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3

引证文献

5 !

参考文献

97

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2010~2011)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headquarters economy

SSAPID:101-7081-1988-96
ISBN:978-7-5097-2010-3
DOI:
ISSN:

[内容简介] 《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和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主持完成。全书立足全球视角,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对中国总部经济发展进程、趋势及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集中展示我国总部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以“总部经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立足后金融危机背景,深入研究了总部经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阐述了“以总部经济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竞争力提升”、“以总部经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以总部经济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并以广州、宁波等城市及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首钢搬迁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中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报告采用由三级53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对35个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进行评价与排序,为各城市判定其总部经济所处阶段及制定总部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
作 者: 赵弘
编 辑:任文武;姚冬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编委会

 主要编撰者简介

 后记

 法律声明

 中国皮书网

 总报告

  总部经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新要求

    (一)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城市面临人口资源环境挑战

    (二)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城市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压力

    (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城市发挥创新龙头作用

    (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我国城市间寻求新的分工与合作

   二 以总部经济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竞争力提升

    (一)国际典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特征及新趋势

     1.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逐步实现城市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

     2.城市通过集中发展知识含量更高的总部功能环节,实现制造业高端升级

     3.以“低碳技术、绿色制造、循环经济”为特征的绿色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二)总部经济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

     1.总部经济将产生强劲的现代服务业需求,促进城市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

     2.总部经济为制造业结构调整提供一种新模式,促进城市的制造业发展向高端环节拓展升级

    (三)以总部经济再造沿海城市新优势,实现区域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案例1:广州

     城市案例2:宁波

   三 以总部经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

    (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全球竞争的焦点

    (二)以总部经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效应

     1.总部经济能够最大限度释放创新资源效能,提高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水平

     2.总部经济通过创新溢出、辐射带动效应,完善城市及区域创新体系

     3.总部经济能够增强城市对更广阔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提升城市创新品牌

    (三)案例——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

     1.海淀园以高科技研发为特色的总部经济成效显著

     2.总部经济促进海淀园及其他区域创新能力提升

   四 以总部经济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一)绿色化、低碳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以总部经济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作用

     1.总部经济以知识要素投入为主,是低碳绿色经济,能有效降低城市资源要素投入

     2.总部经济是集约型经济,附加值和产出效率高,能充分发挥城市资源效能

     3.总部经济模式能够形成较强的绿色发展示范效应

    (三)企业案例:首钢搬迁

   五 对策建议

    (一)制定特色化、差异化的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策略

    (二)鼓励企业以总部经济模式布局

    (三)构建区域以总部经济模式合作的新机制

    (四)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环境

     1.加强城市基础设施与商务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总部经济硬环境

     2.加强政策扶持,创新政府服务,优化总部经济软环境

 评价报告

  中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报告*

   一 中国35个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年度述评

    (一)35个城市总部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排名

     1.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独占鳌头,综合发展能力连续领先

     2.广州、深圳齐头并进,各具特色且发展差距日渐缩小

     3.区域性中心城市优势鲜明,宁波、厦门等潜力城市迎头赶上

     4.东部地区城市快速提升,中西部城市尚有较大发展空间

    (二)四能级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2010年度述评

     1.第Ⅰ能级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述

     2.第Ⅱ能级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述

     3.第Ⅲ能级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述

     4.第Ⅳ能级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述

   二 中国35个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分项排名与述评

    (一)基础条件排名与分析评述

     1.35个主要城市基础条件排名

     2.各分项指标对基础条件的贡献度

     3.基础条件指标与综合能力相关性分析

    (二)商务设施排名与分析评述

     1.35个主要城市商务设施排名

     2.各分项指标对商务设施的贡献度分析

     3.商务设施指标与综合能力相关性分析

    (三)研发能力排名与分析评述

     1.35个主要城市研发能力排名

     2.各分项指标对研发能力的贡献度分析

     3.研发能力指标与综合能力相关性分析

    (四)专业服务排名与分析评述

     1.35个主要城市专业服务排名

     2.各分项指标对专业服务的贡献度分析

     3.专业服务指标与综合能力相关性分析

    (五)政府服务排名与分析评述

     1.35个主要城市政府服务排名

     2.政府服务指标与综合能力相关性分析

    (六)开放程度排名与分析评述

     1.35个主要城市开放程度排名

     2.各分项指标对开放程度的贡献度分析

     3.开放程度指标与综合能力相关性分析

   三 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前十名城市分析与评述

    (一)北京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评述

     1.基础条件:排名持续领先,总部存量优势突出

     2.研发能力:具有绝对优势,堪称全国典范

     3.商务设施:配套能力较强,商务服务环境优越

     4.专业服务:围绕总部需求的专业服务完善,竞争优势显著

     5.开放程度:排名第二,区域开放的提升空间较大

     6.政府服务: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政府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二)上海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评述

