日。

《全民焦虑:现代化路上的阵痛》,《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10月21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8日。

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人民日报》2011年2月20日。

封丽霞:《应纠正地方维稳工作中的“异化”现象》,《学习时报》2011年3月7日。

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求是》2012年第1期。

李若建:《广州市不同户籍人口工资收入差距研究》,《南方人口》2012年第2期。

陆淑珍:《珠三角非户籍人口的职业与社会融合实证分析》,《南方人口》2012年第2期。

曹妍:《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缓解劳资矛盾的当代价值》,《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杨文伟、吴忠民:《劳资矛盾研究的进展及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劳资矛盾问题研究述评》,《东岳论丛》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