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舆情分析与预测(2021)图书
Analysis and Forecast on Public Opinion of Gansu (2021)
[内容简介] 本书总报告从10个方面概述了2020年甘肃舆情的基本状况及热点和特点,并分析预测了2021年甘肃舆情的基本态势;社会热点篇重点分析研判了民众对“十四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黄河中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地方政府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的看法与评价;群众认知篇主要以小微企业主、农民群众、专业技术人员、基层干部等阶层为调查对象,就相关问题做了针对性的调查;专题篇则主要围绕自媒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民众的社会心态、中小学在线教育、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等专题进行调研和深度分析。
甘肃蓝皮书编辑委员会
甘肃蓝皮书编辑委员会办公室
Abstract
摘要
皮书数据库
总序
Ⅰ 总报告
B.1 2020~2021年甘肃舆情分析与预测
一 坚持规划引领,社会各界对“十四五”规划满怀期待
(一)近九成的被访者对甘肃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乐观态度
(二)被访者最关心“十四五”规划涉及的民生保障内容
(三)八成多的被访者对甘肃未来五年发展的期待是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文体等供给更优
二 决胜收官之年,坚决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一)94.04%的被访者表示对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信心
(二)81.32%的被访者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基本实现
(三)六成被访者认为实际生活状态与预期的小康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三 厚植发展优势,推动黄河中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一)生态环境问题依然是民众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
(二)八成以上的被访民众认可政府对保护黄河中上游生态环境的宣讲力度
(三)有八成以上的民众表示人为因素是造成黄河流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六成以上的民众认为黄河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四 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政府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水平
五 稳经济促发展,为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政策体系亟待完善,外部环境有待优化
(二)融资体制亟待完善,监督机制有待健全
(三)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亟待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四)后疫情时期小微企业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六 推进乡村振兴,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七 引进留住人才,深化人才强省战略
(一)60%以上的被访者认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政策在甘肃人才强省战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70%以上的被访者表示甘肃省人才评价体系较为合理,60%以上的被访者对目前甘肃省人才激励政策的成效表示满意
(三)大多数被访者认为人才政策优惠力度不够,政策宣传不到位是“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被访者认为经济因素、职业发展前景、教育医疗环境是影响甘肃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政策实施的主要因素
八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基层减负取得实效
(一)绝大多数基层干部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愤怒或反感态度
(二)绝大多数基层干部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危害和根源有着清晰准确的认识
1.当前形式主义最为突出的表现依然是会议多、文件多、督查检查考核多
2.当前官僚主义最为突出的表现仍然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3.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最主要根源是上级罔顾实际,下级应付差事,官僚主义催生形式主义
4.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县(市、区)这一级表现较为严重
(三)甘肃基层干部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期望
1.牢固树立党员干部正确政绩观
2.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
3.坚持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
4.持续用力精文减会
九 强化阵地建设,加快主流媒体创新发展
(一)74.11%的被访者通过主流媒体直接获取信息
(二)89.40%的被访者表示主流媒体发布信息对自己有影响
(三)80.18%的被访者对主流媒体报道题材表示认同
(四)新媒体越来越多地成为被访者获取热点信息的主要渠道
(五)民众对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工作的期望与建议
十 注重舆论引导,提升自媒体发展质量水平
(一)自媒体信息的获取多通过移动网络以手机浏览为主
(二)对自媒体信息发布平台的选择偏好各异
(三)关注的自媒体信息类型众多
(四)正能量倾向整体向好
十一 2020年热点特点,2021年舆情预测
(一)向上向好的舆情态势日趋成熟,民众对相关热点问题的看法更加科学理性
(二)民生问题仍然是民众关注的舆情焦点
(三)主流媒体已成为舆论引导的最重要阵地
(四)舆情传播中自媒体作用凸显,但也带来复杂的信息管理问题
(五)网上舆情正能量还需壮大
(六)2021年甘肃舆情形势预测
Ⅱ 社会热点篇
B.2 甘肃民众关注的社会热点及网络涉甘舆情调查
一 当前民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二)民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1.教育问题关注度持续高温,连续三年位居榜首
2.住房问题关注度稳中有升,居第2位