     1.基础条件:经济实力强劲,基础设施完善

     2.商务设施:高居榜首,充分满足了总部企业的高层次需求

     3.研发能力:科技成果效益凸显,创新投入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4.专业服务:金融保险优势突出,商务服务有待增强

     5.政府服务:竞争力强劲,服务效率水平居全国首位

     6.开放程度:优势独具,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三)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评述

     1.基础条件:基础设施优势突出,总部资源提升空间较大

     2.商务设施:配套服务水平较高,比上年上升了1个名次

     3.专业服务:支撑体系完善,金融保险、专业咨询均衡发展

     4.研发能力:人才资源丰富,研发投入有待增强

     5.开放程度:排名第三,区域开放独具优势

     6.政府服务:服务能力与水平较高,发展和提升潜力较大

    (四)深圳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评述

     1.基础条件:经济实力强,社会基础和环境质量优势显著

     2.研发能力:跃居全国第二,人才资源优势明显

     3.专业服务:金融特色突出,围绕总部需求的专业服务完善

     4.开放程度:地处全国对外开放最前沿,国际开放优势突出

     5.商务设施:排名第六,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

     6.政府服务:能力水平不断提高,总部经济软环境逐步优化

    (五)杭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评述

     1.基础条件较好,总部存量资源优势明显

     2.专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3.商务设施建设加快,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个名次

     4.政府服务排名第五,服务水平与效率不断提高

     5.研发能力排名第八,仍有较大发展和提升空间

     6.区域开放和国际开放均衡发展,开放程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六)南京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评述

     1.科技创新资源丰富,研发能力优势显著

     2.基础条件完善,为总部经济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保障

     3.专业服务水平较高,能为总部企业提供完善的服务支撑

     4.开放程度持续增强,排名上升了2个名次

     5.商务基本设施较好,信息基础设施提升空间较大

    (七)天津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评述

     1.商务设施优势明显,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个名次

     2.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开放程度日益深化

     3.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专业服务优势渐显

     4.基础条件不断完善,比上一年度上升了4个名次

     5.研发能力排名第十,仍有较大发展和提升空间

    (八)成都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评述

     1.基础设施较好,总部存量较多,基础条件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2.围绕总部经济发展需求,形成较完善的商务设施

     3.研发能力排名第九,比上一年度提高了3个名次

     4.金融保险和专业咨询发展较快,为总部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支撑

     5.政府服务排名第八,服务总部经济的能力日益提高

     6.区域开放独具优势,国际开放水平有待提升

    (九)武汉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评述

     1.科技人才资源丰富,研发创新能力强劲

     2.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专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3.基础条件逐步完善,排名较上年提高了3个位次

     4.商务设施条件一般,有较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5.开放程度需进一步深化,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

    (十)青岛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与分析评述

     1.基础条件较好,环境质量尤为优越

     2.商务设施排名第十,城市投资环境逐步改善

     3.政府服务高居第二,服务能力优势显著

     4.经济外向度高,开放程度具有明显优势

     5.研发能力和专业服务仍有较大发展和提升空间

 专题报告

  中国发展总部经济的创新之路

   一 前言

    (一)跨国公司总部加速向我国转移

    (二)我国本土企业总部正在向中心城市集聚,总部经济呈现快速形成与发展的态势

    (三)总部经济正在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 我国总部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内在需求的推动

     1.我国服务业发展还比较落后

     2.我国服务业开放程度还比较低

     3.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比例不合理

    (二)全球加大对服务业直接投资的推动

   三 我国发展总部经济的路径拓展

    (一)外需型发展路径

     1.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2.国际行业协会总部

    (二)内需型发展路径

   四 中国发展总部经济的模式创新

    (一)生产性总部经济模式(Producer Service Mode)

    (二)总部经济集聚区模式(Cluster Mode)

