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信息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网站
相关链接
第一章 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
第一节 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环境
一 俄罗斯国家安全面临的外部环境
(一)俄罗斯地缘政治形势严重恶化
(二)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的巨变对俄罗斯构成的威胁
二 俄罗斯国家安全的内部环境
(一)俄罗斯综合国力状况
(二)影响综合国力的基本因素
1.自然因素
2.社会因素
第二节 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
一 国家安全战略的类型及其理论基础
二 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
(一)“9·11”事件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
1.亲西方的“一边倒”战略
2.“确保大国地位”战略
3.“多极化”安全战略
4.“逐渐强硬的安全战略”
(二)“9·11”事件后,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
1.主动作出让步
2.伊拉克战争后俄罗斯被迫让步
3.实行“现实遏制”军事战略
4.实行“全方位对抗”军事战略
第三节 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保障体系
一 确保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之根本
二 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威胁判断体系
三 俄罗斯努力构建国家安全保障体系
(一)保障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的主要任务
(二)保障俄联邦国家安全的主要原则
(三)构建国家安全决策机制
1.国家安全的决策指挥系统
2.建立国家安全的信息保障系统
3.建立国家安全的执行保障系统
4.国家安全的法律保障体系
(四)俄罗斯确保国家安全手段的多样化
本章结语
第二章 俄罗斯政治安全问题
第一节 政治安全及其要素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俄罗斯政治安全状况
一 国内政局
二 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三 国家主权状况
四 文化认同与民众心理
五 资源状况
第三节 俄罗斯政治安全的影响因素
一 民族分离主义威胁国家主权的完整
二 国际组织对俄罗斯国家主权的影响
(一)国际经济组织对俄罗斯国家主权的制约和侵蚀
(二)地区一体化组织对俄罗斯国家主权的弱化和延伸
(三)某些非政府组织对俄罗斯国家主权的影响
三 跨国公司对俄罗斯国家主权的侵蚀
四 全球性问题的治理对俄罗斯国家主权的制约
五 某些推行霸权的国家对俄罗斯国家主权的干涉
第四节 俄罗斯维护政治安全的措施
一 增强综合国力
二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三 推行务实外交
四 发挥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一)完成由一党制向多党制的转变
(二)建立政权党,使政府和议会关系和谐
(三)通过立法加以规范和管理
五 打击民族分裂主义,消除中央与地方行政体系脱节问题
六 采取措施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一)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
(二)打造俄罗斯新思想,团结社会,凝聚民心
1.爱国主义
2.强国意识
3.国家观念
4.社会团结
(三)抵制西方价值观念的侵蚀
七 对某些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加以限制
八 维持一定的势力范围
本章结语
第三章 俄罗斯军事安全问题
第一节 军事安全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俄罗斯军事安全状况
一 俄罗斯的军事装备水平
(一)俄罗斯的核力量
(二)俄罗斯空军装备
(三)俄罗斯海军装备
(四)俄罗斯陆军装备
第三节 俄罗斯军事安全的影响因素
一 主要内部威胁
(一)军事装备供货水平下降
(二)军事装备老化、维修不及时
(三)兵源严重匮乏
(四)作战训练不够
(五)军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一度较低
(六)军事改革困难重重
二 主要外部威胁
(一)来自欧盟方面的威胁
(二)来自北约方面的威胁
(三)领土争端问题带来的威胁
(四)来自后苏联空间和本国的威胁
(五)来自俄罗斯毗邻地区的威胁
(六)来自亚太地区的威胁
1.日美强化军事领域的合作
2.中国的潜在“威胁”不断增强
(七)跨境威胁
第四节 俄罗斯保障军事安全的措施
一 调整军事安全战略
(一)防御性军事战略
(二)“现实遏制”战略
二 推行军事改革
(一)打造精兵
1.四次大裁军
2.调整军兵种结构
3.建设职业化的军队
4.加强常备部队建设
5.提高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比重
6.改革后勤保障体制
7.提高军事组织的质量参数
8.确定统一的最高军事管理机构
(二)明确军队的任务及军事改革和发展的优先方向
1.俄罗斯军队应承担的4项任务
2.俄罗斯军事改革和发展的7大优先方向
(三)不断增加军费拨款
(四)奠定军事安全的法律基础
二 保持和增强核威慑力
(一)着力强调核威慑力量
(二)优化和提升战略核力量
1.确保空基核打击能力
2.增强海基核力量
3.强化陆基战略核力量
三 加强海军远洋作战能力
四 加强制空权
1.加强空天防御系统武器装备的研制和列装
2.加强军事航天系统建设
3.使空军装备升级换代
4.完善防空体系
5.加强全球战略巡逻
五 增加新的威慑力——“炸弹之父”
六 完善军事安全保障体系
(一)军事安全保障体系形成的基本条件
(二)军事安全保障体系的组成
七 举行军演,增强实战能力
八 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军事科技实力
九 增强集体安全观念
(一)建立独联体集体安全机制
(二)与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安全领域的合作
(三)与北约和美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
本章结语
第四章 俄罗斯人口安全问题
第一节 人口安全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俄罗斯人口安全的影响因素
一 俄罗斯的人口数量持续缩减
