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4

北京街道发展报告No.1 新街口篇图书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s Sub-District Offices No.1: Xinjiekou Chapter

SSAPID:101-7081-6506-28
ISBN:978-7-5097-9275-9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基本理念,对新街口街道统筹推进文保区与和谐宜居街区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书中对推进社区资源共享、社区共同体构建、平房区准物业管理、老旧小区自治管理、百姓生活服务中心建设、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项目化社区党建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1+5”社区为老服务平台、综合包户志愿服务、基层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社会综合救助“一口上下”工作机制等典型经验。

相关信息

丛书名:街道蓝皮书
作 者: 连玉明 朱颖慧
编 辑:宋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8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代前言 党组织要做好引领、统筹辖区发展的“发动机”

 主编简介

 皮书数据库

 街道蓝皮书编委会

 《北京街道发展报告No.1新街口篇》编写组

 Ⅰ 总报告

  B.1 新街口地区:非首都功能疏解背景下打造和谐宜居街区的思考

   一 新街口街道的历史沿革

    (一)始于明朝,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

    (二)新街口的五大特点

   二 新街口街道地区治理新进展

    (一)完善城市管理

     1.以整治市容市貌为重点改善街区面貌

     2.以多方参与为抓手完善城市管理机制

    (二)提升服务水平

     1.积极推行服务标准化

     2.积极推进服务信息化

    (三)做实社区建设

     1.规范作风,夯实基础队伍建设

     2.优化工程,推进居家养老服务

     3.搭建网络,细化公益便民服务

     4.强化品牌,提升特色文化服务

     5.落实政策,普及科普教育服务

    (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三 新街口地区发展亟待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街道经济功能逐渐弱化

    (二)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差距

    (三)街道优势与定位不突出

    (四)文化保护区保护方式待完善

   四 提升新街口地区治理水平的若干建议

    (一)明确和谐宜居街区的定位

    (二)深化全响应网格体系建设

    (三)大力推动人口与功能疏解

    (四)继续加强文保区保护工作

   五 从新街口看非首都功能疏解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一)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背景分析

    (二)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应注意的问题

    (三)北京市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建议

     1.加强体制机制保障

     2.促进多元主体参与

     3.保持街区发展活力

 Ⅱ 数据报告

  B.2 新街口街道基于工作人口的地区公共服务问卷调查报告

   一 调查样本情况

   二 社区服务机构认知度

    (一)街道办事处认知度:63.3%的人表示“知道”

    (二)社区居委会认知度:70.3%的人表示“知道办公地点”

    (三)社区认同度:67.1%的人表示会以社区为荣

   三 社区服务参与度

    (一)社区服务项目参与度:“法律服务”参与度最高

    (二)社区文化活动参与度:曾参与的占比高达78.1%

    (三)社区公益事业参与度:“文艺演出”“公益培训”“绿化”居前三位

   四 地区生活便利度

    (一)停车资源情况:32.6%的受访者认为停车条件“很不好,严重影响工作”

    (二)交通便利度:56.5%的受访者从公交车或地铁下车后走到单位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三)早餐便利度:60.4%的受访者能较方便地找到正规早餐点

   五 社区公共服务满意度

    (一)社会保障服务:“就业服务”和“医疗保险”满意度最高

    (二)医疗卫生服务:60.1%的受访者表示“就医方便”

    (三)公共安全:60.6%的受访者对社会治安表示满意

    (四)城市管理:53.6%的受访者认为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违章停车”

    (五)市政公用事业:仅14.8%的受访者对城市“规划布局”满意

    (六)消防安全情况:36.8%的受访者认为“防火设施很好,会安全逃生”

   六 社区公共服务需求度

    (一)硬件设施需求:63.6%的受访者需要“体育健身点”

    (二)服务项目需求:“文化娱乐”、“老年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位列前三

    (三)服务缺口情况:停车难、缺少健身场所及街道卫生环境差是存在的最大问题

   七 基本数据结论

   八 数据分析反映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构建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街道公共服务格局