    (三)外资拉动模式(FDI Pull Mode)

   五 我国发展总部经济的机制分析

    (一)合作机制

    (二)互动机制

    (三)集聚机制

  GVC视野下的总部经济、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

   一 引言

   二 基于GVC的总部经济的形成机理和主要特征

   三 GVC视野下总部经济统筹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的作用分析

   四 中国总部经济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总部经济的具体内涵

    (二)发展总部经济的地域选择

    (三)发展总部经济的主体

   五 中国发展总部经济的对策思考

  总部经济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区域效应的影响分析

   一 总部经济运行对货币政策传导区域效应施加影响的内在基础

   二 总部经济运行对货币政策传导区域效应影响的外在表现

    (一)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分析

    (二)总部经济对信贷渠道传导的主要影响

     1.信贷资源配置上拥有优势

     2.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对银行体系的替代作用

     3.综合融资低于贷款利率下限

     4.商业银行委托贷款大幅增长并游离信贷规模之外

   三 总部经济冲击对货币政策实施区域效应影响机理分析

    (一)基本假设

    (二)货币政策实施区域差异效应影响分析

   四 结论

  总部经济发展与税收竞争研究

   一 引言

   二 当前我国总部经济模式下税收竞争的若干特点

    (一)总部经济模式下,税收竞争现象存在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缘于对税收管理的目的不同

    (三)税收与税源的背离导致税收从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加剧了地区间税收竞争

    (四)总部经济模式下,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模式有失公平性

    (五)总部经济模式下,地方政府税收管理的模式存在机会主义倾向

   三 我国总部经济模式下税收竞争特点的原因分析

    (一)总部经济模式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纵向竞争的原因分析

    (二)总部经济模式下,地方政府间横向竞争的原因分析

    (三)总部经济模式下,税收竞争的模式有失公平性的原因分析

    (四)总部经济模式下,税收竞争模式机会主义倾向的原因分析

   四 对我国总部经济模式下税收竞争的若干建议

    (一)促进税源与税收的一致性,确保地方政府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正常的管理权限

    (二)改革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

    (三)深化“分税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的事权、财权和财力相互匹配

    (四)建立信息化程度高的综合税收协调机制

    (五)加快相关税收法规建设,合理完善制度基础,避免机会主义行为出现,同时为经济发展以及税收竞争营造公平的环境

  基于总部经济的上海汽车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一 引言

   二 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述及指标的选取

    (一)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述

     1.竞争实力

     2.竞争潜力

     3.竞争环境

    (二)基于总部经济的上海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

   三 基于总部经济理论的上海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的选择及实现过程

    (一)评价过程: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

     1.数据收集

     2.SPSS处理

    (二)评价结论

  从企业角度对总部经济的再认识

   一 引言

   二 总部经济的内涵

    (一)企业总部经济

    (二)总部基地经济

   三 企业总部经济的核心——企业总部

   四 企业总部经济的影响因素

    (一)企业外部影响因素

    (二)企业内部影响因素

   五 总结

  县域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现实路径与模式选择

   一 总部经济理论概述

   二 总部经济区形成机理

    (一)企业集聚的外部经济为总部经济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区域之间的资源禀赋差异是总部经济形成的重要前提

    (三)降低转移成本是总部经济形成的内在动力

    (四)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使总部经济的发展成为必然

   三 县域城市发展总部经济区的现实依据

    (一)县域城市与大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不同路径

    (二)县域城市发展总部经济区的意义

     1.提高税收贡献,促进地区消费

     2.优化产业结构,助推服务业发展

     3.提升城市形象,拉动地区经济

     4.提升城市功能,拓展发展空间

   四 县级城市发展总部经济区的模式选择:以莱州市为例

    (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自主发展模式

    (二)以点带面的扩散型、渐进式发展模式

    (三)优化政府管理与推进企业组织结构升级的两步走发展模式

 城市(区)报告

  北京国门商务区坐拥首都临空门户,对接世界商务核心

   一 战略布局——国门优势得天独厚

    (一)高定位预示临空非凡影响

    (二)高品质匹配航空高端需求

    (三)高效率契合企业发展步伐

   二 产业集聚——临空资源丰富完善

    (一)首都机场——航空产业聚集的“磁石”

