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1

珠江论丛(2015年第4辑,总第10辑)图书

Pearl River Forum (Vol.4, 2015, No.10)

SSAPID:101-7112-0295-98
ISBN:978-7-5097-8555-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由理论前沿、教育教学、语言探赜和社会治理五部分构成。理论前沿主要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县设市问题和陈烨结构的演变与战略产业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分析;教育教学主要针对独立学院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教师的认证制度进行了思考;语言探赜主要探究了模因论的问题;文化研究涉及了澳门多元文化现象对中华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启示;社会治理对澳门的人才回流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北京山区村内自愿移民搬迁进行了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付景川
编 辑:宋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0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珠江论丛》编辑委员会

 《珠江论丛》征稿启事

 理论前沿

  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县设市研究报告

   一 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县的界定

    (一)经济强县的一般性描述

    (二)经济强县发展的差异性

    (三)经济强县的分布特点

    (四)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县评价原则

     1.评价体系简洁明了

     2.不设经济结构性指标

     3.评价指标切实有效

    (五)经济强县评价方法

    (六)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县

   二 中西部地区城市体系布局

    (一)西部地区城市体系及存在的问题

    (二)中部地区城市体系及存在的问题

   三 县和市的区别以及县级市的作用

    (一)县和市的区别

     1.县制与市制

     2.市比县担负更多的管理任务

     3.县与市经济社会管理各有侧重

     4.县和县级市领导体制的区别

     5.县级市与县的区别

    (二)县级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县级市有利于经济发展上到更高台阶

     2.县级市有利于城镇化的加速推进

     3.县级市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

   四 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县设市标准

    (一)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县小口径设市标准

     1.西部地区经济强县小口径设市标准

     2.中部地区经济县小口径设市标准

    (二)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县大口径设市标准

     1.西部地区省域经济强县大口径设市标准

     2.中部地区省域经济强县大口径设市标准

  产业结构的演变与战略产业的选择

   一 国外对产业结构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二 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一)重心转移规律

    (二)循序渐进规律

    (三)转移加速规律

    (四)要素转换规律

    (五)层次叠加规律

    (六)科技推动规律

    (七)需求牵引规律

   三 战略产业的选择

    (一)市场需求标准

    (二)产业关联标准

    (三)科技先进标准

    (四)资源环境标准

    (五)扩大就业标准

 教育教学

  独立学院学生自主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

   一 自主学习的概念与意义

    1.专业技能的掌握

    2.知识结构的完备

    3.人际交往能力的具备

    4.创新思维方式的锻炼

    5.人格的健康

   二 自主学习现状

    (一)确定目标、制订计划的能力

    (二)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三)自控能力

    (四)自我检查、反馈和总结的能力

   三 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于教师认证制度的思考

   一 中国教师教育认证的特征

   二 教师教育认证存在的问题

   三 构建中国教师教育认证制度的思考

    (一)重视专家队伍建设

    (二)建立政府主导的教师认证标准

    (三)形成互动的认证流程

     1.认证资格确定

     2.认证程序

    (四)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独立学院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

   一 独立学院新生价值观特点与分析

    (一)人生追求偏离核心价值观,缺乏理想信念

    (二)价值取向模糊、分散,目标选择和职业设计功利化

    (三)缺乏坚定的价值观激励,心理动力匮乏

    (四)对于基本价值准则认知模糊,行为缺乏自觉的规范意识和约束机制

   二 独立学院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青年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二)独立学院青年学生独有的特点,加大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难度

    (三)独立学院自身存在发展性问题,给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加难度

   三 独立学院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

    (一)发挥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通过认知式教育传授系统而先进的价值观念

    (二)加快新媒体的建设,打造认知式教育课堂教学外的第二渠道

    (三)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打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构建“隐性课程”,扩大信仰式教育所蕴含的内容

     1.把握独立学院新生的心理特点,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中,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2.将学风建设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环节,营造笃学的学风

     3.注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将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生活微观层面,以和谐价值观规范其日常生活行为,将和谐宿舍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载体

     4.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强化实践育人,开拓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外培育基地”

 语言探赜

  文化DNA假说

   一 引言

   二 内容简介

   三 文化DNA假说

   四 文化DNA假说对语言模因论研究的启示

   五 结束语

  模因论视阈下的“中国英语”

   一 文化基因—模因—语言模因

   二 “中国英语”产生发展的动因

   三 “中国英语”的内涵特点

   四 “中国英语”以仿体模因为基础

    1.音译(transliteration)

    2.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3.新赋语义(semantic translation)

    4.中西合璧(combination translation)

