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图书

New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Legal History

SSAPID:101-7108-8301-67
ISBN:978-7-5097-4383-6
DOI:
ISSN:

[内容简介] 作者主持“法律史学创新工程”30余年,本书是其有关开拓法史研究重要研究成果的结集。书中所述,涉及到行政、经济、刑事、民事、军政、文化教育诸方面的法律制度,故本书不仅对法律史学研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行政制度史、经济制度史、军事史、文化教育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杨一凡
编 辑:张剑;孙以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9 法律

 为了推动中国法律史学的创新

 论文

  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

   一 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法律体系

   二 客观地阐述古代法律的功能和法制发展的规律

   三 实事求是地评析中国古代司法制度

   四 正确地表述中国传统法制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法律形式和法律体系*

   一 历代法律形式与法律体系概述

    (一)各代法律形式和法律体系简述

    (二)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特征和法律形式演变的规律

     1.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

     2.中国古代法律形式发展演变的规律

   二 律的功能、法律地位及编纂体例的变化

    (一)秦汉时期:律是表述诸法的国家主干法律

    (二)魏晋至唐宋时期:律典作为刑法典与令典并重

    (三)明清时期:律是《会典》的组成部分和国家的“常经”之法

   三 令典、会典的沿革

    (一)令典

     1.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令典

     2.隋唐的令典

     3.宋代令典

    (二)会典

     1.南宋、西夏、元代法典体例的革新

     2.大明会典

     3.大清会典

   四 君主诏令和格、式、敕、制书等的编纂

    (一)诏令、单行令

    (二)格

    (三)式

    (四)编敕

    (五)制书

   五 例的法律形式及功能的演变

    1.决事比

    2.故事

    3.事例

    4.断例

    5.条例

    6.格例

    7.则例

    8.榜例

   六 地方立法及其载体

    (一)地方立法概况

    (二)地方立法的沿革及法律载体

    (三)边疆部族立法

  中华法系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误区*

   一 围绕“诸法合体、民刑不分”说的探讨

   二 “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不是中华法系的特征

    (一)“诸法合体”不是中华法系的特征

    (二)“民刑不分”也不是中华法系的特征

   三 律典“诸法合体、民刑不分”说值得商榷

   四 重新认识中华法系

    (一)中华法系的特征和基本精神

    (二)正确评估律典以外其他形式法律的作用

  古代例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作用*

   一 例的形成、发展和法律地位的变迁

   二 如何看待前人对例的批评

   三 例的历史作用

    1.例的产生及其体系的形成,使古代的法律功能和法律形式更加规范和完善

    2.刑例的制定和修订,使律典在保持长期稳定的情况下,刑事法律能够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