    (二)国门商务区——航空产业延伸的重要后备资源

   三 板块互动——打造首都临空品牌

   四 项目搭台——搭建实现构想平台

   五 蓄势待发——投资云集的“蓄水池”

  上海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思路与对策研究

   一 总部经济的内涵与发展条件

    (一)总部经济的核心和本质

    (二)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条件

     1.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完备的商务服务设施

     2.良好区位优势与城市基础设施

     3.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4.区域内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完整的产业链

     5.城市文化的包容性

   二 上海市发展总部经济的SWOT分析

    (一)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分析

     1.成熟的产业链与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对企业总部具有很大吸引力

     2.完善的交通、通信及其他基础设施为总部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

     3.高效的政府运作机制与合理的政策导向为总部经济创造了适宜的投资软环境

     4.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吸引了各类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高端人才,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劣势分析

     1.商务成本日渐上涨

     2.总部经济急需的复合型人才仍处于稀缺状态

    (三)上海总部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机遇

    (四)上海总部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1.国内其他城市对上海的竞争压力

     2.国外各大城市对上海的竞争压力

     3.企业总部区位偏好变化对于上海的影响

   三 上海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构想与政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环境,以上海总部经济为龙头,与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

    (二)从集约化角度对总部企业的区位分布进行统筹规划

    (三)合理适当地控制商务成本的上升势头

    (四)尽快完善上海城市各项硬件设施,培育吸引人才的软环境

    (五)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改善行政制度环境

  越秀区立足特色产业,谋求总部经济新发展

   一 总部经济引擎带动,现代服务业主导性强

   二 开拓总部特色发展道路,城区服务核心特征渐显

    (一)抓好产业规划和研究

    (二)抓好扶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三)抓好载体和平台的建设

    (四)抓好环境配套建设

   三 坚持“总部带动”战略,构筑现代服务产业高地

    (一)依托服务业优势资源,打造华南地区总部经济聚集地

    (二)优化各类服务业布局,形成与总部企业相衔接的专业化服务配套体系

    (三)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建设步伐

    (四)抓紧“三旧”改造,拓展总部经济发展载体

    (五)完善政策扶持,持续优化总部经济发展软环境

  深圳市总部经济的历史发展与聚集特色

   一 深圳市总部经济的实现路径

    (一)总部经济的实现路径与深圳的发展选择

    (二)跨国公司投资与深圳总部经济发展

    (三)政策导向和“市场主导与政府扶持”发展原则

   二 深圳市总部经济的产业构成

    (一)总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高度化

    (二)高科技企业总部举足轻重

    (三)金融业总部聚集正在成为亮点

    (四)传统优势产业总部功能区全面启动

    (五)深圳总部企业的产业构成与六区分布

   三 深圳市跨国公司总部聚集及其特色

    (一)深圳已成为跨国公司设立采购中心的重要城市

    (二)福田中央商务区成为总部经济的重要聚集地

    (三)“深港总部经济圈”将形成互补的新格局

   四 深圳市总部经济的对外布局与扩散效应

    (一)总部企业在全国开展优势互补的区域合作

    (二)“走出去战略”延伸了总部经济的世界布局

  围绕科技创新 打造鼓楼区总部经济发展新亮点

   一 模范路科技创新园区基本概况

   二 模范路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发展规划

    (一)功能定位

    (二)发展目标

    (三)重点产业方向

   三 模范路科技创新园区建设进展

    (一)模范路创新街区载体建设

     1.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南京科技广场)

     2.长江科技园

     3.中国(南京)电力自动化产业园

     4.江苏低碳产业园(国睿科技园2号地块)

    (二)江东软件城载体建设

     1.南京国际服务外包大厦

     2.南大苏富特科技创新园

     3.苏宁慧谷

     4.联创科技大厦

  福田区发展特色总部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区

   一 福田区发展总部经济的背景原因

   二 福田区总部经济的定位

   三 福田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福田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

     1.总量领先,结构更优

     2.外向型经济程度高

     3.消费市场繁荣度高

     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出现回升

    (二)福田区总部经济发展的特点

     1.行业分布集中在第三产业,福田区产业步入高端化

     2.借助资本市场提升扩张力度,涌现一批行业细分龙头

     3.总部税收贡献效应显著,总部企业税收集约度提高

     4.投资主体呈多元化,本土成长型总部大放异彩

   四 福田总部扶持政策介绍

   五 进一步强化福田区总部高地优势的思路

    (一)统一认识——发展总部经济,政府要提升高度

    (二)调整政策——改进现行单纯针对财政贡献给予奖励的做法

    (三)精准招商——加大对外源型总部企业的引进力度

    (四)总部培育——提升本土内源型总部企业的运营水平

    (五)软环境营造——打造“最适合总部发展的城区”

