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18

中亚地区发展与国际合作机制图书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MECHAMISM IN CENTRAL ASIA

SSAPID:101-7089-6709-89
ISBN:978-7-5097-1910-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无论对于亚洲还是欧洲来说,中亚都处于一种十分重要而特殊的位置。尤其是苏联解体以后,中亚国家独立,客观上为其他国家进入中亚提供了条件,中亚地区的地缘优势开始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本书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与中亚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与介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作 者: 吴宏伟
编 辑:王玉敏;邓纯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8 外交、国际关系

 国家社会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第一章 苏联成立与解体时期的中亚

  第一节 苏联成立前后的中亚

   一 俄罗斯联邦和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建立

   二 中亚民族国家划界和各加盟共和国成立

  第二节 苏联时期的中亚

   一 苏联时期中亚五国政治体制特征

    (一)政治体制一般情况

    (二)政治体制的特点

     1.缺乏自主权

     2.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3.缺乏监督,腐败严重

     4.实行干部委任制

     5.干部当地民族化,容易滋生民族主义

   二 苏联时期中亚经济特点

    (一)独立前夕的经济发展总体状况

    (二)苏联时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

    (三)苏联时期经济发展的劣势

   三 苏联时期中亚社会政策及其特征

    (一)苏联时期中亚五国的社会政策

     1.社会保障政策

     2.教育政策

     3.科技政策

    (二)苏联时期中亚五国的社会阶级结构

    (三)苏联时期中亚五国的社会管理方式

   四 苏联时期中亚的民族宗教政策与民族问题

    (一)苏联对中亚地区的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的演变

    (二)民族宗教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失误与对中亚造成的影响

     1.加盟共和国的民族自决权力有限

     2.俄罗斯族与中亚各主体民族之间以及各民族之间关系存在一些问题

     3.执行民族宗教政策出现失误

   五 苏联时期中亚的对外联系

    (一)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时期中亚对外联系的权限与特点

    (二)20世纪80年代后中亚五国对外联系的活跃

  第三节 苏联解体与中亚五国独立

   (一)苏共执政党地位的丧失与中亚五国宣告独立

    1.苏共领导地位的丧失

    2.“8·19”事件与中亚五国的独立进程

   (二)明斯克协定与《阿拉木图宣言》

    1.明斯克协定的签订与新联盟方案的破产

    2.《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与苏联正式解体

 第二章 中亚国家独立以后政治的发展

  第一节 独立以后中亚五国政治体制变化

   一 各国国体与政体的选择

    (一)哈萨克斯坦

    (二)吉尔吉斯斯坦

    (三)塔吉克斯坦

    (四)土库曼斯坦

    (五)乌兹别克斯坦

   二 立法权力机关的建设

   三 行政权力体系的建立

   四 司法权力机构的建设

   五 选举制度与全民公决

   六 政党与社会团体的发展

    1.政党政治的萌芽时期

    2.政党体制的确立与初步发展阶段

    3.政党体制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节 中亚地区安全形势变化

   一 中亚国家独立初期的安全形势

   二 美俄的中亚战略与中亚地区安全

   三 “9·11”事件之后中亚地区的安全形势

    (一)美军进入中亚

    (二)俄罗斯强化在中亚的影响力

    (三)“三股势力”威胁严重

    (四)其他非传统威胁加重

 第三章 中亚国家独立以后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经济发展状况

   一 哈萨克斯坦

   二 乌兹别克斯坦

   三 吉尔吉斯斯坦

   四 塔吉克斯坦

   五 土库曼斯坦

  第二节 经济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一 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多数国家都建立了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以国家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经济模式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二)建立了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

     1.脱离卢布区,发行本国货币,建立自己的金融体系

     2.放开物价

     3.非国有化和私有化进程取得明显进展

     4.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

    (三)经济由衰落转为复苏,多数国家进入经济稳定发展阶段,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四)苏联时期就已经形成的单一发展的行业基本上已经发展成支撑本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一些主要产业生产已经达到或超过独立以前水平

   二 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腐败问题比较严重

    (二)经济结构仍不合理,苏联时期留下来的设备和工艺亟须改进和革新

    (三)外债数额较大,负担比较沉重

    (四)进出口贸易结构有待改善

  第三节 中亚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比较

   一 独立后中亚地区经济阶段性变化

    (一)第一阶段中亚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二)第二阶段中亚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三)第三阶段中亚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二 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

