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4 !

参考文献

70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图书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SSAPID:101-7080-8712-07
ISBN:978-7-80230-647-9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探讨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主线,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三个部分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阐明了资源型城市的特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选择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发展;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注重以实证分析为据,通过对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得出可靠的经验判断。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李建华
编 辑:宋娜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前言

 后记

 第一篇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当代发展的新追求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一 发展的概念

    二 可持续的概念

    三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侧重于生态学的定义,即所谓生态持续性

     2.侧重于经济学方面的定义

     3.侧重于技术学的定义

     4.侧重于伦理学的定义

     5.侧重于社会学方面的定义

     6.侧重于空间方面的定义

     7.侧重于自然协调方面的定义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一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1.公平性

     2.持续性

     3.需求性

    二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目的

     1.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三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二章 资源型城市的现状与发展特征

   第一节 资源型城市概述

    一 资源型城市的定义

    二 资源型城市的特点

     1.资源的高度依赖性

     2.经济结构趋同性

     3.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散性

     4.城市功能的双重属性

     5.主导企业功能的二元性

     6.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

    三 资源型城市的作用

     1.提供了大量的矿物原料

     2.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3.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4.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5.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四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概况

     1.资源型城市情况

     2.资源型城市面积及人口情况

   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

    一 资源型城市发展规律分析

    二 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三 我国资源型城市从“非持续性”到“可持续性”面临的问题

     1.旧体制的束缚

     2.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3.资源型城市自身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现状

    一 国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状况

     1.经济结构转型研究

     2.社会学研究

     3.人口特征研究

     4.矿区发展生命周期研究

    二 国内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述

     1.工业综合发展与布局规划研究

     2.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第三章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冲突

    一 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

     1.人口数量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粮食产量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资源存量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4.淡水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5.生态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6.环境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市场失灵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政府失灵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 我国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乡差距扩大

     2.地区发展差距扩大

     3.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

     4.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5.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协调

   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性

    一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涵

     1.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定义

     2.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本质

    二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动因

     1.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2.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键

     3.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工业经济时代向新经济时代转变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途径

    一 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选择

    二 经济结构调整

    三 资源型城市转型时机的把握

    四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政府角色的定位

 第二篇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第四章 国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及经验教训

   第一节 美、加、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 美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匹兹堡和休斯敦

     (一)匹兹堡

      1.匹兹堡的概况

      2.第一次复兴

      3.第二次复兴

     (二)休斯敦

      1.利用地理和资源优势培养支柱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延长产业链

      2.新建主导产业,发展高新科技,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3.发展第三产业,打造功能完善的国际化大都市

    二 加拿大——萨德伯里

    三 澳大利亚——珀斯

   第二节 欧盟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 德国——鲁尔区

    二 法国——洛林

     1.争取欧盟和中央政府重视和支持,加快工业转型步伐

     2.高起点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适应国际市场竞争,进行工业转型

     3.结构调整与体制转轨紧密结合,以转轨带动转型,以转轨保证转型

     4.建立企业园区,培育中小企业

     5.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促进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促使劳动力转岗再就业

     6.制定优惠政策,扩大对外开放,大量吸引外资,使工业转型与国际接轨

     7.把工业转型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动员全社会参与

    三 英国——伯明翰

    四 欧盟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启示

   第三节 日本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第四节 前苏联和委内瑞拉资源型城市的衰败*

    一 前苏联资源型城市巴库的兴衰

     1.国际环境给前苏联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留下隐患

     2.巴库的衰落

    二 委内瑞拉波力瓦尔大油田的衰落

   第五节 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经验总结

    一 注重发展新兴产业和替代产业

    二 注重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三 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四 注重发挥规划政策的指导作用

    五 注重科技教育的发展

    六 注重环境保护

  第五章 国内资源型城市探求可持续发展范例

   第一节 辽宁省阜新市——从“黑”到“绿”的经济转变

    一 阜新市概况

    二 阜新转型的背景与特点

    三 阜新转型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一)经济结构单一,转型负担沉重

      1.产业结构单一,煤炭采掘业所占比重大

      2.就业矛盾突出,复合型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匮乏

      3.国有企业比重大,民营经济发展缓慢

     (二)下岗失业率较高,群体性事件多发

      1.下岗失业率较高,职工生活十分困难

      2.群体性事件突出,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生活环境

     (三)城市布局分散,区域发展不均衡

      1.城区布局过于分散,城市进一步规划困难

      2.城市各行政区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

      3.沉陷区治理成本巨大

     (四)政企分立,“地”“矿”关系紧张

      1.地企矛盾影响了城市发展

      2.体制不顺影响了地企关系协调

    四 阜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走市场化为主导的经济转型道路

      1.阜新经济转型的基本思路

      2.经济结构的市场化调整

      3.经济结构调整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二)以现代农业为接续产业

      1.阜新发展农业的资源优势

      2.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3.农业产业化的科技支撑——辽宁阜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三)鼓励非公经济发展