3.生态环境问题关注度略有下降,居第3位
4.养老与社会保障问题的关注度有所上升,居第4位
5.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与上年持平,居第5位
6.医疗问题关注度有所下降,居第6位
7.反腐败和干部作风问题关注度稳中有升,居第7位
8.就业问题关注度趋于稳定,居第8位
9.“经济发展形势”和“公共卫生与疫情防控”居第9位、第10位
10.“物价问题”关注度略有下降,居第11位
11.“新型城镇化建设”关注度未变,居第12位
12.“收入差距和分配制度改革”关注度有所上升,居第13位
13.“基层降压减负问题”受到较高关注,居第14位
14.“交通安全问题”和“农村土地问题”关注度基本稳定,居第15位、第16位
15.“扫黑除恶”和“脱贫攻坚”问题关注度下降明显,居第17位、第19位
16.“中美关系”问题关注度大幅上升,居第18位
17.“‘一带一路’战略和甘肃发展问题”“乡村振兴”民众关注度变化不大,居第20位、第21位
18.民众对“‘六稳六保’问题”“复工复产问题”关注度不高,排名靠后
19.民众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关注热情低,“营商环境问题”关注度居尾
(三)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原因
二 网络涉甘舆情调查
三 分析与结论
(一)民生问题仍然是民众关注焦点
(二)阶层和居住地影响民众关注度
(三)经济发展对社会舆情生成变化影响最大
(四)网络舆情基本平稳,政府应对能力提升
四 对策建议
(一)提高政府舆情素养和应急能力
(二)加强舆情监测和评估
(三)重视公众参与
(四)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B.3 民众对“十四五”规划的期待及建议
一 调查对象的基本概况
二 调研问卷数据分析
(一)近九成的被访者对甘肃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乐观态度
(二)被访者最关心“十四五”规划涉及的民生保障内容
(三)被访者对“十四五”规划涉及主要内容方面的具体期待
1.近六成的被访者认为应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2.近八成的被访者认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应该提升空气质量
3.八成多的被访者认为全面补齐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快对外快速交通设施建设
4.七成多的被访者认为民生发展方面应该加强就业帮扶
5.近七成的被访者认为未来五年的全面深化改革应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6.近八成的被访者认为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应重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7.六成多的被访者认为“十四五”规划中深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是优化创新政策环境
(四)八成多的被访者对甘肃未来五年发展的期待是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文体等供给更优
三 结论与分析
(一)被访者对“十四五”规划中重要任务具体有不同的期待
(二)被访者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乐观态度
(三)被访者对甘肃未来面貌的期待是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文体等供给更优
四 对策建议
(一)做好规划的有效对接,确保“十四五”规划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民众意见,避免规划脱离实际
(三)重视解决瓶颈问题,科学谋划“三个重大”
(四)突出甘肃发展特色,重视规划的可操作性
B.4 民众对甘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评价及看法
一 被访者的基本情况
二 民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评价与看法
(一)民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了解与评价
1.98.01%的被访者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不同程度的了解
2.八成被访者高度赞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其取得的成就
3.94.04%的被访者对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信心
4.81.32%的被访者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基本实现
(二)民众对目前的生活状态的感受与认知
1.78.49%的被访者对目前的生活状态表示满意
2.六成被访者认为生活状态与预期的小康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三 民众对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看法
(一)七成被访者认为要补齐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两项“短板”
(二)近七成被访者认为“观念与思想不够开放,创新不足”是制约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
(三)八成被访者希望收入水平、医疗保障、文化教育得到提高和完善
四 结论
五 坚持创新赶超发展,全面释放发展新动能
(一)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二)加快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和提升居住水平
(三)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城乡融合共享发展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新基建,提升民生建设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五)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创民营经济新优势壮大实体经济
(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B.5 民众对黄河中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认知和建议
一 被访者基本情况
二 问卷调查分析
(一)生态环境问题依然是民众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
(二)民众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的认知程度
1.有六成的被访民众听说过国家正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2.有八成以上的被访民众认可政府对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宣讲力度
3.有六成以上的民众认为保护及治理黄河流域环境问题需要各界力量的协同作用
