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图书

Marxist political philosophy: elaboration and innovation

SSAPID:101-7278-6917-63
ISBN:978-7-80230-836-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选录了《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的论文36篇,按专题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西方政治哲学的传统及其启示、当代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理论视域三个部分。

相关信息

丛书名:马克思哲学论坛文丛
作 者: 赵剑英 孙麾
编 辑:龙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为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而努力

 编后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网站

 文前彩插

 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是当今时代和中国发展的理论要求

  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是当今时代和中国发展的理论要求

 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开幕式致辞

  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开幕式致辞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

  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

   一

   二

   三

  政治哲学的兴起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

  从“理想国”到“法治国”

   一

   二

   三

  政治哲学的方法论自觉

   一 古典政治经济学视域中的政治哲学

    1.自由主义政治理念的经济学诠释与辩护

    2.生产方式对于政治的决定性意义:古典经济学对政治哲学的方法论革命

   二 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对古典政治哲学的方法论超越

   三 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当代政治哲学的方法论反思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一 考察社会政治生活的两种不同方式

   二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三 政治哲学中的现实性正义与理想性正义

  是历史唯物主义,也是一种“政治哲学”

   一 用政治哲学的视角解读历史唯物主义

   二 从政治哲学的问题意识把握历史唯物主义

   三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概念所指及基本原则

    1.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性与政治价值统一的理论

    2.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3.坚持马克思的理想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

  马克思的政治理论及其路径

   一 马克思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 经济的政治性:现代政治理论的新论域

   三 马克思“无产阶级”范畴的现实基础和建构特性

    1.马克思“无产阶级”范畴的现实基础

    2.马克思“无产阶级”范畴的建构性特征

   四 结语

  西方反思理性的“他者”与马克思实践哲学

   一 主体性思维的“他者”隐喻与理性反思本性的追寻

   二 “他者”的出场与西方政治理性的反思路径

   三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政治理性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政治意蕴

   一 探讨实践哲学的政治意蕴:深化实践哲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二 现代性语境中“个人主体性”与“社会共同体”的分裂与和解: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重大背景和主题

   三 市民社会批判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本旨趣

   四 “解放政治”与“社会政治制度的规范模式”:实践哲学政治意蕴的基本维度

  马克思国家观的三大理论创新

   一 国家起源和本质论

    (一)国家的起源

    (二)国家的本质

   二 国家职能和异化论

    (一)国家的职能

    (二)国家的异化

   三 新型国家和民主论

    (一)新型民主论

    (二)新型国家论

  论马克思的正义观

   一 正义观的前提性问题

   二 正义的人性根据

   三 正义原则的历史性

   四 正义即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有机统一

  交往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全球正义论的哲学视域

   一 全球正义:新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 新全球化时代与公共哲学:全球正义论的地平线