      1.非公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2.非公经济发展的举措

   第二节 黑龙江省大庆市——油化立市和工业富市并举

    一 大庆市概况

    二 大庆市转型的特点与背景

     (一)大庆市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二)大庆市转型的背景

    三 大庆转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政企不分,城市功能不健全

     (二)计划经济体制从根本上造成政策和体制分割

     (三)产业结构固化,替代产业竞争乏力

     (四)石油资源储量有限,分工地位不变

     (五)竞争力相对弱化,传统体制难以改造

    四 大庆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接续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二)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三)抓好城市和社会事业建设,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四)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保障社会安定团结

   第三节 山西省朔州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挖潜

    一 朔州市概况

     (一)基本情况

     (二)资源状况

     (三)基础设施及经济发展状况

    二 朔州市近几年的发展成就与面临机遇

     (一)朔州市近几年的发展成就

     (二)朔州市煤炭工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1.宏观经济形势趋于良好

      2.世界能源的短缺和需求的增加

      3.资源储量丰富

    三 朔州市煤炭工业存在的问题

     (一)煤矿生产规模偏小,聚集度低,地方煤矿技术水平低

     (二)煤炭开采造成水源破坏,空气污染,次生地质灾害严重

     (三)安全隐患多,监管难度大

     (四)人才缺乏,技术薄弱

     (五)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内产业关联度低

    四 朔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矿区要努力走创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煤炭工业循环经济新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

      1.走创新性工业化道路,减少资源利用量

      2.延伸煤炭产业链,建立煤炭工业循环经济新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接续产业,做强新兴产业

      1.改善发展环境,奠定发展基础

      2.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第四节 河南省焦作市——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树立

    一 焦作市概况

    二 焦作市经济转型的背景和特点

    三 焦作市转型所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层次低,产业集中度不高,支柱产业的优势不明显

     (二)资源和环境约束的问题突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矛盾难以解决

     (三)农业生产方式依然落后,第三产业比重不足、层次过低

    四 焦作市转型所采取的措施

     (一)经济结构转型

      1.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全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2.工业——从资源主导转向科技主导

     (二)城市空间形态转型

      1.城市规模逐步扩大

      2.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3.统筹城乡建设

      4.城市环境进一步美化,特色进一步突出

   第五节 安徽省铜陵市——生态铜都建设与循环经济推进

    一 铜陵市自然资源概况

    二 城市转型问题的提出

    三 城市转型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成效

     1.坚持壮大主导产业与培育接续产业并举,开创了产业多元化和多层次发展的格局

     2.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良性互动

     3.坚持启动内力与借助外力并举,激发经济发展潜能,实现了企业优化、多元发展

     4.坚持老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并举,打造生态山水铜都,提高了城市承载能力和环境质量

     5.坚持发展经济与关注民生并举,把就业放在突出位置,保持了城市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和谐稳定

    四 铜陵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五 铜陵转型的几点启示

   第六节 湖南省娄底市——支柱壮大与新优势的挖掘

    一 娄底市概况

    二 娄底市发展的特点与面临的机遇挑战

     (一)娄底市发展的特点

     (二)娄底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 娄底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矿种开发利用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资源过量消耗,优势矿产潜能未能充分发挥,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低

     (二)重采矿、轻选矿,冶炼能力大,加工能力小,产业链不合理

     (三)企业结构不合理,规模化程度低,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四 娄底市在可持续发展中采取的措施

     (一)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并重,巩固基础与拓展新路并举,努力构筑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加强城市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并重,积极拓宽经济发展空间

     (三)启动内力与借助外力结合起来,不断激活经济发展活力

     (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五)合理开发资源,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建设

   第七节 四川省攀枝花市——资源开发中的科技创新

    一 攀枝花概况

    二 攀枝花市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三 攀枝花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资源利用率低,增长方式粗放