(三)民众对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况的认知
1.有三成以上的被访民众认为水污染仍然是黄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有近八成的被访民众认为近年来黄河流域水域污染情况有所改善
3.有七成以上的被访民众知道黄河流域一级水源地的覆盖情况
(四)民众对黄河中上游地区污染原因情况的认知
1.有八成以上的民众认为黄河流域污染程度与自身生活有很大的关系
2.有八成以上的民众表示人为因素是造成黄河流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九成以上的民众认为应从多方面着手改善黄河生态环境问题
(五)民众对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知
1.有六成以上的民众认为黄河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2.有九成以上的民众认为周边企业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有影响
3.有六成以上的民众的认为保护环境比加快经济发展更重要
三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民众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二)民众对黄河中上游水域情况的相关认知程度还不够
(三)民众对黄河流域的整体污染情况虽有一定的认知,但认知程度不够深入
(四)民众对黄河中上游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认知不够深入
四 对策建议
(一)提升政府宣传力度和方式的多样性,使民众对黄河中上游流域的生态环境有一个深入系统的认知
(二)加强水污染治理和管理水平,提升居民对水域相关问题的认知水平
(三)扩大黄河流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模,提升民众对高质量发展的认知水平
(四)提升民众生活环境质量,打造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新格局
B.6 民众对地方政府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感受与评价
一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 民众对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感受与评价
(一)地方政府应对疫情行动果断,措施有力
1.疫情期间绝大多数民众在省内居住,对疫情防控的评价真实有效
2.民众对地方政府疫情防控措施的评价主要取决于直接感知程度
(二)绝大多数民众对地方政府疫情防控成效高度肯定、高度满意
1.绝大多数民众认为地方政府疫情防控措施总体科学合理
2.绝大多数民众认为当地政府疫情防控措施真实有用,但仍有改进空间
3.民众认为领导干部、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在疫情防控期间分别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基层工作者获得的认同最多
4.部分民众明确表示疫情防控期间存在不配合政府工作的情况
5.绝大多数民众表达了对政府(工作)的绝对信任和支持
6.绝大多数民众对地方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满意
(三)民众更加注重应急体系、制度、工作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
三 本次调查的一些舆情特征和启示
(一)社会紧急状态有利于增进社会团结,但效果难以持久
(二)管控与治理的分界线模糊,需加强日常治理
(三)“集中点赞”与“日常吐槽”并存,需更关注民情民意
(四)“接地气”与“见实效”密切相关,需更注重基层工作
四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对策建议
Ⅲ 群众认知篇
B.7 甘肃小微企业主对稳经济促发展的认识与评价
一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二 甘肃小微企业主对稳经济促发展的认识与评价
(一)政策体系亟待完善,外部环境有待优化
1.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2.营商环境有待优化
(二)融资体制亟待完善,监督机制有待健全
1.融资渠道狭窄,内部融资资金有限
2.民间间接融资风险较高,融资管理能力弱
3.财务管理不完善,企业融资政策不健全
4.信誉体系有待完善,监督机制有待健全
(三)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亟待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1.人力资源理念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
2.缺乏员工培训与教育,忽视企业文化建设
(四)后疫情时期小微企业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三 进一步发挥小微企业在稳经济促发展中作用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综合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1.优化行政服务环境,提高民营经济政策质量
2.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建立畅通融资的新机制
(二)优化企业管理机制,提高企业自身发展能力
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共享性
2.完善企业信誉体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3.多渠道并举,健全直接融资渠道
(三)健全用人机制,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1.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管理新理念
2.建立科学规范的选人用人制度
(四)后疫情时期甘肃小微企业的发展趋向
1.重视小微企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2.推动小微企业融资畅通
3.引导和鼓励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B.8 农民群众对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感受和评价
一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及意义
二 问卷编制情况
(一)受访人群总体情况
(二)受访人群的特征情况
(三)受访人群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情况
三 问卷统计与结论分析
(一)问卷统计
1.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可程度较高
2.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关注内容较广
3.有超过1/3的受访者对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不满意