二 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三 人口结构不合理
(一)年龄结构
(二)性别结构
四 劳动力短缺
(一)劳动力相对短缺时期(1992~2008年)
(二)劳动力绝对短缺(2009年以后)
五 人口地区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人口数量在减少
六 后续兵源告急
七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疾病蔓延使死亡率大幅度上升
八 人口外流
第三节 俄罗斯维护人口安全的措施
一 提高出生率
二 降低死亡率
三 提高退休者待遇
四 改善人民生活,延长寿命
五 提高普及教育率
六 抑制人口外流
七 出台政策吸纳外来移民
本章结语
第五章 俄罗斯经济安全问题
第一节 经济安全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俄罗斯经济安全状况
一 国家经济安全状况极度恶化时期(1992~1998年)
(一)经济负增长
(二)内外债总额不断增长
(三)预算赤字严重
(四)银行系统呆账坏账比例持续攀升
(五)税收来源持续萎缩
(六)国际收支状况恶化
(七)投资连年下降
二 国家经济安全状况趋好(1999~2008年8月)
(一)经济增长
(二)国家外债总额不断减少,内债不断增加
(三)预算赤字减少直至盈余
(四)银行系统呆账、坏账比例仍很高
(五)税收来源多元化
(六)国际收支状况良好
(七)投资形势较好
三 国家经济安全状况不乐观(2008年9月至今)
第三节 俄罗斯经济安全的影响因素
一 内部影响因素
(一)经济结构的扭曲和畸形
(二)经济中的消极倾向
(三)国家科学技术和工艺潜力削弱
(四)国家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状况恶化
(五)经济活动领域发生技术性灾难的可能性增大
(六)外债问题对经济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
(七)国产产品竞争能力低
(八)地区发展不平衡
(九)“影子经济”对俄罗斯经济安全的影响
1.俄罗斯“影子经济”的类型
2.“影子经济”活动主体
3.“影子经济”对俄罗斯经济安全产生的影响
(十)社会犯罪和经济犯罪及腐败案件增多
二 外部影响因素
(一)国内外市场上外国的激烈竞争
(二)沦为原料“附庸”
(三)获得先进技术困难增加
(四)经济全球化对俄罗斯经济安全的冲击
1.全球化对俄罗斯对外贸易安全的影响
2.全球化对俄罗斯民族工业安全的影响
3.华尔街金融风暴对俄罗斯经济安全的影响
第四节 俄罗斯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一 俄罗斯经济领域的国家利益
二 俄罗斯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一)政府对经济发展进行适度的调控和管理
(二)明确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道路
(三)建立经济安全体系
(四)健全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法律体系
(五)确定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指标参数
(六)明确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外目标
(七)综合考量经济安全问题
(八)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九)应对华尔街金融风暴冲击的反危机措施
1.停止交易
2.提高国库资金对银行的投放额
3.向银行提供补贴贷款
4.配销债券
5.出台救市法案
6.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7.控制卢布汇率
8.提高人力资本素质
9.与一些国家的相互结算中使用本国货币
本章结语
第六章 俄罗斯能源安全问题
第一节 能源安全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俄罗斯能源安全状况
一 燃料动力资源储量丰富
(一)石油
(二)天然气
(三)煤炭
(四)电力
二 能源生产稳步增长
(一)石油
(二)天然气
(三)煤炭
(四)电力
三 能源出口前景
(一)出口情况
1.石油
2.天然气
3.煤炭
4.电力
(二)出口前景
1.石油
2.天然气
3.煤炭
第三节 俄罗斯能源安全的影响因素
一 国际能源市场行情暗藏不安全因素
二 有患上“荷兰病”的可能
三 能源出口过程中障碍重重
四 燃料动力产品的加工比重较低
五 国内市场供应不平衡
六 生产工艺技术落后,成本较高
七 对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第四节 俄罗斯保障能源安全的措施
一 加强联邦政府对自然资源的控制
二 制定能源发展战略
三 制定国家能源安全战略
(一)能源战略的主要目标
(二)保障能源安全的原则
(三)对外能源合作的原则和领域
四 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
(一)俄欧能源合作
(二)俄美能源合作
(三)俄罗斯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
1.俄罗斯与乌克兰的能源关系
2.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能源关系
3.俄罗斯与中亚地区国家的能源关系
(四)俄罗斯与日本和印度的能源合作
1.俄日能源合作
2.俄印能源合作
五 努力平衡燃料动力的地区供应和调整消费结构
六 努力解决投资短缺问题
七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避免患上“荷兰病”
八 加快输送管道的维修和更新
九 重视能源生态安全
本章结语
第七章 俄罗斯金融安全问题
第一节 金融安全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俄罗斯金融安全状况
一 俄罗斯金融市场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为起步发展时期(1992~1997年9月)
2.第二阶段为金融危机时期(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
3.第三阶段为稳步发展时期(1998年9月到2008年8月)
4.第四阶段为剧烈波动时期(2008年9月至今)
二 俄罗斯金融市场各主要领域的基本情况
(一)银行业
(二)外汇市场
(三)证券市场
第三节 俄罗斯金融安全的影响因素
一 外汇市场面临的威胁
二 证券市场面临的威胁
(一)外国投机者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
(二)证券市场规模较小、结构畸形
三 银行体系面临的威胁
(一)银行国际竞争力较低
(二)银行活动领域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
