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61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比较与实证研究图书

Comparative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SSAPID:101-7091-8599-70
ISBN:978-7-5201-3995-3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本书在系统梳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总体情况、发展策略、创新资源、创新机制、创新能力等方面展开系统地比较和评估,得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比较研究的结论与启示。本书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深入分析其发展的现状、建设的重点难点,并提出加快推进人才引育工程、加快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建立健全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优良创新政策环境等加快推动郑洛新自创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原学术文库·学者丛书
编 辑:杨雪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第一章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现状

  一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概述

   (一)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二)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三)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四)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五)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六)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七)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八)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九)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十)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十一)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十二)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十三)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十四)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十五)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十六)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十七)重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十八)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十九)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二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成立背景与意义

   (一)国家设立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背景

   (二)国家设立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意义

    1.有助于推动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有助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协同推进

    3.有助于形成可借鉴的区域创新发展模式

    4.有助于探索高新区持续引领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三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比较与实证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一)有利于完善和丰富区域创新能力理论

   (二)有利于推动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

   (三)有利于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四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比较与实证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情况比较分析

  一 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分析

   (一)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速

   (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三)财政收支情况

   (四)比较分析主要结论

  二 创新相关指标比较分析

   (一)创新投入

   (二)创新能力

   (三)创新创业

   (四)创新成效

   (五)比较分析主要结论

  三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比较分析

   (一)创新能力

   (二)创新成效

   (三)开放发展

   (四)比较分析主要结论

    1.北京中关村国家自创区和上海张江高新区处于各高新区的领先地位

    2.武汉东湖高新区、深圳高新区和西安高新区居于各高新区发展前列

    3.广州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天津滨海高新区、杭州高新区、郑州高新区在各项指标排名中成绩突出

    4.发展亮点值得格外关注

 第三章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策略比较分析

  一 发展思路比较分析

   (一)基本情况比较

   (二)主要特点比较

   (三)比较分析主要结论

    1.发挥优势条件,争取更好发展

    2.强化联动协同,深化融合发展

    3.强化产业创新,增强核心实力

    4.优化创新生态,助力创新加速

  二 发展定位比较分析

   (一)基本情况比较

   (二)主要特点

   (三)比较分析的主要结论

    1.任务导向

    2.问题导向

    3.优势导向

  三 发展目标比较分析

   (一)基本情况比较

   (二)主要特点

    1.国家自创区普遍朝着“万亿级”目标发展

    2.国家自创区在创新投入方面基本上提出了较高的目标值

    3.创新型、高成长型产业和企业快速发展壮大,高新化、集群化成为高新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导向

    4.积极汇聚创新人才是各国家自创区普遍专注的目标重点

    5.专利授权量和拥有量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成为国家自创区发展目标的重要构成

   (三)比较分析主要结论

    1.国家自创区在创新驱动区域发展的能力与水平上都居于领先地位、引领地位

    2.国家自创区普遍具有创新型产业密集、创新型企业密集、创新型人才密集的突出特征

    3.创新投入水平不断提高

    4.国家自创区在研发活动产出上还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5.各国家自创区的发展目标中,开放协同创新也得到较大重视和体现