   五 “中国英语”复制与传播方式

   六 “中国英语”的跨文化影响

 文化研究

  英美文学语言美的领略与鉴赏*

   一 语言与美学

   二 英美文学中的语言美举隅

    (一)音韵美

    (二)象征美

    (三)隐喻美

    (四)结构美

    (五)隐含美

    (六)幽默讽刺美

    (七)精确美

    (八)思维美

   三 语言美赏析对教学的启示

    (一)第一阶段,审美化教学,激发兴趣,文学入门

     1.审美感知阶段——学生直观感受

     2.审美想象阶段——情感体验

     3.审美创造阶段——创造再现

    (二)第二阶段,以需求兴趣为出发点,导入人文知识,积淀人文素养

    (三)第三阶段,多角度解读作品,培养思辨能力

     1.培养平台

     2.任务型课堂设计

    (四)体验式教学

  《赫索格》的伦理品性解析*

   一 《赫索格》的伦理困境

   二 《赫索格》的主人翁摩西·赫索格的历史使命

   三 《赫索格》的伦理救赎之途:“爱上帝”+“爱邻如己”

    (一)“爱上帝”

    (二)“爱邻如己”

   四 《赫索格》的伦理核心:“爱”

  澳门多元文化现象对中华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启示*

   一 澳门多元文化的表现

    (一)人群构成

    (二)民间习俗

    (三)宗教

   二 澳门多元文化的共处之道

   三 澳门多元文化现象的当代价值

   四 澳门多元文化现象对中华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启示

    (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要走东西交流之路

    (二)在文化交流中坚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三)努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

    (四)扩大中华民族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浅谈产品包装造型的仿生设计

   一 产品包装造型设计的功能要素

    (一)保护功能

    (二)便利功能

    (三)包装用材的经济性

    (四)审美功能

    (五)促销功能

   二 产品包装造型的构成

    (一)盖

    (二)颈

    (三)肩

    (四)胸腹

    (五)足

   三 仿生学与包装造型的仿生设计理念

   四 包装造型的仿生类型

    (一)形态仿生

    (二)色彩仿生

    (三)功能仿生

    (四)结构仿生

    (五)肌理仿生

   五 产品包装造型设计的原则

    (一)选材结合产品特性

    (二)针对审美心理机制而运用通感

    (三)注重人体工程学

   六 产品包装的文化构架

    (一)产品包装的文化性

    (二)包装设计的民族性

    (三)包装的民族化形式体现和方法

     1.造型结构

     2.图形应用

     3.材料应用

     4.文字艺术

   七 结语

 社会治理

  由澳门民间社团的功能性作用来看澳门的人才回流发展

   一 引言

    (一)背景

    (二)澳门民间社团的简述

   二 澳门民间社团的功能性作用

    (一)“拟政府化”功能

    (二)“拟政党化”功能

    (三)人才培养的功能

   三 澳门社团与人才回流间的关系

    (一)台湾大专澳门校友会

    (二)澳门大专教育基金会

    (三)澳门青年联合会

    (四)澳门江门同乡会

   四 邻近地区的民间社团的经验

    (一)清晰化定位

    (二)行业专业化

    (三)行业规范化

    (四)评估机制

   五 建议

    (一)构建咨询服务平台吸引人才回流

    (二)建立宣传化平台吸引人才回流

    (三)通过聘用专家的形式吸引人才回流

    (四)通过参与国际培训项目吸引人才回流

    (五)提供交流平台吸引人才回流

  北京山区村内自愿移民搬迁研究*

   一 北京村内自愿移民搬迁的背景

    (一)自愿移民搬迁

    (二)北京市自愿移民搬迁的历程

    (三)古石峪村村内移民搬迁的基本情况

   二 村内自愿移民搬迁的特点

   三 村内自愿移民搬迁的动因

    (一)村内自愿移民搬迁迁出地的推力

     1.生态环境恶劣

     2.耕地不足

     3.道路交通不便

     4.生活水平较低

    (二)村内自愿移民搬迁迁入地的拉力

     1.交通便利

     2.居住条件好

    (三)村内自愿移民搬迁的政策扶持力

    (四)搬迁移民户的内在驱动力

   四 村内自愿移民搬迁的优势

    (一)生活重构期短

    (二)土地流转规模小

    (三)搬迁对象不改变现有生产方式

    (四)公共产品供给成本低

   五 村内自愿移民搬迁的经验与建议

    (一)村内自愿移民搬迁的经验

     1.组织有序、政策到位是保障

     2.干部宣传、百姓参与是基础

     3.完善规划、科学建设是关键

     4.扩大投入、增加补助是前提

    (二)村内自愿移民搬迁的建议

     1.强化政策引导,增加政府投入

     2.做好科学规划,保障建设施工

     3.扶持支柱产业,促进合作增收

张占斌等:《城镇化与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

戴均良:《城乡大转型时期的思考》,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刘福刚:《建设幸福县域》,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

潘家华、魏后凯主编《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喻新安:《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姚慧琴、徐璋勇:《中国西部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简新华等:《中国城镇化与特色城镇化道路》,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田穗生等:《中国行政区划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贺曲夫:《县下辖市推进自治》,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黄启挺:《世界各国市制比较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牛文元:《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2》,科学出版社,2012。

周天勇:《中国城市创新报告》,红旗出版社,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科学发展谱新篇:从十六大到十八大》,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府层级管理》,人民出版社,2009。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文献汇编》,2013。

李慧、王丽婕:《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第2期。

齐素祯、王丽蓉:《基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考试改革》,《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20期。

淦菁、谢永健:《探讨大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之培养》,《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第2期。

李果红:《Distin对模因论的新评定》,《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Dawkins,R.,The Selfish Gen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Distin,K.,The Selfish Mem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Sperber,D.,Exploring Culture:a Naturalistic Approach,Oxford:Blackwell,1996.

