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6

京族人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图书

SSAPID:101-7096-8676-91
ISBN:978-7-5097-6060-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京族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问题的研究。研究考察了京族地区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人口状况、自然资源、交通状况以及京族的传统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婚姻与家庭、族群关系、经济发展与当地人的生活状况。本书试图通过对当地人社会生活经验的深入了解以及对京族文化深层结构的细致解读,探讨京族人的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在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相关信息

丛书名: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研究系列
作 者: 吕俊彪
编 辑:周志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后记

 附件四 京族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研究系列”编委会

 附件一 《 尾哈亭亭规》(一)

 导论

  一 “认同”的知识谱系

  二 人类学视域中的族群与族群认同

   (一)族群与民族

   (二)族群认同的理论阐释

    1.族群认同的形成:原生的还是建构的

    2.族群认同的基础与动因:情感的还是理性的

    3.族群认同的社会表征:地理的、文化的还是政治的

  三 国家与国家认同的理论探索

   (一)国家及其起源

   (二)国家认同的理论表述

  四 京族人的个案研究及其意义

 第一章 “靠海吃海、靠边吃边”的京族人

  一 京族人的渊源及人口分布

   (一)京族人的历史渊源

   (二)京族人口分布

  二 京族人的聚居地

  三 京族人传统的社会生活

   (一)传统社会组织

   (二)传统风俗习惯

    1.生产习俗

    2.节庆习俗

    3.婚嫁习俗

  四 经济发展与当地人的生活状况

 第二章 “京族人”的自我表述

  一 作为“他者”的京族人

  二 镇海大王传说与京族人的“祖先”

  三 “正宗的京族人”与“文字上的京族人”

  四 京族语言与“字喃”的守望者

  五 “祖公传下来的习惯”

  六 京族人的民间信仰与精神信念

  七 “京族人其实也还是有区别的”

 第三章 “京族人”的当代建构

  一 京族人族群认同的表述危机*

  二 京族人族群认同的建构

   (一)民间仪式与族群认同的建构

   (二)族群历史记忆的重新书写

   (三)语言与族群认同的形塑

   (四)生计方式与京族人的自我标识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族群认同的表述

   (六)传统社会组织与族群认同的维系

  三 政治权力与京族人的族群认同

   (一)国家权力与京族人族群认同的强化

   (二)国际关系与京族人族群认同的嬗变

 第四章 京族人的国家认同

  一 哈节庆典里的“国家”

  二 国家符号的“京族特色”

  三 “普通话”的魅力

  四 忠诚的京族人

 第五章 京族人国家认同的成长

  一 政权更迭与国家认同的确立

  二 民族优惠政策与国家认同的构筑

  三 现代教育与国家认同的培育

  四 经济发展与国家认同的巩固

  五 民间精英与国家认同的导引

 第六章 在“家”与“国”之间

  一 “家”与京族人的自我想象

   (一)“家”

   (二)“本家”

   (三)“同村兄弟”

   (四)“同姓一家亲”

   (五)“同族兄弟”

   (六)京族人的族群想象

  二 “国”与京族人的精神世界

   (一)“祖国”的纠结

   (二)“国”的“现实意义”

  三 “家”与“国”的地方性表述

  四 京族人的“愿望”

 第七章 族群、国家与全球化时代京族人的自我认同

  一 作为历史过程的共同体认同

  二 京族人族群认同的社会基础

  三 京族人国家认同的历史抉择

  四 传统文化与京族人的“家国”认同

  五 全球化时代京族人的自我认同

 附件二 《 尾哈亭亭规》(二)

 附件三 尾哈亭大小节庆日

 总序

本书聚焦于京族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问题的研究。研究考察了京族地区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人口状况、自然资源、交通状况以及京族人的传统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婚姻与家庭、族群关系、经济发展与当地人的生活状况。本书试图通过对当地人社会生活经验的深入了解以及对京族文化深层结构的细致解读,探讨京族人的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在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英〕阿诺德·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英〕埃里·凯杜里:《民族主义》,张明明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美〕埃里克·H.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孙名之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兰格:《传统的发明》,顾杭、庞冠群译,译林出版社,2004。

〔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李金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赵旭东、方文译,三联书店,1998。

〔英〕安东尼·史密斯:《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英〕安东尼·D.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龚维斌、良警宇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车文博主编《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自我与本我》,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

陈增瑜主编《京族喃字史歌集》,民族出版社,2007。

陈志明:《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马来西亚为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越〕陈重金:《越南通史》,戴可来译,商务印书馆,1992。