  构筑产业高端新平台 打造西部总部新标杆

   一 成华区总部经济的发展历程、现状与特点

    (一)发展历程

    (二)发展现状

     1.产业聚集

     2.经济效益

     3.招商引资

     4.项目建设

    (三)发展特点

     1.坚持“高端开发模式”,提升建设理念档次

     2.构建“三大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支持品质

     3.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提升效能效率管理

   二 成华区以总部经济模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践和成效

    (一)坚持规划先行,引导产业科学发展

    (二)打造载体平台,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三)落实促进政策,保障产业稳步发展

    (四)狠抓项目建设,加快产业载体发展

    (五)加大营销宣传,助推产业集聚发展

    (六)强化管理服务,保障产业有序发展

   三 成华区总部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思路与构想

    (一)存在问题

     1.城市功能配套不足

     2.人才不足问题制约发展

     3.能源建设力度亟待加大

     4.交通通达矛盾日益突出

     5.金融政策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二)未来发展思路与构想

     1.总体思路

     2.奋斗目标

     3.工作措施

  青岛市总部经济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一 总部经济内涵

   二 青岛市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青岛市总部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1.区位及交通优势

     2.产业基础优势

     3.人才科教资源优势

     4.市场环境优势

     5.人居环境优势

     6.品牌优势

    (二)青岛市总部经济发展现状

     1.青岛市总部经济类型

     2.青岛市总部经济发展规模

   三 青岛市总部经济发展特征分析

    (一)以国内企业地区总部为主,主要承担综合职能

    (二)企业总部类型多样,税收贡献最大为金融业

   四 青岛市总部经济发展策略

    (一)增强总部经济的战略意识,制定合理发展规划

    (二)大力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吸引跨国公司分支机构

    (三)以支柱产业为引导,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非生产型企业总部

    (四)优化资源配置,平衡区域总部地域分布

   五 结论

  厦门市思明区依托总部经济模式 打造海西重要商务运营中心

   一 厦门市思明区总部经济的发展历程、现状及特点

    (一)发展历程

    (二)发展现状及特点

     1.楼宇经济量增质升

     2.总部经济成效初显

     3.载体建设有序推进

     4.商贸服务业态势良好

   二 思明区以总部经济模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发挥比较优势,成效初显

    (二)重制定规划,谋划发展

    (三)重用好政策,推动发展

    (四)重建设载体,带动发展

    (五)重优化环境,服务发展

   三 思明区总部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发展思路及构想

    (一)存在的问题

     1.发展空间有限

     2.产业发展基础还需夯实

     3.楼宇经济档次有待提升

     4.总部经济影响力尚要增强

     5.商务服务发展仍需努力

    (二)发展机遇

     1.政策支持愈加明朗,海西建设提速先行

     2.两岸关系回暖利好,对台合作日益深化

     3.城市品牌日渐提升,招商引资更趋优化

    (三)需应对的挑战

     1.金融危机的强力冲击

     2.区域竞争的不断加剧

    (四)未来发展思路及构想

     1.近期发展目标

     2.远期发展目标

     3.发展重点及主要项目

  总部经济:桥东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 总部经济是城区发展的战略方向

   二 桥东区具有发展总部经济的良好基础

   三 桥东区总部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四 桥东区将重点打造五个总部经济集聚区

   五 为建设省会总部经济集聚区创优发展环境

  培育特色总部经济 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一 依托块状经济发展特色总部经济符合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

    (一)培育特色总部经济,有利于促进制造业向高端转型升级

    (二)培育特色总部经济,有利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培育特色总部经济,有利于推动有潜力的经济强县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转型升级