    (一)构建多元的街道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网络

    (二)推进社区自治建设,引导公民有序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建设

  B.3 新街口街道基于社区居民的地区公共服务问卷调查报告

   一 调查样本情况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二)特定群体分析

     1.空巢或独居老人:人均月收入为1560~3400元的比例较高

     2.流动人口群体的构成特征:以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为主

   二 社区服务满意度:总体满意度达55.6%

    (一)社区服务的总体满意度:55.6%的社区居民表示满意

    (二)分社区服务满意度:中直社区、安平巷社区、西四北六条社区满意度最高

    (三)社区居民对居委会服务最满意

   三 社区存在的问题:停车不方便、健身活动场所和设施不足、公共文化场所缺乏位列前三

   四 受访者家庭问题:住房紧张最为严重

   五 社区服务匹配度分析:孩子放学接送托管和病人看护服务缺口最大

   六 社区养老:紧急救护呼叫系统需求高

    (一)居家养老仍是社区养老模式的主导

    (二)养老服务项目需求最多的是家庭医生

    (三)重点群体养老项目需求分布

   七 基本数据结论

   八 政策建议

    (一)明确社区服务定位,拓展社区服务内容

    (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确保社区公共服务的人才支撑

 Ⅲ 理论报告

  B.4 “单位-社区”视角的地区资源共享研究

   一 社区资源共享理论探究

    (一)社区资源的内涵

     1.物质资源

     2.人力资源

     3.组织资源

     4.文化教育资源

     5.社区社会资本

    (二)整合社区资源的必要性及意义

     1.整合资源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前提

     2.整合资源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是提高社区建设能力的基础

    (三)社区资源共享的前提和原则

     1.社区资源共享的前提

     2.社区资源共享的原则

   二 单位在社区资源共享中的作用

    (一)单位资源共享是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推动单位资源共享是创建和谐社区的重要路径

    (三)单位资源共享是彰显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现

   三 有关单位-社区资源共享的经验模式

    (一)黄冈市黄州区打造优质社区服务平台

     1.以“五个统一”为抓手,高标准、严要求、全方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2.搭建平台,积极打造社区服务品牌