    6.各国家自创区在发展目标中选取的指标各不相同

  四 空间布局比较分析

   (一)基本情况比较

   (二)主要特点

    1.国家自创区的多元化构成形态

    2.国家自创区的多园多片多点联动发展格局

    3.国家自创区的层次递进空间格局

   (三)比较分析主要结论

    1.统筹布局是各国家自创区谋划发展和布局时的考虑重点

    2.特色发展是各国家自创区优化空间布局的有效举措

    3.错位竞争是国家自创区空间布局的重要策略

    4.联动融合是国家自创区空间布局的核心导向

  五 主导产业比较分析

   (一)基本情况比较

   (二)主要特点

   (三)比较分析主要结论

 第四章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资源的比较分析

  一 产业要素比较分析

   (一)北京中关村国家自创区产业要素状况

   (二)武汉东湖国家自创区产业要素状况

   (三)苏南国家自创区产业要素状况

   (四)长株潭国家自创区产业要素状况

   (五)天津国家自创区产业要素状况

   (六)成都国家自创区产业要素状况

   (七)郑洛新国家自创区产业要素状况

   (八)结论及启示

  二 人才引育比较分析

   (一)北京中关村国家自创区人才情况

   (二)武汉东湖国家自创区人才情况

   (三)深圳国家自创区人才情况

   (四)苏南国家自创区人才情况

   (五)长株潭国家自创区人才情况

   (六)天津国家自创区人才情况

   (七)郑洛新国家自创区人才情况

   (八)结论及启示

  三 科技金融比较分析

   (一)北京中关村国家自创区科技金融政策

   (二)武汉东湖国家自创区科技金融政策

   (三)深圳国家自创区科技金融政策

   (四)长株潭国家自创区科技金融政策

   (五)天津国家自创区科技金融政策

   (六)郑洛新国家自创区科技金融政策

   (七)结论及启示

 第五章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机制的比较分析

  一 创新发展环境机制比较分析

   (一)北京中关村国家自创区创新发展环境机制

   (二)武汉东湖国家自创区创新发展环境机制

   (三)深圳国家自创区创新发展环境机制

   (四)长株潭国家自创区创新发展环境机制

   (五)天津国家自创区创新发展环境机制

   (六)郑洛新国家自创区创新发展环境机制

   (七)结论及启示

  二 创新创业服务机制比较分析

   (一)北京中关村国家自创区创新创业服务机制

   (二)武汉东湖国家自创区创新创业服务机制

   (三)深圳国家自创区创新创业服务机制

   (四)苏南国家自创区创新创业服务机制

   (五)长株潭国家自创区创新创业服务机制

   (六)天津国家自创区创新创业服务机制

   (七)郑洛新国家自创区创新创业服务机制

   (八)结论及启示

  三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比较分析

   (一)北京中关村国家自创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二)武汉东湖国家自创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三)深圳国家自创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四)苏南国家自创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五)长株潭国家自创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六)天津国家自创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七)郑洛新国家自创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八)结论及启示

  四 创新发展激励机制比较分析

   (一)苏南国家自创区创新激励机制

   (二)天津国家自创区创新激励机制

   (三)郑洛新国家自创区创新激励机制

   (四)结论及启示

 第六章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评估与实证分析

  一 国家自创区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一)创新资源集聚

   (二)创新基础支撑

   (三)创新环境优化

   (四)创新国际合作

  二 国家自创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

  三 国家自创区创新能力评估模型

   (一)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

   (二)子系统的创新能力指数

   (三)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数

  四 国家自创区创新能力综合评估——以郑洛新国家自创区为例

   (一)全省的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二)省辖市的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五 国家自创区创新能力差异比较

   (一)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不高

   (二)创新要素的内在联系不畅

   (三)激励创新的发展动力不足

   (四)支撑创新的高层次人才缺乏

  六 创新能力评估与比较结论分析

 第七章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比较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一 国家自创区比较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区域梯次差异明显,呈现出共性特征

   (二)把握先行先试契机,释放改革红利

   (三)立足区域特色优势,探索发展路径

   (四)整合创新要素资源,推动创新融合

   (五)构建开放创新体系,促进开放发展

   (六)持续发展空间受限,形成现实瓶颈

  二 国家自创区建设发展的借鉴启示

   (一)科学谋划顶层设计是国家自创区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优良的发展环境是国家自创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体制机制创新是国家自创区高质量发展的改革红利

   (四)集聚创新人才是国家自创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五)打造创新平台载体是国家自创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

   (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是国家自创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

   (七)开放式创新是后发地区补齐创新短板的有效途径

 第八章 郑洛新国家自创区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一 郑洛新国家自创区的建设背景

  二 郑洛新国家自创区的总体布局

   (一)空间布局

   (二)功能布局

  三 郑洛新国家自创区的发展现状

   (一)组织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三)“四个引领”工作扎实推进

   (四)发展服务保障不断强化

   (五)对外开放合作成果显著

 第九章 郑洛新国家自创区建设重点难点分析

  一 郑洛新国家自创区建设面临的问题挑战

   (一)创新资源的品质仍然不高

   (二)创新主体的实力仍然不强

   (三)创新人才的量质有待提升

   (四)创新机制的运作仍然不活

   (五)片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二 郑洛新国家自创区的建设重点分析

   (一)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根本导向

   (二)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为突破口

   (三)以开放创新生态优化为着力点

   (四)以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为关键支撑

   (五)以梯次建设联动发展为推进策略

 第十章 郑洛新国家自创区建设发展路径实证研究

  一 强化“四个一批”带动

   (一)扶持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

   (二)搭建一批创新引领型平台

   (三)培育引进一批创新引领型人才

   (四)引进一批创新引领型机构

  二 着力深化“四个融合”

   (一)着力深化科技与金融融合

   (二)着力深化军工与民用融合

   (三)着力深化国家与地方融合

   (四)着力深化产业与院所融合

  三 加快推进人才引育工程

   (一)加快创新创业人才载体建设

   (二)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三)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四 积极推进开放协同创新

   (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二)促进科技开放合作

   (三)建立健全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四)提高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五)扶持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五 加快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一)合理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二)引领提升优势产业

   (三)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夯实产业发展支撑

   (五)形成低碳绿色生产方式

  六 全面优化创新资源配置

   (一)全力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二)提升高新区发展水平

   (三)促进区域创新资源合理流动

  七 积极完善创新创业生态

   (一)建设创新创业孵化载体

   (二)壮大创新创业群体队伍

   (三)推进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能力提升

  八 建立健全创新体制机制

   (一)推动示范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二)优化示范区空间布局

   (三)完善创新投入保障机制

  九 打造优良创新政策环境

   (一)改革科技评价制度

   (二)完善职务发明激励机制

   (三)健全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化机制

   (四)培育鼓励创新、崇尚创业、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

 后记

 文前辅文

本书在系统梳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总体情况、发展策略、创新资源、创新机制、创新能力等方面展开系统地比较和评估,得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比较研究的结论与启示。本书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深入分析其发展的现状、建设的重点难点,并提出强化“四个一批”带动、着力深化“四个融合”、加快推进人才引育工程、积极推进开放协同创新、加快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全面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积极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建立健全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优良创新政策环境等加快推动郑洛新自创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谷建全:《关于河南省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认识》,《河南科技》2017年第22期。

