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报告(2015)图书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Science Education(2015)

SSAPID:101-7272-3689-26
ISBN:978-7-5097-8042-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大量翔实权威的数据,采用独特新颖的理论视角,对近年来特別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科学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力图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中国科学教育取得的进展、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面向未来中国科学教育发展的相关建议,对科学教育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中小学教师、科普工作者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信息

丛书名:科学教育蓝皮书
编 辑:张媛;桂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3 科学、科学研究

 科学教育蓝皮书编委会

 Abstract

 皮书数据库

 摘要

 BⅠ 总报告

  B.1 面向未来的中国科学教育

   一 科学教育面临的时代背景

    (一)科学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目标

     1.科学教育概念和内涵

     2.科学教育目标

    (二)科学教育的重要价值

     1.科学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

     2.发展科学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

     3.提高科学教育水平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关键

    (三)科技先行国家的科学教育现状

     1.美国

     2.英国

     3.法国

     4.芬兰

     5.日本

     6.韩国

     7.新西兰

   二 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情况

    (一)科学教育的萌芽

    (二)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教育的快速发展

    (三)科学教育改革

    (四)中国科学教育的问题与反思

     1.理念与方式

     2.课程、教材、课时

     3.教师队伍

     4.投入与条件

   三 面向未来的中国科学教育

    (一)建立从幼儿园到高中一贯制科学教育体系

     1.将科学课列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2.建立从幼儿园到高中一贯制科学教育体系

    (二)用现代科学教育理念指导科学教育发展

    (三)增加对非正规科学教育的投入

     1.促进博物馆等科普场馆科学教育活动发展

     2.建立校内外融合的科学教育体系

 BⅡ 分报告

  B.2 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现状

   一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教育目标

    (一)科学素养培养目标的设计蓝图

     1.三维目标模型

     2.课程内容主题化

    (二)科学素养培养目标的现实差距

     1.科学知识仍是课程的主体内容

     2.科学探究几乎成为科学素养的代名词

     3.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流于形式

     4.科学教学与学生实际有差距

   二 科学教育理念与国际接轨

    (一)倡导科学探究

     1.开展科学探究的经验

     2.有待改进的观念与行为

    (二)理解科学本质

    (三)以重要概念组织教学

    (四)开展“科学·技术·社会”教育

   三 课程与教材建设多元化

    (一)具有一定综合性

    (二)体现科学本质

    (三)突出科学探究

   四 学科教学与考试评价注重理解

    (一)科学概念的教与学

     1.科学概念教学基本模式

     2.概念图的运用

     3.学习进程的研究

    (二)科学考试评价改革

     1.纸笔评价注重能力立意和知识理解考查

     2.以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学习

   五 教师队伍水平得以提升

    (一)师资队伍稳定与壮大

    (二)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积极变化

    (三)教师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得到更新

    (四)小学科学师资以及科学职前教师培养亟待加强

   六 展望科学教育之未来

    (一)规划系统化

    (二)课程综合化

    (三)实施标准化

    (四)评价多元化

  B.3 科技馆教育活动研究报告

   一 绪论

    (一)科技馆的基本概念

    (二)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二 全国科技馆教育活动现状分析

    (一)科技馆教育活动发展概况

    (二)科技馆教育活动的主要成就

     1.教育活动数量、种类明显增多,水平有所提升

     2.教育活动覆盖人群逐步扩展,社会影响力逐步提升

     3.展教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人员结构得到改善

    (三)科技馆教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数量、种类、受众少

     2.创新少,水平低,发展不均衡

     3.缺乏科技馆特色,发展方向不明确

    (四)制约科技馆教育活动创新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1.观念意识上的“弱化”与“矮化”