(三)银行体系内的竞争乃至冲突
(四)银行支付系统面临的风险
(五)银行体系面临的其他威胁
四 金融系统安全的法律保障薄弱
五 外部因素对俄罗斯金融安全产生的影响
第四节 俄罗斯维护金融安全的措施
一 制定金融安全战略
二 明确保障金融安全的目标
三 推行银行体制改革
(一)由单一的银行体制向二级银行体制过渡
(二)明确央行的职能
(三)金融危机后重组银行体系
1.充实银行资本金,克服流动性危机*
2.加强监管、完善法律
四 监控和调节外汇市场
五 采取措施稳定证券市场
六 建立“四位一体”的金融监管方式体系
七 确保金融安全的综合措施
本章结语
第八章 俄罗斯生态安全问题*
第一节 生态安全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俄罗斯生态安全状况
一 空气状况
二 水状况
三 土地状况
四 核辐射污染状况
第三节 俄罗斯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
一 影响因素
(一)内部因素
(二)外部因素
二 俄罗斯生态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
(一)生态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产生的影响
(二)生态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第四节 俄罗斯保护生态安全的措施
一 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二 完善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
(一)俄罗斯联邦宪法
(二)俄罗斯联邦条约
(三)俄罗斯联邦国际条约和国际法公认的原则
(四)俄罗斯联邦法律
(五)俄罗斯联邦总统令和指示
(六)俄罗斯联邦政府令和指示
(七)俄罗斯联邦主体宪法、法规、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规
(八)各部委的法令
(九)地方自治机关的法律法规
(十)国际公约和协议
三 加强相应的国家管理机关的职能
(一)对给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和生态鉴定
(二)实行生态监督
(三)建立生态规范
四 为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办理许可证
五 建立环境保护的经济法律机制
六 推行生态经济保险机制
七 建立自然保护特区
八 俄罗斯积极开展生态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
本章结语
第九章 俄罗斯科技安全问题
第一节 科技安全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俄罗斯科技安全状况
一 科技人才队伍
二 科研机构
三 科研经费
四 科技成果
第三节 俄罗斯科技安全的影响因素
一 内部威胁因素
二 外部威胁因素
第四节 俄罗斯维护科技安全的措施
一 从战略高度认识国家科技安全
二 明确国家科技政策的目标和任务
(一)对国家科技政策的调整
1.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强化三大创新战略
4.实施科教一体化战略
5.改革拨款方式,加大科技投入
6.大力兴建高科技园区
(二)国家科技政策的目标和任务
三 明确俄罗斯科技领域的国家利益
四 采取措施保持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
五 不断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一)俄罗斯国际科技合作的长期战略目标
(二)俄罗斯国际科技合作的基本方向和任务
(三)完善国家调节国际科技合作的机制
1.加强俄罗斯联邦政府与各地方政府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协调统一
2.使双边和多边国际科技合作的法律符合国际惯例
3.加强对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监管
4.提高科技产品和技术服务出口的比重
5.重视保障国家科技安全
本章结语
第十章 俄罗斯信息安全问题
第一节 信息安全的基本内涵
一 信息安全的概念和含义
二 国家信息安全涉及的方面
(一)国家信息资源安全
(二)国家信息疆域和信息边界安全
(三)国家信息技术安全
(四)国家信息人才安全
第二节 俄罗斯信息安全状况
一 信息的自由与限制之间存在矛盾
二 公民在信息领域享有的权利缺乏保障
三 国家政策支持不够
四 信息人才外流,信息技术发展停滞
第三节 俄罗斯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
一 俄罗斯信息安全面临威胁的类型
二 俄罗斯信息安全面临的内外部威胁因素
(一)内部威胁因素
(二)外部威胁因素
三 俄罗斯联邦各领域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一)国家政策的信息保障面临的威胁
(二)经济领域的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1.俄罗斯联邦经济领域易受威胁的系统
2.俄罗斯联邦经济领域的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三)内政领域的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四)外交领域的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1.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领域信息安全最容易受到攻击的方面
2.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领域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五)科技领域的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1.俄罗斯科技领域易受攻击的方面
2.俄罗斯科技领域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六)精神生活领域的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七)信息和通信领域的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1.信息和通信领域易受攻击的方面
2.信息和通信领域的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3.对俄罗斯信息产业发展构成的威胁
四 国防领域的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1.国防领域易受攻击的方面
