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图书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ounty in China(2015)

SSAPID:101-7227-1990-98
ISBN:978-7-5097-7718-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专注于对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评价、发展模式探索和动态跟踪监测,探讨影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书中根据GDP规模、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等指标,在全国县(市)中筛选出400强样本县(市),对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进行系统评价,最终从中遴选出了全国最具竞争力百强县(市)和最具发展潜力百强县(市)。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报告
作 者: 吕风勇 邹琳华
编 辑:吴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8 财政、金融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课题组名单

 出版前言

 第一篇 形势报告

  第一章 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一 经济规模与经济增长

    (一)县域经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明显放缓,部分县(市)出现负增长

    (二)县域经济较大中城市增速回落幅度偏大,占全国经济规模总量的比重有所下降

   二 社会消费

    (一)社会消费平均增速中部地区样本县(市)最高,新疆样本县(市)为省域第一

    (二)社会消费增速相对平稳,消费占比有所提升

   三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一)中部地区样本县(市)投资平均增速最高,部分县(市)出现负增长

    (二)投资增速仍然较高,投资与消费比率及投资占GDP比重持续上升

   四 公共财政收入

    (一)中部地区样本县(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最快,3个省份出现负增长

    (二)中部地区样本县(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比最低,东部地区最高

   五 人均收入

    (一)新增5个样本县(市)人均收入超40000元,浙江样本县(市)人均收入排首位

    (二)西部地区样本县(市)城乡收入差距最大,新疆样本县(市)最为均等

 第二篇 竞争力报告

  第二章 2014年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

   一 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选取原则

   二 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三 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四 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400强选择

   五 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数据来源

   六 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

  第三章 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分析

   一 竞争力百强县(市)分析

    (一)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前10强

    (二)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区域分布

    (三)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与400样本县(市)比较

   二 分项竞争力分析

    (一)经济规模竞争力分析

    (二)经济结构竞争力分析

    (三)市场需求竞争力分析

    (四)公共财政竞争力分析

    (五)金融资源竞争力分析

    (六)居民收入竞争力分析

    (七)基础教育竞争力分析

    (八)卫生福利竞争力分析

    (九)生态环境竞争力分析

   三 竞争力指数与排名

    (一)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指数与排名

    (二)经济规模竞争力百强县(市)指数与排名

    (三)经济结构竞争力百强县(市)指数与排名

    (四)市场需求竞争力百强县(市)指数与排名

    (五)公共财政竞争力百强县(市)指数与排名

    (六)金融资源竞争力百强县(市)指数与排名

    (七)居民收入竞争力百强县(市)指数与排名

    (八)基础教育竞争力百强县(市)指数与排名

    (九)卫生福利竞争力百强县(市)指数与排名

    (十)生态环境竞争力百强县(市)指数与排名

 第三篇 发展潜力报告

  第四章 2015年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排名

   一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指标的选取原则

   二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三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四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400强县(市)的选择

   五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指标体系数据的来源

   六 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排名

  第五章 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分析

   一 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分析

    (一)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前10强

    (二)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区域分布

    (三)发展潜力百强县(市)与400样本县(市)的比较

   二 发展潜力分项指数分析

    (一)经济增长指数分析

    (二)供给潜力指数分析

    (三)财政保障指数分析

    (四)金融便利指数分析

    (五)研发能力指数分析

    (六)园区发展指数分析

    (七)空间区位指数分析

    (八)交通通达指数分析

   三 发展潜力指数与排名

    (一)发展潜力百强县(市)指数与排名

    (二)经济增长指数百强县(市)排名

    (三)供给潜力指数百强县(市)排名

    (四)财政保障指数百强县(市)排名

    (五)金融便利指数百强县(市)排名

    (六)研发能力指数百强县(市)排名

    (七)园区发展指数73个县(市)排名

    (八)空间区位指数百强县(市)排名

    (九)交通通达指数百强县(市)排名

 第四篇 案例报告

  第六章 经济增长案例研究

   一 哈密市:借力丝绸之路,筑牢经济引擎

    (一)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力,促进工业快速发展

    (二)借助丝路经济带平台,激活哈密旅游市场

    (三)构筑立体交通枢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四)力促农牧业集约生态,实现现代化、产业化发展

    (五)完善信息化建设,加快城镇化步伐

   二 遵义县:农业现代化,经济腾飞之路

    (一)以三大“板块经济”和“四型经济”为载体,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以“四种工程”和高效种养模式为依托,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以“321工程”和循环产业链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四)以现代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为引领,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质升级