     2.相应制度机制缺失

     3.展教人员职业发展前景不明

     4.学术建设滞后,方向思路缺乏指导

   三 科技馆教育活动与展教人员的定位

    (一)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功能定位

    (二)科技馆教育活动的特征定位

    (三)科技馆展教人员的职业定位

   四 科技馆教育活动发展趋势研究

    (一)世界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创新与发展

     1.教育目标三维化

     2.教学方法特色化

     3.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化

     4.教育活动对象细分化

     5.教育资源产品衍生化

     6.教育活动过程全程化

     7.教育传播媒介全媒体化

     8.教育活动规划系统化

    (二)我国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

     1.常态化

     2.特色化

     3.多样化

   五 科技馆教育活动创新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意识

    (二)制度机制建设

    (三)人才队伍建设

    (四)科研与交流平台建设

    (五)竞赛、展评、表彰平台建设

  B.4 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发展报告

   一 科学教育基础设施的概念

    (一)基础属性

    (二)功能属性

    (三)公共属性

   二 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演变

    (一)国家科技政策中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内容

    (二)国家教育政策中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内容

    (三)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标准

   三 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发展状况

    (一)中小学实验室建设现状

     1.全国中小学实验仪器达标情况

      (1)全国中小学实验仪器达标情况

      (2)各学段实验仪器达标情况

      (3)不同类型地区实验仪器达标情况

     2.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生均条件

      (1)实验室生均使用面积

      (2)生均实验设备资产值

     3.各省份实验室建设情况

      (1)普通高中实验室建设

      (2)普通初中实验室建设

      (3)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

    (二)中小学实验室建设的发展过程

     1.全国中小学理科实验仪器达标校比例变化

     2.普通高中理科实验仪器达标校比例变化

     2.普通初中理科实验仪器达标校比例变化

     3.小学科学实验仪器达标校比例变化

    (三)科学教育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

     1.理科学科教室

     2.科技创新实验室

     3.校园科学文化景观

     4.流动科学实验车

    (四)小结

   四 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二)明确建设重点,促进均衡发展

    (三)协调发展各类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形成科学教育合力

    (四)加强科学教育基础设施研究,建设更加有效的设施

  B.5 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研究

   一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培养的发展脉络

    (一)恢复期(1977~1991年)

     1.高等教育制度的恢复与调整

     2.以留学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

     3.博士后制度建立

    (二)发展期(1992~1998年)

    (三)加速期(1999~2009年)

    (四)优化期(2010年至今)

     1.实施系列卓越教育培养计划

     2.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二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现状与分析

    (一)我国高校科技人力资源培养能力快速提升

    (二)我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人力资源

    (三)理工科背景的科技人力资源占据重要位置

    (四)中青年已经成为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主力

    (五)女性科技人力资源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六)科技人力资源开始回流

   三 关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政策的思考

    (一)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二)加大应用型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力度

    (三)为中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

 BⅢ 调查篇

  B.6 小学科学教学状况调查报告*

   一 小学科学教学基本概况

    (一)科学课开课情况

    (二)教材使用状况(三个版本教材)

