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31

职业股民图书

Perspective on Elites of the Stock Market

SSAPID:101-7279-5999-36
ISBN:7-80190-428-1
DOI:
ISSN:

[内容简介] 先天不足的中国股市,已经走过了14年的风雨历程。其中以炒股为职业,通过新兴加转轨的股市实现了发财梦的人就是从千万股民群体中分化出来的股市精英——职业股民群体。职业股民的生存机制是什么?他们在波潏诡秘的市场中有何制胜秘诀?成为股市精英后,职业股民在社会加速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地位如何界定?他们在我国资本市场处于新一轮大裂变的时期,又将如何变化……本书从社会学、经济社会学视角为您提供一个全新的诠释。

相关信息

丛书名:新社会群体研究丛书
作 者:
编 辑:李建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附录一 20个被访职业股民基本情况简表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股民”一词的来源与含义

   二 “股民”作为社会学研究概念的可能

   三 “股民”作为社会学研究概念的必要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 选择一个社区

   二 无结构性访谈

   三 利用现有的文献

 第二章 制度诱导与职业股民的生成

  第一节 证券市场发展与投资者、投机者群体的形成

   一 西方证券市场发展与投资者、投机者群体的壮大

   二 职业投资者、职业投机者群体的产生

  第二节 我国股票市场产生与股民群体的壮大

   一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及特点

   二 我国股民群体在股票市场发展过程中开始逐步壮大

  第三节 职业股民的总体特征

   一 性别方面

   二 炒股时间长短

   三 资金规模

   四 学历水平

   五 兼职股民职业和职业股民原来职业情况对比

   六 年龄分布情况

  第四节 职业股民生成模型

   一 股民的具体形成过程

   二 职业股民形成的三个基础条件探讨

    1.有一定规模的资金实力

    2.对股市运行规律有很深的理解并能够把握,这是职业股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参见第三章)

    3.职业股民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或心理素质(参见第四章)

   三 职业股民生成模型

   四 职业股民生成的具体类型

    1.原始积累型

    2.资产增值型

    3.兴趣爱好型

 第三章 理性投机:职业股民的制胜之道

  第一节 炒股的集群行为特征与职业股民“理性投机”策略的形成

   一 集群行为的两者理论解释

   二 股民炒股行为的集群特征

    1.股民炒股行为本身就是与他人互动的群体行为

    2.股民炒股行为是一种较为典型的集群行为

    3.炒股集群行为与一般集群行为的区别

   三 经济学对股票市场投资过程的集群行为特点的研究

   四 “理性投机”的形成与内涵

  第二节 职业股民炒股行为“理性投机”的理性特征

   一 职业股民对股票价值规律与价格波动规律的认识

    1.股票价值决定的认识

    2.是否随大流

    3.对股票市场波段运行规律的认识

    4.是否客观地评价自己的炒股理念和行为

     (1)知识与理性

     (2)市场磨炼后变得理性

   二 职业股民们对我国股票市场特殊性,譬如对政策市、强波段性行情特征等认识

    1.我国股市的政策市特征

    2.对我国股市强波段行情特征的认识

   三 关于透支炒股问题

  第三节 职业股民炒股行为“理性投机”的非理性表现

   1.羊群行为

   2.处置行为

   3.噪音交易行为(Noise Trading Behavior)

 第四章 从“炼狱”到“天堂”:职业股民心理特征

  第一节 股市是一个逐利的心理战场

   一 心理学对特殊群体研究的发展趋势

   二 股票市场是一个逐利的心理战场

   三 行为金融学的产生就是心理学对股票市场作为逐利的心理战场的一个成功研究

    1.对个体投资者行为心理因素的相关研究

    2.对投资者群体行为心理因素的相关研究

   四 应用行为金融学解释我国股民群体的心理特征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职业股民的基本心理特征

