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17

清王朝涉藏刑事案件处理问题研究图书

SSAPID:101-7237-5710-68
ISBN:978-7-5097-7961-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清朝政治法律史料,结合当时的民族及边疆政策,从清朝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以官方处置的案件为主,对清朝涉藏刑事案件的处理情况及原则进行了客观分析,从法律和政治层面揭示案件处理背后的政治理念,以期为现代民族关系的和谐共融提供历史启示。

相关信息

丛书名:西藏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
作 者: 冯志伟 柏桦
编 辑:周志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总序

 西藏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编委会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一 研究对象

   二 概念界定

    (一)涉藏

    (二)刑事案件

  第三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 藏区法制研究

   二 藏区习惯法研究

   三 涉藏刑事案件处理问题研究

   四 涉藏刑事案件处理问题研究展望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 语义分析法

   二 文献分析法

   三 历史分析方法

 第一章 清代藏区的法律

  第一节 藏区习惯法

   一 习惯法与藏区习惯法

   二 藏区习惯法的内容

    (一)民事规范

     1.物权规范

     2.合同规范

     3.婚姻规范

     4.继承规范

    (二)刑事规范

     1.刑罚种类

     2.犯罪及刑罚

    (三)程序规范

     1.起诉

     2.调解

     3.审理

     4.执行

  第二节 王朝的立法

   一 《大清律例》

   二 事例

   三 则例

   四 其他相关法规

    (一)章程

    (二)成案

    (三)禁约、告示

  第三节 针对藏区的立法

   一 西藏地区的立法

    (一)《十三法典》

    (二)《法典明镜二十一条》

    (三)《酌定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

    (四)《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

    (五)《铁虎清册》

   二 青海藏区的立法

    (一)《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和《禁约青海十二条》

    (二)《西宁青海番夷成例》

    (三)蒙古番子事宜

   三 《理藩院则例》有关喇嘛及西藏的规定

    (一)喇嘛事例

    (二)《西藏通制》

 第二章 清代藏区司法管辖权

  第一节 清王朝审判机构

   一 地方审判机构

    (一)县、州、厅、卫所

    (二)府、直隶厅、直隶州

    (三)守巡道及诸道

    (四)藩臬两司及学政

    (五)督抚钦差

    (六)特别行政区与特别事务衙门

   二 中央审判机构

    (一)三法司

    (二)部院寺监府

     1.吏部

     2.户部

     3.礼部

     4.兵部

     5.工部

     6.理藩院

     7.通政使司

     8.宗人府

     9.内务府

     10.其他中央机构

    (三)辅政机构

    (四)特定会议与皇帝终审

  第二节 西藏的司法管辖

   一 司法行政体制

    (一)领主(头人)