    (一)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二)世界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

     1.美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日本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 中亚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融合与分歧

    (一)中亚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融合

    (二)中亚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分歧

  第四节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亚国家的影响

   一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亚的主要传导途径

    (一)巨额外债带来严重影响

    (二)国际能源和矿产资源价格下降对以原材料出口为主的中亚国家造成很大影响

    (三)产业结构不平衡使中亚国家容易受到外部市场环境和需求的影响

    (四)在外务工人员失业和收入减少对中亚一些国家造成影响

    (五)外资撤离,投资和援助减少

   二 金融危机对中亚国家的影响:程度和表现方式

    (一)经济出现明显下降

    (二)发展战略受到影响

    (三)对房地产和建筑业的影响

    (四)政府和居民收入减少

    (五)货币贬值

    (六)对金融业的影响

   三 中亚国家的应对措施

    (一)提出反危机措施,制定经济发展新战略

     1.哈萨克斯坦

     2.乌兹别克斯坦

     3.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二)减少财政支出,提高居民储蓄存款担保金额度

    (三)建立稳定基金,增加投资和政府支出

    (四)加强对金融业支持和监管力度,对危险银行实行国家控制

    (五)出台就业保护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六)加强国际合作,争取外部援助

 第四章 影响中亚地区国际合作机制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中亚国家参与国际合作机制的原因

   一 国际合作机制的作用

    (一)国际合作机制的定义

    (二)国际合作机制的作用

   二 中亚国家的国情特点及其合作需求

    (一)中亚国家国情特点

    (二)中亚国家对国际合作的需求

   三 西方国际合作机制理论的解释

    (一)西方国际合作机制理论的内容

    (二)西方国际机制理论对中亚国家参与国际合作机制原因的解释

  第二节 中亚国家参与国际合作机制的历程

   一 争取国际承认,融入国际社会(1991~1995年)

    (一)中亚国家被迫选择了独立

    (二)建国初期的困难和外交成就

    (三)中亚国家在建国阶段参与国际合作机制的特点

   二 根据国情选择适合的国际合作机制(1996~2000年)

    (一)1996~2000年的中亚形势和国际环境

    (二)中亚国家参与国际合作机制的特点

   三 深化一体化进程阶段(2001年至今)

    (一)地区形势的新变化

    (二)2001年至今,中亚国家参与国际合作的特点

  第三节 中亚多边国际合作机制的类型与合作内容

   一 按发起人或主导者划分

    (一)由独联体成员国组成的独联体区域内的合作,主要有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

    (二)与周边大国建立的区域合作机制

    (三)由联合国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等国际组织开展的国际合作机制

    (四)由中亚国家自主发起的国际合作机制

   二 按组织形态和运作形式划分

    (一)中亚现有国际合作机制的组织形态

    (二)合作机制的运作形式

   三 按合作内容划分

    (一)国际机制的合作内容

    (二)各职能间的关系

  第四节 影响中亚国际合作机制发展的因素

   一 国际环境与中亚国家的战略地位

   二 主导国间的合作与竞争

    (一)俄、美、中在中亚国际合作机制中的战略意图比较

    (二)俄、美、中在国际合作机制中的合作方式比较

   三 中亚国家的利益差异

   四 各机制间的合作与竞争

    (一)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与上海合作组织

    (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

    (三)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同北约

    (四)欧亚经济共同体同上海合作组织

 第五章 中亚国家参与的主要

  第一节 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第二节 欧亚经济共同体

   (一)关税领域

   (二)交通领域

   (三)人文领域

   (四)能源领域

   (五)经济政策领域

  第三节 独联体

   (一)经济和人文领域

   (二)安全方面

  第四节 上海合作组织

   (一)政治领域

   (二)安全领域

   (三)经济领域

   (四)人文等领域

   (五)对外关系

  第五节 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

 第六章 中亚国家参与的主要区域性国际合作机制

  第一节 亚洲开发银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计划”

  第二节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中亚经济专门计划”

  第三节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丝绸之路区域合作项目”

