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16)图书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Asia-Pacific (2016)

SSAPID:101-7122-1976-67
ISBN:978-7-5097-8924-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及其影响”为主题,盘点了2015年亚太地区的焦点和热点问题,重点阐述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对中国、美国、日本的影响,缅甸大选,越共十二大,南海变局以及中国与日、韩、印尼之间的关系,为深入了解2015年及未来中国及周边环境的复杂形势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亚太蓝皮书
作 者: 李向阳
编 辑:王晓卿;刘晶晶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5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D8 外交、国际关系

 Contents

 摘要

 皮书数据库

 亚太蓝皮书编委会

 Ⅰ 总报告

  B.1 2015~2016年亚太形势回顾与展望

   一 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面临巨大的内外部风险,但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二 亚洲经济的未来取决于经济改革的步伐,但亚洲国家经济改革的步伐参差不齐,进程总体缓慢

   三 TPP完成谈判标志着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四 构建新型亚洲同盟体系成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安全领域的优先目标

   五 以“亲、诚、惠、容”为理念、以“一带一路”为平台的中国周边战略正在稳步推进

 Ⅱ 专题:《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B.2 浅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对中国的影响

   一 TPP对中国的货物贸易影响有限

   二 非传统议题对中国的潜在影响深远

   三 中国需要进一步参与国际规则重构

  B.3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一 美国参与TPP谈判的历程和影响

   二 TPP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三 结语

  B.4 TPP与日本区域合作战略的未来走向

   一 TPP的缘起、内涵和基本特征

   二 日本TPP决策动因及影响评估

   三 TPP美日FTA化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影响

  B.5 东盟国家对TPP的政策和反应

   一 东盟国家对TPP的政策和反应

    (一)TPP谈判国: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

     1.新加坡

     2.文莱

     3.马来西亚

     4.越南

    (二)表示加入TPP意愿的国家:泰国、菲律宾、印尼

     1.泰国

     2.菲律宾

     3.印尼

    (三)与TPP标准差距过大的国家:缅甸、柬埔寨和老挝

   二 TPP对中国-东盟合作的影响及相关对策

   三 结语

  B.6 TPP非传统议题相关条款研究

   一 TPP中非传统议题覆盖范围的界定

   二 TPP非传统议题的具体内容分析

    (一)TPP率先涉及的议题

     1.能力建设

     2.竞争力和商务便利化

     3.发展

     4.中小企业

     5.监管一致性

     6.反腐败

    (二)美国长期涉及而我国尚未涉及的议题

     1.劳工

     2.国有企业和指定垄断

     3.政府采购

    (三)美国主导的FTA长期涉及,我国参与的FTA近期开始涉及的议题

     1.知识产权

     2.环境

     3.电信

     4.竞争政策

     5.电子商务

     6.商务人员临时入境

   三 对TPP非传统议题相关条款的评价

    (一)TPP非传统议题是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TPP非传统议题有着鲜明的美式理念和美国利益烙印

    (三)TPP非传统议题的部分理念具有一定合理性和进步性,但其规则不可能成为国际通行标准

 Ⅲ 区域经济合作

  B.7 RCEP贸易谈判进程与前景展望

   一 RCEP提出的背景和目标

   二 RCEP已达成的协议与进展

   三 RCEP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四 中国的应对之策

  B.8 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进展与策略评价

   一 导言

   二 近年来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历程

    (一)东盟经济共同体的目标规划

    (二)2012年以来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

     1.东盟经济共同建设中期评估

     2.中期评估以来的进展

   三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推进战略

    (一)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进程化

    (二)拼图战略与经济共同体建设

   四 结语

  B.9 2015年APEC会议的主题与亚太自贸区

   一 “包容性经济”成为主题

   二 “包容性经济”强调的是“包容性”

    (一)要培育中小微企业参与区域和全球市场的能力

    (二)增加对人力资本发展的投资以使民众有能力参与经济增长和从中获益

    (三)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全面和系统的方式实现共同体远景

   三 以“包容性”应对区域所面临的挑战

   四 从“包容性”视角看FTAAP构建

    (一)一年来APEC在推进FTAAP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二)从“包容性”视角建设性地推动FTAAP的进程

  B.10 中巴经济走廊:背景、进展、挑战与前景

   一 中巴经济走廊提出的背景

   二 中巴经济走廊的进展

   三 中巴经济走廊面临的挑战

   四 结语

 Ⅳ 地区热点问题

  B.11 缅甸大选分析及选后局势展望

   一 此次大选的四个特点

   二 民盟大胜的原因

   三 民盟执政的有利条件

   四 民盟若执政也会面临诸多挑战

   五 选后中缅关系总体仍会保持友好

  B.12 越共十二大前瞻及影响

   一 越南革新30年的经验总结与越共十二大后的发展方向

    (一)越南革新30年的得失

    (二)越南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三)越共十二大报告所体现出的新内容、新特点

   二 越共十二大的人事变化前瞻

    (一)越共权力机构产生的相关制度规定

    (二)实际影响越共高层人事安排的其他因素

    (三)越共十二大的人事安排推测

   三 越南外交路线的调整与中越关系的发展态势

    (一)越共十二大的外交路线

    (二)中越关系的发展趋势

  B.13 南海变局中的东南亚因素

   一 东盟成员国南海“维权”行为常态化

   二 东盟成员国与域外大国海上安全合作持续深化

   三 南海问题继续成为考验东盟对外集体行动能力和内部凝聚力的试金石

   四 东盟国家将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意味着什么?