     3.完善机制,着力提升社区保障水平

    (二)黄石市铁山区创新制度共建,打造精品魅力社区

    (三)杭州市天成社区共建共享互动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

    (四)济南营市街创新资源共享模式,共建美丽家园

    (五)南京市抓好社会资源共建文明社区

   四 以“单位-社区”为视角看新街口街道的地区资源共享

    (一)新街口街道共享社会资源的现状分析

     1.居民资源共享需求评估机制分析

     2.社会单位共享资源发现机制分析

     3.社会单位资源共享沟通互动机制分析

     4.社会单位资源共享激励机制分析

     5.社会单位资源共享障碍破解机制分析

     6.社会单位资源共享保障机制分析

     7.街道社会单位资源共享与其他街道相比较的短板

      (1)供给资源层次水平不高

      (2)信息资源供给较为有限

      (3)共享资源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较弱

      (4)与社区外单位的合作较少

      (5)人才资源共享比较有限

      (6)与社会单位合作比较有限

    (二)关于新街口街道实现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几点思考

     1.转变观念,达成共识

     2.坚持原则,共享互利

     3.健全机制,明确责任

  B.5 街道共同体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 共同体的内涵

    (一)共同体的三要素

     1.人口:社会治理的主体和客体

     2.空间:人的生存场所

     3.组织:人的生存方式

    (二)共同体形成的三个步骤

   二 组建共同体的重大意义

    (一)共同体建设具有时代适应性

     1.共同体符合发展规律的要求

     2.共同体是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建设共同体具有发展迫切性

   三 街道共同体的内涵与特点

    (一)街道共同体的内涵

     1.街道社区的本质属性

     2.街道共同体的现代特征

    (二)街道共同体多元治理的特点分析

     1.丰富了社会治理的内容和方式

     2.发展的真正本质所在

     3.社会治理中政府的引导方向

   四 新街口共同体引领老少服务的新模式

    (一)特别“时尚”的老年活动中心

    (二)童乐园多彩活动扮靓童年

    (三)引进四家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服务

   五 街道共同体在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中心主义仍然存在

    (二)社会组织自治能力不足

    (三)公民参与不足或无序参与

   六 从新街口实践看街道共同体的构建思路

    (一)坚持街道共同体基本理念

    (二)形成合作治理的主体结构

    (三)建立职责明确、利益协调的规则体系

    (四)明确社区与网络两大场域

  B.6 街道治理框架下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

   一 生活性服务业的内涵和特征

    (一)生活性服务业的特征

     1.无形性

     2.同时性

     3.可变性

     4.微利性

     5.福利性

    (二)生活性服务业的功能属性

     1.便民为民的民生产业

     2.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产业

   二 当前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一般模式

    (一)社区商业模式

    (二)集聚区发展模式

    (三)融合嵌入模式

    (四)生活性服务网络团购模式

   三 国内外发展经验借鉴

    (一)坚持规划引领

    (二)健全管理机制

    (三)实施扶持政策

     1.完善财政扶持政策

     2.实施税收减免政策

     3.信贷支持政策

    (四)增进创业就业

   四 新街口街道成立百姓生活服务中心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一)新街口百姓生活服务中心成立的背景

     1.成立百姓生活服务中心是落实西城区为民办实事计划的重要内容

     2.成立百姓生活服务中心是落实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

     3.成立百姓生活服务中心是升级生活性服务业态的必然要求

    (二)新街口街道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措施

     1.以《生活性服务业三年发展计划》为引领,成立服务百姓生活服务中心,探索街道社区生活性服务业“四化”发展模式

     2.以“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基础,升级百姓生活服务中心,实现从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向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转变

     3.以开展活动为契机,推介百姓生活服务中心,为百姓和企业搭平台

   五 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认知偏颇,管理机制滞后

    (二)物价上涨,经营成本增加

    (三)行业标准缺乏,难以规范管理

    (四)人才队伍弱小,人员流动性大

   六 从新街口实践看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

    (一)试点引领,创新发展

    (二)建平台,搭载体

    (三)扶主体,助发展

    (四)加大政策支持,实施税收优惠

    (五)完善行业法规标准,进行规范管理

 Ⅳ 调研报告

  B.7 关于新街口街道平房区立体化准物业管理的调研报告

   一 新街口街道平房区立体化准物业管理模式

    (一)社区服务彰显街道主导作用

    (二)保安管理引入第三方参与

    (三)居民自治强调居民主体作用

   二 新街口街道平房区立体式准物业管理现存问题

    (一)居民自治制度建设有所欠缺

    (二)准物业管理行政参与过多

    (三)准物业管理资金渠道单一

   三 关于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的思考

    (一)对新街口街道准物业管理的建议

    (二)对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的建议

  B.8 关于新街口街道社区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减量化系统应用的调研报告

   一 “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多方助推垃圾分类

   二 垃圾分类难:居民分类难、环卫不规范、政府压力大

    (一)居民方面:不会分、不想分、随便投

    (二)环卫方面:操作不规范

    (三)政府方面:“一肩挑”压力大

   三 六大原因导致垃圾分类难

    (一)相关法律法规待完善

    (二)宣传教育不到位

    (三)激励机制未建立

    (四)工作规范制度不健全

    (五)缺乏市场引入机制

    (六)社会动员机制不完善

   四 强化机制建设、完善处理系统,确保垃圾分类化、减量化

    (一)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与教育,逐步完善社会动员机制

     1.丰富宣传手段,提高宣传针对性

     2.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义务教育课程,系统培养垃圾分类习惯

     3.多平面立体化宣传,逐步完善社会动员机制

    (二)“梯度价格制度+监督机制”,推动居民履行垃圾分类责任

     1.根据垃圾数量、种类以及垃圾分类的质量,建立垃圾清运的梯度价格制度,激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2.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配套奖惩措施,构建垃圾收费支持体系

    (三)引入市场机制,逐步规范垃圾清运环节

    (四)健全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倒逼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优化

  B.9 关于新街口街道“项目化”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的调研报告

   一 新街口街道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背景分析

    (一)基层党组织活动吸引力有待加强

    (二)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加强

    (三)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方面的作用有待加强

   二 新街口街道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项目化机制

    (一)项目化机制的主要环节

     1.项目申报与立项阶段

     2.项目管理与实施阶段

     3.项目结项与应用阶段

    (二)项目化机制的主要特点

     1.注重组织领导

     2.注重过程引导

     3.注重综合评估

     4.注重成果转化

   三 社区党建创新项目化机制的五大成果

    (一)有效提高基层党建创新水平

    (二)有助于形成以实践为导向的自下而上的工作机制

    (三)有助于形成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四)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五)有效提升社区服务质量与水平