2.国防领域的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五 护法和司法领域的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一)内部威胁
(二)外部威胁
第四节 俄罗斯保护信息安全的措施
一 俄罗斯信息领域的国家利益
(一)信息领域的个人利益
(二)信息领域的社会利益
(三)信息领域的国家利益
二 保障俄罗斯联邦信息领域国家利益的目标
(一)实现公民在精神生活和信息活动方面的宪法权利和自由,确保俄罗斯精神的复活
(二)发展本国信息产业,包括信息工具业、电信和通信业,保证国内市场对信息产业产品的需求并使之打入国际市场,确保本国信息资源的积累、存储和有效利用
(三)确保俄罗斯境内的信息系统和电信系统的安全
三 保障俄罗斯联邦信息安全的措施
(一)落实国家保障信息安全的政策
1.落实国家保障信息安全政策的原则
2.落实国家保障信息安全政策的措施
(二)完善保障信息安全的组织和技术措施
(三)确保保障信息安全的经济投入
(四)加大信息人才的培养力度
(五)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
1.提高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技术水平
2.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法律法规
3.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管理
(六)加强各领域的信息安全保障
1.经济领域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2.内政领域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3.外交领域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4.科技领域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5.精神生活领域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6.信息和通信领域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7.国防领域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8.护法和司法领域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9.紧急情况下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七)努力掌控信息权和制网权
(八)开展国际合作保障信息安全
1.俄罗斯开展信息领域国际合作的特点
2.俄罗斯开展信息领域国际合作的主要方向
本章结语
第十一章 中俄在安全领域的合作问题
第一节 中俄两国面临的共同安全威胁
一 中俄面临的传统安全威胁
二 中俄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
(一)中俄共同面临着“三股恶势力”的威胁
(二)中俄面临的跨国犯罪问题
(三)双方面临的能源问题
1.中国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
2.俄罗斯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
(四)生态环境问题
1.跨界水体的水资源问题
2.森林资源问题
3.土地资源问题
第二节 中俄两国趋同的国家安全观
一 中国国家安全观
二 俄罗斯国家安全观
(一)传统安全观
(二)新安全观
1.安全主体多元化
2.安全内涵的综合化
3.保证国家安全手段的多样化
第三节 中俄加强安全领域的合作
一 中俄在打击“三股恶势力”方面的合作
二 中俄联合打击跨国犯罪活动
三 中俄在经济安全领域的合作
(一)能源安全领域的合作
1.石油合作
2.天然气合作
3.煤炭合作
4.核能合作
5.跨国输电合作
(二)劳务合作
(三)加强两国东部地区振兴与开发方面的合作
四 中俄在生态安全领域的合作
(一)签署环境保护合作文件
(二)制订污染防治计划
(三)建议成立自然生态保护区
五 中俄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
(一)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
(二)消除不平等和贫困
(三)通过和平途径解决国际和地区争端
(四)解决中俄边界问题
六 中俄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
(一)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
(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
(三)加强军事技术合作
(四)举行联合军演
本章结语
结论
后记
序
前言
〔俄〕阿尔巴金院士主编《俄罗斯发展前景预测——2015年最佳方案》,社会科文献出版社,2001。
安德鲁·库钦斯主编《俄罗斯在崛起吗?》,沈建译,新华出版社,2004。
〔俄〕А.А.别洛乌索夫:《俄罗斯及其社会经济安全:观点、理论、实践》,(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远东大学,1998。
〔美〕布热津斯基:《运筹帷幄》,译林出版社,1991。
蔡翠红:《信息网络与国际政治》,学林出版社,2003。
曹长盛、张捷、樊建新主编《苏联演进进程中的意识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
张骥、刘中民:《文化与当代国际政治》,人民出版社,2003。
董晓阳主编《走进二十一世纪的俄罗斯》,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
冯绍雷、相蓝欣主编《转型中的俄罗斯对外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方柏华:《国际关系格局——理论与现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高连福:《东北亚国家对外战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顾志红:《普京安邦之道:俄罗斯近邻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海运主编《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政治卷》,人民出版社,2001。
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黄金元:《全球化时代大国的安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В.Л.拉林:《九十年代前半期的中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问题》,(符拉迪沃斯托克)远东科学出版社,1998。