4.超过60%的受访者对农村交通出行、房屋居住、子女受教育等社会民生建设情况较为满意
5.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实施过程中,农村生态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二)结论
1.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2.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艰巨
3.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
4.基层组织建设不够完善
5.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四 对策建议
(一)以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提升农民的获得感
(二)以生态建设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的安逸感
(三)以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农民的满足感
(四)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民的踏实感
(五)以精准扶贫推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提升农民的幸福感
B.9 专业技术人员对甘肃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政策的评价与建议
一 被访者的基本情况
二 专业技术人员对甘肃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政策的认知程度和总体评价
(一)近七成的受访者对甘肃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政策有所了解,认知程度较高,认知渠道主要基于工作生活及电视、报刊
(二)近八成的被访者从甘肃省内来甘工作或创业,多数被访者对目前甘肃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表示满意,五成以上的被访者对自身的发展状况、就业及生活环境表示满意
三 专业技术人员对“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政策作用的评价及看法
(一)60%以上的被访者认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政策在甘肃人才强省战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70%以上的被访者表示甘肃省人才评价体系较为合理,60%以上的被访者对目前甘肃省人才激励政策的成效表示满意
四 甘肃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大多数被访者认为政策优惠力度不够,政策宣传不到位是“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被访者认为经济因素、职业发展前景、教育医疗环境是影响甘肃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政策实施的主要因素
五 完善甘肃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政策的建议
(一)优化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制度
(二)完善人才持续性发展平台建设
(三)消除影响甘肃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政策落实的不利因素
(四)加强对“新型人才”的重视程度和引进力度
(五)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强化自身“人才造血”功能
B.10 基层干部对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看法和评价
一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二 甘肃基层干部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态度和认识
(一)绝大多数基层干部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愤怒或反感态度
(二)绝大多数基层干部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危害和根源有着清晰准确的认识
1.当前形式主义最为突出的表现依然是会议多、文件多、督查检查考核多
2.当前官僚主义最为突出的表现仍然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3.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最大危害在于侵蚀党的执政根基
4.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最主要根源是上级罔顾实际,下级应付差事,官僚主义催生形式主义
5.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难以被查究问责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统一的定性与定量尺度、党纪法规缺少操作性强的规定
6.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县(市、区)这一级表现较为严重
三 甘肃基层干部对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看法、整治成效评价及整治期望
(一)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达了绝大部分基层干部的心声
(二)党的十九大以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甘肃贯彻执行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动取得了较好成效
(四)甘肃基层干部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期望
1.牢固树立党员干部正确政绩观
2.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
3.坚持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
4.持续用力精文减会
5.着力提升督查检查考核实效
6.完善制度,统一认定和处置标准
7.改进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机制
8.求真务实开展调查研究
四 甘肃进一步加强贯彻执行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动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认识贯彻执行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动的重要性
(二)持续筑牢广大党员干部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政治根基
(三)切实加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制度建设