    (二)宗本

    (三)噶厦

    (四)驻藏大臣

   二 司法管辖权

    (一)领主(头人)的管辖权

    (二)宗本的管辖权

    (三)噶厦的管辖权

    (四)驻藏大臣的管辖权

  第三节 清甘青川滇藏区司法管辖

   一 司法行政体制

    (一)青海藏区

     1.西宁办事大臣及其体制

     2.西宁府及其体制

    (二)甘、川、滇藏区

     1.府州县的增改

     2.“政教合一”体制

   二 司法管辖权

    (一)对“熟番”的司法管辖权

    (二)对“生番”的司法管辖权

     1.对藏族与藏族之间发生的案件的司法管辖权

     2.对藏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刑事案件的司法管辖权

 第三章 清代藏与满汉族间刑事案件处理

  第一节 藏汉间刑事案件处理

   一 邀劫道路

   二 抢劫商旅

   三 杀伤汉民

  第二节 藏满间刑事案件处理

   一 殴打钦差

   二 误抢官马

   三 劫夺官物

 第四章 清代藏与蒙回等民族间刑事案件处理

  第一节 藏蒙间刑事案件处理

   一 抢劫牲畜

   二 偷窃伤人

   三 纠约抢劫

   四 寻仇抢杀

  第二节 藏回等民族间刑事案件处理

   一 挑唆抢掠

   二 械斗争山

   三 斗殴杀人

   四 充番抢窃

 第五章 清代藏与其他民族间刑事案件处理

  第一节 一般案件

   一 殴伤营官

   二 抢劫茶包

   三 白哈罗教案

  第二节 特别案件

   一 大酋反清

   二 西藏之乱

   三 喇嘛作乱

 第六章 清代涉藏刑事案件处理问题评析

  第一节 政治层面的内涵

   一 恩威并济的政策

    (一)威以明恩

    (二)恩以施威

   二 恩威并济的具体实施

    (一)以抚为主的怀柔

    (二)以威为主的示恩

    (三)恩威不能并济

    (四)恩威均不能施行

   三 恩威并济政策与官僚政治

   四 因俗而治的政策

    (一)因俗而治政策的实施

    (二)因俗而治与涉藏刑事案件处理

  第二节 司法层面的特色

   一 法律适用与责任承担

   二 诉讼程序选择与实施

   三 司法的原则与目的

  第三节 制度层面的寓意

   一 行政体系的建构

   二 多元化的地方管理体制

   三 制度本身的失误

 后记

 附录 理藩院禁令

 前言

《清世祖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

《清圣祖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

《清世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

《清高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

《清仁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

《清宣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

《清文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

《清穆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

《清德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

《清朝通典》,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本,2000。

光绪《大清会典》,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据清光绪二十五年原刻本影印。

《独龙族简史》修订本编写组编《独龙族简史》,民族出版社,2008。

《西藏研究》编辑部:《西藏志·卫藏通志》,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

(清)邓承伟:《西宁府续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

(清)多卡夏仲·策仁旺杰:《颇罗鼐传》,汤池安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

(清)龚景瀚:《循化志》,李本源校,青海人民出版社,1981。

(清)龚自珍:《论青海事宜书》,上海广百宋斋光绪十七年校印本。

(清)会典馆编《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赵云田点校,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

(清)李桓:《期献类征初编》,清光绪十年至十六年刻本。

(清)梁章钜:《枢垣记略》,中华书局,1984。

(清)刘豫师:《豫师青海奏稿》,吴丰培编,青海人民出版社,1981。

(清)那彦成:《那彦成青海奏议》,宋挺生校注,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

(清)年羹尧:《年羹尧奏折(专辑)》,台北故宫博物院印行,1971。

(清)阮元等编《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

(清)沈之奇:《大清律辑注》,法律出版社,2000。

(清)松筠:《钦定新疆识略》,文海出版社,1965。

(清)魏源撰,韩锡铎、孙文良点校《圣武记》,中华书局,1984。

(清)文孚:《青海事宜节略》,魏明章标注,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

(清)吴宏:《纸上经纶》,康熙六十年自刻本。

(清)吴长元:《宸垣识略》,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

(清)许栋辑:《牧令书》,清道光二十八年刊本。

(清)薛允升:《读例存疑》,光绪三十一年京师刊本。

(清)杨应琚:《西宁府新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

(清)英廉:《钦定日下旧闻考》,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98册。

(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杜春和、张秀清整理,中华书局,1981。

(清)张彦笃:《洮州厅志》,成文出版社,1970。

(清)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

(清)周蔼联:《西藏纪游》,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

(清)周钟瑄:《诸罗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41种。

包文汉整理《清朝藩部要略稿本》,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

陈乃文、吴从众:《西藏门隅地区的若干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78。

陈燮章等辑《藏族史料集》,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

杜文凯编译《清代西人见闻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多杰才旦主编《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中国藏学出版社,1996。

格桑卓噶等编译《铁虎清册》,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

季永海等译校《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金晖:《中国西藏社会历史资料》,五洲船舶出版社,1995。

刘海年、杨一帆主编《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青海省编辑组:《青海省藏族蒙古族社会历史调查》,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

任乃强:《西康图经·境域篇》,新亚细亚学会社,1933。

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

王玉平译:《藏文历史资料译文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学研究室,1984。

吴丰培:《清代藏事奏牍》,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

吴景山编《甘南藏族自治州金石录》,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

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学汉文文献编辑室编《西藏奏疏》,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

西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编辑组编《藏族社会历史调查》,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