〔美〕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信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李方主编《中国综合国力论》,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刘跃进主编《国家安全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鲁毅等:《外交学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陆忠伟主编《非传统安全论》,时事出版社,2003。
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O.T.莫洛夫:《俄罗斯的过渡年代》,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
聂富强等:《中国国家经济安全预警系统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潘一禾:《文化与国际关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第168页。
普京:《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
〔俄〕斯·日兹宁:《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苏浩:《从哑铃到橄榄:亚太合作安全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上海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俄罗斯国家安全决策机制》,时事出版社,2007。
〔俄〕先恰科夫:《经济安全——生产·财政·银行》,中国税务出版社,2003。
邢爱芬等:《影响世界格局的国际关系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叶自成:《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北京出版社,1998。
王永县等:《国外的国家经济安全研究与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王树春:《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张骥、刘中民:《文化与当代国际政治》,人民出版社,2003。
张玉国:《国家利益与文化政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郑羽、庞昌伟:《俄罗斯能源外交与中俄油气合作》,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张冰:《俄罗斯文化解读——令人费解的斯芬克斯之谜》,济南出版社,2006。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国家经济安全》,时事出版社,2005。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全球能源大棋局》,时事出版社,2005。
子杉:《国家的选择与安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重构》,上海三联书店,2005。
周肇光:《谁来捍卫国家经济安全——开放型国家经济安全新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朱阳明:《亚太安全战略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俄外交通报》1993年第22期。
宫小雄、丛洪泉:《俄罗斯军事学说的新变化》,《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第5期。
郭连成:《经济全球化与转轨国家经济安全相关性》,《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6年第4期。
姜毅:《普京的军事改革与强军计划》,《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第5期。
李传勋:《俄罗斯对华舆论消极方面的历史文化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第6期。
李传勋:《中俄毗邻地区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初探》,《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3期。
李少军:《如何看待国际关系理论中相互争论的学派?》,《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4期。
李福川:《影响中俄石油管道项目的两个最重要因素》,《俄罗斯东亚中欧研究》2005年第1期。
李国玉:《俄罗斯丰富的油气资源及其能源外交》,《世界石油工业》2001年第6期。
刘亚莉:《俄罗斯重视加强信息领域的安全保障》,《情报海外》2001年第9期。
刘桂玲:《中俄能源管道合作的现状》,《国际资料信息》2004年第4期。
刘军:《全球化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形式——以戈尔巴乔夫到普京》,《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第4期。
卢静:《国家安全:理论现实》,《外交学院学报》2004年第9期。
齐斌:《试析俄罗斯新时期的地缘战略》,《欧洲》1999年第3期。
秦亚青:《西方国际关系学:知识谱系与理论发展》,《外交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任卫东:《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重构》,《人民论坛》2005年第2期。
生建学:《俄罗斯联邦教育部保护国家机密和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协调委员会章程》,《世界教育信息》2004年第1期、第2期。
唐世平:《国家安全环境的系统理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8期。
王新俊:《俄罗斯军事安全战略与军队建设》,《俄罗斯研究》2004年第3期。
王海滨:《试论俄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国际论坛》2007年第7期。
王鹏飞:《论俄罗斯信息安全战略的“综合型”》,《东北亚论坛》2006年第2期。
吴康和、张文茹:《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思想探源》,《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1期。
