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5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200

犯罪学学科论图书

On Discipline of Criminology

SSAPID:101-7108-0161-66
ISBN:978-7-5201-3947-2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本书以犯罪学学科建设为主题展开,回顾了犯罪学学科发展演进史,分析了犯罪学理论体系,阐述了犯罪学的学科体系,介绍了犯罪学的科学研究进展情况,论述了犯罪学的人才培养。本书的创新点有:在被害人学分支学科中,重新界定了被害人学的研究内容、被害人学与犯罪学的关系、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模式等方面存在争议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设立康树华犯罪学奖的建议;在学人录中,收集整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四十位犯罪学学者的学术小传。

相关信息

丛书名:天津社会科学院学者文库
作 者: 刘可道
编 辑:桂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附录二 术语表

 文前辅文

 第一章 犯罪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犯罪学的学科发展史

   一 西方犯罪学发展历程

   二 中国犯罪学发展历程

  第二节 犯罪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地位

   一 如何定位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二 犯罪学学科性质争论的焦点

   三 犯罪学学科存在的问题

   四 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五 犯罪学的学科地位

  第三节 犯罪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一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二 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

   三 犯罪学与侦查学的关系

   四 犯罪学与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

   五 犯罪学与刑事执行法学的关系

 第二章 犯罪学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 绪论

   一 犯罪的含义

   二 犯罪的分类

   三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四 犯罪学的学科价值

   五 犯罪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犯罪现象论

   一 犯罪现象概论

   二 犯罪人

   三 犯罪行为

   四 被害人

  第三节 犯罪原因论

   一 犯罪人类学派

   二 犯罪生物学派

   三 犯罪心理学派

   四 犯罪社会学派

   五 社会控制理论

  第四节 犯罪预防论

   一 犯罪对策、犯罪防控、犯罪防治、犯罪治理与犯罪预防辨析

   二 人防物防技防

   三 其他预防模式

  第五节 犯罪类型论

   一 暴力犯罪

   二 财产犯罪

   三 青少年犯罪

   四 女性犯罪

   五 流动人口犯罪

   六 无被害人犯罪

 第三章 犯罪学的学科体系

  第一节 犯罪社会学

   一 犯罪社会学的创立及学科性质

   二 早期犯罪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三 现代犯罪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

   一 犯罪心理与犯罪心理学

   二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三 犯罪心理测试与犯罪心理画像

   四 学术组织与学术会议

  第三节 被害人学

   一 被害人学概论

   二 被害人学与犯罪学的关系

   三 被害预防

   四 被害人与犯罪人

   五 被害人保护

  第四节 其他学科

   一 犯罪生物学

   二 犯罪统计学

   三 犯罪地理学

   四 犯罪文化学

   五 犯罪经济学

 第四章 犯罪学的科学研究

  第一节 研究机构

  第二节 学会组织

   一 犯罪学社会团体

   二 学术会议

  第三节 发表阵地

   一 犯罪学研究公开出版期刊

   二 设置犯罪学研究栏目的公开出版期刊

  第四节 社科基金

  第五节 奖项设立

   一 犯罪学奖项概述

   二 关于设立康树华犯罪学奖的建议

 第五章 犯罪学的人才培养

  第一节 本科教育

   一 犯罪学本科教育院校及课程设置

   二 犯罪学教学机构

   三 犯罪学课程开设院校

  第二节 硕士教育

  第三节 博士教育

   一 招收犯罪学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的部分高校及导师

   二 犯罪学相关博士论文名录

  第四节 课程建设

 附录一 学人录

本书以犯罪学学科建设为主题展开,回顾了犯罪学学科发展演进史,在吸收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了犯罪学理论体系,阐述了犯罪学的学科体系,介绍了犯罪学的科学研究进展情况,论述了犯罪学的人才培养。本书的创新点体现在犯罪学学科体系设计上,以及学科发展的对策建议等方面。在被害人学分支学科中,重新界定了被害人学的研究内容、被害人学与犯罪学的关系、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模式等方面存在争议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设立康树华犯罪学奖的建议;在学人录中,收集整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四十位犯罪学学者的学术小传。犯罪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小众学科,加强犯罪学学科建设对提高犯罪学学科地位和社会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白建军著《关系犯罪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曹立群、任昕主编《犯罪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曹立群、周愫娴著《犯罪学理论与实证》,群众出版社,2007。