西藏研究编辑部编辑《清实录藏族史料》,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

西藏自治区档案馆:《西藏历史档案荟粹》,文物出版社,1995。

西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嘉绒藏族调查资料》,1984。

张济民主编《青海藏区部落习惯法资料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

张荣铮等点校《大清律例》,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

张荣铮等点校《钦定理藩部则例》,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张羽新主编《清朝治藏法规全编》,学苑出版社,2003。

赵云田:《清代理藩院资料辑录》,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印制,1988。

赵云田点校《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

哲仓才让:《清代青海蒙古族档案史料辑编》,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

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蒙古律例·回疆则例》,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印制,1988。

周润年、喜饶尼玛译注《西藏古代法典选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

周希武:《玉树调查记》,吴均校注,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

周希武:《玉树县志稿》,成文出版社,1968。

《青海省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1724~1949),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

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

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档案《民族事务类·全宗》。

甘肃省图书馆藏《办理河南野番禀详底稿》,索书号:629.65 309.01。

甘肃省图书馆藏《论办河南番务函札》,索书号:629.65/292。

青海省档案馆藏《会办番案详报拟结折稿》,档案号:7—永久—2925。

青海省档案馆藏《西宁府为查办中库、孟达争山一案情由的详》,档案号:7—永久—3096。

青海省档案馆藏《循化厅同知黄为遵化旦仓调解给双朋红布番目老人等的谕》,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永久—2670。

青海省档案馆藏《循化厅同知为调节卡家、隆哇番案给隆务寺昂锁等的谕》,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6—永久—268。

青海省档案馆藏《循化厅为沙沟与卡家寺争佃上宪台的禀》,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永久—2945。

青海省档案馆藏《循化厅详报处理中库番子与孟达山撒回争斗事》,档案号:7—永久—3094。

青海省档案馆藏《循化厅于光绪六年五月十八日批郡王的禀》,青海省档案馆,档案号:7—永久—4391。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官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上谕档》。

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清代理藩院资料辑录》,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88。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西藏门隅地区的若干资料》,内部铅印本,1978。

〔德〕韦伯:《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美〕黄宗智:《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美〕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1999。

〔美〕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陈苏镇、薄小莹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王亚南、郭大力译,商务印书馆,1972。

柏桦:《明清州县官群体》,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曾国庆:《清代藏史研究》,西藏人民出版社、齐鲁书社,1999。

陈光国:《青海藏族史》,青海民族出版社,1997。

陈庆英:《藏族部落制度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

陈庆英:《蒙藏关系史大系·政治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

陈庆英主编《藏族部落制度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

丹津班珠尔:《多仁班智达传——噶锡世家纪实》,汤池安译,郑堆校,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

郭成康:《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政治卷)》,辽海出版社,1999。

华热·多杰:《藏族古代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黎宗华、李延恺:《安多藏族史略》,青海民族出版社,1992。

马汝珩、马大正主编《清代的边疆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那思陆:《清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那思陆:《清代州县衙门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瞿同祖:《清代地方官府》,法律出版社,2003。

孙镇平、王丽艳:《民国时期西藏法制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孙镇平:《清代西藏法制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星全成、马连龙:《藏族社会制度研究》,青海民族出版社,2000。

星全成:《藏族社会制度研究》,青海民族出版社,2000。

徐晓光:《藏族法制史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

徐晓光:《藏族法制史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徐晓光:《清代蒙藏地区法制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

杨士宏:《藏族传统法律文化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

张其勤:《清代藏事辑要》,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

赵云田:《清代治理边陲的枢纽——理藩院》,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洲塔:《甘肃藏族部落的社会与历史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

白廷举:《土族习惯法探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陈柏萍:《藏族传统司法制度初探》,《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陈光国、徐晓光:《清朝对青海蒙藏民族的行政军事诉讼立法初探》,《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

陈光国:《民主改革前的藏区法律规范述要》,《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6期。

陈光国:《试论藏区部落习惯法中的刑法规范》,《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陈鸣钟:《清朝前期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政治制度、宗教制度的改革》,《史学月刊》1960年第1期。