     (二)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过于依赖资源

     (三)城市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城市功能有待完善

     (四)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社会保障问题严重

     (五)科技创新力度不够,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

    四 攀枝花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开发资源,发展四大支柱产业

      1.延长资源利用期限,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

      2.依托优势资源,加快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二)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扩大产业和人口集聚的空间

      2.发展金融、信息和中介服务业

      3.建立完善的文教卫生设施

     (三)努力创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

     (四)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基础

   第八节 云南省东川市的深刻教训

    一 东川概况

    二 “东川现象”

    三 东川衰退的教训

    四 新时期东川转型面临的困难

    五 今日东川——再就业特区初见成效

     (一)再就业特区政策启动

     (二)具体措施

   第九节 国内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认识和政策建议

    一 中央政府要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资金扶持和规划指导

     1.建立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专项基金

     2.制定可转型资源枯竭城市的标准

     3.系统全面地加强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确保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政府要积极主动找准转型着力点

     1.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确定转型的产业方向

     2.完善城市政府综合职能,确保社会稳定

     3.将矿产资源规划同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

     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视技术性人才培养

    三 资源性企业要采取积极的发展策略

     1.通过深化改革,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要合理开采、综合利用、扩大勘探、节约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3.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大力发展非矿产业

    四 哲学社会科学者应全面参与转型的理论研究

 第三篇 甘肃省金昌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第六章 金昌市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金昌市概况

   第二节 金昌市城市发展的历程

   第三节 金昌市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

    一 立足于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的资源指向性布局

    二 工业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重工业化特征十分明显

    三 以中央和省属企业为依托的产业密集型生产力布局与地方工业呈二元结构

    四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五 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弱小,导致投资主体单一,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六 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粗放经营状态,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

   第四节 金昌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 金昌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1.自然资源丰富

     2.工业基础雄厚

     3.区位优势明显

     4.科技优势突出

     5.发展环境优越

    二 金昌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水资源匮乏

     2.生态环境恶劣

     3.人才资源缺乏

     4.体制性障碍明显

     5.城市功能不强

   第五节 金昌市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尝试

    一 实施资源多元配置战略,为经济转型赢得时间和空间

     1.加大资源勘探力度

     2.积极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

     3.着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二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1.注重发展特色产业

     2.着力优化经济布局

     3.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

    三 深化改革开放,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1.不断深化各项改革

     2.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3.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四 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为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六 加强地企合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合力

  第七章 金昌市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与保障措施

   第一节 金昌市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 总体思路

    二 发展的着力点

    三 坚持的原则

     1.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3.注重长远、和谐共处的原则

     4.调整结构、多元发展的原则

     5.市场导向、开放促动的原则

     6.城乡互促、区域融合的原则

    四 战略选择

     1.知识型

     2.生态型

     3.效益型

     4.开放型

     5.多元化

    五 实施步骤

   第二节 金昌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重点及目标

    一 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二 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1.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2.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拓展服务业领域,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4.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整体实力

    三 经济转型和接续产业发展的目标

   第三节 金昌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 体制创新

     1.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2.正确处理地企关系,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二 重视教育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1.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实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2.深化人才制度改革,选好用好人才

     3.完善分配激励机制

     4.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人才

    三 科技创新与发展

     1.政府干预,加强投入

     2.全面开放,跨越发展

     3.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4.创建技术创新体系

     5.为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性支持

    四 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1.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3.加大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力度

   第四节 金昌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形成发展合力

    二 加强政策引导,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三 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实施技术带动战略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2.加大抓项目和招商引资力度

     3.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优势

     4.增强工业园区的辐射、带动功能

     5.建立发展基金,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

    四 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1.以农业产业化、集约化推进农村城镇化

     2.优化农村工业经济布局,发展城镇规模

     3.消除各种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鼓励农民进城务工或创业

     4.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

    五 形式多样地兴办第三产业,形成服务业区域中心

     1.为创办第三产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

     2.动员社会力量兴办第三产业

     3.公共福利事业一律实行企业化、社会化管理

     4.吸收外来资本,扩展第三产业

     5.建设服务业区域中心,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

    六 积极筹措资金,争取中央和有关部门的政策与财政支持

    七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加强城市硬环境建设

     2.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3.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4.创造公正的司法环境

     5.培育镍都文化

 附录一 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附录一 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序言