   二 永康市培育五金总部经济的积极探索

    (一)五金产业的集聚,孕育了永康发展五金总部经济的机会

    (二)永康发展五金总部经济的战略构想

    (三)永康发展五金总部经济的重要举措

   三 对永康总部经济探索的思考与建议

    (一)培育特色总部经济,应以特色产业集聚为基础

    (二)培育特色总部经济,应以打造产业集群为导向

    (三)培育特色总部经济,应与城市新区拓展及开发区建设相结合

    (四)培育特色总部经济,应以完善产业功能平台为核心任务

    (五)培育特色总部经济,应与强化区域经济合作相结合

    (六)培育特色总部经济,应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

  发展总部经济 加速丰城崛起 努力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 丰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主要条件和优势

    (一)丰城立体交通网络便捷

    (二)丰城属省会南昌“半小时”经济圈

    (三)丰城是全国百强县(市)

    (四)丰城具有较强的人才优势

   二 丰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

    (一)总部企业聚集效应增强

    (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企业自主创新实力增强

    (四)推动了现代化城市建设

   三 丰城市推动总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高品位打造总部经济发展平台

    (二)制定总部经济发展优惠政策

    (三)完善总部经济发展功能配套

    (四)提供最优的服务环境

   四 丰城市总部经济未来发展的思路和构想

    (一)壮大总部经济发展规模

    (二)按照“造城”的理念建设总部经济基地

    (三)打造全国一流、全省最好的总部经济基地

 附录

  一 2009~2010年全国部分城市出台鼓励总部经济发展政策辑要

   广州市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浙江省关于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

   成都市关于鼓励境内外大型企业在蓉设立总部和地区总部的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目的依据)

    第二条(术语含义)

    第三条(适用范围)

    第四条(管理部门)

    第五条(认定条件)

    第六条(申请材料)

    第七条(资助奖励)

    第八条(资金管理)

    第九条(简化出入境手续)

    第十条(人才引进)

    第十一条(通关便利)

    第十二条(特别规定)

    第十三条(解释机关)

    第十四条(试行日期)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上海市嘉定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意见

   深圳宝安区关于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措施资金扶持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资金专项

    第三章 财政资助

    第四章 其他

   杭州市下城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

   厦门思明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暂行办法

  二 2009~2010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大事记*

 前言

 《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研究组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本书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和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主持完成。全书立足全球视角,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对中国总部经济发展进程、趋势及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集中展示我国总部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以“总部经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立足后金融危机背景,深入研究了总部经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即“以总部经济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竞争力提升”、“以总部经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以总部经济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并以若干城市、中心城区及典型总部经济聚集区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中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报告采用由53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对35个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进行评价与排序,为各城市判定其总部经济所处阶段及制定总部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周孚方:《跨国公司总部扩大中国全球经济影响力》,《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4月第5期。

盛晨成:《上海总部经济振翼起飞》,中国工业地产网,http://www.industrycome.com/,2007-12-27。

何骏:《现代服务业多重模式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国情国力》2008年第5期。

何骏:《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动因、优势与重点》,《财经科学》2008年第5期。

何骏:《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联合国:《2004、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http://www.untcad.org(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网站),2006-9-1。

上海市外资工作领导小组:《2008上海外商投资环境白皮书》,2008-12-29。

董锡健:《总部经济赋予新内涵》,《长三角》2006年第6期。

何骏:《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口》,《经济纵横》2008年第4期。

郭凡生:《何为“反梯度理论”——兼为“反梯度理论”正名》,《开发研究》1986年第3期。

黄玖立、李坤望:《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李波:《三大市场化行业的跨国比较》,《中国企业家》2005年第24期。

刘志彪:《生产者服务业及其集聚:攀升GVC的关键要素与实现机制》,《中国经济问题》2008年第1期。

魏后凯:《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1期。

魏后凯、白玫:《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现状及特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9期。

夏禹龙、冯之浚:《梯度理论与区域经济》,《研究与建议》1982年第8期。

赵弘:《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2005~200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干中学、低成本竞争和增长路径转变》,《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

Ambos,Tina C.,Ambos,Bjorn & Schlegelmilch,Bodo B.,2006,“Learning from Foreign Subsidiari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Headquarters’ Benefits from Reverse Knowledge Transfer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15.

Andersson,Martin,2004,“Co-location of Manufacturing & Producer Services:A Simultaneous Equation Approach,” Working Paper,http://www-sre.wu-wien.ac.at/ ersa/ ersaconfs/ ersa03/cdrom/papers/312.pdf.