陈文仓:《玉树藏族部落习惯法初论》,《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第1期。

陈志刚:《清代前期珠尔默特那木扎勒总理藏政研究》,《求索》2006年第6期。

戴燕:《西宁办事大臣述略》,《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1期。

多杰:《藏族部落纠纷解决制度探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多杰:《关于藏区民间法文化现象的透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第1期。

多杰:《浅谈藏区环保习惯法》,《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第3期。

多杰:《浅谈藏族习惯法中“命价”的意义及其适用原则》,《青海民族研究》1993年第1期。

多杰:《玉树藏族部落法规职能初探》,《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

佴澎:《在博弈中走向和谐——清代云南藏族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冯海英:《传统与现代:论安多藏族牧区社会冲突治理——基于两类常见纠纷的思考》,《西藏研究》2010年第4期。

顾建华:《清朝时期的“青海衙门”及其对重大刑事案件的审判》,《青海民族研究》1992年第4期。

顾效荣:《清代设置驻藏大臣简述》,《西藏研究》1983年第4期。

何峰:《〈番例〉清王朝对青海藏区的特殊法律》,《青海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何峰:《〈番例〉探析》,《中国藏学》1998年第2期。

何峰:《从〈番例〉看藏族千百户制度》,《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何峰:《从〈番例〉看清王朝对青海藏区的管理措施》,《青海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

何峰:《从藏族谚语看藏族部落制度》,《青海社会科学》1991年第5期。

何峰:《论藏族部落的赔偿制度》,《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何峰:《论藏族传统的天断制度》,《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何峰:《论西藏基层官吏的法律地位》,《西藏研究》1993年第3期。

后宏伟、刘艺工:《藏族习惯法中的神明裁判探析》,《西藏研究》2010年第5期。

后宏伟:《藏族习惯法中的调解纠纷解决机制探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胡秋妍:《浅析藏族婚姻习惯法》,《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胡小鹏、高晓波:《国家权力扩张下的近代藏边民族纠纷解决机制——以甘青藏边多民族聚居区为例》,《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黄奋生:《清代设置驻藏大臣考》,《边政公论》1941年第2期。

贾烯儒:《试论藏区部落习惯法的文化成因及其改革》,《攀登》1997年第2期。

焦利:《清代对西藏地方行政管理的法律成果考察》,《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匡爱民、黄娅琴:《藏族习惯法中的惩罚性赔偿规则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李凤珍:《清朝对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行政分界的勘定》,《西藏研究》2001年第1期。

李虹:《藏族习惯法在藏区草山纠纷解决中的作用与困境》,《甘肃高师学报》2011年第4期。

李明香:《果洛藏族部落习惯法浅议》,《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李鹏年:《西藏摄政阿旺降白楚臣被控案与裁禁商上积弊章程》,《中国藏学》1999年第4期。

李涛:《试析大小金川之役及其对嘉绒地区的影响》,《中国藏学》1993年第1期。

李自然:《试论乾隆对回民的政策——兼评李普曼〈论大清律例当中的伊斯兰教和穆斯林〉》,《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1期。

刘艺工、刘立卫:《关于甘南藏族婚姻习惯法的实证分析》,《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6期。

刘志:《清王朝管辖西藏地方的立法制度述评》,《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第2期。

隆英强:《本土民族法文化的价值与内涵——以藏族赔命价习惯法对我国刑事司法的贡献为视角》,《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隆英强:《藏族习惯法中的“赔命价”制度——兼论原生态藏族赔命价习惯法与中国的死刑存废问题》,《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年第4期。

隆英强:《浅谈五世达赖喇嘛时期的〈十三法典〉》,《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吕士朋:《清代的理藩院》,《中国史学论文选集》第三辑,1983。

吕士朋:《清代理藩院——兼论清代对蒙藏回诸族的统治》,《东海大学历史学报》1977年第1期。

马连龙:《论罗卜藏丹津叛乱的前因后果》,《青海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马青连:《清代理藩院之司法管辖权初探》,《思想战线》2009年第6期。

马汝珩、马大正:《论罗卜藏丹津叛乱与清王朝的善后措施》,《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3期。