   第一篇 回顾与展望

    第一章 “十五”回顾

    第二章 “十一五”展望

   第二篇 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 指导思想

    第二章 发展原则

    第三章 发展目标

   第三篇 国民经济

    第一章 区域经济

    第二章 产业发展

     第一节 工业经济

     第二节 农业和农村经济

     第三节 服务业

     第四节 非公有制经济

     第五节 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篇 科技、教育和人才

    第一章 科技

    第二章 教育

    第三章 人才

   第五篇 人口、资源和环境

   第六篇 改革开放

    第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章 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七篇 构建和谐社会

   第八篇 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九篇 保障措施

    (一)抓好重大项目建设

     1.坚持发展抓项目,实施项目带动

     2.进一步创新项目管理工作机制

     3.实施投资多元化战略,不断创新投融资方式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实行功能性的产业政策

     2.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

     3.加大公共支出力度

    (三)优化发展环境

     1.转变政府职能

     2.坚持依法行政

     3.继续完善市场体系

     4.实施环境综合创新工程

     5.建立环境创新的保障机制

    (四)规划的组织实施

   结束语

 附录二 金昌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附录二 金昌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一 基本现状与发展环境

    (一)基本现状

     1.工业支柱产业科技特色凸显

     2.农业科技进步成效显著

     3.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4.院地院企科技合作成果丰硕

     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6.科技对循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

    (二)发展环境

     1.机遇和有利条件

     2.挑战与不利因素

   二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二)发展目标

   三 重点领域及重大专项

    (一)重点领域

     1.农业

     2.资源勘探及冶金

     3.水资源

     4.新材料

     5.化工

     6.能源

     7.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8.生态与环境

     9.人口与健康和公共安全

    (二)重大专项

     1.有色金属采、选、冶综合配套技术开发

     2.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技术创新

     3.基础化工技术开发应用

     4.精细化工和高新化工材料研发

     5.装备制造技术开发研究

     6.新材料技术发展研究

     7.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应用

     8.新能源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9.工业冶炼废渣和废弃物的综合回收利用和处置技术开发应用

     10.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开发

     11.农业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

     12.信息化技术应用开发

     13.现代物流技术开发与应用

     14.水资源合理配置及荒漠化治理研究

     15.灾害性事件的预警、预防技术研究

     16.新农村建设关键科学技术研究

   四 机制创新和保障措施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二)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三)建立人才开发机制,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四)创新科技投入机制,拓宽科技融资渠道

    (五)加强技术合作交流,完善科技开放体系

    (六)建立文化创新机制,培育全民创新精神

   附件一 金昌市新型工业化发展中的科技问题

    一 金昌市新型工业化发展中需要加以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产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化问题

     (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永续利用问题

     (三)资源节约型与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问题

     (四)环境污染的控制和防治问题

     (五)工业与农业、服务业的协调发展问题

     (六)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问题

     (七)人力资源的开发问题

    二 金昌市新型工业化科技发展目标与分布阶段任务

     (一)未来5~15年科技发展目标

     (二)科技发展的分阶段任务

      1.2006~2010年的任务

      2.2011~2020年的任务

    三 金昌市新型工业化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

     (一)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永续利用研究

     (三)传统产业的高技术改造研究

     (四)延伸产业链,开发新材料、新产品的技术研究

     (五)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六)工业“三废”的综合治理与利用研究

     (七)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研究和应用

     (八)发展生态农业和非农产业的科学技术

     (九)软科学研究

    四 推进新型工业化科技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创新机制,为科技发展提供政策和制度保证

     (二)加大科技投入

     (三)建立科技开发基金

     (四)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五)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和交流

   附件二 金昌市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科技问题

    一 祁连山东段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一)发展思路

     (二)主要科学技术

    二 中部绿洲生态农业科学技术

     (一)发展思路

     (二)主要科学技术

    三 绿洲型生态城市建设与科学技术

     (一)发展思路

     (二)主要科学技术

    四 沙荒地生态恢复和发展草产业、沙产业的科学技术

     (一)发展思路

     (二)主要科学技术

    五 工业“三废”污染治理技术

     (一)发展思路

     (二)主要科学技术

    六 发展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的政策和制度保证

     (一)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体系

     (二)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三)加大投入,加强环境监测

     (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五)培养造就一支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六)提高广大公众的环境保护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附件三 金昌市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

    一 发展循环经济是金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提升产业层次促进资源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推进金昌的工业化进程