   一 职业股民对股市的认知

    1.对股票价格波动的认知偏差

    2.对股票价值的认知偏差

    3.对风险和收益的管理认知偏差

    4.对股票交易中的交易偏差问题

   二 职业股民对股市的情绪

   三 职业股民的思维方式

    1.由经验思维走向理性思维

    2.由单向思维走向多向思维,机械思维走向辩证思维

    3.由正常思维到逆向思维

    4.由封闭性思维到开放性思维

   四 职业股民的意志

  第三节 职业股民的股市态度与心理素质

   一 职业股民的股市态度

    1.股市犹如“赌场”

    2.股市是一个社会大舞台

    3.股市是一个快速、便捷实现个人原始积累的工具

    4.股市是一种做生意的新行业,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4.股市是富人阶层虚拟的数字游戏

    5.股市是转变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增强人们市场经济意识的场所

   二 职业股民的心理素质

    1.耐心

    2.信心

    3.承认错误

    4.自制力

   三 职业股民的心理承受力

 第五章 率先富裕与职业股民生活方式

  第一节 职业股民生活方式的总体特征

   一 生活方式的概念及研究职业股民生活方式的视角

   二 生活方式内容要素及职业股民具备中产阶层甚至富裕阶层的特征

   三 生活方式的类型及职业股民的所属类别及特征

    1.按生活活动的区域划分

    2.按照生活活动的内容划分生活方式类型

    3.按照生活活动的时代或时间特征划分生活方式的类型

  第二节 职业股民的消费方式

   1.消费水平

   2.消费结构

   3.消费类型与消费风格

  第三节 职业股民的闲暇(Leisure)生活方式

   一 闲暇时间的概念与研究的意义

   二 职业股民的闲暇时间

   三 职业股民闲暇时间的活动

    1.不同年龄的人处理每天大量的闲暇时间是不同的

    2.职业股民由于经济条件好,非常喜欢通过旅游这种方式利用闲暇时间消遣休闲

    3.闲暇活动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结合,如利用闲暇时间多,进一步学习或写作

    4.进一步丰富自己原来的爱好

  第四节 职业股民生活方式“寄生性”和“腐朽性”问题的探讨

   一 马克思主义对传统食利者阶层的批判

   二 证券市场的发展使传统的食利者阶层发生了改变

    1.从非生产性到劳动性

    2.从寄生性到创利性

    3.从腐朽性到再生性

   三 对我国目前的职业股民食利性及生活方式腐朽性的探讨

 第六章 职业股民“股市化”与证券市场社会功能传递

  第一节 证券市场具有相应的社会功能

   一 证券市场功能分析需要进一步拓展

   二 社会学功能分析对研究证券市场社会功能的启示

   三 如何探讨证券市场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职业股民“股市化”为中心的继续社会化

   一 “继续社会化”的含义

   二 职业股民继续社会化的过程及特点

    1.主动型的再社会化

    2.“股市化”为中心内容的继续社会化

    3.职业股民是股市化的继续社会化的成功者

    4.“股市化”继续社会化的途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 职业股民继续社会化过程中证券市场社会功能的体现

    1.对职业股民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2.对职业股民行为规范倾向的影响

    3.职业股民对我国目前社会现象的关注

    4.股市对社会功能的替代功能

  第三节 职业股民的股市角色对其他社会角色的扩散效应

   一 角色多样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 职业股民以股市角色为中心的角色多样化体现出的股市的社会功能

    1.股民角色的内容及目前职业股民的股民角色的现状

    2.股市角色对公民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影响

    3.角色冲突

 第七章 职业股民群体的未来

  第一节 新兴的一个社会阶层

   一 社会学理论中经典的阶层划分标准

   二 职业股民群体作为一个社会阶层

   三 职业股民群体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社会地位

    1.职业股民群体在证券市场中的地位

    2.职业股民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

   四 职业股民作为我国目前社会的中产阶层或富裕阶层的特征

  第二节 职业股民群体的社会流动

   一 社会流动的定义和类型

    1.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2.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3.个人流动和结构性流动