    3.行政类例的制定和编纂,不断完善了行政法制,使行政、经济、民事、军政、文化教育等法律制度的实施有章可循

  关于中国古代地方法制的几点认识*

   一 中国古代是否存在地方法制

   二 几个基本概念

   三 古代地方法制的时空框架

   四 古代地方法制的发展阶段

    1.春秋战国:地方法制的形成时期

    2.秦汉至明代中叶:地方法制的成长时期

    3.明代中叶至清末法制改革前:地方法制走向成熟时期

    4.清末法制改革时期:地方法制从古代向近代转型

   五 古代地方法制的演变趋势

    1.地方法制的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

    2.统治者愈来愈重视地方特别法的制定,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严密

    3.国家法律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大

    4.官府与民间的互动在地方社会秩序形成与维系过程中越来越强

    5.地方司法制度不断调整逐步走向完善

   六 古代地方法制的历史作用和地方性法规的特色

  中国古代匦函制度考略*

   一 匦函的源流及其创制

    (一)关于武则天置匦的具体时间

    (二)关于匦的形制

    (三)关于匦的工艺设计和铸造人

   二 匦函的功能和性质

   三 匦函的管理

    (一)匦函的押送与安放

    (二)监督书状的投入

    (三)书状的分拣和处理

    (四)对投状人的审查与监护

   四 匦函在五代、两宋的实行情况及其变化

    (一)它与登闻鼓制度相联系

    (二)受状内容和投状方式也有变化

    (三)对投检书状的限制更为严格

    (四)区分缓急对投状进行处理

  明代则例的编纂及其对调整社会经济秩序的作用

   1.赋役则例

   2.开中则例

   3.商税则例

   4.钱法、钞法、漕运、救荒诸则例

  明代地方法制初探

   一 明代地方立法概述

    (一)明代地方立法的繁荣及其缘由

    (二)地方立法的载体和立法原则

   二 地方性条约的编纂

    (一)综合性条约

     1.《巡按陕西告示条约》

     2.《莅任条约》

     3.《督抚事宜》

     4.《晓谕齐民》

     5.《总宪事宜》

     6.《续行条约册式》

     7.《巡抚条约》

     8.《总督条约》

    (二)特定事务管理类条约

     1.学政类条约

     2.保甲、乡约条约

     3.地方经济、军政管理及风宪类条约举要

    (三)地方性条约的法律效力、立法程序及其推行

   三 以告示为载体的法规法令的发布

    (一)法规、法令类告示的编纂

    (二)法规法令类告示的特征、制定程序和发布形式

   四 中央制定的地方特别法

    (一)以榜例形式颁行的地方特别法

    (二)以事例形式颁行的地方特别法

   五 明代地方执法与司法制度的发展

    (一)地方行政执法制度的发展

     1.健全法律文书行移、公布制度,使人知法守法

     2.针对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和制度

     3.整饬吏治,提高官吏的执法素质

     4.完善地方行政监察制度

     5.建立里甲、乡约、保甲制度,把法律法规贯彻到基层

    (二)地方司法制度的发展

     1.省、府、州县的司法机构及其职能的扩展

     2.里老、乡约理讼制度及乡村调解制度

     3.州县政府的其他司法职能

  十一种明代判牍版本述略*

   (一)四川地方司法档案

   (二)《云间谳略》

   (三)《重刻释音参审批驳四语活套》、《新纂四六谳语》、《新纂四六合律判语》

   (四)《新镌官板律例临民宝镜》所载审语

   (五)《 辞》

   (六)《莆阳谳牍》、《按吴亲审檄稿》

   (七)《折狱新语》

   (八)明人文集所载判牍

  清代则例纂修要略*

   引言

   一 顺治、康熙时期:则例编纂的沿革和创新

    1.《钦定处分则例》和《续增处分则例》

    2.《六部考成现行则例》的修订

    3.《兵部督捕则例》的修订

    4.《中枢政考》

    5.《浙海钞关征收税银则例》

   二 雍正、乾隆时期:则例纂修逐渐走向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 嘉庆至清末:则例纂修的发展和完善

   四 清代则例编纂的成就

    (一)则例作为经常编修的行政条规,覆盖了所有国家机关,是六部和其他中央机构行政活动必须遵守的规则,从而实现了国家行政运转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通过编纂《吏部则例》和《处分则例》,明确了吏部的办事规则,加强了对各级官吏的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处分则例》对于官吏违制惩处的一系列规定,实现了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分立、行政处分法规的相对独立