4.曹漫之等编《中国青少年犯罪学》,群众出版社,1987。

5.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2、3、4、5、6、7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2000。

6.董鑫、朱启昌、廖钟洪著《刑事被害人学》,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

7.樊树云、刘文成主编《犯罪学新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8.高树桥、李从珠著《犯罪调查及其统计方法》,群众出版社,1986。

9.公丕祥、周锡根主编《犯罪社会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

10.郭建安主编《犯罪被害人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1.郭翔、鲁士恭主编《犯罪学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12.江山河著《犯罪学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2008。

13.金其高主编《犯罪学》(犯罪学大百科全书),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14.靳高风著《犯罪学的发展与中国犯罪学学科建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

15.康树华编著《新中国犯罪学研究形成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6.康树华主编《比较犯罪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7.康树华主编《犯罪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8.康树华主编《青少年犯罪研究十年》,重庆出版社,1994。

19.康树华著《犯罪学:历史·现状·未来》,群众出版社,1998。

20.李剑华著《犯罪学》,上海法学编译社,1933。

21.李田夫、杨士祺、黄京平著《犯罪统计学》,群众出版社,1988。

22.林秉贤、张克荣著《犯罪心理学纲要》,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3.刘建宏主编《国际犯罪学大师论犯罪控制科学》,人民出版社,2012。

24.刘强编著《美国犯罪学研究概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25.刘耀彬著《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思想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26.梅传强主编《犯罪心理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27.莫洪宪、黄卫国、张凌主编《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0年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28.莫洪宪主编《犯罪学概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

29.邱国梁著《马克思主义犯罪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30.任士英、王淑合主编《犯罪学专业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5。

31.宋浩波主编《犯罪社会学论要》,北京出版社,1991。

32.孙雄著《犯罪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3.唐磊主编《犯罪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34.魏建馨、张学林著《犯罪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5.魏平雄、欧阳涛等主编《中国预防犯罪通鉴》,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

36.魏平雄主编《犯罪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

37.吴宗宪主编《中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综述》,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

38.吴宗宪著《西方犯罪学史》(一至四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39.夏吉先著《犯罪源流与对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40.夏玉珍主编《犯罪社会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41.肖剑鸣、皮艺军主编《犯罪学引论 C.C系列讲座文集》,警官教育出版社,1992。

42.肖剑鸣著《犯罪学研究论衡》,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

43.熊伟著《被害预防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44.徐久生著《德语国家的犯罪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45.许桂敏主编《犯罪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17。

46.许章润主编《犯罪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6。

47.杨波主编《犯罪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8.杨春洗等主编《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 刑法学 犯罪学 监狱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9.杨士隆著《犯罪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0.杨燮蛟著《现代犯罪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51.阴家宝主编《新中国犯罪学研究综述1949~1995》,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7。

52.岳平著《当代中国犯罪学的知识社会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53.张金武、刘念编著《犯罪学基础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54.张凌、郭彦主编《大数据时代下的犯罪防控——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7年)》,中国检察出版社,2017。

55.张凌、陈福宽、严励主编《犯罪防控与法治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5年度),中国检察出版社,2015。

56.张凌、郭立新、黄武主编《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度),中国检察出版社,2013。

57.张凌、郭立新主编《社会管理创新与犯罪防控: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2年度),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

58.张凌、刘瑞榕主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6年度),中国检察出版社,2016。

59.张凌、袁林主编《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犯罪防控: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4年度)》,中国检察出版社,2014。

60.张潘仕主编《女性犯罪初探》,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61.张绍彦主编、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编《犯罪学》(附犯罪学自学考试大纲,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监所管理专业指定教材),法律出版社,1999。

62.张绍彦主编《犯罪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63.张筱薇著《比较外国犯罪学》,百家出版社,1996。

64.张远煌主编《未成年人犯罪专题整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65.张远煌著《犯罪学原理》,法律出版社,2008。

66.张智辉等著《比较犯罪学》,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7。

67.赵宝成著《犯罪问题与公共政策:制度犯罪学初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

68.赵国玲、车承军、江礼华主编《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1年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

69.周路主编《当代实证犯罪学新编——犯罪规律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70.周密著《论证犯罪学》,群众出版社,1991。

1.〔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自卑与超越》,李章勇译,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

2.〔波兰〕布鲁伦·霍维斯特著《犯罪学的基本问题》,冯树梁、刘兆琪、曹妙慧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3.〔德〕汉斯·阿约希姆·施奈德著《国际范围内的被害人》,许章润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