B.11 民众对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认知和评价调查
一 调查基本情况
(一)被访者基本情况
(二)调研问题
(三)调查过程
二 民众对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渠道与特征的认知与评价
(一)74.11%的被访者通过主流媒体直接获取信息
(二)89.40%的被访者认为转发信息增强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三)60.83%的被访者表示尊重事实是国内主流媒体的主要特色
(四)新媒体越来越多地成为被访者获取热点信息的主要渠道
三 民众对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状况的感受与评价
(一)80.18%的被访者对主流媒体报道题材表示认同
(二)100%的被访者都想从主流媒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获得事实和数据
(三)64.98%的被访者认为当下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处于核心地位
(四)81.45%的被访者总体上对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工作持认可态度
四 民众对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工作的期望与建议
(一)民众对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工作的期待
(二)民众对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建议
五 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善用事实与数据,增强舆论引领的公信力
(二)发挥主流媒体评论专业性,引导舆论趋向理性
(三)借力网络意见领袖,扩大主流媒体影响力
(四)传统主流媒体向“指媒”拓展,占领舆论引导制高点
(五)紧抓5G建设契机,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智慧化水平
Ⅳ 专题篇
B.12 自媒体在舆情传播中的影响与作用研究
一 调研样本概况
(一)调研意义
(二)样本概况
二 调研问卷的信息梳理及分析
(一)民众对自媒体的了解程度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二)自媒体信息的获取多通过移动网络以手机浏览为主
(三)对自媒体信息发布平台的选择偏好各异
(四)关注的自媒体信息类型众多
(五)正能量倾向整体向好
(六)需加大对自媒体发布的不实信息或庸俗信息的监控
(七)自媒体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受众对事件的看法
(八)自媒体在舆情传播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三 自媒体在舆情传播中的影响
(一)自媒体传播对舆情产生的积极影响
(二)自媒体传播对舆情产生的消极影响
四 科学引导自媒体,使其在舆情传播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对媒介平台、媒介内容生产者与受众三方“三管齐下”,把控信息生产过程
(二)遵从信息传播的科学变化,针对自媒体舆情形成阶段,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
(三)运用大数据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升级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B.13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民众心态调查研究
一 调查对象情况
二 民众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心理反应状态
(一)民众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识
1.民众对疫情的关注度与了解信息的需求
2.民众认为新冠肺炎的危险性比SARS更高
3.全面升级的疫情防控使民众对疫情的判断更为客观理性
(二)民众对疫情的心态变化
1.随着防控措施升级民众的恐慌和焦虑逐步缓解
2.疫情期间大部分民众都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
3.防控措施的升级提高了民众的安全感
(三)民众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行为
1.多数民众认识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必要性,采取了必要的方法防御疫情
2.心理危机干预的服务供需落差较大
(四)民众对政府等各方面疫情防控工作的评价和需要加强的工作
1.民众对地方政府等各方面的疫情防控工作给予高度的肯定
2.民众认为疫情防控工作需更加关注基层执行中的科学性与法理性
3.民众对化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提出的建议
三 讨论
四 多措并举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民众心态的调适工作
(一)规范的制度操作,加强精神力量引导
(二)建立健全心理调适体系,提高政府治理效能
(三)构建舆情应急体系,筑牢舆情防线
(四)加大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民众心理应急能力
(五)坚持依法治理,强化法制保障
(六)提高心理调适的主动性,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B.14 民众对中小学在线教育的看法与评价
一 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
(二)调研问题
(三)调查过程
二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一)民众反映的甘肃中小学在线教育条件与形式
1.被访者多数选择在线交互平台为在线教育的平台
2.接近九成被访者选择政府主导的在线教育资源
3.接近八成被访者认为在线教育最突出优势是“自由选择授课教师”
4.八成多被访者认为在线教育的劣势是“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效率不高”
5.八成多被访者认为在线教育互动性较低
(二)民众对甘肃中小学在线教育的感受与评价
1.九成以上被访者表示支持疫情期间开展在线教育
2.超过七成的被访者认为在线教育互动情况不好
3.超过六成的被访者认为中小学在线教育的实际效果不好
(三)民众对中小学在线教育的期望与建议
1.接近六成被访者期望中小学在线教育选择“直播+高频次师生互动”形式
2.超过六成的被访者期待在线教育能够“优化监督功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3.接近八成被访者建议在线教育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控性”方面得到改进
三 调查结论与分析
(一)民众对疫情期间开展在线教育支持率比较高
(二)甘肃中小学在线教育的实施要素还有待提高
(三)民众认为中小学在线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四)民众认为优化中小学在线教育迫在眉睫
四 思考及建议