   四 关于新街口街道“项目化”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的思考

    (一)项目化机制是基层党建创新的重要抓手

    (二)项目化机制是完善社区治理的重要突破口

    (三)项目化机制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载体

  B.10 关于新街口街道社会综合救助“一口上下”工作机制的调研报告

   一 新街口地区社会救助基本情况

   二 新街口创新社会综合救助“一口上下”工作机制

    (一)基本原则

     1.坚持“先保险、后救助”的原则

     2.坚持“项目统筹、分类实施”的原则

     3.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二)项目主体和责任科室

     1.专项救助

     2.人道慈善救助

    (三)“一口上下、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建设

     1.建立组织机构

     2.加强制度保障

     3.管理信息系统

     4.实施主动救助

     5.保障资金投入

   三 新街口街道社会救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因病致贫的“先救助,后看病”现象

    (二)吸毒、刑教人员反复申请救助

    (三)救助形式单一,手段不够丰富

   四 建议与展望

    (一)建立大社会救助体系,必须争取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建立大社会救助体系,必须实现信息化建设

    (三)建立大社会救助体系,必须努力争取足额的资金保障

    (四)建立大社会救助体系,必须实现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五)建立大社会救助体系,必须加强机制和制度的建设

  B.11 关于新街口开展区域化党建的调研与思考

   一 新街口以制度为基础强化区域化党建的实践探索

    (一)建立社区席位制“大党委”,拓宽驻区单位参与渠道

    (二)完善地区党建协调委员会联席会制度,实现街道与驻区单位共促共建

    (三)完善“两考一评”工作机制,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四)以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方式,满足服务需求

    (五)利用驻区单位资源优势,转变为区域化服务优势

   二 新街口街道区域化党建面临的问题

    (一)内生动力不足

    (二)外在推力不够

    (三)常态机制缺位

   三 从新街口街道实践看当前区域化党建的四大重点

    (一)激活内生动力,提升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共建积极性

    (二)转变工作思路,提升社区党组织引领区域化党建的能力

    (三)抓好机制建设,提升区域化党建运行成效

    (四)增强服务能力,提升区域化党建共联共建水平

 Ⅴ 案例报告

  B.12 新街口“1+5”平台创新社区为老服务新模式

   一 案例背景

    (一)新街口地区老年人基本情况

    (二)新街口地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基础

     1.机构养老——创新服务机制,发挥敬老院辐射带动作用

     2.居家养老——贴近养老需求,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

     3.社区养老——注重因地制宜,探索多种类型服务模式

    (三)新街口地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1.职能分散,缺乏统筹

     2.服务项目、服务形式单一

     3.扶持资金、服务人员匮乏

     4.属地资源不足,场所空间有限

   二 案例内容

    (一)一个中心:远程教育平台

     1.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现状

     2.平台栏目设置

    (二)五个服务站:官园社区服务站、西里一区社区服务站、玉桃园社区服务站、前公用社区服务站、六条社区服务站

     1.官园社区服务站——“志愿者科技活动室”

     2.西里一区社区服务站——“居民科技小课堂”

     3.玉桃园社区服务站——“长者健康家园”

     4.前公用社区服务站——“不倒翁社区安全港湾”

     5.六条社区服务站——“绿色安全家园”

   三 “1+5”平台创新社区为老服务新模式的启示

    (一)拓展为老服务空间,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二)搭建网络学习平台,满足居民服务需求