吴绩新:《中俄在中亚的反恐合作》,《俄罗斯研究》2006年第4期。
沈昌祥:《俄罗斯信息安全概况及启示》,《计算机安全》2003年第12期。
谢忠民:《俄罗斯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目标》,《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年第6期。
许志新:《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外战略解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第3期。
许午生:《俄罗斯外交政策分析》,《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第3期。
徐向梅:《东北亚能源安全形势与多边能源合作》,《国际石油经济》2004年第10期。
〔美〕约瑟夫·奈:《美国的信息优势》,《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赵华胜:《原苏联地区“颜色革命”浪潮的成因分析》,《国际观察》2005年第3期。
张晓慧:《俄罗斯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国际资料信息》2005年第6期。
曾宪洪:《俄罗斯安全战略的演变与核裁军》,《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2期。
张寅生、鲍欧:《俄罗斯科技创新体系改革进展》,《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第3期。
赵立新:《浅析俄罗斯科技体制改革》,《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2年第3期。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战略形势评估”课题组:《俄罗斯强势复兴及其战略影响》,《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4期。
左凤荣:《导致苏联民族国家解体的因素分析》,《理论前沿》2002年第18期。
俞新天:《妥善处理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关系》,《国际观察》2005年第3期。
曹阳、焦阳:《21世纪初俄罗斯周边地缘政治状况的量化分析》,《东北亚论坛》2004年第9期。
朱锋:《“非传统安全”解析》,《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俄隐身战机让美不安》,2007年10月31日《环球时报》。
《俄罗斯自然资源总价值约300万亿美元居全球首位》,2005年8月16日《环球时报》。
《俄罗斯科技界人才流失造成损失巨大》,2000年7月24日《科技日报》。
路甬祥:《中俄科技合作大有可为》,2007年7月13日《人民日报》。
Бакланов П.Я.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регион России:Проблемы и предпосылки устойчивого развития.В. Дальнаука,2001.
Булгаков С.Н.История русской философии.М.,1991.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ое отделение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Дальний Восток России в системе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отношений в Азиатско-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м регионе:история,экономика,культура. В. Дальнаука,2006.
Кузык Б.Н.,Титаренко М.Л.Китай-Россия-2050:стратегия соразвития. М.:Институт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стратегий,2006.
Олейников Е.Основы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М.Изд. “Бизнесшкола ”Интел Синтез,1997.
Смирнов П.С.Национальная безопасность:вопросы торговой политики. М.:Издательский Дом《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газета》,2001.
Сенчагов В.К..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безопасность России.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Дело”,2005.
Сединин В.Д..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 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отношений,2001.
Флоренский П.А. Общечеловеческие корни идеализма. М.:Символ.1984.
Азовский И.,Щербанин Ю. Транспортные проблемы в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их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отношениях.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1999(5).
Блинов А..России и регионам нужна промышленная политика.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капитал,2003(4).
Воронцова Н. Нефтяная сказка в тисках реальности.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капитал,2001(3).
Воронцова Н. Топливный баланс ДВ:90 дней до ЧС.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капитал,2001(8).