4.〔德〕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著《犯罪学》,吴鑫涛、马玉君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

5.〔俄〕阿·依·道尔戈娃著《犯罪学》,赵可等译,群众出版社,2000。

6.〔法〕奥古斯特·孔德著《论实证精神》,黄建华译,译林出版社,2014。

7.〔法〕古斯塔夫·勒庞著《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

8.〔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许明龙译,商务印书馆,2012。

9.〔荷〕W.A.邦格著《犯罪学导论》,吴宗宪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10.〔美〕Curt R.Bartol,Anne M.Bartol著《犯罪心理学(第11版)》,李玫瑾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11.〔美〕埃德温·萨瑟兰、〔美〕唐纳德·克雷西、〔美〕戴维·卢肯比尔著《犯罪学原理》(第11版),吴宗宪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12.〔美〕安德鲁·卡曼著《被害人学导论》(第六版),李伟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3.〔美〕昆尼·威尔德曼著《新犯罪学》,陈兴良等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

14.〔美〕蕾切尔·博巴·桑托斯著《犯罪分析与犯罪制图》,金城、郑滋椀译,人民出版社,2014。

15.〔美〕路易丝·谢利著《犯罪与现代化》,何秉松译,群众出版社,1986。

16.〔美〕罗纳德·J.博格,〔美〕小马文·D.弗瑞,〔美〕帕特里克亚·瑟尔斯著《犯罪学导论犯罪、司法与社会》,刘仁文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7.〔美〕迈克尔·戈特弗里德森、特拉维持·赫希著《犯罪的一般理论》,吴宗宪、苏明月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18.〔美〕齐林著《犯罪学及刑罚学》,查良鉴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9.〔美〕乔治·B.沃尔德(George B. Vold)[等]著《理论犯罪学》,方鹏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20.〔美〕斯蒂芬·E.巴坎(Barkan,S.E.)著《犯罪学——社会学的理解》(第四版),秦晨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1.〔日〕大谷实著《刑事政策学(新版)》,黎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2.〔日〕菊田幸一著《犯罪学》,海沫等译,群众出版社,1989。

23.〔日〕上田宽著《犯罪学》,戴波、李世阳译,商务印书馆,2016。

24.〔苏〕茨维尔布利等主编《犯罪学》,曾庆敏等译,群众出版社,1986。

25.〔意〕恩里科·菲利著《犯罪社会学》,郭建安译,商务印书馆,2017。

26.〔意〕恩里科·菲利著《实证派犯罪学》,郭建安译,商务印书馆,2016。

27.〔意〕吉娜·龙勃罗梭-费雷罗著《犯罪人:切萨雷·龙勃罗梭犯罪学精义》,吴宗宪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28.〔意〕加罗法洛著《犯罪学》,耿伟、王新译,储槐植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29.〔意〕朗伯罗梭著《朗伯罗梭氏犯罪学》,刘麟生译,商务印书馆,1929。

30.〔意〕切萨雷·贝卡里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商务印书馆,2017。

31.〔意〕切萨雷·龙勃罗梭著《犯罪及其原因和矫治》,吴宗宪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32.〔意〕切萨雷·龙勃罗梭著《犯罪人论》,黄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33.〔英〕科尔曼等著《解读犯罪统计数据:揭示犯罪暗数》,靳高风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34.〔英〕Spencer Chainey,〔美〕Jerry Ratcliffe著《地理信息系统与犯罪制图》,陈鹏、洪卫军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

35.〔英〕阿德里安·雷恩著《暴力解剖:犯罪的生物学根源》,钟鹰翔译,重庆出版社,2016。

36.〔英〕马吉尔著《解读心理学与犯罪:透视理论与实践》,张广宇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37.〔英〕马林诺夫斯基、〔美〕塞林著《犯罪:社会与文化》,许章润、么志龙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8.〔英〕马林诺夫斯基著《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原江译,法律出版社,2007。

39.〔英〕韦恩·莫里森著《理论犯罪学:从现代到后现代》,刘仁文、吴宗宪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

40.〔英〕伊恩·路德、理查德·斯帕克斯著《公共犯罪学》,石延安、李兰英、陈磊译,法律出版社,2013。

1.Alain Bauer..Westphalia Press,2013.

2.Anthony Amatrudo..SAGE Publications Ltd;1,2009.