Boyd,R. and Peter J.Richerson,Culture and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5.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现代外语》2003年第2期。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语言科学》2005年第6期。

谢朝群、何自然、Susan Blackmore:《被误解的模因——与刘宇红先生商榷》,《外语教学》2007年第3期。

刘宇红:《模因学具有学科的独立性与理论的科学性吗》,《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第3期。

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Dawkins,R.,The Selfish Gen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Heylighen,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1998,In:Proc.15th Int.Congress on Cybernetics(Association Internat.de Cybernétique,Namur,1999,pp.418-423).

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谢之君:《中国英语: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干扰性变体》,《现代外语》1995年第4期。

贾冠杰:《中国英语再研究》,《当代外语研究 》2013年第3期。

谢朝群、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现代外语》(季刊)2007年第1期。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dWXK9_8f7-FOaTHWduJUZbPgBrGTMXZkRtZv_qCJ2RQT0Fjo5AP0po8kiaUPvZBPGry6bb8Zk0kMApisa_wfs_.

骆小所:《论语言美学的萌生和破土而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

李伯超:《关于建立语言美学的几点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贾晞儒:《语言美学浅议》,《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3期。

周红辉、叶西路生:《语言审美与语感养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丁志斌:《语言美学与语言分析哲学的交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第5期。

聂春梅:《从修辞格的运用看幽默的语言美》,《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童兆升、方英姿:《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单威:《文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审美化教学探析》,《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第3期。

崔爱婷:《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英美文学教学》,《才智》2014年第4期。

李伟:《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优化与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鄂州大学学报》2014年第7期。

王敏、井媛:《论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语文学刊》2012年第9期。

吴志良、杨允中主编《澳门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饶芃子:《澳门文化的历史坐标与未来意义》,《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季羡林:《澳门文化的三棱镜》,《羊城晚报》1999年12月14日。

黄振位:《文化自觉与民族凝聚》,《南方日报》2012年9月15日。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13。

陈国强:《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朱和平:《产品包装设计》,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贾尔斯·卡尔弗编著《什么是包装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王安霞:《产品包装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张杰:《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知识出版社,2004。

孙宁娜、董佳丽:《仿生设计》,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于帆、陈嬿:《仿生造型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澳门特别行政区统计暨普查局:《澳门人口估计》,2013。

澳门特别行政区统计暨普查局:《环境统计》,2011。

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澳门社团现状与前瞻》,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出版社,2011。

娄胜华:《挑战与变革:澳门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澳门公共行政》2013年总第100期。

娄胜华:《庇护主义与澳门社团文化》(三),《澳门日报》2009年4月27日。

娄胜华:《转型时期澳门社团研究——多元社会中法团主义体制解析》,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社团急增破六千大关》,《澳门日报》2014年3月12日。

《澳台企业联招二千职位》,《澳门日报》2014年5月5日。

澳门基金会官网,http://www.fmac.org.mo/scholarship/scholarShipIndex。

《佛山市南海关爱桂城创益中心打造青年社会组织绿色信道》,《中国青年报》2012年12月28日。

郁建兴、任婉梦:《美国社会组织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经验》,《中国社会组织》2013年第1期。

黄浩明、石忠诚:《民间组织在国际人才交流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学会》2007年第2期。

陈宁:《基于公信力的社会组织建设问题探析》,《青年探索》2012年第2期。

王秀江:《香港、上海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比较研究》,《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http://sw.mca.gov.cn/article/zcwj/201304/20130400441055.shtml。

马宏:《民间组织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的比较研究——新加坡、香港、深圳三地调研报告》,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2007年1月25日,http://zyzx.mca.gov.cn/article/yjcg/mjzz/200807/20080700018890.shtml。

马宏:《新加坡、香港、深圳民间组织发展比较研究》,http://www.360doc.cn/article/4881689_104688092.html。

赖波平:《赣西北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动力机制的研究》,《老区建设》2009年第9期。

李君、陈长瑶:《村域“居住场势”非均衡态势下的山区农户移民搬迁研究——基于河南省巩义市温堂村69户搬迁农户的实证分析》,《经济地理》2010年第7期。

唐勇智:《丹江口库区农村待迁移民搬迁意愿分析》,《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5期。

王超:《南岭山区“非宜居”村庄搬迁政策比较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王承江:《贫困山区搬迁式扶贫问题探讨——湖南湘西州“退人还山”扶贫模式研究》,《林业经济》201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