Defever,Fabrice,2006,“Functional Fragmentation and The Location of Multinational Firms in The Enlarged Europe,”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36.

Friedman,John,2005,“‘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 from Development and Change(1986),”The Urban Sociology Reader,Edited by Jan,Lin and Christopher,Mele,Abingdon:Routledge.

Gereffi,Gary,1994,“The Organisation of Buyer-Driven Global Commodity Chains:How US Retailers Shape Overseas Production Networks,” Commodity Chains and Global Development,Edited by Gary Gereffi and Miguel Korzeniewicz,Westport:Praeger.

Gereffi,Gary,Humphrey,John & Sturgeon,Timothy,2005,“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12(1).

Hansen,Niles,1990,“Do Producer Services Induc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30(4).

Henderson,J. Vernon & Ono,Yukako,2008,“Where Do Manufacturing Firms Locate Their Headquarters?”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63.

Hummels,David,Ishii,Jun & Yi,Kei-Mu,2001,“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54(1).

Humphrey,John & Schmitz,Hubert,2004,“Chain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Taking Stock,” Local Enterprises in the Global Economy:Issues of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Edited by Hubert,Schmitz,Cheltenham:Edward Elgar .

Lovely,Mary E.,Rosenthalb,Stuart S. & Sharma,Shalini,2005,“Information,Agglomeration,and The Headquarters of U.S. Exporters,”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35.

Marshall,J.Neill,1982,“Linkages betwee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Business Services,”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14.

Messner,Dirk,2004,“Regions in the ‘World Economic Triangle’,”Local Enterprises in the Global Economy:Issues of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Edited by Hubert,Schmitz,Cheltenham:Edward Elgar .

Nelson,Richard R.,1991,“Why Do Films Differ,and How Does it Matter?”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2.

The Economist,2006,“Ready for warfare in the aisles,”Aug 3rd.

Vernon,Raymond,1966,“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80(2).

Bernanke,Ben S.,and Mark Gertler(1995),“Inside the Black Box:The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Fall 1995,9 and NBER Working Paper No.5146.

Cecchetti,Stephen G.,“Distinguish Theories of 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Louis Review,May/June 1995,77.

Hubbard,R. Glenn,“Is There a ‘Credit Channel’ for Monetary Policy?”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Louis Review,May/June 1995,77.

史忠良、沈红兵:《中国总部经济的形成及其发展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5期。

赵弘:《关于发展北京总部经济意义及理论依据》,科博会高成长企业与金融市场国际论坛,2003,http://www.finance.sina.com.cn。

周英章、谢振声:《货币渠道、信用渠道与货币政策有效性》,《金融研究》2002年第 9期。

赵弘:《总部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杨纯华、王红梅:《总部经济、汇总纳税对税源流动的影响》,《发展研究》2008年第11期。

张效功:《总分支机构汇总与合并纳税的国际比较与借鉴》,《财会研究》2009年第11期。

叶振鹏:《我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跨地区税收转移问题研究》,《财政研究》2008年第11期。

靳万军:《关于区域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的初步思考》,《税务研究》2007年第1期。

许善达:《财政转移不能替代税收与税源一致性原则》,《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第3期。

杨虹:《总部经济模式下的税源特点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12期。

贾康、阎坤、鄢晓发:《总部经济、地区间税收竞争与税收转移》,《税务研究》2007年第2期。

刘磁君:《总部经济下地方税收竞争的博弈分析》,《特区经济》2009年第10期。

杨虹:《总部经济模式下区域税收与税源背离的思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7期。

D. Hummels,Towards a Geography of Trade Costs. University of Chicago,Mimeograph,199[52].

“Aya Okada.Skills Development and Interfirm Learning Linkages under Globalization Lessons from the Indian Automobile Industry”,E World Development,2004.

Mytelka and Fulvia Farinelli,Local Clusters,Innovation systems and a sustained Competitiveness. Discussion Papers From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The Netherlands,2000.

Belleflamme P.,Picard P,“An Economic Theory of Regional Cluster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0.