     (三)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根本解决金昌严重的环境问题

     (四)发展循环经济可促进金昌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 金昌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科技需求

     (一)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二)金昌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1.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营造了较好的循环经济发展的强大社会氛围

      2.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3.产业及产业间的循环经济链条已具雏形

      4.科学技术已经融入到金昌市的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

    三 金昌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1.兼顾全面和重点的原则

      2.坚持高标准和循序渐进兼顾的原则

      3.坚持市场核心驱动和政府引导的原则

      4.坚持科学技术推动的原则

     (三)发展目标

      1.2010年目标

      2.2020年目标

      3.长远目标(2050年)

    四 金昌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及主要方向

     (一)金昌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二)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三)生态农业循环系统

     (四)再生资源利用系统

     (五)循环经济专项

    五 金昌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强大社会氛围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技术引进与开发,实施技术带动战略

     (四)鼓励企业加强清洁生产,促进向循环型企业的转变

     (五)建设生态示范园区,带动全市循环经济的发展

     (六)加强项目的引进力度与质量,以项目驱动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

   附件四 金昌市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一 金昌市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科技发展迅速,为今后农业科技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1.对“一特两化”战略缺乏足够持续的科技支持

      2.农业用水浪费严重,节水缺乏强有力科技支持

      3.农业循环经济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持

      4.农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二 金昌市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

     (一)解决“三农”问题,要求高起点发展非农产业

     (二)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需要持续不断的科技支持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

    三 金昌市农业科技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领域

     (一)发展思路

     (二)发展目标

     (三)重点领域和方向

      1.农作物及饲草种质资源培育与种植技术

      2.牛、羊优良品种繁育与规模化养殖技术

      3.肉类、果蔬、乳品等的现代深加工技术

      4.农业资源详查和农业区划

      5.保护性农业耕作技术

      6.农村及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和相关关键技术

      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研究

    四 金昌市农业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二)加快建立农业技术创新体系

     (三)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校的合作,借智借力促进金昌农业科技发展

     (四)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以重大专项推进农业科技持续健康发展

     (五)加强农业研发和应用推广队伍的建设

     (六)加强科普宣传与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序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它是对人类发展经验领引的反思,尤其是对为业革命以来发展道路反思的结果,占中国城市总数1/4的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同的重要问题,也同时是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探讨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三个部分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阐明了资源型城市的特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选择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发展;研究方法注重以实证分析为据、通过对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理出可靠的经验判断。本书可作为政府决策者以及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书籍。

1.鲍寿柏:《专业性工矿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出版社,2000。

2.布朗著,祝友三译《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4。

3.戴维·皮尔斯,杰瑞米·沃福德:《世界无末日:经济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4.D.L.梅多斯著,于树生译《增长的极限》,商务印书馆,1984。

5.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策略: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资源保护》,1980。

6.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等:《关心地球:一项持续生存的战略》,1991。

7.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2006。

8.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

9.金碚:《竞争力经济学》,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10.李建华:《发展接续产业是资源型城市的必由之路》,《〈了望〉新闻周刊》2004年第26期。

11.金乐琴、李健美编著《国民经济管理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2.金鑫:《世界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3.蕾切尔·卡逊著,吕瑞兰、李长生译《寂静的春天》,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4.刘力:《城市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原理·评价与设计》,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15.马传栋等:《可持续城市经济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6.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世界资源手册(1992~1993)》,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17.齐建珍:《资源型城市转型学》,人民出版社,2004。

18.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19.世界银行:《监督环境进展——关于构造集中的报告》,1995。

20.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等编《保护地球——可持续性生存战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21.宋泓明:《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2.滕藤、郑玉歆主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度与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3.王青云:《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4.项义军主编《国际贸易》,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5.杨家栋:《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6.杨伟民主编《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

27.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8.张以诚:《但问路在何方——矿业城市理论与实践》,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

29.赵建安:《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业城市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蒋承菘主编《矿业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文集》,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

30.赵宇空:《中国矿业城市:持续发展与结构调整》,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1.周一星:《再论中国城市的职能分类》,蒋承菘主编《矿业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文集》,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

32.左大康主编《现代地理学辞典》,商务印书馆,1990。

33.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1世纪议程》,1992。

34.《大英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35.人类环境大会:《人类环境宣言》,1972。