  第四节 北约与中亚国家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一)军事演习

   (二)租用军事基地

   (三)美国对中亚的军事援助

   (四)“计划与分析进程计划”

   (五)“作战潜力构想计划”

   (六)“单独伙伴行动计划”

   (七)“虚拟丝绸之路”项目(The Virtual Silk Highway Project)

  第五节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

  第六节 突厥语国家元首会议

  第七节 美国的“大中亚计划”A Partnership for Central Asia,Foreign Affairs,July/August 2005,http://www.securityforum.ru/library/lib_art.asp?art_id=79,http://www.foreignaffairs.org/20050701faessay84412/s-frederick-starr/a-partnership-for-central-asia.html;Richard A.Boucher:US Policy in Cetnral Asia:balancing Priorities(PartII).,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south and Central Asian Affiars,Statement to the Hou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mmittee Subcommittee on the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april 26,2006;Richard A.Boucher:Remarksat Electricity Beyond Borders:A Central Asia Power Sector Forum,Assistant Secretary for South and Central Asian Affiairs,Istanbul,Turkey,June 13,2006,Http://www.state.gov。">*

  第八节 欧盟与中亚国家的“塔西斯计划”

 第七章 中亚五国与国际合作机制

  第一节 哈萨克斯坦与国际合作机制

   一 双边合作机制

    (一)与俄罗斯签订的合作协定与协议

     1.在政治方面

     2.在安全方面

     3.在经济合作领域

     4.在文化合作方面

    (二)与中亚国家签订的合作协定与协议

     1.在政治合作方面

     2.在经济合作方面

    (三)与欧洲国家签订的合作协定与协议

     1.与德国签订的协议、协定

     2.与法国签署的协议、协定

     3.与英国签署的协议、协定

     4.与意大利签署的协议、协定

    (四)与美洲国家签订的合作协定与协议

     1.与美国签署的协议、协定

     2.与加拿大签署的协议、协定

    (五)与亚洲国家签订的合作协议与协定

     1.与日本签署的协议、协定

     2.与韩国签署的协议、协定

     3.与印度签署的协议、协定

     4.与土耳其签署的协议、协定

     5.与伊朗签署的协议、协定

   二 多边合作机制

    1.联合国

    2.独联体

    3.伊斯兰会议组织

    4.突厥语国家首脑会议

    5.中西亚经合组织

    6.欧盟与欧安组织

    7.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8.欧亚经济共同体

    9.亚信会议

    10.各种国际金融组织

  第二节 乌兹别克斯坦与国际合作机制

   一 双边合作机制

    (一)安全领域

     1.与俄罗斯的合作

     2.与美国的合作

     3.与中国的合作

    (二)经济领域

     1.与俄罗斯的合作

     2.与美国的合作

     3.与中国的合作

    (三)文化领域

   二 多边合作机制

    (一)与独联体国家的多边合作机制

     1.独联体

     2.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3.欧亚经济共同体

    (二)上海合作组织

    (三)与西方国家的合作机制

     1.欧盟

     2.北约

     3.欧安组织

    (四)其他国际合作机制

     1.联合国

     2.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

     3.突厥语国家元首会议机制

     4.“古阿姆”组织

   三 国际合作机制的影响

  第三节 吉尔吉斯斯坦与国际合作机制

   一 双边合作机制

    (一)安全领域

     1.与俄罗斯的合作

     2.与美国的合作

     3.与中国的合作

    (二)经济领域

     1.与俄罗斯的合作

     2.与中亚邻国的合作

     3.与美国的合作

     4.与中国的合作

     5.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三)文化领域

   二 多边合作机制

    (一)与独联体国家的多边合作机制

     1.独联体

     2.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3.欧亚经济共同体

    (二)上海合作组织

    (三)与西方的合作机制

     1.与欧盟的合作

     2.与北约的合作

     3.与欧安组织的合作

    (四)其他国际合作机制

     1.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计划

     2.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

     3.联合国

     4.世界贸易组织

     5.国际金融组织

   三 国际合作机制的影响

  第四节 土库曼斯坦与国际合作机制

   一 双边合作机制

    (一)与俄罗斯签订的协议、协定

     1.政治领域

     2.安全领域

     3.经济领域