    4.封闭性社会流动和开放性社会流动

   二 职业股民社会流动的特点

    1.结构性流动与个人流动的结合

    2.代内流动

    3.偏重经济资源的垂直性流动

   三 职业股民对未来的看法倾向

  第三节 我国股市发展规模与职业股民阶层的扩大

   一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其特殊的发展模式

   二 我国特殊的股票市场发展模式决定了其发展战略一直处于跨越赶超模式

   三 《九条意见》对21世纪头20年股票市场战略提出了新要求

   四 新的发展战略对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及职业股民群体产生的重大影响

    1.新的发展战略将进一步增大股民及职业股民的规模

    2.职业股民群体能否成为投资者群体

 第八章 总结与思考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 我国资本市场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加速转型过程的大背景下,用市场经济体制替代计划经济体制实现资源配置选择的制度安排的结果,股民群体就是资本市场发展制度诱导的两个主要新兴的社会群体之一

   二 职业股民的生成过程就是他们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拼搏并实现发家致富的过程

   三 炒股是职业股民生成的具体过程,也是他们的职业

   四 生活方式是研究和划分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 经济学和金融学一般认为资本市场具有四大经济功能,即筹集资金、资源配置、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及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分散风险等功能

   六 社会阶层是指社会结构中人们所处的社会层面

  第二节 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一 市场经济对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

   二 职业股民生成与社会资本关系问题的探讨

   三 关于无结构访谈的体会

   四 对经济学与社会学研究的结合问题的探讨

 附录二 20个被访职业股民生成及其股市职业生涯概况

 后记

 序言

职业股民—产生于先天不足的中国股市14年风雨历程其生存机制是什么非完全股东、非完全投资者、非完全投机者却在诡谲的股市实现了发财梦其如何出奇制胜他们是千万股民群体中分化出来的股市精英社会加速转型中其社会地位如何界定资本市场大裂变中又将怎样变动本书从经济社会学、社会学视角为我们进行了新的诠释……

〔美〕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三联书店,1988。

〔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0。

〔法〕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华夏出版社,1999。

〔法〕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分工论》,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

〔美〕彼得·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华夏出版社,1988。

〔美〕彼得·伯恩斯坦:《投资革命》,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法〕布迪厄:《实践感》,译林出版社,2004。

边燕杰:《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

陈斌等:《2002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摘要),中国证券报网,2003。

曹风歧主编《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陈益龙:《先富与共同致富:对转型期贫富问题的反思》,《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董伯明:《股市心理战》,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美〕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

丁满:《中国企业融资的啄食顺序的原因的研究》,http//:www.jjxj.com.cn

〔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新华出版社,1997。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日〕大 久雄:《股份公司发展史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符国群等:《消费者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1964。

〔日〕富永健一:《社会学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投资指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国家统计局:《中国人的家底有多厚》,《今日中国》2002年第12期。

〔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洪晓斌:《股市中国》,改革出版社,1997。

〔美〕怀特:《街角社会》,商务印书馆,1994。

〔美〕加里·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商务印书馆,1998。

〔英〕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0。

〔英〕加文·凯利等:《利害相关者资本主义》,重庆出版社 2001。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

〔德〕柯武康,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2。

〔美〕罗伯特·J.希勒:《非理性繁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瑞典〕理查德·斯威德伯格:《经济学与社会学》,商务印书馆,2003。

卢汉龙,扬雄:《社会阶层构成的新变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陆建清等:《投资心理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李路路,孙志强:《透视社会不平等 国外社会阶层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法〕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华夏出版社,2000。

李茂生等主编《中国证券市场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李培林:《中国社会结构转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李强:《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李维安:《现代公司治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李志林:《解读中国股市》,上海三联书店,2002。

李肇文:《股市众生相》,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陆国庆:《上市公司“富不过三年”的深层原因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当代财经》2001年第1期。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梁能主编《公司治理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汝信等:《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郎咸平:《为何要监管——由欧洲历史看股份制的掠夺本质》,《新财富》杂志2001年8月号。

〔澳〕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

〔美〕马凯.维加:《投机与骗局》,海南出版社,2000。

〔德〕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美〕马斯洛:《动机和人格》,华夏出版社,1987。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4。

〔英〕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商务印书馆,1999。

〔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俄〕尼·布哈林:《食利者政治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2。