3.Clinton R. Sanders,Prof. Jeff Ferrell..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1995.

4.Enrico Ferri..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2006.

5.Frank Schmalleger..Pearson College Div;Teachers Guide,2004.

6.Jeff Ferrell,Keith J. Hayward,Jock Young..SAGE Publications Ltd;1,2008.

7.Jianhong Liu,Max Travers,Lennon Y.C. Chang..Springer;1st ed. 2017.

8.Paul Knepper..SAGE Publications Ltd;1,2007.

9.Peter Wickman ..D.C.Heath and Company.

10.Piers Beirne..Routledge;1,2006.

1.卜安淳:《论犯罪学的内部学科结构》,《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2.储槐植:《刑事政策:犯罪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和司法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1999年第5期。

3.单勇、洪玲华:《犯罪文化学:犯罪学中的独立分支学科》,《当代法学》2011年第2期。

4.付立庆:《论犯罪概念的功能区分——立足于刑事一体化之学科建设的考察》,《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5.郝宏奎:《论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公安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6.赫维茨、吴永农:《犯罪学及其分支学科》,《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5年第2期。

7.胡继光:《构建犯罪学学科群的设想》,《法学》1988年第2期。

8.姜超、唐焕丽、柳林:《中国犯罪地理研究述评》,《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第4期。

9.靳高风:《论中国犯罪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以社会科学发展与西方犯罪学学科建设为视角》,《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10.靳高风:《中国犯罪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探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11.李卿:《法治中国建设中犯罪学学科发展的新定位》,《犯罪研究》2018年第2期。

12.李锡海:《与犯罪学学科地位相关的几个问题》,《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

13.刘秀环:《中国犯罪学家推介——周路先生》,《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14.马姝:《犯罪概念的理性分析——兼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学科关系》,《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6期。

15.莫洪宪、叶小琴:《加强研究成果转化 守护犯罪学发展的生命线——以犯罪学的学科地位为切入》,《犯罪研究》2006年第2期。

16.皮艺军、翟英范:《“犯罪源流论”倡导者与“未罪学”探创者——夏吉先先生访谈》,《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17.皮艺军、翟英范:《“严而不厉”和“刑事一体化”——储槐植先生访谈》,《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18.皮艺军、翟英范:《被害人学研究勇开先河 犯罪学会成立功不可没——赵可先生访谈》,《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19.皮艺军、翟英范:《犯罪研究面临挑战走出困境首重实证——戴宜生先生访谈》,《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20.皮艺军、翟英范:《高起点 不间断 重实践——冯树梁先生访谈》,《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21.皮艺军、翟英范:《中国犯罪学实证研究的引领者——追忆周路先生访谈》,《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22.皮艺军、翟英范:《中国少年司法理论与实践的亲历者——徐建先生访谈》,《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23.皮艺军:《刑事司法学的学科意义——实现犯罪学与刑法学理论张力的一条新途径》,《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1999年第6期。

24.皮艺军:《中国犯罪学家推介——储槐植先生》,《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25.皮艺军:《中国犯罪学家推介——戴宜生先生》,《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26.皮艺军:《中国犯罪学家推介——冯树梁先生》,《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27.皮艺军:《中国犯罪学家推介——夏吉先先生》,《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28.皮艺军:《中国犯罪学家推介——徐建先生》,《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29.皮艺军:《中国犯罪学家推介——赵可先生》,《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30.皮艺军:《注释法学方法论之拷问——以犯罪学学科定位为视角》,《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4期。

31.皮艺军、张荆、翟英范:《勤勉前行 推动中国当代犯罪学全面起航——追忆中国犯罪学学会首任会长康树华先生访谈》,《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32.邱国樑:《犯罪心理学的跨学科视野》,《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33.任克勤:《试论犯罪学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34.宋浩波:《犯罪学学科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35.宋浩波:《犯罪学学科之考辨》,《公安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36.宋浩波:《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功效辨析》,《犯罪学论坛》(第三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

37.宋浩波:《论犯罪的研究角度及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2期。

38.宋浩波:《论犯罪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4期。

39.宋浩波:《论社会医学及犯罪学学科性质同其关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40.苏德栋:《中国犯罪学家推介——康树华先生》,《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41.王娟、马瑜:《犯罪统计学:一个有待开拓的学科新领域》,《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11期。

42.王牧:《从“犯罪原因学”走向“犯罪存在学”——重新定义犯罪学概念》,《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2期。