(一)促进线上和线下教育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二)丰富在线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三)注重家校协同,中小学在线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参与
(四)发展5G网络,为中小学在线教育提供强大网络保障
(五)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B.15 民众对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评价与建议
一 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地铁乘客年龄分布
2.文化程度
3.月收入分布情况
4.乘客的居住区域分布
5.乘客的身份信息分布
二 兰州市轨道建通运营服务现状
(一)乘客满意度
(二)各项服务评价及满意度
三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地铁站的导向指引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健全,指引标识部分缺漏或不够清晰,地铁与公交的换乘导向指引标志略显混乱或不明显
(二)设备设施存在问题,设备的故障率偏高
(三)地铁站内秩序维护在候车阶段出现断层,乘客上下列车时的安全与秩序存在风险
(四)票务服务方面存在细节性问题,民众对电子票、纸质票、地铁卡等使用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与混乱
(五)地铁相关宣传信息缺少城市文化特色,宣传标语等内容单一性、滞后性等现象一直存在
四 结论与分析
(一)兰州市地铁运营评价良好,但相关基础设备设施的布局合理性、充足性有待改进和完善
(二)地铁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公益性服务较少,缺乏对乘客的关怀
(三)地铁文化特色不太明显,兰州市城市文化宣传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列车速度与发车间隔等外界因素缺陷成为地铁运营的缺陷所在
五 对策与建议
(一)设施服务类的基础建设及其合理性是地铁建设稳定运营的关键
1.加强站厅导向指引服务,优化站台电子屏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2.地铁站内及列车内环境卫生需要进一步改进
3.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完善是设备设施改进方向的关键环节
4.安全与秩序的制度和设施健全是地铁运营的核心,必须建立健全完整的安全与秩序维护、应急制度和体系
(二)列车运力的提升是地铁建设运营取得发展的前提
(三)信息宣传、广告播放应当与兰州市城市文化特色相结合,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
(四)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仅需要结合线路经过的地理区域,还要结合线路周边的行政区域与人文因素
B.16 甘肃省城市社区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情况及满意度调查
一 甘肃省城市社区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情况
(一)社区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度提高,城市小区垃圾分类建设进展迅速
(二)利用网格化管理促进垃圾分类全覆盖
(三)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监督机制
(四)推行社区垃圾分类声光报警电子督导系统,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便捷性
(五)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模式
(六)政府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推进垃圾分类收运工作
二 甘肃省城市垃圾分类居民知晓率与满意度调查
(一)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晓度的调查
(二)影响社区居民不能有效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因素调查
(三)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效果满意度调查
三 当前城市社区垃圾分类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民环保意识不够,垃圾分类习惯还未养成
(二)分类设施不够完善,垃圾分类整体推进还不平衡
(三)垃圾分类投入资金不足
(四)政府的宣传效果不明显
(五)居民垃圾分类的激励机制推进慢
(六)垃圾分类法制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
(七)符合资质的垃圾分类收运企业较少
四 进一步推进实施甘肃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二)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和监管力度
主要编撰者简介
《甘肃舆情分析与预测(2021)》编辑委员会
邵鹏、王齐、单英骥:《基于文本分析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年第11期。
陈华:《关于示范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思考》,《银川日报》2020年9月24日。
田文富:《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体化的绿色经济文化带》,《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0年第9期。
张贡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内涵与路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刘昌明、刘小莽、田巍、谢佳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缺水问题》,《人民黄河》2020年第9期。
甘肃省民营经济研究会课题组:《改善甘肃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的若干建议》,《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8月27日。
甘肃省民营经济研究会课题组:《甘肃民营企业环境的基本状况和存在问题》,《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8月20日。
陈婷煜:《甘肃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七大环境喜忧参半》,《中国县域经济报》2015年3月12日。
李天建:《双创视阈下甘肃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的嬗变与政策重点》,《甘肃日报》2017年7月17日。
刘佳:《甘肃小微企业人才缺失与机制创新》,《现代企业》2015年第8期。
杜琼:《云南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研究》,《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12期。