    (二)与中亚国家签订的协议、协定

     1.与哈萨克斯坦签署的协议、协定

     2.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的协议、协定

     3.与塔吉克斯坦签署的协议、协定

     4.与吉尔吉斯斯坦签署的协议、协定

    (三)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签订的协议、协定

     1.与亚美尼亚

     2.与格鲁吉亚

     3.与阿塞拜疆

     4.与乌克兰

    (四)与欧洲国家签订的合作协议、协定

     1.与英国签署的协议、协定

     2.与法国签署的协议、协定

     3.与德国签署的协议、协定

    (五)与美洲国家签订的合作协议、协定

     1.与美国签署的协议、协定

     2.双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六)与亚洲国家签订的合作协议、协定

     1.与伊朗签署的协议、协定

     2.与土耳其签署的合作协议、协定

     3.与阿富汗签署的协议、协定

     4.与印度签署的合作协议、协定

     5.与日本签署的协议、协定

   二 多边合作机制

    1.联合国

    2.独联体

    3.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4.欧盟与欧安会

    5.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

    6.伊斯兰会议组织

    7.不结盟运动

    8.其他国际金融或贸易组织

  第五节 塔吉克斯坦与国际合作机制

   一 双边合作机制

    (一)与俄罗斯签订的合作协定与协议

    (二)与中亚国家签署的协议与协定

    (三)与欧洲国家签署的协议和协定

    (四)与美国签署的协议、协定

    (五)与亚洲国家签署的协议、协定

     1.与伊朗签署的协议、协定

     2.与阿富汗签署的协议、协定

     3.与巴基斯坦签署的协议、协定

     4.与印度签署的协议、协定

     5.与日本签署的协议、协定

   二 多边合作机制

    1.联合国

    2.独联体

    3.伊斯兰会议组织

    4.中西亚经合组织

    5.欧盟与欧安组织

    6.欧亚经济共同体

    7.各种国际金融组织

 第八章 中亚地区发展与地区合作的关系

  第一节 中亚国家发展模式与国际合作

   一 中亚五国的地区属性和政治作用

   二 中亚国家社会发展模式的形成

    (一)政治上保持基本稳定,但不确定因素增多

    (二)经济上初步摆脱困境,但差距拉大

    (三)安全上加强跨国合作,但形势依然严峻

   三 中亚五国之间密切的合作关系

  第二节 中亚国际合作机制中的大国因素

   一 中亚在大国关系当中的重要性

   二 大国在中亚的战略利益

    (一)俄罗斯在中亚的战略利益

    (二)美国对中亚的战略考虑

    (三)其他大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战略基础

    (四)邻近中亚的次地区强国的战略目的

   三 中亚“大国之争”与国际合作

  第三节 国际合作对中亚国家发展的利弊分析

   一 中亚国家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 参与国际合作的方向选择难题

   三 中亚国家地缘战略的得与失

  第四节 中亚国际合作机制与中国

   一 中亚国家对华政策的基础与基本内容

   二 从双边到多边:21世纪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战略合作

    (一)双边关系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从战略高度规划未来

     1.政治合作问题

     2.打击“三股势力”问题

     3.地区的稳定与发展问题

     4.中国支持中亚国家的安全倡议

     5.中亚国家支持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主义,愿与中方在上述领域继续开展合作

     6.积极挖掘经济合作的巨大潜力

    (三)在多边领域进一步推进全面合作

   三 影响中亚国家对华政策的负面因素

    (一)“中国威胁论”问题

     1.认为中国在处理边界问题上“以大欺小”

     2.认为中国对向中亚地区非法移民“放任自流”

     3.认为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增长的中国会“对外扩张”

    (二)资源利用问题

    (三)经贸合作问题

    (四)总体外交战略的制约

   四 中国推动中亚区域合作的前景

 前言

本书利用国际地缘政治理论、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理论、比较优势论、产业结构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独立后的政治发展、经济发展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中亚五国在区域性以及非区域性国际合作机制中的探索与发展进行了系统、深人的介绍与分析。本书有助于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中亚国家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中亚国家与其他地区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现状、趋势和前景,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今后开展政治、经济和文化合作提供参考和帮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俄〕Б.Н.库济克、М.Л.季塔连科:《2050年中国—俄罗斯共同发展战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俄〕尼·伊·雷日科夫著《大国悲剧》,徐昌翰等译,新华出版社,2008。

