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6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诗歌的语言与形式图书

SSAPID:101-7152-3183-23
ISBN:978-7-5097-6460-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专门研讨诗歌语言和形式问题,可以看出诗歌形式的发展是经历了历史的选择,更与各个时代诗人的主动探索是分不开的。作为学术问题,又的确应该研讨,这本论文集内容非常丰富,既有诗歌理论方面的探讨,也有对诗人创作的剖析,还有对诗歌语言和形式的微观研究以及宏观的扫描与概括等等,这反映了我们对中国诗歌前途的关切,对发展良好的中国新诗的责任心!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王光明
编 辑:刘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中国文学

 用语言想象世界

  新诗的自由与志趣

  文随代变,诗歌亦然

  “凤凰涅槃”:一个经典意象建构的历程

  文本的结构和意义的生成

   “文艺学应当成为一门科学”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系统

   诗歌的文本结构和意义的生成

   艺术文本结构和非文本结构

   结构和历史、科学和人文的纠结和出路

  从现代诗的意象看“诗人所为何事”

   “诗人所为何事”的诗观

   抽象用语的意象

    抽象用语的抒情意象

    抽象用语的说理意象

   抽象具象化的意象

   超现实意象

   诗游戏意象

   现实意象

    宣告式的现实意象

    营造生命情境的意象

   总结

  现代汉诗与现代汉语

  刍议诗性语言与现代诗歌

  诗歌怎样反诗歌

   一 记一段历史,记一个现实

   二 解构中的诗歌

    1.反抒情性、冷抒情

    2.诗的散文化

    3.反对元叙述,越琐碎越真实

    4.语言异化

  语言欧化与中国新诗的自我建构

   一 新诗遭遇语言欧化的辩难

   二 新诗对欧化汉语的运用与改造

   三 欧化与新诗的文化认同

  现代汉语虚词与胡适的新诗体“尝试”

   一 现代汉语虚词使用与新的诗体探索

   二 虚词与新诗散文化的语法尝试

   三 虚词与胡适新诗自然音节的形成

  诗歌文本结构、形式规范及其“标高”

   一 借鉴:元素周期表与元素诗学

   二 试探:诗歌文本结构与文本形式规范

   三 参照:六种本体性“标高”

    1.古典化参照

    2.融化性标举

    3.宽泛性包容

    4.全盘性倡导

    5.细致化标示

    6.量化式打分

   四 结语:文本标高的客观可能

  用语言拿住这世界:影像时代诗的功能随想

  在叙事中发现诗

   一

   二

   三

   四

  当代诗歌:语言、语象与意象

   一

   二

   三

   四

  色彩·形态·生命

   一

   二

   三

  对现代汉语诗歌写作语类运用和语象采集特色的学理透视

   一 “语言”意识与诗歌写作

   二 现代汉语诗歌写作中的语类运用特色

   三 现代汉语诗歌写作中的语象采集特色

  中国新诗的旗意象

   一

   二

   三

   四

  变迁的知觉模式与现代诗歌

   一 知觉模式与现代文学研究

   二 坚守古典知觉模式、寻找恒定“脉搏”

    (一)整一的宇宙意识和纯诗境域

    (二)贯穿宇宙和纯诗之构成:脉搏、节奏

     1.连通万物、构筑纯诗的“脉搏”

     2.新诗理想节奏之构想:“从韵生意”

   三 现代知觉变迁中的“视线的戏剧”

    1.“电影的训练”

    2.“视线的戏剧”

 自由与秩序

  新诗:呼唤自由的精神

   话题的提起

   “新诗应该是自由诗”是从内在精神角度对新诗品质的概括

   “新诗应该是自由诗”标明了自由诗在新诗中的主体位置

   自由诗在新诗中具有本原生命意义与开放性的审美特征

   公用性与稳定性的缺失使现代格律诗难于与自由诗相抗衡

   当下新诗存在的问题是构建几种新格律诗体能解决的吗

  说的比唱的好听

  从“唱”到“说”

   一

   二

   三

  节奏的魅力

   一 一场论争的背后

   二 从形式到语言:重建“阵地”的理想

   三 节奏的探索与节奏魅力的再发现

  论新诗自由和秩序的混乱

  中国新诗的两副面孔——自由与格律

   一 破格与“内在律”的追求

   二 重建与“外在律”的探索

   三 殊途同归——共建诗歌新秩序

 前驱者的探索

  有机的形式之寻求

   一 有机的新诗之先声——冯至早期的叙事诗

   二 情诗与讽喻诗的交织——也斯的《诗经练习》

   三 “形式就是诗的灵魂”

  陈敬容翻译波德莱尔诗歌九首:词汇及翻译策略选择*

   一 作为评论家的波德莱尔:一些概念

   二 五种感官及陈敬容翻译的波德莱尔的诗歌

   三 被选的诗歌

   四 结论

  诗歌的属性与汉语的属性

   一 “新的自由”与“新的节制”——新诗的定义

   二 “诗的效用”——“善之华”与“恶之华”

   三 汉语的限度,新诗的可能与“运命”

   四 “不统一的自然”——关于“打油诗”“杂诗”

  远取譬与鲁迅对冯至的评价

  “白话”:从黄遵宪的口语到胡适的国语*

   一

   二

   三

  白话诗与“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思想之奠基

   一 引言:问题的提出

   二 “词乃诗之进化”的得出及意义

   三 汉文改革:“逐步地把口语(白话)建成我们的国语”

   四 “言文一致”驱动下的“要须作诗如作文”

   五 作为“辅证”的“欧洲各国国语史”

   六 白话入诗:“‘新奇而美’,即是锻炼”