    (三)教学设施情况

     1.做好市级培训工作,为区(县)级培训提供有效指导

     2.开展“做中学”项目研究,为构建以科学探究方式为主的课堂形态提供有力支持

     3.组织联片教研,为推进各区县的教学研究搭建沟通与交流平台

     4.关注评价研究,落实新课程评价理念,通过评价提高科学学习质量

      (1)依托培训,理解科学课程评价要求,学习科学评价方法

      (2)依托北京市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推进科学教学评价的研究

      (3)依托特级教师工作站,引领北京市科学教学评价的研究

   二 学生调查

    (一)学生的科学课堂学习

     1.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感受

      (1)与教师想法不一致时得到教师理解与尊重的情况

      (2)与教师一起探究问题的情况

      (3)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积极性的情况

     2.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方式

    (二)学生的科学学习效果

     1.学生能力的提高

     2.科学情感、态度的变化

   三 教师调查

    (一)科学教师基本状况

     1.科学教师群体兼职教师比例较大,女性居多

     2.科学教师群体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较大,非理科专业居多

     3.科学教师群体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较高,绝大部分教师能胜任学科教学

     4.科学教师群体工作量大,大多需要辅导学生参与各种科技比赛

    (二)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1.教师对与教学能力密切相关的知识拥有情况

      (1)教师对与教学能力密切相关的知识拥有情况自评较好,但仍有培训需求

      (2)教师有意识运用课程理论知识指导教学

      (3)科学教师整体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并不理想

     2.教师教学能力情况

      (1)教学设计能力

      (2)教学实施能力

      (3)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

     3.关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调查

      (1)影响科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调查

      (2)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愿望强烈

      (3)听评课是教师最喜欢、最经常参加、最有效的研修方式

   四 思考与建议

    (一)对北京市基础教育各级管理部门的建议

     1.适当增加科学课时

     2.关注科学教师的入职门槛

     3.合理确定科学教师的工作量

     4.加强教学资源配发的契合性

     5.加大支持科学教师进修学习的力度

    (二)对北京市基础教育各级教研部门的建议

     1.教研部门应重视教研员的专业发展

     2.教研员应加强教研活动的设计

    (三)对北京市小学科学教师的建议

     1.针对教学设计的建议

     2.针对教学实施的建议

     3.针对教师教学反思的建议

  B.7 中学生实验学习方式现状调查*

   一 调查内容与方法

   二 结果与讨论

    (一)中学生实验学习方式的价值

    (二)中学生实验学习方式开展情况

     1.实验学习方式的描述分析

     2.实验学习方式的差异分析

     3.实验学习方式各维度分析

      (1)实验自主学习

      (2)实验合作学习

      (3)实验探究学习

      (4)实验体验学习

    (三)中学生实验学习方式的影响因素

     1.实验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

     2.实验合作学习的影响因素

     3.实验探究学习的影响因素

     4.实验体验学习的影响因素

   三 结论与分析

    (一)实验学习受到重视,但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二)实验学习方式初步改善,但优化、提升还有较大空间

    (三)实验学习关键方式广泛使用,但亟须系统性强化

    (四)实验学习方式的积极因素增多,但基础性因素保障不足

    (五)实验学习方式整体改善,但薄弱领域较明显

   四 对策与建议

    (一)深化对实验学习方式重要意义的认识

    (二)深化教学方式改革,促进学生实验学习方式的优化

    (三)立足实验本身,强化实验学习关键方式的培养

    (四)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为实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保障

    (五)优化实验考试方式,建立有效评价体系

    (六)关注实验教学薄弱领域,促进实验学习方式整体提升

  B.8 青少年科学素养调查(2000~2014年)

   一 基于米勒模型的青少年科学素养调查

    (一)基于米勒模型的科学素养调查:2000~2004年

    (二)基于米勒模型的科学素养调查:2005~2009年

    (三)基于米勒模型的科学素养调查:2010~2014年

    (四)对基于米勒模型的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汇总

   二 基于课程标准的青少年科学素养测评

    (一)基于课程标准的科学素养调查:2000~2004年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科学素养调查:2005~2009年

    (三)基于课程标准的科学素养调查:2010~2014年

    (四)如何建构基于课程标准的测评框架

   三 基于PISA或TIMSS的测评框架

    (一)基于PISA模型的科学素养测评

    (二)基于TIMSS模型的科学素养测评

   四 基于二维结构模型的青少年科学素养测评

   五 总结与建议

  B.9 青少年科学态度研究报告

   一 提升青少年科学态度是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的重要目标

    (一)科学态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二)科学态度也是我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的重要目标

   二 关于青少年科学态度的已有测评

   三 本研究对学生科学态度的探查

   四 本次学生科学态度调查的总体情况

    (一)样本的基本信息

     1.学生所在学校情况

     2.学生基本情况

    (二)本次调查显示的学生科学态度总体得分情况

   五 本次调查中学生对科学态度六个方面题目的作答情况

    (一)关于学生对科学的喜爱程度

    (二)关于学生对科学主题及科学方法步骤的兴趣

    (三)关于学生课余时间接触科学的频度

    (四)关于学生未来从事科学事业的意愿

    (五)关于学生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看法

    (六)关于学生对有关科学的常见误解的看法

   六 关于本次调查中不同群体科学态度得分的差异性分析

    (一)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科学态度得分上的差异性分析

    (二)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科学态度得分上的差异性

    (三)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科学态度得分上的差异性

    (四)不同家庭教育背景的学生在科学态度得分上的差异性

     1.父亲学历不同的学生在科学态度上得分的差异性

     2.母亲学历不同的学生在科学态度上得分的差异性

    (五)不同课外科技/科普活动经历及意愿的学生在科学态度得分上的差异性

     1.对参观科技/科普场馆有不同经历的学生在科学态度上得分的差异性

     2.对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有不同意愿的学生在科学态度上得分的差异性

   七 关于培养青少年科学态度的建议

    (一)丰富学生课余时间接触科学的方式

    (二)加强学生对于科学方法步骤的学习

    (三)为有志于从事科学事业的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科学的条件

    (四)增强对科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重视

    (五)帮助学生合理而全面地看待科学

  B.10 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测量及分析

   一 引言

   二 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二)被试情况

    (三)测试程序及数据分析

   三 研究结果

    (一)我国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总体特点

     1.创造性想象力发展的年龄差异

     2.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性别差异

     3.创造性想象力四个维度分析

      (1)年级分析

      (2)年龄分析

    (二)青少年创造性人格情况分析

     1.创造性人格的年龄特征

     2.创造性人格的性别差异

     3.青少年好奇心的年龄分析

    (三)不同家庭环境下学生创造性想象力分析

     1.父母受教育程度

     2.父母职业

     3.家庭内科技交流

   四 分析与讨论

    (一)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平稳增长,小学阶段是增加关键期

    (二)家庭氛围影响学生创造性想象力

    (三)青少年创造性人格呈现犬齿状波动状态

   五 创造性想象力培养的建议

    (一)重点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想象力

    (二)发挥家庭在培养创造性想象力中的作用

    (三)鼓励和保护青少年的好奇心

 BⅣ 专题篇

  B.11 初中科学领域课程标准修订情况报告*

   一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修订

    (一)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保持稳定

    (二)规范了课程标准的名称

    (三)强调了生物学的“科学”课程性质

    (四)凸显了生物学重要概念

    (五)适当增减了“课程内容”