〔哈〕卡·托卡耶夫著《哈萨克斯坦:从中亚到世界》,塞力克纳雷索夫译,新华出版社,2001。

〔哈〕卡托卡耶夫著《中亚之鹰的外交战略》,塞力克纳雷索夫译,新华出版社,2002。

〔哈〕努·纳扎尔巴耶夫:《哈萨克斯坦2030》,中国地质工程公司赞助出版,1999。

〔哈〕努·纳扎尔巴耶夫:《哈萨克斯坦——2030》,哈萨克斯坦总统1998年国情咨文。

〔哈〕努·纳扎尔巴耶夫:《前进中的哈萨克斯坦》,民族出版社,2000。

〔哈〕努·纳扎尔巴耶夫:《探索之路》,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哈〕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哈萨克斯坦之路》,民族出版社,2007。

〔吉〕阿斯卡尔·阿卡耶夫:《难忘的十年》,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美〕胡曼·佩马尼:《虎视中亚》,王振西主译,新华出版社,2002。

〔美〕玛莎·布瑞尔·奥卡特著《中亚的第二次机会》,李维建译,时事出版社,2007。

〔苏〕Б.Г.加富罗夫:《中亚塔吉克史》,肖之兴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苏〕苏联科学院历史所编《苏联民族——国家建设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97。

〔土〕М.А.阿塔耶夫编著《土库曼斯坦的今天与明天》,中国驻土库曼斯坦大使馆集体译,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土〕萨·尼亚佐夫:《永久中立 世代安宁》,东方出版社,1996。

〔乌〕伊·卡里莫夫:《乌兹别克斯坦人民从来不依赖任何人》,时事出版社,2006。

〔乌〕伊·卡里莫夫:《乌兹别克斯坦沿着深化经济改革的道路前进》,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乌〕伊斯拉姆·卡里莫夫:《临近21世纪的乌兹别克斯坦——安全的威胁、进步的条件和保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哈萨克族简史》编写组:《哈萨克族简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

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亚洲区域合作路线图》,时事出版社,2006。

陈江生:《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趋势及其全球影响》,《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第9期。

陈联璧、刘庚岑、吴宏伟:《中亚民族与宗教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陈之骅、吴恩远、马龙闪主编《苏联兴亡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丁宏:《中亚五国民族文化综论》,民族出版社,2003。

冯绍雷、相兰欣主编《普京外交》,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郝文明主编《中国周边国家民族状况与政策》,民族出版社,2000。

李淑云:《地缘政治与中亚五国民族问题》,辽宁人民出版社,2007。

刘庚岑、徐小云编著《吉尔吉斯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刘启芸编著《塔吉克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陆南泉主编《独联体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

马大正、冯锡时主编《中亚五国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潘德礼主编《俄罗斯十年∶政治·经济·外交》(上、下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潘志平主编《中南亚的民族宗教冲突》,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潘志平主编《中亚的地缘政治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秦放鸣等著《中亚市场新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丘远尧主编《走向新世纪的独联体国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施玉宇编著《土库曼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施玉宇编著《亚美尼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孙壮志:《中亚五国对外关系》,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

孙壮志:《中亚新格局与地区安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孙壮志、苏畅、吴宏伟编著《乌兹别克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孙壮志《中亚安全与阿富汗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王桂芳:《中亚战略格局与中国安全》,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

王海燕主编《经济合作与发展——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王杰、张海滨、张志洲主编《全球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王治来、丁笃本编著《中亚国际关系史》,湖南出版社,1997。

吴殿延主编《区域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3。

吴福环、郭正礼主编《中国新疆与中亚问题研究论集》,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

吴宏伟:《中亚人口问题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吴宏伟主编《俄美新较量——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冲突》,长春出版社,2009。

吴思远、吴宏伟主编《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新疆统计局、新疆社会科学院:《哈萨克斯坦》,《新疆周边国家系列丛书》,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邢广程:《苏联高层决策70年》,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邢广程、孙壮志主编《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长春出版社,2007。

邢广程主编《2005年:应对挑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邢广程主编《2006年: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邢广程主编《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许勤华著《新地缘政治:中亚能源与中国》,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