〔英〕尼古拉斯·邓巴:《创造金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单位主办:《首届“行为金融学与资本市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11.29~11.30。

〔美〕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译林出版社,2003。

潘伟荣:《我国证券市场制度性缺陷的“结构化”分析》,《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12期。

潘伟荣:《证券市场发展与食利者阶层的变化》,《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9期。

潘伟荣:《上市公司过度“圈钱”的社会成因》,《中国证券报》2001年11月29日。

潘伟荣、张露:《上市公司“社会化”问题研究》,《复旦学报》2002年第6期。

潘伟荣、梅雪:《政策变化对我国股市产生的影响分析》,《华泰证券财经证券分析》2002年第12期。

潘伟荣、朱未易:《资本市场: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载《新世纪文化产业发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潘伟荣、王延胜:《市政债券与城市开发良性互动的探讨》,载《人居环境论》,华星出版社,2002。

潘允康:《拥有闲暇:城市居民新的社会财富观》,《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彭兴韵:《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金融自由化》,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华夏出版社,2001。

〔英〕乔纳森·迈尔斯:《股市心理学》,中信出版社,2004。

〔美〕乔治·索罗斯:《开放社会》,商务印书馆,2001。

〔美〕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海南出版社,1999。

秦川:《中国中产阶级:未来社会结构的主流》,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美〕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施东辉:《我国证券市场微观实证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宋林飞:《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宋林飞:《中国“经济奇迹”未来与政策选择》,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宋林飞:《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代价及其度量》,《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宋辉旺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证券市场前途光明》,《亚洲证券研究》2003年3期。

沈杰:《中国社会心理嬗变:1992—2002》,《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盛昭瀚等:《演化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

孙立平:《迈向实践的社会学》,《江海学刊》2002年3期。

孙成钢:《5万元一粒米》,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伍伯麟:《现代条件下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学术月刊》2002年5期。

吴敬琏:《十年纷纭话股市》,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版。

卫威编著《股王之道——美国首富巴菲特的股票投资谋略、技巧及忠告》,中华工商联合会出版社,1997。

巍兴耘:《证券市场制度研究》,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美〕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斯:《看得见的手》,商务印书馆,1987。

许欣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与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谢百三:《证券市场的国际比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熊峰:《股市中的价值规律》,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杨国枢:《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

叶奕乾等:《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阎志民:《中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中国证券报》:《2002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调查报告》,2003年3月3日。《中国证券报》:《2003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调查报告》,2004年2月26日。《中国证券报》:1996~2002年“江苏证券”杯投资者情况调查报告。

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2001年),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周晓虹:《中产阶级: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周正庆:《证券市场导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周罗庚等:《市场经济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上海三联书店,2002。

张鸿雁:《侵入与接替》,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张其仔:《新经济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张其仔:《社会资本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张龄松:《股票操作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台湾证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

张晓晶:《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

张广柱:《中国上市公司制度实证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翟学伟:《中国人行动的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朱力等:《社会学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朱从玖主编《投资者保护——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朱国宏主编《经济社会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美〕詹姆斯·S.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American Securities Association,“The Survey of Individual Investors”,1999.

Alejandro Portes,The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Black,F.,“Noise”,Journal of Finance Proceedings 41(July),1986.

Barberis,N.,Thaler,“A survey of Behavioral Finance”,Working paper,August 2001.

Fama.E.F.,“The Behavior of Stock Market Prices”,Journal of Business 38,January 1970.

Lesley Baddon,People’s capitalism:a critical analysis of profit-sharing and employee share ownership,London:Routledge,1989.

Mark Granovertter,“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V.91,Number3,November 1985.

Kahneman,Daniel and Amos Tverskey,“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Economertrica Vol.147 No.2,1979.

Richard Swedberg,“Markets as Social Structures”,in The 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edited by Neil J.Smelser and Richard Swedberg,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

Slovic,P.,“Psychological Study of Human Judgment:Implications for Investment Decision Making Under Uncertainty”,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8,1972.

Thaler,R.H.,“Mental Accounting and Consumer Choice”. Marketing Science 4,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