    (三)提升数据服务基础,提高政府办事能力

    (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四 “1+5”平台创新社区为老服务新模式的展望

    (一)加强学员管理

    (二)提升课件制作与更新

    (三)完善学习成果测试和展示

    (四)推进后期运维管理

    (五)提高稳定性、可靠性与安全性

  B.13 新街口打造社区早教多元化服务模式

   一 新街口开展社区早教的基本情况

    (一)两个“加大”夯实社区早教基础

     1.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打造社区儿童早期发展基地

     2.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打造社区早教服务品牌

    (二)三个“注重”提高儿童早期发展指导服务水平

     1.立足实际需求,注重社区早期发展指导的针对性

     2.宣传科学理念,注重社区早期发展指导的引领性

     3.打造服务品牌,注重社区早期发展指导的专业性

    (三)“两个方针”服务居民促发展

     1.创特色,各展所长惠民生

     2.重实效,具体指导有追踪

   二 服务模式一:新街口街道智慧型家长俱乐部

    (一)智慧型家长俱乐部的发展背景

     1.主题

     2.背景

     3.基础

     4.对象

    (二)智慧型家长俱乐部的开展形式及内容

     1.准父母乐园,为有生育愿望的夫妇提供孕前培训和孕期生育指导

     2.新手父母课堂,解决“80后”“90后”新手父母抚养困惑

     3.成长型家长加油站,解决孩子青春期困惑,与孩子共同成长

     4.隔代父母港湾,正确处理与子女、与孙辈的关系,度过幸福晚年

    (三)智慧型家长俱乐部实施的意义

   三 服务模式二:新街口亲子空间俱乐部

    (一)亲子空间俱乐部的发展背景

     1.主题

     2.背景

     3.基础

     4.对象

    (二)亲子空间俱乐部的开展形式及内容

     1.健康生育快乐园——为有生育愿望的夫妇培训孕前生育技能

     2.妈咪部落阁——帮助准妈妈快乐健康生育

     3.育儿沙龙——解决“80后”父母和隔代抚养人的困惑

     4.亲子派对——拉近亲子感情,培养高情商宝宝

     5.亲子读书会——体味读书的快乐

     6.健康宝宝大赛——展现早期教育成果

    (三)亲子空间俱乐部实施的意义

   四 服务模式三:社区早期教育模式论坛

    (一)社区早期教育模式论坛的发展背景

     1.主题

     2.背景

     3.基础

    (二)社区早期教育模式论坛的开展形式及内容

     1.举办健康宝宝大赛,展示五年来“早教成果”

     2.举办社区早教论坛,探索社区早教发展模式

     3.建设社区早教基地,培养宝宝全面发展

    (三)社区早期教育模式论坛实施的意义

  B.14 新街口精细化公共就业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一 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概述

    (一)公共就业服务的定义

    (二)公共就业服务的发展趋势

    (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现状

   二 新街口开展精细化公共就业服务进程

    (一)第一阶段:创建就业服务帮扶机制

    (二)第二阶段:探索“四个四”就业工作模式

    (三)第三阶段:组建“同心就业指导服务队”

    (四)第四阶段:全面开展精细化就业服务

   三 关于新街口精细化公共就业服务的思考与启示

    (一)精细化的帮扶机制

    (二)精细化的操作流程

    (三)强化就业工作指导力度

  B.15 “邻里包户守望幸福”

   一 志愿服务发展的背景分析

    (一)志愿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新街口街道推进志愿服务发展的背景分析

   二 新街口街道实施综合包户志愿服务的举措

    (一)多部门参与,健全工作体系

    (二)五项并举,完善机制建设

    (三)梳理志愿力量,整合街道资源

   三 新街口街道综合包户志愿服务的启示

    (一)志愿服务精准对接街道需求

    (二)党团组织带头示范,动员鼓励各方参与

    (三)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B.16 新街口街道推行基层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探索与实践

   一 关于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介绍

   二 新街口街道开展基层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一)进行全面调研,确保认证切实可行