    (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加强经济和工程管理的则例

    (四)颁布了多个专门规范宫廷事务管理和皇室贵族行为的则例。清代制定的这方面的法规之健全,为历代之冠

    (五)通过制定《蒙古则例》、《回疆则例》及《理藩院则例》等法规,全面加强了对少数民族事务的管理

  清代的省例*

   1.《湖南省例成案》

   2.《治浙成规》

   3.《粤东省例新纂》

   4.《江苏省例》

   5.《四川通饬章程》

   6.《福建省例》

 科研成果序跋

  《明初重典考》后记*

  《明大诰研究》序*

  《中国法制史考证》总序*

  《中国法制史考证续编》总序*

   第1册:《历代例考》

   第2册:《律注文献丛考》

   第3册:《碑刻法律史料考》

   第4册:《典权制度源流考》

   第5册:《汉代律家与律章句考》

   第6册:《隋代法制考》

   第7册:《唐律与唐代法制考辨》

   第8册:《唐式辑佚》

   第9册:《金元法制丛考》

   第10册:《明大诰研究》

   第11册:《秋审条款源流考》

   第12册:《中国近代法律文献与史实考》

   第13册:《法制史料考释》

  《历代例考》绪论(节选)*

  《中国古代法律形式研究》后记*

  《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乙编前言*

  《洪武法律典籍》点校说明*

   (一)《大明令》

   (二)《大诰》四编

   (三)《律解辩疑》和《大明律直解》所载明律

   (四)《教民榜文》

   (五)附录

  《明代条例》点校说明*

   (一)《军政条例》、《宪纲事类》和《吏部条例》

   (二)《皇明成化二十三年条例》和《皇明弘治六年条例》

   (三)弘治《问刑条例》和嘉靖《重修问刑条例》

   (四)《大明律直引》所附《问刑条例》和《比附律条》

   (五)《大明律疏附例》所载《续例附考》及《新例》

   (六)《嘉靖新例》和《嘉隆新例》

   (七)《宗藩条例》

   (八)《真犯死罪充军为民例》

  《皇明诏令》点校说明*

  《皇明条法事类纂》点校说明*

  《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序*

  《明代法律文献》整理说明*

   (一)《诸司职掌》

   (二)《洪武礼制》、《孝慈录》、《礼仪定式》、《稽古定制》、《节行事例》

   (三)《学校格式》

   (四)《皇明祖训》

   (五)洪武永乐榜文

   (六)《律解辩疑》

   (七)《军政条例类考》

   (八)《嘉靖事例》

  《皇明制书》整理说明(节选)*

  《中国监察制度文献辑要》序*

  《中国古代地方法律文献》前言*

  《古代榜文告示汇存》序言*

  《中国律学文献》序*

  《历代珍稀司法文献》前言*

  《新编文武金镜律例指南》整理说明*

  《历代判例判牍》前言*

  《刑案汇览全编》整理说明*

  《古代判牍案例新编》前言*

 附录

  利用新材料,发展新思维,重述中国法律史*

  主要科研成果简介*

   1.《明初重典考》(专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

   2.《中国的法律与道德》(与刘笃才合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

   3.《明大诰研究》(专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初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再版

   4.《洪武法律典籍考证》(专著)法律出版社,1992年8月

   5.《中国法律思想通史·明代卷》(与饶鑫贤、段秋关等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

   6.《中国法制史考证》(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

   7.《中国法制史考证续编》(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8月

   8.《历代例考》(与刘笃才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8月初版,2012年11月再版

   9.《新编中国法制史》(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10月

   10.《中国古代法律形式研究》(主编,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0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与陈寒枫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1998年10月修订再版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修订本)(与陈寒枫、张群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2月

   13.《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14册,整理标点本,与刘海年主编)科学出版社,1994年8月

   14.《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10册,整理标点本,与田涛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

   15.《中国监察制度文献辑要》(6册,影印本)红旗出版社,2007年12月

   16.《中国古代地方法律文献》甲编(10册,影印本,与刘笃才合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12月

   17.《中国古代地方法律文献》乙编(15册,影印本,与刘笃才合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1月版

   18.《中国古代地方法律文献》丙编(15册,影印本,与刘笃才合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版

   19.《古代榜文告示汇存》(10册,影印本,与王旭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

   20.《古代乡约及乡治法律文献十种》(3册,影印本)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

   21.《中国律学文献》(4辑,19册,影印本)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分辑出版

   22.《历代判例判牍》(12册,整理标点本,与徐立志主编)613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23.《历代珍稀司法文献》(15册,整理标点本,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月

   24.《古代判牍案例新编》(20册,影印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7月

杨一凡教授主持“珍稀法律文献整理”“法史考证”“重述中国法律史”三大学术工程30余年,本书是其有关“颠覆旧成说”和“挖掘新史料”“开拓法史研究新领域”“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方面重要研究成果的结集。书中新见迭出,内容涉及中华法系、法律形式和法律体系、古代律学和行政、经济、刑事、民事、军政、文化教育、司法、地方诸方面的法律制度,以及上千种稀见法律文献的版本。本书不仅对法律史学研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行政制度史、经济制度史、军事史、文化教育史和文献学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