     1.“具体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准确

     2.“活动建议”更加多样且切合实际

    (六)“实施建议”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1.完善探究性学习

     2.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

     3.评价内容要全面,评价方式要多样

   二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

    (一)调整了课程理念

    (二)三维目标进一步融入“课程内容”

     1.微调了科学探究的目的、要素和要求

     2.修改了课程内容的第三级主题

    (三)加强了实验教学

     1.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明确了学生必做的实验

    (四)充实了科学探究实例

   三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修订

    (一)凸显化学课程“奠定基础”之重要价值

    (二)设计思路更加清晰

    (三)课程目标更加明确

    (四)科学探究内容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1.增加和删除了部分科学探究内容

     2.科学探究的要求更加明确

     3.科学探究的活动建议更加全面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

    (六)注重化学与社会的紧密结合

     1.围绕社会选择主题的内容

     2.重视学科内容与社会应用的整合

    (七)加强了对课程实施指导

    (八)降低了部分课程内容的要求

   四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的修订

    (一)突出“科学素养”和“科学本质”

    (二)修正了“科学探究”的定位

    (三)强调“整合”和“探究”

    (四)适当增减了课程内容目标和活动建议

     1.科学探究

     2.生命科学

     3.物质科学

     4.地球和宇宙

     5.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五)实施建议更加切合教学和评价的实施

     1.教学建议内容更为充实

     2.评价建议新增了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

     3.教材编写要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强调合格教师的重要性

  B.12 科学素质学习大纲与读本研究

   一 引言

   二 国外科学素质及基准的研究

    (一)科学素质的内涵研究

    (二)科学素质的要素和结构研究

    (三)科学素质基准的研究概况

     1.从科学本身出发的《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和《科学素质的基准》

     2.从公众角度出发的“大众基础科学”

     3.公众理解科学课程

   三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研究

    (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现状与定位

    (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在我国的发展

    (三)全民科学素质学习大纲与公民科学素质读本

   四 全民科学素质学习大纲研究

    (一)科学教育纲领与理念

     1.STEM教育与STEM素养

     2.STS教育

     3.HPS教育

    (二)新一代的科学教育标准(NGSS)

    (三)全民科学素质学习大纲的内容设计研究

     1.指导公民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及健康生活和工作所需的技能

     2.指导公民理解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过程

     3.指导公民理解科学精神,并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伦理观

     4.指导公民了解科学与技术的社会运行机制并积极参与科学决策

     5.指导公民提高能力,理解科技创新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

   五 公民科学素质读本研究

    (一)公民科学素质读本的受众特点分析与定位

    (二)公民科学素质读本的编写原则

     1.科学性和系统性

     2.基础性和差异性

     3.前瞻性和时代性

    (三)公民科学素质读本的范例分析

   六 全民科学素质学习大纲与公民科学素质读本的应用研究

    (一)全民科学素质大纲推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制定

    (二)进一步开发科普资源,促进全民科学学习

   七 结束语

 主要编纂者简介

《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报告(2015)》由中国科普研究所组织,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编撰,旨在推动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该书系科学教育蓝皮书的首次出版,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科学教育发展状况的同时,也对我国科学教育未来全面、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报告(2015)》采用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方法,充分梳理了我国科学教育特别是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的科学教育发展状况。结构上分为总报告、分报告、调查篇和专题篇四个组成部分。总报告在阐释科学教育的时代背景以及重大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科技发达国家的科学教育发展特点,分析我国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面向未来的中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分报告分别从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现状、科技场馆科学教育发展情况、科技人力资源以及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四个方面加以描述。调查篇分别从小学生、中学生和青少年三个时间跨度,从教学状况、学习方式、科学素养、科学态度以及想象力等维度对我国科学教育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专题篇分别就科学课程标准和科学素质学习大纲与读本两个方面反映我国科学教育发展的状况。科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主渠道。促进科学教育的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报告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索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