    (二)建立保障体系,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三)明确运行机制,确保认证实施落地

   三 新街口街道基层党组织运用质量管理体系取得的成效

    (一)规范程序、控制流程,形成了严谨的系统的长效机制

    (二)多元评价、民主监督,构建了开放融入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

    (三)组织培训、明职分工,形成了专业化、标准化服务与管理

   四 新街口街道试行基层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启示

    (一)结合实际,做足前期准备

    (二)规范标准,注重长效发展

    (三)多元参与,完善党建认证

  B.17 新街口推动社区矫正社会化的路径

   一 新街口推动社区矫正社会化的机制基础

    (一)社区矫正社会化的背景分析

    (二)社区矫正社会化的组织体系

   二 新街口社区矫正社会化的具体实践

    (一)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实践情况

     1.建立合作框架

     2.个案矫正情况

     3.阶段性效果

    (二)阳光社区矫正服务中心的具体实践

   三 社区矫正社会化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力量的资格确认问题

    (二)社会力量工作责任区分问题

    (三)社会力量的工作保障问题

   四 启示与展望

    (一)构建具有社会化特点的社区矫正组织管理体系

     1.建立社会组织参与矫正工作的准入制度

     2.建立社会化分工明确的矫正责任体系

     3.通过项目化运作方式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在矫正工作中的协同配合

    (二)注重运用与非监禁刑罚执行特点相匹配的社会工作方法丰富矫正管理手段

    (三)在矫正管理中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促进矫正质量和安全绩效平稳提升

  B.18 关于新街口开展“白塔新辉”系列文体品牌活动与提升社会治理软实力的研究

   一 新街口街道开展“白塔新辉”系列品牌活动的背景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精神

    (二)落实北京市“一区一品”“一街一品”全民健身品牌活动要求

    (三)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

   二 新街口街道开展“白塔新辉”系列品牌活动的做法和成效

    (一)突出特色,打造地区文化品牌

    (二)提升功能,增强群众参与度和凝聚力

    (三)整合资源,推动区域共建共享

   三 新街口街道开展“白塔新辉”系列品牌活动的启示

    (一)注重打造持续性、示范性的地区活动品牌,满足群众需求

    (二)注重将品牌活动与街道特色紧密结合,赢得群众认可

    (三)注重将品牌活动的打造与文化队伍的扶持培育相结合,实现文体活动的长效化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

 Abstract

(明)沈榜:《宛署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

《新街口北大街、新街口外大街与新街口豁口》,http://www.360doc.cn/article/16588383_379479623.html。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http://www.npc.gov.cn。

东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办公室:《以“人口疏解”为切入点——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新模式》,http://wenku.baidu.com。

北京市政府:《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http://zhengwu.beijing.gov.cn。

新街口街道:《新街口街道2014年工作总结》,http://xjk.bjxch.gov.cn。

民进东城区委:《文保区的旧城人口疏解难题》,《北京观察》2010年第7期。

周望:《天津市滨海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策略性思考》,《未来与发展》2010年第4期。

牟红:《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及实现途径》,《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陈瑞雪:《公共服务市场化及其工具选择》,《中国市场》2010年第40期。

杨贵华:《社区共同体的资源整合及其能力建设——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路径研究》,《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蔡惠卿:《广州新型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戴研:《单位型社区转型下的社区资源共享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李立纲、谷和:《城市居民社区资源共享研究》,《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施蔷生:《大力推进上海社区资源共享》,《上海商业》2005年第5期。

邹宏仪:《共享社区资源 共建文明社区——南京市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创建文明社区的调查》,《群众》2000年第S1期。

孙树仁、龚晓洁、邱莉、朱军:《论社区建设中的“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济南槐荫区社区个案研究》,《社会福利》2003年第7期。

杨贵华:《社区共同体的资源整合及其能力建设: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路径研究》,《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林依臻:《伸开五指四两才能拨千斤——海曙区南门街道发展社会组织分流政府职能侧记》,《宁波通讯》2013年第13期。

张垚、叶帆:《把社区建设成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人民日报》2012年2月8日。

公维友、刘云:《当代中国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理路探析》,《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3期。

黄晓星:《共同体的治理——社会管理创新的逻辑理路》,《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5期。

刘华:《“共同体”引领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北京市西城区医疗卫生》,《中国数字医学》2008年第9期。

北京西城区:《关于街道工委统筹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http://www.bjxchdj.gov.cn/XCDJxinxixiangqing.ycs?GUID=3992。

郭广雷:《上海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沈颖:《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的模式研究》,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武倩妤:《我国城市社区共同体多元参与合作治理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俞华:《高度关注采取措施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产业发展》2012年第5期。

蒋丽:《广州生活性服务业空间分布、成因与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城市观察》2014年第2期。

路红艳:《国外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启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胡雪峰:《简说北京的生活性服务业》,《前线》2008年第1期。

路红艳:《加快创新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13期。

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释放生活服务业发展潜力 打造辽宁经济增长新引擎》,《辽宁经济》2013年第2期。

王凤宏、洪涛:《我国城市生活服务业的发展与对策研究》,《现代服务》2013年第7期。

俞华、路红艳:《我国生活性服务业政策梳理与分析》,《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30期。

余建军:《杭州市老旧小区新型物业管理模式的研究分析》,《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年第4期。

何晓柯:《社区准物业管理破解城市老旧小区管理难的路径选择》,《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年第1期。