    (五)以“四在农家”和“美丽乡村”为支撑,促进农业休闲生态经济发展

  第七章 转型升级案例研究

   一 昆山:外向经济引领跨越,创新驱动再续辉煌

    (一)昆山发展的阶段

     1.1985~1991年的“富规划、穷开发”启动发展阶段,也是“自费开发”阶段

     2.1992~1999年的“加大土地批租力度、鼓励兴办独资企业”的全面发展阶段

     3.2000~2009年的兴办出口加工区和引进大项目的提升发展阶段

     4.2010年至今的由外向带动到创新驱动的阶段

    (二)昆山转型发展的经验及展望

     1.协调发展城市与产业

     2.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优越的服务条件

     3.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4.政府引导下不断创新体制

     5.构建自主创新平台

   二 霍林郭勒:探索“煤电用”一体化,铸就“霍林河模式”

    (一)霍林郭勒市发展概况

    (二)霍林河煤电铝产业发展历程

     1.建成了完整的煤电铝一体化发展产业链

     2.发展势头依然十分强劲

     3.霍林河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

    (三)霍林河模式的实质

     1.通过低值煤利用从源头上降低发电成本

     2.通过电力微网直供降低用电企业电价

     3.通过低铝价吸引加工企业多重转化增值

    (四)霍林河模式的借鉴意义

     1.对提升资源型小城市承接转移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2.对促进“煤电用”一体化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3.对推动资源型小城市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4.对推动国家重化工产业布局西移具有示范意义

     5.对推进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具有创新意义

   三 齐河:产业集群发展,见证“齐河速度”

    (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多元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注重高端引领,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跨越发展

    (三)加强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四)利用区位、资源优势,加快拓展发展空间、领域和业态

    (五)加大民生投入,改善人文环境,“两区同建”科学有序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幸福指数

  第八章 创新驱动案例研究

   一 扬中:集聚创新要素,奠定创新之基

    (一)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二)优化产业方向,促进高端创新发展

    (三)突出园区建设,加快创新要素集聚

    (四)加快转型发展,高效构建创新体系

    (五)突出高企引领,放大企业集群效应

   二 固安:完善创新体系,打造区域创新中心

    (一)高端引领,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

    (二)对接北京,着力促进创新发展

    (三)扩展渠道,努力增上优质项目

    (四)全面发力,高效促进产业孵化

    (五)市场主导,积极探索“固安模式”

   三 双流:川中“智库”,创新典范

    (一)以政策为保障,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二)以科技为支撑,激发县域经济创新发展活力

    (三)以智力资源为平台,汇聚智库促进全面创新

    (四)以战略新兴产业为关键,统筹建设区域创新能力

  第九章 发展困境案例研究

   一 山阴:发展“三色经济”,力破“一黑独大”

    (一)山阴发展面临的困境

    (二)山阴优化产业结构的策略

     1.以煤为基,联产循环

     2.以牧为主,农牧结合

     3.绿色生态,古风今韵

    (三)山阴“三色经济”战略的评价

     1.结构优化初有成效

     2.产业链条仍然单一

     3.迫需寻找新的增长极

   二 永嘉:外向经济面临困境,转型升级坚冰难破

    (一)永嘉县外向型经济面临的困境

     1.宏观经济长期低迷

     2.主导行业受制于外贸出口

     3.小型企业活力下降

    (二)永嘉县外向型经济的转型策略

     1.选取相对稳定的行业进行重点扶持

     2.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技术升级

     3.鼓励小微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三)对永嘉县经济转型的评判

     1.经济转型要顾及发展的路径依赖性

     2.经济转型要考虑传统行业的技术升级价值

     3.经济转型要利用已有的产业集群优势

 第五篇 专题报告

  第十章 创新驱动战略与县域经济发展

   一 县域经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意义

    (一)县域经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

    (二)县域经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适应新常态、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三)县域经济创新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途径

   二 全国县域经济创新能力的区域比较

    (一)中国县域经济创新力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创新力50强的评价

    (二)创新力50强评价结果及分析

     1.扬中市、双流县和固安县分列县域经济创新力前三甲

     2.江苏县域经济创新力最强,长江经济带创新力绝对占优

     3.县域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悬殊,京津冀地区有待实现新的突破

   三 县域经济创新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一)空间区位和交通条件抑制了许多位置相对偏远县(市)的创新能力