牟军:《近代西藏地方司法制度简述》,《现代法学》1993年第5期。

那仁朝格图:《试述清朝对青海蒙藏民族地方的立法》,《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牛绿花:《对藏族部落习惯法中妇女地位及财产继承权问题的探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牛绿花:《略论〈钦定西藏章程〉及其历史意义》,《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第1期。

潘志成:《藏族社会传统纠纷调解制度初探》,《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彭建英:《试论清朝的治藏方略》,《西北史地》1997年第2期。

彭宇文:《关于藏族古代法律及法律文化的若干思考——借鉴梅因〈古代法〉进行的研究》,《法学评论》2004年第2期。

彭陟焱:《乾隆帝对大小金川土司改土归流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申新泰:《清朝中央政权对西藏行政体制和宗教制度改革述评(续)》,《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申新泰:《清朝中央政权对西藏行政体制和宗教制度改革述评》,《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史筠:《清王朝治理西藏的基本法律——〈西藏通制〉》,《民族研究》1992年第2期。

宋赞良:《从乌拉差役看西藏农奴制下的“人权”》,《中国藏学》1988年第4期。

苏钦:《〈理藩院则例〉性质初探》,《民族研究》1992年第2期。

孙镇平:《西藏“赔命金”制度浅谈》,《政法论坛》2004年第6期。

索南才让:《藏传佛教对藏族民间习惯法的影响》,《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唐萍:《部落习惯法对青海藏区社会生活的影响及对策分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田莉姝:《清朝民族立法特点之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第4期。

王辅仁:《略论清朝前期对西藏的施政》,《清史研究集》第二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王立艳:《清代“从俗从宜”治理西藏的法律思想与实践》,《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王希隆:《年羹尧〈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述论》,《西藏研究》1992年第4期。

王玉琴、德吉卓嘎、袁野:《藏族民间调解的脉动》,《西藏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王志刚:《试论清朝政府治理藏族地区的法律措施》,《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4年第4期。

王忠:《中央政府管理西藏地方的制度的发展》,《历史研究》1959年第5期。

王鍾翰:《试论理藩院与蒙古》,《清史研究集》第三辑,1984。

文格:《藏族习惯法在部分地区回潮的原因分析》,《青海民族研究》1999年第3期。

吴丰培:《清代驻藏官员的设置和职权》,《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1期。

吴健礼:《略论清朝对西藏地方的主权》,《西藏研究》1983年第4期。

吴密:《“汉奸”考辨》,《清史研究》2010年第4期。

辛国祥、毛晓杰:《藏族赔命价习惯与刑事法律的冲突及立法对策》,《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星全成:《〈钦定藏内章程二十九条〉及其意义》,《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1期。

星全成:《清朝治理蒙藏方略之得失》,《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熊征:《藏牧区刑事和解初探——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西北师大学报》2011年第6期。

徐晓光、陈光国:《清朝对“蒙古例”、〈理藩院则例〉的制定与修订》,《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

徐晓光、周健:《清朝政府对喇嘛教立法初探》,《内蒙古社会科学》1988年第1期。

杨多才旦:《藏区草山纠纷的成因、危害及对策》,《西藏研究》2001年第2期。

杨华双:《嘉绒藏区习惯法中的司法制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杨士宏:《藏族部落习惯法传承方式述略》,《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泽勇:《清代三岩及其相关事件》,《西藏研究》2011年第5期。

张济民:《藏区部落习惯法对现行执法活动的影响及对策建议》,《青海民族研究》1999年第4期。

张济民:《浅析藏区部落习惯法的存废改立》,《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第4期。

张晋藩:《清朝民族立法经验浅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张锐智、黄卫:《论藏传佛教精神与司法权威的结合——藏族“赔命价”处理模式改革探析》,《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张羽新:《驻藏大臣政治地位和职权的历史考察》,《中国藏学》1998年第2期。

张云:《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的形成与版本问题》,《民族研究》1997年第5期。

张云侠:《略论清代驻藏大臣的设置、职权及有关问题》,《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3期。

周伟洲:《清代甘青藏区建制及社会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第7期。

卓嘎:《〈铁虎清册〉产生的背景及内容》,《中国藏学》,1992年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