   五 结语

  B.14 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模式

   一 美国从“中立”转变为长期介入

   二 美国干预南海争端的动力与抓手

   三 美国干预的限度与中国的长期考虑

 Ⅴ 中国与地区大国关系

  B.15 安倍政权的长期执政与中日战略竞争的长期化

   一 安倍政权的长期化及加速摆脱“战后体制”

   二 政治关系

   三 经贸关系

   四 民间交流

   五 结语

  B.16 2015中韩关系述评:以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为中心

   一 阻碍朴槿惠访华的因素

    (一)国际因素

    (二)国内因素

   二 促使朴槿惠访华的因素

    (一)经济因素

    (二)安保因素

    (三)外交因素

   三 朴槿惠总统访华取得的成果

    (一)政治成果

    (二)经济成果

    (三)安保成果

    (四)外交成果

   四 结语

  B.17 构建中国印尼和平繁荣伙伴关系

   一 构建和平繁荣伙伴关系的历史基础

    (一)“万隆会议十项原则”铸就了中国和印尼政治共识基础

    (二)“危机”合作展现了共同利益的根基

    (三)战略伙伴关系给“万隆精神”注入了时代内涵

   二 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打造中国印尼和平伙伴关系

    (一)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二)共同推动朝鲜半岛和平稳定

   三 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地区和平秩序

   四 以新定位打造中国印尼发展伙伴关系

    (一)以战略对话和沟通打造战略发展伙伴关系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打造基建发展伙伴关系

    (三)以海洋合作为抓手打造海洋发展伙伴关系

    (四)以制造业合作为载体打造工业发展伙伴关系

    (五)以环境保护合作为突破口打造绿色发展伙伴关系

  B.18 中印构建更为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进展与趋势

   一 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中国的诉求与印度的回应

   二 中印聚集产能合作:经贸与投资

   三 人文交流机制日益完善,交流措施日趋多样

   四 中印军事交流趋于活跃,执法安全合作达成重要共识

   五 中印关系近期发展趋势

  B.19 中澳自由贸易协定与2015年中澳关系发展

   一 中澳结束自贸区谈判达成协定,双边关系上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二 中澳自贸协定对两国的经济影响

   三 中澳自贸协定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四 澳大利亚政权再度更迭,新政府与未来中澳关系发展

  B.20 后记

 主编简介

 Abstract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在2015年取得的最大成效当属《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完成谈判。它将注定成为奥巴马总统任期内最重要的外交成就。正如奥巴马总统及其他美国政府高官所言,TPP对美国最重要的战略收益是阻止中国成为本地区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者。经济学家可能会对TPP的经济收益做出截然不同的评估,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收益分配方案,但大多数政治家(尤其是大国的政治决策者)关心的首要利益问题是TPP背后中美在国际经济规则上的竞争。鉴于TPP第一阶段的谈判已经结束,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它将以何种方式进行扩容?其最终的发展方向是走向布鲁塞尔还是日内瓦?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被排除在外,无论是TPP的短期扩容还是长期走势都与中国息息相关。2015年10月TPP完成谈判后,中国围绕TPP一度引发全民大讨论。我们在2015年初选择TPP作为本年度报告的主题,因而也就变相地参与到这场全民大讨论之中。“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另一项进展是美国在强化双边同盟关系的同时,致力于构建三边或多边同盟关系,以提升亚洲同盟关系的效率,比如美日韩同盟关系、美国与东盟国家的同盟关系、美日印澳同盟关系等。“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优先目标是应对中国的崛起,美国这样做本身并无不妥之处,问题在于,美国构建新型亚洲同盟关系是以挑动周边国家与我国的矛盾为前提的,比如东海问题、朝核问题与萨德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南海岛礁问题等,这就使我国的周边环境进一步复杂化。在经济领域,亚洲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呈现持续恶化的态势。即便是在发达国家经济有所回升的背景下,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速放慢的趋势也没有能够得到有效遏制。这验证了我们此前的基本判断: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增长周期已经出现了拐点;美联储步入加息轨道后,亚洲新兴经济体需要警惕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之间的“跷跷板”效应。目前,亚洲新兴经济体的主要风险源自债务领域,而这种债务风险又源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其在去产能、去杠杆方面的调整滞后。因此,亚洲国家应对外部金融风险固然重要,但根本出路是改革和调整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印度、菲律宾、越南的改革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面对周边环境的变化与挑战,我国也在对周边战略做相应的调整。以“亲、诚、惠、容”为基本理念的周边战略体现了继承和发展的双重特征,其中最突出的要属“一带一路”。它正在成为新时期我周边战略的重要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