43.王牧:《论犯罪学的学科定位及属性》,《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第8期。

44.王牧:《学科建设与犯罪学的完善》,《法学研究》1998年第5期。

45.王娜:《法国犯罪学学科独立之争》,《法学评论》2013年第4期。

46.王燕飞:《犯罪学学科性质的新思考》,《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1期。

47.吴鹏森:《犯罪学学科基本问题的再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年第3期。

48.夏吉先:《类学名与学科名——从犯罪学的“非驴非马”属性论谈起》,《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第4期。

49.严励:《犯罪学研究的路径选择——兼论犯罪学的学科地位》,《犯罪研究》2004年第4期。

50.严励:《再论犯罪学研究的路径选择——以中国犯罪学研究为视角》,《法学论坛》2007年第2期。

51.杨平:《犯罪学的学科属性及其地位》,《大观周刊》2011年第42期。

52.姚建龙:《青少年犯罪研究之学科化:回顾与反思》,《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第3期。

53.翟英范:《热爱生命才会热爱犯罪学——皮艺军先生访谈》,《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54.翟英范:《真,是研究之魂(上篇)——张荆先生访谈》,《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55.张昌荣:《我国犯罪学学科建设纵览——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述评》,《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1999年第4期。

56.张超:《中国犯罪学家推介——皮艺军先生》,《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57.张超:《中国犯罪学家推介——张荆先生》,《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58.张荆、翟英范:《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开拓者——郭翔先生访谈》,《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59.张荆:《中国犯罪学家推介——郭翔先生》,《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60.张建明:《论中国犯罪学的学科价值》,《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1999年第3期。

61.张小虎:《论犯罪学学科》,《犯罪研究》2000年第1期。

62.张旭、单勇:《论刑事政策学与犯罪学的学科价值及其连接点》,《法商研究》2007年第5期。

63.张旭:《被害在犯罪学体系中的地位:分析与探究》,《当代法学》2013年第5期。

64.张旭:《刑事政策、刑法学和犯罪学三者关系的梳理与探究》,《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65.张远煌:《犯罪理念之确立——犯罪概念的刑法学与犯罪学比较分析》,《中国法学》1999年第3期。

66.张智辉:《日本的被害者学》,《公安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至1988年第1期。

67.赵宝成:《犯罪学的价值和功用——兼谈犯罪学的学科建设》,《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6期。

68.周光权:《犯罪学对于刑法学发展的意义——学习储槐植教授刑事一体化思想有感》,《中国检察官》2018年第1期。

69.刘可道:《贝卡里亚犯罪学思想述要》,《光明日报》2012年7月3日。

70.刘可道:《“社会公共安全机制的反思与创新”犯罪学高峰论坛侧记》,《犯罪与改造研究》2011年第9期。

71.刘可道:《“天生犯罪人”:关于犯罪的生物学观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5月14日。

72.刘可道:《应对“见危不救”:权益保护优于刑事惩罚》,《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年第1期。

73.刘可道:《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与青少年犯罪——武汉“12·1”银行特大爆炸案的犯罪学思考》,《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年第3期。

74.刘可道:《犯罪学应归于法学学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9月23日。

75.刘可道:《加强犯罪学学科建设应当着力解决五大问题》,《犯罪研究》2013年第5期。

76.刘可道:《负面社会因素导致犯罪——西方犯罪社会学学科性质与基本理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1月6日。

77.刘可道:《流动人口犯罪防控八大关键词论要》,《犯罪研究》2014年第4期。

78.刘可道:《体育运动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与路径》,张凌、袁林主编《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犯罪防控: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4年)》,中国检察出版社,2014。

79.刘可道等:《被害预防问题研究》,《犯罪与改造研究》2017年第2期。

80.刘可道:《大数据时代的犯罪治理:犯罪统计与数据开放》,张凌、郭彦主编《大数据时代下的犯罪防控——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7年)》,中国检察出版社,2017。

简 介:本书以犯罪学学科建设为主题展开,回顾了犯罪学学科发展演进史,分析了犯罪学理论体系,阐述了犯罪学的学科体系,介绍了犯罪学的科学研究进展情况,论述了犯罪学的人才培养。本书的创新点有:在被害人学分支学科中,重新界定了被害人学的研究内容、被害人学与犯罪学的关系、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模式等方面存在争议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设立康树华...

作者: 刘可道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