36.《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宣言》,2002。

37.郭厚、宁保全:《浅谈朔州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第24期。

38.郭胜伟:《匹兹堡城市发展局与匹兹堡城市复兴》,《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2004年第1期。

39.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研究所调研组:《攀枝花市加快城市转型的思路》,《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第9期。

40.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第11期。

41.赫尔曼·戴利著文,马季方译《可持续发展定义原则和政策》,《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42.黄溶冰、胡运权、冯立析:《国外矿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43.李建华:《走好十条路子增加农民收入》,《甘肃日报》2003年6月18日。

44.姜华:《中国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评〈中国矿业城市研究——结构、演变与发展〉》,《社科天地》2003年第8期。

45.姜立杰:《匹兹堡——成功的转型城市》,《前沿》2005年第6期。

46.李建华:《突出“一特两化”,加快乡企发展》,《甘肃日报》2004年7月17日。

47.姜玉松:《矿业城市废弃矿井地下工程二次利用》,《中国矿业》2002年第2期。

48.焦华富、陆林:《西方资源型城镇研究的进展》,《自然资源学报》2000年第3期。

49.李舒、李自良:《资源枯竭后城市怎么办?云南在东川建“再就业特区”》,《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4月14日第2版。

50.李文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对策》,《自然资源学报》1994年第2期。

51.刘培哲:《可持续发展——通向未来的新发展观》,《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年第3期。

52.李建华:《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做到“两个坚定不移”》,《甘肃日报》2004年12月17日。

53.刘学敏、赵辉:《德国鲁尔工业区产业转型的经验》,《证券日报》2005年11月24日。

54.毛超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之路》,《人民论坛》,2003年9月。

55.王礼茂、朗一环:《不同类型国家资源战略实施的启示及我国资源战略的选择》,《自然资源学报》1994年第10期。

56.王卫红:《从月球般的荒凉到加拿大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十大城市之——加拿大萨德伯雷市的环境治理经验》,《新疆环境保护》2002年第3期。

57.王元月、纪建悦:《资源型城市建立与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的探讨》,《软科学》2002年第16卷第1期。

58.王在华:《矿业城市接续产业跟进式持续发展原理》,《金昌发展研究》2003年第5期。

59.文女雩:《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分析——以焦作市为例》,《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6月。

60.吴雪明、李保国、康如华:《优化调整矿业结构是娄底新型工业化的基础》,《国土资源导刊》2004年第1期。

61.徐建中、许学军:《资源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从大庆城乡经济发展说起》,《物流科技》2003年第1期。

62.杨开忠:《一般持续发展论(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年1期。

63.殷红:《地方机构改革云南动刀,两市政府官员乌纱缩号》,《中国青年报》1999年5月21日。

64.于立、孟韬、姜春海:《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障碍与退出途径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0期。

65.余际从、李凤:《国外矿产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可供借鉴的做法经验和教训》,《中国矿业》2004年第13卷第2期。

66.袁朱:《我国煤炭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6月。

67.袁朱:《英国、法国老工业区经济转型的主要对策及启示》,《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32期。

68.赵景柱:《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1994年第4期。

69.朱训:《21世纪中国矿业城市形势与发展战略思考》,《中国矿业》2002年第1期。

70.邹平座:《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化解九大新的经济挑战》,《上海证券报》2006年9月11日。

简 介:本书融合区位理论、竞争力理论、产业集聚理论和产业布局等理论,以促进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为核心目标,概述了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问题,着重对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经济效益、区域竞争力、集聚与升级、结构及其调整进行了分析,并在借鉴经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战略定...

作者: 杨刚强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1月

简 介:本书重点从城市的空间和产业发展视角来解读世界主要城市的发展转型之路,研究的重点时期以城市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服务业为主转型的前后20年或更长时间。本书不仅从转型理论、城市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空间经济学理论层面,探讨了城市转型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制,而且选择了全球欧洲、美洲、亚洲、非洲17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区)转...

作者: 左学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2月

简 介:本书重点从城市的空间和产业发展视角来解读世界主要城市的发展转型之路,研究的重点时期以城市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服务业为主转型的前后20年或更长时间。本书不仅从转型理论、城市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空间经济学理论层面,探讨了城市转型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制,而且选择了全球欧洲、美洲、亚洲、非洲17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区)转...

作者: 左学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2月

简 介:本书阐述了北京城乡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北京城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预测了北京城乡发展的未来趋势。

作者: 黄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3月