赵春燕:《社区自治的语义分歧及其现实弥合之可能——基于社区准物业管理经验的考察》,《湖湘论坛》2015年第6期。

《聘请专业保安巡查,成立居民自治领导小组参与管理,新街口街道探索胡同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准物业管理入驻平房文保区》,http://www.bjxch.gov.cn/XICxwdt/XICxcdt/XICxcdtxxxq.ycs?GUID=559717,2015年12月1日。

陈艳青:《城市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实践研究》,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王靖楠:《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宋丽娟、刘博雅、夏田、王嘉玉:《北京市小区居民垃圾分类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董名扬:《创新激发活力 西城区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取得新成效》,http://bj.wenming.cn/xc/xcqyw/201311/t20131106_1564966.html。

郭安琪:《西城区区长和社区居民畅谈“十三五”》,http://beijing.qianlong.com/2016/0308/430126.shtml。

车放:《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伍欣:《〈社会救助暂行办法〉5月1日起施行》,《中国社会报》2014年2月28日。

祝干干:《论我国社会救助中的政府责任》,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中国民政》编辑部:《社会救助制度如何实现法治化?》,《中国民政》2014年第2期。

陈新光、章再彬:《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路径和方法》,《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年第3期。

唐文玉:《从单位制党建到区域化党建——区域化党建的生成逻辑与理论内涵》,《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潘苏苏:《在城市社区通过体育促进健康老龄化的研究——以浦东新区为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王华:《浅谈社区护理与健康老龄化》,《医学信息》2010年第6期。

陈彦杰:《健康老龄化视域下新乡市老年体育开展情况探究》,《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年第20期。

邴美俏:《“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实践之一——新街口街道计生办开展早期教育转介服务》,《北京西城报》2013年6月13日。

北京市西城区计生委:《探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社会化公共服务新模式》,《人口与计划生育》2008年第11期。

刘剑、蒋红军:《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中的问题与对策——基于社会管理创新的视角》,《党政干部学刊》2013年第8期。

苏瑞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再造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陈建刚:《完善我国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几点建议》,《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5期。

来鹏程:《服务型政府导向下的就业促进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张蓉:《公共就业服务中的政府、市场与社会》,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杨宜勇、安家琦、池振合:《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基层平台建设刍议》,《中国就业》2010年第6期。

蔡文霞:《关于强化社区就业实践探索》,《旅游纵览》2013年第3期。

周睿:《试论职业指导在“精细化”就业服务工作中的作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第5期。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2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报告》,http://www.100ec.cn/zt/upload_data/wenjian/rczk.pdf。

王昶:《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精细化问题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林云:《试论职业指导在精细化就业服务中的作用》,《中国劳动保障报》2012年12月29日。

杨河清、王飞鹏:《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保障体系成绩与问题》,《中国就业》2010年第7期。

王士恒:《志愿服务的内涵、功能及模式简评》,《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郝永红:《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优化政府公共管理》,《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8期。

陈晓雷:《以志愿服务助推“自治”的探索与思考》,《东方企业文化》2014年第19期。

王军:《对志愿服务常态化的思考》,《湘潮》(下半月)2015年第12期。

张祖平:《政府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新思考》,《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张勤、赵德胜:《论社会建设进程中志愿服务新的定位》,《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3期。

谭建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理论体系分析》,《青年探索》2015年第1期。

冯晓伟:《浅谈政府主导模式下的志愿服务机制》,《时代金融》2015年第12期。

廖菲、陈杰:《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总体建设的探讨》,《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第8期。

王国太:《谈谈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中外企业家》2015年第24期。

杨正丽、陆红霞、李霞、万付梅:《运用PDCA落实基层党组织从严治党责任》,《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年第6期。

储槐植:《刑事一体化和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张昱、费苹梅:《社区矫正实务过程分析》,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王丛丛:《北京市东城区“一街一品”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建设研究——以体育馆路街道为例》,首都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

曹蕾:《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白塔新辉清明诗会举行》,http://bj.people.com.cn/n2/2016/0331/c82838-28058278.html。

邴美俏、刘骜:《新街口街道:“白塔新辉”耀太极》,http://www.bjxch.gov.cn/XICxwdt/XICwhzk/XICwhzkxxxq.ycs?GUID=582240。

方非:《社区文化展示“白塔新辉”》,《北京日报》2014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