    (二)部分县(市)过分重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而不是附加值,过多承担新产品的生产功能而忽视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设计

    (三)缺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无序竞争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地区布局混乱

    (四)大部分县域经济体制创新不足和政策环境不佳,抑制了经济主体创新活力的提升

   四 中国县域经济创新驱动的战略对策

    (一)规划国家级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经济带

    (二)建立县域经济分类创新体系,促进县域创新经济协调发展

    (三)打破行政力量垄断,推动创新资源向县域经济适当转移

    (四)构筑能够连接县域经济的大交通体系,提高县域经济对外交往的便利度

  第十一章 县域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一 县域经济城乡收入差距的基本状况

   二 县域经济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三 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农业发达地区县(市)城乡收入差距相对较小

    (二)大部分农业比重过高、工业化程度偏低的县(市)城乡收入差距偏大

    (三)重工业化程度过高的县(市)城乡收入差距通常较大

    (四)工业化程度不足且远离发达经济区的县(市)城乡收入差距偏大

   四 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一)持续提高农业生产率

    (二)继续推动城市化进程,增强对农业的带动作用

    (三)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避免过度重工业化

    (四)完善劳动市场服务体系,降低异地就业成本,鼓励偏远地区农民外出寻找就业机会

  第十二章 县域经济的空间影响因素

   一 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二 人均收入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三 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因素

    (一)与核心城市的距离对县域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

    (二)核心城市人均收入水平对县域经济的影响稳步提高

    (三)核心城市的经济规模对县域经济的影响日趋弱化

   四 弱化或消除空间因素的不利影响的对策

    (一)改善交通设施状况,缩短与核心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

    (二)完善自身营商环境,降低交易成本,加速产业聚集

    (三)提供便利条件,鼓励当地人口外出务工

    (四)建设专门的产业承接基地,鼓励核心城市文化事业单位开设分支机构

    (五)制定专门的人才政策,鼓励来自核心城市的人才提供各种形式的短期或长期服务

  第十三章 县域经济发展与中国城镇化进程

   一 不同地区县(市)城镇化进程的比较

   二 县域经济城镇化的基本特征和影响

    (一)中部地区样本县(市)以产业衡量的城镇化程度较低,大量的农村人口难以实现就地城镇化

    (二)西部地区县(市)以产业衡量的城镇化程度较高,但是重工业比重大限制了人口的城镇化

    (三)东部地区县(市)以产业衡量的城镇化程度最高,成为吸引大量外地农村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区域

   三 当前城镇化的特点及不利影响

    (一)产业过度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或特大城市经济圈,人口稠密和地域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产业载体严重缺失

    (二)城乡二元体制及过度城镇化带来的过高生活成本阻碍了异地城镇化的真正实现,候鸟迁徙式的城镇化提高了异地务工的福利成本

    (三)布局过于集中式的城镇化带来了高昂的交通成本和环境成本,建设“美丽中国”面临巨大挑战

   四 当前县域经济城镇化的制约因素

    (一)交通运输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使县域经济的城镇化先天不足

    (二)政策优惠力度不足,使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雪上加霜

    (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市民化的热情锐减

    (四)创业环境较差,使县域经济自身难以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和活跃的民营经济,吸纳就业和促进提高城镇化的能力进一步弱化

   五 县域经济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一)将以县(市)为中心的城镇化道路上升为国家战略

    (二)加大向县域经济的财政转移力度,提高一般财政转移资金的比重

    (三)增强县镇规划的整体性,使县域经济呈现适度集中、集散有序的空间布局

    (四)增强对县域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缩小县域经济与大中城市过大的政策差距

 第六篇 附录

  附录一 全国400样本县(市)的地区分布

  附录二 全国县域经济400强竞争力各项指标指数值

  附录三 全国县域经济400强竞争力各项指标原始值

  附录四 全国县域经济400强发展潜力各项指标指数值

  附录五 全国县域经济400强发展潜力各项指标原始值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县域经济课题组的首部年度研究报告,专注于对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评价、发展模式探索和动态跟踪监测,探讨影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本书根据GDP规模、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等指标,在全国县(市)中筛选出400强样本县(市),对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进行系统评价,最终从中遴选出了全国最具竞争力百强县(市)和最具发展潜力百强县(市)。这些样本县(市)将作为本报告长期跟踪监测的主要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