许涛、季志业:《上海合作组织——新安全观与新机制》,时事出版社,2002。

薛君度、邢广程主编《中国与中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闫坤、于树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及影响因素的国际经验分析》,《地方财政研究》2008年第1期。

杨雷:《俄哈关系论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杨培雷:《世界经济格局论:理论架构与现实意义——重读〈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与中国〉的若干体会》,《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杨恕:《转型中的中亚和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张宁:《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职能》,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张森主编《俄罗斯和东欧中亚国家年鉴》(2001~2002),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2003。

张新平:《地缘政治视野下的中亚民族关系》,民族出版社,2006。

赵常庆(分卷主编):《十年巨变——中亚与外高加索卷》,东方出版社,2003。

赵常庆、吴宏伟、包毅:《“十一五”期间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构想研究》,《新世纪、新战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赵常庆编著《哈萨克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赵常庆等著《中亚五国与中国西部大开发》,昆仑出版社,2004。

赵常庆主编《中亚五国概论》,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赵会荣:《大国博弈——乌兹别克斯坦外交战略设计》,光大出版社,2007。

赵乃斌、姜士林主编《东欧中亚国家私有化问题》,当代世界出版社,1995。

郑羽、李建民主编《独联体十年——现状·问题·前景》,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周敏凯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КазаксTан Tарихы.Алматы.《Д?уIр》 баспасы.1994 г.

Ислам Каримов.Узбекистан на пороге XXI века.Москва . Изда-тельский дом 《Дрофа》.1997.

В.А.Ермаков.Казахстан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мире.Алматы.1998 г.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ое агенство при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е респ-ублики Таджикистан.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 республики Таджикистан. Душанбе.2000.

Х.Бобобеков,Ш.Каримов .т.д.yˇзбекистон тарихи.Тошкент.2000 г.

Асанканов.А,Бедельбаев.А. Кыргыз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нын тары-хы.Бишкек.Кыргызстан басма YйY.2000 г.

Агенство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по статистике.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положение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Астана.2000.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ое агентство при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е Респ-ублики Таджикистан.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 Республики Таджикистан. Душанбе.2000.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статики и информации Туркменистана.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 Туркменистана 2000. Ашхабад.2000.

Агенство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по статистике.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положение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 Алматы. 2000.

Доклад о человеческом развитии—— Узбекистан 2000.Ташкент.2001.

Национальная комиссия п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му языку при президенте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Кыргызстан: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Бишкек.2001.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комитет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Кыргызстан цифраларда.Бишкек.2003.

Абдижапар Абдакимов.История Казахстана.Алматы.2003.

А.Джуманалиев.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история Кыргызстана.Бишкек.2005.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при През-иденте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Кыргызстан Политика и Экономика.. Бишкек .2006 г.

Меж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комитет СНГ,Содружество незав-исимых государств в 2005 году,Структура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по основным отраслям ОКОНХ,Москва.2006.

Агентство РК по статистике,Казахстан и страны СНГ,Алма-ты 2006.

Темирбек С. Бобушев.Кыргызстан в системе стран мира.Ауца.2007.

О.Дж.Осмонов.История Кыргызстана.Бишкек.2008.

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Transition report 2006”. http://www.ebrd.com/country/sector/econo/stats/tic.xls.

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6 Equity and Developmet.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Country Report,March 2007.

http://www.mid.ru

http://www.ifes-ras.ru

http://www.gov.uz

http://www.academy.uz

http://www.turkmenistan.gov.tm

http://www.mid.tj

http://asiaplus.tj

http://www.eurasianet.org/eurasianet/russian

http://ru.government.kz

http://www.izvestia.kz

http://www.ferghana.ru

http://www.turkmenistan.ru

http://rusnews.cn

http://www.sectsco.org

http://www.sco-ec.gov.cn/crweb/scoc/index.jsp

http://www.tianshannet.com.cn

http://www.silkroad.org.cn/shehui/Index.asp

简 介: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研究所中亚学科2013~2015年创新项目“中亚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及其发展趋势”的最终研究成果。书中对影响中亚安全和稳定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着力研究了中亚安全问题与中亚国家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形势、大国因素的关系,反映了近年来中亚地区安全与社会稳定的整体现状与未来...

作者: 吴宏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