Галушко Е. Газопровод как тест н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сть.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капитал,2003(6).
Гончаров C.Н. Китайцы в России:кто они?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2003(4).
Деваева Е.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России со странами Северо-Восточной Азии:состояние проблемы перспективы.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2004(1).
Заусаев С.П.,Леденев В.К.Дальний Восток в новом тысячелетии:как жить и хозяйствовать.Деловой партнер,2000(16).
Левинталь A. Развитие внешне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связей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России:проблемы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2004(2).
Средства поступили в оборонную область.Газета.18.01.2006.
Военная стратегия России ориентирована на постсоветстк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http://www.treli.ru/newstext.mhtml?Part=1&PubID=1093.
Военная доктрин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Утверждена Указом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В.Путиным № 706 от 21 апреля 2000 г.http://www.iss.niiit.ru/doktrins/doktr02.htm.
Воздействие глобализационных процессов на экономическую безопасность России. http://www.budgetrf.ru/Publications/Magazines/VestnikSF/2005/vestniks.htm.
Геннадий Маклаков.Научно-методологические аспекты подготовки специалистов в области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http://www.crime-research.ru/articles/maklakov0105/9.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стратеги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Основные положения).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РФ 29 апреля 1996 года N 608. http://www.extech.ru/s_e/of_inf/bezop.htm.
Грачев В.А.Обеспечение экологичес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России:защита национальных интересов страны.http://www.mediatext.ru/docs/12845?print.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обеспечени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http://www.skags.ru/Damp/lecture4_29.doc.
Доктрина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 http://www.dol.ru/users/rastinfo/Doctrina/doctrina.htm.
Ельцин Б.Место и роль России в периоде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многополярного мира. http://www.niss.gov.ua/book/panorama/kiryak.htm.
Закон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О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http://www.seminars.ru/article/327index.htm.
Концепция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Утверждена Указом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 24 от 10.01. 2000 года. http://www.ipmb.ru/1_1.html.
Концепция нормативного правого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http://jurfak.spb.ru/conference/18102000/konztepztia.htm.
Концепция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Утверждена Указом Президента РФ №24 от 10.01.2000 года. http://www.ipmb.ru/1_1.html.
Макаренко И.К.,Морозов B.C. Военная безопасность государства:сущность,структура и пути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на современном этапе. http://www.vrazvedka.ru/main/editor/makarenko.html.
Некоторые проблемы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а и экологической политики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в области охраны окружающей среды. http://www.budgetrf.ru/Publications/Magazines/VestnikSF/2005/vestniksf269-17/vestniksf269-17180.htm.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ая безопасность России.http://www.nasled.ru/03_25.
Основные направления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на долгосрочную перспективу.http://www.ivr.ru/index.shtml2001.
Омеличев Б. А.О проблемах во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России (Возможные пути и направления).http://www.c-society.ru/wind.php?ID=288528&soch=1.
Основные направления обеспечения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России. http://www.shafranik.com/rus/article.asp?id=55.
Основы эк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права. http://web-local.rudn. ru/web-loc.ju29.html.
Основные угрозы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России и новые формы борьбы с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преступностью (Опыт заруб. стран) .http://www.mirrabot.com/work/work_26598.html.
Посла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по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http://www.irex.ru/press/pub/polemika/07/bal/.
Путин.Россия на рубеже тысяч лет. http://www.kreml.org/media/74229524?mode=print.
Рябов А.А.Правовые проблемы экологической доктрины России.http://www.tisbi.ru/science/vestnik/2003/issue2/urist3.html.
Соловьянов А.А. Экологическая безопасность России.http://www.mediatext.ru/docs/1784?page=1.
Стратегия развития финансового рынка России.http://www.expert.ru/printissues/expert/2006/48/25_rus_fin_market/.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я России на период до 2020 года. http://www.gazo.ru/ru/main/document/concept/index. shtml?id=108&offset=0.
Экологическая безопасность России.http://www. mediatext.ru/docs/1784?page=1.
简 介:目前,中国已与东盟、新加坡、智利、秘鲁等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但与自己的最大邻国、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最具市场潜力的经贸合作伙伴——俄罗斯,却没有实现贸易自由化,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中俄两国具不具备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条件?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会产生怎样的经济效应、战略效应和区域安全效应?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需要解...
作者:
赵传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