〔美〕戴维·莱文森编《世界各国的族群》,葛公尚、于红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王宪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英〕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韩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德〕恩斯特·卡西尔:《国家的神话》,范进、杨君游、柯锦华译,华夏出版社,1999。

范宏贵:《越南民族与民族问题》,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

《防城县志》编委会:《防城县志》,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

〔德〕费希特:《国家学说》,潘德荣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挪威〕弗里德里克·巴斯:《族群与边界》,高崇译,《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奥〕弗洛伊德:《释梦》,孙名之译,商务印书馆,1996。

郭振铎、张笑梅主编《越南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国家统计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民族人口资料》,民族出版社,2003。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2006年6月2日。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编《中国2010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海路、徐杰舜:《西方族群研究文献回顾》,《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贺金瑞:《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德〕J.G.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姚小平译,商务印书馆,1998。

黄敏兰:《从“家天下论”看中国皇帝天经地义的征赋役权——兼与西方赋税理论的比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黄知元:《防城县志初稿》(残卷),防城县档案馆,1928。

〔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

〔英〕霍布斯:《论公民》,应星、冯克利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江宜桦:《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

金春子、王建民:《中国跨界民族》,民族出版,1994。

《京族简史》编写组:《京族简史》,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美〕克利福德·格尔兹:《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赵丙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美〕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纳日碧力戈等译,王铭铭校,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兰林友:《村落研究:解说模式与社会事实》,《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1期。

兰林友:《论族群与族群认同理论》,《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清)李鸿章撰、吴汝纶编《李文忠公全书》(第5卷),民国刻本。

李明明:《超越与同一:欧盟的集体认同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日〕栗本慎一郎:《经济人类学》,王名译,商务印书馆,1997。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巴黎,2003年10月17日。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1。

〔苏〕列宁:《国家与革命》,木苍译,人民出版社,1949。

柳俊杰:《“家国一体”与中国古代伦理政治分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第6期。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

吕俊彪:《民间仪式与国家权力的征用——以海村哈节仪式为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吕俊彪:《族群认同的血缘性——以广西海村京族人为例》,《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

罗长山:《试论字喃的演变规律及其消亡的社会原因》,《东南亚纵横》1990年第3期。

罗长山:《越南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英〕洛克:《政府论》,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1982。

马居里、陈家柳主编《京族——广西东兴市山心村调查》,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李强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马戎:《族群、民族与国家构建——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明峥:《越南史略(初稿)》,三联书店,1958。

纳日碧力戈:《现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构》,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宁骚:《民族与国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印〕帕尔塔·查特吉:《民族主义思想与殖民地世界:一种衍生的话语》,范慕尤、杨曦译,译林出版社,2007。

潘蛟:《“民族”的舶来及相关的争论》,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庞渊监:《钦县县志》,民国三十六年(1947)。

〔英〕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安全》,欧阳景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祁广谋:《越南喃字的发展演变及其文化阐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2001年2月28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北京,1984年5月31日。

阮大荣等:《广西京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清)阮元:《广东通志》,道光本(同治三年重刊)。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1998。

施琪嘉主编《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上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1979。

苏润光等编《京族民间故事选》,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

〔越〕陶维英:《越南古代史》,刘统文、子钺译,商务印书馆,1976。

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三联书店,1957。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韦树关:《京语研究》,广西民族出版社,2009。

吴泽霖:《人类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

〔英〕休·希顿-沃森:《民族与国家:对民族起源与民族主义政治的探讨》,吴洪英、黄群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徐杰舜主编《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徐杰舜主编《族群与族群文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徐勇:《“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东南学术》2006年第4期。

杨研:《地域主义与国家认同:民国初期省籍意识的政治文化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美〕伊罗生:《群氓之族: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邓伯宸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英〕以赛亚·柏林:《论民族主义》,秋风译,《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4期。

张磊、孔庆榕:《中华民族凝聚力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张茂桂:《族群关系与国家认同》,台北,业强出版社,1993。

张文:《论古代中国的国家观与天下观——边境与边界形成的历史坐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3期。

赵佳楹:《中国近代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5)10号]》,北京,2005年5月3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北京,1949年9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北京,2005年3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北京,2005年12月22日。

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省民族事务委员会:《防城越族情况调查》(内部资料),1954。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编写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民族出版社,2005。

周大鸣:《论族群与族群关系》,《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周建新、吕俊彪等:《从边缘到前沿:广西京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变迁》,民族出版社,2007。

周建新:《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民族出版社,2002。

庄孔韶:《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左宏愿:《原生论与建构论:当代西方的两种族群认同理论》,《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