   三 交往实践观:全球正义的基本视界

   四 全球正义:全球交往的公正秩序

  全球化与文化冲突

   一 当代社会发展提出的挑战

   二 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理论

   三 哈贝马斯的全球化理论

   四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论

   五 亨廷顿与文明冲突论

   六 沃勒斯坦与世界体系论

   七 面向21世纪的人与文化的矛盾

  马克思的劳动观点在政治哲学建构中的作用

   一

   二

   三

  马克思的解放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一 政治解放的内涵

    1.政治解放与宗教问题

    2.政治解放与人权问题

    3.国家与市民社会

   二 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

    1.政治解放是一大进步

    2.政治解放的局限性与人类解放的内涵和展望

   三 “政治解放”理论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市民社会概念

   一 市民社会概念的三重规定

   二 市民社会的二重性

    1.所有和分工

    2.交往的异化和物象化

  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

   一 意识形态的结构和功能

   二 中国意识形态的民族性特征

   三 市场经济、意识形态与中国现实

 西方政治哲学的传统及其启示

  德国古典哲学的社会主义之路*

   一 康德与自由主义

   二 费希特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及其社会主义理想

   三 黑格尔的理性国家和社会主义

    (一)社会历史辩证法

    (二)市民社会的系统批判

    (三)理性国家的必然性

  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

   一

   二

    1.主体以自身为目的和根据

    2.主体是否定的过程

    3.主体是形式和本质的统一

   三

    1.市民社会是现代的产物

    2.市民社会的矛盾是现代社会的内在问题

   四

  政治决断、政治行动与制宪权*

   一 革命与制宪

   二 互见的缺陷

   三 从政治到法律

   四 常识之外

  现代性政治意识终结的两则证明及其意义

   一 现代主义边界的确立意味着它的终结

    1.现代主义是“终点站”

    2.现代主义耗尽了它的“创造力”

    3.现代主义散失了它“批判资本主义的能力”

   二 大众文化的滥觞是对现代主义政治意识的埋葬

    1.“高贵化”精英文化的败落是现代主义政治意识的灾难

    2.“复数的文化”复兴意味着单向度现代主义文化理念的终结

    3.“意识形态”概念的重新界定走出现代主义政治意识的漩涡

   三 总结

  “没有知识分子的知识分子批判”

   一 知识分子的定义

   二 德国知识分子传统的尴尬

   三 德国知识分子传统的转折

  交往权力与权力的合法性

   一 交往权力与政治权力的构成

   二 交往权力与法律的形成

   三 交往权力的基础与公共领域

  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概念

   一 从宏观政治到微观政治

   二 由阶级政治到非阶级政治

   三 由“对立的政治”到“对抗的政治”

  论拉克劳、墨菲领导权理论的语言学基础

   一

   二

   三

   四

   五

  G.A.科亨的政治哲学转向及其启示

   一 政治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

   二 诺齐克的挑战

   三 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平等前景的两大事实断言

  从资本、阶级到策略、治理

   一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及其当代复兴

   二 资本理论与阶级理论

   三 策略关系理论

   四 资本主义国家的未来

 当代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理论视域

  政治哲学论纲*

   一 学术界关于政治哲学基本问题的几种界定

   二 政治哲学的学科性质和本质特点

   三 政治哲学的学理范畴与研究框架

   四 政治哲学的基本功能

  论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

   一 传统宏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局限性

   二 微观政治哲学研究范式的基本要点

   三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方法与两种视域的结合

  高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公正

   一

   二

   三

   四

  社会公正问题的价值考量

   一 从价值论角度考量社会公正问题的合理性

   二 公正是一种规范性价值

   三 公正是自由和平等的合题

   四 余论: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

  可持续发展论域的公平问题

   一

   二

   三

  公平竞争的要件与形式

   一 公平竞争的要件

    (一)公平竞争是有规则的

     1.竞争规则为竞争的各方都提供了胜出的可能,而且使各方胜出的概率相等

     2.竞争规则规定了竞争的方法和程序,使竞争行为摆脱无序状态,成为可预测的、理性的

     3.竞争的规则规定了判定胜负的标准

     4.规则提供了仲裁的依据

    (二)规则必须是所有竞争方,至少是多数竞争方,或他们的代表,共同制定或认同的,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三)所有的竞争者都必须遵守规则,不能有任何例外

   二 公平竞争的形式

    (一)平行式竞争

    (二)搏击式竞争

    (三)对弈式竞争

  风险社会的政治变迁*

   一

   二

   三

  现代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宽容”*

   一

   二

   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

   一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遗产及其当代建构

   二 关于西方政治哲学思想的个案研究

 相关链接

20世纪后期以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政治生活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使得作为对于政治生活之哲学反思的政治哲学在国内外都已成为显学。在一系列事关当今中国政治生活之根本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应有一种系统而有说服力的话语,为此而建构一种适应现今政治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已是当今中国之迫切需要。本书汇集了国内近40位著名学者围绕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的主题“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从不同学术方向、角度和层面提出的问题和进行的研究,为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供了宝贵的探索经验和思想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