陈海跃:《推动各种扶持政策形成合力 努力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人民日报》2020年7月30日。
王正萍:《新形势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调查与思考》,《现代商业银行》2019年第5期。
吴龙龙:《甘肃中小民营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学理论》2012年第4期。
张文娇:《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商场现代化》2019年第1期。
胡大利、李生校、叶国灿:《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温友祥:《甘肃民营经济发展研究》,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苏树军:《西部民营企业发展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史耀疆:《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私营企业家成长研究》,中国财政出版社,2005。
李朝阳:《从供给侧改革角度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管理现代化》2016年第5期。
程诺:《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信用风险承担的实证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9期。
朱丽姣、吴静:《关于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思考》,《农银学刊》2019年第4期。
崔蕾:《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分析》,《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年第1期。
李雪:《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研究》,《投资与创业》2019年第5期。
鲁亮:《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河北企业》2019年第3期。
由敏:《完善甘肃省小微企业税收政策体系的思考》,《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10期。
武永霞:《降低甘肃兰州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金融服务体系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10期。
李凤文:《银行纾困小微企业,亟待出台操作细则》,《中国银行保险报》2020年2月10日。
杜晓安:《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财会学习》2019年第12期。
李晢:《形式主义三题——学习邓小平同志“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论断有感》,《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2年第6期。
余哲西:《系列述评之三 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深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五大根源》,《中国纪检监察》2018年第1期。
郭妙兰:《必须下更大功夫综合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四风”,听基层干部群众说实话》,《中国纪检监察》2018年第3期。
赵振宇:《向顽瘴亮剑 对痼疾开刀——纪检监察机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综述》,《中国纪检监察》2018年第20期。
王蒙、黄红平:《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检察日报》2020年3月3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1/content_5372964.htm。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zywj/2020-04/14/c_1125855165.htm。
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若干措施》,http://www.gansu.gov.cn/art/2019/4/15/art_136_421860.html。
《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新华网,2018年8月22日。
燕道成、陈思妤:《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舆论引导:特点、挑战与策略》,《传媒观察》2020年第3期。
宋守山:《转型语境中主流媒体新闻评论引导力的困境与提升路径》,《中国记者》2020年第7期。
双传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流媒体担当》,《新闻战线》2019年第23期。
段鹏、朱瑞庭、朱敏倩:《试论5G技术的发展为我国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当代电视》2020年第9期。
蔡家胜、王明蕾、严海艳:《自媒体传播对大众认知的消极影响及对策》,《传媒论坛》2020年第19期。
陈兵:《自媒体传播中的舆情形成与政府舆情应对》,《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孟翀:《自媒体的哲学新解——从管理哲学的视角看自媒体》,《传媒》2015年第12期。
夏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学理论》2014年第9期。
朱天、张诚:《中国互联网媒介平台的圈子传播现象解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新华网,2018年8月22日。
燕道成、陈思妤:《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舆论引导:特点、挑战与策略》,《传媒观察》2020年第3期。
宋守山:《转型语境中主流媒体新闻评论引导力的困境与提升路径》,《中国记者》2020年第7期。
段鹏、朱瑞庭、朱敏倩:《试论5G技术的发展为我国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当代电视》2020年第9期。
双传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流媒体担当》,《新闻战线》2019年第23期。
彭亮、李黎:《长沙生活垃圾分类协同治理研究》,《产业创新研究》2020年第18期。
王天戈:《生活垃圾分类应该简单化》,《人民政协报》2020年9月17日。
程鹏立等:《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提升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