卢长利、董梅:《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比较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年第4卷第31期。

王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演进轨迹与展望》,《改革》2017年第5期。

陈颖:《全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概况》,《决策探索》2016年第15期。

刘小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背景和布局特征》,《广东科技》2016年第13卷第25期。

王玲杰、王元亮、彭俊杰、李斌:《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评论》2018年第5期。

王玲杰:《科技型小微企业带动区域转型发展的路径分析》,《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第3期。

梁红军:《围绕战略定位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学习论坛》2018年第3期。

赵建吉、王艳华、刘丽等:《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发展研究》,《创新科技》2017年第6期。

李新安、李慧:《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提升研究》,《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年第7期。

张英卓、王辉:《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路径》,《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年第2期。

张志杰:《郑州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策略研究》,《创新科技》2017年第7期。

谷建全:《加快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决策探索》(上半月)2016年第8期。

刘洋、武利红:《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现状与政策保障路径研究》,《创新科技》2017年第9期。

朱常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评述》,《中国高新区》2017年第5期。

王谢勇、王彬、孙毅:《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体制创新路径选择》,《地方财政研究》2017年第10期。

李占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培育创新极对策》,《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2期。

代利娟、张毅:《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第6卷第33期。

王玲杰:《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河南日报》2018年6月6日。

王玲杰、赵执:《探索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区域创新发展之路》,《河南日报》2016年6月6日。

熊曦、魏晓:《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能力评价——以我国10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经济地理》2016年第1卷第36期。

李燕萍、郑安琪、沈晨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政策评价——以中关村与东湖高新区为例(2009-2013)》,《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卷第69期。

罗煜:《郑洛新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兼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技术经济》2017年第1卷第36期。

王剑、张天竞、塔娜:《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模式比较与示范效应研究——以中关村、上海张江为例》,《科学管理研究》2016年第6期。

董石桃、戴芬园:《地域比较、政策构建与创业激励——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创业激励政策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年第4卷第34期。

张俊芳、张明喜、薛薇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推广评估——以中关村为例》,《中国科技论坛》2017年第6卷第5期。

袁金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政策应用研究》,《创新科技》2017年第3期。

朱军、于佳佳、邹漩:《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区域创新一体化的若干思考》,《江苏科技信息》2016年第34期。

陶应虎:《国内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借鉴》,《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年第9期。

代利娟、张毅:《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研究》,《商场现代化》2017年第5期。

许贵舫、闫道锦:《三大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驱动比较研究》,《区域经济评论》2017年第2期。

李林、张拓宇:《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中国商论》2016年第35期。

于一可:《加快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建设对策研究》,《决策探索》(下半月)2018年第6期。

张倩:《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建设对策分析》,《人才资源开发》2018年第9期。

崔理想:《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特区建设研究》,《创新科技》2018年第1期。

袁金星:《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路径探析——基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实践的思考》,《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徐珂:《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创新能力研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

齐晶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体系效能的评价与比较》,《统计与决策》2015年第24期。

辜胜阻、马军伟:《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安排》,《财政研究》2010年第11期。

杨青、张凯雷:《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科学与管理》2016年第1卷第36期。

刘剑、陶应虎:《城市群创新一体化发展难点与对策建议——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经济纵横》2017年第4期。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

曾刚:《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6)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解佳龙、胡树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甄选体系设计与应用》,《中国软科学》2013年第8期。

周洪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比较研究——以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为例》,《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第22卷第32期。

郭戎、薛薇、张俊芳、张明喜、魏世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政策评价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3年第11期。

胡振兴:《国家高新区创业资本供求能力评价——以6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第5卷第33期。

王经伟、王敏:《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动力机制研究》,《商业时代》2013年第7期。

林园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定位研究》,《创新科技》2016年第5期。

李文增:《在天津构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基点》,《城市》2015年第1期。

张英卓、王辉:《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路径》,《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年第2卷第37期。

张志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理体制改革评析——兼论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启示》,《河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8卷第25期。

谢毅梅:《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经验借鉴》,《发展研究》2018年第3期。

豆晓利:《创新驱动背景下科技金融发展模式探索——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区域金融研究》2018年第3期。

郑广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模式的选择与对策思考》,《区域经济评论》2018年第3期。

董微微、蔡玉胜:《我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评价》,《工业技术经济》2018年第8卷第37期。

李立华、陈进:《理论、样本与路径选择——国际视野下的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学习与实践》2013年第11期。

Malecki E.J.The R&D Location Decision of the Firm and Creative Regions-A Survey[J].Technovation,1987,6(3):205-222.

Saxenian A.Regional Advantage: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M].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5.

Tann J.Growth of Industry Clusters and Innovation:Lessons from Beijing Zhongguancun Science Park[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6,(11):827-850.

Alessandro B.Networking System and Innovation Outputs:The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1,(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