王宦:《构筑上海汽车工业的国家竞争优势》,《上海汽车》2005年第3期。

雷银生:《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路径》,《产业观察》,2008。

雷银生:《汽车产业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途径探讨》,《经济论坛》,2005。

张宏、孟秀惠、刘珊:《FDI对产业竞争力影响的经验研究——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例》,《亚太经济》2008年第5期。

张亚斌、周斐斐:《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及其国际比较——基于标准离差的分析方法》,《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11期。

邱国栋、李作奎:《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分析与策略》,《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杨宏林:《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企业竞争力模糊评价模型研究》,《当代财经》2004年第4期。

王今、黄永和:《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汽车工业研究》,2005。

卢昕:《FDI与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实证研究》,《产业研究》,2008。

王今、黄永和、吴松泉:《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汽车工业研究》2005年第2期。

徐晓明、梁艳红、郭志博等:《因子分析在国际汽车产业竞争力中的应用》[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

金碚:《竞争力经济学》,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朱春奎:《产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生产力研究》,2003。

陈建成:《总部经济与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赵弘:《总部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1997。

郭朝阳:《公司总部的价值创造》,《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8月。

任永菊:《论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区位选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Alfred D. Chandler,“JR:The Functions of The HQ Unit in the Multi business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1(12).

C.W.L. Hill,“Oliver Williamson and the M-Form Firm:A Critical Review”.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1985(3).

Michael Goold,“Andrew Campbell & Marcus Alexander,corporate-level Strategy:creating value in the Multibusiness Company”. John Wiley & Sons,LTD,1994.

赵弘:《总部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张鹏:《总部经济时代》,华夏出版社,2007。

赵弘主编《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2007~2008)》,科学社会文献出版社,2007。

周振华:《崛起中的全球城市——理论框架及中国模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2008。

高洪深:《总部经济:理论阐释与案例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王军:《国际大都市总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逻辑及其应用》,《理论学刊》2007年第12期。

王凤洲、孔丰:《总部经济发展战略及其成本效益分析研究》,《东南学术》2005年第5期。

周振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基于全球网络的战略协调功能》,《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8期。

赵晓斌、王坦:《跨国公司总部与中国金融中心发展——金融地理学的视角与应用》,《城市规划》2006年第B11期。

Taylor,P.J.,Docl,M.A.,Hoyler,M.,Walker,D.R.F. and Beaverstock,J.V.,“World cities in The Pacific R in:A new global Test of Regional Coherence,” Singapore Journal of Tropical Geography 2000,Vol 21,No. 3.

Yeung H.,Poon J. and Perry M.,“Towards Regional Strategy:the role of regional headquarters of foreign firms in Singapore”,UrbanStudies,2001,38.

王晓晴:《深圳发展总部经济激情澎湃》,2008年8月1日A6版《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圳市人民政府文件(深府〔2008〕1号)。

刘键:《全面启动总部功能区建设》,2008年8月22日A1版《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发展改革局:《深圳市发展总部经济研究报告》,2006年11月。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代表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驻港公司按年统计调查报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2004~2008年版。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深圳企业区域合作与总部经济发展调查研究》,2005年12月。

赵弘:《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2007~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于谨凯、李宝星:《关于总部经济发展的思考——以青岛为例》,《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青岛市市南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青岛市市南区总部经济发展规划研究》2007年第4期。

青岛市发改委:《青岛市总部经济人才培训规划》2008年第10期。

李亚敏、王浩:《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与国际金融中心演进——兼论对上海经济增长的启示》,《经济管理》2007年第19期。

简 介:本报告立足广州市“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和“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核心任务,以城市建设与管理为视角,一方面对2012年广州市整体城市功能布局、城市功能定位、交通规划与市民需求的协调、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另一方面对普通民众关心的城市环境、交通压力及宅基地使用等问题进行了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7月

简 介:本书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探索”为主题,立足河南实际,从总体上深入分析了河南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成就、特征与存在问题,全面探讨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态势与发展方向,并提出河南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对策措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简 介:“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和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主持完成,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对中国总部经济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集中展示我国总部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最新成果。《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2011~2012)》以“总部经济推动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为主题,全面总结了国内外传统工业...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简 介:《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和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主持完成。全书立足全球视角,每年确定一个主题,集中展示我国总部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以“总部经济助推‘走出去’战略实施”为主题,深入研究企业以总部经济模式“走出去”的动力机制,探索以总部经济模式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新路径,从...

作者: 赵弘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9月

简 介:“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和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主持完成,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对中国总部经济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集中展示我国总部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最新成果。《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2011~2012)》以“总部经济推动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为主题,全面总结了国内外传统工业...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