   七 结论:白话、口语、国语与新诗

  从穆旦到昌耀:新诗的语言质感论略

   一

   二

   三

   四

  穆木天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大众化”探索

   一

   二

   三

  汉语中的萨福

   一 “你却像玫瑰般开在我心里”

   二 “秋花在墙下看守着空屋”

   三 “灵魂发话时是对人类的真心”

   四 “死亡无法把温柔的记忆消除”

   五 “如果你们还不肯伸出手来”

   六 结语

  重识中国新诗的“革命”与“现代”

   一 “诗法政治”与“诗歌想象”

   二 “妇女解放”的神话修辞术

   三 重返古典之文:革命神话的观念基础

   四 革命民歌诗:作为一种特殊的“现代”诗

   小结

 当代诗人的寻求

  数位语境下的台湾当代诗

   一 隐匿的马戏班——台湾当代诗的数位发展概述

   二 数位时代的文学产销

   三 滑鼠所遇即是——数位诗的美感生成

   四 虚位以待的诗性——数位语境下的程序性与文学主体

   五 诗是“一根烟斗”吗?——“数位”的趋近与反诘

  有故事的地方

   一

   二

   三

   四

   五

  无限承接的温柔

  论顾城的诗歌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读于坚的《高山》

  为“杂诗”的存在寻找可能

  1980年代中国“实验诗”中的“汉风”

  余光中《乡愁》的广义修辞学阐释(纲要)

   一 广义修辞学解释框架:三个层面、两个主体

   二 修辞技巧层面的解释:“乡愁”从语词义变异为修辞义的五个特征

    (一)“乡愁”的语义成分:从语词义的必有特征变异为修辞义的可能特征

    (二)“乡愁”的语义信息:从语词义的向心性变异为修辞义的离心性

    (三)“乡愁”的语义结构:从语词义的封闭性变异为修辞义的开放性

    (四)“乡愁”的语义认同:从解释的权威变异为解释的自由

    (五)“乡愁”的释义元语言:从客观的中性变异为主观的智性

   三 修辞诗学层面的解释:“乡愁”的语义

    (一)修辞诗学研究的语言单位是语篇,但不同于语言学界主流的语篇研究

    (二)修辞诗学研究语篇叙述中的修辞能量,但不同于文艺学界的叙述学研究

   四 修辞哲学层面的解释:语义变异如何参与建构了“乡愁诗人”

   五 表达—接受互动过程中的“乡愁”

   六 广义修辞学解释框架:差异中的有限推导

  从“崛起”到“漂流”

   一 朦胧诗脐带的断与不断——日本新华侨华人诗歌的展开

   二 漂流的困顿与变异——日本新华侨华人诗歌的特征

    (一)诗学观念变化导致诗歌的“边缘化”“私我化”“精细化”

    (二)在“风骨”和“物哀”之间找到新的生长点

    (三)双语之间:母语与日语的变异美学

   三 异文化与陌生化 ——日本新华侨华人诗歌产生的原因

   四 漂流诗学ING——日本新华侨华人诗歌的意义

  试论20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的语言策略

   综合写作中的语词变形

   词语嫁接术与诗境陌生化

   复杂情绪与矛盾修辞

   转型时代的个人语码

  当代诗坛的长篇杰作

   一

   二

   三

  新诗写作疆域的开拓

   “系列诗”的发明

   开放文本的快乐

   审智:“让语言冒一点险”

   结语

  西部牧羊人瞳孔中黯淡的灯盏

  在难以祛魅的世界理解经验、语言和现实

   一 有待确认的写作

   二 不确定的世界与抵近它的跨径

   三 互为打量的自我与世界

   四 内化的形式与换喻的结构

   五 诗的“姿势”与思的唯物主义

  “口语写作”与“个人化写作”的误区

  先锋诗歌语言的惯性机制与多层次状态

   一

   二

   三

  20世纪末现代汉语诗歌语言问题研究述评

   一 关于“现代汉语诗歌”与汉语语言变革的反思

   二 诗歌口语与口语诗歌问题

   三 关于“字思维”问题的讨论

  悖论式生存与失败美学

  张枣诗歌语言的现代性与汉语性

  词语抛下我们不管

   一 “在我最孤独的时候”:寻觅知音的写作

   二 “练习闪烁的小鹿”:张枣诗歌语言实验策略

   三 “我祈祷着同样的牺牲”:张枣留下的启示

  在语言与时代的表现之间

   一 语言之诗

   二 时代之诗

   三 表现之诗

  “80后”诗歌:在成人与成熟之间

   一 “死亡”与“墓地”:“暮气沉沉”的诗歌想象

   二 窥探历史:同隐晦和禁忌做游戏

   三 性爱:直抵心灵的密径

   结语:代际更替不等于历史进步

 散文诗与网络诗歌

  21世纪台湾散文诗之书写现象

   一 前言

   二 2001~2010年台湾散文诗的创作出版

   三 2001~2010年“年度诗选”之编选概况

   四 2001~2010年“年度诗选”散文诗之选录现象

   五 2001~2010年“年度诗选”散文诗之写作特色

    (一)咏物为多

    (二)感怀为主

   六 结论

  散文诗语言特征刍论

   一 舒放性

   二 旋律性

   三 随意性

  散文诗与中国新诗传统

  语言形式的自由与内在情感的律动

   一 不拘外在形式的内在韵美

   二 诗文交融的精巧自然

   三 独语与对话的建构

  汉语新诗的小逻辑

   第一节 《雪》,或《野草》的小逻辑处女,新娘

    “雪罗汉”,“生命的泥”

    0=1,新天使

   第二节 《野草》的潜能,或汉语新诗的小逻辑

    “混搭”中的起跳

    《野草》的位置

    从不可能性开始

    汉语新诗的小逻辑

  网络诗歌语言的俗与雅

  略论“网络诗歌”的语言问题

   一

   二

   三

   四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